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岗位核算 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具备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了解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编制工作;3. 具备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成本控制和优化建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介绍成本会计的概念、意义、目的、原则等基本理论;2. 成本核算方法:介绍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3. 成本报表编制:介绍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成本报表的格式、编制要求、分析方法等;4. 成本分析和管理:介绍成本分析的方法,包括差异分析、效率分析等,以及成本控制和优化建议的提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注重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衔接和区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讲授法: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训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报表编制的实训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训操作。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代码成本会计总学时数: 72使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税务核算、会计电算化操作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各种会计实务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支撑课、职业核心能力课和课余素质拓展项目(或课程)构成。
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既是现代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重要环节,因此,《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其后续课程有《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以制造业为主,与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一门“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关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一个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校外专业顶岗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为学生参加会计资格、会计技术职称及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院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本课程的适应岗位有:一般会计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固定资产核算员等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
(二)课程定位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既是现代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重要环节,因此,《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也是主干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财会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开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成本会计二、对象:三年制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三、课时:2*17=3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成本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这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资源运用的经济有效为基本的着眼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核算,并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对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考核,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最优运转。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通过准确的成本核算和高效的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排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之后讲授。
《成本会计》是在上述两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其中成本核算的内容加以拓展和深化,同时添加有关成本预测和分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除工业企业外的其他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加以论述。
通过《成本会计》学习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要求掌握成本计算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包括产品成本核算原理;生产经营费用的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其他方法等。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学会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企业当期生产成本;能掌握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其他行业企业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应有全面的了解。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各要素费用归集分配的方法,特别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之间分配的方法;能熟练运用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计算出制造业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实例教学的方法为主,无论是要素费用归集分配的方法还是成本计算的方法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业务进行讲解,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教学中结合教材配备了《学习指导与训练》这一辅助教材;考试以书面的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是检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针对高级职业教学的基本要求,考试试题的类型中要加大实际应用题型的比重,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前置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其后续专业课程主要有《审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本课程是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生产费用核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知识、能力,能胜任企业对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成本资料,以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该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会计专业实现会计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综合会计能力的形成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基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以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选取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交流,明确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
设计与成本会计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项目、任务”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在校内教学的基础上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构筑起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项目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形成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成本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与成本核算知识和成本分析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成本会计项目的完成中掌握知识,使课程内容与成本会计的职业要求想一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和成本报表的编制。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标准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成本核算与管理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高职高专三年制,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目标成本核算与管理是通过成本计算工作,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以便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通过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编制成本会计报表、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经济效益服务。
(一)知识目标深刻理解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程序和账户设置;熟悉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理解分类法和定额法;熟悉成本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二)能力目标(1)具备成本会计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能恰当地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设计分配工作表,完成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3)能正确分析经济业务,根据原始单证正确填写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4)能够根据企业的工艺特点、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恰当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5)根据企业的管理需求。
设计、编制、分析成本报表,为管理层加强成本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三)素质目标(人文素质目标)(1) 遵纪守法,诚信为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2) 熟悉制度规定,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3) 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进行成本核算,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能力。
五、课程内容(一)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是以成本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体现基于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深刻理解成本的内涵与实质,掌握成本计算与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学时学分】108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并行课程】财务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等二、课程定位《成本会计》是三年制高职高专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
