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
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规范口腔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口腔医学诊疗规范,制定本纲要及操作规范。
本纲要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活动。
二、诊疗前的准备1. 接诊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治疗需求等,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应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并向患者充分解释诊疗方案、风险及预后。
3. 医生应确保诊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
三、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1. 医生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应确保自身穿着整洁,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医生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诊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 若发生意外情况,如出血、患者不适等,医生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诊疗后的跟进与保健指导1.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清洁等。
2. 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口腔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意识。
五、持续质量改进与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口腔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技能和理论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3. 鼓励医生参与学术交流,了解口腔医学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六、结语遵循本口腔科临床诊疗纲要及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口腔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医疗机构和口腔科医生应严格遵守本纲要及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1. 简介口腔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专业,涉及到口腔颌面部的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为了规范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档将介绍口腔外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2. 临床诊疗指南2.1 病史采集和口腔检查-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表现、治疗情况等。
-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口腔内窥镜检查、X 光摄影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2.2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口腔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 针对不同病情,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性,并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2.3 治疗原则- 全面治疗:针对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力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 安全可靠:遵循医学伦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4 常见口腔外科手术- 拔牙术:根据患者的牙齿状况,采用适当的拔牙技术进行拔牙。
- 牙槽骨手术:包括牙槽突切除术、牙槽骨囊肿切除术等,用于治疗牙槽骨的疾病。
- 止血术: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
- 粘膜切除术: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的疾病,如口腔黏膜疾病、口腔肿瘤等。
3. 操作规范3.1 器械准备- 在手术前,确认所需的器械设备是否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准备工作。
3.2 操作准备- 在手术前,需要准备好手术台和工作台,保持清洁,并备好需要的工具和药物。
3.3 操作步骤- 根据手术的具体需要,进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局麻、腔镜消毒等。
- 根据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进行手术操作,注意操作的顺序和要领。
- 根据手术结束后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后处理和伤口闭合。
3.4 术后护理和随访- 对手术后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伤口的清洁、消炎、止血等。
-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在口腔科的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操作规范不仅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还能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口腔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开展各项口腔科诊疗技术时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旨在保障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是医生职业道德约束的一部分。
首先,对于口腔科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我们应该从基础建设和环境规范出发。
诊疗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设施要齐全,消毒灭菌措施要到位。
医生和助手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手卫生和穿戴防护用品,以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充分和细致。
此外,临床医生还需要对诊疗技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交流,以提高技术水平。
其次,对于每个具体的口腔科诊疗技术,都应有相应的操作规范。
例如,对于口腔检查,医生应该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如口镜、探针等,并按照先远后近、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检查。
对于口腔摄影,医生应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保持摄影器材的清洁和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所得到的照片清晰可见。
对于口腔拍片,医生应准确确定拍片部位和角度,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和定位,以避免过量辐射损伤。
