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家庭三部曲父亲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形象的异同

浅析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形象的异同

浅析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形象的异同电影是世界艺术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地的导演都在别出心裁潜心研究,中国导演也是如此。

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激发和提升人们的思想,李安导演便是一直为此做努力,本文将围绕《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作品展现父亲形象,在三部作品中的异同。

标签:李安;父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绪论“父亲三部曲”是由电影人对李安导演创作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作品的合称。

三部作品都以家庭矛盾所展开,《推手》体现了东西方的矛盾,《喜宴》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矛盾,而《饮食男女》则是家庭中等级的矛盾。

三部电影中,起到起承转合,点燃矛盾的导火索的人物,李安都设置为父亲这一形象,张靓蓓在著书《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所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是过去封建父系社会的一个文化代表。

而都由郎雄扮演的父亲形象,不仅在外表上有着中国父亲的威严,在性格上更体现出中国父亲特有的隐忍,缄默的性格,下文則结合三部电影,分别分析父亲形象,在三部作品中的异同。

一、《推手》——中西文化的对抗《推手》这部作品是李安于1991年拍摄的故事长片,也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长篇电影。

《推手》说了跟随儿子在美国生活的父亲,因为忍受不了寂寞和孤独,更忍受不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引发的一系列麻烦的故事。

片中由郎雄扮演的父亲,是一位太极拳高手,可是在生活中,却似乎无力如同太极一般幻化自由。

“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

这练神还虚就难了。

”父亲作为一代太极拳教授,性格极其要强,再看到儿子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对外国妻子的言听计从,使自己有了寄人篱下的落差。

在电影中父亲遇到的陈太,陈太与父亲一样,失去了爱人之后,一直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

两人的性格同样是坚守的自己作为老人的尊严。

有一场戏,陈太与父亲看出儿女们有意撮合二人,却坐在台阶上哭了起来,父亲原以为陈太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服老的伤心,陈太却说他们年纪大了,却要被儿女们摆布。

李安作品“三部曲”

李安作品“三部曲”

李安“父亲三部曲‎”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在书写中西‎文化冲突的‎同时,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客观审‎视,让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有了‎更多、更直观的了‎解。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窥见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在东西‎方文化相遇‎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对话”的依据,有助于在“跨文化”语境中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参与新一轮‎的文化对话‎与交流。

李安虽然长‎期在美国拍‎电影,但是他的文‎化之根在中‎国,拍电影的眼‎光和思路“很中国”。

李安的青少‎年时期在台‎湾度过,在家庭教育‎中接受了大‎量儒家思想‎。

1975年‎从台湾地区‎艺专影剧科‎毕业后,李安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艺术学士‎学位;1980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开始了电影‎创作生涯,取得电影硕‎士学位。

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因而被美国‎经纪人公司‎看中,签约留在美‎国发展。

1990年‎,李安的电影‎剧本《推手》和《喜宴》分别获得台‎湾新闻局第‎一届剧本甄‎选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此后争取到‎台湾“中央”电影影业公‎司的投资,1991年‎,他执导的《推手》成功上映。

在美国的学‎习经历给了‎李安一个异‎于自身文化‎背景的视野‎。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说,在美国,他充满新奇‎地接受了两‎种文化,一种是来自‎大陆的共产‎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另一种是多‎元的、开放的、蕴涵多种意‎义的美国文‎化。

他认为,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以“理性精神”、“征服世界”为主导思想‎,从自我权利‎、自我意识出‎发形成张扬‎的、自由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这完全不同‎于中国讲究‎和谐、重视礼教的‎“中庸之道”。

在这两种文‎化体系的激‎荡与碰撞中‎,李安和自身‎固有的文化‎产生了一种‎割断,这种割断让‎他能吸收外‎文化的养分‎,从而成就他‎对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这就让李安‎得以在电影‎中以“世界人”的胸怀实现‎跨文化诠释‎。

