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一

历史必修一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巩固了统治,拓展了疆域★(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权力世袭,血缘关系为纽带, 等级森严。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虚职)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指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影响:皇帝专权,造成阶级矛盾激化。

知识要点整理:秦中央集权的特点:皇帝任免各级官吏掌握人事大权,使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分封制(西周:前1046至前771)1、目的:巩固国家政权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诸侯的独立性(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职位世袭)。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4、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特点: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三、宗法制1、特点(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2、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之长子)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确立①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合成皇帝,定作自己的名号。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帝独裁、皇权至上皇帝制度的本质:君主专制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3)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皇权与相权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必修1 校本答案

历史必修1 校本答案

历史必修1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C2.B3.D4.B5.C 6.D 7.D 8.D 9.B 10.D 11.B 12.B 13.C 14.D 15.A二、非选择题:16.(1)分封制、宗法制。

内容: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等分派到各地,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

广建子国。

同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政令,要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无论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2)特点: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17.西周的宗法制以家族的长幼尊卑关系为基础。

扩展到国家的统治秩序。

首先。

它保证了天子的至高权威。

要求全体贵族必须服从天子;其次,它以区分大宗、小宗确定彼此的关系。

使权力和财产的分配披上家族亲缘的外衣,保证厂各级统治的稳定性。

宗法制力图使下级和被统治者心甘情愿地服从天子,服从宗族.这就从根本上维护了奴隶制国家。

宗法思想影响到全社会,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D2.B3.A4.A 5.D6.D7.B 8.C 9.B 10.C 11.C 12.A 13.B 14.C 15.C二、非选择题:16.(1)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2) 本质:君主专制独裁,皇权至高无上,即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3.内容


(1)周王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 嫡长子继承。
分 层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返


4.结果: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
自 主
_诸__侯_—卿大夫—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主 预
[学习目标]
堂 达




探 新 知
1.掌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实行目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固 双 基
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
合 作 探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习 •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标 •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 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探 新
SUCCESS
固 双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段史料可利用句号分层。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为第一层,主要解释了纵向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至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知识要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知识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知识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1各个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1各个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必修1各个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 夏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神权特色)2.初步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中央:相、卿士——政务地方:侯、伯——方国首领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实行:周武王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3.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4.内容:P6天子与诸侯的权利和义务5.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6.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7.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三、宗法制(P6《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背景)1.春秋: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霸战国:各国变法,秦商鞅变法2.前221年,秦朝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 至高无上的皇权(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①确定皇帝名号。

②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皇帝调动军队,以虎符为凭据。

(2)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①皇位独尊②皇位世袭③皇权至上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1)三公诸卿皇帝(权力中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诸卿(2)职能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辅政)。

百官之首。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上传下达及监察)次于丞相。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地位与丞相一样。

④诸卿:承相下设诸卿,分掌中央政府职能部门。

(3)关系: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 分封制(理解):1、目的:实行有效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3、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各种义务。

4、获得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特点:层层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确立了等级秩序。

6、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7、局限:地方诸候独立性强考点2 宗法制(理解)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3、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5、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综合应用)1、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

.2、内容: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

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1)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②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县——乡——里。

长官由皇帝任命,向中央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3、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4、.影响(1)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2)有利于保护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理解)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严重的王国问题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候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为列候,归郡统辖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考点5 唐朝三省六部制(理解):1.内容(1)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⑴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⑵地方:侯、伯2、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西周的分封⑴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⑵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⑶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4、西周的宗法制:①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③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⑴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⑵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⑴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⑵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⑷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⑸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⑹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⑴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⑵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⑶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⑷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古代史三级目录

