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起源与传播

合集下载

茶文化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

茶文化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

茶文化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起源的历史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一)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

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

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

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

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

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

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

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

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树的传播与变异

茶树的传播与变异

茶树的传播与变异
云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元江通越南的红河,澜沧江通老挝的湄公河,怒江通缅甸的萨尔温江,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南盘江是珠江的上游等。

茶树通过发源于云南的河流,从原产地向外传播,所以,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往往分布在这些江河流域。

我国西南地区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接壤,茶树向西南方向传播到这些东南亚国家。

在印度北部发现的野生茶树,实际是由缅甸流传过去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人为的因素加速了茶树对外传播,茶树的繁殖地区更加广阔。

四川地区最早人工栽培茶树。

西周时期,陕西已是华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但陕西不及巴蜀富饶,所以当时开辟了川陕交通要道,把南方的物产运往陕西,茶树因此而传入陕南,陕南成了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

东周时期,茶树的种植发展到河南,此后沿汉水流域扩展到湖北及中原各地,尔后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这一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这些地区的种茶面积便迅速扩大了。

茶树从原产地传入南北不同地区后,由于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改变了,适应环境的结果,使得茶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新陈代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茶树向北、东北、西北地区迁移后,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雨量相对较少,茶树的年生育周期变短,叶片变小,树干变矮,小乔木型茶树演变成灌木型茶树,因而演变为武夷变种;南方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较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期长,茶树传播到缅甸、印度等地后,演变成更高大的乔木,从而形成了掸部变种和阿萨姆变种。

经过几千年的变异,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茶树品种。

——一叶蒙山。

茶树概论的名词解释

茶树概论的名词解释

茶树概论的名词解释茶树,属于山茶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植物。

作为茶叶的主要来源,茶树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茶树概念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茶树的知识。

1. 茶树的起源和历史茶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的中国西南地区。

传说在古代,茶叶最初是由一位中国皇帝发现的。

茶树在经过数千年的栽培和传播后,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式也逐渐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茶叶分类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具有清新的味道和鲜亮的颜色。

白茶也是一种低度发酵的茶,具有淡淡的香气和清亮的汤色。

黄茶经过微弱发酵,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乌龙茶是中度发酵茶,味道芳香,色泽温润。

红茶是全发酵茶,口感醇厚和甜,红茶汤色红艳。

黑茶是后发酵茶,具有独特的湿润土腥味和疗效。

3. 茶树栽培茶树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海拔高度约为500-2000米之间。

茶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雨水来生长。

茶树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剪裁,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和收获茶叶。

茶叶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重要影响。

4. 茶叶的化学成分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咖啡因、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咖啡因是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物碱之一,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是茶叶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抗癌作用。

5. 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茶道、品茗、煮茶、茶艺表演等都是茶文化的体现。

茶叶在中国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成为诗词、绘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

6. 茶叶的功效和药用价值茶叶具有多种功效和药用价值。

绿茶和白茶具有抗氧化、解毒、降压、清热解毒的作用。

乌龙茶和红茶有助于消化和减肥。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一、茶树的起源及演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命为Thea sinensis,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

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为一般称为Came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为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而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它为“南方之嘉木”(见唐代陆羽《茶经》)。

它一次种,多年收,是一种叶用常绿木本植物,野生,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

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横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

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一)茶树起源的辅证茶树起源问题虽然较难考证,但历史上的一些痕迹和史料却为茶树起源提供了不少佐证,使人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和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取得了科学的结论和论证。

1、最早的茶字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

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1”;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茶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祥)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此外,还有“诧”、“奼”、“茗”、“2”等称谓,均认为是茶之异名同义字。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茶树的起源及演变茶树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

那么具体的茶树起源和发展呢?今天小编就来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茶树的知识。

一、茶树的起源茶树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及利用茶树的国家;对于这一点古代文献中有很多的记载可以作为辅证。

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

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杨雄在《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中,茶被称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中称之为“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之为“荈”等。

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早期。

双子叶植物的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的中期。

山茶料植物化石的发现,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底层中。

在山茶料里,山茶属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出现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

茶树在山茶属中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如此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经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历史。

二、茶树的生态演化由于第三纪中期的地质变迁,和随之而来的气候变化,产生了茶树同源分居现象;让其随着各自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中,茶树大致沿着三个方向向外传播。

