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筹议海防折》分析李鸿章早期的近代化思想
从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看李鸿章近代化思想
从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看李鸿章近代化思想邱丹丹1,2(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摘要:李鸿章是个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挂帅人物。
由于他的一生与洋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如何看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及其洋务思想成为史学研究者们评价李鸿章的一个关键所在。
军事改革是李鸿章一生所主持的洋务运动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和体现着主持者的思想、态度,反映着人物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改革;近代化中图分类号:K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1-0217-021“自强”是李鸿章军事改革的动力李鸿章的洋务运动首先从军事改革入手,这绝非偶然。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促使了战争的武器和手段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热兵器取代了冷兵器,手持刀矛弓箭的清朝卫士在西方的枪炮面前束手无策。
官僚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最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可惜的是没有得到清政府应有的重视。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由曾国藩等发轫,清政府决计在“自强”的口号下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李鸿章出自曾国藩门下,直接接受了曾国藩的思想影响,这成为其军事改革的思想来源。
1862年3月,李鸿章奉命带领淮军附轮东下到上海抵抗太平军。
在上海与洋人的频繁接触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洋船炮火器之精利,深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之落后,断言这正是中国军队和国家衰弱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只有移植西方的武器装备和机器生产,才能“自强”。
虽然此时李鸿章所提出的“自强”首先是针对太平天国的,从人民的角度来看是反人民的,并在日后的事实中,的确成为人民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国内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是,换角度而言,李鸿章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必然为了维护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幸的是,他所代表的这一阶级,恰恰是当时与人民作为对立面的统治阶级。
论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
“8 8年 9月, 18 海军衙门颁发了李鸿章主持制定的《 北洋海军章程》 , 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内容的海军章程 。” 它的颁发 , 不仅从制 度上 推行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 , 同时也开了清末中国在军制 中学习西方, 朝 近代化发展的方向。 ( ) 二 建立近代化 的海军基地 在组建北 洋舰 队的同时 ,李鸿章开始 了近代化海军基地的建设 。 18 年到 18 年在大沽建成 了 5 80 85 个船坞 ,从而使北洋有 了维修基地 。 l8 8 8年后 , 威海卫基地的工程也全面展开。大沽 、 旅顺 、 威海基地 的建 成, 是中国海军基地近代化的开端 。 ( 推进近代军事后勤体制的确立 三) 在经营北洋海防期 间,李鸿章对建立近代后勤体制的重要性有 了 比较深刻的认识。李鸿章在北洋建立的这套较为完整 的后勤机构 , 是中 国军队实现后勤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1 9世纪 7 0年代, 李鸿章兴建 新式炮 台主要在直隶地区 , 中又以大沽 、 其 北塘的炮台建设最 为重要 。 从 8 年代开始 , O 新式炮 台的建设由隶转移至奉主要 又是在旅顺和威海 两地进
论孝 鸿蕈 硇海 防思 想
宁夏理 工学 院 张 林
[ 摘 要 ] 洋务运动中虽然李鸿章不是晚清第一个提 出海防思想的人 , 在 但他却是第一个使晚清海防思想走向系统 , 第一 个创建 中
国近代海军的人, 本文主要介绍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以及对中国海防的重要贡献。 [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李鸿章 海防
十七世纪中叶。 世界历史步人 了近代 时期 。14 80年英国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发动革命 , 拉开了欧美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帷幕 , 开创了资本 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并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的新时代 。 在近代 中国 , 面对西方列强 的坚船利炮 和清政府的腐败,封建统治阶级 内部的有识 之士领导了洋务运动 ,希望能够实现 自 强求富的 目标。其 中代史实表 明, 在主张借法 自强的洋务派首脑人物 中, 与洋务运动相始终 , 站在这 股潮流前而尽力呼吁的 , 李鸿章可谓第一人。 而在这其 中最能体现李鸿 章功绩 的, 就是他的海防思想以及他对中国海防所作的贡献 。 但是李鸿章却不是第一个论述海防思想 的人。早在第一次鸦片战 争 时 期 , 则 徐 就 认 识 到 “ 面 水 战 , 英 夷 长 技 ” 必 须 “ 制 坚 厚 战 林 洋 是 , 另 船, 以资制胜。” 他成为晚清倡建近代海军之第一人。 虽然李鸿章不是晚清第一个提出海防思想 的人 ,但他却是第一个 使晚清海防思想走向系统, 第一个创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人 。 海防思想的倡导者与策划者 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 中的惨败 , 使得李鸿章 比较早地看到八旗 、 绿 营旧军的腐败, 意识到改革军事 、 加强国防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李 鸿章在提倡西化的同时,提 出了“ . 变易兵制” 的主张 , 要求对清军的编 制、 装备和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 , 清政府和清军 内部积习 很深, 军事改革很难得到真正的推行。但在此时 , 李鸿章开始确立的思 想, 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 注重海防物质基础的营建。 17 8 4年 日本 派 兵 侵略 我 国 台湾 后 , 引发 了晚 清 第一 次 海 防大 讨 论 。 在这次大讨论 中, 总理船政 大臣沈葆桢与福州将军文煜奏 , 根据对侵 占 日军实力的了解 , 极力主张购买铁甲船, 尽管官员们对购买铁 甲船一事 意见不一 . 有反对者 , 也有建议缓办者 , 但主张买船者还是 占了上风 。 李 鸿章认为应该 自己造船 。 李鸿章对英国人赫德推荐的英 国新式炮艇 , 即 “ 蚊炮船” 船小炮大 . , 视其为价廉物美的海上“ 攻防利器” 因此 , 。 