古代史三级目录

中国古代史三级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原始社会:2.夏:3商: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2.分封的对象:3.分封的内容即诸侯的权力与义务:义务:权力:4分封的作用积极:消极: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实行宗法制的目的:2. 宗法制的实质;3.宗法制的核心内容:4.宗法制的作用;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联系选修一商鞅变法:★★★★★时代特征: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2.秦统一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政治经济民族:二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称号的由来:基本特征: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①中央机构与职能: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作用: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两级制2.地方官僚机构郡: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影响: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①并行制②七国之乱③汉武帝:令和附益法④()制监察地方官2.唐朝①地方设置()和()②问题: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政治(行政):财政:4.元行省制度概况:意义: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中外朝制:2.唐朝①三省体制3.北宋最高行政机构:分行政权:分军权:分财权:4.元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位高权重2.汉朝:3.魏晋南北朝:4.隋——清:①开始②正式形成:③继承完善:④明中叶:僵化内容:格式:消极作用:⑤结束或废除:1905年⑥作用: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加强君权废除分2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设二内阁的出现1.发展过程:明太祖:明成祖:票拟批红权张居正任首辅时2.性质与评价3.比较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威肋皇权2.康熙:设(),与()()三足鼎立3.雍正:设()4.军机处的性质与职能5.军机处设置的意义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发展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古代农业文明代表:中国黄河长江文明、西亚两河文明、中南美洲玛雅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2.主要耕作方法演变:刀:石: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方式★★★★★春秋战国:西汉:汉朝以后:隋唐:2.耕作技术、方法、制度: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南北朝:耕作制度:宋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3.水利工程:战国:汉朝:4.灌溉工具:曹魏:唐朝:宋朝: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生产关系: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3.小农经济的作用积极:局限: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史夏商周:春秋战国:西汉:2.定义:3.领先世界的行业:青铜铸造业:冶金业:东汉:钢铁冶炼业:南北朝:商:东汉:制瓷业北朝唐朝宋朝★★★★★明清丝织业:商:西周:西汉:唐朝:宋朝明清: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2.民营手工业:3.发展历程: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朝:宋:元: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定义:基本特征: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丝国丝绸之路中西交流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发展历程商朝与商人: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唐朝时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和(),相当于最早的银行与汇票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世界最早的纸币——()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国际性大都市——()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贬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是()和()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以前(如长安))市的功能:市的设置:市的管理:2.宋以后打破市坊界限;草市:早市、夜市:四大商业名镇:中国六大古都:扬一益二: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西汉:丝绸之路2.唐朝:在广州设()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税收是国库重要来源4.元朝:()是世界第一大港5.朝贡贸易的特点与目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6.清朝:()和“”政策广州十三行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发展演变:原始社会:夏商西周(私有制):春秋:生产力如发展,生产关系如遭到破坏BC594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完整版)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总体特征:早期政治制度,带有原始性(血缘色彩浓厚)一.夏、商1.王位世袭制(夏朝)——经济上私有制→政治权力也变为私有(“家天下")2.中央官制:相、卿士3.地方:侯、伯(臣服、方国→松散)二.西周1.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拱卫王室(服从、镇守、作战、贡赋、朝觐)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积极:开发、扩大、趋向严密→加强统治;消极:地方独立性(官员、武装、赋役)→西周后期遭破坏③影响: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①目的: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解决矛盾→统治秩序②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世袭制、分封制的规则)③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大小宗④作用:贵族特权、垄断→稳定、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2课: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提示:从第2课至第4课,主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强化)春秋战国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59页)【课件】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59页)【课件】

(2)特征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 血缘 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 的基本特征。 概念阐释 —— 宗法制与礼乐制
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 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
(3)评价 分封制是较 内外服制 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 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1.秦朝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秦朝的统一: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 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思维点拨 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 “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 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 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
(2)唐朝的三级制 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 监察机构 ;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 行政实体 。 ②唐中期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 州县,拥兵自重,形成 藩镇割据 势力。
知识点拨——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 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这些藩镇在政治上 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这种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01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02 重点探究 素养提升

03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讲解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堂讲解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课堂讲解习题(附答案解析)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全面认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的奴隶社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应从如下几点认识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维护西周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内容:主要是规定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诸侯的权利主要是获得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并有再次分封的权利。

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如政治上镇守疆土和朝觐述职,军事上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4)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其积极方面是通过分封制,强化了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奴隶制强国。

消极方面则是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了此时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核心讲解:西周分封制有什么特点?这一制度能长期治国吗?为什么?答案: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相对广泛;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层层封授。

不能。

因为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凭血缘关系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例题1: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答案】D二、全面分析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西周的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采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认识到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响;(2)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3)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探究西周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地图、人物画像和图表,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设问和提问,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

(3)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2)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宗敬祖等,这与早期政治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1.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述、谈话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形成师生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记忆得更深刻;3. 最后,趁热打铁,通过布置部分习题来当堂检测。

【教学内容】1. 王们世袭取代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是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

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 宗法制。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经夏商两代发展,到西周时已相当完备。

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备考说明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在2013年高考中新课标全国文科综合卷I、卷Ⅱ、北京卷、天津卷均在本单元设置了非选择题,未来在2014年的高考将会保持稳定,从命题角度上看,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仍将是高考命题重点。

从内容上看,仍将重点考查古代选官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等重要政治制度。

在2014年的备考中应关注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注意本单元的内容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对比和分析。

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深层挖掘分封制、宗法制和郡县制等政治制度的内涵与外延,要深层挖掘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复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2)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问题导读单】一、夏商周的沿革(岳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就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人民)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和神权的结合,社会不平等突出表现为政治压迫。

早期文明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岳麓):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

1.夏:约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有意识地扶植其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儿子启即位,始创王位世袭制。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方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约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

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和外服制度。

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外服是附属国直辖的地方。

商王在不同程度上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直接控制的范围虽不够大,但能够支配各方国的地位却建立起来)。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政务官,臣服于商的方国首领被封为侯或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讨。

