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讲 当代文学发展史简介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f7e0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0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姿多彩
的文学时代。
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人文理念、文艺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
年代进步、1990年代多元、21世纪网络。
19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进步阶段,文学作品也在逐渐开发冰
封的时代。
文学作品强烈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现实问题。
这一阶段是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它通过独立思考、重新定义文学和反思文学理论的传统,改变了以往逊色和萎靡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契机。
到了199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阶段,文学
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呈现出来。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他们更加关注观念问题,而非这一时期朝政的问题。
一系列小说诞生了,如一个没有大雾的中心城市、白夜行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作家开始创作有想象力的小说,把正常生活转化为奇异而独特的世界。
21世纪升起的网络文学更是给了现代文学带来空前的机遇,
将作品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网络文学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有关。
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出版的瓶颈,让创作在更广阔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总而言之,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断地往前发展,由进步而多元,再到网络的时代。
它是中国文学的新通过程,创作的新思维,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地拓展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当代文学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历史性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6f38ed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e.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一、前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新文学运动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新文学运动迅速兴起。
这一运动以推翻旧文化传统为目标,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追求个体的内心体验。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新青年》等刊物为平台,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三、现代派文学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派文学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家,以郭沫若、茅盾、冰心等为代表,开始追求艺术的现代性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提倡自由写作,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同时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抗战文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抗战为主题。
抗战文学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战争的真实描写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郭沫若的《七律·长城行》、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成为经典之作,激励了无数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五、社会主义文学的崛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文学也随之崛起。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英雄形象为主题,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韩愈的《报告文学》等。
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支持。
六、文学改革与思潮的交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新一代作家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多样性,他们在文学形式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也有对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它们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当代文学史》(上)课件
![《当代文学史》(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99ed1555270722192ef79a.png)
26
胡风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 胡风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 独具特色, 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 调作家的“ 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 神”,表现描写对象的 精神奴役的创伤” “精神奴役的创伤”,主 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 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 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 键所在。 键所在。 而1955年推向高潮的对胡 年推向高潮的对胡 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 批判, 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 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 斗争。 斗争。 胡风写了《三十万言书》 胡风写了《三十万言书》。
22
2、形式主义地理解 红楼梦》 《红楼梦》对古典传 统的继承, 统的继承,以模仿性 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 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 俞平伯说《红楼梦》 俞平伯说《红楼梦》 “源本西厢,脱胎于 源本西厢, 源本西厢 金瓶, 金瓶,以水浒传为蓝 得力于《庄子》 本,得力于《庄子》 离骚》 《离骚》。” 3、以考证代替科学 的分析, 的分析,而且有时流 于烦琐。 于烦琐。
23
毛泽东于1954年10月16日给中央政治局同志撰写 年 月 日给中央政治局同志撰写 毛泽东于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指出: 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指出: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 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 看样子, 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看样子, 看样子 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 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 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 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了。……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 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 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但应当批判他的 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 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 于是,在党中央号召之下,文艺界便把这一批判 于是,在党中央号召之下, 当作一场重大的运动开展起来。 当作一场重大的运动开展起来。远远超出捍卫文 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的问题了。 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的问题了。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8360b2b4b73f242336c5f4b.png)