他拒绝 购买铁 甲船 , 而向英国订购 了几艘 “ 蚊炮船” 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守势战 略思 想 对 李鸿 章 反 对 购铁 甲船起 了支 配 作用 。 李鸿章在他的海 防思想中 , 不仅奉行守势战略的思想 , 而且还主张 以陆守为主。他认为“ 中国兵船甚少 , 往堵敌国海口, 上策 固办不到 , 只 有采取次策 , 自守 口岸 。” 基于这种认识 , 李鸿章虽然也认为应整顿海 防 , 整 顿 海 防 的 目的 是 为 了 深 化 以 “ 口” “ 守 ” 支 撑 的 守 势 但他 守 和 陆 为 战略 。 17 89年, 日本吞并琉球 , 将其攻为冲绳岛 , 这再次引起了清王朝 朝 野上下对海防的关注 。 此时, 中国仅有蚊船炮数只, 只可守口, 很难出海 应战 , 这终 于使李鸿章开始意识到加强外海作战能力的必要性 了。 日本 吞并 琉 球之 后 , 鸿 章进 一 步 认 识 到 日本 为 中 国永 远 之 大 患 , 李 中 国整 顿海 防 必 以预 防 日本 为 目标 ,因 此 在 李鸿 章 的积 极 倡 导 和大 力 推动下 , 清王朝终 于做出了购买铁 甲船的决定, 向德国定购了两艘铁 并 甲船 , 李 鸿章 的海 防思 想 一是 立 足 于 严 防 日本 , 是 认识 到海 军 具 这时 二 有机动作战的作用, 可以将 防御领域由海 口拓展到外海。 这与他以前的 海 防 思想 相 比 , 是 得 到 了极 大 的 发 展 , 可看 作 是 他 海 防思 想发 展 可谓 也 的巅峰时期。 二、 中国 海 防近 代 化 的推 进 者 中国海防的近代化首先是从北洋开始的,并且从北 洋水师取得的 成绩最为显著 , 影响也最为巨大: 李鸿章则是北洋海 防近代化的主要设 计者和推进者 , 因此也可以说李鸿章是中国海 防近代化的推进者。 李鸿章推动北洋海防的近代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的。 ( ) 一 建立 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舰队 李鸿章组建北洋舰 队,实现中国海军近代化的主要办法是购置外 国军舰 。 北洋舰队首次购置外国军舰 , 是在 17 8 5年经赫德介绍 , 准备购 置英国的炮船 4艘。 86年 , 4艘炮船驶抵天津。 l7 这 从十九世纪 8 0年代 开始, 李鸿章对北洋水师舰船的购置开始向大型 、 先进 的目标发展。李 鸿章命令当时驻德公使李风苞具体办理 购船事宜。 这样 , 18 年 , 到 8 8 李 鸿章在北洋建立成了…支 由铁 甲船 、 快船 、 炮船 、 鱼雷艇等组成 、 配套整 齐、 阵容可观的新型海军舰队 , 拥有大小舰船 2 。 5艘 这是当时亚洲第一 流 的海 军 舰 队
论李鸿章的变法思想
论李鸿章的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李鸿章是个关键人物,我们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则必须研究李鸿章。
可是,以往对李鸿章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洋务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对他的思想活动的研究。
我认为,评论李鸿章其人,不仅要考察他的实践活动,而且要分析他的思想深处的复杂活动,找出其思想与实践的差距,科学地说明造成这种差距的主客观原因。
李鸿章比起其他洋务派官僚,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早在19世纪60年代他的变法思想就形成了,并在1874—1875年的海防建设问题讨论中,提出了变法的主张。
但在封建顽固派强烈反对下,李鸿章的主张没有被清廷采纳,遂使他的变法没有成为清朝政府的国策。
海防会议之后,李鸿章的变法思想虽略有发展,但并没有重大的突破;他只是以务实的精神,兴办洋务企事业,进行低层次的改革。
甲午一战,李鸿章因清军惨败而备受朝野攻击,声名狼藉,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本文拟以海防会议为界标,对其前后变法思想的内容、产生的原因及其局限性略作分析,并对其悲剧性结局的历史原因提出初步看法。
李鸿章在海防建设问题讨论中提出的变法主张1874年,清政府总理衙门鉴于日本入侵台湾的教训,提出了加强海防建设的六条措施,下发沿海沿江各地督抚讨论,从而引起了一次关于海防建设问题大讨论。
李鸿章于12月2日上《筹议海防折》,就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覆奏,并就内政改革提出变法主张。
奏折指出,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形势下,“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为此他强调“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
对于“用人”一条,他提出“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际”;对于“持久”一条,又提出“若不稍变成法,于洋务开用人之途,……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
他的这个奏折,从头至尾贯彻了力主变法的精神。
可以说,“变法”是这一奏折的“纲”,其他条目都是其变法思想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的变法主张,主要有四条:一、改革军事制度,裁绿营和旧水师的红单、拖罟、舢板等船只,建立近代海陆军。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 洋务运动 练习试题(word版)
第四课洋务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他们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得意扬扬,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中兴”。
下列符合这一“有所新创”的时代主题是()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2.如图所示著作内容可以印证()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19世纪60 年代,自强运动举办的新政,限于官办的制炮造船,认为这是自强的快捷方式但是需款颇巨,有出无入,何况军事工业与其他企业息息相关。
洋务派认识到必须独辟蹊径,利用民力。
以此为出发点,洋务派()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派遣留学生D.组建北洋舰队4.“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
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
”上述材料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出现在()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6.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同题,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海南制造商C.福州船政局D.大生纱厂7.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鼓励投资近代企业,并采取减免税收、优化管理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在这一口号引领下,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安庆内军械所8.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是()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石鼓书院D.时务学堂9.“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10.把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A.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D.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11.观察下面表格,相关机构的设立()A.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B.目的是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C.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的产物D.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12.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
