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 翻译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词语解释

《李商隐诗两首》词语解释

《李商隐诗两首》词语解释【无故】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华年】青春年华,那个地点指一生。

【庄生】庄子。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王的称号,传奇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珠有泪】古代传奇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马嵬】《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皇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皇妃也。

帝不获已,与皇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句】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皇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尽管听到了唐王朝复原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差不多不能再与玄宗团圆了。

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史记&mi ddot;邹衍传》:“中国者,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

因此有裨海环之,一区中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

”【他生句】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皇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差不多完结了。

【空闻两句】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形。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六军同驻马】参注1。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悠扬蛾眉马前死。

”【当时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而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四纪】四十八年。

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

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

【卢家莫愁】相传古代洛阳女子。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二首》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隐《马嵬二首》赏析《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其一赏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犀,犀利,指刀剑兵器。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或者说玄宗亲手埋藏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

后二句含蓄而又不无深意地指摘唐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而易于覆国,又怎能有如此狼狈出逃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褒姒妲己,前车之鉴,岂可忘得?马嵬?其二赏析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李商隐隋宫文言文翻译

李商隐隋宫文言文翻译

唐·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翻译:长安城的紫泉宫殿,被烟霞笼罩,显得冷清而寂静。

隋炀帝想要将遥远的扬州作为自己的帝业基地。

若是玉玺不因天命而归附于具有帝王之相的李渊,那么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本应驶遍天下。

如今,腐草中已无萤火虫的踪迹,而隋堤上的杨柳枝,只有暮鸦的哀鸣。

若在地底遇到陈后主,岂能再提起那亡国之音《后庭花》?此诗通过对隋炀帝荒淫无度、奢侈浪费的描绘,表达了对统治者腐败、昏庸的愤慨之情。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隋炀帝的荒淫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中,“紫泉宫殿”代指长安的隋宫,诗人以“锁烟霞”比喻宫殿的冷清和寂静,暗示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而“欲取芜城作帝家”则表达了他想要将扬州作为帝业基地的野心。

颔联“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中,“玉玺”象征皇权,而“日角”则指具有帝王之相的李渊。

诗人以此讽刺隋炀帝不能顺应天命,却想要篡夺皇位。

而“锦帆应是到天涯”则暗示隋炀帝的龙舟本应驶遍天下,却因荒淫无度而未能实现。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中,诗人通过对比“腐草无萤火”和“垂杨有暮鸦”,表达了对隋炀帝荒淫生活的批判。

腐草无萤火,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疾苦;而垂杨有暮鸦,则暗示了隋炀帝的荒淫生活。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中,诗人以陈后主为例,讽刺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陈后主因荒淫亡国,若在地底遇到他,岂能再提起那亡国之音《后庭花》?此联表达了诗人对隋炀帝荒淫生活的愤慨之情。

总之,李商隐的《隋宫》通过对隋炀帝荒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统治者腐败、昏庸的愤慨之情。

此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07课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858),晚唐重要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喜欢。

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为“温李〞。

【重点理解】古今异义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

今义:青少年时代。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伤春之心。

今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怀。

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一词多义端⎩⎪⎨⎪⎧锦瑟无端.五十弦〔名词,缘故〕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事物的一头〕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尽头,边际〕 徒⎩⎪⎨⎪⎧海外徒.闻更九州〔形容词,空,没有根据的〕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名词,门徒,弟子〕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副词,只,仅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形容词,白白的〕迷⎩⎪⎨⎪⎧庄生晓梦迷.蝴蝶〔动词,迷恋,沉醉〕迷.不知吾所如〔动词,分辨不清〕棋迷.〔名词,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以迷.天下之主〔动词,迷惑〕 可⎩⎪⎨⎪⎧此情可.待成追忆〔副词,难道,哪能〕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动词,如,比得上〕望尘莫及.〔动词,赶得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到,到达〕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介词,趁〕初九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连词,和〕 【难点探究】1.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

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

李商隐 有名的诗句

李商隐 有名的诗句

李商隐有名的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译文: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译文: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5、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翻译赏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前言】《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