除了基本操作规范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告知患者诊疗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向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讲解。
此外,医生还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保持操作的轻柔和迅速,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侵害。
在术后处理方面,医生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治疗区进行消毒和包扎,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如饮食、口腔清洁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医生还应将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便于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和病例回顾。
在实际应用中,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口腔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2023年3月目录第一章龋病 (2)第二章牙髓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根尖周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牙周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概述龋病俗称蛙牙、虫牙,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慢性、进行性破坏在细菌性疾病。
2.0病因目前较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理论,即龋病是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3.0诊断要点3.1龋病的诊断仅限于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的活髓牙,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的改变。
3.2好发牙位: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患龋率最低的是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3.3分类按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按损坏的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隐匿性龋;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上述分类中,按照病变深度分类最常用,不同的类型诊断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患者的感觉也不一样,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患者的预后也不一样。
4.0主要症状4.1牙齿颜色改变:是龋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发病部位和龋坏程度不同,可出现白恶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简介本规程旨在指导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工作,确保专业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本规程适用于口腔科门诊、口腔科急诊以及口腔科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
2. 术前准备在进行口腔科诊疗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的术前准备工作:- 清洁双手,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和隔离衣;- 检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和消毒;- 确认患者基本信息,以及过敏史和病史等重要信息;-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和需求。
3. 诊疗常规流程口腔科诊疗常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口腔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内部的组织、牙齿及牙周组织等的观察和评估。
2. 临床诊断:根据口腔检查的结果,进行病情诊断,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病情诊断,制定相应的口腔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沟通,明确治疗方案。
4. 手术准备:准备所需的手术工具和材料,确保无菌状态。
5. 手术操作:根据治疗计划进行手术操作,包括牙齿的拔除、根管治疗、修复和口腔外科手术等。
6. 术后处理:对手术区域进行处理,进行止血、缝合等操作,并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指导。
4. 技术操作规范口腔科技术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消毒措施:对手术区域、工具和设备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 麻醉技术: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技术,确保手术过程的舒适和安全。
-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准确使用手术工具和设备,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意外发生。
-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 病历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操作等。
5. 总结口腔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是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
遵循规程的要求,能够确保口腔诊疗过程的规范、安全,提高诊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行为。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提供口腔诊疗服务。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诊疗场所与设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口腔诊疗场所,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六条口腔诊疗场所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和消毒条件。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与口腔诊疗服务相适应的设备、器械、药品和消毒用品。
第八条口腔诊疗设备、器械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行。
第三章诊疗行为规范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口腔诊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确保诊疗行为规范、安全。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口腔科医生,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口腔科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口腔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在诊疗前向患者充分告知诊疗过程、风险和费用等相关信息,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第十二条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确保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