一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横断山脉,沿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向西南方向(即向着低纬度、高湿度的方向)演变,使茶树逐渐适应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二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南北盘江及元江等水系向东及东南方向(即向着受东南季风影响,且又干湿分明的气候带方向)演变。

三是茶树沿着云贵高原的金沙江、长江等水系向东北大斜坡方向(即向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干燥度增加的方向)演变。

三、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不仅能够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苏联学者乌鲁夫在《历史植物地理学》中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法院中心。

”山茶料、山茶属植物在云南的高度集中,表明云南是山茶及山茶属植物的原产地。

茶学概论茶的起源与传播学时课件

茶学概论茶的起源与传播学时课件

对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01
02
03
04
05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 生活品质的追求,茶叶 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 饮品,未来仍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
未来茶产业的发展需要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 性;二是加强茶叶品牌 建设和市场营销;三是 推动茶叶产业的绿色可 持续发展。
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关 键。茶叶生产者需要加 强茶叶种植、加工等方 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 、安全的需求。
茶的起源与传播也促进了茶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推动了茶叶产业 的持续发展。
茶的起源与传播还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成为人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茶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三是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茶道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泡茶、品茶等仪式,传达 了尊重、友爱、和谐等价值观。
茶对世界各地经济的影响
茶叶贸易的发展
01
茶叶贸易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
济利益。
茶产业的发展
02
茶叶产业链较长,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为许多
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
、感冒等病症。
茶叶的食用价值
除了药用和饮用外,茶叶还被用 作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各种食品
中,如茶糕、茶酒等。
茶的传播路径
01
茶马古道
从唐代开始,茶叶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中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中亚等
地。这条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茶学概论茶的起源与传播学时课件

茶学概论茶的起源与传播学时课件

茶对经济的影响
茶叶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 多个环节,为许多地区和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
茶叶贸易也是中外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中国经济发展 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茶叶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如包装、物流、旅游等。
茶对健康的影响
茶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对人体健 康有很多益处。适量饮茶有助于提神醒脑、降压降脂、抗氧化、防癌抗癌等多种 作用。
从福建、湖南等地向北传播,进入河 南、河北等地,与当地饮食习惯结合 ,形成了信阳毛尖、茉莉花茶等特色 茶类。
从安徽、浙江等地向东传播,进入江 苏、上海等地,与当地文化融合,形 成了龙井茶、碧螺春等名优绿茶。
茶向国外传播
01
茶向亚洲国家传播
中国茶最早传入了日本和韩国,随后又传播到了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
在古代,茶叶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药用和食用。人们将茶叶用 于治疗各种疾病,同时也将茶叶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到各种 食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饮用方式逐渐发展成熟。
古代茶事记载
《茶经》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茶叶的著作,书中详 细介绍了茶叶的产地、品质、制作、饮用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的茶叶研究产生 了深远影响。
茶道礼仪
学习如何以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进 行泡茶、分茶和品饮,展现出优
雅的仪态和尊重的态度。
茶艺表演
通过表演泡茶过程,展示茶叶的冲 泡技巧和艺术美感,让观众领略到 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茶室布置
了解如何布置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 茶室,包括家具、装饰和器具的选 择与摆放,营造出宁静雅致的品茗 环境。
THANKS
茶与禅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 ”的文化理念,强调心境平静、悟道人生 。

茶树及制茶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茶树及制茶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茶树及制茶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一、茶树的起源、演变和传播根据植物学的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门,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以前的晚白垩纪。

而其中的山茶目植物,约产生在6000万年以前。

多数学者已经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是采自野生,用做药用。

若按照《神农本草经》中的记来推算,中国茶的利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随着茶树从药用发展为饮用,野生茶树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或采茶籽,或攫取野生茶苗进行栽培、种植。

东晋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联合当时四川、云南的部落共同讨纣之后,将巴蜀所产的茶列为贡品,并记载“园有芳蒻香茗“。

由此推断,在公元前1000多年已经人工栽培茶树了,那么茶树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

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量栽培。

秦汉以后中国统一,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茶树由四川传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由于地理气候上的有利条件,逐渐取代了巴蜀在茶业上的中心地位。

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物品。

茶叶产区遍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省区,几乎与近代茶区相当,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兴盛阶段,使茶叶从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

