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_杨春华
资源的概念
第一章:资源的概念广义: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自然物质(人需要,加以利用)-----有价值(经济技术能力)----开发利用其价值-----资源物质的:土地、水、生物、大气等,自然资源;非物质的: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及信息等,社会经济资源。
要深刻理解非物质性资源的重要性。
因为资源能否为人类所用取决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人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资源利用随社会而不断发展。
洪水--拦坝----防洪、发电、灌溉;石林、土林、险峰--开发为旅游景观;沙漠、裸岩、孤岛、深海--贮藏着大量现不能开发或未开发的资源;废水、废渣--循环再利用,资源化开发利用;狭义:仅指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自然资源的一般特征:(1)资源在空间上的共生性与整体性自然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各类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同等重要性。
决定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管理的综合性(不能用一损百)。
常出现资源整体性与资源管理立法单一性之间的矛盾。
⑵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地域性;社会经济资源也有地域性;⑶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对无限性自然资源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的辩证统一⑷多宜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的特征资源所有的多宜性功能不具有同等重要性!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在资源开发、区域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时,需全面权衡!⑸全球性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后果往往会超过其主权范围而波及其它地区b.全球资源分布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导致了资源区域上的优势互补。
c. 有些资源是全球共享的。
资源开发利用需国际合作⑹利用的层次性1.1 人地关系演变与资源科学的产生1.1.1 人地关系的发展人地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指可以被利用、使用或消耗的物质或能量,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
资源的分类:
1.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资源等。
2. 人力资源:指人类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包括劳动者的数量、劳动力的技能、经验和素质等。
3. 社会资源:指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能力等,包括政府、法律、制度、社会资本等。
4. 技术资源:指包括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等。
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永续利用性,资源还可以分为两类:
1. 可再生资源:指自然界可以通过自然循环过程再生的资源,例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类资源可以通过合理开发和保护手段,实现可持续利用。
2. 非可再生资源:指存在于地壳上有限数量的资源,如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
这类资源无法再生,一旦消耗完就无法再利用,因此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延长资源的利用期限。
(完整版)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相关论述
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相关论述来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2期)Rumet、Schendel和Teece在《战略管理和经济学》一文中明确指出,以20世纪70年代为开端,战略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与70年代之前的战略管理思想相比较,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大量引入战略管理学,是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
在他们的眼中,70年代以来的阶段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1991,P.5)。
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几乎先后出现了两个主流学派。
较早的一个是由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提出来的“五种力量模型”(又称竞争优势理论),几乎统治了整个80年代。
另一个是由Prahalad、Hamel等学者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它几乎统治了80年代后期开始的战略管理学界。
然而,与波特几乎同时代还存在另一个学派,虽然这一学派的影响力不及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和Prahalad等学者的核心能力理论,但是,作为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相对应的~个学派,这一学派成功地从经济学中引入了不同于波特的芝加哥思想,为Prahalad、Hamel等学者后来提出核心能力理论提供了思想源泉(Ansoff,1987)。
这就是Barney、Rumelt、Peteraf等学者创立的资源基础理论。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思想渊源在Rumelt、Schendel和Teece看来,“经济学对战略管理的主要贡献都来源于产业组织方面的文献”,因为(这一领域)“是经济学突破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并取得重要成果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建立了新经济学(1991,P.5)”。
这个论断,让我们回想到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重大转折,在宏观经济学上是理性预期思想的引入。
在微观经济学上,则是现代企业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其中,与战略管理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现代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在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中同质性企业的假设,转而接受了差异性企业的现实,并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对这种差异给出有力的解释。
资源基础理论
技术诀窍性质:对产权的保护 研发的保密(华为)
公开
即使没有认知的问题,发现机会,也可能失败。卖者 担心是否将技术诀窍完全公开?买者担心技术是否有 那么大价值?
商业政策和新古典理论
商业政策
关于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管理方面的问题.中心是战略 这个实践非理论问题.把公司看作是一系列资源和关系构 成,随着时间和竞争的变化,对他们进行管理,调整和更 新来界定战略地位.
