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60个常用古诗词文化及常识汇总

60个古诗词文化常识汇总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2、《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3、《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4、《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5、《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6、《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7、《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8、《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9、《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11、《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12、《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1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1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诗词的定义和特点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音韵、意境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
诗词通常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简洁明快,意蕴丰富。
二、诗词的体裁1. 诗:以律诗和绝句为主要形式,包括词、曲等。
2. 词:以曲牌为主要形式,包括词牌、曲调等。
三、诗词的创作技巧1. 韵律:诗词的韵律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了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 意境:诗词通过意象的构造和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3. 押韵:诗词中的押韵是其音韵美的表现方式,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仄押韵、平仄交错押韵等。
4. 对仗:诗词中的对仗是其语言美的表现方式,对仗多以平仄对仗为主,常见的有平起平仄、上平下仄等形式。
四、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韵、唐诗、宋词和明清诗词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诗词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
五、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 李白:《将进酒》《赠汪伦》2. 杜甫:《登高》《春望》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4. 苏轼:《江城子》《题西岭南村壁》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夜泊牛渚怀古》六、词牌介绍词牌是中国古代词曲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词曲的词句、字数和平仄等要求,是词曲创作的重要参照物。
七、曲调介绍曲调是古代词曲的旋律,它和词牌结合起来,构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词曲艺术。
八、诗词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现代诗歌也在吸收古代诗词的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九、如何欣赏诗词1. 熟读唐诗宋词,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关注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3. 参加诗词吟诵比赛,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展现诗词的个性化魅力。
十、诗词的价值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知识大全古诗160首全部

小学生必背古诗00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00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003朝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004.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005.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006.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0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008.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009.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0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01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1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013.绝句漫兴(唐)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01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015.曲江(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016.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全的诗词文化常识大全(干货)

最全的诗词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诗人必背知识点总结

诗人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歌1.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民歌,雅是宫廷歌咏,颂是祭祀之诗。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2.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的长篇抒情诗歌集,以楚国文人屈原为代表。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这些作品以其豪放的气势、抒情的风格、多变的意象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3. 《汉赋》汉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散文诗体,以其辞藻华丽、构思奇特、气势宏伟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司马迁的《西京赋》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风土人情、习俗风物,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广泛涉及自然景物、人生感悟、政治抒发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
5.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短篇抒情诗歌,具有婉约、含蓄、细腻的特点。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是宋代词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品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吟咏人生为主要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的瑰宝。
二、现代诗歌1. 诗歌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革命,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始。
新诗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涌现出了鲁迅、郭沫若、胡适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革命性的诗歌作品。
2. 现代诗歌的发展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现代诗歌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
其中,北岛、舒婷、海子等诗人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他们的作品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创新和突破。
三、世界诗歌1. 希腊史诗希腊史诗是西方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这些史诗以其宏大的叙事气势、深刻的人物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而著称,成为西方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2. 罗曼史诗罗曼史诗是欧洲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代表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
知识大全古诗全部

