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共6页文档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探究
基本内容
蒙台梭利教学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幼儿教育理论,自引入中国以来,逐渐得到广 泛和应用。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台梭利教学法与中国本土文 化存在一定的冲突与不适。因此,探讨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探究和启示四个关键词,对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了解决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本次演示深入探究了以下几个 关键点:
1、借鉴与创新:在吸收蒙台梭利教学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际, 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2、因地制宜的课程设置:根据中国地域文化差异,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儿童的 特色课程。
3、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实施蒙台梭利教学 法的专业素质。
蒙台梭利教学法概述
蒙台梭利教学法强调,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天赋和兴趣,教育者应该充分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因此,蒙台梭利教室通常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设 计的,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儿童通过自我探索和操作教具来学习。这 些教具设计得非常直观,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创造能力。此外, 蒙台梭利教室还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 学习和自我完善。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探索,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实施方案, 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支持。
引言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幼儿教育理念,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于 20世纪初。它强调尊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和天赋,通过设置一系列适合儿童发展 的活动和教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蒙台梭利教 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同时也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作者:周美娇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引进到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模式中或被渗入到其他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中,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则总结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价值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提出为了更好地推动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本土化,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学会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开展“中国化”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播改革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的名字命名的。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2)反对填鸭式教学。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5)完全人格的培养。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9)摒除奖惩制度。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2.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价值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传播通过蒙台梭利教育著作的翻译出版以及国际师资训练班的开设,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尽管蒙台梭利教育法在20世纪初期已传入中国,但是它得到广泛传播却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个案研究
具和设备,也就无法完全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
此外,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施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在现实中,许 多教师缺乏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运用蒙台梭 利教育法进行教学。因此,要想在中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还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对于蒙台 梭利课程的中国化,我们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他们更好地 理解和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这包括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教学技巧 的掌握以及对于学生发展的观察与评估等。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中国化研究,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对幼儿园负责人和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蒙 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Z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基本保持了蒙台 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如重视幼儿自由、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等。同时,该幼儿
3、家长反馈: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本土化 蒙台梭利课程持积极态度。家长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然而,也 有部分家长担心课程进度较慢,孩子的学习成果相对有限。
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可以发现本土化蒙台梭利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越来越 多的幼儿园和学校开始尝试并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 如,一些幼儿园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培养出了具有创造力、自律性和独立性的 孩子,这些孩子在学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综述研究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其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从直接引进理论和借鉴国外经验到走上本土化的道路,在研究内容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研究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本土化为主题,从本土化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入手,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对蒙台梭利本土化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评述,探讨发展的趋势,为今后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字: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综述研究一、导论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蒙氏教育法是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正如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泰斗卢乐山先生所说的,“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①蒙氏教育法由1994年引进中国并引发大规模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异化。
(一)选题缘由当前研究蒙氏教育法本土化的论文有800多篇,主要论述了蒙氏教育法自身的局限性、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待蒙台梭利教学法?如何使蒙氏教学法与我国传统幼儿教学模式相融合?怎样解决蒙氏教学法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激起了笔者对蒙氏教学法本土化进行研究的想法。
(二)研究背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93年之后,蒙台梭利思想在中国引进进入第二次高潮,一系列的著作和书籍涌现,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蒙氏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94年之后,蒙氏思想走向了本土化的实践过程,打破了理论的限制。
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时期和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模式,由于没有真正的把握住蒙氏思想的精髓,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 2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是被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提出的,她提出的这一理论对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的幼儿教育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是从直接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引入、同时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实现本土化,虽然在理论的研究上内容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其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性。