第十四条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口腔诊疗服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口腔诊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八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口腔诊疗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牙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牙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牙科诊疗过程中的常规操作和技术规范,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请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规范,提供高质量的牙科诊疗服务。
一、地点和场所1. 牙科诊疗应在卫生条件良好的牙科诊所或医院内进行。
2. 诊疗场所应具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和器械,如手术灯、洁净工作台、刀具消毒设备等。
二、医务人员要求1. 执行牙科诊疗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牙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法的执业证书。
2. 医务人员应经常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操作规范。
三、术前准备1. 医务人员在开始诊疗之前,应洗手并戴上清洁的手套。
2. 诊疗工具和器械应事先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四、诊疗流程1. 医务人员应先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牙齿问题和需求。
2.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诊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范,如正确使用牙科器械、控制出血、避免感染等。
4. 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麻醉或镇静措施,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五、术后处理1. 诊疗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如饮食要求、药物使用、口腔卫生等。
2. 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诊疗过程和结果,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医嘱和建议。
六、风险与安全措施1. 医务人员应在诊疗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正确使用一次性器械、消毒工具等。
2. 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和诊疗效果,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本文档详细规定了牙科诊疗中的常规操作和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请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牙科诊疗服务。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牙体牙髓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隔湿技术二、窝洞预备技术三、衬洞及垫底四、牙髓活力测试五、再矿化治疗六、银汞合金修复术七、复合树脂修复术八、玻璃离子材料修复术九、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修复术十、脱敏治疗十一、活髓变色牙漂白术十二、死髓变色牙漂白术十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应急治疗十四、间接盖髓术十五、直接盖髓术十六、牙髓失活法十七、开髓拔髓术十八、根管治疗术十九、牙髓塑化治疗二十、干髓术二十一、根尖手术一、隔湿技术【适应证】须进行牙体牙髓病治疗的患牙。
【操作程序及方法】L棉卷隔离法用消毒棉卷置于患牙颊(唇)侧前庭沟处和(或)舌侧口底以隔离患牙。
2.橡皮障隔离法橡皮障隔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以下方法。
(1)选择合适大小的橡皮障。
(2)根据患牙的位置,比照打孔标记版,用打孔器在橡皮障上打出对应牙齿大小的孔径。
(3)选择规格合适的橡皮障夹,使橡皮障夹弓穿过圆孔。
(4)用橡皮障夹钳撑开橡皮障夹,将橡皮障圆孔对准患牙套入,直到牙颈部。
(5)安装橡皮障架,固定和支撑橡皮障。
(6)在患者口腔内和隔离区均需用吸涎器。
【注意事项】L简易隔离法中应尽可能将棉卷置于大唾液腺导管开口处。
2.简易隔离法有时可加用吸涎器。
3.橡皮障隔离法需要四手操作和吸涎器。
4.使用橡皮障时不能阻塞患者鼻部呼吸。
5.吸涎器管勿紧贴黏膜,以避免损伤黏膜和使管口封闭。
二、窝洞预备技术【适应证】大多数需进行牙体充填治疗的解洞。
【操作程序及方法】L设计窝洞根据Black窝洞分类方法进行设计。
BlaCk窝洞分类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包括: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舍甫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带面洞、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和颊面洞、上磨牙腭面箱2/3的腭面洞和腭面洞。
Il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踽损所备的窝洞。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面洞、邻颊面洞、邻舌面洞和邻邻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龈损所备成的窝洞。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1. 引言
1.1 目的和范围
1.2 定义和缩略语
2. 口腔科基本知识
2.1 口腔解剖结构
2.2 常见口腔疾病
2.3 口腔卫生和预防
3. 诊断和评估
3.1 病史采集
3.2 口腔检查
3.3 辅助检查
4. 治疗方案
4.1 非手术治疗
4.1.1 药物治疗
4.1.2 牙周治疗
4.1.3 修复治疗
4.2 手术治疗
4.2.1 拔牙术
4.2.2 根尖手术
4.2.3 种植手术
4.2.4 其他口腔外科手术
5. 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
5.1 儿童口腔护理
5.2 老年人口腔护理
5.3 孕妇口腔护理
5.4 特殊疾病患者口腔护理
6. 术后管理和随访
6.1 术后护理
6.2 并发症处理
6.3 随访和评估
7. 医疗质量和安全
7.1 感染控制
7.2 医患沟通
7.3 不良事件报告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1 常用药物
9.2 操作规范清单。
口腔科治疗周炎诊疗规范
口腔科治疗周炎诊疗规范牙周炎(PeriodOntitiS)在牙周病中是最常见的其主要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牙周脓肿等。
牙周炎以形成病理性牙周袋为主要病变;【发病原因】牙周病的罪魁是细菌,是由牙菌斑(DentaI PlaqUe)里的特定形式的细菌所造成。
细菌附着于牙齿或口腔软组织上,形成菌斑,并且不断发展并产生许多毒性因子,引起牙龈红肿、出血和牙周韧带的破坏,并导致支持牙齿的牙槽骨被破坏和吸收,最终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