第一讲:序论一、阅读视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起点:1917年标志性事件:《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发表▪定位:(1)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断裂(2)西方与东方的对接(3)现代化、本土化历程中的多元探索1、“第一个十年”▪时段:1917—1927年A、文学现象——(1)新文学的发生:1917;(2)与旧文学阵营的论战(与鸳鸯蝴蝶派;与学衡派;与甲寅派);(3)新文学的分化B、代表作家——鲁迅、胡适、郁达夫、冰心、徐志摩、叶绍钧、王鲁彦等2、“第二个十年”▪时段:1927——1937年A、文学现象——(1)时代重心的转移(地理重心;文化重心);(2)众声喧哗的文学思潮:京派、海派(左翼、新感觉派)(3)各文体的成熟与鼎盛B、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茅盾、巴金;戴望舒、卞之琳;曹禺;丁玲、萧红3、“第三个十年”▪时段:1937——1949年A、文学现象——(1)文学的区域化:沦陷区、国统区与解放区(2)成熟与分化B、代表作家——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艾青、穆旦等4、“十七年文学”▪时段:1949——1966年A、文学现象——(1)赞歌与颂歌(2)革命经验写作与想象力的匮乏(“一本书作家”)B、代表作品——“三红一创”+青、保、林5、“文革文学”▪时段:1966——1976年A、文学现象——(1)主流文学:“三突出”与“三陪衬”(2)地下文学:朦胧诗的兴起B、代表作家作品——“八个样板戏”、浩然与《金光大道》;北岛、食指与地下写作附: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现代京剧▪《红灯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海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沙家浜》交响乐附:地下文学:▪丰子恺《缘缘堂续笔》▪北岛《回答》▪食指《相信未来》6、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时段:1977年——A、文学现象——思潮流派的频繁更叠(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朦胧诗、第三代诗、女性写作、晚生代写作等)B、代表作家——贾平凹、王蒙、王安忆、张炜、张承志、苏童、叶兆言、余华、史铁生、莫言、毕飞宇、迟子建、阎连科、李锐、陈染、林白;北岛、舒婷;高行健、孟京辉等二、特点:“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一)如何现代▪语符的现代性▪文体与美学品质的现代性▪人性呈现的现代深度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郑愁予《错误》)例三:人性开掘的现代深度例1:鲁迅《孤独者》例2:张爱玲《倾城之恋》例3:钱钟书《围城》(二)怎样文学:现代汉语的美感(东方文学的诗性与灵性》▪例:戴望舒《白蝴蝶》、《我思想》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966641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5.png)
请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
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
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
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b9bea2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5.png)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一、当代文学史的开端哎呀,咱得先聊聊当代文学史是咋开始的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呀,文学就像是迎来了新生。
那时候的作家们都充满了激情,想要用文字来描绘新的国家、新的生活。
像老舍先生,他写的龙须沟,那就是把新社会下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写得活灵活现的。
以前那龙须沟又脏又乱,经过改造后变得干净整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这剧作就像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还有赵树理,他的作品很接地气,写的都是农村里的事儿,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
二、发展中的不同阶段1.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呢,文学有了很多新的探索。
这个时候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有着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啦。
比如说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是一个女青年在革命浪潮中的成长历程,那里面的热血青年们为了理想、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读起来让人特别振奋。
不过呢,这时候也有一些作品比较单一化,都朝着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方向走。
2. 到了文革时期,文学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好多作家都被批判,很多优秀的作品也被禁止。
这是当代文学史里很黑暗的一段时期,文学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剩下一些为政治服务的样板戏之类的东西,像红灯记沙家浜这些。
虽然样板戏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整个文学的多样性被破坏得很严重。
3. 改革开放之后呢,文学就像是春天里的花朵一样,一下子就绽放开了。
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冒了出来。
伤痕文学是最先兴起的,像卢新华的伤痕,写的就是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那种痛苦和无奈在文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又有了反思文学,作家们开始思考文革发生的原因,像古华的芙蓉镇,把那个特殊时期小人物的命运写得让人揪心,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现在的当代文学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现实主义文学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把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和挣扎写得那么真实,让无数读者感同身受。
还有很多先锋文学,作家们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像马原、余华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实验性,有时候会让读者觉得很新奇,有时候又会觉得很震撼。
中国当代文学史(1)
![中国当代文学史(1)](https://img.taocdn.com/s3/m/6260e4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2.png)
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当前时间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活动。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呈现出了多元、丰富的面貌。
本文将从政治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品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二、政治背景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深受政治背景的影响,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被视为服务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劳动知识分子”的工具,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受到严格的限制。
文学家被要求为党和国家服务,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
三、文学流派的演变中国当代文学在政治背景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揭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典型的代表作包括《红岩》和《围城》等。
从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乡土文学等不同的文学流派相继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四、代表作品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拥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对于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部代表作品的分析:1.《红岩》《红岩》是由曾永杰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岩村为背景,通过描写人民英雄方志敏的事迹,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意。
这部作品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围城》《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小镇上一个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婚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性的困境和价值观的冲突。
这部作品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巧妙的结构,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活着》《活着》是余华创作的小说,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命运的沉沦和挣扎。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34914a2e3f5727a5e9620c.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诞生:由古典走向现代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
其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
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是五四文学。
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质性变异,它划定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不同历史时代。
