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在( B
)A.云南元谋
B.西安半坡
C.浙江余姚河姆渡
连一连
1.半坡原始居民
A.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
2.河姆渡原始居民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蔬菜
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它的发现,说明至
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
具的表面。。
09:56
13
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 约7千年前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骨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房屋:干栏式建筑 6.原始饲养业:猪、狗、水牛 7.原始手工业:陶器 玉器、天然漆
说明河姆渡居民 学会制陶,开始
原始手工业。
09:56
11
象牙雕刻
展品7号
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
此蝶形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象牙工艺水准,更为研究当时
人们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旷世珍宝。
09:56
12
懂得使用 天然漆
展品8号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外壁均有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09:56
1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兴起时间:距今10000 (2)兴起地区:长江、黄河、淮河 (3)早期农作物:稻、粟、黍
09:56
2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农作物种植 (2)家畜饲养的出现 (3)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 重要的物质基础
09:56
27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异同?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_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
出土 稻谷
骨 耜
材料:大多由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 制成。
做工:肩胛骨的臼部锉削平整,骨板正中部凿一 道纵向浅凹槽,凹槽下端左右各凿一孔。
孔的作用是什么?
骨耜上 面用藤 条固定 一个木 柄,能 够提高 使用效 率。
用途:骨耜轻便、大小适中,可用来在稻田中平地、挖沟、引水、排水等。
【答案】D
基础巩固
2.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 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答案】C
基础巩固
3.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掘过一座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目录
CONTENTS
壹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贰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 荣
叁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壹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1)
雏形: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 行管理
(2)
形成: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 现人工栽培农作物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出土的炭化稻粒
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
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
能房屋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答案】B
基础巩固
4.20世纪50年代,半坡遗址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 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 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秆和木屑、苇编 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可以证明(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 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 木结构水井之一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 水井复原图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河姆渡人生活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干栏 式建筑高于地面,具有较好的通风、防潮、防野兽功能。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旧石器时代晚期,气温逐步升高,洪水频繁发生,动 植物急剧减少,人类的食物来源受到冲击……
采集
狩猎
住洞穴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中的北京人生活复原雕塑
原始农业的兴起
采集 狩猎
种植 养殖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兴起的过程
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石镰 收割庄稼
骨耜 翻整土地
这些工具与旧石器时 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石磨盘和石磨棒 加工谷物
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称为“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分期
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
No Image
旧石器时代
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
No Image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粟、黍 磨制石器,骨器、弓箭、渔叉等
猪、狗等
黑陶、玉器、乐器、天然漆 彩陶、装饰品、乐器、纺织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都生活在大河流域;都发展了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都过着定居生活;都 使用磨制石器;都会制作陶器
原始农业的产生
学习目标
1、了解南北方原始聚落不同的生活状况 2、了解中国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异同
一、半坡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六七千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学习活动
走进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聚落遗址
中国:世界上较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狗尾草
粟(谷子)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脱壳前称为“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学名为“粟”。谷子 起源于黄河流域,由野生狗尾草进化而来。我国栽培谷子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甲骨 文称粟为“禾”,秦汉以粟为五谷之首(禾、稷、菽、麦、稻)。
观察小口尖底瓶的吸水过程,想一想, 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
这说明了…..
面对历史的印记,你的感悟…..
试判断半坡出土的工具的用途, 推断半坡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他们用纺轮把麻纤维捻成线,
织成麻布,然后再用骨锥等工 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
1、左图住房 样式叫什么?
少雨 干燥 寒冷
半地 穴式
粟
多雨
潮湿 干栏式 水稻
炎热
饲养 彩陶 家畜
饲养 家畜
黑陶
相同点
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
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造成 这样的差别?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南北农耕文明对比记忆表
A.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B.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C.最早栽培水稻 D.还能够饲养家畜
4、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特点为( D)
A.地穴式 B.半地穴式 C.砖瓦结构 D.干栏式
5、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版七上部编版历史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25页)课件
A.原始农耕出现
B.火的使用
C.自然环境的变化 28001
D.能建造房屋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4.小组合作:归纳河姆渡人的概况,完成表格。
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长江中下游)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水稻
生产工具
骨耜
家畜饲养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生活用具
28001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骨耜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5.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 房屋特点 干栏式建筑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思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 半地穴式房屋:与地理因素有关。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
风沙较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保暖(防寒保暖)。
28001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3. 大汶口文化简介
1、区域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 土的炭化栗粒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出土 的炭化稻粒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二)定居条件
出土的碳化稻米
1.条件: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2.主要内容:除耕种农作物外,还 会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等 3.意义: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 到提高
28001
原始人牵牛雕塑图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
课后活动
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画“√”。 √ 定居生活 √ 家畜饲养 √ 农作物的出现 城市的出现 √ 制作陶器 √ 磨制石器
2800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共
01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大量开垦土地,种植作物,从而对
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平衡的破坏
02
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导致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影响了生态系
统的平衡。
环境污染
03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
污染。
对现代农业的启示
保护生态环境
现代农业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 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对生
智能农业的发展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化管 理。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研发更高效、智能的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推广
注重生态平衡,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减少 化学农药使用。
循环农业的实施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工具的演变
石器工具
早期农业使用石器工具, 如石斧、石犁等。
青铜器工具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 青铜器工具逐渐取代石器 工具。
铁器工具
铁器时代的到来,铁制农 具如铁犁、铁锄等得到广 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
