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
毛概复习资料2 考点重难点总结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原则之一,也被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指导意义不可低估。
实事求是思想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真实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具有长远的政治远见和实践指导力。
首先,实事求是指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向。
在中国革命初期,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使得革命者紧密联系群众,深入了解乡村经济和社会状况,初步建立了群众组织。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革命者能够有效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迅速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策略。
其次,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入调查研究、批判错误的思想和制度,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战略。
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使得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找到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再次,实事求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勇往直前。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着眼于现实的实际问题,而且具有发展的眼光。
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对于那些要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具体措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实事求是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勇于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始终保持清醒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得中国共产党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决策。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鼓励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政策。
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始终与时俱进,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地制定政策和战略。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论文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摘要:本文首先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等哲学原理;然后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方面一一进行论述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要性,最终得出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一科学论断。
关键词:哲学原理革命建设改革走自己的路一、哲学思考: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的确极其富有哲理含义。
世间事物千姿百态,但想要找到一模一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这中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其实就体现了哲学界一个重要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
在中国革命及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如清朝时开展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通过借鉴与参考,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步,使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进一步提高。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所面临的境遇也并非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模仿与照抄,一味跟在别国之后去求生存,谋发展,并不是长久之法,也不是制胜之道。
我国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及其悠长与厚重,所遇到的阻碍也颇多,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同我国情况类似的国家不多,但即使相同,我们也不能直接“拿来”,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发展之道,这正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及发展道路极其曲折,历经无数艰辛,例如清朝时先后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试图学习西方寻找救国存亡之法,但由于所处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客观条件存在的不利因素,这些变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毛概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谈谈实事求是(毛概必考题)
3、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谈谈实事求是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经过了艰苦的斗争革命,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想法化为烟云。
中华民国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西安事变、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系列的中国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中国革命,结合实际提出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出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在与国民党的对抗中,共产党依靠农民和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都是结合共产党自身的实际所走的道路。
中国经济建设所采取的措施:新民主主义经济三大纲领和七项政策、恢复时期经济建设采取的重大步骤、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抗美援朝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计划经济、“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经济建设、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基建肓目地冒进、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调整、两个阶段和两次治理整顿、对外开放。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1.引言1.1 概述中国革命和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
中国革命是指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以推翻旧中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历次革命运动。
中国建设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全面建设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铸就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在中国革命的经验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革命有力量改变命运。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其次,中国革命的成功也表明革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后,中国革命的历程也告诉我们,革命必须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
中国共产通过建立以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形成高度纪律性和战斗力的革命队伍,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在中国建设的经验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出许多重要的教训。
首先,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中国共产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其次,政治建设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中国共产坚持的领导,加强了的建设,保持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文化建设是培养国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注重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和道德品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丰富而宝贵。
这些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有着普遍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和丰富,不断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的梳理,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以下是关于文章结构的一些内容建议: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章第四节思想路线和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第五到第八章比较重点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与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着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深刻认识把握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刻认识把握党的事求是思想路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获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一切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一、深刻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一)中央党校“实事求是”校训的由来“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古好学,实事求是”。
意思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3月创办于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首次对“实事求是”进行了解读。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
1941年底,彭真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党校的校训是什么。
毛泽东说,“应该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并将“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沿用至今。
“实事求是”校训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不仅因为它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脱离实际、崇尚空谈的教条主义,更主要的是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解读和强调“实事求是”的用意,不是要求把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搞清楚,都能找出一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现所有规律,其要义在于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由此,经过改造的“实事求是”,进入哲学的最高领域,成为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实事求是”不仅是党校的专利,更是全党的信条。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
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在全党正式确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解
关于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确的思想路线就是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着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为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在不同的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但是在之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重新得到了确立,而且还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思想路线也可以叫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则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就在一封信中分析了党内存在的种种思想错误。
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否定“本本主义”,即否定“教条主义”,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坚决不能搞“本本主义”;对于旧的思想的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应该要有新的思想的融入,应该要有创造性。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某些党内人士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只言片语,或者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使得中国革命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于是在1937年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理论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作用和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并且指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在延安整风期间,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并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的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性。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的伟大转移;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毛泽东同志去世和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批判了“两个凡是”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使人们的思想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著名的南方谈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
邓小平同志去世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要求尊重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我们党工作路线上的体现。
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谈谈实事求是(毛概必考题)
3、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谈谈实事求是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经过了艰苦的斗争革命,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想法化为烟云。
中华民国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西安事变、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系列的中国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中国革命,结合实际提出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出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在与国民党的对抗中,共产党依靠农民和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都是结合共产党自身的实际所走的道路。
中国经济建设所采取的措施:新民主主义经济三大纲领和七项政策、恢复时期经济建设采取的重大步骤、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抗美援朝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计划经济、“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经济建设、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基建肓目地冒进、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调整、两个阶段和两次治理整顿、对外开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超全的概括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重点
三、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1、(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1、(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
作者: 刘珲
作者机构: 云南楚雄卷烟厂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31-33页
主题词: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根本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普遍原理;马列主义
摘要: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
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
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
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
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