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精品文档

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精品文档

在文化的冲撞中对“父亲”形象的诠释——李安家庭三部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一)父亲象征着“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国是一体的,家为小国。

家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负载,以“父子”关系为主轴发展繁衍的。

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家是最好的切入点。

在“君为臣纲”和“父为子纲”的政治、文化压制下,信念中,外界是陌生的,重要的是家庭的稳定与亲人间关系的和谐。

在《推手》中,老朱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为的就是要和儿子团聚安度晚年;《饮食男女》中朱师傅为了维系父女感情不辞辛劳地安排每周一次的丰盛晚餐,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家团聚的和谐气氛。

父子的矛盾便成了父子关系里首当其冲的内容。

在多数中国人的二)父亲是家中的秩序——家长制迄今为止, 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社会的家庭主要是以男性为核心,世系按父系计算,按父系继嗣,从夫而居,尊男性祖辈而不是尊女性祖先, 子女随父姓,这就是父权制社会特征。

其一、父权秩序不可侵犯;其二、传宗接代;其三、孝顺父母。

可以看出,父亲在家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父亲也就是家庭的秩序。

他有权力决定儿子的婚姻、职业甚至生死,这也就是《喜宴》中为什么伟同的父母远涉重洋来催婚、千方百计要举办隆重而传统的婚宴、父亲宁愿接受儿子的同性恋爱人只要儿子不打掉假戏真做中产生的孙子的原因,为的就是亲眼看到家的延续,看到家族被代代传下去。

(三)父亲代表着传统文化在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对父亲的职业和人生经历上都有特定的设置。

《推手》中的父亲是一位韬光养晦的太极拳师,不仅深谙中华博大精深的武功,更对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戏曲、饮食文化都有其独到的修养;《喜宴》中的父亲是国民党的师长,拥有权力、威严,深受属下的爱戴,家庭和睦,生活极有规律规矩;《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是一位国厨,精通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医学药理。

书法、武术、饮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这样的三位父亲,集合了李安对一个中华传统父亲的所有特征。

无论在自己的为人处事还是对子女的关怀教养上都完成了一个父亲的社会责任。

【精品】论文李安父亲三部曲

【精品】论文李安父亲三部曲

【关键字】精品由亲情衍生的重重羁绊:试解读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摘要】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电影作品,三部曲中处处传达着“爱”和“人性”的主题。

李安在三部曲中刻画了中国保守父亲的形象,具有包容性。

而三部曲中涉及到的女性人物也各有性格,电影中还充斥着东西方的文化冲突,体现保守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时的矛盾。

通过分析“父亲三部曲”,不仅可以了解李安电影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更深入了解父亲形象、女性社会身份以及中西文化矛盾冲突,感受李安电影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父亲三部曲父亲形象女性身份中西文化冲突人性李安在1954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县,他的家庭是保守的中国式父权制家庭,因此从小便受到浓厚的保守礼教和中国保守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他在1978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两年后取得学士学位。

1981年,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

因为在国外求学数年,所以李安对西方文化有他自己的独特体悟,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1990年,李安写的剧本《推手》创作完成,获得了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指导影片的机会。

1992年,李安指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

1992年,李安执导了他的第二部电影《喜宴》。

1994年,李安顺利执导他的第三部作品《饮食男女》。

⑴这三部影片被合称为“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电影作品。

《推手》讲述的是朱师傅被儿子晓生从北京接到美国安享晚年,但是朱师傅和外国儿媳玛莎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文化认知、语言、生活习惯上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朱师傅与玛莎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选择了愤然出走。

在这部电影里,李安还为朱师傅安排了一段简单的爱情邂逅,对象是来自台湾陈老太太,跟随女儿来到台湾生活。

子女们想要撮合他们,但是两位老人却全然没有感受到这份撮合带来的喜悦感,更多的是一种羞愤。

而《喜宴》讲述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伟同为了隐瞒父母,和美国男友赛门一起,找到了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来假扮新娘。