李鸿章近代化政治思想
、李鸿章近代政治思想一、李鸿章是“西化论”,非“中体西用”论者。
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李鸿章是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者,其实不然。
在七十年代以前,李鸿章确实是个“中体西川”论者,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潮,卷25页4—10。
)。
但李鸿章是个“实事求是”之人,七十年代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看法急剧改变,转而认为中国不独火器不如人,学制,兵制,求富之术等样样不如人。
“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7页8。
以下皆称《李集》。
),“综横各实,洋学实有窬华学者”(《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7页3。
)。
西洋所以富强,全在于工商业发达,而“我华国体之损伤”,全在于“工艺、农业、商途之颓丧”(蔡尔康编:《李鸿章历聘欧美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2页。
)关于西方政制,李鸿章亦“留心咨访”虽然鉴于中国的环境,所论甚少,但七十年代以后也未见否定字样,而且在同郭嵩焘的来往书信中,他将政治改革列为近代化过程中的“大者,远者”(《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7页13。
)。
所以七十年代后,可以说李鸿章已转变成一个近代化论者。
二、李鸿章认为中国近代化的关键不在于首先政治民主化,而在于确立近代化的决心(我们所讲的思想的近代化)。
也就是暂时维持专制政体,尔后废科举、兴西学,使举国上下均明白近代化的重要性。
1.李鸿章和其他西学派思想的比较“西化派”即近代化派,出现于七十年代以后洋务派阵营之中,代表人物有李鸿章、丁日昌、郭嵩焘、张树声等。
至于左宗棠、沈葆桢,仍不脱“中体”的藩篱。
在“西化派”中,就近代化各步骤的主次先后问题,郭嵩焘、张树声同李鸿章等人的看法大相径庭。
郭嵩焘、张树声认为只有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才能谈得上其它各方面的近代化。
1877年,郭嵩焘从英国致书李鸿章,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主议院,新风俗是治国之本。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的主要经办人李鸿章
一、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二十年之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烧了圆明园。
188 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
十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兰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跨。
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
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
百余年里,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亦步亦趋地沦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在此历史过程中虽不断奋起抗争,但更多的则是历尽劫难,饱尝屈辱。
回顾这一段不幸的民族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不断的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关系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命运。
二、中华民族在海洋方向的奋力抗争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国家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并陆续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以30余艘舰船和不足万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远涉重洋侵犯中国,使拥有近百万常备军的中国军队一触即溃。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一、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 年,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本书在当时的中国和西方都是划时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成为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经典,堪称“创榛辟莽,先驱先路”。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要反映在这部著作中:魏源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由在内不在外,具体地说,一是没有“严修武备”;二是不懂得联合与英国有矛盾的国家共同对付英国。
为此,他主张:1.“以夷攻夷”通过“悉夷情”,魏源认为英国侵略成性,“仇衅四结”,他主张“调夷之仇国以攻夷”,“以守为战”。
2.“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认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超凡地看到了“夷之所长不徒船炮”, 认为“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强调,“制敌者,必使敌失其所长”。
他主张要向西方学习,开办造船厂和火器局,生产制造西洋武器;设铸造局,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工匠习其铸造, 精兵习其驾驶、攻击”,以“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淘汰旧的军队体制,编制新式水师;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建立水师训练章程,增设水师科,培养水师教官。
他还主张,“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创了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风气,给先进的中国人启示了新的方向。
此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一条历史主线,贯穿中国100多年。
尤其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它成为洋务运动的总方向。