而且附着的菌斑长时间停留在牙面和牙周上,就会与口腔中残留的食物碎渣和唾液中的矿物质等钙化形成牙结石。
牙结石不仅可因粗糙而刺激、压迫牙龈,更为重要的是在牙结石的表面易于形成菌斑,且不易去除,为细菌提供了一个破坏牙冏组织的基地。
现代研究还发现细菌在对牙龈等进行侵害的同时,还会产生可溶性产物,从而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不良作用。
[病理生理]菌斑堆积的2—4天牙龈表现为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游走到龈沟内,临床症状不明显4-7 天临床上有牙龈发红,探诊出血;2—4周时,牙龈已有明显的炎症,呈暗红色,龈沟加深且不在与牙面紧帖这为龈下菌斑的堆积和炎症加重提供了条件,此时如不清除菌斑和牙石等局部刺激物,牙龈的炎症不会消失,其中部分病例的炎症可以逐渐向深部组织发展,形成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称为牙周炎。
【临床表现】1.色正常牙龈呈粉红色,牙龈炎时,牙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
2.形正常的牙龈应为薄而锐,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
牙龈有炎症时组织肿胀,使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点彩消失,表面光亮。
3-质牙龈炎症时,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有些慢性炎症时,牙龈变得坚实肥厚。
4.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当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张或增生,龈沟深度可达3mm或更多.但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当有牙周袋时,探诊没有发生附着丧失,这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当有牙周袋形成时,探诊深度超过3rn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以下的根面上,就是发生了附着丧失.5.出血倾向牙龈出血常为牙周病患者的主诉症状,多在刷牙、咬硬物时发生,偶有自发出血.在初期和早期阶段轻探龈沟即可出血故探诊出血常作为牙龈炎和牙周炎的诊断标准之一.【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诊断1.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说明有牙龈炎。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口腔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关乎到人们的口腔健康和整体身体健康。
为确保口腔科诊疗的安全与效果,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注重消毒措施、实施规范用药等方面,详细介绍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在进行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观察和记录各种异常情况。
其次,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拍X光片、做牙模等。
最后,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二、注重消毒措施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注重消毒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消毒。
此外,医生和护士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定期更换,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各种器械和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保存以防止细菌滋生。
三、实施规范用药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用药原则进行,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首先,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史,以避免使用对患者产生副作用或过敏反应的药物。
其次,医生应准确计算患者的用药剂量,并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和用药方式。
最后,医生应告知患者有关用药的注意事项,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保护患者隐私在进行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医生和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用语和行为举止的得体性,不得侵犯患者的人身尊严。
同时,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等个人信息妥善保存,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五、提供良好医患沟通在进行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应向患者清晰解释治疗方案、操作过程和费用等相关事项,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和详细的解答。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口腔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口腔外科是口腔领域的一门专科,主要研究和诊疗头颈部的疾病、损伤和畸形,涵盖口腔、颌面部、脸部以及颅底区域。
口腔外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指在口腔外科实践中,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权威研究成果所制定的诊疗方案和操作指南,旨在规范口腔外科医师的行为,提高诊疗质量和疗效。
一、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权威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必须基于对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并选择具备德尔菲法的权威专家组进行共识达成。
2.多学科的综合协作: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必须经过多学科专家组的共同讨论、审查和评估,确保不同学科的临床实践经验得到合理的纳入。
3.明确的诊疗目标和指标: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必须明确诊疗的目标和指标,使临床医生能够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4.更新和修订:临床诊疗指南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以反映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二、临床操作规范的制定:临床操作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医师的操作行为,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疗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明确患者的手术指征和禁忌症,通过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
2.手术操作:根据手术指征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手术切口的选择、缝合技术的应用等。