统治阶级制定了各种制度来控制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等。

自此,茶作为一种产业逐渐普及、发展起来。

茶树向国外传播,最早传到传到朝鲜和日本。

6世纪下半叶,随着佛教界僧侣的相互往来,茶叶首先传到朝鲜半岛,而日本则在唐代中叶(公元805年)才开始种植茶树。

日本僧人最澄和尚来中国浙江天台山学佛,回国时携带茶籽种于日本滋贺县,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

公元1684年,德国人由日本输入茶籽在印尼的爪哇试种,没有成功。

又于1731年从中国输入大批茶籽,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自此茶叶生产在印尼开始发展起来。

茶艺1.1茶树起源与传播

茶艺1.1茶树起源与传播

由陆地传播的“CHA之路”
由海上传播的“TE之路”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茶叶源于中国? 2、茶叶如何从我国传播出去? 3、目前世界上有哪些生产、消 费茶叶大国?

茶树叶片分为: 鳞片、鱼叶、真叶 茶叶,一般指真叶。
真叶的大小、 色泽、厚度和形 态因品种、季节、 树龄、环境、技 术而有差异。
嫩叶片上的茸毛(毫)是茶树叶片形态 的又一特征,也是品质优良的标志。
叶片大小
50cm² >特大叶种 28-50cm² 大叶种 (多做普洱茶) 14--28cm² 中叶种 14cm² <小叶种 (主产于浙、皖、赣、苏)
传统人工:生产效益低,成本高,适宜制作高档名优茶; 现代机械:生产量大,成本低,质量较人工低,芽叶破碎、混杂和老 梗老叶,匀净度差。适宜制作中档茶和大宗茶。
采摘总体要求:合理采摘 具体要求:按标准采、及时采、分批采、留叶采
(1)按标准采
根据不同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鲜叶嫩度标准采摘。




土质疏松,透气性、透水性良好, pH值4.5—6.5的酸性土壤
2)茶树的繁殖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两种繁殖的优劣比较: 前者,传统方法,操作简易、成本低、树苗生命 力较强。 后者,现代茶园使用,可保持苗木与母树特性较 高的一致性。
3)茶叶的采摘
采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采摘方法:人工采摘(传统)、机械采摘(现代)。 优劣比较:

茶树大多数在10—11月普遍开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 开花较多,大多呈白色,少数也有淡黄或粉红色的。
果实,为蒴果
茶树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
1.1.3茶树的繁殖与茶叶采摘

茶树起源和传播

茶树起源和传播

茶树起源和传播据科学家和茶叶专家考证,以及历史文献记载,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世界茶叶发源地,贵州省1980年晴隆县发现100万年以前的茶籽化石,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现千年古茶树,四川省蒙顶山也发现千余年的古茶树。

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开始饮茶,可谓开始于汉代,而盛行于唐代。

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代有扬雄、司马相如等。

”现在,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有120多个国家的35多亿人有饮茶习惯。

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茶和瓷器、丝绸都是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重大贡献。

早在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朝鲜半岛上的大批新罗僧人为求佛法来到中国,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朝鲜半岛。

14至17世纪,经陆路,中国茶传播到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

通过阿拉伯人,将茶的信息首次传到西欧。

此时,欧洲传教士开始来到中国传教,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起桥梁时,也将中国的茶介绍到欧洲。

1517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去茶叶,饮茶开始在欧洲传播。

1607年,荷兰人从海上来澳门将中国茶叶贩运到印度尼西亚。

1610年,荷兰直接从中国贩运茶叶,转销欧洲。

1613年,英国首次直接从中国贩运茶叶。

1618年,明朝大使携带茶叶两箱历经18个月到达俄国以赠俄国沙皇。

17世纪,茶叶先后传到荷兰、英国、法国,以后又相继传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国。

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风靡整个欧洲。

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州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

