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一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一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导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内容:(1)核心和对象: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权利和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

分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的独立性。

同时,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实行再分封。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作用:加强了,扩大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封对象多样化,以周姓王室贵族为主;周天子享有至尊权威;土地、义务是天子、诸侯的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西周的宗法制度: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作用: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制特点:核心是制,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启始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2.商代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3.夏商政治特点:(1)建制: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伯、侯(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3)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及灭亡(1)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宗族血缘,方邦联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一-周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权独尊,官僚体制(公元前221年——1912年)秦一-清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禹死后,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

这标志着:第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第二,“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被王位世袭(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制取代;人们的私有观念增强3.(1)建立与发展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概况:武王开始,周公推广(2)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权利:在封地拥有自己的特权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朝觐述职(3)作用(1)逐渐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邦联盟式的政治体制,强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2)发展了周朝的势力,扩大了统治疆域;(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4)存在诸侯国纷争的隐患。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四海一”(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一统。

(2).开疆拓土:拓北方: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辟南方: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灵渠成为长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通道,便利运输及灌溉) 服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 2、秦统一的影响(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交往(3).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海内为郡县(郡县制)(1).作用: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学案)【单元提要】( l )夏商时期建立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

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

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初步建立,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 )赢政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之后,创立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首创皇帝制度;中央设立完备的封建官制;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

(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并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西汉在中央设三公,并形成“中朝”和“外朝”(内外朝制), 加强皇权。

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统治者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元朝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 4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极端强化并走向衰落:明初对专制政权进行了全面强化,废皿相,皇权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政治形态【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

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西周将分风之语宗法制相结合的一种现象,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国家不是在西周开始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A【详解】“从周”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D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矛盾导致各家的盛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
知识框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
1.王位世袭制 (1)确立: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 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 (2)影响: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 国家机构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语点拨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历史解释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
不断削弱
发展演变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
2.分封制 (1)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建立诸侯 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评价:该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春秋 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3.宗法制 (1)内容: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形成森 严的社会等级。 (3)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4.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 既削弱了相权,又能保证皇权独尊,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5.宋元(加强) 宋代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掌管中央财政,削弱 了相权。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 事机构。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制Hale Waihona Puke 主 义秦中

建立
央主
中 央
西汉
集 权
专 制
巩固
集 权
制不
隋唐

断 完善
不强

断化





加强

明清

顶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 《资治通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
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正。”

•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 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清: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雍正时设军机处, 强化专制皇权;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集权。使封建君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
实战演练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 举措: A.焚书坑儒 B.强化中央机构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 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 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

•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 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实战演练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专制, 主要是通过 p75 A.省、部之间相互牵制 B.各省之间相互牵制 C.各部门职权分工合作 D.各部门官员都由皇帝任命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学法指导】如何学习“典章制度”一类的历史知识“典章制度”主要是指各类制度、纲领、计划以及条约等。

从小的方面说,“典章制度”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从大的方面说,则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分封制、王位世袭制等。

由于各类制度、纲领、计划以及条约等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一定历史时期起过重大作用和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学习“典章制度”一类的历史知识,就应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沿革变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等角度加以把握。

例如对“分封制”的掌握,应知道它是周王朝为巩固国家统治而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层层“分封”各级贵族,它的沿革变化是西周承继夏商分封做法而有所损益并发展到臻盛、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破坏解体,它的历史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王朝等。

【自主学习】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目,自主探究下列问题,完成知识梳理。

1、早期国家是上怎样形成的?大致在什么时间?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2、夏朝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3、商代政治的两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距今大约________。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________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朝:传说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央和地方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三)发展趋势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四)影响
积极: 巩固统一局面,稳定统治秩序 发展社会经济 加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 专制导暴政,决策随意易失误; 控制思想,阻碍科技进步; 后期阻碍资--萌芽发展,束缚生产力。
专题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 单 元 线 索
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过程

汉至元
明清 皇权不断强化
特点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不断发展
中央严格控制 地方
一、பைடு நூலகம்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㈠ 夏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神权色彩、对方国控制力有限)
(简、速、密) (标志君主专制发展 到顶峰)
1.(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
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C
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 陈涉世 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其表现有( )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㈡ 发展演变: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行使相权) 中央 枢密院
{}
(最高军事机构)
4、元 一省二院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地方: 行省制 (下设路府或州县) 宣慰司
管辖边远民族地区的军政事务, 属地方行政机构。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回顾]1.宗法制(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

(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

(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考点深化]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1)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诞生:思考:中国早期国家大致在什么时间形成?在什么地域出现?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①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商政治形式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材料三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史记·夏本纪》a.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b.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的政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二、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武王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领土空前广阔,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呢?……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材料一: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7)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宗法制对西周和后世的影响分别有 哪些? 对西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 ①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重视家庭建设,尊 老爱幼的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任人唯亲、唯上是 从的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 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材料二: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 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2)材料三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结 合所学指出,西周初期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关系:臣属关系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3)依据材料二和三,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原因: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理解):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 ,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 ,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受制于 中央。
2、形成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根源)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法家大一统思想
材料七:
(8)据材料七指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导航: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包括中国早期(先秦时代)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它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再到衰落,这一演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建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并衰落(明清)。

