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一章绪论重难点解析1. 在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人体的组成、常用术语;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2. 细胞膜:光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也叫单位膜。
3.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见教材P9表1-1。
4.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6. 各种被覆上皮的分部。
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三种纤维的特性。
8.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部,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特点、分类和分布。
9. 神经元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突触的概念及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的构造及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解剖学姿势(1)1.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 上肢下垂B. 下肢并拢C. 手掌相前D. 足尖向前E.低头答案:E相同知识点:人体的轴和面(2-7)2.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A. 水平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D. 横切面E.纵切面答案:B3.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A. 垂直轴B. 水平轴C. 冠状轴D. 矢状轴E.前后轴答案:D4.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A. 正中矢状面B. 矢状面C. 水平面D. 冠状面E.额状面答案:D5. 冠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C6. 矢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B7. 横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A相同知识点:方位术语(8-14)8.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A. 体表B. 四肢的附着部C. 正中矢状切面D. 腹、背E.头答案:C9.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内、外B. 内侧、外侧C. 近侧、远侧D. 深、浅E.上、下答案:C10.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前后B. 内外C. 上下D. 浅深E.左右答案: D11.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A. 近侧和远侧B. 头侧和尾侧C. 内侧和外侧D. 内和外E.头和脚答案:B12.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正中矢壮面者为()A. 内B. 外C. 浅D. 内侧E. 外侧答案: D13.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躯干者为()A. 内侧B. 外侧C. 近侧D. 远侧E. 内答案: C14.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A. 上B. 下C. 近侧D. 远侧E. 内侧答案: A二 .填空题1.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
现代汉语1[上]课后答案解析
![现代汉语1[上]课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0ff2ce7c1cfad6185fa71a.png)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3. 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
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
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
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
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
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
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
“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第一章《绪论》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
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l)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解析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必须通过课程的学习真正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任何一个 DBMS 都以某一个数据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支持某一个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中,模型有不同的层次。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成两类或者说两个层次:一类是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强调语义表达能力,概念简单清晰;另一类是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机器世界,人们可以用它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需要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和一组严格定义了语法和语义的语言,并有一些规定和限制,便于在机器上实现。
10.试给出 3 个实际部门的E—R 图,要求实体型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不同的联系。
答: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11.试给出一个实际部门的E—R图,要求有三个实体型,而且3个实体型之间有多对多联系。
3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三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等价吗?为什么?答:3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3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是不等价的,因为他们的语义不相同。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即()。
A.组织B.群体C.团队D.集体E.文化2.组织的成员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这就是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相应的,能够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是()。
A.权力B.分工C.协作D.分工或协作E.分工和协作3.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是在他的著作()。
A.《组织行为学基础》B.《组织行为学原理》C.《个性与组织》D.《企业的人的方面》E.《创造卓越》4.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B.方法C.对象D.内容E.规律5.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
A.内在依据B.外在依据C.外在表现D.内在表现E.运行基础6.在“霍桑试验”中总结的“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凸显出群体规范对个体工作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的研究者是()。
A.罗伯特・欧文B.泰勒C.西蒙D.梅奥E.麦格雷戈7.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 理论与Y理论的是()。
A.阿吉雷斯B.威廉大内C.西蒙D.麦格雷戈8.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来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A.案例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心理测验法E.问卷调查法9.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境,用文字如实记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模拟的具体管理情境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B.实验室实验C.现场研究D.描述性研究E.问卷调查10.现场研究就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境的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它具有更强的()。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理学第⼀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填空题1.⽣理学是研究①________的科学,⼈体⽣理学是研究②________的科学。
2. ⽣理学主要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三个不同⽔平进⾏研究。
3. ⽣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4. 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____代谢和②________代谢两个⽅⾯。
5. 刺激引起组织发⽣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6.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____。
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物质交换的②_____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____。
7. 机体活动的调节⽅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式是④________。
8. 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①____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②____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___反射和②___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节控制有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 。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④________反应。