3.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中监测、术后疼痛管理、感染防控等,确保围手术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术后康复: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术后康复指导和护理,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5.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描述和处理方法的指导。
总结起来,口腔外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高诊疗质量和疗效,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规范医师的行为,提高诊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口腔科疾病规范诊断目录
口腔科疾病规范诊断目录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口腔科疾病的规范诊断目录,以帮助医生和病人更准确地诊断口腔科疾病,并推进口腔科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2. 开始诊断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进行口腔科疾病的诊断之前,医生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
- 完善的口腔检查和触诊
-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等
3. 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目录
3.1 龋齿
- 龋齿的临床表现
- 牙齿的X光片检查
- 龋齿的诊断标准
3.2 牙周疾病
-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 牙周袋的测量和诊断
- 牙周炎的分类和分期
3.3 口腔癌
-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 口腔癌的病理学检查
- 口腔癌的分期和预后判断
3.4 口腔黏膜疾病
- 口腔溃疡的诊断
- 口腔黏膜炎症的诊断标准- 口腔充血和水肿的诊断方法
3.5 颞下颌关节疾病
- 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主要症状- 颞下颌关节的影像学检查-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标准
4.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口腔科疾病的规范诊断目录,可以作为口腔科医生诊断口腔疾病时的参考依据。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健康管理和治疗方案。
口腔科疾病诊疗规范目录
口腔科疾病诊疗规范目录第一章牙体牙髓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二、中龋三、深龋第二节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一、畸形中夹尖二、牙内陷三、四环素着色牙四、氟牙症五、先天性梅毒牙六、磨损七、楔状缺损八、牙本质过敏症九、牙隐裂十、牙根纵裂十一、牙震荡十二、牙脱位十三、牙折第三节牙髓病第四节根尖周病第二章牙周病第一节牙龈疾病第二节牙周炎第三章儿童口腔病第一节牙的发育异常一、萌出异常(一)萌出过早(二)萌出过迟(三)异位萌出二、形态结构异常(一)畸形结节(二)融合牙(三)过小牙(四)过大牙(五)弯曲牙三、数目异常(一)多生牙(二)先天性缺牙第二节龋病一、乳牙龋病二、年轻恒牙龋病第三节牙髄病一、乳牙牙髓病(一)急性牙髓炎(二)慢性牙髓炎(三)牙髓坏死与坏疽二、年轻恒牙牙髓病(一)可复性牙髓炎(二)不可复性牙髓炎(三)牙髓坏死与坏疽第四节根尖周病一、乳牙根尖周病(一)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二、年轻恒牙根尖周病(一)年轻恒牙急性根尖周炎(二)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第五节牙外伤一、乳牙外二、年轻恒牙外伤第六节牙周组织疾病一、牙龈炎(一)萌出性龈炎(二)(三)口呼吸引起的增生性龈炎(四)牙列拥挤性龈炎第七节粘膜病一、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二、口角炎三、婴幼儿创伤性溃疡四、疱疹性口炎五、地图舌第八节牙列异常一、乳牙列异常(一)乳前牙反牙合(二)后牙反牙合(三)深覆牙合二、混合牙列异常(一)第一恒磨牙前移导致间隙不足(二)正中间隙(三)开牙合(四)前牙反牙合(五)牙列拥挤(六)前牙深覆盖第四章口腔黏膜病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二、创伤性溃疡三、白塞病四、口腔单纯疱疹五、带状疱疹六、口腔念珠菌病七、药物过敏性口炎八多形性红斑九、天疱疮十、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十一、口腔扁平苔藓十二、盘状红斑狼疮十三、口腔白斑十四、口腔红斑十五、口腔黑斑十六、肉芽肿性唇炎十七、舌乳头炎十八、地图舌十九、口角炎二十、梅毒二十一、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现第五章口腔颌面外科第一节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一、根尖脓肿二、干槽症三、拔牙后感染四、智牙冠周炎五、颏下间隙感染六、眶下间隙感染七、颊间隙感染八、颞间隙感染九、颞下间隙感染十、咬肌间隙感染十一、翼下颌间隙感染十二、舌下间隙感染十三、咽旁间隙感染十四、下颌下间隙感染十五、口底多间隙感染十六、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十七、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十八、新生儿颌面骨骨髓炎十九、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 二十、面颈部淋巴结炎二十一、面颈部淋巴结核二十二、颌面骨结核二十三、面部疖、痈(一)疖(二)痈二十四、颌面部放线菌病二十五、坏疽性口炎(走马疳)第二节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类肿瘤疾病一、色素痣二、皮脂腺囊肿三、皮样、表皮样囊肿四、甲状舌管囊肿(瘘)五、鳃裂囊肿(瘘)六、牙源性颌骨囊胂七、非牙源性发育性囊肿八、非牙源性颌骨囊胂九、动脉瘤样骨囊肿十、乳头状瘤十一、角化棘皮瘤十二、角化棘皮瘤十三、牙龈瘤十四、纤维瘤十五、纤维组织细胞瘤十六、脂肪瘤十七、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十八、假性动脉瘤及损伤性动静脉痿十九、淋巴管畸形二十、神经鞘瘤二十一、神经纤维瘤二十二、损伤性神经瘤二十二、损伤性神经瘤二十四、肌母细胞瘤二十五、牙瘤二十六、二十七、牙骨质瘤二十八、成牙骨质细胞瘤二十九、化牙骨质纤维瘤三十、成釉细胞瘤三十一、成釉细胞纤维瘤三十二、牙源性腺样瘤三十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三十四、牙源性钙化囊肿三十五、牙源性黏液瘤三十六、外生骨疣三十七、骨瘤三十八、软骨瘤三十九、骨化性纤维瘤四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四十一、畸形性骨炎四十二、家族性颌骨肥大四十三、巨细胞瘤四十四、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四十五、畸胎瘤及错构瘤(一)畸胎瘤(二)错构瘤四十六、颈动脉体瘤四十七、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四十八、牙龈癌四十九、舌癌五十、口底癌五十一、唇癌五十二、颊黏膜癌五十三、腭癌五十四、上颌窦癌五十五、口咽癌五十六、皮肤及附件癌五十七、中心性颌骨癌五十八、转移癌五十九、恶性黑色素瘤六十、骨肉瘤六十一、软骨肉瘤六十二、软组织肉瘤六十三、浆细胞肉瘤六十四、恶性淋巴瘤六十五、朗格汉斯细胞病六十六、翼腭窝及颞下窝恶性胂瘤第三节口腔颌面部创伤一、颜面部软组织创伤(一)擦伤(二)挫伤(三)刺伤(四)裂伤(五)咬伤二、牙槽突骨折三、下领骨骨折四、上颌骨骨折五、颧骨、颧弓骨折六、鼻骨骨折七、面中2/3多发性骨折八、口腔颌面部火器伤九、口腔颌面部烧伤十、异物第四节颞下颌关节病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二、颞下颌关节脱位(一)急性前脱位(二)复发性脱位(三)陈旧性脱位三、颞下颌关节强直(一)关节内强直(二)关节外强直四、急性化脓性颞下颌关节炎第五节唾液腺疾病一、涎石病二、急性化脓性唾液腺炎三、流行性腮腺炎四、假性腮腺炎五、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七、唾液腺结核八、唾液腺良性肥大九、舍格伦综合征十、涎痿十一、黏液腺囊肿十二、舌下腺囊肿十三、腮腺囊肿十四、多形性腺瘤及肌上皮瘤十五、Warthin瘤(腺淋巴瘤) 