主要写了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注释】⑴凤尾罗:凤文罗。

《白帖》:“凤文、蝉翼,并罗名。

”⑵碧文圆顶:一种碧青色波纹圆顶百折罗帐。

⑶扇裁月魄:班婕好《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扇裁即团扇;月魂:指月。

羞难掩:乐府《团扇郎歌》:“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⑷金烬:灯盏或蜡烛残烬之美称。

烛花烧完了,故暗。

⑸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

⑹斑骓:黑白杂毛的马。

⑺西南:东川在西南。

【翻译】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鉴赏】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

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

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1]。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李商隐诗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诗两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锦瑟》: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马嵬》: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及鉴赏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及鉴赏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及鉴赏《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代: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

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注释离亭:离别的驿亭,即驿站,是离别处。

赋得折杨柳:赋诗来咏折柳送别。

《折杨柳》是曲子名。

送:遣散。

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

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

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

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

依依:状恋恋不舍。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赏析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

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

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

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

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

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

李商隐诗今译

李商隐诗今译

李商隐诗今译
李商隐的诗作非常广泛,包括《锦瑟》、《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八岁偷照镜)》、《夕阳楼》、《忆梅》、《钧天》等。

这些诗歌的今译版本也有很多,以下是一首《夜雨寄北》的今译:《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今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尚未定下归期。

我现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以上是李商隐诗的其中一首《夜雨寄北》的今译,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李商隐文言文翻译赏析

李商隐文言文翻译赏析

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意境深邃、情感细腻、语言华美著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唐代诗坛上,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歌成就与杜甫、李白等大家相媲美。

本文将选取李商隐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和《无题其四》两首诗,对其文言文翻译进行赏析。

一、《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原文: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翻译: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凤尾香罗薄几重”以“凤尾香罗”为意象,表现出女子对爱人的美好祝愿;次句“碧文圆顶夜深缝”以“碧文圆顶”为意象,描绘出女子深夜赶缝罗帐的情景,表达出她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第三、四句“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通过“扇裁月魄”和“车走雷声”两个意象,表现出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

第五、六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以“金烬暗”和“石榴红”为意象,描绘出女子等待爱人的孤独与焦急。

最后两句“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以“斑骓”和“西南风”为意象,表现出女子对爱人的期盼与等待。

二、《无题其四》原文: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翻译: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

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

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

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

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无题其二》翻译赏析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古诗楚宫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楚宫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楚宫二首翻译赏析《楚宫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其二】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前言】《楚宫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这两首诗作于作者自桂林返长安途中溯江至巴峡一带时。

第一首诗通过描述巫山景色及高唐故事,第二首诗通过表现礼教与情感的矛盾,抒发作者的情怀。

【注释】⑴第二首诗一作《天水闲话旧事》。

⑵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⑶高唐:楚宫观名。

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

”⑷《高唐赋序》:“王曰:‘何为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⑸君王:指楚襄王。

借指唐宣宗。

神女指令狐绹。

时自湖州召充翰林学士,与宣宗朝夕相接。

⑹月姊:此指月中嫦娥。

彩蟾:指月。

⑺倾城消息:言女子美丽情状的信息。

⑻《诗经·小雅·湛露》:“厌厌夜饮。

”毛传:“厌厌,安也。

”夜厌厌:夜静悄悄。

⑼金堂:用沈佺期《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语。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orG李商隐自桂林返长安,途中溯江至巴峡一带时。

从诗中“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句,可知此诗作于秋季。

从第二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某些情怀:道教的清规戒律、世人的冷眼热议,就像一道道无情的屏障将爱人生生分离,将爱情重重阻隔,明明近在眼前却如远在天边,咫尺而天涯的无尽思念深深折磨着细腻、多情的诗人,清脆的佩响、悠扬的弦音只能加重独自憔悴、凄清无托的揪心之痛罢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⑴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⑴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⑴“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⑴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⑴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⑴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⑴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⑴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⑴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无题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译文|赏析《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题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及注释译文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注解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直道:即使,就说。

了:完全。

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

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

李商隐诗词《无题二首》的诗意赏析

李商隐诗词《无题二首》的诗意赏析

李商隐诗词《无题》的诗意赏析
李商隐诗词《无题二首》的诗意赏析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赏】: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

