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合集下载

绪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

绪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

---------------------------------------------------------------最新资料推荐------------------------------------------------------ 绪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第一章绪论内容要点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组织形态结构、发生发展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属生物学科中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探讨和阐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发生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等。

组织学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是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超微结构甚或分子水平结构及相关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故也称显微解剖学。

组织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生殖医学及优生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

现代医学中的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如细胞凋亡、细胞突变,细胞识别与细胞通讯,细胞增殖、分化与衰老的调控,细胞与免疫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等,都与组织学密切相关。

人体胚胎学主要研究人体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形成及变化特点或规律,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以及先天畸形等。

研究出生后婴儿的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的科学则称人体发育学。

细胞和组织的酸性物质或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合力强,使细胞内颗粒和胞质内的酸性物质染为蓝紫色,称嗜碱性。

细胞和组织内的碱性物质或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合力强,可使细胞1 / 7质、基质及间质内的胶原纤维等染为红色,称嗜酸性。

对碱性或酸性染料亲合力均不强者,称中性。

有些组织结构经硝酸银处理后呈现黑色,此现象称嗜银性。

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技术和方法有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等。

学习组织胚胎学的方法总体上有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习习题一、选择题(一)A1 型题 1.组织学教学标本常用的制片是 A.石蜡切片 B.火棉胶切片 C.冰冻切片D.组织压片 E.超薄切片 2.扫描电镜主要用于观察 A.生物膜内部结构 B.细胞器的内部结构 C.组织和细胞的表面结构 D.细胞内的多糖 E.细胞核内的结构 3.透射电镜主要用于观察 A.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 B.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C.活细胞的生长情况 D.细胞内部的物质转运情况 E.以上均不是 5.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组织切片均为 A.普通切片 B.冰冻切片 C.固定后切片 D.超薄切片 E.未固定切片 6.冰冻切片主要用于研究 A.核酸 B.糖类 C.脂类 D.酶 E.肽类8.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切片厚度一般为 A.1~2nm B.5~10nm C.50~100nm D.100~200nm E.600~800nm 9.需要制成超薄切片进行观察的显微镜为 2A.普通光学显微镜 B.透射电镜 C.扫描电镜 D.荧光显微镜 E.倒置相差显微镜 10.主要用于观察组织和细胞表面立体结构的显微镜为 A.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最新资料推荐------------------------------------------------------ B.扫描电镜 C.透射电镜 D.相差显微镜 E.荧光显微镜 11.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是 A.细胞数量 B.细胞活力 C.建立近似体内生理环境 D.细胞纯度 E.建立无菌环境(二)A2 型题 1.在关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独立的两门科学B.属形态学范畴 C.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大体结构与相关功能 D.胚胎学主要研究人体发生、发育规律 E.显微镜为基本研究工具 2.下列切片中,不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切片为 A.石蜡切片 B.火棉胶切片 C.冰冻切片 D.涂片 E.超薄切片 3.组织学切片中,关于 HE 染色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称嗜酸性 B.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称嗜碱性 C.嗜酸性呈粉红色D.嗜碱性呈紫蓝色 E.由酸性苏木精和碱性伊红两种染料组成4.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不包括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淋巴组织 E.神经组织 5.组织固定的意义不包括 A.使蛋白质迅速凝固 B.防止细胞自溶 C.使组织膨胀 D.使组织坚硬 E.防止组织腐败 6.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不能检测组织内的 A.抗原 B.糖类 C.脂类 D.酶 E.核酸 7.扫描电镜标本制备不要求 A.戊二醛和锇酸固定 B.脱水 C.制成超薄切片 D.干燥 E.表面喷镀金属膜 8.能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的物质不包括 A.染色质 B.尼氏体 C.胶原纤维 D.核糖体 E.粗面内质网 9.石蜡切片标本制作过程不包括 A.取材 B.前固定和后固定 C.脱水和透明 D.包埋 E.切片和染色(三)A33 / 7型题(1~2 题共用题干)一般组织均无色,需染色方能观察与分辨其结构,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法是 HE 染色法。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腹部 时间:大多在排卵后12-24