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梳理: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背景: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造成社会动荡(3)目的: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内容: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一】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阶段朝代主要措施变化趋势创立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逐渐集权,地方权力日益缩小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军事上,取消禁军将领的军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下设六部(分管政务)、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

在地方,设行省。

此外,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顶峰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军事上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文化上采取八股取士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加强皇权;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二】地方——地方主要行政制度的演变制度概况分封制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郡县制秦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行省制元朝开创了行省制,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三】文化专制——古代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及影响朝代思想控制措施及影响秦朝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明朝沿用科学制,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节“五经”,实行八股取土。

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拓展】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有什么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主线
原始社会: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夏朝: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

商朝:方国联盟:商王对各地方方国控制能力有限。

周朝:(1)分封制:为巩固统治,周王把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加强了王权,形成了等级序列,统治效果加强。

(2)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强化了王权。

(2)“察举制”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是一种文化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措施
秦朝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 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皇帝
军机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值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 然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治者(C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 朝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治色 彩浓厚
皇帝制度
影响: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影响着国家决策。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2023 年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周
禅让制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封建制社会) (前221年—1912年)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复习笔记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历史数轴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考点详解考点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点津】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

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秦汉制度的建立、隋唐制度的完善、宋元制度的加强、明清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伴随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被强化到空前高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考点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掌握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宗法制特别是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同时与分封制又是到为表里的,这就构成了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专权。

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政治特点。

【解析考点1】1.分封制的定义、特点及历史作用(1)定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同姓异姓的封国制度。

(2)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并进而分封属下,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

(3)作用:①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西周贵族集团还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考点释疑】分封制即是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后,为了解决小宗与大宗关系问题,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庶子做诸侯,然后让他们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王室。

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责任。

分封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宗法制实施的目的、主要特点及历史作用(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主要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3)作用:①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考点释疑】宗法制特别是西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又是政治制度。

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其显著特点是宗法组织和国家组织紧密结合。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

【考点综合】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考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掌握秦的统一、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中央官制及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解析考点2】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及具体表现(1)基本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具体表现为:①皇权至上。

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又一表现。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历史影响(1)措施:中央:①实行皇帝制;②实行三公九卿制。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

其地位、职责、权力各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地方:实行郡县制。

①地方政权机构:郡县两级政权;②基层机构:乡、里等;③政令下达:三公九卿——郡、县---乡、里-----百姓。

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①为防御北方的匈奴,下令修建“万里长城”;②修建驰道和直道;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并是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④严刑峻法。

(2)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释疑】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分掌行政、军事、监察,权力分散相互制约。

设三公,分割事权,有利于皇权集中、大权总揽。

地方上设郡县制,官员由中央任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始终存在两个基本矛盾:相权与皇权(专制)、中央和地方(集权)。

【考点综合】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春秋后期即已开始出现。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王室衰微,政令不行,原有的一套政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从春秋后期开始特别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官僚制度,推行郡县制度,形成新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后,集战国时期新制度之大成,加以改进、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考点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考点2】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历史影响(1)措施:①设“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②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它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颁布“推恩令”强干弱枝、削弱封国。

(2)影响: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评价(1)特点:三省指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1)措施:削实权(“权”)①削弱藩镇,所有州郡直属中央;②州郡设通判;③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④设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军政,削弱宰相权力。

制钱谷(“钱”)设转运使,各州郡财赋均由中央直接掌握。

设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总管国家财政,相权进一步被分割。

收精兵(“兵”)①设三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②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2)影响: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到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4.元朝的中央机构的特点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统辖六部。

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相权呈现出反弹、扩张之趋势。

【考点释疑】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皇权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发展。

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从独相制互群相制),强化皇权;二是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考点综合】汉唐宋元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即从中央与地方政制的变化,即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来反映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考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掌握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明确君主专制强化与封建制度衰落之间的关系。

【解析考点4】1.明朝加强的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影响措施:(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务。

设立殿阁大学士,并不参与决策。

(2)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②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权力逐步扩大,有“票拟”之权;③皇帝“批红”,掌握最终决策权。

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2.清初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1)措施:①清初,设立内阁,负责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②雍正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一人。

(2)影响: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考点释疑】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即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

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国家规模进一步扩大,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外国对中国的窥视已露端倪。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种要求自由发展经济的思想出现,随之出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反思。

这些影响到了专制统治的基础,农业时代,其统治基础就是小农经济。

这就决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必然的强化。

形成结论性观点、规律性认识。

【考点综合】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宗法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

秦汉大一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以后历代王朝不断完善这一体制;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

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杯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

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高考回眸】【例1】(全国卷)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例2】(上海卷)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A.收取赋税B.征发兵役C.管理军事D.监察郡守【例3】(江苏卷)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例4】(全国文综卷)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例5】(全国卷)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节省军费开支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加强中央集权【例6】(上海卷)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例7】(天津文综卷)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 实现了选贤任能D.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例8】(上海历史卷)明太祖与窦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