“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为例

“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为例

·107·人文科技“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为例李天珠(上海大学,上海 200000)摘 要:两千年的儒家文化使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同时衍生出了“父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而父子关系也成为家庭中的主要伦理关系。

本文将从李安导演的“父子三部曲”入手,具体分析“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

关键词:“父权文化”;李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1 传统文化中的“父权秩序”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男性家长为中心,以父权文化作为家庭伦理观的核心部分,以父与子的关系作为家庭单位中的主要伦理关系。

同时,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父子”关系结构具有以下的文化特质:第一,父权秩序不可侵犯;第二,传宗接代;第三,孝顺父母,养奉天年。

弗洛伊德曾将男孩子对父亲的既依赖又敌对仇视的复杂心理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即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与自己争夺母爱的父亲产生敌对心理。

但这种心理由于自己在体力、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缺失,而不得不遵从父亲。

但儿子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与父亲相似的价值观与信仰,形成与父亲类似的行事与沟通方式,并成为下一个父权维护者。

2 “父亲三部曲”对“父权文化”的解读“父亲三部曲”是李安对家庭伦理中父子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的结果,影片中的父子关系并不是一直和谐完美的,而与相对平静的表面相反,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

每个人都是冲突的携带者,同时也是戏剧的产生者。

2.1 “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原型的溯源“父亲”这一形象在李安电影中是贯穿始终的,从早期的“父亲三部曲”到《卧虎藏龙》和《色戒》等,李安的许多电影中都存在着父亲的显性或隐性形象。

李安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仪的台湾家庭,父亲在家中占有绝对的权威与话语权,父亲从小对李安就有严格的要求和苛刻的家教。

父亲期望他能够像普通大众一样走“正途”,以后能够“读书做官”和“金榜题名”,而选择了戏剧的李安却让父亲格外生气,认为李安走上了“歪门邪道”。

李安电影中父亲身份的象征意蕴

李安电影中父亲身份的象征意蕴
景的巨大差别 , 是二者矛盾的根源 。 在镜头里 , 小空间里
的大动作 , 冲击了视觉 , 让人感觉到突兀和压抑 。 儿子朱 晓生 回来后 , 一家人围坐吃饭 , 在这个饭桌上 , 不同的肤 色、 不同的语言 、 不同的身份 、 同的思维方式 、 不 不同的 饭桌上一片 喧闹 , 儿子晓生不仅要 听从父 亲 , 要平复妻 子, 不懂事的儿子也掺和进 来 , 夹在中I 的晓声应对 让 '  ̄ - 3

这一阶段 的“ 父亲 ” 是强 大的 , 男拳师 ( 权势 ) 与女 作家的对峙 , 女性本来就是柔性文 化的代 码 , 属于经常 被男性 、男权秩序的刚性文化压抑的一面。除此 以外 , “ 父亲 ” 代表的是晓声( 子辈 ) 生所接 受的文化和教 前半 养, 是他的传统和根基 , 父亲的行为充满了优越感 , 这是
在 中国社会 ,父慈子孝 的人伦纲常是威严而 又稳 的 ,两位 老人家独 自站立在充斥 了现 代文明的城市街 彼此相依 , 这些来到西方社会中的中国老人 , 仿佛是 固的 , 对父亲哪怕是埋怨和指责他从来都不允许出现在 头 ,

人物关系中的父亲形象
“ 父亲 ” 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意蕴和根植 行为方式 ,都欲表达 自己的对同一事情的态度和不满 , 是
于中国人灵魂世界的情感依托 ,他 ” “ 负载着中国人的情 感与精神 以及深厚的中国历 史文化传统 。 成年后的李安
经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双重熏 陶 , 他在 中 国传统伦理与西方现代道德观念 发生 的强烈碰撞中亲 身历练 , 目睹了新时代 、 新文化 、 新观念冲击下传统伦理
《 里的 “ 父亲 ” 是李安心里的传统文化 , 就 老 的家庭矛盾。 后来父亲被警察送回家 , 儿子醉酒回来 , 镜 态度 :推手》 在面 头下晓生 的焦急烦躁 , 儿媳 的委屈愧疚 , 父亲 的歉 意茫 朱的困境也是 当今传统文化在现代 背景下的困境 ,