小时内
(一)受精的过程分为三期 1.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
带的过程 精子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卵泡细胞 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 带形成孔道
2.精卵细胞融合: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 体;精子细胞核进入卵母细胞 雄原核、雌原核形成并融合,受精卵形成;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General Embryology
精、卵膜接触
精子进入卵子的刹那间
一、胚胎学内容 1.胚胎学定义: 研究从受精 卵发育为新 生个体的过程 及其发育 机理的科学
2.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 精、胚胎发育、胚胎与 母体关系、先天 性畸形等
3. 胚胎发育时间以及分期 胚胎发育(38周,266天) (1). 胚期: 受精-第8周末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脊索
脊索出现 口咽膜、泄殖腔膜出现
2020/10/23
第18天胚盘 3(9 示脊索形成)
第3周小结(主要变化)
①出现中胚层,三胚层胚盘形成 ②中轴结构建立 ③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形成 胚外中胚层的变化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外形建立 (第4~8周) (一)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系统、皮肤表皮等
约在第五周出 齐,共约42~44 对。
间介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中胚层
侧中胚层的分化
体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胚外体腔
3、内胚层的分化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内胚层构成卵黄囊的顶, 在胚盘向腹侧的卷褶变化下,内胚层被卷成原始消 化管。
矢状面
横断面
A
B
卵黄囊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模式图和真实的标本彩图。学习时注意将文字描 述与插图对照阅读,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肝小叶 的微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图。
4.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标本观察 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
组织学的实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显微镜 观察切片标本。学习正常的组织结构是为进一步 学习病理组织改变打基础的,要认真观察各种微 细结构及其比邻关系。
⑶ 涂片:将游离的细胞直接涂在玻片上染色,
如血液涂片。
⑷ 铺片:将疏松结缔组织、肠系膜等撕成薄
片,铺在载玻片上。
⑸ 磨片:将骨、牙等硬组织切割成片后再磨成
薄片。
3. 其它常用特殊染色法
⑴ 镀银染色:如将神经组织切片标本浸泡在硝酸银 溶液中,可将神经元染成棕黑色或棕黄色。
若将网状组织切片标本浸泡在氢氧胺银溶液中, 再经5%甲醛液还原,能将网状纤维染成黑色,胶原纤 维呈褐色。
(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它的盐溶液带阳电荷, 能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胞质中的核糖体染成紫 兰色。伊红为酸性染料,它的盐溶液带阴电荷, 能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成分染成红色。
※何谓嗜碱性和嗜酸性? 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
图10 免疫组织化学原理模式图
⑶呈色情况与
观察: ① 常用的荧
光素是异硫氰酸荧 光素发出黄绿色荧 光,四甲基异硫 氰酸罗丹明发出橙 红色荧光。 (见图1—4)
②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它的底物是3,3′-二氨基联苯胺(DAB) 和H2O2。HRP能使DAB氧化形成棕黄色产物。
图:原位杂交(地高辛标记) 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弹性蛋白mRNA,胞质呈综黄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绪论(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绪论(人卫版)

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组织学、胚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

授课内容: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35分钟)二、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意义(10分钟)三、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35分钟)四、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学习方法(10分钟)重点:组织学、胚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难点:组织胚胎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

时间③切片、染色:用切片机将埋有组织的蜡块切成5-7μm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最后用树胶加盖片封固。

组织切片的染色是使无色的组织结构呈现颜色,增加对比度,便于镜下分辨。

在组织学中,染色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能使细胞全部结构同时呈现不同颜色。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法(HE染色)。

苏木精将细胞核染成紫蓝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苏木精是具有阳离子的碱性染料,可以与具有阴离子基团的组织成分耦合成盐,凡组织结构对苏木精起紫蓝色反应的称为嗜碱性(basophil)。