十六、其他唾液腺良性肿瘤十七、腺样囊性癌十八、黏液表皮样癌十九、其他唾液腺恶性胂瘤第六节口腔颌面部畸形及缺损一、唇裂二、腭裂三、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四、牙槽突裂五、面横裂六、正中裂七、面斜裂八、先天性唇窦九、双唇十、唇、舌系带畸形十一、宽面综合征(下颌角、咬肌肥大) 十二、下颌前突十三、下颌后缩十四、颏部后缩十五、上颌前突十六、上颌后缩十七、单侧颌骨肥大畸形十八、单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十九、进行性单侧颜面萎缩征二十、长面综合征二十一、短面综合征二十二、斜颈二十三、鞍鼻二十四、鼻缺损二十五、唇、颊缺损二十六、耳缺损二十七、颌骨缺损二十八、颧、眶骨缺损第七节口腔颌面部神经疾患一、面瘫二、面肌痉挛三、三叉神经痛四、舌咽神经痛五、非典型性面痛六、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七、流涎症第八节口腔颌面部其他疾病一、着色性干皮病二、石骨症三、溶骨症四、异位甲状腺五、淀粉样变性六、结节病七、颈推横突肥大八、茎突舌骨综合征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第六章口腔修复第一节牙体缺损第二节牙列缺损第三节牙列缺失一、全口义齿二、即刻全口义齿第四节颌面缺损的修复一、获得性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二、获得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一)耳修复(二)鼻修复(三)眼球缺失的修复(四)眼眶缺损的修复第五节牙周炎(牙周夹板治疗)第六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第一章牙体牙髓病第一节龋病一、浅龋【诊断要点】1、龋损部位色泽变棕黑,或表现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
口腔科诊疗规范
口腔科诊疗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口腔科的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口腔科的医务人员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持有有效的执业证书。
第二章门诊诊疗规范第四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依照患者的预约时间和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诊疗。
第五条患者来院后,应在挂号处进行登记,并遵守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进行诊疗。
第六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诊疗时间,不得无故耽搁患者的诊疗进程。
第七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保证诊疗过程的公正、客观和保密,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八条门诊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并妥当保管。
第九条门诊医务人员应准确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门诊医务人员应为患者供应必需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引导,促进口腔健康。
第三章住院诊疗规范第十一条住院患者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符合住院条件后方可入院治疗。
第十二条住院患者的床位布置应符合医疗机构的规定,并在医院内进行合理的调整。
第十三条住院患者应依照医生的嘱托和医院规定进行治疗和护理。
第十四条住院患者的家属应搭配医院工作,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和费用承当协议。
第十五条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应详尽、准确,包含病情察看、体征变动、治疗效果等。
第十六条住院患者在出院前,医院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解释出院引导和注意事项。
第十七条住院患者应接受医院的社会工作人员相关的服务和帮忙。
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八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与本科室相关的学术会议和讲座,不绝提高医疗水平。
第十九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订立的医疗操作规程,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第二十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参加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估活动,并乐观接受改进看法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告医疗意外和不良事件,并乐观处理。
第五章患者权益保障第二十二条口腔科医务人员应敬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并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患者接待在患者来院之前,接待员应准备好接待区的一切工作,包括整理好桌面、摆放好宣传材料等。
当患者到达时,接待员应礼貌地问候并引领患者到指定的候诊区域,并向患者询问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的登记工作。
二、信息登记在接待员引导下,患者应填写相关的信息登记表格,并提供身份证明、病史资料等。
接待员应核实患者填写的信息的准确性,并记录在病历中。
同时,接待员应妥善保管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其安全性。
三、就诊前准备接待员应联系相应的医生,并告知其患者的到来。
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在等候期间,接待员应提供相关的宣传材料和口腔健康保护知识,为患者提供相关服务。
四、就诊操作规范1. 沐浴更衣患者进入治疗区域后,应在指导下进行沐浴更衣,带好防护设施,如手术衣、手套、口罩等。
2. 检查操作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内窥检查、X射线检查等,确保对疾病的全面了解。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操作步骤,以便患者做好配合。
3. 注射麻醉在需要行手术的情况下,医生应用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在操作中,医生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4. 手术操作在完成麻醉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操作前医生应给予患者合理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5. 输液操作在需要给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医生应准备好相应的药物和输液设备,并采用无菌操作,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六、术后护理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工作。
包括清洗口腔、更换伤口包扎、嘱咐患者注意事项等。
同时,医生还应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并告知患者回访的时间和方式。
七、病历归档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将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档,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医生还需为患者出具相关的医疗证明、处方等,满足患者的需求。