矛盾构造中“父亲”的妥协——以李安“家庭三部曲”为例

矛盾构造中“父亲”的妥协——以李安“家庭三部曲”为例

热播冷评SHENGPINGSHIJIE文艺直通车矛盾构造中“父亲”的妥协以李安“家庭三部曲”为例□张锦然摘要:李安电影世界中的家文化,构成了李安初期电影无可替代的伦理情怀。

而大多数对李安“父亲三部曲”的解读大多仅停留在文化视阈上,这种广角式的解读模式使得李安电影作品中的细节被忽略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中。

与宏观叙述相反,文章将以文化背景为立足点,反向探讨不同价值体系下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是如何以妥协的方式完成自我认同,与“世界”达成和解。

关键词:李安家文化父亲妥协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个人介入社会,各种“关系皆是伦理;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更为表示彼此亲切加重其情与义,则于师恒曰’师傅’,而有'徒子徒孙’之说;于官恒曰’父母官’,而有子民之说;与乡邻朋友,则互以伯叔兄弟相呼。

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务使其情益亲,其义益重"”这段话不仅表明了家庭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缩影,并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家庭孕育了中国社会的伦理和情谊”个人置于家庭之内便置身各种关系之和,成为伦理道德、传统观念之下的身份载体”而在种种表层意识之中,个人意识在外在碰撞与发展演变之间如何抉择是每个人均要面临的必修课题”《推手》——中西方文化语境下,父亲对“落叶无根”的妥协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在李安导演的电影中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推手》中的书法、诗词、中医;《喜宴》中的中国式婚宴习俗以及衍生的婚礼众生相;《饮食男女》中的洗切炖煎炸,无不是李安电影中重要的表意元素。

《推手》中太极“推手"作为一种典型的东方文化符号,是李安电影中的重要叙事元素,并在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化作叙事逻辑,成为影片的内在意蕴”影片中,父亲与儿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习惯却截然相反”朱老与儿媳之间一墙之隔,朱老气定神闲地练着太极,儿媳焦头烂额地敲着键盘,看似和谐又互不交融”午餐时,朱老吃着中国传统的米饭与炒菜,儿媳吃的却是水果与沙拉;孙子洗澡后朱老调笑孙子传宗接代,儿媳却无法理解朱老的行为。

李安三部曲

李安三部曲

李安三部曲老朱(郎雄饰)是台湾中国菜硕果仅存的大厨师,现在退休和三个女儿住在一所老宅子里,每天他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出丰盛无比的菜肴。

大女儿家珍(杨贵媚饰)是一所中学的老处女教师,刻板保守、笃信的基督教教义和赞美诗;老二家倩(吴倩莲饰)从小有做菜天赋,和老爸不和,坚决不进自家的厨房,在一家航空公司做管理,还有一个情人;小女儿家宁(王渝文饰)正在上学,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尽管老朱每天做出堪称豪华的盛宴,但三个女儿还是各有心事,都不买老爸的帐,老朱也逐渐失去了厨师最重要的能力——味觉。

家珍年纪越来越大,生怕嫁不出去,对学校的体育教师有点喜欢;家倩自立能干,一直要和男人分庭抗礼,一会要决定自己买楼搬出去住,一会又要被公司派到阿姆斯特丹去,但一方面和情人的关系不清不楚的,另一方面和公司的干将李凯(赵文瑄饰)又产生了感情;家宁人小鬼大,不仅抢了女友的男朋友,还把肚子搞大。