它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深刻背景。
首先,五四文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外来文化背景。
从作品的翻译介绍开始,到文学观念的倡导、文学创作的出现和文学思潮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译介中,严复和林纾的贡献功不可没。
严复被胡适称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1),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名著,对近代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林纾在五四之前,共译介西方文学名著170多种,1200余万字。
在此之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介绍和引入了西方文学和美学理论。
而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具有本质性影响的还是西方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思想主题和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转化的先期完成形态。
与思想主题、文学思潮的进入相一致,在外来文学的示范下,各种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样式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历史。
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白话诗;小说由章回体的故事小说走向多样的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戏剧从传统戏曲经“文明新戏”走向现代话剧;散文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杂文和美文。
各种文学流派和社团迅速丛生和更迭。
其次,传统文学和文化对新文学的诞生有着复杂的影响。
从五四文学的发生前提来看,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在表层上是一种相反的刺激,新文学以现代意识为尺度,以传统为批判对象,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主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6ce6642c7375a417866f8fd7.png)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第一章绪论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
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建国后27年的文学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80年代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回归。
90年代文学的转型。
文学的商品化。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保证条件。
艺术创新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原因。
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文学的狂欢时代、文学的丰收时代。
二、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冲击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受了三轮大的冲击。
1950到1955年开展的半官方性质的文艺批评;5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批判;60年代中前期的第三次挫折。
三、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文革中的“不破不立”原则。
文革中的三类文学。
“阴谋文学”;“跟派文学”;“逆端文学”。
四、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台湾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派诗歌与小说。
台湾乡土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唐文标事件”。
乡土文学与现代派的论战。
第三章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解放后的创作概说。
长篇小说《三里湾》的思想艺术特点。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孙犁的小说孙犁生平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美学个性:不同一般的真实美;关注人的分合;浓郁的抒情美。
第四章革命历史斗争小说一、《红旗谱》与《红岩》梁斌与《红旗谱》的创作。
农民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
朱老忠作为新旧两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和阶级英雄的主要性格特征。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红岩》的作者与独特成书过程。
《红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性。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英雄群像。
二、《青春之歌》与《三家巷》杨沫的生平与《青春之歌》的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脉络
![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9f359c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6.png)
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脉络1. 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与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中国在建国初期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革和革命,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社会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期间,文学作品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2. 小说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当代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风暴的影响,小说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改革开放后,小说逐渐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开始融合新的元素,题材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同时,小说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包括传统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等。
当代小说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多样性。
3. 诗歌和散文的探索与创新除了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诗歌和散文也表现出了独特的变迁脉络。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诗歌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的"朦胧诗"风潮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文坛的一股新势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诗歌形式和风格持续变化,接纳了更多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散文也经历了类似的变革,从传统的骈文转向现代散文,更加注重个人真情实感的表达。
4. 新生代作家的崛起与思潮的兴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脉络中,新生代作家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不断尝试新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时,一些思潮也在文学领域中兴起,如后现代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文学、网络文学等。
这些都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脉络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历程。
在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的影响下,小说、诗歌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生代作家的崛起和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当代文学的变迁脉络不仅是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4bc8d2ce2bd960590c67757.png)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2 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遭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的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集体性的精神运动过程,即使在2 0世纪行将结束的今天,文学的历程仍将一如既往地跨过世纪之门,向新的未来深入推进下去。
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短暂的瞬间,不可能积累太丰富的精神成果,所以,人为的断代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从1949年算起的当代文学史,仅仅是2 0世纪文学的某一阶段,这个概念也会随着“2 0世纪文学”或者广义的“现代文学”的普遍应用而逐渐淡出学术舞台。
但目前仅就这一阶段性的文学过程为研究和教学对象,其源流也只能在整个2 0世纪文学的范畴中来加以讨论。
