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信息时代的课题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1. 引言1.1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时代的媒体技术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从最初的电视、广播到如今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媒体技术的形式和应用不断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时代的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愈发广泛和深入。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传统的黑板和纸质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声音和动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媒体技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教学质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深远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优质的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良好的教学质量还能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只有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高质量的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学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1. 多媒体教学:通过投影仪、电脑、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和视频会议等工具,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远程互动教学,解决地域限制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发言稿

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发言稿

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亲爱的各位嘉宾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中的重要性的发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逐渐从传统的线下转向了线上,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想强调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中的必要性。

如今,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全球各地的新闻动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甚至可以实时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

然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带来了信息的泛滥问题。

在大量、快速的信息冲击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媒介素养来筛选、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一个具备媒介素养的人,能够在众多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

其次,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提升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会使用媒体工具,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具备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我们会面临大量的观点、声音,这其中既有真实客观的信息,也有虚假、误导的信息。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够辨别出信息中的漏洞和矛盾,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这种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培养我们的社交技能和信息共享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我们经常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规范和礼仪,而这些都是媒介素养的一部分。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如何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还能够提升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最后,我想谈一谈媒介素养教育对于信息时代中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网络的风险和威胁,教会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合法权益。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一、媒介素养教育及其必要性和社会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和媒介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媒介素养及其教育对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曾对于媒介素养做出了两个层次的解释,一方面是普通大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这里我们谈的是对于社会整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的媒介素养,即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例如新闻、广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流行音乐等等)时,对这些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和使用的能力等。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中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达100分钟;青少年用户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

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在2022年6月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不到5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环境中,大众从认知到掌握媒介的能力就是必需的了。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对于社会成员的个体来说,媒介素养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技能。

媒介素养教育是使人能够更好的汲取社会信息,构建自己的相对客观的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

一位美国的媒介素养学者曾就媒介素养的作用打了个比方。

他说,媒介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比如它有时使人冷得发抖,有时使人浑身湿透,……虽然人们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但我们却可以通过科学技术预测天气并且控制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其所表达的意义即通过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来控制媒介对我们的影响。

2023年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作用分析

2023年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作用分析

2023年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作用分析202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扩展,媒介素养教育在教育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方式,助力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利用媒介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大量数字化信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媒介素养也渐渐成为了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媒介素养教育是针对学生进行的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介的环境下获取、分析、评估以及使用信息。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1、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的媒介途径获取、分析、评估相关信息,进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2、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更好地进行思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媒介传播信息的确切方式,进而更好地进行信息的处理。

3、增强媒介互动能力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媒介工具获取信息,还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媒介工具与外界进行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增强自身的媒介互动能力。

4、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会泄漏个人信息和隐私。

通过了解各种类型的网络威胁,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5、培养审美能力媒介素养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寻找和使用信息,还要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媒介下欣赏、鉴赏和理解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教育是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必要手段,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水平,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处理能力、互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是一项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的教育。

浅议信息时代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

浅议信息时代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

浅议信息时代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对于现代学生而言,媒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什么是媒体素养?简单来说,媒体素养就是掌握使用媒体工具的能力。

它不仅仅是使用媒体,更重要的是了解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包括真实与虚假、客观与主观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等。

这些媒体平台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但是由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就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媒体素养。

那么,学校如何进行媒体素养的教育呢?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媒体素养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获取信息,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发表意见和观点,如何在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如何跨媒体的表达,这些都是媒体素养的重要内容。

其次,学校还要加强对于学生媒体素养的监管。

学生在接触媒体的同时,不能因为信息的偏见、过度营销或其他原因被误导或迷惑。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媒体监管机制,防止学生接触到虚假、不真实或低质量的信息。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于媒体知识的教育,包括如何评估媒体的可靠性、如何分析信息、如何从媒体平台获取最新的信息等等。

这些知识将成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本。

最后,学校也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媒体实践课程、媒体工作坊、媒体实习等等,提高学生的媒体操作能力和媒体应对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关注,分享资讯和交流,提高学生成为广播传媒的能力。

总之,拥有媒体素养的学生在信息时代将更加具有竞争力,学校应重视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确保学生在媒体信息潮流中有准确的分辨能力,选择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意义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意义