⼆、选择题[A型题]1.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A.细胞内液B.脑脊液C.尿液D.淋巴液E.⾎液2. 正常⼈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A.固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不变E.剧烈波动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反应的共同特征是()A.分泌活动B.收缩反应C.电位变化D.神经冲动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E.负反馈调节5.在⾃动控制系统中,由输⼊信息与反馈信息⽐较后得出的信息称为()A.控制信息C.参考信息D.⼲扰信息E.调节信息6.反馈信息是指()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调定点的改变C.外界⼲扰的强度D.中枢的紧张性E.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7.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个环节,下列哪⼀种调节将不能进⾏?()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调节D.旁分泌调节E.⾃分泌调节8.条件反射属于()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调节D.前馈调节E.后馈调节[B型题]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调节D.负反馈调节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2.分娩过程属于()3.⾷物进⼊⼝腔后,引起唾液分泌,这⼀过程主要属于()4.全⾝动脉⾎压变动在80~180 mmHg(1 mmHg=9.806 Pa)范围内,肾⾎流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属于()5.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糖,属于()[C型题]A.机体的内环境B.机体的外环境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浆属于()2.细胞内液属于()3.脑脊液属于()[X型题]1.下列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有()B.杯⼸蛇影C.谈虎⾊变D.望梅⽌渴E.寒冷引起⽴⽑肌收缩2.下列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有()A.降压反射B.⾎液凝固过程C.分娩过程D.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E.神经动作电位去极化期时的Nat内流3.下列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有()A.降压反射B.体温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法D.糖⽪质激素的分泌E.吞咽反射4.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反应速度快B.作⽤范围较精确C.作⽤持续时间题D.基本⽅式是反射E.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式5.体液调节的特点有()A.反应速度慢B.作⽤范围⼴C.作⽤持续时间长D.作⽤很精确E.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6.⾃⾝调节的特点有()A.调节幅度较⼩B.调节范围⼩C.调节不够灵敏D.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E.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理功能的稳定7.负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可逆B.有波动性C.有滞后现象D.⽆预见性E.维持机休的稳态8.正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不可逆B.能反复再⽣C.反应不断增强D.输出变量可加⼤反馈信息E.使反应迅速完成9.下列中属于⾃⾝调节的有()A.⼀定范围内,⼼肌收缩⼒与其纤维初长度成正⽐B.平均动脉压在⼀定范围内变动时,脑⾎流量保持相对恒定C.动脉⾎压在⼀定范围内变动时,肾⾎流量保持相对恒定D.动脉⾎压突然升⾼时,⾎压可以回降E.环境温度在⼀定范围内波动,体温保持相对恒定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2.稳态(homeostasis)3.反射(reflex)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5.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6.⾃⾝调节(autoregulation)7.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8.反馈(feedback)9.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10.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11.调定点(set point)12.重调定(resetting)13.前馈(feedforward)四、问答题1.试⽐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调节的作⽤、特点及⽣理意义。
1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A)数据项(B)数据类型(C)数据元素(D)数据变量参考答案:C2.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理想结构,物理结构(B)理想结构,抽象结构(C)物理结构,逻辑结构(D)抽象结构,逻辑结构参考答案:C3.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参考答案:C4.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①)以及它们之间的(②)和运算等的学科。
① (A)数据元素(B)计算方法(C)逻辑存储(D)数据映像② (A)结构(B)关系(C)运算(D)算法参考答案:A B5.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参考答案:C6.计算机算法指的是(①),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②)等5个特性。
① (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C)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D)调度方法②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参考答案:C B二、判断题1.数据的机内表示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
()2.算法就是程序。
()3.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4.算法的五个特性为:有穷性、输入、输出、完成性和确定性。
()5.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参考答案:1、√2、×3、×4、×5、√三、填空题1.数据逻辑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四种类型,其中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合称为_____。
线性、树形、图形、集合;非线性(网状)2.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____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___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______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_______个后续结点。
精品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工程: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的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
基因工程:应用DNA重组技术,按照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遗传性,创造新生物物种,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及服务的技术。
酶工程:酶工程是指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即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或存在着酶的细胞,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发挥其催化功能的技术过程。
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来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 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就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二、选择题1.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得到了超级小鼠,此转基因技术的受体细胞是【C】A.卵细胞B.去核卵细胞C.受精卵细胞D.乳腺上皮细胞2.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C】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青霉素D.乙肝疫苗3.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D】A.普通棉的突变基因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基因D.苏云金芽抱杆菌中的抗虫基因4.1976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生物,即将人的生长素抑制因了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
这里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C】A.能进行DNA复制B.能进行转录和翻译C.能合成生长素抑制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三、问答题1.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需要继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如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克隆生命的伦理问题、疾病基因检测的负面影响,等等,请自行整理、解答。
材力习题册参考答案1

材力习题册参考答案(1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在各处相同。
A.应力B.应变 C.材料的弹性系数D.位移2.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C.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强度破坏的能力3.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如下图虚线所示,则A点剪应变依次为图(a) ,图(b),图(c) 。
A.0 B.2r C.r D. 4.下列结论中( C )是正确的。
A.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 B.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内力必大于应力;5. 两根截面面积相等但截面形状和材料不同的拉杆受同样大小的轴向拉力,它们的应力是否相等。
A.不相等; B.相等; C.不能确定;6.为把变形固体抽象为力学模型,材料力学课程对变形固体作出一些假设,其中均匀性假设是指。
A. 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不留空隙地充满了固体的体积;B. 认为沿任何方向固体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C. 认为在固体内到处都有相同的力学性能;D. 认为固体内到处的应力都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1.材料力学对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2.材料力学的任务是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下,为设计经济安全的构件- 1 -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3.外力按其作用的方式可以分为表面力和体积力,按载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
4.度量一点处变形程度的两个基本量是应变ε和切应变γ。
三、判断题1.因为构件是变形固体,在研究构件平衡时,应按变形后的尺寸进行计算。
2.外力就是构件所承受的载荷。
3.用截面法求内力时,可以保留截开后构件的任一部分进行平衡计算。
4.应力是横截面上的平均内力。
5.杆件的基本变形只是拉(压)、剪、扭和弯四种,如果还有另一种变形,必定是这四种变形的某种组合。
6.材料力学只限于研究等截面杆。