Findings
公司的选择中,对绩效的影响不同 战略性选择不需精确,以不确定性为特征,不可逆转 最关键的选择是确定在何种市场以怎么样的方式竞争 相似的公司面临相似的问题反应不同 同一产业内公司拥有资源不同,管理方式,发展历史不用
新古典理论 关于价格已知下,价格系统如何反映. 假设中缺少因素:交易成本 有限理性 技术不确定性 要素移动限制 信息获得性的限制 把公司看作是黑箱 忽略异质性
产业组织理论 把产业当成分析单位,研究产业间的差别. 未考虑公司间的异质性
政策意义
公司多样化问题的研究上,试图利用成本函数来解释, 这种研究忽视了交易成本的存在
对于分析组织边界,兼并和收购这些多样化的问题, 要从技术和交易成本两个角度来思考
结论
引入交易成本后,范围经济和公司范围关系清晰了
扩大公司范围(多样化)可以实现范围经济
两种或多种产品依赖于如技术诀窍的投入并需要不断订合同 两种或多种产品依赖于不可分的专用的公共投入
大部分资源可以用在几种产品,因此,一种资源地位壁垒 会导致几种产品受益,每种产品会产生高的回报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以下为学术堂为大家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如该篇不是您所需要的,可下拉到本页底部,查看更多!1.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概念界定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主要是指按照城市建设的相关总体规划,对区域地产和房屋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建设,然后将成品及配套设施出售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
从内容上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涉及房屋的经营与开发、土地的开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代理工程开发等。
按照经营方式与内容划分,房地产企业可以分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物业管理企业等,按照经营活动划分,房地产企业可以分为房地产专营企业、房地产兼营企业和项目企业。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与信息资源、物资资源及自然自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较为活跃,具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从狭义上讲,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备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我们可以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人力资源质量是人所具备的技能水平、文化、体质及劳动态度,具体表现为劳动者的专业技术能力、文化水平、体质及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这些一般通过劳动态度指标、劳动者的技术等级、教育状况和健康卫生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数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影响,人力资源是人口的一部分,人口总量会影响人力资源数量,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会影响人口总量,其次受到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影响,相同的人口数量下,不同的年龄结构会使得人力资源的数量有所不同,当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时,人力资源的相对数量就会较高,相反则人力人力资源数量较低。
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的质量更为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全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微观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事业单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资源基础理论》课件
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总结词
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是指其他企业无法复制或者模仿的资源。
详细描述
不可模仿性是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企业的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那么这些资源就能够为企 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因为其他企业无法复制或者模仿这些资源。
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总结词
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是指其他资源无法替代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特性。
《资源基础理论》ppt 课件
目 录
• 资源基础理论概述 • 企业资源的种类与特性 • 资源基础理论与竞争优势 • 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 • 资源基础理论的实践应用
01
资源基础理论概述
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
资源基础理论是一种战略管理理论,它强调企业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 在竞争环境中具有价值、稀缺性、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从而为企业带 来竞争优势。
03
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 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提高客 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持续 的销售增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资源的价值性是指企业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详细描述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中,只有具备价 值性的资源才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企 业在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从而实现盈利和增长。
资源的稀缺性
总结词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企业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或者难以模仿的资源。
详细描述
资源的稀缺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稀缺 的,那么这些资源就能够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因为其他企业难以获得或者 模仿这些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内部资源,而不是外部市场 或宏观经济因素。
《资源基础理论》课件
资源基础理论在 企业战略管理中 的应用:企业通 过分析竞争对手 的资源,制定相 应的战略
资源基础理论在 企业战略管理中 的应用:企业通 过分析行业和市 场的变化,调整 自身的资源配置 和战略
资源基础理论在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资源基础理论在产业组织研 究中的应用:分析企业竞争 优势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资源基础理论在产业组织研 究中的应用:帮助企业制定
案例分析:通过对某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应用分析,探讨其成功原因
结论:资源基础理论在产业组织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 提高竞争力。
创新管理中资源基础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苹果公司的创新管理
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苹果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 设,建立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案例:阿里巴巴的创新管理
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阿里 巴巴通过平台建设和数据驱 动,建立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案例:华为的创新管理