浅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意义[摘要]传媒环境已经成为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

媒介的赢利取向和市场竞争压力,以及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的贫弱使得媒介素养教育极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我国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媒介素养传媒教育媒介素养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传播学研究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

从广播电视、报纸、卡通漫画到电子游戏及多媒体系统、国际互联网等等,人们生活在一个传媒营造的空间里,昔日的人际互动关系变为人与信息环境的互动关系。

传媒环境已经成为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传媒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对大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学者W·JamesPotte在他的《媒介素养》一书中对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有个形象的比喻:“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扩大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愈来愈大。

在对本校全日制大学生与传媒的互动情况作了一次专题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上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我校学生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次是通过上网(74.9%)、阅读报纸(42.3%)、同学间的交流(27.5%),校园网有很高的利用率:使用校园网络的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3.4%,有54%的同学已经在寝室安置了电脑,经常在图书馆、机房上网的同学也分别占15%和8%。

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分别在一至四小时之间,人均日在线时间约为1.5小时。

很显然,现代传媒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为他们成长、成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张 开【内容摘要】 媒体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它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即: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

媒体素养教育是当前在欧美各国得到重视的一场教育运动,同时也引起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传播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

它是一门融合传播学、新闻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的新学科。

对媒体素养教育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全民素质的提高。

本文从历史的纵向和发展的横向对媒体素养教育进行分析和介绍,并切合我国国情和现状,对该学科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教育;媒介信息;传播效果;解读 人们对“大众传媒”一词早已不陌生了,大众传媒的“生产”的形象、观念也渗透到现代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西方有人这样形容人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他们说: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每天都被来自各种媒介的大量信息所包容,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人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愿不愿意,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每天都会接触到数以千万计的媒体观念、信息和形象,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一个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概念也必须在原有的素质概念上得以延伸,也就是说,这一延伸的概念必然超出传统素质“听、说、读、写”的范围。

信息时代的“素质”应当包括人们对每天来自电视、收音机、电脑、电影、报纸、杂志、广告、网络等各种信息的认知、反馈、取舍、质疑和提问的能力,对世界及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的感知能力,以及自己动手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

一、媒体素养的基本定义数百年来,由于社会上各种信息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报刊、书籍,所以我们一直把识文断字视为社会文化人的基本素质。

然而,当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时代育人

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时代育人

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时代育人一、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时代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然而,信息的海量增长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的泛滥、网络暴力等,这些都对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与内涵媒介素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对媒介信息的识别、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还包括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合理运用。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能够理性地处理和利用信息,维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和心理健康。

1.2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强调学生在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批判性。

1.3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途径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途径是多样化的。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避免网络欺诈和虚假信息的影响。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

二、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媒介素养教育虽然重要,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1 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首先,信息的快速更新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的媒介知识和技能。

其次,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造成了影响。

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学生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存在差距。

2.2 教育者的挑战与责任教育者在媒介素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论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论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论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获取、理解、使用、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和积极参与能力。

随着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在中小学开展针对大众传播媒介负面影响的反省能力和抵御能力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品质、伦理道德规范和信息免疫能力等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3]。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找出中小学生通过PC和手机应用等媒介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避免网络媒介传播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

1 中小学生网民基本状况调查与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达到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网民中使用率为84.2%。

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特别地,中小学生网民数量近年来正在急骤攀升。

通过对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随机抽查的40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越多越少接触过网络,且首次接触网络的网民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10岁以下开始接触网络的学生人数为382人,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5.5%,其中年龄最小的网民年龄仅为6岁。

家庭拥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共392人,占总受调查学生总数的98%。

从上网方式看,除了选择传统的电脑上网方式,中小学生采用手机上网方式的比重也逐渐加大,自己有手机的中小学生约有82.5%,开通了手机上网业务的比例达40.6%,手机上网正成为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新趋势。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育界开始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室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学生们对于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和便捷。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因此,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结合信息化技术,创造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从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化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通过分析和探讨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对教学效率、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化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深入理解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际作用和潜在影响,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对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将积极探究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机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有效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1.3 意义在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也逐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对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阐述了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生动性、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实现个性化学习、拓展学习资源和手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结论部分指出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合理应用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未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拓展学习资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影响、未来趋势、应用技术。