PART 03
原始农业的影响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02
随着人口增长和食物需求增加, 人类开始寻找更稳定的食物来源 ,原始农业应运而生。
农业起源的探索历程
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 程,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现
并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
考古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 科的研究成果为探索农业起源提
供了重要依据。
学术界对于农业起源的时间、地 点和方式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 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 4.农作物: 水稻 •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 6.原始饲养业: 猪 •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西安半坡 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 轮
粟、菜籽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 2.地点: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4.农作物: 粟 • 5.原始饲养业: 猪、狗 •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请说明各自特 点和判断依据。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
4
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
异同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神农播种五谷
——
民,不至 农分足于 作地,神 古 。之于农 之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原始饲养业
猪
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
(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 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1、人类是从一种 进化而来的。
2、目前所知我国生存最早的是
年前的 的是
万
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人。
3、北京人过着
使用
和
生活;
。
石器;懂得使用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 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 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 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猜谜语
粟
水稻
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原始居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会了种植庄稼和喂养家畜。出现了原始农业,即原始农耕文 化。其中中最具代表的是北方半坡遗址和南方的河姆渡遗址。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个遗址的原始农耕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南北方农耕文化有何
异同? 2、了解南北方原始农耕差异的原 因及表现各是什么?
1、西安 半坡 发现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 (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 遗址是南 方农耕文化(长江流域)的代表。 2、北方原始先民种植 粟 、黍 ;南方原始
先民种植 水稻 ,南北先民因地制宜形成了 “南稻北 的特色。 粟” 3、半坡原始先民居住的房屋是 半地穴 式;会 烧制(彩陶);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是 干栏 式;会烧制(黑陶) 。 4、南北方先民会制作 磨制 石器,历史上称为 “新石器时代”。
想一想
这是什么样的房子,是南方 的还是北方的? ------半地穴式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有哪些区别?为什么会造 成这样的差别?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南北先民不同的农耕文化与当地的气候环 境有关系吗?为什么? 南方 长江下游地区,土地肥 南 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 稻 植。 北 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比 粟 现在温暖,肥沃的黄土,掌握 了粟、黍的种植。
第2课 新时期时代的原始农耕聚落(用)
相同点
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进行发掘的一 名考古学家,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考古 发现,是否能总结出河姆渡遗址呈现了 新石器时代怎样的生产生活特点呢?
河姆渡遗址纪念邮票(1996)
主题: 稻作农业
这件器物是干什么用的?它是用什 么制作的?
耜(sì ): 曲柄起土 的农器
耜 的 使 用 方 法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遗址 出土的稻谷遗存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
陶器——日常用具
陶器——艺术造型品
河姆渡遗址纪念邮票(1996)
主题: 干栏建筑
图片中的木构件是怎么拼接在一起 的?河姆渡居民以此为材料建造了什么 样的建筑?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想象图)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教学目标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我国境内还有哪些主要的远古 人类遗址? (1)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2)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3)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产生。
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神话传说?
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二、河姆渡聚落
1.时间: 约7000年前 2.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5.房屋: 6.家畜: 干栏式房屋 猪、狗、水牛
7.生活用品: 陶落 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饲养猪、狗等家畜 不 地理环境 同 房屋结构 点 主要农作物 位于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粟 位于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水稻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知识点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起源: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2.起源过程:(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都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3.意义: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定居生活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人类的定居生活。
(关系)1.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2.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一、概况1.我国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2.代表:河姆渡遗址和贾湖遗址二、代表1.河姆渡遗址(1)时间:距今约7000年(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下游地区)(3)住房:干栏式建筑(4)生产生活:①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②农业:种植水稻(稻作农业),使用骨耜农业生产工具③畜牧业: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人们还狩猎野猪、鹿等。
④手工业: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还运用雕刻等技术。
(出土了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2.贾湖遗址(1)时间:距今约9000-7500年(2)发现地点: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3)考古发现:石器、陶器、骨器、碳化稻谷、家猪骨骼、龟甲、骨笛(目前世界商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
考点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一、仰韶文化1.概况(1)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2)地点: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3)生产生活状况: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2.代表:半坡遗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1)半坡遗址①时间:距今约6000年②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③住房:半地穴式房屋,有灶坑④生产生活:①农业: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
原始农业的产生ppt2 华东师大版
说明河姆渡居民 开始定居生活
展品5号
说明河姆渡居民 学会制陶,开始 原始手工业。
03.03.2021
展品6号
说明河姆渡居民 不仅制陶,而且 学会养猪,开始 原始畜牧业。
猪纹陶钵
03.03.2021
陶猪
展品7 号
玉 璜
玉 玦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生
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 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 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采集 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 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 何生存呢?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 时间:
1)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 人工栽培稻
2)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 的栽培粟类 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展品1号
03.03.2021
展品2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植粟的国家
03.03.2021
—展—彩品陶3号
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纹陶盆
03.03.2021
尖底瓶
半地穴式房屋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 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 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03.03.2021
展品2 号
骨耜
磨制石器
03.03.2021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生产工具是 磨制石器和耒耜
骨耜
展品3号
河姆渡居民已经 挖掘水井,饮水方便
7000年前的水井
03.03.2021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4)最早的水井:发现了木结构水井,
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5)农业: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 模。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人们还狩 猎野猪、鹿等。
狗头骨
猪下颌骨
河姆渡出土动物遗物
(6)农业工具: 以骨耜最为典型。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7)手工业: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 刻等技术。
下列哪些现象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请在□内画“√”。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制作陶√器
课堂小结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仰韶文化早期代表: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
半地穴 种植粟、黍 式房屋
干栏式 房屋 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 饲养猪、狗
磨制石器 农具:骨耜
石锛
骨箭头
骨渔叉
陶埙