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华为 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建立了强大的资源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中资源基础理论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公司面临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理论应用:运用资源基础理论进行分析 解决方案: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效果评估:实施效果及改进建议
资源基础理论概述
资源基础理论的定义
资源基础理论是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
主要研究企业如何通过获取和利用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
强调企业应该关注其拥有的资源,而不是仅仅关注市场机会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通过获取和利用独特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资源来获得竞争 优势
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Penrose提出资源 基础理论
PART 5
资源基础理论案例分析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资源与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
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平衡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资源与环境学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或人工产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集合体。
资源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天然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有限性、可再生性以及分布不均等问题。
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是资源与环境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次,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人工、社会等条件和客观因素的总和。
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既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和条件,同时也承载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影响。
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资源与环境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资源与环境学的核心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径。
它要求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资源与环境学提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资源与环境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数据分析等等。
研究内容涵盖资源评价、资源勘查、资源开发、资源管理、环境评价、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等方面。
在资源与环境学的研究中,还需要结合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经济手段以及公众参与等因素,使得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总之,资源与环境学关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它以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为核心,以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
引言
资源基础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它提供了一种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观点,即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表现。
本文将探讨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资源基础理论核心概念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资源的重要性,资源可以是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
资源等。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这种资源和能力的独特性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理论还提出了资源的分类,包括物质资源、制度资源、个体资源和组织资源等。
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资源基础理论的雏形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学者开始探讨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Barney等学者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的
框架,并将其系统化。
此后,资源基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了管理学和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
资源基础理论在实际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基础理论来分
析竞争环境,找出自身的优势资源,明确资源配置的重点。
资源基础理论还可以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帮助企业发现并利用潜在的竞争优势。
结语
资源基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它强调了
资源和能力在企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未来,资源基础理论仍将继续在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9年整理资源基础理论
兼并和收购(M&A)
兼并和收购是获得市场交易无法获得的资源的方式.买家 和卖家数量有限透明度低 买卖非市场资源的行为
1相关补足 增添本身已有 2相关补充 得到和已有资源有效配合的资源
买家的自身资源和目标联合后协同作用不同,目标对各买 家的价值不同
考虑问题1目标拥有哪些资源 2公司可以有效利用哪些资源 3兼并的成本是什么 4公司能为兼并付出多少
Q: 1 基于目前公司那些资源多样化 2 通过多样化可以发展哪些资源 3 多样化应按怎么样的顺序进入哪些市场 4 哪些公司值得多样化公司去获得
A:1 新角度看公司:资源非产品,特别对于多样化公司 2 识别导致高利润资源类型。资源优势即资源地位壁垒 3 战略应包括在开发新资源与现有资源利用上达到平衡 4 兼并可以被看作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购买资源
问题:公司异质性 交易合同难达成一致 失败
解决这问题需要资源在公司内部转移,解决认 知,公开,团队管理的问题,从而能更好的了 解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诀窍,品牌忠诚等资 源
多样化
市场失败:实物资产
公共投入用于多种产品中产生范围经济.不可分割资 产类型:一关于信息如技术诀窍 一是实物资产
探索和发展
resoure market Domestic
Production skills
×
Internal
Ⅲ
cont
acts
International ×
×
Turn key
×
D
×
Project managemen
t
Domes tic
contact
×
× ×
奠基石
对于资源组合的管理,要进行多样化不仅要能达到短期平 衡的效果同时要为长期扩张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这种战略 在日本应用,简言之,为了进入计算机市场,首先发展相 关的芯片技术,这样进入该产业相对容易,因为他们已经 拥有一些相关的技术,图四表明了这种模式
(完整版)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相关论述
关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相关论述来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2期)Rumet、Schendel和Teece在《战略管理和经济学》一文中明确指出,以20世纪70年代为开端,战略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与70年代之前的战略管理思想相比较,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大量引入战略管理学,是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