1. 引言1.1 信息化时代背景信息化时代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时代,其中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且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广泛。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教育也逐渐走向信息化,教育技术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教育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教育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媒体技术可以带来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二是媒体技术可以提供更为多样化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分享和交流各种信息和教学内容,从而拓展了教学的范围和可能性。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分析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相关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媒体技术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和书面材料,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而借助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丰富的教学工具,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模拟实验、虚拟实景等实践性教学,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媒体技术运用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媒体技术可以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媒体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个性化地开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得教学的覆盖面更广,更具灵活性。

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信息化时代的媒体技术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引人入胜的内容呈现方式、交互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更容易对知识点产生浓厚兴趣,增加积极性,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还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视野,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研究

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研究

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研究第一章引言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获取、处理以及利用方面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二章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2.1 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效果信息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效果。

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2.2 信息素养促进课堂互动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课堂互动。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此外,信息素养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更好地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2.3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更加精准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

第三章探究信息素养对教育的影响的方法和途径3.1 加强对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加强对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程改革。

3.2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信息化教学是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加入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3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也是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建议与展望4.1 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学校应该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学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对信息获取和学习方式的需求。

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课本和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和厌烦情绪。

而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

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播放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听力和口语水平。

这种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师生单向传递知识的缺点,教学内容和进度也相对固定,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调整。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和各种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度;利用智能教学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互动和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学生缺乏参与感和积极性。

而现在通过各种互动式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利用智能白板、投影仪和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幕、电子笔等设备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讨论中,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社交媒体,学生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即时的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成果,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日益凸显。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开放化和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性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方面,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依靠课本、讲义等有限的教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而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教学视频、网络课件、电子图书等,丰富了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取到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运用,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学习兴趣的调动也更为有效。

在学生学习的效果性方面,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一对多授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自主、个性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性。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教学内容、多样化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信息的真实性、媒体的滥用等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篇1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信息时代给。

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而着重点在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此影响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加以深入具体地分析,最后阐释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互补相长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网络教育传统教育影响互补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而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

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

新千年伊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网络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二者的关系怎样正确看待?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一、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环境,保证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创新的空间。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有以下特点:(一)交互性和开放性。

在网络教育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实时互动得到了加强。

在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师少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

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网络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师生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成为可能,促进教学相长。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技术运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这些媒体技术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视频会议等,它们为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拓宽了教学途径,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第一,媒体技术运用拓宽了教学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和社交平台,把名师的教学经验、精华课程、优质资源等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此外,如今已经有很多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空间。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成为了全球教育领域的主流,通过各种媒体技术,例如视频直播、远程教学、网络课程等方式来实现教育的不中断,大大地拓宽了教学形式。

第二,媒体技术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速度和效率,使教师能够更快速地传达知识和技能,也使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更快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视听效果更佳,使学生更容易被吸引和认真听讲。

另外,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包括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策略等。

运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考勤、成绩匹配、实时反馈等,以及完善相关教学信息的归档和记录,使教学管理更为规范。

综上,可以看出,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的途径更加广泛和多元化,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因此,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进一步发掘并运用媒体技术的潜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黑板、课本、讲义等教学手段往往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将生动有趣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实现知识的动态演示和互动式学习,使得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空间。

传统的教学场景往往局限于教室之内,学生的知识获取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在线教学等方式在家或者在校园之外进行学习。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和互联网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效率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人讲,全班听”,教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和调整,促进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运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拓展了学习空间,促进了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模式创新。

媒体技术运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的技术能力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信息时代的课题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近日,本刊特别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的张洁博士,与她就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008年9月,张洁得到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大力支持,带领她的团队正式走进这所小学,设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试点,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及教材的编写工作。

2010年7月,国内首套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手册《畅游媒介海洋》正式出版,作为主编,张洁不仅与我们分享了收获硕果的喜悦,也用她与她的研究团队在媒介素养教育实验教学中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实践的新思路。

《中国教师》:当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有哪些?国际、国内分别是什么状况?张洁:从世界范围来看,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以课程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开展的;另一种就是通过融入其他课程的方式来开展。

像英国那样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比较早的国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时一般都采用融入式教育,通常是融入语文课里,只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才将其设为独立课程。