比的应用1.能解释按比例分配的意义㊂2.能识别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并正确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㊂夯实课内基础,才能有所突破1.选一选㊂(1)在一杯含盐5克㊁水10克的盐水中,盐与盐水的最简整数比是()㊂A.5ʒ10B.10ʒ15C.1ʒ3(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ʒ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㊂A.32B.128C.576(3)甲与乙的比是4ʒ3,乙与丙的比是6ʒ5,甲㊁乙㊁丙的比是()㊂A.4ʒ3ʒ5B.4ʒ6ʒ5C.8ʒ6ʒ5(4)温昕按1ʒ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药水,其中药有()㊂A.100毫升B.400毫升C.500毫升(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ʒ2ʒ1,这个三角形是()㊂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6)六(1)班有学生45人,男㊁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㊂A.3ʒ7B.4ʒ5C.11ʒ32.填一填㊂(1)把36个皮球按1ʒ1的比分给幼儿园两个班,每个班各分得()个皮球㊂(2)水是由氢和氧按1ʒ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的,在5.4千克的水中,氢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氢的质量是()千克㊂(3)如果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7,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㊂(4)芳明小学参加体操队和篮球队的人数比是5ʒ4,参加篮球队的有20人,参加体操队的有()人㊂(5)某班有学生45人,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ʒ5,这个班有男生()人,有女生()人㊂(6)甲㊁乙两数的和是36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ʒ2,甲数占总数的(),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是(),乙数是()㊂3.五年级一班和二班订‘数学小灵通“的份数比是4ʒ3,两个班共订35份㊂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各订多少份?4.幼儿园有三个班,大班有38名小朋友,中班有42名小朋友,小班有40名小朋友㊂把600块糕点按人数比平均分给小朋友们,三个班各分得多少块?5.甲㊁乙两仓库共有水泥800吨,已知甲㊁乙两仓库水泥的吨数比是7ʒ9㊂甲仓库有水泥多少吨?6.某小学四㊁五㊁六年级共615名学生,已知六年级与五年级的人数比是4ʒ5,六年级与四年级的人数比是6ʒ7,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几人?7.一种混凝土是按3份水泥㊁4份砂和5份石子的比例配制成的㊂要配制这种混凝土3吨,应准备水泥多少吨?8.甲㊁乙两个车站相距45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已知客㊁货两车的速度比是5ʒ4㊂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9.小华和爷爷的年龄比是1ʒ6,已知小华比爷爷小50岁,小华和爷爷的年龄和是多少?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10.聪聪和笑笑共收集邮票171枚㊂已知聪聪邮票数的14和笑笑邮票数的15相等㊂聪聪和笑笑各收集多少枚邮票?11.少先队员到敬老院为爷爷㊁奶奶服务㊂原来室外劳动人数与室内人数的比是5ʒ3,后来从室外抽调18人支援室内,这时他们的人数比是2ʒ3㊂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参加活动?12.王阿姨做一件童装㊁一条裤子㊁一件上衣所用时间之比为1ʒ2ʒ3,她一天能做2件童装㊁3条裤子㊁4件上衣㊂那么她做2件上衣㊁10条裤子㊁14件童装,需要多少天?跃过去,你就是尖子生! 13.活学活用㊂84消毒液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有害菌㊂在家庭消毒时,由于消毒对象的不同,消毒液与水的配比也不同㊂消毒对象消毒液与水的比配制数量(m L)需消毒液多少(m L)需水多少(m L)手1ʒ200100.5水果㊁蔬菜1ʒ200800家具1ʒ1002525(1)根据不同的配比进行计算,将上表填写完整㊂(2)你还知道哪些消毒液?说说该种液体中各种成份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比的应用1.(1)C (2)A (3)C (4)A (5)A (6)B2.(1)18 (2)190.6 (3)7ʒ1 (4)25(5)20 25 (6)35 23216 1443.一班:20份 二班:15份4.38+42+40=120(名)大班:600ˑ38120=190(块)中班:600ˑ42120=210(块) 小班:600ˑ40120=200(块)5.800ˑ77+9=350(吨)6.四㊁五㊁六年级的人数比是14ʒ15ʒ1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615ˑ15-1414+15+12=15(人)7.3ˑ33+4+5=34(吨)8.450ː5ˑ45+4=40(千米)9.50ː67-17()=70(岁)10.聪聪和笑笑邮票数的比是4ʒ5㊂聪聪的邮票数:171ˑ44+5=76(枚)笑笑的邮票数:171ˑ54+5=95(枚)11.18ː55+3-22+3()=80(名)12.一件童装㊁一条裤子㊁一件上衣所用时间之比为1ʒ2ʒ3,则一天一共能做童装的件数:2+3ˑ2+4ˑ3=20(件)㊂做2件上衣㊁10条裤子㊁14件童装和做40件童装的时间相同,为40ː20=2(天)㊂13.(1)0.5 100 804 4 25 2500 (2)略。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一)古典诗词概述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
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
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诗词常识知识大全

