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主管晚清国事数十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侵略者的大买办,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另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倾力于国家富强的实干家;各执一辞,大相径庭。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对李鸿章的评价又有进一步的变化。当代已逝著名史学大家陈旭麓先生曾经指出:“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头,或者说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与李鸿章的关系就很大。”(1)他还进一步指出李鸿章是“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2)将李鸿章提升到了与中国近代化紧密联系的高度。纵观洋务时代之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及洋务活动,笔者欲从中进一步阐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

中国近代化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从鸦片战争算起者;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更多的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谓的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我认为后一种比较近乎事实。讲到洋务运动不得不跟李鸿章联系起来。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全过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倡导组织洋务活动的官僚中,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只有李鸿章一人。在所有的洋务官僚中,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最多,涉及的范围最广,取得的成绩也最显著,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企业、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因而被看作是洋务派的旗帜,洋务运动的旗手。李鸿章虽然也是从科举之道上走出来的封建士大夫,然而其识见,用梁启超的话说,在同朝大官中“无人可以望李之肩背”(3)。他对中外局势的变化,对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他放眼世界,清楚地认识到:“华夷混一,局势已成,我辈岂可强分界画。”(4)他审时度势,把当时中外形势概括为两句话:“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5)。由于李鸿章思想较为开明,办洋务最为积极,因而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谩骂和攻击,但李鸿章不为所动,大声疾呼:“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数千年大变局,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6)他以办洋务求“自强”为己任,摆出“舍我其谁”的姿态,并雄心勃勃地表示:“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7)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在其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才能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业绩是明显的,这些至少反映在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1、引进西方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1862年,淮军首先接受近代军事装备与训练,这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肇始。1865年,他在上海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接管了天津机器局。这两家机器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每年生产出大批的军火,源源不断地供给中国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国防建设。

此外,李鸿章还派遣数批军官、工匠出国学习制造、驾驶。1876年4月,他派卞长胜一行七人赴德国学习陆军。十二月,选派船政局生徒三十名分别去英法学习驾驶、水师兵法及制造。1881年与1885年,他又选派三十二名军事学员出国留学。自1871年至1894年,李鸿章购船、练兵、筹办海防,加速了中国的海防近代化。1871年李鸿章首先在大沽口营造新式炮台,安置了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数尊大炮。1880年,在天津创办水师学堂,培养海军将官,并不惜重金,从国外购买十五艘兵船。同时,他又修建旅顺船坞,大连和威海卫军港。1891年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海军初具规模,为中国国防近代化打下了基础。

2、创办民用企业,建设中国近代化工业体系。

随着军事工业的开办和经营,原料、经营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完整的近代工交体系,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加强了推广机器生产的要求,产生了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欲自强必先裕饷,欲睿饷源莫如振商务”(8);“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9)

在洋务派创办的20多家民用企业中,其中李鸿章于1872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一个企业。李鸿章在此过程中无疑是扮演了近代化倡导者的角色。尤其是“官督商办”这一企业形式,在开始是受到私人资本欢迎的。1875—1894年办起的24家商营近代采矿企业中,便有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因此,“官督商办”企业在早期还是起到了促进民族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继开办轮船招商局之后,李鸿章又于1877年设立开平矿务局;1882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8年主持开办漠河矿务局;1880年这里天津铁路公司。从1882年开始,李鸿章在中国东部沿海共创办了6家大企业,涉及开矿、航运、电讯、交通、纺织等五大工业部门,建立了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雏形。

3、派遣使节,开展近代化外交活动。

自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经常参与外交事务,他逐步认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进入国际外交的必要性。他奏请清政府将具有一定外交才能的三四品京堂大员,分别派驻日本、美洲、欧洲各国。1875年12月,清政府正式任命陈兰彬、容闳为外交使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 1876年11月派候补侍郎郭嵩焘,刑部员外郎刘锡鸿出使英国。当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守旧派掀起狂风恶浪攻击李鸿章,但他却又连续保荐具有近代外交知识和外交才能的李凤苞、曾纪泽、张萌恒、薛福成等人出使世界各国。这些近代中国第一批外交使节,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利益方面,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4、办学堂、遣留学、译西书,培养近代人才。

李鸿章再三强调:培养人才,实为自强根本。为了培养近代军事、经济和外交人才,李鸿章在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同时,还倡导创办了近代教育事业。例如创办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和必然结果。

李鸿章在1863年仿照同文馆创办上海方言馆,选拔江浙地区14岁以下的儿童入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1880年,奏请兴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5年,还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武备学堂。这些学堂成为新式陆军、海军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北洋海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新型技术力量。

李鸿章在开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进行留学教育。从1872年李鸿章等人奏请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开始,曾先后四次送幼童计120名入美学习。虽中途受阻,但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被送往国内开办的电报、水师、船政学堂继续学习,还是有一批人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有名者是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寥若晨星的时候,李鸿章力排众议,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内容的落后,学习“夷人长计”,无论怎么说,这是前人未有的举动,拓近代教育之荒,启近代国民之智,开近代教育之先河。无疑,在这一点上,李鸿章的洋务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天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李鸿章的这些活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近代化生产由此开始迈步。

二、李鸿章近代化活动的影响和评价

李鸿章所从事的近代化活动其成效虽“不足御侮”,没有使中国真正走向自强和富有,更没有使中国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当时,中国军事、外交屡遭失败,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而不在于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靠个人的力量去改变那种积贫积弱的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知道,李鸿章的洋务活动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上有朝廷的掣肘,下有国人的愚昧,中有保守同僚的诘难。当时有人攻击他是想“以夷变夏”的乱臣贼子。李鸿章“有倡无和”,概叹“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牵制,遂致一事办不成”(10),经营数十年,各项设施仅见端倪,并难乎为继。以铁路一事为例,1872年,李鸿章开始提出建造铁路的主张,闻者“甚不咋舌”(11);1874年,他正式向朝廷建议,立遭廷臣痛诋;1880年,再次提出建议,并提出规划,遭到“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山川之神不安则旱潦之灾易召”(12)等莫名其妙的攻击;1888年从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建成,准备展筑到通州,又像是捅了马蜂窝,包括尚书、侍郎、御史、学士在内的数十名京官,一片鼓噪,坚决抵制。李鸿章发出悲凉的哀鸣:“鸿章老矣,报国之日短矣!即使事事顺手,亦复何补唉!所愿当路诸大君子务引君父以洞悉天下中外真情,勿使务虚名而忘实际,狃常见而忽远图,天下幸甚,大局幸甚。”(13)

的确,万事开头难,李鸿章在艰难之中迈出了第一步。尽管这一步很小,却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生产的诞生。从此,中华历史上又注入了新的音符。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立,虽不足御侮,但为百十年后开拓始基仍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开端。李鸿章引进外资办厂、开矿、修铁路、架电线,形成了近代工业体系的雏形,增强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入侵。李鸿章最早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就向外资在华轮船公司挑战。8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力敌美国旗昌和英国太古、怡和三家外国轮船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