这是因为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思辨能力不是那么强,而媒介素养教育却强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力争对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深度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不太适合作为独立课程给很小的孩子开设。

但在中国,现在我们为什么选择在小学里进行实验,而且是进行这种独立式的课程实验呢?是因为中国还没有相关的教育内容,我们必须通过独立实验课的形式来向别人说明媒介素养教育是什么、教什么等问题,我们也希望它将来能够融入到现有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中,但第一步还是得先有独立式的课程开发,然后才能牵扯到融合的问题。

我作为研究者并不是小学教育的专家,因此还需要在实验中不断了解小学课程的内容和特征,并且会在实验的过程中吸纳大批一线教师去听课,然后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说出我们的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异同,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融合课的实验,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特别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方式。

目前,像黑芝麻胡同小学这样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的学校在国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多地还是以非课程的形式开展,比如主题冬令营、夏令营等形式。

这样的非课程教育对校内教育是一种必要补充,而且有校内教育所不及的优势,比如说它不会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而且能够让孩子们亲临媒介产品的制作现场,从而对媒介生产有最直观的感知。

《中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法是否是一种创新?张洁:我觉得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教法与教育体制里现行的一些做法的确有所区别,但我不认为这是教育学或者说教学法上的创新。

许多来听课的一线教师觉得,他们现在用的很多方法都是为了应试,但媒介素养教育因为没有应试压力,所以会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参与,强调每一节课里都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发言、表演、展示的机会,因而就显出了与传统课程的区别。

在我看来,我并没有刻意去强调这门课在教学方式上对传统课程的颠覆,我只是希望教师们能用新鲜的理念去对待这门课,而不要照本宣科,不要把它上得和其他的应试课程一样。

《中国教师》:若要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课程内容的梯度和层级要怎么确定?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其媒介的实际接触情况来定。

比如说广告和动画片,对小学生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而言就是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爱看广告,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是很爱看动画片的。

又比如说流行文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能对于名牌、明星、偶像等不太有概念,也不会疯狂地追求,但在初中阶段就不一样了,这些问题就会变得比较严重。

再比如说新闻,媒介素养教育一直强调新闻是很值得分析的内容,我们刚开始也一厢情愿地编了很多关于新闻的课,但后来发现新闻是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因为他们都不看新闻。

所以像这样的内容就应该往后放一放,比较适合跟初、高中阶段的孩子来探讨。

《中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不是一种纯知识性的教育,它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样一种教育的效果要如何评价呢?张洁:就我们在黑芝麻胡同小学的经验来说,会综合使用前测和后测。

前测和后测都包括知识和思维两个维度的测评:知识维度测评可利用一些标准化试题来完成,主要考查学生们在受媒介素养教育前后对媒介相关知识的了解状况;在思维维度的测评上我们主要借鉴台湾地区的中小学生批判思维测评量表来对学生的批判思维倾向和批判思维技巧情况进行测评。

由于台湾版的量表并不是专门针对媒介素养教育开发的,因此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些适用性方面的处理,我们希望将来能更多地与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合作,开发出更适用于大陆、对媒介素养教育效果更有针对性的测量工具。

除了前测、后测这样的量化研究,我们也在每个学期末组织一些焦点小组访谈,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参加,听听他们的反馈意见。

此外,学生的作业也是很好的测评依据,我们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收集起来,为每名学生都建立了“档案袋”,这种档案袋式评价其实是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

《中国教师》:我们知道,一般的养成教育、素质教育开展的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它以课程的形式开展会有哪些优势?张洁:以课程形式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首要优势就在于讲求了效率。

说实在的,为什么会有现代学校、现代教育,不就是为了效率吗?在这一点上,作为课程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样的。

在讲求了效率之外,它还兼顾了公平。

像黑芝麻胡同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是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的,它不是兴趣班,不是课外活动小组,不是需要父母单独报名自愿参加的那种培训班,它跟父母的意愿或者孩子的家庭条件没有关系。

如果媒介素养教育做成一种兴趣班、冬令营、夏令营之类,孩子的家庭条件就变成了他接受这个教育的门槛,会造成“知沟”,从而加剧社会的分化,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能够使所有孩子都接受到这个教育,虽说现在会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学校派车让孩子们出去参观的时候学校会因为安全考量而拒绝这样的要求,但是有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我们可以通过寒暑假的冬令营、夏令营的形式来对学校教育做一个补充。

