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来自:要学习网阅读原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分封制: (2)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3)内容:①对象(分给谁):同姓子弟、先代贵族和功臣
【对点图文解读
分封制的对象及布局 】 【信息解读】 解读一:在富庶地区大部分 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脊 地区往往是异姓贵族。从布 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 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 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 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 异姓诸侯,以此达到巩固西 周的统治。
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王位世袭制:
禹建立夏朝,启即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对后世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之形,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象宫室屋宇 D.皇帝宝座
答案:C
〖知识点解读〗 “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 对祖先进行祭祀。同祖曰“宗”,“法”即行为规范。一般意义上的“宗法”意为宗 族法规。宗族内部,权位继承关系到宗族的生存与稳定,是宗族内部最大的法规, 所以宗法制主要是指宗族内部权位的继承制度。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答案:C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解析〗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
两正燕国确两③④不;国封封宋可可国国国通以权义婚不通力务,是婚可姬,::知姓可定在①封知期封正国④朝国确正,贡内;确晋、享。燕宋国两提有是国供世姬可军袭姓以赋统封通和治国婚力权,,役可因。知此。③晋正燕确两;国不秦可国以不通是婚姬,姓可封知国②,不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 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
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独立性强;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 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 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实质2):特按点照:血嫡统长子关继系承分制配;政血治缘权与政力治,结是合一种 等级制度.
共性特点
森严的等级制;王位(贵族)世袭制 ;血 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 里
表 分封制
核心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 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与团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里
分封制
宗法制
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3)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典型
(家国一体) (4)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
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为 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为
❖ 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 得益于
A.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B.周代盛行“礼乐文化” C.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 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 成为大宗的是:
尧 后 代 (蓟)
舜 后 (代陈)
商 后 代 (宋)
3.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 2)特点:
a.小宗服从大宗。 b.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的高低。 3)作用: a.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嫡长子
周天子
诸 子
周天子 周天子 嫡长子
A.财产 C.信仰
B.地域 D.血缘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 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挡 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室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及自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统治的残酷性;
(6)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这里提到了宗法制,宗法制作为古代政治鲜明的一个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像。
主要表现在:
1)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高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划线部分为大家必须掌握的内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守、县令或县长由朝廷(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一、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西周分封 周王
异 姓 功 臣 贵 族
同 姓 王 室 贵 族
先代 帝王 后代 和边 远氏 族部 落首 领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 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 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 治周朝。
什么是礼?其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乐?
礼乐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作用?
分封制 目的 巩固政权,有效统治 内 容
宗法制 保王权的稳定
由来: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承袭(商末) 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 等 诸侯国义务:服从、镇守、随从、纳贡 基础:血缘关系 诸侯国权利:设官、建立军队、征赋等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定义: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 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 周 的 宗 法 制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 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是受到了这 种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选官的标准、对象和古代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史
皇
皇帝制度
权 不
三公制度
断
加
强 ,
汉代“中朝”形 成
相 唐代三省六部制
权 不
元代设置中书省
断
削 废丞相设内阁
弱 军机处的设立
皇权与相权
秦朝
(形成)
从汉到元
(发展)
明清
(顶峰)
两对基本矛盾
中
郡县制度
央
权
力
加
汉代郡国并行 强
元代行省制度
, 地
方
权
力
战国、秦、汉 初
军功爵授爵
军功、能力
汉朝
察举制、征辟制 德行、才能
曹操执政时 唯才是举
功、能
授官
举孝廉 授官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德行才能 评定授官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考试择优
军 军察
九
功 功举
品
科
和 和和
中
举
养 事征
正
制
士 功辟
制
贵族 政治
官僚 政治
士族 政治
官僚 政治
血缘贵族 文吏儒生 世家子弟 士人学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夏、商、周
(BC221年 —AD1912年)
秦
清朝
(汉唐宋元)
(分封制、宗法制)
形成 发展 顶峰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分封制 3、宗法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王老师)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1)创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
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其权势和地位,就把传说中三
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采用“ 皇帝”称号。 (2)特征
皇帝 独尊
皇权 至上
皇位 世袭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 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 “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 称谓
丞相之下设立“九卿”,分掌国家和皇家的各项行政事务,是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灿烂文明下的中国与西方-----中国古代政治
已考视角 王位继承--多元化继承方式
7【2019全国1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
的,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 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_至__高__无__上__的 地位
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称“始皇帝”, 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内容: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 御史大夫 ,史称“三 公”。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 军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传 达皇帝诏令,并负责 监察 百官。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 3)
4) 5)
严格的等级制度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1)封建社会中的皇族分封。 (2)中国姓氏有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 称鲁、山西简称晋等。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 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推行部落联盟首领权位“禅让制”,启继父位为王,“家天下” 取代“公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朝王位父子相传,商朝有时兄终弟及。
2. 方国制商朝在地方封侯、伯,有臣服、纳贡、出征等义务,形成方国制。
3.分封制(1)过程: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实行分封制,周成王时摄政的周公旦继续推行。
(2)目的:拱卫王室,扩展统治范围。
(3)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4)主要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为主,并分封到重要地区。