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

茶树的起源与社会影响

茶树的起源与社会影响

茶叶早先还是祭祀的珍品。《礼记· 地官》 中有“掌荼”一职,编制24人,设“士二人、 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掌荼的职责是 “以时聚荼,以共丧事。征野疏材,以待邦 事。 ”即按时令收藏茶叶,以供丧礼祭祀之 用。
四、开启茶的饮用
(秦汉、三国年代。前221-280年)
清顾炎武《日知录》说:
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 西汉王褒(前 7 年 - 前 61 )《僮约》中记述茶 叶有两处: 脍鱼包鳖,烹茶尽具 武阳买茶,杨氏担荷
栽培起源是指野生植物进入人工驯化的过程。 它和人类利用是紧密联系的,因为人类只对有利 用价值的物种进行驯化。 栽培植物的起源往往在其野生种的分布区内。 云南的中南部和西南部可能是茶树栽培的起源地。 茶树栽培起源既可能是单元起源,也可能是多 元起源。杭州萧山跨湖桥出土的茶籽(图1)、余 姚田螺山出土的茶树根(图2),就提供了“多元” 的可能。 目前比较公认的人类农耕文明的历史是一万到 二万年。 我们说茶的起源,就是茶树的野生利用到人工 驯化,进入人工栽培的历史。
晋· 常遽《华阳国志· 巴志》: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 子。„„其地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 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 龟„„皆纳贡之。
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 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 (见下页图9:巴郡蜀郡图)
《晏子春秋》卷六: 婴相齐景公时 , 食脱粟之饭。灸三弋五卵、 茗菜而已。
《晋中兴书》
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 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 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 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 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秽吾素业?”
《晋书》
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 拌茶果而已。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茶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饮品,它起源于中国,并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茶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茶的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1.1 古代中国的茶树发现在中国古代,茶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被发现的。

据传说,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一位皇帝在烧水时,一片茶叶不小心掉进了水壶中,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茶的历史开始了。

1.2 茶的早期用途茶最初被用作药物,被认为具有治疗疾病和提神的功效。

在中国古代,茶被广泛用于医学和宗教仪式中。

茶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

1.3 茶的传播茶的传播始于中国的唐代,当时茶叶被用作贸易商品,并开始传入邻近的国家。

茶的热潮在宋代达到高峰,茶文化开始在中国各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被带到了日本、印度、英国等地,茶的全球化进程逐渐展开。

二、茶的品种与制作2.1 主要茶叶品种茶叶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每种茶叶都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2.2 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步骤。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工艺,这些工艺对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产生重要影响。

2.3 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是茶的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茶文化包括茶道、品茶礼仪、茶艺表演等,它们不仅影响了茶的制作工艺,也塑造了人们对茶的认知和欣赏方式。

三、茶的健康益处3.1 茶中的抗氧化剂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和儿茶素。

这些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3.2 茶的兴奋作用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增加注意力和专注力。

适量饮用茶可以改善警觉性和思维能力。

3.3 茶对心脏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茶还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四、茶的未来发展4.1 科学种植与生产技术的应用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科学种植和精细制作的技术被应用于茶园中。

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

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

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虽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开篇即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但因缺乏茶树被发现与利用的相关史料记载,也缺乏大规模茶树化石考证,有关茶树起源时间、地点的研究难度较大。

植物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研究,他们根据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

茶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为世界公认,但在19世纪初关于茶的原产地说法发生了分歧。

起因是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邦沙地耶的山区发现野生茶树后,对中国为茶树发源地说提出质疑,随后掀起了一场有关茶树原产地的百年争论。

国外学者中的质疑者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但大多数学者通过对茶树的分布、变异、亲缘、细胞遗传等作了大量研究后,均认为中国才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本土学者为正名作出巨大贡献,不仅发现了大量野生茶树及古茶园,还通过科学研究得出了符合历史认知的结论。

如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茶学家庄晚芳,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大茶树的分布及变异、古地质变化、"茶"字及其发音、茶的对外传播五个方面对茶的原产地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云贵高原以大娄山脉为中心的地域。

近几十年茶学研究者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证实了我国是世界上茶树的发源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发源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遍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无疑起源于中国。

所处新石器时代的炎帝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教民稼穑、勇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后被道教尊称为神农大帝。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茶的起源及传播

茶的起源及传播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

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

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2.茶在国外的传播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