本文化以蒙氏教学法的本土化为研究主题,从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下的现状以及等层面入手,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对蒙台梭利在我国的本土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及评述,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更好的实现本土化、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建议和依据。
关键字:蒙台俊利教育法;本土化;研究Abstract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was put forward by the famous Italian preschool educator Montessori. Her the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reschool education worldwide and can not be ignored. The real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in our country is to introduce Montessori's education theory directly and us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Although Montessori's education law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its research work lacks systematicness and practic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ocalization of Montessori's teaching method as the research theme,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other ways,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summary and comment on Montessori's localization in China,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 localization and better evaluation of Montessori's educational method in China. To provide better advice and basi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Key words: Montaigne Junli Education Law; Localization; Research目录1.绪论 (1)1.1研究缘起 (1)1.2文献综述 (1)1.2.1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1)1.2.2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国内的研究及现状 (2)1.3概念界定 (2)1.4研究内容和目的 (2)1.5研究方法 (3)1.5.1文献法 (3)1.5.2观察法 (3)1.5.3访谈法 (3)2.基于S园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现状 (3)2.1蒙台梭利幼儿园本土化的基本现状 (3)2.1.1 蒙台梭利幼儿园基本情况 (3)2.1.2蒙氏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3)2.2蒙台梭利幼儿园环境情况 (4)2.1.1室外环境 (4)2.2.2室内环境 (4)2.3蒙氏幼儿园班级情况 (5)2.3.1班级规模 (5)2.3.2班级活动安排 (5)2.4蒙氏幼儿园教学情况 (5)3.S园蒙氏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8)3.1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8)3.2师资水平落后 (8)3.3家园合作的缺失 (9)4.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问题的对策探究 (9)4.1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9)4.2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9)4.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10)4.4充分考虑国情差异 (10)4.5引入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绪论1.1研究缘起自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引入我国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使得很多的幼儿开始接受蒙台梭利教学。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教育体制、文化认知、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给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推广带来挑战。
教育体制的差异性导致蒙台梭利教育难以融入常规教育体系,文化认知差异影响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接受,家庭教育观念冲突限制了家长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支持。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使得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推广面临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文化交流、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和平衡教育资源分配等方式来促进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发展。
只有充分认识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才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关键词】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教育体制、文化认知、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对策、问题、总结1. 引言1.1 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建的一种教育方法,旨在通过提供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和材料,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和发展全面的潜能。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节奏,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法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推广情况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尝试这种教育方法。
他们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中国各地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中,越来越多的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教育实践和探索。
1.2 谈及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推广情况目前,中国的一些城市已建立了数百所蒙台梭利幼儿园,而且在大中城市流行起了“蒙台梭利热”。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全面地发展。
一些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参与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
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
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
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
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
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
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
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
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
关于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本土化研究word精品文档5页
关于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学中的本土化研究人类生活于环境之中,影响创造着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受环境影响越深刻。
因此,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因此,在现今我国幼儿园的建设方面,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被称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在环创方面,必须注意区域差异,即突出本土化。
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中,也必须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突出本土化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以利于其日后更好地为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本土化的原则必须注意的是,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并不是越美观越好,越丰富越好,其创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原则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是通过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环境的互动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获得身心发展的。