诸侯在封疆内拥有对卿大夫再分封,有置官员、建武装、征赋役的权力;同时也承担服从王命,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作用:①层层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②周王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边地开发,疆域扩大,交通发展,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③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得以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主要内容:①周王称为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②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本质上是等级制度;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內部的稳定和团结;③一定程度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④家国同构、尊宗敬祖、长幼尊卑、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等级观念、门第观念源头。
5.礼乐制: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6.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按宗法血缘关系世袭权力,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2)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综合提升课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主题线索主题考情观察主题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2.世袭制: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4)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主题二 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措 施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政治 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及“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其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造成个人 独裁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征发人力筑万里长城(西抵御了匈奴南下加重了人民起临洮,东到辽东) 的徭役负担,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措施方面措施影响政治采纳“推恩”建议,限制豪强,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文化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经济盐铁和酒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解除了边疆危机,开拓了疆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民族关系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主题三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必然性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北魏崛起后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巩固统治主要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上,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政治上,迁都洛阳风俗上,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成功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原因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富国强兵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适应了历史的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趋势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启示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学结论对汉武帝“尊崇儒术”的评价(1)一方面,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政治体现):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等级序列。
2.宗法制(内核枢纽):嫡长子为核心,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地位,有利于统治者内部的稳定团结。
3.礼乐制(保证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的工具)
4.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秦朝中央集权的措施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制
3.地方官制:郡县制
4.其他:制秦法;制定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修筑长城;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三、历代中央集权制度
1. 发展历程:秦(确立)---汉(巩固)---唐(发展)---宋(加强)--明清(顶峰)
中央---地方(北宋)
2. 主要线索:
皇权---相权(明朝)
3. 选官制度: 禅让制---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传说时代:黄帝尧舜→禅让制
夏(前2070):世袭制→家天下(公共权力蜕变为个人及家庭权力)
商(前1600): 1、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占卜→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周(前1000): 1、牧野之战(周王朝取代商王朝)
2、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程难点
一、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分封制
1、实行原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分封对象:同性宗族异性:功臣、姻亲、殷商降族等
3、特点:①中央和地方权利并存②和宗法制紧密结合③包容性强
4、如何评价分封制
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
④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⑤随着实力的变化,周天子权威逐渐丧失
(二)宗法制
1、实行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固
2、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
①有利于凝聚宗族,保障贵族垄断地位与特权
②有利于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把“家”和“国”结合在一起
③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之一
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重点解读】一、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1、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2、商朝:公元前1600年——1046年3、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二、西周分封制1、含义:即“封土建邦”制度。
(又称“封建制度”)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扩大统治范围。
(史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3、内容: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分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受封的主体:同姓王族5、早期的主要诸侯国有:燕(召公之子)、鲁(周公之子)、宋(商朝旧贵族)等。
(阅读地图册了解)6、分封制的影响:(1)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2)后来,随着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周王室衰落,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趋势。
三、西周宗法制1、性质: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4、宗法等级秩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5、影响:(1)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观念对后世政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形成中华民族重视亲情,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等传统观念)【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
第2课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考点】了解秦朝的统一;了解皇帝制度;了解秦朝的三公;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2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3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4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5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答题术语(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6高考频考点6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答题术语(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7高频考点7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答题术语(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8高频考点8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答题术语(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9高频考点9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
领土主权进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0高频考点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答题术语(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1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11高频考点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12高频考点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答题术语(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6)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l”号。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13高频考点1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答题术语(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14高频考点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答题术语(1)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l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人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5)“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15高频考点1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答题术语(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