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2.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体系 波拉特将美国的国家产业划分出116个信息行业,将它们
分为8大类,构成一级信息部门。 将这些仅满足政府或非信息企业内部消费而提供的信息
产品和服务的部门,统称为二级信息部门。 波拉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以量化测算信息产业发
1954--1958年间美国信息职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 %
1947--1958年间收入增长率超过10%的美国信息职业一览表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 波拉特在确定一级信息部门的过程中,有些产业如计算机产 业、电信产业等可以直接从制造业中划分出来,但是,有些产 业是难以划分的,需要做具体的调查来确定信息生产与服务的 分额。波拉特在其专著中以金融、内科医生事务所、不动产和 建筑业四个产业为例做了具体的说明。 • 在确定了一级信息部门的基础上,波拉特分别采用最终需求 法和增加值法测算了信息部门的产值。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1.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的基本理论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1.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的基本理论 从美国422种职业中归纳出5大类信息劳动者:
展规模的测度体系。
研究与开发产业 发明性产业(民间) 民间信息服务
教育 公共信息服务 正式通信媒介 非正式通信媒介
各种保险业 各种金融业 投机经纪人 调查业和非投机经济业 广告宣传业 非市场调控业
非电子处理业 电子处理业 . 电信业及其基础设施
非电子性消费或中间产品 非电子性投资产品 电子性消费或中间产品 电子性投资产品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马克卢普采用了“最终需求法”对信息产业进行测算。
最终需求法,又称支出法、最终产品法,是测算国民生产总值
的两种主要方法之一,具体公式为
GNP—C+G+I+(X-M)
(13.1)
C——消费量,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联邦政府中一级信息部门 邮政服务 州和地方教育 信息建筑物的建设和租金 办公室及其设备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3 IUP(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 13.2.4 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 13.2.5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及改进
源自文库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 对二级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是把这类不直接进入市场的信息 产品和服务价值,看作是由这些产品和服务在生产时所消耗的 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职员的价值所构成。 • 二级信息部门的增加值由
① 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者的收入; ② 非信息行业购入信息资本的折旧。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知识简介 13.1.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体系 13.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第十三章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经济测度的理论 ❖熟悉信息经济测度的方法 ❖能够利用某种方法进行信息经济的测度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3 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的评价 13.4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的应用案例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体系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体系 教育产业 研究与开发
通信媒介产业 信息设备产
信息服务产业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
1.波拉特信息经济 测度的基本理论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2 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3 IUP(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
• IUP模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 情报研究院伯克(H.Borko)教授和该组织顾问、法国学者迈纽 (M.J.Menou)提出的一种测度方法。 • 1980年11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1982年11月发表最终报告。 • IUP模型是多变量、多层次的信息环境评估模型,包括反映一 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共230个。 • 其中27%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 53%反映信息资源和活动。 • 这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分组,产生出21个结 构组和17个功能组,分别属于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
G——政府采购,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
I——投资量,厂商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或者
说,是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物质储备的总投资;
X——出口额,本国产品或服务在国外的销售额; M——进口额,从外国购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 所以(X—M)是出口净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1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13.1.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体系
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的基本理论 •马克卢普对知识产业的研究,是从微观的市场竞争与垄断的 不完备性开始的 •最后扩展到对宏观的知识产业的研究 •马克卢普的研究包括了有关专利制度、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国家的各级教育、与教育制度相关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各类 社会活动,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生产与信息资源配置活动. •产业组织研究——剖析垄断与竞争的不完备性——分析抑制 竞争的因素(专利制度)——专利竞争及其研究和发展投入 的关系——教育——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生产知识的基础性活 动——美国知识生产与分配——形成了“知识产业”研究的 体系。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分支测度表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13.2 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13.2.1 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