陶纺轮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 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 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 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人们制作陶器的时候, 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 下了彩色纹样,称为“彩陶”。仰韶文化彩陶分布广泛,主 要在黄河中游地区,影响范围可达黄河上游、下游,以及长 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的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 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黄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 对周围影响的反映。
3. 山东大汶口文化后期墓葬中,出现随葬 品多寡不一的现象,多者达四五十件, 寡者一件都没有。这表明当时( B ) A.早期农业产生 B.出现贫富差距 C.墓葬文化盛行 D.早期国家出现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课时》课件
( B)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掌握钻孔技术;④聚落、
磨制石器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的根本因素是 ( C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4.下列各项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北京人 ②河姆渡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人
通风防潮
保暖(冬暖夏凉)
特点
湿热多雨
寒冷干燥
建筑原因 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当堂训练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目前,
C 发现于我国、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不包括( )。
A.稻
B.粟
C.菽
D.黍
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
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
3.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耒耜
4.兴起和发展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 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3.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4.主要农作物: 水稻 5.农业工具: 骨耜最为典型
6.家畜:猪、狗、水牛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 术; ※河姆渡人还懂得用漆。
说明河姆渡居民 不仅制陶,而且 学会养猪,开始
原始畜牧业。
3/26/2024
玉 璜
玉 玦
骨哨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2024年秋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教学课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初步分析、解释其中反映的历史特征,形 成简单的历史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的基本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与尊重。
但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 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河 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以及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认识 到原始农耕生活有许多共同点,如种植农作物、使用工具、建 房定居、饲养家畜等,但由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原始居 民的生活也有各自的特点。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稻作农业发展状况;仰韶文化 和大汶口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
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农业的起源
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原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 化稻粒
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 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 复原想象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 的带藤条残木柄 骨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2.理解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原始农业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4.技能目标: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理念:
1.教材中的理念:(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智慧和创造力。
(2)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力就越高,社会进步程度也就越快。
(3)理解北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南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的成因,理解建筑艺术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教学理念
(1)强调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究,捕捉历史生活中反映人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3)针对初中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主体内容展示为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
(4)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导学式讲解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有关插图。
六、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猜谜语导入新课:
①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
(打一植物)
②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
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很早就学会子种植粟和水稻。
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点击鼠标,展现课题)
课题: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课本第一自然段。
(约2分钟)
提问: (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 (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
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植粟、黍等,学会了饲养黄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河图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棒》,边展示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欣赏《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半坡人的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
读《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提问:原始人在做什么?
答;点穴下种,种植庄稼。
现代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答;现代农业,机械化进行生产。
读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棒,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能说一下这个工具的用途吗?答:为粟去皮即碾小米。
想一想,现在这样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答:用机器磨。
组织讨论:根据情况把整个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
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
老师强调指出:农业是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了。
从半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之一。
2.自主设计、主动探究:半坡尖底瓶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半坡尖底瓶》《尖底瓶使用示意图》 (注:由于尖底瓶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尖底瓶的两个瓶鼻上,挂上了一段盘曲的红绳,使一幅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半坡尖底瓶是用来取水的。
)
(课前,鼓励学生用黄泥仿制一个半坡尖底瓶,课堂上让学生做取水实验,观察尖底瓶的变化,分析尖底瓶设计原理,说明其应用方法。
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
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目第一自然段。
(约2分钟)
提问:(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 (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
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水稻等,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幻灯片展示:《河姆渡稻谷遗存》《河姆渡人生活想像图》,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的生长。
师讲:河姆渡人与半坡人一样,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从河姆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提问:大家回想一下,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样的?半坡和河姆渡的先民们使用生产工具比北京人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回答:打制工具、旧石器时代。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半坡和河姆渡的先民们使用的工具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更加精致,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磨制出来,我们把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师讲:同学们,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以后,人类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并逐步形成原始聚落。
拓展:原始聚落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目第二自然段(约2分钟),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特征。
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现代建筑》,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并比较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不同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自己设计、主动探究: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的各有什么优点?如果把半坡的半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交换一下使用行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头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1)思考题: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你觉得人类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2)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头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思考题:学完本课后,你对本课(《原始的农耕文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谈一下。
布置作业;比较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不同特点,探究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