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 《论语》十二章 (共46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  《论语》十二章 (共46张PPT)

4.2017年共有7356万人次中国人去日本旅行, 成为了其第一大客源国,但国内旅游却陷入尴 尬,雪乡宰客,青岛大虾事件频发令人担忧。 请根据材料链接,参照日本旅游业的优势,对 国内旅游提出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完善公共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②美化 环境,让旅游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③加强社 会治安管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 《〈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 的启示。
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 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 要讲求信用。
2.我们在个性化出游的同时,也会面临很多的 问题,结合材料说说出国游玩时应该注意哪些 事项?
①保护好自己,防止意外受伤;②保管好自己 的物品;③保管好证明自己身份的相关证件; ④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 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以具体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近 五年来我国国际航线的增长速度之快,推动了 出境旅游业的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育才中学中考模拟)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材料一 中国日报3月1日电,中 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联合发布 《2017年中国岀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对全年出境游情况和游客行为进行了全 面检测。
中国旅游资源研究院、国家旅游局 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 民出境游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7.0%。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 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3.11《论语》十二章(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3.11《论语》十二章(共19张PPT)
• 【交流点拨】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交流点拨】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字词:
• 1.字音识记。
•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yú)
•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 2.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字词
3.一词多义。
知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不 新愠 (( 动动 词词 ,, 得了 到解 ))
介绍孔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 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庄子 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 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 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 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 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论语》十二章
得力其尔中学
介绍论语: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论语》十二章课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多次进行自我检讨
竭尽自己 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章解: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讨自己:替别人 谋划事情(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 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通“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数和零数之间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孔子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到达了相应 的高度,处在少年阶段的你对自己以 后的人生是如何计划的呢?
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思想品德修 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等方面的内容。警 告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取 信、重视友谊、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
《论语》十二章
《论语》简介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根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 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 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 为“诗、书、礼、易、春秋”。《四 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成为科举取士 的根据。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1.为 ·
可以为· 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2.知
·
温故而· 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
3.而 温故而知新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

人不堪其忧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这种)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传不习乎?”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文言知识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给) 为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负,充当)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60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60张PPT)
• 本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按时复习、巩固; 第二句讲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 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课文 评讲
第二章

•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多次 替 出主意 转折,却、但是
每天 反省
自己
为(wèi)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对语气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 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对语气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疏通课文,积累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通: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口译, 标示出不清楚的地方。
共同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老师提示。
文言文词语翻译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习—— 复习 温—— 温习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zhuàn)而成,以语录体和 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大多 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与 《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 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 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 课:《论
语十则》课件
论语十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 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 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林: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返回圣府大
门后花园孔子墓
至圣林门
至圣庙坊神狮众人拾柴火焰高
各小组选择一则,合作学习,提出疑问,探讨含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堪:能忍受。
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赞扬颜回为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 困顿也自得其乐的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 者:……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乐。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快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好、乐。 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 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 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 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 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 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 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疏食:粗粮。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对于。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 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改变。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笃:坚定。 切:恳切。 近思:考虑最近发生的事。 仁:仁德。
这一章子夏提出博学、笃志、切问、 近思四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言行 一致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46张PPT)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 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问题思考
1.第一章谈到了哪三个方面?
谈到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三方面。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朗读节奏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参考译文 • 孔子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个知
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 的人。”
第八章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2.第二章强调治学的人要怎样做?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多反躬自省。
孔子简介
3.我们从第三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 学习,循序渐进,方能达到。
4.第四章谈论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本章谈论的学习方法是:温故知新。
孔子简介
5.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哪二者之间的辩 证关系?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幻灯片40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件(幻灯片40张)
语言现象。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本来广泛了。其特点 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 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 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知识点解析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 【例】 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知识点解析
【例】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按一定时间 ;今义: 时间 。习,古义: 复习 ;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每天 ;今义: 一日 。三,古义: 泛指多数 ; 今义: 数词,三 )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 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旧的知识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1.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 过去的,老的 ) 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 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 (学习) ;今义: 跟从 。) 3.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讲评】准确辨析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 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 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 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 够产生哪些影响?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
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 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 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穷困
而改变。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注释: ③愠(yùn):生气,发怒。 ④君子:这里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时去 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注释: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
主宰。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 jǔ):法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问题探究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
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 悦” ,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 (《学而》)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1《论语》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论语》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 什么意思?
(1)对比;(2)作为子女,不能只是赡养 父母就可以了,更应该注重在精神上关心父 母,尊敬父母,细致周到,急父母之所急, 想父母之所想。
孝的内在表现是敬,那么孝的 外在表现是什么呢?
游历,外出学习或做官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去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远行不可, 也要有一定的去向。”
思考讨论: 1、“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观点
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
2、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这一观点与当代青 年远游闯天下的志愿是否矛盾?谈谈你的见解。
年龄,岁数
喜悦,高兴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讨论: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讨论:
1、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则内容的理解。
2、“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 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哪种教 育原则? (1)孔子对弟子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 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育。孟武伯行事 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疾病之外的 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 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 孝顺之心。 (2)这正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共39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共39张PPT)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 习(温习)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有所发现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独立思考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 Nhomakorabea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永远的孔子
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 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通“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 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 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 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3 当“义”与“富贵”产生矛 盾时,应该如何选择?
⑥于:对,对于。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论语·里仁》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 为什么说几个人在一起行 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③从:学习。 2 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这里的 “故”和“新”指什么?
2 孔子认为,可以凭借什么做老 师?
①故:旧知识。 ②可:可以。 ③以:凭借。 ④为:做、担负。
3 复习旧知识,就一定会产生新知 识吗?中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罔”和“殆”的意思很 类似,它们有何不同?
学习
彼此融会 互相促进
修身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修身做人
拓展延伸
如果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章作为你的 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章?结合你的学习生活, 说说你的理由。
小贴士 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检测反馈
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 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 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会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中?
④仁:仁德。
3 这一章综合讲了学习和修身, 你能从中总结出学习和修身之间 的关系吗?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
课文研读
《论语》十二章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具有共同点,或
谈学习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或谈到乐, 或谈到志,请试着选择一两个关键词来对十二章进行归类。
材料二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 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共26张PPT)

