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史
医疗器械法规与标准体系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11
三、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的标准主要类型
管理类标准 通用技术要求类标准 专用技术要求类标准
产品专用标准
12
三、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常用的国际标准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13
三、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常用的国际标准 IEC 60601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
IEC 61010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laboratory use …
14
三、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常用的国家标准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__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 要求 GB 9706.1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15
三、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常用的国家标准 GB 18278 医疗保健产品 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工业湿热灭菌 GB 18279 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灭菌 确认和常规控制
YY/T 0316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YY/T 0466.1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T 0615.1 标示“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 第一部份 最终灭菌医疗 器械的要求
18
三、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常用的行业标准 YY/T 0640 无源外科植入物 通用要求 YY/T 0663 无源外科植入物 心脏和血管植入物的特殊要求 动脉支架 的专用要求 YY/T 0681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YY/T 069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YY/T 0869-201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类型和原因的编码结构
ISO13485
ISO134851、基本简介ISO13485:2003标准的全称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Medical device-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for regulatory)。
该标准由SCA/TC22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是以ISO9001:2000为基础的独立标准。
标准规定了对相关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但并不是ISO9001标准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实施指南。
该标准自1996年发布以来,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实施和应用,新版ISO13485标准于2003年7月3日正式发布。
与ISO9001:2000标准不同,ISO13485:2003是适用于法规环境下的管理标准:从名称上即明确是用于法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医疗器械在国际上不仅只是一般的上市商品在商业环境中运行,它还要受到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如美国的FDA、欧盟的MDD(欧盟医疗器械指令)、中国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
因此,该标准必须受法律约束,在法规环境下运行,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要求在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全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
所以除了专用要求外,可以说ISO13485实际上是医疗器械法规环境下的ISO9001。
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普遍以ISO 9001,、EN 46001或ISO 13485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保证体系均以这些标准为基础。
医疗器械要进入北美,欧洲或亚洲不同国家的市场,应遵守相应的法规要求2、历史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ISO组织在此基础上又将此标准进行了修订,升级为ISO13485:2003。
大多数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开始把ISO9001:2000版+ISO13485:2003版+CE认证作为一揽子解决方案来考虑。
医疗器械行业一直将ISO 13485标准(中国等同转换标准号为YY/T0287)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更新换代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更新换代随着科技和医疗领域的进步,医疗器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更新换代成为了医药专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更新换代的方法及具体技巧。
一、生命周期管理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从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它包括器械的设计、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等各个环节。
1. 设计阶段医疗器械的设计阶段是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这一阶段,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明确:明确医疗器械的功能需求和适用范围,确保与市场和临床需求的一致性。
(2)质量设计:考虑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并加强与患者、医护人员的交互设计。
(3)合规性评估:通过制定符合法规要求的设计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符合法规和标准。
2. 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要做好临床试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选取:根据临床试验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2)试验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的随机分组、盲法等设计。
(3)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生产质量控制在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质量控制方法:(1)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详细的操作规程制定,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质量检验:在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验,例如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等。
(3)不良品处理: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二、更新换代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是医疗器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旧的医疗器械总会被新的更先进的器械所取代。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更新换代方法和技巧:1. 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是确保医疗器械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卫生立法历程【精选资料】
30年卫生立法历程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对卫生事业来说,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此启程。
卫生立法始终伴随着卫生改革发展的脚步。
它既是卫生改革实践的见证者,也是卫生发展成果的结晶。
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汪建荣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卫生立法是幸运的。
因为,在整个国家法制建设中,它一直被摆在一个突出位置,是以改善民生为使命的社会领域立法的重点。
卫生立法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每到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总有新的法律法规应运而生,对卫生改革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
30年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时期的卫生立法从1978年起步,是以国务院的药政管理条例为标志,拉开了30年卫生法制快速发展的序幕。
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的卫生立法经历了恢复重建、充实提高、完善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恢复重建卫生法框架为主时间:1978年到1990年12年时间重点:公共卫生、药品领域意义:卫生立法起步快,起点高。
《食品卫生法(试行)》等四部法律初步构建起了卫生法框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发挥了对法律的执行性、补充性作用,有的填补了法律空白。