而老朱除了和女儿们斗斗气,就是帮邻居小女孩姗姗做午餐盒饭。

姗姗的外婆梁伯母(归亚蕾饰)从美国回来,女儿们虽然讨厌这个唠叨不停的老太婆,但还是希望能给老爸找个老伴。

家宁和男友走了,要很快结婚生小孩;家珍也在一次学生的恶作剧之后“搞定”了体育老师;只有家珍,情人要和别人结婚,李凯也成了最好的“朋友”,买的楼盘赔了一塌糊涂,为了照顾老爸还推掉了阿姆斯特丹的升迁机会。

眼见女儿们要各自散去,老朱召集了一次包括姗姗一家的全家“扩大”晚宴。

在宴会上,老朱一吐胸中的不快,决定卖掉老屋,并郑重请梁伯母把女儿锦荣(张艾嘉饰)嫁给自己,原来两人早已“私订终身”。

梁伯母登时昏倒,全家一阵大乱,晚宴匆忙结束。

不久以后,独自住在已经卖掉的老屋中的家倩自己下厨,召集全家赴宴,但大姐夫入教洗礼,小妹刚刚生产,锦荣也怀了身孕,都无法参加。

家倩和老朱两个人面对诺大的餐桌和空空的房间,一时百感交集。

就在老朱喝汤的时候,两个人惊喜地发现老朱的味觉又恢复了。

简评:《饮食男女》是李安在台湾拍摄的父亲三部曲的第三部。

从“父亲三部曲”看李安的电影风格

从“父亲三部曲”看李安的电影风格

从“父亲三部曲”看李安的电影风格金珩【摘要】李安的电影主题总是离不开家庭,他曾经说:''我成长在一个保守的士大夫家庭,个性也不算太叛逆,所以最能牵动我内心的还是伦理。

面对不能尽孝,以及传统与现实间的种种矛盾,我有话想说。

''所以他出道的''父亲三部曲''就是很规整的家庭伦理电影,之后的大多电影也似有似无地围绕''家''的主题在打转。

亲情是人类文化中永恒的主题,差别只在于如何表达。

李安运用他的聪明头脑和东西方的生活经历,很好地把握住了东西方情感表达方式的内核,再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展现出两种文化温柔又不失激烈的碰撞,不论是在电影研究上还是在文化差异研究上,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父亲三部曲;李安;电影风格【作者】金珩【作者单位】[1]湖南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一、传统的挑战者和卫道者“父亲三部曲”都是通过以年轻人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尴尬遭遇,用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传统文化,在文化代沟中看到真实情感,所以李安是个不折不扣的传统“挑战者”[1]。

(一)对父权和孝顺的发问《推手》中讲述了父亲传统生活观念与西方自由生活观念的冲突。

影片中父亲老朱与美国儿媳因为生活习惯不合与语言不通,导致家庭纠纷不断,儿子夹在当中不知如何处理,后来老朱因为觉得自己身为父亲的尊严受到挑战,毅然离家出走,闹出更大矛盾,最终不得不接受分居的现实,与儿子一家人保持距离地生活在一个城市里。

影片中儿子帮理不帮亲和私自安排长辈生活,在父亲眼里无疑是一种不孝的行为,而父亲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负气出走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李安用这两个桥段使观众思考在文化差异下孝顺是否应该重新定义。

《喜宴》中讲述了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与(同性)自由恋爱观念的冲突。

从“恋父情结”解析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从“恋父情结”解析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从“恋父情结”解析李安电影中的文化内涵[摘要]李安的影片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摘金夺银,赢得了东西方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其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细致生动叙事,更在于影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李安通过象征和承载关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家庭”的解构和重构过程,表明了他对置身于现代困境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索。

“从父”的文化和影片中鲜明的“恋父情结”恰恰揭示了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根”的依恋。

