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 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把握利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大体技术。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进程。

4.慢慢培育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预习案: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若是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利用刻度尺?如何利用停表?探讨案: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窗相同吗?什么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案:1.甲物体的速度是72㎞/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的最快B.乙物体运动的最快C.丙物体运动的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的一样快2.某同窗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 用了12s,该同窗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6m/s;B、8. 3m/s;C、7. 15m/s;D、7.75m/s.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时刻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刻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刻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4.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说明在竞赛全进程中:()A.琼斯用的时刻最短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5.小明在班上给同窗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动身后,兔子专门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1.4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案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n加油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n加油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n加油B.10m/s C.15n加油m/s D.20m/s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n加油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
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n加油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n加油),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 );下半段路程是(n加油),运动的时间是
( ),下半段的平均n加油速度是( ).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n加油( )段平均速度
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n加油( )段平均速
学科
物理
课题
1.4测量平均速度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ຫໍສະໝຸດ 路程n加油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n加油度的理解。




n加油




学习内容
学习提示
1.测n加油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基本单
位是(n加油);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n加油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n加油
5.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n加油,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n加油均速度是()
A、6m/s;B、8. 3m/s;C、7. 15n加油m/s;D、7.75m/s.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加油、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n加油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n加油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n加油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节“测量平均速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3. 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4. 了解速度的变化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3. 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刻度尺、秒表;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的比赛,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2. 讲解: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3. 演示: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6. 应用: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平均速度的定义;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3.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你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距离,计算你的平均速度;2. 请你计算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已知路程为200公里,行驶时间为4小时;3. 请解释速度的变化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4. 课后作业的设计,能够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5.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速度的变化,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进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学生观看,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刻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咱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讲义P23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实验原理:二、实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你能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吗?请在下面画出来。

三、合作合作学习:一、你会正确利用刻度尺、停表吗?试着给大伙儿交流下。

二、你以为要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哪些方法?3、小组内交流讨论实验步骤、分工与合作。

以上问题解决后,分组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2)确信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前途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刻t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刻t2.(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

四、展现引导学习:一、请结对子展现以上各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二、小组长派代表给大伙儿展现,其他小组对展现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对学习情形进行评判或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判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高速公路上为了幸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别离竖有50m、100m、200m的标志牌,如图1所示.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腕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到200m标志牌的时刻为5s,那么他估测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速度现象,如运动员百米冲刺、汽车行驶等,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存在。
2.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如赛车手、运动员等,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生活情境,如学校到家的往返路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的平均速度。
(二)问题导向
2.分配实验任务,明确各组成员的责任,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3.开展小组间的交流与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积极改进的良好品质。
5.作业小结的环节:本节课的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均速度,并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实验技能。此外,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1.引导学生提出与速度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测量平均速度?”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影响物体平均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等。
3.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小组合作
1.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表格式)

4、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5、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

3) 根据测得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三、质疑再探
1、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大胆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

2、教师质疑:
四、运用拓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3.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并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4.掌握速度的单位和换算,如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
5.通过对实际运动物体的速度测量,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增强他们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平均速度的数值?
2.小组代表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方案和操作技巧。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计算题、实验操作题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原理。学生需了解并能够运用以下知识点:
1.理解速度的定义,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学会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基本工具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掌握简单实验操作技巧。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解释平均速度的定义,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结合公式和图表,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
3.实践操作教学:
-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测量平均速度的过程。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纠正,提高实验准确性。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理解在测量过程中如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学习重点】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刻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咱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刻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若是咱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咱们就
能够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看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进程中,假设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假设某组同窗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如何?
【分层导练】一、某物理爱好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依照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什么缘故?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
时间t/s4
平均速度v/(cm/s)15
二、两个同窗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 m/s

【总结提升】
.。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
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
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教具课件
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教研主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研究
板书板画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学生练习

课堂总结要简练完整
根据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

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
阅读回答
思考
回答
实验
分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
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课型:新授课 姓名: 班级: 日期: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5.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重难点: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回顾复习】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其计算公式是什么?(2)什么叫变速运动?(3)平均速度是如何计算的?(4)如何使用停表?(5)如何计算如体的平均速度?【精讲点拨】1. 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发现: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s v 可知: 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两个物理量,测量工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1)实验目的:练习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 1,填入表格中;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 1,填入表格中; ③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 1; ④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 2;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 2。

⑥通过数据计算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s 3所用的时间t 3,算出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知识点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速度测量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际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利用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追求真理。
4.通过对速度测量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速度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然而,对于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技巧,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此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实验操作充满兴趣。但同时,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中心任务:会使用测量工具,会处理实验数据设问导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实验中斜面的倾斜坡度要(大或小),目的是。

5、实验中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6、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₁;(2)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₁;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₁;(3)根据测得的s₁、t₁,利用公式v=st(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₂和小车从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₂,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₂。