早在4 0年代,新文学运动中的左翼人士就已经在理论上探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传统与正在进行中的抗战所提出的文化要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著名的“民族形式问题”讨论是这种理论要求的集中反映,虽然这场讨论表面上是由毛泽东的一段有关“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论述1 和向林冰的一篇探讨“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的理论文章2 所引起的,但它深层次地反映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在战争的现实要求下日益显得不相适应的困境。
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断抗争来自国家权力所支撑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对长期蒙受了封建意识侵蚀的民间大众采取了启蒙教育和精神批判的态度,这种“双刃剑”的功能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践中发挥了辉煌的战斗力,并在常识上被认同为新文学传统的主流。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0b2e6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2.png)
小说具有情节丰富、人物多样、语言生动、结构完整等特点,能够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小说特点
小说可根据题材、风格、篇幅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
小说分类
小说概述
起步阶段(1949-1966)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受政治运动影响,小说发展陷入停滞,作品多以“三突出”、“三结合”等模式化创作手法为主。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小说开始复苏,涌现出一批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的作品,如《伤痕》、《人到中年》等。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小说题材和风格日益多样化,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秦腔》等。
20世纪70年代
诗歌开始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出现了“朦胧诗”和“知青诗”,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
21世纪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诗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网络诗人和民间诗刊。
20世纪80年代
诗歌开始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展历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980年代
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学,涌现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出现了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流派。
1990年代至今
市场经济时期的文学,文学更加多元化和商业化,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新兴形式逐渐兴起。
寻根文学
强调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挖掘和传承。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行反思。
伤痕文学
作者舒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思。
《回答》
作者北岛,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反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代文学1、2章的课件
![当代文学1、2章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92be5172ded630b1cb6b8.png)
8
俞平伯与《红楼梦研究》
9
批判者的观点
1、俞平伯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价《红 楼梦》,断定《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说 《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俞平伯认 为《红楼梦》主要风格是“怨而不怒”,对人物 无所谓肯定和否定。提出“钗黛合一”论 。 2、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继承, 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俞说《红》“源 本西厢,脱胎于金瓶,以水浒传为蓝本,得力于 《庄子》《离骚》。” 3、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流于烦琐。
(选材广泛;人物“高、大、全”人物;西方芭蕾舞剧、交响乐、现代艺术与
19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20
第一节
概
述
21
一、建国初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与革命现实题 材小说(1949-1956)
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出现的以中国革命历史为 题材的小说,反映的主要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史,主要分为: 革命战争小说、革命传奇小说、革命成长小说。
B 注意对人物的典型心理与性格的刻画,如中间人
物:梁三老汉。
25
农民作家赵树理
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到 了北京,参加了戏剧改革 工作,兼任《人民日报》 记者。同年十月,随中国 作家代表团去苏联参观。 这期间,他陆续发表了短 篇小说《小经理》、《福 贵》、《邪不压正》、 《传家宝》、《田寡妇看 瓜》等。 1950年5月,发表 短篇小说《登记》。1955 年发表长篇小说《三里 湾》。
17
五、1966年5月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
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文艺事业遭到 了空前的劫难。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2011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2011](https://img.taocdn.com/s3/m/5dad20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c.png)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2011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发展的历史。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以及文学创作环境的变动所导致的。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社会和时代的精神表达。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作家和作品都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贡献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国际上也享有了较高的声誉。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这时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萌芽期。
新文学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开始了新文学运动,他们试图推翻传统文学,主张“革命”、“白话文”、“现代主义”,并提倡文艺与社会相结合的理念。
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主义阶段,作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探索人性和社会问题。
以巴金、冰心、郁达夫、老舍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代表作品,如巴金的《家》、冰心的《大地》、郁达夫的《沉渣》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批新的作家,如贾平凹、阿城、阿来、叶浅予等,他们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涉及到当时社会和人文现象,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一系列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也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一大批文学作品的创作。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大批新生代作家,如莫言、余华、张贤亮、王蒙等,他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张贤亮的《沉默的大多数》,王蒙的《桥》等。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d62c00eff9aef8941e06e2.png)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
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中国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
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
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文学随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
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
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
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
