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宗法制(贵族政治)的基本内容:(1)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以血缘为纽带)(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观念(对现今社会的影响):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最女卑、尊祖敬宗、裙带关系、隐蔽心理、家国一体。
家族、宗祠、族规(2)分封制(贵族政治)基本内容:(1)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3)影响:森严等级制度、姓氏、地方行政制度,间接层级管理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郡县制始建春秋,秦朝推广到全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守、县令或县长由朝廷(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标志着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
(4)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
汉武帝时,推恩法,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行郡县制。
行省制度: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一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导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内容:(1)核心和对象: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权利和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
分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的独立性。
同时,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实行再分封。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作用:加强了,扩大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封对象多样化,以周姓王室贵族为主;周天子享有至尊权威;土地、义务是天子、诸侯的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西周的宗法制度: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作用: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制特点:核心是制,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启始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2.商代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3.夏商政治特点:(1)建制: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伯、侯(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3)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及灭亡(1)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宗族血缘,方邦联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一-周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权独尊,官僚体制(公元前221年——1912年)秦一-清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禹死后,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
这标志着:第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第二,“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被王位世袭(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制取代;人们的私有观念增强3.(1)建立与发展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概况:武王开始,周公推广(2)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权利:在封地拥有自己的特权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朝觐述职(3)作用(1)逐渐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邦联盟式的政治体制,强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2)发展了周朝的势力,扩大了统治疆域;(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4)存在诸侯国纷争的隐患。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四海一”(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一统。
(2).开疆拓土:拓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辟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灵渠成为长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通道,便利运输及灌溉) 服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 2、秦统一的影响(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交往(3).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海内为郡县(郡县制)(1).作用: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单元提要】( l )夏商时期建立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
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
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初步建立,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 )赢政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之后,创立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首创皇帝制度;中央设立完备的封建官制;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
(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并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西汉在中央设三公,并形成“中朝”和“外朝”(内外朝制), 加强皇权。
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统治者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元朝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 4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极端强化并走向衰落:明初对专制政权进行了全面强化,废皿相,皇权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知识框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
1.王位世袭制 (1)确立: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 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 (2)影响: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 国家机构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语点拨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历史解释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
不断削弱
发展演变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
2.分封制 (1)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建立诸侯 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评价:该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春秋 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3.宗法制 (1)内容: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形成森 严的社会等级。 (3)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4.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 既削弱了相权,又能保证皇权独尊,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5.宋元(加强) 宋代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掌管中央财政,削弱 了相权。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 事机构。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专
制Hale Waihona Puke 主 义秦中
君
建立
央主
中 央
西汉
集 权
专 制
巩固
集 权
制不
隋唐
度
断 完善
不强
制
断化
度
宋
完
演
善
加强
变
明清
过
顶峰
程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 《资治通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
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正。”
唐
•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 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清: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军机处, 强化专制皇权;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集权。使封建君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
实战演练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 举措: A.焚书坑儒 B.强化中央机构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清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 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 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
• “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
宋
•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实战演练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专制, 主要是通过 p75 A.省、部之间相互牵制 B.各省之间相互牵制 C.各部门职权分工合作 D.各部门官员都由皇帝任命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讲义--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考点01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一、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奴隶制王朝国家夏。
2、政治制度: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商朝:1、内外服制度。
①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①外服:指王畿四周。
2、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三、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1)内容:①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
①其他地方则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①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
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天子地位;分封地区)(2)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
(3)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诸侯权利: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5)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6)分封的依据: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西周政体的特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基本特征)。
(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四、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深厚的迷信色彩;2、以血缘关系维系政治权力,政权带浓厚的部族色彩;3、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02 中枢机构一、秦朝:三公九卿制二、汉朝1、汉初:继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是行政中枢。
3、西汉晚期:三公制取代丞相制(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中朝尚书权力大增加。
4、东汉:尚书台已正式成为行政中枢。
三、隋唐:三省六部制四、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力。
五、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六、明朝:内阁成为中央行政中枢。
七、清朝雍正: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考点03 地方行政制度1、秦: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被郡县制所取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学法指导】如何学习“典章制度”一类的历史知识“典章制度”主要是指各类制度、纲领、计划以及条约等。
从小的方面说,“典章制度”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从大的方面说,则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分封制、王位世袭制等。
由于各类制度、纲领、计划以及条约等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一定历史时期起过重大作用和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学习“典章制度”一类的历史知识,就应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沿革变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等角度加以把握。
例如对“分封制”的掌握,应知道它是周王朝为巩固国家统治而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层层“分封”各级贵族,它的沿革变化是西周承继夏商分封做法而有所损益并发展到臻盛、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破坏解体,它的历史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王朝等。
【自主学习】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自主探究下列问题,完成知识梳理。
1、早期国家是上怎样形成的?大致在什么时间?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2、夏朝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3、商代政治的两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距今大约________。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________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朝:传说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大全
①经济:井田制 ②政治:宗法制
⑶分封的对象: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的诸侯国:齐、鲁、燕、卫、楚等。(金榜P1地图)
⑷受封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对下属进行 再分封;受封时得到土地、物资和人口等。
②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 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
早期国家的产生
金属器具(青铜器)的应用(生产力发展)