诗词常识知识大全一、诗词的分类1. 诗的分类- 按音律分- 按内容分2. 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 按风格分二、诗词的格律要素1.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平声就是我们现在普通话里的一声和二声(大致情况),仄声就是三声和四声(也是大致情况)。
在诗里,平仄的安排是有规律的。
比如说律诗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一般是要求对仗的,在对仗的时候,平仄相对。
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的交错使用可以让诗句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就像音乐里的节奏一样。
如果平仄用错了,那读起来就会觉得有点别扭,就像唱歌跑调了一样。
2. 对仗- 对仗就是一种很工整的形式。
在律诗里比较常见。
比如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像“海日生残夜(名词 + 名词 + 动词+ 名词),江春入旧年(名词 + 名词 + 动词 + 名词)”。
对仗可以让诗句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有的对仗是工对,就是对得非常严格,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非常工整。
还有宽对,相对就没有那么严格,只要词性大致相对就可以了。
3. 押韵三、诗词的意象1. 自然意象- 柳:柳和“留”谐音,所以在送别诗里经常出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那青青的柳树就像是在挽留即将远行的朋友。
2. 人文意象四、诗词的创作手法1. 赋比兴2. 虚实结合3. 动静结合。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词的历史渊源1. 诗的起源: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歌谣和歌辞,最早的诗歌是用于宗教祭祀和祈福的歌谣,后来在礼仪、宴会等场合中也开始有所应用。
2.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最早是作为一种民歌而出现,后来在汉代开始有文人创作,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严格格律的文学体裁。
3. 诗、词的结合:诗与词在中唐时期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词。
这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独特的韵律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词的基本结构和形式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词、韵、律、曲和字等组成。
词指的是诗的主要内容;韵是指诗句的韵脚,是诗歌的一种声韵形式;律是指诗的韵律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曲是指诗的曲调,是在演唱时所取的调子;字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
2. 词的基本结构:词一般由曲子和词牌组成,曲子用以配合歌唱,唱词时使用;词牌是指一种特定的韵文模式。
3. 诗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很多,有长短句、平仄、切韵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诗体有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
4. 词的形式: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歌谣等。
五、诗词的艺术特点1. 含蓄、抒情:诗词以及词牌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含蓄、抒情的,善于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感,显示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清新、婉转:诗词的表达形式往往清新、婉转,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深得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寄托思想:诗词常常借助音乐、曲调、韵律等手法,通过意象的融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达到美的境界。
4. 丰富表现:诗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如偶作、对仗、转折、排比、夸张、比喻等,使诗词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包括了300多种格律体制,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
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古诗文学常识大全

古诗文学常识大全古诗文学常识大全古诗文学是高考必考的内容,本章店铺就为大家找到了古诗文学常识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诗文学常识1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古诗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诗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常用古诗知识点1、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古诗的内容一般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古诗的基本特征是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为核心,通过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古诗的形式分类古诗按照语言的音韵形式和节奏的配合、前后文意的延续分为不同的形式,主要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绝句、律诗等等。
其中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是古代最常用的两种形式,乐府诗则是具有古代民歌特色,形式较为灵活。
3、古诗的韵律结构古诗的韵律结构是古诗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由词责、字辅两部分组成,字辅又分为平水韵、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古诗一般都要求每句的韵尾必须相同,这种用韵尾押韵的手法使古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律美。
4、古诗的格律要求古诗不仅要求用韵辅字、句式整齐,还要求句子之间的呼应和衔接,具有对仗、平仄、开头、止口等特征。
其中,对仗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工整的对仗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5、古诗的审美特征古诗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湛、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方面。
古诗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为美,表现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韵律美。
6、古诗的创作方法古诗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选题、构思、铺垫、起承转合、点题等环节。
在古诗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用适当的题材,善于构思细节,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精心布置诗歌情节。
7、古诗的修辞手法古诗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象征等等。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古诗文章生动、富有变化和韵味。
8、古诗的阅读方法古诗的阅读方法包括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文学的魅力、解析诗句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
通过对古诗的细致品读和深入解剖,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魅力。
以上就是古诗的常用知识点的总结,接下来将对古诗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二、常用古诗知识点解析1、古诗的基本概念解析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一般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诗词大会的知识点总结

诗词大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词常识1. 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歌谣,经过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形成了古代诗词的基本体裁和格律。
2. 古代诗词的基本体裁:古代诗词主要包括诗和词两种体裁。
诗分为古体诗和律诗,词主要有宋词和元曲等。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技巧。
3. 古代诗词的格律:古代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句式、字数、声调等方面的规定,对词人的写作要求很高。
4. 古代诗词的流派与代表作家:古代诗词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5. 古代诗词的主题与意境:古代诗词常常以自然、人生、爱情、乡愁等为主题,通过精致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6. 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影响:古代诗词通过诗人的创作和传承,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诗词名句欣赏1. 唐诗宋词名句欣赏:《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浪淘沙》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常常为人们所熟知和传颂。
2. 古诗词常用典故的解读:古代诗词中常常引用典故和历史人物,对这些典故的解读对于理解古诗词具有重要意义。
3. 名句背后的文化内涵:古代名句背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志怀、思想情感、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与赏析1. 古典诗词的鉴赏要素:包括诗词的格律、语言表达、意境构建等方面的要素,通过具体的文本欣赏与赏析,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优美之处。
2. 古典诗词与古文化的联系:古代诗词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诗词的欣赏,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生活情趣。
3. 中国古典诗词与文学修养:通过诗词的欣赏和赏析,对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有所提高,对提升语言表达和感情表达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中国古代诗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从诗文的题材入手:诗文的题材是对古诗文进行鉴赏的第一步,要深入了解诗文的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
知识大全古诗75首

