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李春艳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伴随着舒缓优美的乐曲,让我们缓步进入三国的天空,在紧张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认识三国人物。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响起时,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然后在老师简洁的语言引导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回顾故事情节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课文,概括了故事情节。现在简单回顾一下。

师:请你说一下,故事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杨修不顾军纪,说出鸡肋的含义,被曹操以霍乱军心之罪杀害。

师:杨修被杀,这已经是矛盾激化到极点了。课文还写了杨修的几件事呢?

生:杨修改建园门事件、分食一盒酥事件、揭穿曹操梦中杀人事件、告曹丕藏人事件、教曹植斩杀门吏事件、做答教事件共六件事。

师:你能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顺序吗?

生:插叙。

师:很好。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使故事情节更曲折。

生:可以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师:非常好,小说就是通过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的,我们只有仔细研究事件,品读语言,才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梳理一下故事情节,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白插叙的好处。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由于这是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节省大量时间留给本节的重点内容的学习。)

三、品读语言,把握人物

1、圈点批画

师:大家还记得怎样来品读小说的语言吗?

生:一、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仔细品读;二、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思考。

师:大家记得真清楚,下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进行品读,揣摩人物特点。

(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

2、小组交流

生:阅读,批注。

师:大家批注的很认真,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交流,争取使批注的更全面。

生:小组交流

(设计目的: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学习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3、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师:文章主要塑造了那两个主要人物?

生:曹操和杨修。

师:那我们先来说杨修,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描写杨修的句子,加以品读。

生:我找到的是第五段杨修分食一盒酥的动作描写,从中我感受到了杨修的目中无人。

师:你找的很好,能具体解读一下吗?

生:这句中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入、见、取、分食”,未经别人允许就吃别人东西,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太目中无人了!

师:是啊,入得是曹操的帐中,见得是曹操的美食,在没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竟取匙分食,曹操是谁啊?两人是什么关系?

生:曹操是杨修的主人。曹操是魏王,而杨修只是行军主簿。

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曹操是老板,杨修是打工仔。可他出入老板办公室是如此的随意,吃老板东西是如此的随便,其人的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便呼之欲出了。

生:这一系列动词用的真是太形象了!

师: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教给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品味语言的方法。易中天发明的用现代语言阐释经典的方法,不仅诙谐幽默,而且通俗易懂,轻轻松松的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深刻的印象。)

生:我找到了“修知其事,径来告操”这一句动作描写。我觉得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径”,从“径”字我体会到杨修的恃才放旷。

师:你找的句子非常好,最能体现杨修的性格特点。你知道杨修去告诉曹操什么吗?

生:告诉曹操曹丕把人藏在竹器里偷运进宫。

师:你读书真仔细,你能在文中找出曹丕是如何告密的吗?

生:“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

师:找的非常准确,同样都是告密,他们的做法相同吗?

生:不同,杨修是“径”来告,而曹丕是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

师:那你比较一下,他们不同的做法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生:杨修做事很轻率,考虑事情不够周密,不考虑后果,缺乏政治斗争经验。而曹丕则做事细密,小心谨慎。

师:是啊,一个字就暴露了杨修的致命弱点,做事如此轻率,怎能成功?大家看,一个字所包含的信息是多么丰富!我们把两句话再比较着读一遍。

生:分别读两句话。

师:有时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做事方式,我们不妨用比较的方法去品味,收获也是大大的哦!

(教给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品读语言。两个人的行事方法不一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动作来揣摩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这是学习语言的常用方法。)生:老师,我找到的是杨修的语言描写:“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挡者,竟斩之可也。”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杨修的聪明。

师:你说的很完整。你知道曹操让两个儿子出门的目的是什么吗?

生:从第一句话知道曹操欲试曹丕曹植的才干。

师:这件事可以试探他们的什么呢?

生:看哪个儿子更有胆识更有魄力。

师:那你知道曹操试探两个儿子的动机是什么吗?为什么要试探他们?

生:可能是为了立世子吧!

师:不是可能,是确定。曹操被封为魏王后,一年零五个月才立了世子。曹

植、曹丕经过了非常激烈的世子之争。明白了?

生:哦!

师:你能再读读杨修的语言描写吗?

生:读句子。

生:(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杨修早就猜透了曹操的心思,才让曹植斩门吏而出。

(教给学生联系背景品读的方法。联系人物所处的背景,事件发生的背景,就会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就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师:大家找的句子都很能表现人物特点,我们在品读句子的时候,就应该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去品读。现在大家能说说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生:文思敏捷、聪明却恃才放旷,目中无人,无所顾忌,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做事轻率,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结合事件来概括人物的特征,提醒学生一定要概括全面。)

师:概括的很全面,那大家来探究一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导致杨修之死?

生:恃才放旷。仗着自己的才能太目中无人了!

生: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还无所顾忌的说出来,让曹操很难堪。

师:大家能看出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吗?看黑板,上面几件事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可是下面几件事却关系到政治大事,什么事呢?

生:立世子。

师:曹操原来喜欢谁?因为杨修,曹操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哪能看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