这一阶段的卫生立法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为后来的卫生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公共卫生立法主要涉及五大卫生,即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和放射卫生。
药品立法主要涉及一般药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使用管理等。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国家曾出台了一批包括公共卫生和药品使用管理在内的卫生法律和行政法规,但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破坏。
所以,这一阶段卫生立法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重建法律秩序。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的卫生立法重在修订原有的行政法规并重新颁布实施。
1978年,国务院颁布和批准颁布了《药政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管理条例》、《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197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等,重新开始有序规范相应的管理及服务行为。
医疗器械的产品运营管理
医疗器械的产品运营管理1. 简介医疗器械产品运营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全面的运营管理,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划、市场推广、销售管理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医疗器械产品的运营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产品研发、上市、成熟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管理。
医疗器械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将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在每个阶段,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2.1 引入期在产品引入期,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确定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定价策略。
同时,还需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并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推动产品的引入和销售。
2.2 成长期在产品成长期,企业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此阶段还需要持续改进产品的品质、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与销售渠道进行深度合作,拓展市场份额。
2.3 成熟期在产品成熟期,竞争加剧,企业需要寻找差异化竞争策略,如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附加值服务或定制化服务等。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
2.4 衰退期在产品衰退期,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
可以考虑退出市场或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3. 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是医疗器械产品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吸引目标用户的关注和购买意愿。
3.1 品牌建设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是市场推广的首要任务。
企业需要进行市场定位和核心价值主张的确定,制定品牌传播策略,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以增强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
3.2 渠道拓展医疗器械产品的销售渠道多样化,包括医院直销、经销商渠道、电商渠道等。
企业需要与合适的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渠道拓展,以提升产品的销售覆盖面和市场份额。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发展历程简述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发展历程简述一、概念解释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向主管部门提出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取得注册证书的制度。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不合格产品上市,保障人民裙众健康。
二、历史沿革1. 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初衷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1989年颁布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这一法规首次对医疗器械注册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市场,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 制度发展和完善随着医疗器械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也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2000年,我国发布了《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
2014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医疗器械注册人的管理要求,提高了注册管理的严格性和规范性。
三、注册人制度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医疗器械监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医疗器械上市的第一责任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必须要对其生产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负责。
只有通过医疗器械注册人的审查,才能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准入门槛,保障人民裙众的用药安全。
四、个人观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民裙众的用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回顾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制度之一。
医疗器械注册人作为医疗器械上市的第一责任人,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负有重要责任。
未来,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器械注册人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器械产品的准入门槛,保障人民裙众的用药安全。
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发展报告2023版
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发展报告2023版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发展报告2023版正文:1. 介绍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的关注。
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的发展情况,并对202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的意义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
它包括医疗器械的选型、采购、存储、发放、操作、维修等多个环节,旨在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减少患者风险和医疗事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械的多样化,临床使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 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的现状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医疗器械的盲目选购和不合理使用仍然存在。
一些医疗机构在选购医疗器械时缺乏科学依据和规范程序,只注重价格而忽略了质量和功能。
医疗器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不够完善。
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繁多且技术含量高,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出现操作不当或误操作的情况。
医疗器械的维修和保养也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导致医疗器械的寿命缩短或使用不正常。
4.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为了提高中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水平,未来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和发展。
完善医疗器械的选型和采购制度,强化科学评价和审核程序,注重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功能,而非单纯追求价格。