[关键词]文化内涵“从父”文本恋父情结李安是90年代初新崛起的台湾导演,他凭借“父亲三部曲”声名鹊起。

并成功执导了《理智与情感》等英文片。

更以《卧虎藏龙》一举囊括2001年第73届奥斯卡四项大奖。

李安以他的作品摘取了国际影坛的桂冠,震撼了西方世界,赢得了全球关注,促进了华语电影的国际化,带动了东方电影评论的长足发展,引起了境外知识界对华语电影的热切关注。

他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更平等的对话姿态进入西方主流电影,运用西方通俗家庭伦理剧的模式在中国文化奇观的涵盖下发掘世界性的电影题材,表现在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当下现实境况中东西方人民普遍关注的文化、人性、情感问题。

他的影片成为了华语电影被西方认同的突出范例,不仅受到国外观众和媒体的热烈追捧。

同时也深得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有人曾评价李安是个“有文化”的导演,而他的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的正是其所具有的不可多得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虽然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但在李安的大部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通过浓厚的“恋父情结”和“从父”的文本形式轻而易举的归结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情感皈依。

李安影片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他个人的成长经验和文化体验息息相关。

出生于台湾传统家庭的李安,自幼接受中国儒学的熏陶,在父亲的庇护和关爱幸福无忧地生活。

联考失败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小小年纪的他离开台湾到美国求学,获得电影硕士学位。

作为一个兼得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神文化的电影人,李安所处的文化背景是复杂的,然而他毕竟是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精神的人,传统根植于他身上的深度和力度是他自身无法抗拒和超越的。

李安“父亲三部曲”之父亲形象剖析

李安“父亲三部曲”之父亲形象剖析

李安“父亲三部曲”之父亲形象剖析作者:彭柳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7期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动人之处在于他关照了现实,在父亲形象的塑造上融进了自己的感情经验,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这一点在他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可以窥见。

有人说:“李安本身就是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产物,浓厚的‘恋父情结’使他在影片中更多的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经典意义的价值观、伦理观的认同和皈依。

”(《影视视听语言》,陈吉德、沈国芳、蒋俊、伏蓉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62页)这便是对他创作动机最好的阐释。

“父亲”已然成为李安电影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他表达文化情结的符码。

本文将逐部对其“父亲”形象进行剖析:一、《推手》中执着于自我表达的父亲形象推手,顾名思义,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在李安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这样写道:“在太极拳里,推手还有推卸之意,是一种训练‘诈炮’的运动,你骗他一下,然后把他推倒。

”(《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张静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88页)这似乎更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推手》中的父亲来到美国儿子家中养老,父老子养的孝道观念是中国人的道德烙印,中西文化的差异已初露端倪,中国父亲固有的强势、自尊、不甘妥协的性格便酝酿了矛盾的产生。

本片中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的运用了中国古典叙事的美学风格和美学元素,使之节奏张弛有度。

影片开场没有对话,通过镜头语言展示父亲与儿媳不同的生活方式,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片中几处透过门窗的景深镜头,很好的展示了片中一家人的关系和家庭氛围,构图层次感强,远近有致,贴近生活。

其中一处,通过窗户来分割画面,展示朱父与儿媳的生活状态,一边是抓着头发失去创作灵感的儿媳,另一边是休闲自在正在打太极拳的朱父,正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彼此水火不容,为下面的矛盾做好铺垫。