在他们的眼中,70年代以来的阶段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1991,P.5)。
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几乎先后出现了两个主流学派。
较早的一个是由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提出来的“五种力量模型”(又称竞争优势理论),几乎统治了整个80年代。
另一个是由Prahalad、Hamel等学者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它几乎统治了80年代后期开始的战略管理学界。
然而,与波特几乎同时代还存在另一个学派,虽然这一学派的影响力不及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和Prahalad等学者的核心能力理论,但是,作为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相对应的~个学派,这一学派成功地从经济学中引入了不同于波特的芝加哥思想,为Prahalad、Hamel等学者后来提出核心能力理论提供了思想源泉(Ansoff,1987)。
这就是Barney、Rumelt、Peteraf等学者创立的资源基础理论。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思想渊源在Rumelt、Schendel和Teece看来,“经济学对战略管理的主要贡献都来源于产业组织方面的文献”,因为(这一领域)“是经济学突破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并取得重要成果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建立了新经济学(1991,P.5)”。
这个论断,让我们回想到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重大转折,在宏观经济学上是理性预期思想的引入。
在微观经济学上,则是现代企业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其中,与战略管理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现代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理论在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中同质性企业的假设,转而接受了差异性企业的现实,并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对这种差异给出有力的解释。
资源基础观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Fox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简称RBV)学术界把潘罗斯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论》看作资源基础理论的源头。
1984年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的“企业的资源基础论”的发表意味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
资源论的假设是: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
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
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1、企业竞争优势的源:特殊的异质资源资源基础论认为,各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又以货币资金为最。
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指定各种资源的特定用途,且决策一旦实施就不可还原。
因此,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都会拥有基于先前资源配置基础上进行决策后带来的资源储备,这种资源储备将限制、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决策,即资源的开发过程倾向于降低企业灵活性。
例如,拥有1亿元货币金的企业几乎可能涉足任何产业,但它一旦将这1亿元资金用来购买了化工设备及化工原料,它就只可能从事特定的化工生产。
尽管如此,企业仍然热衷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资源的开发增加了资源的专用性,有可能提高产出效率及资源的价值。
如果决策得当,上面那家只能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也许会从化工生产中赚回2个亿。
2、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企业的特殊资源,这种特殊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租金。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获得经济租金的企业肯定会模仿优势企业,其结果则是企业趋同,租金消散。
因此,企业竞争优势及经济租金的存在说明优势企业的特殊资源肯定能被其他企业模仿。
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一、引言民俗特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它以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机会。
然而,要实现民俗特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明确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一)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民俗特色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反映特定地域、特定民族或特定群体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独特元素和现象。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地域性、传承性和文化性等特征,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重要因素。
(二)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营销等活动,将潜在的民俗特色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1、文化性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文化,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2、参与性游客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亲身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增强旅游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原真性在开发过程中要保持民俗文化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舞台化,让游客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民俗风情。
4、可持续性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一)文化人类学理论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演变,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和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和规律,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经济分析的工具。
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p 地域性
– 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p 多用性
– 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p 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
– 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资源的分类
p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区别:
– 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 界限
–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就可以避免可再生资 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分类
p 按资源的社会属性分类:
1)专有资源(Owned Resources)或可控资源 (Controlled Access Resources) 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
p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
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 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
该分类的用途:有利于人们对资源更加直接的认识、 了解、利用、管理、保护和评价
资源的分类
p 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
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 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 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 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如何理解资源的概念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 类的经济过程) (区别于经济中常讲的资源,如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等) (功能性资源:生物链、自然循环系统等都 是资源) (自然景观等)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摘要:本文介绍了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了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并分析了资源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资源的本质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章:引言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基础理论是研究资源的本质、特点和利用方式的重要理论体系。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资源的分类和特征资源的分类是人们对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
一般而言,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其中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
人力资源是人类智力和劳动能力的集合,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资本资源包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资本等,是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
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和知识的集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每种资源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人力资源具有活力和可再生性,但也受到教育、培训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可替代性,但也面临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息资源具有瞬时性和时效性,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运用。
第三章:资源基础理论的实践应用资源基础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资源基础理论能够指导决策者进行资源评估、规划和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资源基础理论还可以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指导,帮助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资源基础理论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章:资源基础理论的挑战与前景尽管资源基础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的科学评价仍然比较困难,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资源科学的理论与应用
资源科学的理论与应用资料科学是以资源管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以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为目的的科学。
资源科学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解决资源紧缺和不可持续性利用问题。
本文将从资源科学的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资源科学的理论资源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环境科学、地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资源科学的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主要研究资源的分类、特征、分布规律和规模,包括资源地理学、资源统计学等学科。
2.资源评价与评估:资源评价与评估主要针对资源的承载能力、利用价值、供需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资源评价学、资源经济学等学科。
3.资源规划与管理:资源规划与管理主要涉及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包括资源管理学、资源开发规划等学科。
4.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是针对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的研究,包括资源环境学、环境保护学等学科。
资料科学的理论框架对于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深刻理解资源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并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
二、资源科学的应用1.资源调查与监测:资源调查和监测是资源科学的基础应用,通过对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可以充分了解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并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2.资源规划:资源规划是资源科学的重要应用,资源规划能够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避免因资源的浪费而导致放大资源危机。
3.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是资源科学的核心应用,资源技术进步提高了资源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科学的资源利用和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4.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和修复是资源科学的必然应用,一方面,科学的环境管理和保护能够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另一方面,环境修复能够帮助我们恢复并改善受损的环境。
资源基础理论及其未来研究领域
资源基础理论及其未来研究领域杨春华【摘要】近年来,资源基础观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回顾以资源异质性为核心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到以人的异质性为核心的企业能力理论的资源基础理论演进历程,分析资源基础观研究对象层次化、动态化和无形化的研究趋势,进一步阐明未来应用资源基础理论可对资源、动态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公司治理和管理层收购及企业家精神等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资源基础理论;竞争优势;研究领域【作者】杨春华【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2近年来,企业竞争优势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Porter,1985;Rumelt,1984),而资源基础观也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本文在回顾资源基础理论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基础观的研究趋势,并进一步阐明了资源基础观未来的研究领域,为资源基础观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严格地说,最早赋予资源基础观理论基础的是Penrose,在其所著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他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了企业资源与企业成长间的关系,提出了“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使资源基础观不再只是观念上的讨论而具有了理论上的支撑。