加强医疗器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与保养管理,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护,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的写手,我深刻认识到其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我支持加强医疗器械选型和采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相信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功能,并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疗器械零售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广告的违法行为和处罚
违法行为
医疗器械广告中出 现的虚假和误导性
内容
违法行为
医疗器械广告宣传 内容含有虚假评价、 推销、专家等信息
处罚措施
责令改正错误,取 消广告宣传资格
违法行为
医疗器械广告的文 字、图片等内容含 有医疗、药品的治 疗作用或者医疗机 构的名称和标志
医疗器械广告管理的 挑战
01 广告宣传语言不规范
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 要符合规定标准 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维护情况 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消毒
药品保质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定期检查药品保质期,及时处 理过期药品 药品保质期短的优先使用 避免药品受潮、受热等情况
药品储存记录管理
对进货、销售和库存等药品信 息进行登记 记录药品进货日期、数量、价 格等信息 记录药品销售日期、数量、价 格等信息
销售药品必须记录销售日期、数量、价格等信息
03 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药品储存管理
药品储存管理必须符合标准
● 03
第3章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 理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医疗 器械管理的目
的和意义
提高医疗器械使用 效果和管理水平,
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医疗 器械管理的现
状和挑战
缺少统一的规范和 标准,存在设备管 理不到位等问题
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流 程
- 医疗器械广告申报材料的准备
医疗器械广告的申报材料一般包括广告文件、产品注册证和 企业营业执照等材料。
- 医疗器械广告审查的流程
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流程主要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环 节。初审目的是初步筛选广告文件,确认资料齐全并符合规 定。复审是在初审基础上,对申报的广告文件进行全面审核。 终审则是对广告文件是否符合规定作出最终决定。
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史
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史医疗器械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和售后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的过程。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疗器械管理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本文将探讨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史。
1. 初期管理:缺乏规范和监管机构医疗器械管理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规范和监管机构。
在这个阶段,医疗器械的生产和流通相对较为自由,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质量低劣、安全隐患严重的医疗器械。
这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2. 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构和法规为了解决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问题,各国相继建立了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这个阶段的医疗器械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审查和批准医疗器械的生产和流通,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监督和处罚。
3. 国际合作:加强医疗器械市场监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医疗器械市场逐渐国际化。
为了加强跨国医疗器械的监管,各国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问题。
国际标准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医疗器械管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4. 创新科技:引领医疗器械管理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器械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器械的追溯和监控更加便捷和高效。
创新型医疗器械的出现,如远程监测设备、智能医疗器械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精准的医疗服务,同时也给医疗器械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5. 完善监管机制:保障患者权益随着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监管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各国开始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并建立举报机制和投诉渠道,确保患者权益不受侵犯。
监管部门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6.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规范管理并重医疗器械管理的未来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医疗器械的涌现将给医疗器械管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医疗器械法规与常识培训PPT课件
目 录
• 医疗器械法规概述 • 医疗器械常识 • 医疗器械法规的核心内容 • 医疗器械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 医疗器械常识的普及与提高 • 医疗器械法规与常识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01
医疗器械法规概述
医疗器械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医疗器械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 ,用于规范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 通、使用及监督管理等活动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总称。
03
医疗器械法规的核心内容
医疗器械监管制度
医疗器械分类管理
01
根据风险等级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管措施
。
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
02
明确医疗器械注册人为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对医疗器械全生
命周期质量负责。
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
03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可追
溯。
医疗器械注册制度
医疗器械备案
对于部分低风险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备案人应当提交产品备案资料,对 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医疗器械的生产与经营
医疗器械生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 、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规 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医疗器械经营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与所经营产品相适应的经营场所 、储存条件和质量管理人员。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规 和标准,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生产许可申请与审批
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的企业应当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 可,经审批后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确保产 品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制度一、前言医疗器械一直是卫生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辅助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健康管理则是在医疗保健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模式,它强调通过全面的健康评估、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和长期跟踪监测来保障个人的健康。
医疗器械和健康管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制度日益受到重视。
建立科学的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健康管理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因此,本文将就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人体疾病诊断、治疗、缓解或预防病症的各种器械、用品、材料或其他设备。
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医疗器械可分为诊断类、治疗类、康复类、保健类等多个类别。
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常见医疗器械进行简要介绍。