三、课程学习目标(一)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核算制造业的产品成本,能够熟练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
(二)方法能力《成本会计》实务性强,应当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教与学、学与做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着眼于成本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社会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成本会计职业道德,自觉遵守成本会计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技能,毕业后能够参与有关成本决策和服务。
四、课程总体设计五、考核与评价方式(一)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考核(5%)、课堂提问(5%)、书面作业和实验实训(10%)等环节。
(二)期中期末考试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条件(一)实训条件基础会计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室。
(二)师资条件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即可胜任《成本会计》的教学工作。
七、教材选用书名:成本会计主编: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2八、其他说明1.本课程标准由参考教研室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发。
2.完成时间:2017年12年。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成本会计》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的信息。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
课程内容以下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1. 成本会计导论:介绍成本会计的定义、目的、重要性和发展历史。
2. 成本分类与成本行为:讲解不同类型的成本分类和成本行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等。
3. 成本估算方法:介绍成本估算的常用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等。
4. 生产成本制度:讲解生产成本制度的原理、应用和管理,包括作业成本制度和过程成本制度。
5.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探讨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成本体制分析等。
6. 预算与预测:介绍预算编制和预测成本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静态预算和动态预算。
7. 决策分析与成本管理:讨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以及在决策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8. 环境成本会计:介绍环境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成本管理。
课程要求以下是对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的要求:1. 准备充分:学生应预课程内容,准备所需的教材和研究资料。
2. 参与课堂: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与同学共同研究和交流。
3. 完成作业: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加强对课程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4. 参加实践:学生应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或实验,以提升实践能力。
5. 考核评估:学生将接受考试或其他形式的评估,以检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希望通过该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成本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电算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衔接课程在《成本会计》课程开课以前,已经开设了《会计基础》《基础会计单项实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务》等理论和实务课程,同时或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管理会计》《外贸会计》《企业纳税会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会计综合实务》《会计报表分析》等。
教学课时 59课时,其中理论40课时,实训19课时。
一课程目标1 课程定位基本内容:成本会计课程主要针对制造企业,介绍了成本核算的概念、对象和任务,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成本计算的方法,着重掌握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知识。
因此,它是与制造企业单位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会计规章制度的规定,要求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后,初步养成成本管理的概念,培养学生在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核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制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正确、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成本会计课程的知识目标,具体分为三大块:一是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二是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三是成本分析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在学完成本会计课程后,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具备成本核算的基本技能;二是具备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巧;三是具备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技能。
(3)职业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两方面的职业素质:一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平时教学、平时作业、各模块测试、实训及实训分析报告、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是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各模块中的小组讨论及形成的小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培养适合于制造业成本岗位核算的会计人员。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一个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的核算产品成本。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其后续课程有《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职业性:突出岗位需求,让学生作为成本核算岗位的主体来学习和掌握成本核算的技能。
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能力开放性:通过成本会计教学的时间、地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开放,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学习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开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本课程教学中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2、课程目标《成本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开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成本会计最新版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成本会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学时:80学分:51 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扎实掌握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以具备核算企业产品成本的实际能力,可以全面地掌握成本核算岗位业务并拥有更好地履行其岗位职责的能力。
《成本会计》课程以项目化设置课程体例,体现了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进入工作环境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要在虚拟企业中进行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对成本核算岗位的感性认识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要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为先导,是进一步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成本会计》课程打破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教”、“训”分离模式,转变为以项目驱动模式,按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确定成本核算岗位所必备的核心技能,以实现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知识与成本核算工作岗位技能的无缝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业务素质能力。
2 课程目标《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会计人才为标准开发、设计课程内容,以成本核算岗位为导向,以成本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例,注重实务操作,为学生学习成本会计业务提供了高仿真的会计工作场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可以养成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优质的职业道德、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务实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其职业能力目标包括岗位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岗位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1)团队协作能力(2)沟通协调能力(3)创新能力(4)敬业与责任意识社会能力目标:(1)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2)利用信息资源能力(3)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3 内容标准4 实施建议4.1 教材选择与编写(1)在选择成本核算与分析课程的教材时,应依据本课程标准选择教材。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标准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修订时间:课程负责人:课标审批人:课程团队: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成本核算与管理》是高职大数据与会计的必修课程,是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本会计岗位开设的。
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
《成本核算与管理》开设在第三学期,其前导课程是《财务会计》和《初级经济法》等,平行课程是《会计信息化》和《税务会计实务》等,后续是《管理会计》和《审计实务》等课程。