伊红是具有阴离子的酸性染料,可以与具有阳离子基团的组织成分耦合成盐,凡组织结构对伊红起红色反应的称为嗜酸性(acidophil)。

H-E染色备注除石蜡切片外,还有:①冰冻切片;②涂片;③铺片;④磨片。

(二)电子显微镜术目前电镜的分辨率达0.2nm,能将物体放大几千倍、几万倍、甚至100万倍。

借助电镜可观察到细胞更微细的结构,称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或亚微结构。

当前常用的电镜有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像扫描电镜像教学内容备注(三)组织化学术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是应用物理、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细胞组织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和数量,从而探讨与其有关的机能活动。

可分三类。

1.一般组织化学是使化学试剂与组织或细胞微细结构的化学成分发生反时间10ˊ应,在局部形成有色沉淀物,在显微镜下对组织或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及酶活性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组织学和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和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与糖、脂类、固醇类激素合成有关。
4、高尔基复合体—细胞的加工厂
• 光镜下:网状或小泡状,又称内网器。
• 电镜下:复合体,即扁平囊泡、小泡、
大泡。其中扁平囊泡是主体
高尔基复合体
• 粗面内质网合成的“外销性”蛋白质进入内 质网腔后,在管腔盲端以为小泡,并融入 扁平囊。蛋白质在扁平囊中经过浓缩、加 工及包装形成颗粒状分泌物质,再移至扁
附着核糖体:合成“外销性”输出蛋白质,如抗体、激素等。
注:单个存在的核糖体称单核糖体,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为多聚核糖体
3、内质网—多功能的膜性小管系统
• 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扁囊状或小管状结构。与核膜和质膜相连续,在
细胞质中纵横交错,互相沟通连接成网。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第三节 细胞增殖—分裂方式
四、细胞周期的生理意义
• 分裂间期:合成DNA,复制两套遗传信息,为进入 分裂期做准备。
• 分裂期: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01
膜内外物质转运的载体
作为受体,特异性结合激素、
02
神经递质、抗原及一些药物
作为酶,具有催化作用
嵌入蛋 白功能
03 04
作为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抗原
05
能量的转换器
3、膜糖
• 含量较少,存在形式糖脂和糖蛋白。
(二)细胞膜的功能
A 维持细胞的完整性 B 选择性的进行物质交换 C 构成细胞屏障 D 构成细胞支架
(二)细胞器
1、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
构成: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及内外两
个腔构成,呈杆状、线状或颗粒状。
线粒体嵴—部分内膜向内褶叠形成
板状或管状结构—特征性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 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章-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章-绪论
(—) 碱性物质(+)结合 嗜酸性。
HE染色
封片:
苏木精: 染色质、核糖体 伊红: 细胞质、细胞外基质
封 片
卵巢
皮肤
HE染色切片标本
(2)其他制片技术: 涂片、铺片、磨片等。
涂片
磨片 牙和骨等坚硬组织可
血细胞和分离培养的细胞 磨成薄片。
可直接涂在玻片上制成。
磨片
血涂片
铺片:疏松结缔组织
输卵管
①受精 卵泡破裂排卵
发育中的卵泡
② 受精卵进行 卵裂并逐渐向 子宫运行
输卵管壶腹部
子宫
③ 桑椹胚 进入子宫
④胚泡 开始脱 离透明 带
卵巢
阔韧带 子宫外膜
子宫肌层
⑤ 胚泡与子 宫内膜接触准 备植入
子宫内膜
排卵、早期胚发生及其与女性生殖道关系模式图
(二)方法
组织学名词掌握要领
形态和机能的联系
Ag—Ab + 标记抗体
显色
直接法
间接法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理:根据核酸 DNA.RNA中的互补碱基 专一配对的原理。 检测:细胞内DNA和 mRNA序列片段,原位 研究细胞合成多肽或蛋 白质的基因转录物
原位杂交原理
(四)4. 组织培养 技术 Tissue Culture
标本要求: 保持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
能透光。 易分辨不同结构
(1) HE染色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固定 脱水 包埋 切片 染色
封片
固定: 保持生活状态时的组织结构和成分。用固定剂 如酒精、甲醛、混合固定剂,
通过凝固蛋白或分子间的交联而起固定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一绪论1.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3.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人体组织可归纳为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4.器官: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5.系统:若干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完成连续性生理活动。