透过窗户这一媒介来表现一种内在的联系,就好似中国诗歌里的“意象”,具有一种诉诸情感的作用。

走向融合的影像世界——解析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走向融合的影像世界——解析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箭落 寸 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奄事
影视评
复旦大学}张小平
李安的作品借助父亲的形象把东方的传统 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成为 其电影的重要构成元素。 传统贯穿作品的始终, 体现在其作品的方方面面诸多细节中。 它推动电 影情节的发展, 使电影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同时激发异域观众的新鲜感和同域观众的认同 感。 传统文化的内 核力量使李安的作品 具有了不 朽的经典气息。 它通过影片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给予中国传统文化以充分的肯定。 二、 西方现代文明的体现 李安的作品并非单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而是把传统文化置于当代主流的西方文化的大 背景中。 西方的现代文明亦成为构成其作品文化 气息的重要一环o 推手》 ( 中玛莎拒绝吃肉, 只吃 蔬菜等素食, 她要减肥;朱师傅的孙子拒绝吃中 国食物, 他想吃通心粉, 朱师傅采用微波炉热饭 [摘要】李 “ ” 部曲 安的 父亲 三 是莫定 其影坛 地位的重 要影片 片中 对传统文 化、 菜, 用耳机听京戏。喜宴》 《 中伟同去健身房健身 现代文明、 亲情伦理诸方面进行了巧妙融合和近乎完美的展现, 在东西方文化、 锻炼同时发泄自己的愤怒, 伟同的父亲用赛门送 传统与现代的亲情与伦理、 商业化和艺术化之间李安寻找到了一条极为平衡的 给自己的血压仪量血压o 饮食男女冲 传统大厨 ( 发展之路, 从而拓展了文化电影发展的新路径 的小女儿在快餐店打工。 这些细节都将人放置在 一个现代的西方文明的语境中, 在这种诸多展现 【 关键词】传统文 现代文明 亲 伦理 化 情 西方文明细节的背后是一种强大的迥异于东方 文化的人生观、 价值观。 如何选取体现西方文明的角色? 李安选择 了下一代。 下一代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是 1992年李安的成名月 械推手》 问世, 在台湾 境界可窥一斑城 喜宴冲 对中国传统婚俗的展现 女 中的儿媳,喜宴》 《 中儿 引起轰动, 这部影片获台湾金马奖8项提名奖。 亦具相当力度。 婚姻历为国人重视, 被看作人生 地道的美国人,吠推手》 第二是在中国长大, 但却接受西方现 , 993喇 喜宴润 世, 这部影片在国内外均获较为 三大事之一。 而对于婚姻所倾注的感情恰恰证明 子的男友。 认同西方观念的年轻一代城推手拜嗽喜 出色的票房收入, 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城推手》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的重视。 情维系着家, 家 代教育, 宴冲 的儿子均是在美国完成学业拿到绿卡溶入 袱 喜宴黝 剧本均出自 李安之手。 1994粼 饮食 意味着稳固, 稳固的背后是人的责任和使命。 “ 修 ( 中的大女儿是基督徒, 二 男女肠 观众见面, 再度引 起轰动。 台湾影视界称 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不 美国生活; 饮食男女》 。 女儿受西方文化影响一直追求女人的独立和个 李安为“ 不可多得的人才”至此李安出色地完成 。 可或缺, 均为为人之根本。 人价值, 最终选择去阿姆斯特丹城喜宴》 中的威 了他影视之路上的重要作品:“ 父亲” 三部曲或称 李安的作品成功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 开创自己的艺术世界。 这些 之为“ 家庭” 三部曲。 前一种定义基于三部影片中 些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情、 人性借用大极拳、 威极力想留在美国, 在“ 父亲” 之后成长起来新生代, 均选择投入欧美 共有的举足轻重的父亲形象, 后一种定义着眼于 书法、 美食这些物化的概念得以充分体现。 如何 文化的怀抱, 存活于西方文明搭建的舞台之上, 三部影片的相同的家庭视角。 选取身处其中可以将其发挥至极致的角色成为 他们言语间充斥英语, 采取西方文化的思维方 李安的这三部作品有着近乎相同的元素, 关键。 李安选择了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在中国传 式, 崇尚西方国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 他们在其影像世界中共同作用, 形成了独具李安 统文化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他是权威的象征, 一 第二种人尤其值得关注, 虽然他们的整体 特色的影像风格。 