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

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

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

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茶叶品种
肯尼亚茶叶品种以红茶为主,口感清新爽口,香 气独特。
ABCD
茶叶产区
肯尼亚的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高原地区, 包括肯尼亚山、塔尔火山和基塔布等地。
茶叶加工工艺
肯尼亚茶叶加工工艺采用轻发酵工艺,注重茶叶 的色泽和香气。
斯里兰卡
01
茶树栽培历史
斯里兰卡的茶树栽培历史可追溯 到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近200
多样化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茶叶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化,如绿茶、红茶、乌龙茶 等相继出现,丰富了茶叶市场的品种。
茶叶贸易的兴起与繁荣
国内贸易的兴起
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茶叶种类的多样化,国内茶叶贸易逐 渐兴起,茶叶பைடு நூலகம்通渠道也逐渐完善。
国际贸易的繁荣
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加,茶叶也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中外贸易 的重要商品。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加,推动了中外茶叶贸易的 繁荣。
茶园管理技术
中期发展阶段,茶园管理技术也 得到了改进,如施肥、修剪、采 摘等环节逐渐规范化,提高了茶 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叶加工技术
茶叶加工技术也在这个阶段得到 了发展,如制茶工艺、茶叶干燥 技术等逐渐成熟,提高了茶叶的 品质和附加值。
茶叶产区的扩大与多样化
产区扩大
随着茶叶市场的扩大和茶叶需求的增加,茶叶产区逐渐扩大,从原来的南方地区 逐渐向北方和西部地区扩展。
年历史。
03
茶叶品种
斯里兰卡茶叶品种以锡兰红茶最 为著名,口感浓郁,香气独特。
02
茶叶产区
斯里兰卡的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 中部山区,包括努沃勒埃利耶、
丹布勒和康提等地。
04
茶叶加工工艺
斯里兰卡茶叶加工工艺采用中度 发酵工艺,注重茶叶的色泽和口

茶的基础知识

茶的基础知识

茶的基础知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一带,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茶的基础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茶的基础知识——茶树一、茶树的起源茶树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于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二、茶树的类型《茶经·一之源》中描述茶树的形态:“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野生的茶树是高大的乔木,《茶经》中“一尺两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在现在云南的西南部还保存着一些野生的大茶树,如勐海县的大黑山森林中1700年前的野生型八达茶树王,澜沧县1000年左右树龄的过渡型邦葳茶树王和勐海县树龄800年左右的南糯山茶树王,都是一些有力的实证,因此,茶树按进化程度分就有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

茶树在栽培和传播过程中,由于纬度和气候的变化,发生了变化,生长在西南地区多雨炎热地带的野生茶树多数是树冠高大,叶大如掌的乔木型大叶种,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则演变成比较耐旱、耐寒、树冠矮小、树叶较小的灌木型中小叶种,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茶树多属此种。

处于两者之间的是半乔木型的大中叶种,现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种植的多属此列。

由于茶树芽叶内各种物质含量比例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茶树适合制成不同的茶叶,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大叶种茶树,由于茶多酚含量高,适合于制造红茶;分布在长江流域茶区的中小叶种茶树,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适合于制造绿茶;分布在台湾、广东、福建的中叶种茶树,一般适合于制造乌龙茶。

三、茶树的传播茶树的演化和传播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由原始的野生茶树逐渐进化演变成现代的裁培型茶树的,云南现存的三种类型的茶树王和不断被发现的野生茶树资源据研究考证后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诗人、书法家、画家等文人士大量创作了与茶相关的作品,如茶诗、茶文、茶文化等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传播了茶叶的知识,也弘扬了茶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使茶的传播和普及更加深入人心。茶文化的传承还体现在茶具的制作和使用,茶艺表演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传播、皇室的推崇和普及、以及文化影响力的传承,茶叶在中国茶文化中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这些方面共同推动了茶的传播与普及,并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饮品和文化符号。
06
发展背景与现状
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背景: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茶艺、茶道等茶文化形式的发展,是中国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茶文化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中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亚洲的茶树起源等。
中国茶文化:历史与发展
Chinese Tea Cultur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目录
Content
茶的起源与传播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Tea
01
1. 茶树原产地多为中国:茶树(Camellia sinensis)最早起源于中国,目前全球种植的茶树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产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地,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2.不同地区的茶树原产地:中国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具有差异。
例如,福建省是最重要的茶树原产地之一,出产了许多闻名世界的茶叶,如武夷岩茶和普洱茶;浙江省的杭州市是著名的龙井茶树原产地;安徽省的黄山市是有名的黄山毛峰茶树原产地;四川省的雅安市是著名的四川茶树原产地,产出了许多名贵的四川茶叶。茶树的原产地不仅影响着茶叶的种植条件和品质特征,也对当地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茶的传播茶的起源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

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

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

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

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茶叶从发明到利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除了可作为饮料被人们饮用外,还因为它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三国时代,诸葛亮带兵南征北战。