1. 诊断类医疗器械诊断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诊断疾病和监测病情,包括X射线机、B超机、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等。
这些器械能够通过影像学或生物化学方法提供患者的病情信息,为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治疗类医疗器械治疗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器械、电刀、激光治疗仪等。
这些器械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手术、介入治疗或其他治疗操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康复类医疗器械康复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帮助患者康复训练,包括矫形器具、功能训练设备、康复护理床等。
这些器械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4. 保健类医疗器械保健类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健康管理和预防疾病,包括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等。
这些器械能够帮助人们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以上仅是医疗器械的一部分分类,实际上医疗器械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在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制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特点和用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其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更新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更新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更新是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生命周期管理与适时的更新,可以保证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本文将从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器械更新的必要性与方法以及更新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来探讨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更新。
一、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报废等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对医疗器械的管理都有不同的要求。
1. 设计阶段医疗器械的设计阶段是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人性化等因素。
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器械的故障和事故发生,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 制造阶段医疗器械的制造阶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制造商应确保器械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障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销售阶段在销售阶段,医疗器械的经销商需要做好产品的标识和说明书等工作,并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同时,销售商也需要与制造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器械的安全问题和用户反馈,以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使用阶段医疗器械的使用阶段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对器械的正确操作、维护以及不良事件的报告和管理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器械。
5. 报废阶段医疗器械的报废阶段需要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防止器械被继续使用或流入市场。
报废器械的处理方式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确保相关信息的记录和保存。
二、医疗器械的更新必要性与方法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器械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的更新可以提供更好的临床效果,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1. 必要性医疗器械的更新是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发展。
新的器械不仅能提供更好的功能和性能,还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医疗器械监管知识介绍
二、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法规 《条例》
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
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4年3月7日国务 院令第650号公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 部门规章: (一)注册: 1、《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局令第4号,自2014年10月1日施行) 2、《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总局局令第5号,自2014年10月1日施行) 3、《医疗器械新产品审批规定(试行)》(2000年4月10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7号发布,自2000年4月20日起 施行) (二)生产: 1、《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局令第7号,自2014年10月1日施行)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00年颁布施行, 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变化,其不适 合行业发展新变化的情况突出,业界要求修订的呼声强 烈。 2006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启动修订工作,先 后组织开展数十项课题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真研 究、修改。 2008年3月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送审稿。随后,积 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反复研究、协调、论证、修改,形 成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后期至改革开放初期 行业特点: 保持计划经济体制,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 (都为国有企业),医疗器械品种和数量增多,质量 问题凸显; 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为主,提出消灭无标产品原则,制定了大 量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开展行业质量 大检查(执行标准情况),开展优质产品评比(依据标 准):一等品、二等品、质量金奖、银奖等。同样没有处 罚、吊证等市场监管措施。政企不分,责任界限不分。
医疗器械监管知识介绍
前言
医疗器械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四品一械” 监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们的生活联系日 益密切,小到家庭使用的温度计、避孕套 ,大到 医院使用的CT机、手术床等大型设备都属于医疗 器械的范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器 械需求在增加、要求在提高,这对我们的监管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 的干部了解、掌握一定的器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概述
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概述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规章、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一种规范性管理措施。
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科学发展,维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现行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的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医疗器械是指用于医疗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器械、器具、设备、耗材以及有关配套产品的总称。
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文件以及行政管理机构、机构职责和程序等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医疗器械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备案管理、生产企业的准入和备案管理、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制度。