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

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

李商隐的诗词译文和注释

【导语】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病呻吟,也不同于前⼈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种特殊形式。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李商隐的诗词,欢迎阅读!李商隐的诗词篇⼀ 《⽆题·凤尾⾹罗薄⼏重》 作者:李商隐 凤尾⾹罗薄⼏重,碧⽂圆顶夜深缝。

扇裁⽉魄羞难掩,车⾛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烬暗,断⽆消息⽯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释: 1、凤尾⾹罗:凤纹罗;罗:绫的⼀种。

2、顶:指帐顶。

3、扇裁:指以团扇掩⾯。

译⽂: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过,⽆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你的消息,等到⽯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赏析: 这⼤概是抒写⼀⼥⼦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情。

诗的⾸联写⼥主⼈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

颔联回忆最后⼀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深情地回味的复杂⼼情。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榴花开,所思之⼈断⽆消息。

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

尾联写⽇夜思念的⼈,或许相隔⾮远,只是咫尺天涯,⽆缘会合罢了。

诗活⽤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

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深厚。

看来⼥主⼈公似乎是单相思。

虽然相思⽆望,然⽽追求却⼗分执着。

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

李商隐的诗词篇⼆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五弦。

古诗北齐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北齐二首翻译赏析

古诗北齐二首翻译赏析《北齐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二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着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前言】《北齐二首》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两首咏史诗。

这两诗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借古鉴今。

语言精炼、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翻译】其一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

拥有玉体的小莲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

其二哪知甜甜的笑足以抵过君主日理万机,身穿戎装的冯淑妃在后主看来最是美丽,晋阳已被攻陷远远抛在了后主脑后,orG冯淑妃请求后主再重新围猎一次。

【赏析】这两首诗是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的。

两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议论附丽于形象。

既是咏史,便离不开议论。

然而好的诗篇总是以具体形象感人,而不是用抽象的道理教训读者。

议论不脱离生动的形象,是这两首诗共同的优点。

第一首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

“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

“荆棘”句引晋朝索靖预见西晋将亡的典故,照应国亡之意。

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

虽每句各用一典故,却不见用事痕迹,全在于意脉不断,可谓巧于用典。

但如果只此而已,仍属老生常谈。

后两句撇开议论而展示形象画面。

第三句描绘冯淑妃进御之夕“花容自献,玉体横陈”,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与“一笑相倾”句映带;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向齐都邺城进军,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

此句又与“荆棘”映带。

两句实际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

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

“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运用“超前夸张”的修辞格,更能发人深省。

寄恼韩同年二首的译文

寄恼韩同年二首的译文

寄恼韩同年二首的译文
《寄恼韩同年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两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它们的译文:
1. 其一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译文:帘外的辛夷花苞想必已经绽放,开放的时候不要让艳阳天回转。

人生如果能经得起风雨的吹打,就像胡僧所说的劫后余生那样。

2. 其二
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

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译文:龙山飘下小雪,凤楼被晚霞笼罩,山洞之中能有几家迷人之地。

我因为感伤春天而独自酒醉,不用劳烦你来劝我欣赏石榴花。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

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题解:“二月二日”是诗歌开头的前四个字,算不上诗歌的题目,这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大中五年(849),柳仲郢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他对李商隐的文名早有所闻,对诗人的坎坷境遇也十分同情,因此奏请李商隐为使府书记。

此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亡故,诗人撇下一双幼小的儿女只身远赴梓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梓幕期间,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李商隐格外感伤与孤寂,写下了大量思念家乡、想念亲友、感怀身世的诗篇。

这首诗写的便是诗人在踏青时节的所伤所感。

诗中提到“三年从事亚夫营”,暗示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在柳幕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当然,也有人说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但也代指诗人已经滞留蜀地不短了。

句解: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这天,是蜀中踏青节,江边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春日,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就是那久闻的笙声,也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诗歌一开头就写出了江行游春的感觉和印象。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春天来了,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

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

娇花细柳惺惺忪忪,各自可爱,真是春色恼人。

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蜜蜂在花柳之间追逐穿梭,好似春情绵绵。

这两句是接着写江边的春色。

红花、绿柳、黄蜂、紫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绚丽。

如果说这些景物和色彩都很平常的话,那么“各无赖”和“俱有情”便有新的深层意味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两首翻译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1.锦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2.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