八、清洁消毒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医生和护士应对治疗区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解读引言口腔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腔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更新对于提高口腔医学水平、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诊断操作规范1.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原则,确保患者隐私。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内部和外部的观察。
3.使用牙周探针等仪器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各项指标。
4.可根据需要拍摄口腔X光片或CT片,确保正常曝光和解读。
二、治疗操作规范1.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治疗计划。
2.使用标准的治疗器械,确保器械的消毒或无菌化。
3.在治疗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情况,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4.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痛感情况及时止痛,注意患者的卫生习惯和术后护理。
5.治疗结束后,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提供术后注意事项。
三、消毒操作规范1.对工作椅、治疗台、灯光等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使用高温高压消毒器具,对治疗器械进行高温蒸气消毒或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3.消毒过程中,严格遵守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要求。
4.对消毒器具进行记录,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设备使用规范1.使用前检查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确保操作安全。
2.操作设备前,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手册和操作步骤。
3.操作设备时,严格遵守设备的使用规范,确保操作正确、准确、安全。
4.设备使用完毕后,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准备下一次使用。
五、废物处理规范1.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棉球、一次性口罩等,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包装。
2.废弃物应当放置在封闭的垃圾桶中,并定期清理和更换。
3.废弃物分类包装后,送往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处理,确保废物的无害化。
以上即为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口腔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急性期特点: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病原牙扣痛及伸长感慢性期特点: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道孔溢脓,肿胀牙松动。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病因、临床表现及X线片可确诊3)处理:急性颌骨骨髓炎首先全身支持及药物治疗,同时应配合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
慢性颌骨骨髓炎有死骨形成,必须用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牙2.颌骨骨折(占常见病10%)(一)下颌骨骨折1)临床表现:骨折段移位、咬合错乱、骨折段异常动度、下唇麻张口受限、牙龈撕裂。
2) 临床诊断: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伤后的临床表现,重点了解伤力的防线和作用的部位,手法检查局部。
可用手指放于可疑骨折两侧的牙列上和下颌缘处两手做相反方向的移动,了解有无异常动度和骨摩擦音。
辅助检查:X线平片下颌骨CT及三维CT重建3)处理:①新鲜骨折冰球以为不大的线性骨折,于局麻下手法复位②手法复位效果不满意或伤后2-3周骨折已纤维性愈合者行颌间牵引、颅颌牵引、手术付切开复位(二)上颌骨骨折1)临场表现:骨折线、骨折段移位、咬合关系错乱、眶及眶周变化颅脑损伤2)临床诊断:面部畸形如面中部呈“盘行面”“马面”内眦间距增宽,鼻根塌陷等畸形,眼球移动、运动受限、张口受限等情况。
咬合错乱。
摇动上颌前牙,上颌骨有浮动感。
辅助检查:X线平片,下颌骨CT及三维CT重建2) 处理:①新鲜骨折冰球以为不大的线性骨折,于局麻下手法复位,②手法复位效果不满意或伤后2-3周骨折已纤维性愈合者行颌间牵引、颅颌牵引、手术付切开复位(三)颧骨及颧弓骨折1)临床表现:颧面部塌陷畸形、张口受限、复视、神经症状、瘀斑2)临床诊断: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辅助检查:X线平摄片(鼻颏位和颧弓切线位)下颌骨CT及三维CT重建3)处理: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张口限制,复视及神经受压等功能障碍者,可作保守治疗。
如有功能或畸形者应手术治疗。
3.口腔颌面部肿瘤(一)舌下腺囊肿(占常见病15.4%)1)临床表现:常见于口底舌下腺,表现为口底粘膜呈指状突起,粘膜色泽正常,无扪压痛,破溃后流出蛋清样液体。
2)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3)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4)处理:局麻下切开粘膜层,切除包括舌下腺在内的囊壁粘连组织,术中注意保护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
(二)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占常见病2.3%)1)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生长缓慢,呈圆形。
囊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囊肿坚韧有弹性,似面团样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
3)鉴别诊断:皮脂腺囊肿4)处理:手术摘除(三)甲状舌管囊肿1)临床表现: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其可发生于颈正中线任何部位,以舌骨上下最常见。
生长缓慢,圆形,质软,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囊肿部位随吞咽移动3)鉴别诊断:舌异位甲状腺4) 处理:手术彻底切除囊肿或瘘管(四)牙源性颌骨囊肿(占常见病18%)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青壮年,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长时间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形成面部畸形。
囊肿更大时骨质变薄,扪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觉,并有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骨板吸收,可有波动感。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穿刺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3)鉴别诊断:成釉细胞瘤4)处理:外科手术摘除(五)牙龈瘤(占常见病8.1%)1)临床表现:多见于女性,多发生于牙龈乳头部。
