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认知主义语文观的探索与建构主义教学观批判
——关于后结构、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理念的质疑(上)马正平[1]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大写作与思维研究所,610068)
文章来源:马正平写作学与美学网站/ReadNews.asp?NewsID=241&BigC lassName=语文教学论研究生&SmallClassName=学术讨论&SpecialID=0
摘要: 本文在对当代大学非构思(生长主义)写作学理论与教学产生高校的基础上,对西方现当代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论理念进行了质疑,认为必须超越因反对知识主义而走向极端的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哲学观念与方法,重新反思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并在深化缄默知识论的基础上,进入认知主义、新形式(思维模型)主义的后后现代主义的教学哲学境界,从而建构真正面向21世纪的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切实有效并高效的语文教学境界。
关键词:有效语文教学;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生成主义;新认知主义
一、新认知主义:生成主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应用
基于笔者曾有17年(1982-1998)教育学院中文系讲授《写作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和长期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的经历,以及我与应刘永康教授之邀参加《语文教学论》的机会,我在主编《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时将《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学思维训练教程》、《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上、下)的动力学、生长论的非构思写作原理与教学原理转化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去,专门构想了一册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当代中学写作教学心思维》。不仅在该书第三编第八章“面向21世纪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观念与教学体系”的中详细建构了《DCC(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作文教学导写导练》和《新路径(即动力学、生长论、非构思)作文训练》等非构思中学作文教学的作文只适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及其练的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此同时,我们对这种新理念作文教学和新知识——写作思维训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这种非构思作文新理念的基础上,并将其上升为“动力学(语文)教育观”,为此,我专门撰写了该书的导论——《动力学教育观:面向21世纪的教育智慧》。在该文中,我对“动力学、生成论的非构思主义语文教学观和教学论原理以及语文能力生成机制与教
育原理”的进行了深入阐述,并且对阅读、写作教学的基本构想进行阐述。[1]这种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运用言语思维操作模型来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与训练,从而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有效语文教学,准确地说,这更是一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高效的语文教学理念与体系。该书出版后,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厚爱,湖南省一位从事作文教学研究的青年语文教学研究者刘德斌热情将《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推荐给山西教育出版社《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主编,并建议将《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一书的这篇《导论》发表,果然,该刊2005年第一期头版头条全发文发表了这篇导论,改名为《从动力学、操作化到非构思:21世纪语文教学新理念》,而这一切,我全然不知。(更有意思的是,后来,为了满足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该刊从2006年开始连续转载了我主编主撰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的关于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方面的书稿内容,共八篇,一直到去年秋天为止。)
为了深入阐述这一生成主义的非构思教育新理念,2004年秋天为了参加华东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主办的“全国作文高考高峰论坛”,我又专门写了一篇《走向生成主义教学观:中国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第三条路”》的长篇论文。会上,这篇论文受到与会的孙绍振教授、樊星教授
(武汉大学)、晓苏等学者、作家与著名青年语文教师程少堂高度评价,被评为此次会议唯一的特等学术奖,后来被发表在该刊2005年1期头版头条[2]。我在该文的“论文摘要”中写道:“当代语文教学在告别了‘语、修、逻、文’的语文教学观之后,人们先后提出了‘思维训练’和‘言语(语感)教育’等语文教学论新思想,但二者都失之于片面、偏激,并且学理性程度不高。当语文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的时候,需要一种既具有当代哲学精神和教育思想包容二者方向,但又超越二者学理深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第三条路’。文章认为,建立在生成主义哲学基础上的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这种努力的重要成果。这种观点对那种语法学、语用学式训练的语文教学和那种只单方面强调通过对课文的各种阅读、感知、熏陶进行语文能力积淀,只强调‘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经验主义,私塾主义语文教学观持保留态度。‘第三条路’一方面强调对语文课文进行多种阅读、感知熏陶中积淀文感、语感(语文能力)培养的语文主体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强调通过科学的思维、思路(文感)、措辞(语感)的训练形成语文思维操作模型,依靠这些语文思维操作模型来生成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交际能力。文章针对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无所作为的状况,分别就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建构了各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样为未来的中国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哲
学视野、学术思路和操作指向。”[3]这种强调对深度的言语知识的课程——言语思维模型的学习与训练的教学思想是一种新认知主义的教育思想,这是完全不同于20世纪西方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述动力学生成主义的信认知主义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为了解决目前(甚至是世纪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无效性、低效性的问题而发的。所以,上述理论和观念在许多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者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共鸣和运用,产生了真正的语文教学有效性。最早是四川成都高中语文教师新锐王思勇(网名:四川也人)在这种生成主义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下提出了“初读感悟——重点分析——学后反思”的“写作主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与基本模式。先后发表了《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写作主义宣言》[4]、《感悟、分析、反思——“写作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等文,王思勇认为:(1)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创造式写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方便之路只能是写作式创造。因为目标和手段的合一,所以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写作教育;(2)阅读应该是为了写作,阅读是写作的附带动作;(3)写作可以贯穿语文教学各个环节。[5] 王思勇之所以提出“写作主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就是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