王权与神权结合,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周: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周朝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渐成熟。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

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及“战国”。

二、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魏晋后虽有分封但其性质不同。

2.概况:西周的大分封第一次发生在武王灭商之后,第二次在周公东征平定武庚、管、蔡之乱以后。

周公旦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周公旦系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孔子终生倡导的礼乐制度据说就是周公制订的)。

3.主要内容:周王直接统治国都附近的王畿地区(指镐京、洛邑及其周围地区)。

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封国国君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的“附庸”附属于附近较大的封国。

不仅周天子要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

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

庶人或奴隶为直接的生产者。

4.目的: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地统治,即所谓“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分封的过程也是周人不断扩展势力范围的过程。

5.分封对象: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古圣先王后裔、殷人后裔)。

(岳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之地;周人把殷商遗民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以利监督;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以牵制商人(岳麓版称,“异姓诸侯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6.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7.重要诸侯国:⑴王族之国,如武王弟周公旦封鲁(其长子伯禽就国),召公奭封燕,成王弟叔虞封晋等;⑵功臣之国,如姜尚封齐(亦是姻亲);⑶古圣先王后裔之国,如黄帝后裔被封于祝,尧后裔封于蓟,禹后裔东楼公封于杞、舜的后代妫满封陈等;⑷殷人后裔之国,如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宋(灭国不绝祀)。

(现代,山东省号称齐鲁,河北号称燕赵,湖北号称荆楚,陕西号称三秦,山西号称三晋等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8.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力役,朝觐述职等。

9.诸侯权利:得到土地和人民,在封国里享有世袭统治权。

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设置官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10.特点:⑴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⑵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⑶(岳麓)西周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⑷层层分封。

附:周代的阶级:⑴统治阶层:天子(王畿)→诸侯(公、侯、伯、子、男;封国)→卿大夫(采邑)→士(不能世袭的食田或俸禄)。

诸侯与卿大夫享世袭继承的爵位,拥有土地权与统治权。

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以打仗为主要任务。

⑵平民:多为身分职业世袭的农民,土地为贵族所有,农民有供奉粟米、布缕及力役的义务;少数为贵族蓄养的工商业者,称为“工商食官”。

⑶奴隶:主要来源是战争的俘虏或犯罪的平民,平民与奴隶是劳动生产的主力。

11.作用:⑴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⑵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⑶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注:梁启超:“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12.局限:封国诸侯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13.瓦解:平王东迁,王畿缩小,王室落入诸侯的卵翼之下,分封体制已名存实亡。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小宗取代大宗(如晋武公杀晋侯缗继位)、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时有发生,各诸侯纷纷称“王”,名号与周天子相等。

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战国末期,周王室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丧失分封大权。

补:分封制的残余:1.秦末大乱与分封制的短暂重现:始皇死,赵高当权,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后裔随即响应,自立为王;六国后裔仍眷恋旧制,以世族为优越。

项羽分封不公,诸王彼此猜忌不安而转相攻伐,终为刘邦安享其成。

2.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度有利于君主的集权,但易使皇室孤立无援;封建制度有助于屏障王室,但易生内哄;刘邦诛灭异姓诸侯王,并有刑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但惠帝时,吕后称制,大封诸吕为王,打破此誓言。

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温和手段抑制宗室,如分齐为六、淮南为三。

景帝时,晁错建议以武力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为太尉周亚夫平定,诸侯国的实力大为削弱。

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分封名存实亡,郡县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地方行政规制。

3.西晋:晋武帝鉴于曹魏缺乏宗室辅佐,造成王室孤立,而导致灭亡,所以大封宗族为王,并派他们掌握兵权;结果,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更导致五胡乱华。

4.明代:明太祖为确保帝国长存,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结果,惠帝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自立为成祖。

另:封建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作为食邑的制度。

“封建”一词也作为欧洲历史上“feudalism”的汉语译名使用。

中国封建制度,始于前11世纪西周封建,在前3世纪秦朝建立以后,渐为中央集权制所取代。

欧洲封建制度,盛行于5到15世纪。

随着16、17世纪民族国家的兴起而式微。

马克思主义史学常把秦至清的历史称之为“封建社会”,现在逐渐被学者否定。

不过,由于这个概念在中国大陆使用非常普遍,所以以后的部分章节偶尔仍使用“封建社会”代称古代中国的君主集权时代,请读者注意辨别。

三、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

(发展演变: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所萌芽,到西周时期成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

)2.基础:父系血缘关系。

3.目的:协调家族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家族之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4.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

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与众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注:易中天认为:父家长制、嫡长子继承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合起来为宗法制。

5.特点:⑴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

⑵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⑶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

6.作用:⑴把“国”和“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君统与宗统结合起来),王权较前代有所强化。

⑵保持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王国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

”)⑷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其内涵仍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7.评价:⑴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