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言文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中明确指出:“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选文文质兼美,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言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非读无以解”,说的就是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要学好文言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多读自能成诵。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言文,犹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培养语感,并为背诵、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从中品味语言美,构思美,情景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强调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我觉得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就是大量的诵读(朗读和背诵)。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

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诵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俗话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所谓诵读,应做到目中有文,
耳中有音,心中悟情,意会其理,是从字、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义;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全面感知。

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只有如己之出,读出感情与气势,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言”,更好地把握“文”。

如《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就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骈句整齐、琅琅上口的特点,领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

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诵读,教师的诵读同样起着莫大的
作用。

教师的诵读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容易架起文章与师生间沟通的桥梁,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动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情境氛围中。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运用,更多的语文老师选择了视频范读代替了自己的语言,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便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陌生感,,较慢进入课堂情境。

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能使课本文字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让学生产生共鸣。

《岳阳楼记》可以说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教授时我要求学生掩上书本,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师诵读的作用可见一斑,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二、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文言文的学习,从简单的考试的功利性来看,不论是文中名句的默写还是词语的解释等,都要借助扎实的积累。

只有有了扎实的
积累,语文素养才能提升,古汉语知识才能得以灵活运用。

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

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

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就文言文的积累而言,除去文言名句和生字词的积累外,还有一些需要特别积累的东西,为了便于知识的系统化。

三、以学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很多老师认为,在学习文言文时把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和课文翻译让学生背诵下来就完事大吉了。

我认为不然,在古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我们可以交给学生释词的几个方法,比如加字法,引申法等;交给学生如何直译文意,如何意译文意,但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分为三步进行:个人疏通文意,提出质疑;小组探讨;集体交流。

我只作适时的点拨,解疑,引导他们纵横向比较。

四、抓好基础注重深入地把握文意
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

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更;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

凡会读文章的人,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如《小石潭记》中写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俏怆幽邃。

这里的一个,“寂寥无人”值得细细琢磨:下段告诉我们同游者数人,为什么这里写上无人?细细推敲后就知道,一是作者写了除他们一行游小石潭外别无他人,从中看出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对象那种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这里原始的悄怆之景,更激起了作者凄凉的联想,从这四个字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

于是有了下文的“不可久居”。

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我们的心就能跟作者慢慢融合,就可以真切感受作者被贬的痛苦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不可容忍。

让美把丑和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

”文言文的教学也符合这样的规律,流传下来的文言文瑰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在健康有益的
阅读环境中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