一次,兵至云南励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诸诸亮命令士兵采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茶树的起源与传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树的国家。

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经过多年对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深入研究,根据被子植物谱树图的序列,最早出现的是被子植物的木兰目。

经过若干目的演化,才出现山茶目,而茶树是属于山茶目下的山茶科、山茶属,并由山茶属深化而来的。

因此推测山茶目的起源时间,一般大约在距今6~7千万年之间的老第三纪的始新世和古新世之间。

而山茶属植物,则可能在距今4千万年的渐新世。

浙江大学刘祖生教授等根据生物的“进化论”和“一元论”,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里分化而来的,经过了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种四个层次的分化。

因而推断,茶树起源的时间大约在100万年以前。

一、云南西南部是茶树起源地和演化变异中心
陈兴琰教授还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云南西南部是茶树起源地和演化变异中心。

(一)据云南地质史证明,大约在距今一亿八千万年的中生代三叠纪晚三叠世,云南便是露出海面的陆地。

在距今二千五百万年以来,全省处于热带湿润气候,有利于被子植物和古热带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在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时期,云南未受冰川直接袭击,滇中以南气候依然温湿,许多植物原种得以幸存。

(二)现代被子植物的科,据世界现知的544个种中,云南就有256个科,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科、属。

单就现代多数分类学系统所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木兰来看,全世界有12属250个种,云南就有8属50多种。

(三)与山茶属有较密切亲缘关系的杜鹃属植物,全世界有850种,中国占世界总数的54%,其中88%的种集中在滇、川、藏三省区,云南就有233种。

(四)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37种和3个变种,分布在我国的就有36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分布在云南的有31个种和两个变种,并且17个新种和1变种是世界茶谱中没有记载的。

(五)云南的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资源,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省分,特别是在云南西南部地区更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
已有10个省区200多处发现有大茶树,云南已有在27个县境内发现大茶树,树高在数米以上的有20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10余株。

二、保山市是茶树起源地之一
保山市属茶树原产区域之一。

早在1000多年前,保山的先民就已认识和利用了茶叶,种茶历史悠久。

据保山、腾冲、昌宁县《地名志》记载,历史上不少古老的村寨、河流的命名都直接冠以“茶”字;境内古茶树资源较丰富。

据1981年以来断断续续地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在五县(区)28个乡(镇),40个村,55处发现基部干径超过30厘米、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茶树。

按水系划分,保山市古茶树分布于三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流域的中上游。

即:在澜沧江(国际称湄公河)流域的隆阳区瓦窑、瓦渡,昌宁县大田坝、漭水、耉街、达丙、右甸、温泉8个乡(镇);在怒江(国际称萨尔温江)流域的隆阳区芒宽、杨柳、老营(西河)、潞江,龙陵县镇安、勐冒、象达、平达,施甸县姚关,昌宁县勐统10个乡;在依洛瓦底江(支流—龙川江和槟榔江)流域的腾冲县固东、曲石、上营、蒲川、团田、新华、猴桥,龙陵县龙江、龙山、河头10个乡(镇),均有古茶树分布。

其水平分布在东径98°15′(腾冲猴桥)至99°52′(昌宁耉街),北纬24°13′(龙陵平安村)至25°32′(隆阳区瓦窑道人山)之间;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纬24°25′-25°05′线之间。

古茶树的垂直分布海拔为1200-2400米,其中以1640-2200米处居多。

目前业已调查发现的古茶树,其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数以千计,分布面积上万亩;干径在40厘米以上的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百棵,分布于28个乡(和国有林区)。

其中:干径60-79厘米的有42棵,干径80-95厘米的有26棵;有13棵干径超过100厘米,树龄达千年以上。

(1)5月23日—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昌宁县古茶树鉴定组,对昌宁古茶树及古茶树群落进行科学考察。

考察组先后到漭水镇漭水村黄家寨、沿江村茶山河,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破石头,田园镇新华村石佛山等村民组11个点的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现场考察和采访,并查阅了有关
资料,通过对三个乡镇11个点的大茶树分布范围,数量,种类和形态特征进科学分析,认为昌宁县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十分丰富,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亦有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的过渡类型。

三乡镇都具有树体高大的大茶树,其中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社的红裤茶树高15.8米,树幅6.7×8.0米,基部干围3.4米;田园镇石佛山的柳叶青大茶树树高14.8米,树幅11.8×10.6米,基部干围3.03米。