二、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思想的总纲。
其基本内容如下:1.经济方面⑴土地财产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
⑵废除私营工商业,设立诸匠营、百工营。
2.政治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农兵合一,建立工、农、兵、政、教合一的村社结构;民以《十款天条》为准则。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是清朝重臣,看到清朝的落后,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努力发展国家经济、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弱国外交政策以实现洋务运动。
但无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
然而这并不妨碍李鸿章洋务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其中部分经典理论对现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思想;现代化;借鉴一、李鸿章洋务思想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清朝初期社会和经济比较发达,经历过“康乾盛世”的阶段,然而从乾隆末期开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日趋落后。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政治腐败,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
当西方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清王朝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与世界脱轨。
二、李鸿章洋务思想其基本内容(一)军事自强购置海外枪只弹炮、造器练兵、筹备海防等等是其军事自强思想的主要表现。
李鸿章认为:“国家百用可省,独练兵设备万不可省”。
这之后,他着手筹办西方枪炮,开办军事工业,其中包括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
这些军事工业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积极筹备海防,并开办近代海军[1]。
出发点则是防御国外侵略势力。
他的军事自强思想还表现在革新军制方面。
他了解到旗兵、绿营军的朽败、武器的落伍,深感到实行变革刻不容缓。
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变革的举措大多没有得到落实。
(二)经济自强“求强”是李鸿章洋务思想的主题思想,其实现的主要方法就是军事强盛,他以为国力强盛、军队强大是实现经济方面的自强与富有是的条件和根本。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机械炼铁、交通运输、纺织产业等民用企业都是其陆续成立的。
他在这期间成立的民用企业分别是:一是轮船招商局;二是开平矿务局;三是上海机器织布局;四是天津电报总局。
我们可以看出,他成立许多的民用企业,粗略一看貌似是以帮助解决军事方面的资本、燃料、拓展兵饷等矛盾为出发点,然而从细细挖掘和思考,更显露了其经济主张,他最后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以富裕,财政可以丰盈。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八十八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八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C、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D、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2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B、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C、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D、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有( )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孙中山④李鸿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起步于( )A、洋务运动B、一五计划C、大炼钢铁运动D、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距今年100周年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B、新文化运动兴起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 洋务运动 练习题(PDF 有答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他们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得意扬扬,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中兴”。
下列符合这一“有所新创”的时代主题是()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2.如图所示著作内容可以印证()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19世纪60年代,自强运动举办的新政,限于官办的制炮造船,认为这是自强的快捷方式但是需款颇巨,有出无入,何况军事工业与其他企业息息相关。
洋务派认识到必须独辟蹊径,利用民力。
以此为出发点,洋务派()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派遣留学生D.组建北洋舰队4.“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
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
”上述材料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出现在()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6.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同题,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海南制造商C.福州船政局D.大生纱厂7.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鼓励投资近代企业,并采取减免税收、优化管理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在这一口号引领下,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安庆内军械所8.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是()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石鼓书院D.时务学堂9.“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10.把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A.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D.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11.观察下面表格,相关机构的设立()时间事件1854年成立“上海江海关”1860年设“抚夷局”1861年改设“抚夷局”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底设“南北洋通商大臣”1862年设“总税务司”“同文馆”A.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B.目的是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C.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的产物D.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12.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