四、计算题1.图示三角形薄板因受外力作用而变形,角点B垂直向上的位移为,但AB和BC仍保持为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5.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
(╳)6.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7.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8.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是倍数系列。
(╳)9.产品的经济性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10.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1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绝对、相对测量: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1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1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1-6等,0-k级)1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1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1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1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 ××误差=X-X00.006mm )。
1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1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2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ABD_______A、测量误差δ往往未知,残余误差γ可知。
B、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
D、当|γ|>3σ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
准确度(精确度)(E应该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_______A、直接测量B、间接测量C、绝对测量D、相对测量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_______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测量器具零位不对准时,其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E、由于测量人员一时疏忽而出现绝对值特大的异常值,属于随机误差。
4、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系统误差的有____ABCD_________A、游标卡尺测轴径时所产生的阿贝误差。
B、光学比较仪的示值误差。
C、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随时波动。
D、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误差。
E、测量人员的视差。
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_ABD__________A、量块按级使用时,工作尺寸为其标称尺寸,不计量块的制造误差和磨损误差。
B、量块按等使用时,工作尺寸为量块经检定后给出的实际尺寸。
C、量块按级使用比按等使用方便,且测量精度高。
D、量块需送交有关部门定期检定各项精度指标。
6、下列测量值中精度最高的是__E__________A、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5mmB、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2mmC、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39.95mmD、真值为100mm,测得值为99.5mmE、真值为100mm,测得值为100.03mm7、下列有关标准偏差σ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CA、σ的大小表征了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B、σ越大,随机误差分布越集中。
C、σ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D、一定条件下,某台仪器的σ值通常为常数。
E、多次等精度测量后,其平均值的标准偏σ=σ/n。
σX =σ/n1/2X三、填空题。
1、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__随机、系统、粗大_______三类。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__器具、方法、环境_,和____人员______.3、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具有以下基本特性:___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__。
4、系统误差可用___修正法抵偿法_______等方法消除。
5、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____算术平均值___代替。
6、一个完整的测过程应包括__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_四要素。
7、测量器具的分度值是指__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_________。
8、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是指__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的被测量值的范围___9、量块的研合性是指_量块的一个测量面与另一量块的测量面或另一经精密加工的类似的平面,通过分子吸力作用而粘合的性能。
_10、在实际使用中,量块按级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标称尺寸,忽略其_制造误差_;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实际尺寸,仅忽略了检定时的__测量误差。
四问答题1什么叫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原则?列举互换性应用实例。
(至少三个)。
答:(1)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或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2)因为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3)列举应用实例如下:a、自行车的螺钉掉了,买一个相同规格的螺钉装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b、手机的显示屏坏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显示屏装上后就能正常使用。
c、缝纫机的传动带失效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传动带换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d、灯泡坏了,买一个相同的灯泡换上即可。
2按互换程度来分,互换性可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何区别?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1)按互换的程来分,互换性可以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2)其区别是:a、完全互换是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要求。
而不完全互换是零件加工好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
b、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难,成本增高;而采用不完全互换,可适当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成本降低。
(3)适用场合:一般来说,使用要求与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时,可采用完全互换;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换。
3.什么叫公差、检测和标准化?它们与互换性有何关系?答:(1)公差是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
(2)检测是兼有测量和检验两种特性的一个综合鉴别过程。
(3)标准化是反映制定、贯彻标准的全过程。
(4)公差与检测是实现互换性的手段和条件,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4.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的标准有哪几种?答: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5.什么叫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答:(1)优先数系是一种无量纲的分级数值,它是十进制等比数列,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
(2)优先数是指优先数系中的每个数。
6.代号“GB321-1980”、“JB179-1983”和“ISO”各表示什么含义?答:它们表示的含义是:(1)GB321—1980∣∣∣国文年家件代标号准(2)JB 179—1983∣∣∣机文年械件代工号业部标准(3)ISO——国际标准化组织7.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为多少?(1)机床主轴转速为200,250,315,400,500,630,、、、单位r/min(2)表面粗糙度R的基本系列为0.012,0.025,0.050,0.100,0.20,、、、,单位为um。
答:(1)基本系列R10,公比为1010。
(2)派生系列,公比为2。
8 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1)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E进行比较,从机时获得两者比值q的过程,即L/E=q,或L=Eq。
(2)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9 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1)量块的作用是: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2)其结构上的特点是:量块通常制成长方形六面体,它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和四个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尺寸小于10mm的量块,其截面尺寸为;尺寸大于10mm至1000mm的量块截面尺寸为35mm×9mm。
10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1)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te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最大允许值tv来划分的。
(2)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11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1)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1-2.5mm;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2)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3)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修正值与示值误差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12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1)测量误差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2)测量误差的方要来源:a、计量器具误差;b、标准件误差;c、测量方法误差;d、测量环境误差;e、人员误差。
13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组合下列尺寸:48.98,10.56,65.36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