因此,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
1.内容广泛。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思维开阔,多角度、多方式地进行选择和设计,应该避免单调。
如一些小型私立幼儿园常常只在墙壁张贴一些动画图片、识字图片,以及一些简要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设计难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难以引起幼儿关注,互动也不容易发生,最终不能多方位促进幼儿发展。
而如果在幼儿园设计各类区角,从墙饰、挂饰、教玩具全方位进行环境创设,让环境丰富多彩,从而丰富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可以让幼儿得到多方面发展,才可以让幼儿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与环境互动的空间。
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
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玛利娅·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瓦莱镇。
她于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20世纪初她被聘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主要的治疗对象是低能儿童,经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她开始形成了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1]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在那里她把自己对低能儿童上的经验经过改良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幼儿教育模式引进或被渗入到其他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中。
对当今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蒙氏教育法于1994年引进中国并开始了大规模流行,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异化现象。
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专家卢乐山先生曾说过:“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2] 只有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思想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蒙氏教育法与传统教育的共生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异化1.在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任何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
在我国儿童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看作是“小大人”,过早地被推进了成人的世界,家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让儿童不得不迅速地成长。
蒙氏教育法的引进让不少家长感受到了福音:原来孩子能在幼儿教育阶段跑得更快一点。
家长趋之若鹜使得蒙氏教育法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
有的幼儿园为了能收取高额的蒙氏学费而不加任何改造地全盘照搬蒙氏教育法,比如说蒙氏教育法的实质在于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以确定对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其核心是儿童。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发掘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
该模式最初在意大利提出,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推广。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教育市场的国家,也积极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和困惑,提出相应的探索思路和建议,以期推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儿童发展;探索思路;发展与创新正文:1.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理论基础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是由意大利医生蒙台梭利发明的,其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个体发展自我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建立在自由、纪律、自我教育这三个基本原则之上,旨在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新性和求知欲,并帮助儿童逐步实现自我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教育环节是通过环境营造、个体化学习和观察记录等方式,鼓励儿童自主地探索、实践、发现和创新。
同时,该教育模式也强调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进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和合作。
2.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自20世纪3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模式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教育界对该模式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和理念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将其应用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等各个阶段的教育实践中。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探索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可能性。
但是,在推广和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
例如,有的学校过于注重机械化教学,忽视了儿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的学校重视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但忽略了个体发展的特点。
此外,也存在教师掌握不牢、家长理解不足等因素限制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
3.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化探索的思路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中国化,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1)注重儿童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个案研究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个案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蒙台梭利教学法概述•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现状分析•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个案介绍•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个案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01引言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但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其应用和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个案研究,探讨其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个案研究,探讨其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选取了一家实施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研究目的与方法02蒙台梭利教学法概述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中心,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和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自我发现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内在需求和自我构建能力,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和引导,激发儿童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性强、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
蒙台梭利教学法简介以儿童为中心蒙台梭利教学法始终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通过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行为和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自由与纪律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在保证儿童自由活动的前提下,建立一定的纪律和规则,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直观教学蒙台梭利教育法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让儿童直接操作实物或模型,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包括安全、卫生、美观、有序的物质环境和充满关爱、尊重、接纳的心理环境。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特点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蒙台梭利教学法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蒙台梭利本土化的研究-模板
蒙台梭利本土化的研究一、蒙台梭利本土化的提出及意义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引进蒙台梭利教学法后一直在模仿和探索蒙台梭利物质环境的创设,但由于没有真正弄清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引起了一些误解。