Penrose认为企业是“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企业成长的源泉来自企业的内部资源,正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绩效和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
以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一度陷入沉寂,直到1984年Wernerfelt(1984)的论文《企业的资源观》的发表,资源基础观才获得应有的重视,后来一些学者 (如Bar-ney,1991;Shuen,1990;Pandian,1992;Peteraf,1993等)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资源基础理论
2021/3/24
授课:XXX
6
1.企业竞争优势的源: 特殊的异质资源
②稀缺
①有价 值
竞争优势 源泉的资 源
③不能
完全被 仿制
⑤以低 于价值 的价格 为企业 所取得
④其他
资源无 法替代
2021/3/24
授课:XXX
7
2.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 源的不可模仿性
三大因素阻碍了企业之间的互相模仿 :
(1)因果关系含糊。
2021/3/24
授课:XXX
9
2.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 源的不可模仿性
• (2)路径依赖性。企业可能因为远见或者偶然 拥有某种资源,占据某种优势,但这种资源或 优势的价值在事前或当时并不被大家所认识, 也没有人去模仿。后来环境发生变化,形势日 渐明朗,资源或优势的价值日渐显露出来,成 为企业追逐的对象。然而,由于时过境迁,其 他企业再也不可能获得那种资源或优势,或者 再也不可能以那么低的成本获得那种资源或优 势,拥有那种资源或优势的企业则可稳定地获 得租金。
2021/3/24
授课:XXX
22
2021/3/24
授课:XXX
23
2021/3/24
24
2021/3/24
授课:XXX
10
2.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资 源的不可模仿性
• (3)模仿成本。企业的模仿行为存在成本, 模仿成本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如果企业的模仿行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 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段时间内 完全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使优势资源 丧失价值,使企业的模仿行为毫无意义。
(1)组织学 把企业特殊的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 习 。 力,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8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2008N o 18收稿日期:2007-09-26,修回日期:2007-12-07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社会关系理论与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0(20070630)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8-0077-03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杨春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近年来,资源基础观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战略资源论学者对企业资源的概念界定不一且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众多。
这种不统一妨碍了学者之间的交流,资源论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
试对资源概念进行界定和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梳理,透析该理论对战略管理自身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资源;资源基础理论;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06211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企业竞争优势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Po rter ,1985;Rum elt ,1984),而资源基础观也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但战略资源论学者对企业资源的概念的界定不一且资源基础理论学派众多。
这种不统一妨碍了学者之间的交流,资源论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
本文试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资源概念进行界定和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梳理,透析该理论对战略管理自身发展的价值。
1 典型的资源概念战略资源论学者们对企业资源有着多种不同的定义。
作为资源论的早期代表之一,W ernerfe lt (1984)在其发表在5战略管理杂志6上的经典文章中,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任何可以被看成是某给定企业优势或劣势的东西,更正式地说,在给定时间里,那些半永久性属于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0。
他把能给企业带来优势或者劣势的资产都看作企业的资源,并进一步将资源分为固定资产、计划与文化三个类型(W ernerfe lt ,1989)。
另一个对资源论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Barney (1986)认为,在一个企业中,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与战略相关的资源,有的资源会妨碍企业制定和执行有价值的战略,有的资源会降低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的效率和效益,有的资源可能对企业的战略没有影响。
因此B arney (1991)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企业控制的能够使一个企业制定和执行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战略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等。
用传统战略分析的语言描述,企业资源就是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其战略时可利用的力量。
0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Barney (1991)将企业资源分为三类,即物质资本资源(phy si ca l cap ital resource )、人力资本资源(hu m an capita l re -source)和组织资本资源(o rganiza ti ona l capita l resource)。
其中物质资本资源包括企业所用的物质技术、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原材料等;人力资本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经验、判断、智力、关系和洞察力;组织资本资源包括企业的正式报告结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以及企业内部群体之间、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中的群体之间的关系。
G rant (1991)将企业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物,包括资产设备、员工的个人技能、品牌、资金等。
他将资源分为六类:财富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声望资源和组织资源。
同时,G rant (1991)认为资源与能力之间存在关键差别,就资源本身而言,几乎没有什么资源是有生产价值的,生产活动需要组合和协调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这种组合资源来完成某项活动或活动的组织流程和手段就是能力。
Am it 和Shoe m ake r (1993)将企业资源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要素存量0,包括可交易的专有技术(如专利和授权)、财务或者物质资产(如产权、工厂和设备)、人力资本等。
他们认为,企业资源通过与其它一系列广泛的资产和诸如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激励机制、管理者与员工的信任等联结机制,可以转化成最终产品或服务。