知识大全古诗75首1《江南》汉乐府写江南景色诗(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大意: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汉乐府(劝诫诗、哲理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3.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布:布施,给予。
6.德泽:恩惠。
7.秋节:秋季。
8.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9.华:同“花”。
10.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11.徒:白白的12.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发奋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注释】1.《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古诗词文学知识

古诗词文学知识
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雅”是宫廷正乐,“颂”是祭祀乐歌。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唐诗: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4.宋词:宋代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由诗歌演变而来,具有更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5.元曲:元代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由诗词演变而来,具有更强的表演性和叙事性。
著名元曲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6.诗体:古诗词中常见的诗体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词牌等,其中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是唐代以后最为流行的诗体。
7.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通过描写月色来表达思乡之情。
8.典故:古诗词中引用的历史故事、传说等,通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引用廉颇的故事来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感慨。
小学生必考古诗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必考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知识,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小学生必考的古诗知识点。
一、初级古诗知识点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出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和表达进取心态的古诗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激发读者的进取心和向上的力量。
二、中级古诗知识点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色的古诗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望天门山》(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天门山景色,通过对江山美景的描写,表达出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高级古诗知识点1.《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古诗描绘了崔颢对古代传说中的黄鹤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描绘了原野上生机勃勃的草木,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总结:以上所提及的古诗知识点,是小学生学习和应试中常见的古诗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并培养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希望小学生能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诗词知识大全(值得收藏)

诗词知识大全(值得收藏)诗词知识大全【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盛行于春秋以前。
它集中地保存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部集《诗经》之中。
东汉以后,五七言诗兴起,此诗体渐趋衰落,唐以后四言诗则少见【骚体】即楚辞体,诗体名。
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
此类作品突破了四言定格,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文采绚丽,语言优美,抒情成份较浓,富于浪漫气息。
后世把这种形式的诗歌称之为骚体。
【乐府】诗体名。
乐府原是音乐官署,汉武帝(刘彻)时始建,掌管朝会游行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把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魏晋及其以后的诗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宋元以后的词、曲,因为是入乐的,有时也称为乐府。
【古乐府】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
后代摹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
汉代题用“行”者较多,如《陇西行》、《妇病行》等。
南北朝题用“歌”者较多,如《子夜歌》、《琅琊王歌》等。
文人拟乐府的作品,诗题也常标以“歌”、“行”。
“歌”、“行”有时在诗题中连用,如汉乐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拟作的《怨歌行》。
“歌”、“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当两者连用时,则作为一种诗体名称。
歌行体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式可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
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标上“歌行”的字样。
【古风】诗体名,即“古体诗”、“古诗”。
风,即诗歌的意思,是由《诗经》中的《国风》而引申出来的。
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还有以“古风”作诗题名的,如唐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
与古体诗相对称,产生较早。
每首句数不拘,句式有三、四、五、六、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诗歌的常识及基本常识

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4、托物言志诗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诗词知识大全

诗词知识大全诗词知识大全第1篇黄鹤楼1.本诗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崔颢。
2.诗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写了怎样的感慨?抒写了诗人对于人去楼空、岁月流逝、世事苍茫的感慨。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晴天之时,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其茂盛。
4.尾联情景交融。
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水,更引起无限的乡愁。
5.在马致远的《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诗中最能概括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浓郁的思乡之情。
诗词知识大全第2篇北宋·苏籀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澡雪戏{左山右豦}间,大川漫悠悠。
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
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
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
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
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
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
月夕了无滓,暑天常似秋。
拜尘付一咍,汩泥亦包羞。
愿浴岐山凤,勿饮荆州牛。
诗词知识大全第3篇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大暑诗句17:和晁应之大暑书事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最完整的诗词知识大全【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
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
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排律】诗体名。
律诗的一种。
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
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
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应制诗】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
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诗体名。
也称赋得体。
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
清代限制尤严。
【古绝】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
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
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诗余】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句式】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谋篇】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
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合四字。
【平仄】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四声】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平起与仄起】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
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
【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句脚仄起平收】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对句与邻句】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粘对】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失对与失粘】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
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
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孤平】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这是专指平收句(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拗句】救了孤平的句子,叫作拗句。
【拗救】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以保持平、仄数量的平衡。
【三平调】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三平调有两种情况:1、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仄仄平平平,就犯了三平调。
2、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工对】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借对】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流水对】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
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合掌】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
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隋时陆法言着《切韵》,共分206 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
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 韵,后人又减为106 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
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叶韵】一作谐韵、协韵。
诗韵术语。
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唱和】作唱酬、酬唱。
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通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换韵】亦称韵。
诗韵术语。
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接着联末韵脚跟着。
【窄韵】一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险韵。
【分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
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
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
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