我们认为,今天的幼儿教育改革更应该广纳百家的优点,吸纳什么,如何吸纳,单凭对外国的教育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是不够的,只有在对外国教育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才能移植到我园并进行本土化的工作。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蒙氏教具本土化的研究,通过研究,培养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队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唤醒幼儿的自觉与自律,使幼儿在自主与自尊的环境中,自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有兴趣的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专注、自律、独立思考、观察、解决问题、自我订正、秩序感等),实现最终的人格培养。
二、探究的内容、目标1. 我们将根据本地区、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将民族、地域文化内容融入蒙台梭利教学的日常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研究。
2. 蒙氏班侧重的是常规行为习惯和数概念的培养,通过让幼儿自己操作教具,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又得到自我提高。
但蒙氏班对幼儿的想象力和个性上的培养不是很多,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比如,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幼儿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时间上的自由,幼儿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没有自由。
因为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固定的,幼儿不能改变,它要求的只是让幼儿按照某种固定的步骤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重复的练习,幼儿完全是被动的,十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要考虑这种文化差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操作程序加以改造。
三、蒙氏教育法的基础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的探索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的探索王炜(河北工程大学幼儿园,河北邯郸056000)摘要:蒙台梭利教育与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都是以幼儿的全面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前提来实现的。
蒙台梭利教育定位的重点和复杂性在于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的有效实施。
在符合蒙台梭利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应分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和拓展课程。
前者保证了儿童的全面均衡发展,后者对蒙台梭利教育薄弱的艺术和身体素质进行了改进和补充。
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层面、课程内容层面、课程实施层面、课程评价层面的四个层面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进行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教育参考文献:[1]索丽珍.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本土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5):124-127.[2]叶蕊.民族地区幼儿园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探索的个案研究———以A 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0,9(28):35-37.一、课程目标层面的本土化探索课程目标是将特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具体化,形成整个课程的灵魂。
一般在设计本土化的课程时,要考虑目标整合。
蒙台梭利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格,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质上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相关精神。
因此,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实现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内容层面的本土化探索蒙台梭利课程内容的构成以教材为中心,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反映在教材的选择和相应的工作上。
这就要求课程策划人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上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对蒙台梭利培训现有教材和相应的工作进行组织和总结,形成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保证儿童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根据中国传统和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编制节日、热点事件、周边事件等多个主题,将这些主题的素材转化为地域性的素材、作品或延伸性活动,将其渗透到整个教学环境的布局和正常的师生互动中。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浅析改革开放以来,蒙台梭利教学法影响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
该教学方法虽然为中国学前教育拓宽了理论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改革资源,但在某些方面往往只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标签:蒙台梭利教学法;中国;本土化;学前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从1913年传入中国起,就一直备受冷落,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引起各方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幼儿园。
时至今日,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从民办幼儿园到公立幼儿园,从实验班到全日制蒙氏园,目前已遍及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的二十九个省区和直辖市。
仅仅30年,影响如此之广,可见蒙氏教育的魅力之大。
可这样的西方教育方法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否能得到中国家长的认可?是否最终能实现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呢?一、蒙台梭利教学法与中国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也是通向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蒙台梭利教学法从创立之初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就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向往的社会目标相一致。
经过30多年中国本土文化的熏染和蒙氏教育实验的深入开展,其成效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受这一良好的教育。
它所关注的幼儿个性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蒙台梭利教学法从六大领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权利的关注,是蒙氏教育精神的宝贵财富,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 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精髓在于通过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地自由成长,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与我国《全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相一致。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着眼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利用蒙氏教学法,从幼儿的自由、个性、全面、健康、和谐等方面,大力推动国家的基础教育建设势在必行。
浅谈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
浅谈如何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目录摘要---------------------------------------------------------------------------------------------3 引言---------------------------------------------------------------------------------------------3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及特点------------------------------------------------3二、我国幼教界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误区--------------------------------------5(一)幼教实践中只重形式而忽略其教育精髓---------------------------------------5(二)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存在的局限---------------------------------------6三、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方法--------------------------------------------------7(一)强调蒙氏课程的实质而非形式---------------------------------------------------7(二)消除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化障碍------------------------------------------8(三)平民化的教育不需要贵族化的包装---------------------------------------------9 结论--------------------------------------------------------------------------------------------10浅谈如何在中国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陈荟宇 2006级外语学院英语四班 200603101010摘要: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现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范本之一,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的本土化研究