7、通过上述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也不同。

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撞到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若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₁、v₂,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v1 v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交流评估】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跟踪训练】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课堂检测1.一小汽车在一段10 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A.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B.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C.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D.在第1 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纠正错误.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4)在这40 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运动.参考答案自主探究跟踪训练1.刻度尺停表v=2.小3.大课堂检测1.C 解析: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 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 km的平均速度,故A、B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v=36 km/h=10 m/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 m/s×10 s=100 m,故C项正确,D项错误.2.答案:不可以原因解析: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3.答案:(1)4 (2)6.7 (3)8 (4)变速解析:(1)从起点到10 m处的路程s1=10 m,所用时间t1=2.5 s则平均速度v1==4 m/s.(2)从10 m处到20 m处的路程s2=10 m,所用时间t2=(4-2.5) s=1.5 s.则平均速度v2==6.7 m/s.(3)从20 m处到40 m处的路程s3=20 m,所用时间t3=(6.5-4) s=2.5 s.则平均速度v3==8 m/s.(4)王军同学在40 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手绘的实验示意图•计时器•测量距离的工具(如测量尺)•火柴或其他小物品•学生实验记录表格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简要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并与平均速度的定义进行对比。

•通过给出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示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

3.2 实验引入•在实验示意图上标明一定距离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实验,将火柴或其他小物品放在起点,并给出一个定时信号。

•学生代表在定时信号发出后尽快抵达终点,并停止计时。

•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每次实验的时间和距离。

3.3 数据统计•将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汇总到黑板上,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

•鼓励学生参与数据处理和计算过程,解释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3.4 计算平均速度•向学生介绍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平均速度 = 总距离 / 总时间。

•通过实例演示计算平均速度的步骤,并让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3.5 练习与巩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交通运输、体育竞技等方面。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4.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初步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概念。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合作、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深入解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4.阅读拓展:查阅与平均速度相关的物理知识,了解平均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在其他学科领域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同学分享,提高彼此的物理素养。
5.合作探究: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a.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b.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时,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c.平均速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师强调平均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8页的练习题1、2、3,并认真核对答案,对自己的解答进行反思和总结。
5.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究平均速度的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
3.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和“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 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确保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强调“测量平均速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Δx/Δt。
(2)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能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问题驱动: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运动时间,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2.能结合实验过程写出简单实验报告【知识点】: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原理:v=s/t三、实验器材及作用:小车、木板、木块、金属片、刻度尺、秒表木板和木块组合构成斜面让小车做变速运动金属片设定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终点位置实验中应注意哪些?①斜面的倾角要适当,不能太陡(为什么?)太陡,会使小车速度过快,不易记录时间②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③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④小车在斜面上滑下路程应是从小车前端到金属片的距离。

思考:①怎样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②根据表格中测得数据,你能否计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根据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变速运动V下>V全>V上现学现练:4.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此装置一共可进行次实验。

4.2、如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1.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绘制表格。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我们要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

激流勇进的视频,学生带着兴趣观看视频中人下滑的速度变化。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教师顺势提出: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部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讲授:实验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实验原理是v =s t。

学生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小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要使用停表前应观察什么?教师点拨:1.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停表的最小刻度是0.1 s ,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教师提问: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得出: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设计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分段。

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2.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实验前练习测量几次,并根据要测量的数据讨论交流如何绘制实验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4测量平均速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二、重点难点: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误差分析
三、学习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P23至P24文字内容,插图,细读实验步骤。

2.速度的计算公式(用字母书写公式)
3.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大。

板块二:合作探究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平均速度,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总结规律
1.实验的原理:
2.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可以小一点,金属档片的作用是。

3.待测物理量: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时间,用求出平均速度。

4.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____cm t1=____s v1=____cm/s
s2=____cm t2=____s v2=____cm/s 分析实验数据,思考下面问题:
(1)为什么实验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
问题②: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板块三:思考探究
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1: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判断:
简要分析:
说法2: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判断:
简要分析:
板块四:当堂练习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板块五:综合能力
1.小周在假期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旅游。

高铁快速行驶时,他在窗玻璃上贴一张如图所示的筋斗云小悟空,看见小悟空瞬间飞了起来,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18s他坐的车厢开出隧道,在网上他查到了高铁长度180米及列车时刻表如下。

求:
(1)小悟空贴在玻璃上没动,看起来像腾云驾雾的原因;
(2)列车由广州南到深圳北的平均速度;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高铁全部在隧道的运
行时间。

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停留时间路程
广州南﹣﹣7:55 ﹣﹣0km
虎门8:12 8:14 2分钟﹣﹣
深圳北8:31 8:36 5分钟102km
香港西九龙8:55 ﹣﹣﹣﹣141km
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1完成实验。

(1)小明想测量小车在全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请写出实验步骤:
(2)如图2所示的是另一实验小组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

请你设计记录以上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填写和处理数据,得出全程、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