论李鸿章近代海防建设
论李鸿章近代海防建设作为近代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大影响的李鸿章,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学者对其评述褒贬不一,但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李鸿章对于晚清中国的近代化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从海军海防战略、建军原则、海军编制、武器装备、国防教育等方面论述了李鸿章为近代海防作出的贡献,对近代海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标签:李鸿章;海防近代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视海洋为天然“长城”,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
直至鸦片战争败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方才将防卫视角移向海疆。
在近代中国,从国家全局理性的认识并统筹海防,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几乎和当时具有先进知识的中国人一样,李鸿章也是从外国“坚船利炮”的现象上直观的认识到中国的积弱所在,他以一个兵家视角审时度势,逐渐转变观念,将国防重点从对内转向对外,从塞防转向海防,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海军,为近代海军的诞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对近代海防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提出了海战的战略战术李鸿章敢于冲破传统军事思想及体制,大胆革新,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出近代中国国防战略态势,聚焦海防,构建出近代海防战略的蓝图。
一是科学分析了当时形势。
李鸿章的建军方针起于他对时局的认识和判断。
在1872 年的奏折中说:“臣窃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界腹地,凡前史之所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年余年一大变局也。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
①可以看出,李鸿章已经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变化,看到近代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有了海防意识的萌芽,而且,他还认为海防重于塞防,重海防轻塞防的思想虽有偏颇之处,但反映出李鸿章对西方列强的海上侵略本性和实力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三洋布局,海口防御。
建立新式海军,用炮艇装备起来,分驻内海港口,在陆军的协同配合下,依靠近海自然优势保卫海防。
[论文]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筹议海防折李鸿章【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12月10日)】奏为钦奉谕旨,详细筹议海防紧要应办事宜,恭摺密陈,仰祈圣鉴事: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1874年11月7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奉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海防亟宜切筹,将紧要应办事宜,撮叙数条,请饬详议一摺。
沿江沿海防务,经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并存该将军、督抚等随时筹画,而备御究未可恃。
亟应实力讲求,同心筹办,坚苦贞定,历久不懈,以纾目前当务之急,以裕国家久远之图。
该王大臣所陈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各条,均系紧要机宜。
著李鸿章等详细审议,将逐条切实办法,限於一月内覆奏。
此外别有要计,亦即一并奏陈,不得以空言塞责’等因。
钦此。
”旋又准总理衙门钞奏知照,以丁日昌续拟海洋水师章程六条,请饬彙入该衙门前奏,一并妥筹覆奏。
奉朱批:“依议。
钦此。
”仰见朝廷思患预防力图自强之至意,钦服莫名。
臣查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
无事则同居异心,猜嫌既属难免;有警则我虞尔诈,措置更不易周。
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
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
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
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经总理衙门王大臣与该使多方开谕,几於管秃唇焦,犹赖圣明主持於上,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
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
臣於台事初起时,即缄商总理衙门,谓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庶和可速成而经久。
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第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
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兹总理衙门陈请六条,目前当务之急与日後久远之图,业经综括无遗,洵为救时要策。
所未易猝办者,人才之难得、经费之难筹、畛域之难化、故习之难除,循是不改,虽日事设防,犹画饼也。
近代化格局中李鸿章的政治生涯转折——“塞海两防”辩论
半 之 。 圈近 京 五 百 里 之 地 。重 逃 旗 出外 之 禁 。居 重
清 代 的官 僚 体 系也 是 促 成 李 鸿 章 崛起 的原 因 。
驭 轻 。非仅 为 谋 生聚 。所 以 固根 本 而 资环 也 。” … 清代咸丰时期 ,由于 内乱诸多 ,地方督抚权力在此阶
当时 ,首都北京就有一半 以上的八旗子弟存在 ,其余 段得 到强 化 ,特 别 是 东南 地 区 ,一 直 为 湘 、淮 系 所 把
文章 编号 :1008—9640(2018)03.0011.03
纵观李鸿章一生 ,可圈可点处较 多,但其作为不 注重武术练习。但长久的和平致使八旗技艺生疏 、军
平等条约的签订者 ,长期蒙受 “卖国贼”之评价。虽然 备无用武之地 ;绿 营因长期戍边 ,虽有用武意识 ,但
其签订 了丧权辱 国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但 也 因长久 和 平而 出现 颓废 之势 。咸 丰初 年 ,太平 天 国
的军队,清朝统治者采用 以汉制汉 的策略 ,防止汉军
自粤匪构乱以来,各省督抚 ,因时因地 ,每有便 宜