6.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和先天畸形等。

7.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苏木精属于碱性染料,它可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染成紫蓝色;伊红属于酸性染料,它可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成红色。

组织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苏木精)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易于被酸性染料(伊红)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第一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有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按结构与功能特点分为以下几类:1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

2.腺上皮: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

一、被覆上皮(一)、被覆上皮的共同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上皮细胞有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管腔面的一面称为游离面,与其相对的一面向着深部的结缔组织,称为基底面;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营养由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与结构分类依据:按照上皮细胞的层数和细胞(或表层细胞)的形态进行分类。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侧面观细胞扁平呈梭形。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此种上皮薄,有利于物质通透,并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摩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法:又名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或粉红色。

PAS反应:又名过碘酸希夫反应。

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第二章上皮组织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子筛: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

趋化性:当受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物质刺激后,细胞伸出伪足,沿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分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

这种特性称趋化性。

第四章血液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

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数量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溶血。

第五章软骨和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软骨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人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09页)

人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409页)
组织切片标本
组织切片制作基本过程:
1、取材固定: 取新鲜组织块用固定剂固定。 原貌 固定包埋酒精透、光甲醛 染色封片
2、脱水包埋: 固定后的组织用石蜡包埋成
硬块,以切片刀切成薄片。
光镜结构的计5~量10单u位m: um (微米) 3、切片染色1um封=片1/:1000 m组m 织(毫切米片)贴于载玻片上经
一、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概念 研究内容 基本组织 微细结构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二)电子显微镜术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供大家学习参考)
1、注意平面形态和立体结构的关系; 2、注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注意结合图片进行学习; 4、学会归纳总结,注意章节内容的联系; 5、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血液
致密结缔组织
软骨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功能: 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修复、
内皮: 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
扁平上皮。
毛细血管——
间皮:
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 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其它部位
肾小囊壁层
2.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立方,核圆,居中
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 (可夹有杯状细胞)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 杯状细胞 ———— 柱状细胞
基本 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光镜结构:
一般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
微细结构 电镜结构:(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结构
* 组织学研究的意义: 生物化学、病理学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 (分辨率0.2um)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上皮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上皮
包括变性、坏死、脱落、再生和纤维瘢痕修复等过程。
上皮组织相关疾病
上皮性肿瘤
包括良性上皮性肿瘤(如乳头状瘤、 腺瘤等)和恶性上皮性肿瘤(如癌、 肉瘤等)。
上皮组织感染性疾病
如皮肤真菌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多 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上皮组织炎症性疾病
如皮炎、鼻炎、肠炎等,多由过敏、 感染等因素引起。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地标记和显示上皮组织中的特
定分子或细胞类型。
胚胎学研究方法
整体胚胎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了解 上皮组织的起源和分化。
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
通过基因操作,研究特定基因对上皮组织发 育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胚胎切片技术
将胚胎切成薄片,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上皮 组织结构和细胞变化。
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
利用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化为上皮组织, 研究其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
上皮组织研究的新技术与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
三维生物打印技术
对单个上皮细胞进行基因组、转录组等测 序分析,揭示细胞类型、状态和功能。
利用三维生物打印技术构建上皮组织模型 ,模拟体内环境研究其生理和病理过程。
光学成像新技术
肾小管上皮能够排泄尿液。
04 上皮组织的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概述
01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分化和组 织形成过程,最终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过程。
02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通过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形成不同的细
胞类型和组织器官。
上皮组织作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育
03
对于整个胚胎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挑战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本复习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本复习重点
8、疏松结缔组织中需要掌握的细胞(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功能机制最好也能掌握):
Fibroblast Macrophage Plasma cell Mast cell
机制如:Take the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 as an example,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cture and function.
①游离面:Compare microvillus with cilium.(P17)
②侧面:Explain all cell junc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 and the concept of junctional complex.(P18-20)
③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P20-22)
21、肌丝的分子构成。(P73)
注意:肌球蛋白头部、杆部与头端、尾端的不同。
22、心肌肌质网储存Ca2+能力较差的原因(P75):肌质网稀疏,终池少而小,横小管多与一侧终池相贴组成二联体。
23、骨骼肌纤维上呈现明暗交替横纹的原因(P71):肌原纤维紧密聚集,相邻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A、细胞
①神经元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可以发生动作电位的变化。
②Nissl body的概念(P81)。
③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神经原纤维,在银染切片下观察到):(电镜下是)神经丝、微管、微丝。
B、突起
①树突和轴突的特点比较:P82
②轴突内不含:Nissl body、GC、RER。
26、Define synapse and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hemical synapse.(P84-86)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绪论与肌学
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组织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关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2.人体的基本组织可有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四大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根据抗原可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中多肽和蛋白质含量的技术。