这些植株不亚于省内已报道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表明昌宁利用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

(2)隆阳区德昂古茶树群落所处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野生古茶树为二级乔木层优势树种,其生长密度(包括自然繁衍的植株)平均为一个样方(62m²)2.6株,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

古茶树群落属原生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通过对德昂寨旧址2平方公里的地块内有代表性的多株古茶树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测量、观察和标本采集结果表明,其高度为9.93—15.6m,树幅3.4×5.8m—5.52×6.84m,胸围1.14—2.7m(胸径0.45—0.87m),最低分枝高度0.61—1.68m,均是典型的乔木茶树。

其中,1号大茶树位于海拔1956m处,株高9.5m,基围3.26m(基部直径1.04m),胸围2.73m(胸径0.87m),树幅6.84×5.41m,分枝中等,树姿半开张,叶片水平状着生,嫩枝及芽体无毛,平均叶长13.7cm,宽6.3cm,叶片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质较脆,叶缘近1/3无齿,叶脉9—10对,叶柄、叶背、主脉均无茸毛;鳞片3—4个,无毛;萼片5个,绿色无毛;花冠平均直径5.1cm,花瓣薄软,白色无毛,雌雄蕊比低,花柱0.7cm,柱头5裂,裂位1/2—1/3,子房5室,密披绒毛。

根据这一植物学形态特征,德昂古茶树,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Camellia taliensis),是一个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物种,但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等),可以制茶饮用。

1号大茶树的,根据其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古茶树相比较,同时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认为树龄应在二千年以上。

(3)龙陵县镇安镇范家坡村古茶树生长在该村后的山坡上,古茶树大小共9棵,最大的一棵高达11.4米,直径50公分,从茶叶叶面上看没有明显的绒毛,
光滑透亮,是云南大叶茶系列。

从树杆布满大小斑点和当地老人描述,古茶树已有千年历史,非野生茶种,是人工栽培的,9棵古茶树最小的也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三、茶树的传播
通过对全国栽培茶树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同工酶谱带、蛋白质亚基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其中最原始的都是云南大叶种。

所以,云南西南部不仅是茶树植物的原产地中心,而且也是深化变异中心。

茶树从它的起源中心迁移过程中,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生态特征和开态特性以及新陈代谢都起了变化,当向北迁移至冬季气温温和而夏季炎热的地区就演变成为阿萨姆大叶变种等茶树。

从茶的传播历史发展阶段看,大致可分下列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出现原始茶树以来到当地有了人类,但又未开始农耕以前的远古时代,这个阶段主要是依靠自然传播茶籽和花粉。

一般是由水土流向或鸟兽把野生茶树种子和花粉带走他方,从而逐渐扩散到原产地的周边地区。

以后有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南盘江、元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传播和扩散的范围就更大。

云南的周边地区,如现在的泰国、缅甸、老挝、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地,甚至柬埔寨和印度萨地亚地区的茶树,都是由云南自然传播出去的。

第二阶段是自原产地的农人进入农耕以后至唐代以前的近古时代,这个阶段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从自然传播为主向以人工传播为主转变的时期。

传播的内容也扩大为茶籽、成茶、栽茶、饮茶的技艺。

传播的路线是沿澜沧江、怒江、红河向东向南传至珠江流域的闽粤、浙江,向西跨山河越到缅甸及印度;之后,随着物资及文化交流,又传到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再由上述地方传到欧美和世界各地。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今时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人工传播。

其一是原茶由云南东北向贵州西部发展后,通过贵州转向湖南与广西接壤地区再扩散至粤、闽;其二是,原茶由云南北部向四川东部发展后,再通过四川,向湖北的恩施、鹤峰和湖南的石门、安化等地至长江中下游各省;其三是,由四川北移向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发展。

在这个阶段的传播内容也不限于茶籽和
成茶,而且扩展到栽茶、制茶、饮茶艺术和茶具等,使茶叶成为全世界无酒精的三大饮料之一。

我国的茶叶最早传到日本、朝鲜、泰国,而后才逐渐传向欧洲。

公元729年,茶传入日本,828年传到朝鲜,1618年传到沙俄,1780年传到印度,1828年传到印尼,1834年传到斯里兰卡。

十七世纪以后,茶叶才逐渐传入欧美。

就这样,茶叶传到了世界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