叛 变 ,故不 可过 于 集 中 。在 军 队管 理 过 程 中 ,清廷 多 陈奏 ,朝延 往 往 曲为 允从 ,部 臣亦破 例仪 行 。 …… 间
收稿 日期 :2018—03—06 基金项 目:2017海南省教育厅创新科研课题 “走班制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架构—— 以海南省省属中学为例” (课题编号: Hsy2017一 l72)。 作 者简 介 :肖凯键 (1993一 ),男 ,广东 惠州人 ,海南 师范大 学历史 系学科教 学(历 史)专业 2016级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中学历 史教学 。 史振 卿 (1977一 ),男 ,河南 商丘人 ,海南师 范大学 历史 系主任 ,副教授 ,历 史学博 士 ,博士后 ,硕士生 导师 。研 究方 向 :历史文献 学 。
最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第6课 洋务运动 专题练习(含解析)
第6课洋务运动【湖北省潜江市】16.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俄国都进行了改革。
下列关于这两场改革运动地比较,正确地有①性质相同②背景相似③结果相同④都由地主阶级主持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④ D.③④【答案】C【江苏盐城】5、下列是一组国近代历史地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地主题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A、洋务企业地产生B、近代工业地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地建立【答案】B【江苏苏州】6.陈旭麓《近代中国地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地军工厂。
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
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地枪炮、弹丸、雷管,而旦外国地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
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銷,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地是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地要求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这些企业地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答案】D【江苏连云港】 31.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地第一步”。
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A.创办新式学堂 B.兴办近代企业 c.建立现代海军 D.传播西方思想【答案】B【江苏无锡】6.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地65岁生日。
中国海军不断强大,那么你知道我国开始近代化并建立近代海军实在哪一时期()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答案】C【成都】5.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地奠基人。
这是地“他”是指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答案】C【成都】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地深剧创痛,空前地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
”以下善于“中国人民惊醒了”地表述,错误地是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地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地洋务运动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地戊戌变法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地辛亥革命【答案】B【巴中】18.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 2018年6月26日为第31个国际禁毒口,永州市某中学举行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宣传活动。
领导虎门销烟并被称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民族英雄是()A. 林则徐B. 关天培C. 左宗棠D. 邓世昌2. 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组织强学会B.“公车上书”C.成立保国会D.创办《万国公报》3.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
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①创办《中外纪闻》②组建兴中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发起“公车上书”⑤建立中国同盟会A.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 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而几乎同一时期的陆军却增加了92万多人,军费增长了5000多万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B.军阀割据混战C.自然灾害严重D.日本全面侵华5. 下图条约的签订源自()A.鸦片战争的战败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C.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6.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②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④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A. ②①③④B. ②①④③C. ④①③②D. ④②①③7. 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8.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A.都向西方学习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D.都是由资产阶级各派别共同推动的9. 民族情感,不容侮辱,日前,“精日事件”在全国引发了对中日关系的深刻思考。
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上)
w o r ld
嗣丽圈圈
呜 季; 季为
海 防 思 想 (上 )
刘 撰 文 / 中 民 (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中东 研 究所 )
7
K 防 话P
夕卜 ; 海 之
师
。
望道
f
奎
鸿
要
羹
羹重
重 于 于 海
章
作 为 北 洋海 军 的创建 者 鸿章有关
。
,
中 国近 代 海 军 的 筹 建
( 18 7 0
-
从 同治九 年 至 光 绪 五 年
,
18 7 9
年 ) 是第
一
阶段
—
。
这 个 阶 段 的特 点 是 以 陆 为 主
) 是 第 二 阶段
, ,
重 点设 防
。
从
光 绪 五 年 至 光 绪 七 年 ( 18 7 9
18 8 1年
李鸿章海 防战略思 想从 以
这 是 其海 防战 略思 想 最 终
“