农耕经济发展
贫富分化,阶级对立
文字的成熟
成王败寇, 确立维护王权 城的出现
早期国家产生
巩固练习
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2、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 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本课小结
夏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 中国早期政
世袭制度
治制度的特
点:
中 国
商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见笔记
早 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期
政 治 制
西 宗法制 周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 度
度
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礼乐制 当时文明中最为高贵、 典雅、精致的文化
⑸影响:
积极:①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列,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 强国;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回顾]1.宗法制(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考点深化]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1)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诞生:思考: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在什么地域出现?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①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商政治形式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材料三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史记·夏本纪》a.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b.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的政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二、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武王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领土空前广阔,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呢?……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材料一: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导航: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包括中国早期(先秦时代)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它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再到衰落,这一演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建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并衰落(明清)。
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梳理: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背景: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造成社会动荡(3)目的: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内容: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2、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以及礼制的初步形成。
3、城的出现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4、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反映了社会权力的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结合5、在仰韶文化时期不同的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了差别,表明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迹象。
6、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其中记录了有关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的事迹。
7、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产生)。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8、商王朝的统治历时六百年作用,历史遗存相当丰富,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
9、商代政治的突出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B、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王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10、在牧野之战中,周击败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占领朝歌,商王朝灭亡。
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亲周的商代旧贵族微子封于宋)1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1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1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15、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特点: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16、西周“礼乐秩序”:A、“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点】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重点解读】一、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1、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2、商朝:公元前1600年——1046年3、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二、西周分封制1、含义:即“封土建邦”制度。
(又称“封建制度”)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扩大统治范围。
(史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3、内容: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分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受封的主体:同姓王族5、早期的主要诸侯国有:燕(召公之子)、鲁(周公之子)、宋(商朝旧贵族)等。
(阅读地图册了解)6、分封制的影响:(1)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2)后来,随着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周王室衰落,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趋势。
三、西周宗法制1、性质: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4、宗法等级秩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5、影响:(1)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观念对后世政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形成中华民族重视亲情,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等传统观念)【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
第2课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考点】了解秦朝的统一;了解皇帝制度;了解秦朝的三公;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认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复习笔记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历史数轴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考点详解考点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 )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2019江苏扬州期末)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 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3.(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左传·襄公十二年》中记载:“秋,吴子寿梦卒。
(襄公)临于周庙,礼也。
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等级森严B.奴隶制渐趋强化C.宗法制亲疏有别D.封建制尊卑有序4.(2019江苏无锡期中)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乃形成见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第 2 页 5.(2019江苏南通一模)《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6.(2019江苏扬州一模)“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和抨击的对象。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7.(2019江苏赣榆模拟)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
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 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8.(2019江苏泰州模拟)“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9.(2019 江苏东台一模)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第 3 页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10.(2019江苏盐城期中)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苏州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 00013154∶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 3 400 62 55∶1 淳熙十年 15 000 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11.(2019江苏无锡一模)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命人“宣敕示祎之”。
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武则天时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度有效约束了君主的专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12.(2019江苏南通一模)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
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
门下省审第 4 页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并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
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13.(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
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
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不副实的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14.(2019 江苏姜堰考前模拟)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
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B.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C.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D.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15.(2019江苏盐城三模)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
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
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二、非选择题(共13分)16.(2019江苏苏州期末)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
阅读下列材料:第 5 页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
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6分)(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
(不得照抄原文)(4分) (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3分)第 6 页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排除;周天子是天下的绝对大宗,而不是周公,故B项错误;“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表明分封的重要依据是智慧和品德,故C项正确;“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表明殷族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项错误。
2.A 材料中“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A;B、D是从分封制或宗法制单个方面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中“彻底”表述不当,排除。
3.C 材料中“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诸侯死后的丧葬制度,强调的是异姓以及同姓宗族血缘关系的亲疏,C项正确。
4.B 西周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君权既并吞了宗权”表明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宗法制并未消亡,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分封制并未消弭,故D项错误。
5.C 分封制是“重立列国”,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不符,A项错误;“重立列国”是地方管理制度,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排除B项;秦灭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公元前221年……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始于西汉初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6.A 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内阁制代替丞相制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第 7 页7.A 结合所学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故选A;行省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并不代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能得到彻底解决,排除B;行省制是秦朝推广的郡县制的重大发展而非笼统继承,排除C;秦朝的郡县制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排除D。
8.B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B项与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相符,故答案为B项。
“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A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有较大权力,但与材料中“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