总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

《中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新课程,师资问题如何解决?张洁:师资培养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目前探索的方式是希望能够“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不能抛弃现有的在岗教师,应该给他们再次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打消畏难情绪,迈过信息技术门槛。

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早日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范专业,培养一批专门的师资,或者是在师范大学内普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把它设置成公共必修课,让将来可能成为教师的这些人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能了解到相关的理念。

我觉得如果能通过师范教育这种系统的教学体系来培养师资,媒介素养教育执教者数量会迅速地增长吧。

《中国教师》: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都包括哪些内容?张洁:概括说来有三方面:一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论;二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三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培训甚至会细化到制作课件的技能上,此外如何高效搜集教学素材、展示素材也是很重要的培训内容。

《中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课的教师教学优势何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介素养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张洁:说实在的,教育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面临着教师没有优势可言的局面,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后喻”时代,很有可能会出现前辈制约后辈发展的状况。

所以我觉得教师的教学优势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情境设置及教育引导。

因此我十分强调教师要改变心态,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对媒介的了解不及学生的状况,不急于否定学生的各种喜好和行为,而是认真观察学生在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由此发现教学切入点。

此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媒介操作技能,尊重学生现有的经验基础,并明白启迪学生思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我觉得好的媒介素养教育课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好教师,能够敏锐地抓住教学时机;其次就是要对媒介素养教育本身的知识体系很清楚;再有就是强调教师要有非常灵活的深入浅出、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本领。

媒介素养教育的执教者要非常了解孩子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其媒介接触状况。

媒介知识有别于其他知识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转瞬即逝、不停在变换的。

你看数学,1+1今天等于2明天还等于2,教师只要学会了加减乘除规律就可以了,不用每天都去想怎样更新教学素材,但是媒介素养教育不一样,讲广告就必须用最新的广告例子,而且第二年再讲的时候就必须更换素材了,而且现在层出不穷的媒介新现象(如微博)都需要媒介素养教育课教师及时去关注和了解。

举一个例子,为了给孩子们讲游戏,我们对黑芝麻胡同小学五年级参与实验教学的90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让他们列出自己最喜欢玩的3款游戏,结果90个孩子列出的游戏有上百种之多。

为了使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准备那堂课的教师非常辛苦,她真的是把那上百种游戏下载下来逐个玩过,边玩边做笔记,边玩边思考孩子们在游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设计教案。

说实话,如果没有亲身去体验学生们所处的媒介环境,就不会了解他们的经验,就没法去引导、去点评。

《中国教师》:那这是不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要想上好这门课就应做好事前调研?张洁:是的。

教师要先调研,而且要及时更新教学素材。

媒介素养教育背后的理念可以是不变的,毕竟它也有固定的分析框架在,但是你给学生讲课时不能用的是多年前的例子,那时候那些学生可能还很小甚至都还没出生,是很难理解的。

《中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讲求综合、广博、前沿,而传统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却是单一、专门、固定的,两类课程在互动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后果?这种互动对我们的教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张洁:学科分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基于现代主义哲学出现的,一如福特在工业领域发明了流水线的工作方式般,我们也在教育领域创建了分科模式。

但社会生活是高度融合的,它要求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也应该是高度融合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先进性也就表现在它与社会需求的相互匹配上。

在今天,福特流水线在一些领域已经不再适用,像谷歌、百度这样的公司,它们的运作已不是流水线模式了,而是新型的项目负责制、小组合作制等,新的工作模式与社会需求都呼唤新型教育的配合。

学科分类式的教育可能再过50年、100年也会彻底改变,目前属于过渡阶段,出现所谓的“前卫”课程与传统课程碰撞的现象也是正常的。

这样的碰撞可能会导致两种结局:第一种就是教师在冲击中选择敞开胸怀去主动接触媒介素养教育课,去探究这门课与自己所教课程的差别和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的原因,然后改善自己的教学,使知识的传授变得更有意思,更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二种结局正好相反,就是一些教师决心和新型课程“硬碰硬”,最后留待历史进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