最常见前磨牙区,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
在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3) 鉴别诊断:牙龈增生4)处理:局麻下手术切除(六)纤维瘤1)临床表现:生长缓慢,无痛肿块、质地硬、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边缘清楚,与周围无粘连,移动度可。
呈球形或结节状,切面呈灰白色。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3)处理:手术完整切除,牙槽突的纤维瘤,除需拔除有关牙外,有时还需将肿瘤所侵犯的骨膜一并切除。
手术时需做冷冻切片,如是恶性是,应按恶性肿瘤治疗原则处理。
(七)成釉细胞瘤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体积下和较为常见。
生长缓慢,逐渐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面部不对称,可影响颌骨运动度,压迫神经等症状。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特点(早期呈蜂房状,后期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
)。
3)鉴别诊断:颌骨囊肿及其他牙源性肿瘤。
4)处理:手术切除。
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cm处切除。
(八)血管瘤(占常见病3.68%)1)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一个月之内)。
可自发性消退,病程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
增生期约婴儿4周以后,生长快速,四周以晕状白色区域,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一年后进入消退期,缓慢可留下色素沉着。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
3) 鉴别诊断:与其他脉管瘤相鉴别4)处理:婴儿期可使用泼尼松口服或瘤腔注射,如激素不敏感者可手术切除。
(九)舌癌1)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口腔癌。
多发生于舌缘,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
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浸润强。
早期常发生颈淋巴转移。
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病理切片3) 处理:早期可选用间质内放射治疗,待原发灶控制后再实施颈淋巴清扫术。
晚期首选手术治疗,对波及的组织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
(十)牙龈癌1) 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生长较慢,以溃疡型为最多见,下牙龈癌比上牙龈癌淋巴结转移早。
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病理切片3)处理:外科手术为主。
下颌牙龈癌一般应同时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十一)颊粘膜癌1.临床表现:常发生于磨牙区附近,呈溃疡型或外生型,生长较快,向深层浸润,。
癌细胞成转移至下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
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病理切片3.处理:小的颊粘膜癌可放射治疗。
对放射不敏感以及较大的肿瘤应行手术治疗,术前可先化疗。
4.唾液腺疾病(一)急性化能行腮腺炎1)临床表现:常为单侧受累。
早期赛先区有轻微疼痛、肿大、压痛。
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
化脓期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更为明显,耳垂被上抬。
进步法展炎症扩散周围组织,伴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成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伴轻度张口受限。
轻按摩纤体可见腮腺导管口脓液溢出。
病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增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2)临床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检查3)鉴别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及咬肌间隙感染4)处理:纠正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其他保守治疗以及切开引流。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1)临床表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以5岁左右最常见,腮腺反复肿胀,伴不适,肿胀不如流行性腮腺炎,仅有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
挤压腺体可见到关口有脓液溢出。
2)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显示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体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3)鉴别诊断: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需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需于舍格伦综合症继发感染相鉴别。
4)处理: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单侧受累。
病人不明确起病时间,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
检查腮腺稍增大,能扪到肿大的腮腺轮廓,中等硬度,轻微压痛。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3)鉴别诊断: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及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4)处理:以去除病因保守治疗为主。
(四)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1)临床表现:以20-40岁中青年多见。
小的涎石不造成导管阻塞,无症状。
导管阻塞时则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症状及体征,进食时腺体肿大,有胀感及疼痛,疼痛剧烈是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导管口粘膜红肿,导管内的涎石,双手触诊时常可触及硬块有压痛,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及伴发疼痛的特点,导管口溢脓以及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辅助诊断:X线平片,3)鉴别诊断:舌下腺肿瘤,下颌下腺肿瘤,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下颌下淋巴结炎,下颌下间隙感染。
4)处理: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原因,当腺体功能丧失或腺体功能不可能逆转是,则应将病灶清除(五)舍格伦综合征1)临床诊断: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症状有眼干、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
①眼部表现:泪腺受累,泪液减少,引起干燥性角、结膜炎,泪腺肿大致睁眼困难,眼裂缩小,外侧部肿大时呈三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