,
他 还 明确 提 出
”
守住 敌 国备海 口
“ 。
,
不容 其船 出入
”
尽 管学术界对 李鸿章 海 防 战略 思 想 发 展 的历 史 分 期 存在 着
一
的 强 大 海 军 的 发 展 目标 因此
“
夫军事未有不能战 而守者
,
,
定的争议
,
,
但
,
今欲 整顿海防
,
力 图 自强
,
非 有 铁 甲船 数 只
”
,
。
陆为 主
,
重 点设 防
,
,
发展到 以水为主
揭秘甲午: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决定北洋海军兴亡
揭秘甲午: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决定北洋海军兴亡近代中国,从国家全局理性地认识、统筹海防并付诸实践,李鸿章是始作俑者,他的海防战略思想深刻影响和引领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的发展。
然而,纵观其海防战略的理论和北洋海军兴亡的实践,可谓得失参半,既有可贵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创建轮船水师,三洋布局,海口防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视海洋为天然“长城”,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
直至鸦片战争败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方才将防卫视角移向海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 内部发起了以自强为核心的洋务运动。
李鸿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极力推动近代化海防和海军建设,促成中国国防观念的重大转变。
与当时所有先进的中国人一样,李鸿章从外国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事实中直观认识到中国的积弱所在,产生“学习外国利器”,发展船炮以“自强”思想。
1867年,担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首次提出建议:创建一支轮船水师,分驻“内洋港口”,“以一提臣督之,分为三路:一曰北洋提督,驻扎大沽,直隶、盛京、山东各海口属之;一曰中洋提督,驻扎吴淞江口,江苏、浙江各海口属之;一曰南洋提督,驻扎厦门,福建、广东各海口属之”。
这是最早的近代化海军建设方案和“三洋布局”海防战略设想。
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不久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开始以一个政治家的视角,“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重新审视和筹划海防问题。
1874年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筹议海防折》,系统反映了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具体包括:首先,对战略形势的判断――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
李鸿章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
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
军器机械之精,工力百倍。
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他因此主张将战略重点从西北塞防转移至东南海防。
论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能强大 。李鸿章更指 出“ 海防百年可不用, 日不可无备。 一 呻
三 、 区建 军 的 海 防 观 念 分
、 失败的惨痛教训, 使得满清当局逐渐认识到海 防的 重要性 。1 7 8 4年 日本侵 台后,李鸿章深深感加强海 防的重要 。为重 点筹办海军, 强海防 , 加 他甚至提出放弃“ 塞防” 把有 限的财力主要用 ,
一
缘政治角度而言 , 也是一个海洋 大国, 关注 中国的海 防思想具有极为 造兵轮船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 除一切 , 国无与立, 终不得强 矣。0 ”这些言论为朝廷所采纳, 使中国的造船水平不断提 高, 海防力量
得 以加 强 。 如 为 了 省 钱 而 不 加 强 国 防建 设 , 异 于 自取 灭 亡 , 家 怎 无 国
战 斗 , 洋海 军 基 本 没 有支 援 ; 中 日甲午 海 战 中 , 洋舰 队也 基 本 上 北 在 北
李鸿章分别在不 同场合强调海 防的重要, 为中国海军的建立起到 了重大作用 。 但是 , 在李鸿章眼里 , 防还是 以防为本 , 海 这是后进国家
的首要生存法则 。 由此 ,和 戎” 李鸿 章 的海 防 思想 处 于 第 一 价 值 序 “ 在 列 , 是 李 鸿 章 海 防思 想 的突 出特 色 之所 在 。但 和 戎之 外 , 更 强 调 这 他
L g l y t m ndS ce y e a S se A o it
谂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朱 海 伍
摘 要 从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不断遭受来 自海上的西方列强欺辱, 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 建立强大海军。 本文在此对李鸿 章 的海 防思 想做 了简要 的介 绍和 分析 。 关键词 加强海防 建立海军
加强海防 。李鸿章指 出: 洋人谕 势不谕理 , 以兵势相压 , “ 彼 我欲 以笔 舌胜 之, 此必不得之数也 。0 ” 说明中国只有也建立 强大的海军, 以实力
李鸿章海防思想试析
李鸿章海防思想试析
张海华
【期刊名称】《军事历史》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张海华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5
【相关文献】
1.论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2.从两次海防大筹议看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
3.李鸿章海防思想的产生与演变
4.浅析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5.从琉球问题看李鸿章的海防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筹议海防折》分析李鸿章早期的近代化思想摘要:鸦片战后,中国面临亡国无日的危机。
面对这种局面,清朝政府开展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展开是在李鸿章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李鸿章在这一时期的近代化思想,对当时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重要的影响。
对李鸿章早期近代化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整个近代化进程的了解,也有助于全面的认识李鸿章其人。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化
19世纪70年代的世界,欧洲列强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向第二次工业革命迈进。
而工业革命的展开也是西方各国加紧了其向外扩张的趋向,特别是刚完成统一的德国、日本。
俄国这一时期,加紧对中国西北新疆的侵略。
在东南海疆,日本则开始对琉球和台湾侵略。
正如薛福成指出的“外警之迭起环生者,几于无岁无之”。
[1]对于这种形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察到东边的日本对中国的威胁。
奕䜣说:“日本兵扰台湾,正恃铁甲船为自雄之具。
彼时各疆臣因防务未集,骤难用兵,均以彼有此船,中国无此船为可虑之尤。