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的本土化研究摘要:在把蒙台梭利语言教学本土化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种教学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它是这种教育能够被普及的关键,其次要了解这种理论的不足之处,能结合自己的实践来完善理论;最后,要结合本土化语言训练的需求,转化理论,让教学活动符合本土化语言的教学需求。
只有从这三点出发,优化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理论的应用,才能够提高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蒙台梭利;语言教学;本土化蒙台梭利是世界有名的教育学家,她曾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专门招收3~6岁之间的儿童开展语言教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她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她的语言教学理论给予语言教学极大的影响。
现针对这种语言教学本土化的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优化的对策。
一、蒙台梭利教学理论给予语言教学本土化的影响蒙台梭利教学理论认为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中要应用间接的方法来开展语言教学。
她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肢体训练阶段,即培养儿童扣、抓、捏、按等能力,让儿童的肢体变得协调,从而为后续的语言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个阶段为游戏教学的阶段,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如何发声、词汇的意思、记忆词汇的开关。
第三阶段为阅读阶段,此时为幼儿提供绘本,让幼儿结合图片来理解文本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结合第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实践理解句型模式。
由这套教学理论可以看到它的应用要点为教学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阶段,然后分阶段开始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
二、蒙台梭利语言教学的本土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把蒙台梭利教学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发现这套教育方法的实效性不足,通过实践发现,这既与蒙台梭利语言教学时代发展造成的局限性有关,也与部分教师对这套教育理论的认知不足有关,也与西方的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存在差异有关。
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一)感官训练的孤立化局限蒙台梭利已经意识到了儿童肢体的发展将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在教学中不能够超前教学,从而她认为应当顺利儿童发展规律开展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探析-2019年文档
蒙台梭利教育的本土化探析蒙台梭利是 20 世纪意大利非常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是影响巨大的人物之一。
蒙台梭利早年对智障儿童关注比较多,加上她早期又从事医学工作,所以设计出了一套适合智障儿童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后来,她又关注正常儿童,并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幼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思想(一)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由”蒙台梭利把自己的教育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把自己的教育法称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所以理解了“自由”的内涵对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本质至关重要。
“自由”是指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能受到任何人的约束和限制,不接受任何人的命令,不能压抑儿童的情绪,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展现自己的生命本性。
作为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任意放纵和无限制的自由,应该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不能有任性,无理,暴力,不遵守公共秩序等这些不正当的行为,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教会孩子这些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这种自由是建立在遵守秩序的基础上的自由,这样的自由才能充分的表现儿童的自然的天性。
(二)蒙台梭利发现了“敏感期’对幼儿早年学习的重要性敏感期是指在某个时期,孩子对某种特性和技能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这一阶段学习这种技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心理发展都会有不同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教育法就利用这些敏感期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
例如 1 岁到 4 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 8 个星期左右到 8 岁是语言的敏感期等等。
教师掌握了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的教育法,就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对儿童进行不同的教育。
(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本身就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和继续发展的积极力量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作者:王璐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1期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从流入中国起就收到广泛的重视,在经历了模仿借鉴的阶段之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在深刻了解蒙氏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试验其本土化传播的适用性后对蒙氏教育法的本土化应用作出探索,以期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传播;本土化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11-01引言蒙台梭利教育法近些年来在我国开花散叶,各类教育机构都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趋之若鹜,所以国内各类教育研究机构也深入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与我国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并得到相应的一些成果。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蒙台梭利全名为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裔。
蒙台梭利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吸收性心智。
的创造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以积极的吸收环境中的印象与文化模式。
吸收性心智涵括无意识、潜意识、意识三个部分。
0—3岁婴儿处于无意识期,3—6岁幼儿处于意识期。
(二)敏感期的细分。
蒙台梭利将0—6岁的婴幼儿敏感期进行了细分,具体将其分为0—5岁的感官敏感期、0—3岁的秩序的敏感期、0—6岁的语言敏感期、1—2对的对细微事物敏感期、0—6岁动作统合敏感期、2.5岁—6岁的社会行为敏感期以及3—6岁文化敏感期。
这些敏感期的细分对幼儿0—6岁抓住教育时机,不给教育幼儿未来发展留下遗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传播的经济适用性(一)多个“关键期”概念构成传播的基础理念。
细致算来,蒙台梭利将幼儿的关键期精密的分为31个,这些关键期完成构成了学前期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提示点。
这些关键期的细分可以与我国对学前教育划分的“五大领域”,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进行匹配。
五大领域的相应构成对关键期分类作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或家庭养育者迅速了解幼儿各个阶段特点,还可以就其特点制定关键期的学习任务。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探析
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探析
朱丽丽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9(000)033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思想,继而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正确理解蒙氏教法的精髓、进一步完善蒙氏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的建议.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朱丽丽
【作者单位】北京市七彩早教中心,北京,1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6
【相关文献】
1.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
2.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
3.促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本土化发展的策略——以淄博市幼儿园为例
4.促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本土化发展的策略——以淄博市幼儿园为例
5.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异化到共生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探索玛利娅?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瓦莱镇。
她于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