2. 医疗器械流通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的进口和出口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备案管理、医疗器械分销、零售和使用单位的备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对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处理、对医疗器械广告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4. 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标准、注册和备案信息的管理、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和临床试验信息的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召回信息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5. 医疗器械监管执法制度:包括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的职权和执法程序、对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等方面的制度。
以上是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安全。
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健全、合理、严格,是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到报废等整个过程中,对器械进行合理管理与控制的一种全面性管理方法。
它涵盖了器械的规划、设计、生产、投放市场、使用后的维护、售后服务以及处置等所有环节,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环境友好以及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发阶段在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中,研发阶段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通过科学的研发工作,可以为医疗器械的后续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在这个阶段,需要合理规划研发过程,明确目标与实施策略,确保新产品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达到国家法规要求,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促进医疗器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生产阶段生产是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这不仅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质量控制,还包括生产工艺的规范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以确保所有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杜绝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风险。
三、销售与使用阶段医疗器械销售与使用阶段是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阶段。
在销售阶段,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价格策略,确保产品的销售渠道透明、合法和合规。
同时,需要注重对用户的培训与教育,提供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维护与售后服务阶段医疗器械的维护与售后服务是保障患者权益和延长器械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在维护与售后服务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故障。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和产品的质量信息,以便进行及时修复和改进。
五、处置阶段医疗器械的处置是在其寿命周期结束后的环节,需要合理、安全、环保地处置废弃的器械。
在处置阶段,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回收、焚烧、化学处理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医疗器械管理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举例)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举例)
第一类: 第一类: 手术刀柄和刀片、普通手术剪、 手术刀柄和刀片、普通手术剪、普通止血 显微持针钳、 拔牙钳、 听诊器、 电额灯、 钳 、 显微持针钳 、 拔牙钳 、 听诊器 、 电额灯 、 视力表灯( 箱 ) 、 X 射线防护屏等防护装置 视力表灯 ( 等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管理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的操作依据 以使用部门为主, 以使用部门为主,设备科协助制定 根据每一台(每一类)医疗器械的实际情况 根据每一台(每一类) 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管理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医疗器械管理组织
设备科职能( 设备科职能(续)
承担医疗器械的验收、保管、调剂、报废及统计、 承担医疗器械的验收 、 保管 、 调剂 、 报废及统计 、 报表等物资管理工作 承担医疗器械的安装、维修、预防性维护和计量管 承担医疗器械的安装、 维修 、 理等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医疗器械在用情况和使用效率评估工作 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 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 向临床提供医学工程技术支持 承担医疗器械档案立卷、 承担医疗器械档案立卷、保管工作
注:《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2000年 2000年4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第15 号局令发布, 2000年 15号局令发布 局第 15 号局令发布 , 2000 年 4 月 10日起施行 10日起施行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举例)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举例)
第二类 医用缝合针(不带线)、脑膜钩、 医用缝合针(不带线)、脑膜钩、主动脉 )、脑膜钩 止血钳、立式血压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 止血钳、立式血压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 无创监护仪器、纤维内窥镜、 无创监护仪器、纤维内窥镜、B型电子线阵超 声诊断仪、200mA以下( 200mA mA以下 mA) 声诊断仪、200mA以下(含200mA)X射线诊断 设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 设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 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病理图像 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 分析系统、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分析系统 分析系统、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分析系统 等
2024年7月1日施行的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学习资料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按照“权责一致、责任到人、因岗选人、人岗相适”的原则,设置质量安全关 键岗位,配备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并为其履职提供必要的资源 和制度保障,确保质量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充分履行职责。
*确保质量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充分履行职责
第十六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对本企业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 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范要求经营医疗 器械;企业负责人作出涉及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的重大决策前,应当充分听取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 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其发现的本企业质量安全隐患,应当组织研究并提出处置措施,及时消除风 险隐患。
五、规范全文及条款解读(第三章 职责与制度)
(十四)医疗器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十五)医疗器械退货管理制度; (十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 (十七)医疗器械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十八)医疗器械追溯管理制度; (十九)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制度; (二十)设施设备维护和验证校准管理制度; (二十一)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二十二)质量管理培训和考核制度; (二十三)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二十四)医疗器械采购、收货、验收、贮存、销售、出库、运输等环节的工作程序。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企业应当制定购货者资格审核制度、销售记 录制度。鼓励其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建立销售记录制度。 从事需要冷藏、冷冻管理的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应当制定冷链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 按本规范第五十九条规定进行医疗器械直调购销的,企业应当制定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1、覆盖经营全过程、符合企业实际、持续有效、企业负责人批准、至少包括24项内容; 2、特殊情况:1)二类、三类批发和三类零售的:购货者资格审核、销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