与资源定义不同,Am i t 和Shoe m aker (1993)认为,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资源(一般通过整合和利用流程)以有效地达到所需要的结果的能力,是企业资源之间通过长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企业独特的基于信息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流程,可以抽象地看作是企业产生的以提高其资源生产率、战略灵活性和保护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中间产品0。
国内学者宝贡敏(2001)认为,企业有两种典型的资源,它们分别是企业资产和潜能、技能。
企业资产是企业用以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服务的要素;企业潜能、技能是用以发挥、利用其资产效能的技术、知识、方法等能力。
他创造性地以资产效能的本质为标准将企业资产分为实效资产和隐效资产。
实效资产是具有直接、显在的对企业业绩产生贡献的效能资产,如专利、财产与设备、秘方等;隐效资产是具有间接、潜在的对企业业绩产生贡献的效能的资产,企业层次的隐效资产主要有商标活动、信誉、文化、沟通技巧等。
项保华(2003)认为,资源一般指的是那些能够由管理者所完全掌握的外显、静态、有形、被动的/使役对象0;而能力指的是最终会体现在具体个人或者群体身上的潜在、动态、无形、能动的可以胜任某项工作或者活动的/主观条件0。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资源中有一种特殊的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就是知识资源。
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主流的观点认为知识包括信息和技术。
K ogut and Zander (1992)认为,知识包括了信息和诀窍,信息就是一旦语法已经知晓,就可以不失完整性地进行转移的知识,包杨春华: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括事实、公理和象征等,它解决/是什么(W hat)0的问题;而诀窍是确保人们顺利有效进行工作所积累的技巧及专长,它解决/怎么样(H ow)0的问题。
2资源概念的界定从上述对资源概念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战略资源学者们对企业资源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分类,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资源本质属性认识存在差异,如W ernerfe lt、项保华认为资源必须是企业所拥有,而Am it和Shoem aker认为资源的本质属性不在于/所有0而在于/可利用0,只要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都是企业的资源。
第二,对资源效用的认识存在差异,如W e rnerfe lt认为企业资源既可能给企业带来优势,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劣势,而Barney却认为只有那些能够提高战略制定和执行效率和效益的东西才是资源。
第三,对资源的范畴认识存在差异,如Am it和Shoe m aker认为企业资源是存量,而其他学者如Ba rney、G rant等却没有对资源加入存量的约束。
再如宝贡敏(2001)认为能力也是一种企业资源,而项保华(2003)则将能力从资源中划分开。
第四,对资源的分类没有统一的认识,企业资源的分类是对资源概念的进一步细化,当有不同的资源定义的时候,没有统一的资源分类几乎成为一种必然(罗辉道、项保华,2005)。
有部分学者按资源的用途对其进行分类,有部分学者按可见性指标来对资源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宝贡敏(2001)创造性地以资产效能的本质为标准将企业资产分为实效资产和隐效资产。
这种不统一妨碍了学者之间的交流,资源论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Po rter,1991;P rie m,2001)。
但对企业资源的定义不能为定义而定义。
这一定义应该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该定义要包括企业内所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罗辉道、项保华,2005)。
这是因为在研究之前,对于什么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什么资源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是不确定的,过于狭窄的定义可能会遗漏重要资源,给研究造成偏差。
第二,该定义要包括企业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以拥有或可控制为标准势必会忽视一些不能或不易为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或者说企业只能对其施加影响的资源),如企业的社会资源及其外部性资源。
第三,该定义要包括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如果以投入要素作为标准,则一些经投资后再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无形资源也可能被忽视。
第四,为了有利于假设的提出,在满足前面三个条件的情况下,资源的分类还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机器设备与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可能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获取具有不同的作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应该初步反应出这种差别。
所以对资源赋予一个更宽泛的涵义是可取的。
广义资源可定义为企业可利用的所有能给企业带来优势或劣势的东西。
进一步地,可将广义资源划分为狭义资源和企业能力。
狭义资源再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财富资源(如银行存款、债券、债权等)和物质资源(如厂房、设备、土地等);无形资源包括知识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声望资源和组织资源等。
3资源基础理论的演进严格地说,最早赋予资源基础观理论基础的是P enrose,在其所著的5企业成长理论6一书中,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了企业资源与企业成长间的关系,提出了/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0,使资源基础观不再只是观念上的讨论而具有了理论上的支撑。
Penrose认为,企业是/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0,企业成长的源泉来自企业的内部资源,正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绩效和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
以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一度陷入沉寂,直到1984年W e rnerfelt(1984)的论文5企业的资源观6的发表,资源基础观才获得应有的重视。
后来,一些学者(如Ba rney,1991; Shuen,1990;Pand i an,1992;P etera,f1993等)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所谓/传统资源基础理论0即是以/资源0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思考逻辑中心和出发点,以/资源0连结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成长决策。
该理论基于两个假设作为分析前提:(1)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具有/异质性(he terogene ity)0;(2)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是/非完全流动性0。
因而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可能会长期存在差异,那些长期占有独特资源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持久的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
传统资源基础理论的实质就是以企业为分析单位,着眼于分析公司拥有的各项资源,以企业内部资源为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通过探讨独特的资源与特异能力,达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取超额利润(s u-pernor m a l ret urns)目的。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组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一些异质性资源,外部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些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