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在苏童早期的“枫杨村的故事系列”的小说《1934年的逃亡》、《飞越我的枫杨村故乡》、《逃》等作品中,有大量的关于人们逃离故乡去城市谋生的描述,这是苏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
小说中笼罩着的是逃亡者对自己生生不已,魂牵梦绕故乡的追忆缅怀和强烈的归乡心绪,使人难以忘怀。
逃亡者虽以不同的方式逃离乡村进入城市,却以相同的心态寻找归乡之路,踏上归乡之途。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74ea5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介绍本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主题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五四文学运动(1919-1927)五四文学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这场运动在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下兴起,标志着文学从传统形式转向现代性。
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探索新的思想和观念,对封建传统进行反思。
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新时期(1949-1976)新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夸大革命和建设成就为主。
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融入了大量的宣传元素。
钱钟书、茅盾等作家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许多作家被迫停笔或遭受迫害。
然而,也有一些作家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动荡局势的思考和批评。
改革开放(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个体化和现实主义倾向。
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
从五四文学运动到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bf88b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d.png)
最新版整理ppt
11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 一九一七年二月。
最新版整理ppt
31
9、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 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主张纯真与热情的诗 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 格。出版有《蕙的风》、《湖畔》、《春的歌集》等 诗集。
10、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茅 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有《戏剧》月刊, 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进行戏剧理论的探索和传播。 1921年10月《戏剧》停刊,社团解体。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 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 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 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 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 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 文学。”
最新版整理ppt
12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 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化 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的号召。提出文章八事“须 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 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 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大力倡导白话文。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 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 “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最新版整理ppt
4
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的文 学。
《当代文学史》课件
![《当代文学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4768b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5.png)
和融合。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与创新
当代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文化传 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语言表达
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多样化的语言 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内 涵和表现力。
拓展审美观念
当代文学在审美观念上的拓展和 变革,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意 识和审美能力。
对个人的启示与意义
后现代主义
总结词
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和质疑,强调多 元性和相对性。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对现代主义进行 反思和质疑,强调多元性和相对性, 通过戏仿、拼贴、反叙述等手法打破 传统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和 不确定性。
网络文学
总结词
以互联网为媒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详细描述
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文学形式,其创作和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学不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 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各类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个性化特征。
的影响。
余华的小说《活着》
总结词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苦难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 民的命运。
详细描述
《活着》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视角,展现了人民在历史变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挫折。 余华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刻画了福贵一家在中国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作品深 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价值
当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拓展了 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 灵感和借鉴。
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叶至今
当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文革”十年文学史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时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二、“四人帮”的黑纲领——《纪要》,核心:“文艺黑线 专政论” 三、“四人帮”的阴谋文艺:(1)戏剧创作 (2)其他创作 四、“四人帮”的黑理论: (1)根本任务论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主题先行论 五、人民文艺:1 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略) (1)小说(2)戏剧(3)电影 2 地下文学:(1)小说(2)诗歌 3.天安门诗歌
第四节 新时期文学史简介
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 二、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三、第四次文代会 四、80年代后期的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选》 课程讲稿
河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李金娥
目
录
第一讲:当代文学发展史简介 第二讲:当代诗歌创作 第三讲:当代散文创作 第四讲: 当代戏剧创作 第五讲:当代小说创作
第一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简介
第一章 1949—1976年的文学发展史 第一节50——60年代文学史概述
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至今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文学。它 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思 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不同类型的作家的创 作。”
二、中国当代文学分期:可分为三个时期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社会主义多元化 的文学。
第二节 十七年代文学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