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2.课程设计⑴设计理念根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校企合作,分析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实用为主、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按照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⑵设计思路课程建设团队以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调研结果为依据,以成本费用归集、成本费用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为主线,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为标准,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登记账簿—费用分配—计算成本—成本分析”递进式的模式,营造成本会计岗位职业氛围,讲授工业企业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等内容;以成本计算过程团队协作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完成成本计算工作;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及视频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学生学习态度考核和职业道德养成,使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既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本会计》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成本会计课程标准会计教学部韦雁玲课程名称:成本会计适用专业:会计专业(企业会计、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方向)1.前言1.1课程性质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具备成本计算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成本会计核算岗位上岗标准。
本课程服务于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为该专业相关的其他主干课程作铺垫。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深入企业进行全面了解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会计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核算的各个岗位为主线,将本课程要掌握的成本核算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平衡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设计情景模拟、实训等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会计专业应该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为上岗就业作好准备。
职业能力目标:成本会计核算岗位技能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人工费用分配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成本计算品种法的应用成本计算分批法的应用成本计算分步法的应用成本计算分类法的应用成本计算定额法的应用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报表的分析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成本计算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职业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成本核算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把成本核算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在形式上更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示应图文并茂。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标准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代码:0505721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 6 课程学时:96(含上机模拟操作及实训)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开课学期: 3考核方式闭卷成绩比例平时50 %+期末50 %一.学习领域定位1. 课程地位与性质《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是以制造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为主线,与企业成本会计岗位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一门“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关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认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成本计算、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顶岗实习、参加会计技术职称及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体现基于成本会计岗位核算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适应的岗位有:一般会计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固定资产核算员等岗位)、成本会计岗位。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一般中小型企业的材料核算、薪酬核算、车间成本核算等成本核算分析与管理能力。
2. 与前修及后续课程的关系《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的前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出纳实务》、《企业财务会计》。
本课程既注重理论讲授,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注重学生仿真模拟操作,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实务》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学习领域学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目标业务精湛。
成本会计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1) 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科学设置和熟练运用成本核算账户。
(2)熟悉成本核算程序和工作流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及核算基础知识,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进行成本核算,都需要设置成本会计,因此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成本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就是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因此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继《基础会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后的又一门专业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是对《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课程在成本计算、成本管理和成本审计内容上的知识铺垫。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以成本会计实际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选取学习内容;通过项目教学实施专业技能训练,做到教、学、
做一体化;通过实训材料锻炼实践工作能力,有效提高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以夯实学生专业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才培养规格所确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为标准,将企业真实成本计算数据转换为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养成学生的成本费用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
本课程以工业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归集、成本费用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为主线,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为标准,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登记账簿—费用分配—计算成本—成本分析”递进式的模式,营造成本会计岗位职业氛围,讲授工业制造企业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等内容。
融理论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为一体,既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68学时,其中实训课时数3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成本岗位核算所必需的知识,了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成本计算的操作能力,为从事成本岗位核算工作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成本会计岗位核算的概念、特点、原则、基本要求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2)了解材料、燃料、动力、人工、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的归集方法。
(3)掌握材料、燃料、动力、人工、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4)熟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方法。
(5)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2.能力目标:
(1)能认识成本岗位核算的概念、特点、主要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
(2)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岗位核算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3)具有运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形成细致、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职业理想。
(2)树立企业成本观,形成经济意识、效益意识及节约观念。
(3)提高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行业会计制度的意识。
(4)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表1 课程内容及要求(专业课)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2.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即学会成本会计业务必须具备的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4.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性、可操作性。
(二)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评价及方式
主要遵循以实务操作能力考核为核心,以实务题为主,突出实际操作能力。
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测试等成绩综合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比例:作业30%、测验10%、期末考试40% 、学生参与20%。
2.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综合实训、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与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60% + 期末评价40%
(三)教材选用建议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制教材,本课程目前选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刘国艳、林宏主编《成本岗位核算》。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实训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设施和成本会计相关教学资源,能够登录成本课程平台进行课堂教学与实训。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实用性较强, 仅理论知识的讲授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要求,需要提高实训课程比重。
在《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开发与设计中,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设置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实行岗位实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手工模拟训练、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和组织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加社会活动和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六)其它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会计专业(三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