精讲点拨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 快乐。
精讲点拨
第八章
精讲点拨
吃饭
子曰:“饭
分析文义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饮 水, 曲肱
顺承 乐趣
正当手段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对于
于我如浮云。”
精讲点拨
分析文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一、定向导学 孔子
定向导学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
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 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 辉煌成就。
二、合作探究
1、注出下列字的读音。
罔(wǎng)
殆( dài )
箪( dān )
瓢(piáo )
2、“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有什么重要意义?
精讲点拨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 贫困的品质。
精讲点拨
第七章
精讲点拨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
以……为乐趣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精讲点拨
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 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精讲点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0《论语》十二章(共52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10《论语》十二章(共52张PPT)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 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 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 上的浮云一样。”
二、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 派的经典著作,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
东汉时,《论
语》被列为 “七经”之一。 南宋时,朱熹 把它和《大 学》、《中 庸》、《孟子》 合为“四书”。
自主学习
论(lú n )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 )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 n),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 n)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yú )矩(jǔ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é i)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 i)。” 6、子曰:“贤哉(zāi) ,回也!一箪(dān )食,一瓢 (piá o )饮,在陋港,人不堪(kān )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6、子曰:“贤哉(zāi) ,回也!一箪(dān ) 颜回,孔子的学生, 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 食,一瓢(piá o )饮,在陋港,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忍受
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 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 穷陋的小巷中,别人都受不了那 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 多么贤德啊,颜回!”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
习,三十岁就立足于社会,四十岁就 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而迷惑,五十岁 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 情,六十岁就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七 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又不逾约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和《论语》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 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 言行的追记。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 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 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 了五大洲,已经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 了100多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
❖ 盍:通“何”,何不 ❖ 伐、施:夸耀,表白 ❖善:长处 形容词 名词 ❖ 安信怀:使动用法 ❖敝:使……破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第六则
❖ 谅:诚信 ❖ 闻:见识广博 ❖ 便辟:谄媚奉承 ❖ 善柔:阳奉阴违 ❖ 便佞:花言巧语
第七则
❖ 乐节礼乐 :以……为乐 前读le,后读yue
第一则:仁者爱人 第二则:为政要靠道德教化 第三则:安贫乐道 第四则:修身养性 第五则:闲话志向 第六则:交友之道 益友和损友之分 第七则:快乐之道
出自本文的成语:
见贤思齐
二课时
❖ 重点字词
❖ 第一则:恕: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其:那,指示代词 两个“乎”:前一个相当 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正是 这种文化的内向性熔炼了“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舍生取 义”、“杀身成仁”、“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浩然之气,凝聚成中华民族特有的 爱国主义和气节,铸就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和中国的国民意识,即中华 魂。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论语》精辟,从为人, 修身,治国,孝道……都做 了十分警醒的概括。《论语》 思想十分深刻,内容十分广 泛,在数千年历史社会交换 中,经久不衰,久而弥醇。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与文化,共同的心理,共同 的情感,共同的风格、礼节、 习惯,在几千年中延绵不断, 与时并进,影响深远。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后一个相当于现代汉语“吧”,句末语 气 助词 定语后置句:有一言可以终身行诸也
第二则
❖ 其:代“统治者” ❖ 正:端正,包括思想纯正、行为中正 ❖ 令:发命令
第三则
❖ 贤哉,回也:谓语前置句 ❖苍:居室 古今异义 ❖ 堪:忍受
第四则
❖贤:贤人 形 名 ❖齐:看齐 形 动 ❖内:在内心 名 状
第五则
半部論語治天下
宋臣赵普曾经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论語 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 太平。”
我国兩千年來,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 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語便是最精粹 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語治天下”,便 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語、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子书”,並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 句;为论語、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來历 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試的标准本,所 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 论 语 》 七 则
教学重点
1. 读准字音 2. 了解《论语》
重点
3. 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
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难点
孔子
►(前551--前479)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 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 修《诗》、《书》,定 《礼》 、《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 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 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 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 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 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 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 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 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 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 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 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