自台事就绪,而揣度日本情势未能一日忘我,不能不预为之备,于是有海防之议。
”[2] 在最高统治着内部,当时支持学习西方的奕䜣、文祥、李鸿章等,开始实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自强运动。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顽固势力似乎是不容许这种他们认为的这种可能威胁到他们权力
的自强运动顺利进行。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的奕䜣即受到了
凭借自强运动揽权的怀疑,统治阶级内部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派系斗争严重也是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正如清史专家萧一山先生所指出的“然而君无卓识,臣多颟顸,虽内有执政之宰辅,外有镇摄之疆吏,仍不能压服顽固守旧派之势力……”[3]
总之,这一时期,中国人中的大部分是仍然固守故去的观念的。
人们仍然被传统的一些观念束缚,对外部的国际形势不能有清晰的认识。
而在统治阶级内部,李鸿章算是有世界眼光的少数之一。
一、从《筹议海防折》来分析李鸿章近代化思想
1、《筹议海防折》中李鸿章对世界大势的认识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纷至沓来,对古老的中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能认识到中国面临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统治者,亦是凤毛麟角。
而位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在同外国列强交涉中逐渐对当时的世界大势有超出常人的认识。
李在奏折中指出:“臣查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沿海各口门户洞开,以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无事则同居异心,猜嫌既属难免,有警则我虞尔诈,措置更不易周。
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4]
我们的大清国,在筹建海军之前,没有海军有的只是水师。
李鸿章在奏折中指出:“何以言之?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
今则东南沿海,疆寄万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5]这时的李鸿章由1874年日本的侵台事件,认识到近代
的以来,不能再坚守以往备边只在西北的传统,认识到近代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东南海疆。
对当时的清王朝来说,面临着内忧外患,办海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李鸿章认识到办海防所面临的问题,他在奏折中指出:“所未易猝办者,人才之难得、经费之难筹、畛域之难化、故习之难除,循是不改,虽日事设防,犹画饼也。
”[6]
2、李鸿章在奏折中提出的近代化的具体措施
(1)对于编练海军、装备武器的建议
李鸿章认识到,近代入侵的列强是不能内乱相比的。
指出:“若外洋本为敌国,专以兵力强弱角胜,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即暂胜必终败……炮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拒守,但用旗绿营,弓箭刀矛、抬鸟枪、旧法,断不足以制洋人,并不足以灭土寇。
”[6]
对于练兵的建议。
李鸿章认识到,但是个世界上各国的军队是分为不同的军种,而对于各兵种的训练也不能“整齐划一”,应按照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军种。
李指出:“惟陆军与水师用法各殊,练兵亦异。
水师犹可上岸击贼,陆军未便强令操舟,似不宜两用,以致两误。
”[7]并认识到,由于当时财力的限制,练兵不能达到预定的数量,只有实行精兵政策,指出:“然与其多而无用,不若少而求精,但就现有陆军,认真选汰,一律改为洋枪炮队……沿海防营,并换用后门连子枪……。
”
要加强海防,李鸿章还认识到还要有坚固的船只。
坚固的船只
哪里来呢?李鸿章提出了要向当时造船最先进的英国去购买。
而对于沿海国防力量的布置,李也认识到要分清战略位置的主次。
指出:“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8]
(2)对于筹饷、用人的建议
清朝后期,面对国内的农民起义和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赤字不断加剧。
面对这样的形势,要向推动李鸿章所提出的近代化建议,筹饷是十分关键的。
李鸿章对于筹饷的建议可以总结为开源节流。
节流的举措主要是减少塞防的开支,增加海防的开支。
解决财政危机,仅仅依靠节省还是不够的,开源才是根本之图。
李提出要开办工矿增开利源,和外国侵略者争利。
李鸿章指出:“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馀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於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
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9]
要想推进近代化,近代化的人才是不可缺的。
为此,李鸿章指出:“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骛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
”,“抑臣更有陈者,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10]而对于如何培养、选拔近代化的人才,李鸿章指出:“臣愚以为科目即不能骤变,时文即不能遽废,而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
似应於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以资造就。
现在京师既设同文馆,江省亦选幼童出洋
学习,似已阖西学门径……”[11]
三、结论
李鸿章的这篇奏折反映了他若干近代化思想,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开风气之先。
但是李鸿章的这些建议还没有触动变革的根本问题,这是值得探讨的。
正如梁启超指出的:“由此观之,则李鸿章固知今日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固知狃于目前之不可以苟安;固尝有意于求后千百年安内制外之方,固知古方不可以医新症;固知非变法维新,则战守皆不足恃;固知畛域不化,故习不除,则事无一可成;甚乃知日后乏才,有甚于今日,以中国之大,而永无自强自立之时。
……夫以李鸿章之忠纯也若彼,其明察也若此,而又久居要津,柄持大权,而其成就乃有今日者,何也?则以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殊不知泰西诸国所以能化畛域故习,以视彼等,犹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也。
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
殊不知泰西诸国所以能化畛域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者,其机恒发自下而非发自上。
”[12]在这里,梁启超可谓是既看到了李鸿章的先进之处,也指出了其由于时代的限制,思想存在的不足。
从这篇奏章来看,李鸿章当时提出的近代化的举措无外乎路、矿、船、炮,也就是说它的认识不外乎军事、经济两个方面。
而全面的近代化是全方位的,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李鸿章这一时期的近代化思想就没有囊括政治、教育、思想、制度上的近代化。
所以梁启超说他“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谓是正确的评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