20世纪初她被聘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主要的治疗对象是低能儿童,经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她开始形成了这样的信念:“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1]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在那里她把自己对低能儿童上的经验经过改良运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浪潮的进行,蒙台梭利教育法成为很多国家重要的幼儿教育模式引进或被渗入到其他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中。
对当今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蒙氏教育法于1994年引进中国并开始了大规模流行,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异化现象。
我国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专家卢乐山先生曾说过:“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蒙台梭利思想,要使蒙台梭利中国化、本土化。
”[2] 只有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思想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特点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蒙氏教育法与传统教育的共生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异化
1.在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任何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
在我国儿童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看作是
“小大人”,过早地被推进了成人的世界,家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让儿童不得不迅速地成长。
蒙氏教育法的引进让不少家长感受到了福音:原来孩子能在幼儿教育阶段跑得更快一点。
家长趋之若鹜使得蒙氏教育法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
有的幼儿园为了能收取高额的蒙氏学费而不加任何改造地全盘照搬蒙氏教育法,比如说蒙氏教育法的实质在于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以确定对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其核心是儿童。
但是有的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单纯地把蒙氏教具堆满了教室便说自己做的是蒙氏教育法。
这种不得要领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做法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幼儿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理念的曲解
教师是蒙氏教育法的践行者,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直接关系着蒙氏教育法实施的成败。
现今很多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蒙氏教育法的培训,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十分浅显,盲目地夸大蒙氏教育法的优越性而忽视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有的教师忽视了“自由是在有纪律的前提下进行的”,放任儿童自由活动而不加以引导或示范,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对幼儿的干预方面,存在着干预不当的现象,在儿童专心地操作教具时,教师认为其有错误便上前干预指正,当幼儿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时,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帮助解答。
而这些情况都是对儿童自由的一种侵犯。
幼儿教师对蒙氏教育法理念的曲解是影响蒙氏教育法“中国化”的重要原因。
3.蒙氏教育法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本人说:“我发明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错误的,我只是对儿童
加以研究而已。
”[3] 蒙氏教育法最初是以生活在1907年意大利罗马圣罗伦贫民区的儿童为对象,她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低能儿童教育的基础之上的进行形式训练为主的教训活动。
蒙氏教育法十分重视儿童的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教育方面的培养,促进了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
但其要求儿童按照教具所特定的步骤方法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让儿童处在被动的地位,儿童有选择教具但是没有选择如何进行操作的自由,这样容易使儿童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同时,蒙氏教育法重视儿童自主的学习较少地让其参与团队的合作也有碍于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二、蒙氏教育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共生
1.抓住本质,在实践上由形式到实质
蒙氏教育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身心协调使其能更好地发展。
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依据自己内心的需要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
同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为了使其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
蒙氏教育者需要在了解儿童具有独特的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等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进行实际生活的练习。
正确理解蒙氏教育法的内涵而不是把蒙氏教育法简单地理解为对蒙氏教具的操作。
应从单纯地照搬蒙氏教具到自主开发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并能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
习惯、良好的语言系统、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等“中国化”的蒙氏教材。
2.重视教师的多重角色的转化
在蒙氏教育法中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
观察是与儿童打交道的方法。
[4] 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儿童的兴趣变化和儿童身上出现的发展特征。
在儿童有需要的时候教师要在儿童身边进行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当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到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就应该明智地退出,让位于儿童与教具相互作用的活动,让儿童通过对教具的操作使大脑、机体协调运动,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
合格的蒙氏教师还需要根据儿童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兴趣爱好,依据蒙氏教育法的精神不断延伸教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儿童自由选择的往往能反映出他的倾向和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在对作业的选择上要遵循让儿童自由选择的原则。
儿童在进行他自由选择的工作时会更加的专心,进而能增加他的自信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3.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校是儿童日常生活的场所,儿童在这里“不仅可以享有内在发育方面潜在的、精神上的自由,而且可以使儿童从生理、生长到机体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与发育最好的条件’”。
[6] 这就要求为儿童创造美丽、适宜的环境。
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能让儿童产生学习兴趣,能让儿童自主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明白自己的需要
并获得自己的想法,使儿童得到积极的发展。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儿童一方面获取来自蒙台梭利教具、各种教材等物质环境中的知识,一方面汲取来自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等文化环境中的养分。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还要在环境中指导儿童,积极与儿童进行互动,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
4.重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诚如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所讲:“我们不能随便漫步于世界教育制度之林,犹如一个小孩逛花园一样,不时地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下一朵花,从一棵树上采一些枝丫,期望我们将这些移植到本国的国土上,就能拥有一棵茂盛的大树。
”对于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蒙氏教育法来说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在中国的本土化。
蒙氏教育法最初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不免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文化历来就具有“中庸之道”“以和为贵”“谦顺”等特点,相比之下西方的文化则主要以“个性张扬”“思想自由”“个人发展”等特点为主。
如果不考虑东西文化的差异盲目照搬蒙氏教育法,在东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可能会造成儿童的文化冲突。
因此当我们在实施蒙氏教育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借鉴传统教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氏教育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合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
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