5.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细胞核数量多,位于肌膜下;心肌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相邻心肌细胞连接处称为闰盘,心肌细胞有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有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6.肌膜向基质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称为横小管,其走向与肌纤维垂直,环绕在每一条肌纤维的周围。

7.相邻的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处称为闰盘,电镜下观察,该横位部分可见中间连接和桥粒,作用为牢固连接,该纵位部分可见缝隙连接,作用为信息传递。

8.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于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遗传因素 (25%) 2) 环境因素 (致畸因子) (10%)
3)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65%)
3.2.1 遗传因素
1) 染色体数目变化
常染色体 – 21三体 (先天愚型): 特殊 面容,智力低下,先天心脏病,通关纹等。
性染色体 -- XO (Turner ' s 综合征):
无卵巢 蹼颈 身材矮小 智力低下
肝脾大;
?单纯疱疹病毒 →小头畸形, 小眼.
弓形体
梅毒螺旋体
2) 物理性致畸因子 射线,机械压迫,损伤等
二战: 日本原子弹爆炸后 存活孕妇中:
28% 流产; 25% 所生子女 1岁内死亡 ; 25%所生子女有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3) 化学性致畸因子 化学物质: 铅、砷、镉、汞,苯类、有机磷
农药、亚硝基化合物等 .
组织学 与胚胎学
教学课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人体胚胎学
绪论
宋天保
第20章 绪论
1. 什么是胚胎学? 研究:
? 正常发育
孪生(双胞胎)
三胞胎
?先天性畸形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在母体子宫内正 常发育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同时也 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及其预防。
2. 正常发育
38 周 (从受精到分娩)
药物: 反应停 (缺肢、短肢 ),
氨基蝶呤 (无脑畸形 , 脑积水, 唇裂) 链霉素 (先天性耳聋 )
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生殖系统畸形) 社会性药物: 吸烟 (小胎儿)
酗酒 (胎儿酒精综合征 )
4) 其他 缺氧,营养缺乏等
2.2 致畸敏感期 1) 定义:受致畸因子作用而易发生畸形的 胚胎发育的期。 致畸敏感期一般为胚期(3-8 周),因细胞 增殖分化活跃。
1) 胚前期: 前2周; 受精到二胚层胚盘形 成。
2) 胚期: 第3–8周; 由3个胚层形成各个重 要器官的原基。
3) 胎期: 第9周-出畸形
3.1 定义: 出生时肉眼可见的形态结构异常 (出生缺陷)。
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原因、形成及其预 防的科学称畸形学。
3.2 Causes
2) 不同器官有不同致畸敏感期, 与其发生 和分化的时期一致。
3) 不同致畸因子的致畸敏感期不同。 如风疹病毒:
怀孕后1月感染,畸形率为 50%; 怀孕后2月感染,畸形率为 22%; 怀孕后3月感染,畸形率为 7%;
2) 染色体结构变化:断裂、缺失等 如:5p- → 猫叫综合征
3) 基因突变 代谢、功能、行为异常 (如苯丙酮尿
症、半乳糖血症);
少数先天性畸形如软骨发育不全、多 囊肾、小头畸形等。
软骨发育不全
2.1.2. 环境因素
1) 生物性致畸因子
病毒:
?风疹病毒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耳
聋, 先心;
?巨细胞病毒 →先天性失明 , 小头畸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