家之长极具尊严,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中叶的动乱 但身上却有着些许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案 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一方面继承上代人的 生活以西方现代文明为主导, 他们成为地道的中国人和纯色的外 《 推手》 喜宴》 饮食男女》 满着浓郁的 传统和使命, 一方面在现代文化的不断侵袭中 传统的气息, 、 《 、 《 充 另 国人沟通的桥梁。 在他们身上, 纠结着两种爱,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味o 推手冲 的太极拳是中 ( 华 肩负监护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在两种观念的冲突 种是传统文化所崇尚的亲情之爱, 一种是现代西 武术的精华,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中, 父亲始终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 方文明所信仰的自由之爱。 两种爱集于一身, 纠 分。 在中国历史上, 占据文化主导的是儒道两派, 李安的作品把父亲和传统进行有机地融 结、 对立、 冲突、 融合, 均令他们无法拒绝。 但他们 太极拳是道家文化的重要体现。 太极拳讲究平 合。 父亲均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他们成为 的主观意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仍是西方文明, 西 衡, 讲究借力, 讲究以柔克刚, 敛含蓄, 内 这些都 传统文化的化身, 会太极。 具书法造诣 , 珍爱美 方文明成为承载其现实生活的强大背景。 可以说 充分体现出传统中国人的为 人之道和处事风格, 食, 他们的身上散发着强烈的民族气息。 他们珍 西方文明 视点的选取极具时代气息。 这由新生一 极具象征意味和民 族气息o 推手湃 ( 以喜宴派 现 视欣赏传统文化的意境, 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博 代的特点所决定, 具有强大的现实背景。 传统观 的中国书法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字里 大精深, 用心细细体味其中的深厚和悠远。 推 截 闭塞、 受约束、 溶入个人品性, 不张扬, 求内敛, 人字一体, 气韵 手》 父亲是太极拳的大师, 中, 他喜欢打坐, 利用 念在年轻一代的心里代表着落后、 融入自由、 崇尚个人价值的国外生 融合, 容形式浑然天成, 内 此亦为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强身健体, 同时利用自己的传统医术为别 人性受压抑, 成为其摆脱传统生活的跳板。 李安极为准确 的重要方面, 其背后隐含着具有长久历史渊源的 人诊断病情. 进行推拿o 喜宴冲 的父亲, ( 欣赏传 活中 在传 民 族品性和 人生追求城饮食男女冲 的中华美食 统书法, 他对假儿媳对自己书法的品评赞许非 地捕捉到这一跳板粘连着的巨大文化张力, 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所谓“ 食色, 性也。中 常, ” 统文化的填密编织中加入西方文明这一强大底 诸如全篇没有一个败笔, 神气结合等等城饮 国传统美食讲究个“ 色香味俱全”不仅追求内容 食男女》 , 色。 中父亲对美食的掌握, 已经到了出神入 上的丰厚且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中国传统人文精 三、 亲情伦理的纠葛 化的境地。 美食不再仅仅是食物, 而且是一种艺 神讲究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二者兼顾, 如同中华 李安的“ 父亲” 三部曲均具有极强的故事 术。 艺术里溶入人的精、 神, 气、 溶入人的理想和 美食, 形式内容缺一不可, 二者融为一体, 人生大 追求。 性。 每部片子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具有明显的开

李安电影“父亲三部曲”中女性意识

李安电影“父亲三部曲”中女性意识
求爱情 的朱家宁 ; 《 推手 》中努力与 中国 看 到 了家倩努 力并 向其 妥协 。传统 文化 的展 现 ,两 者 同为女性 却 有着截 然 不 同
公公相处 的美 国儿媳玛 莎 ,身在美 国不断 给女 性贴 上 了逆来 顺受 、隐忍 的标签 , 女性都代表着她们背后 象征 的一些人群 ,
李安的 “ 父亲 三部 曲”中 的女性 很
的李 安期 望颇 高 ,对 李安 报考 台湾 艺专 好 的诠 释 了在 “ 父权 ”的强 大权 威下 努 电影 系 非常不 满 ,父 亲认 为儿 子不 务正 力 挣扎 的女性 ,她们 随着 女性 意识 的觉
地从 自己的内心从发 , 追寻 自己的梦想 。
身份不一 。 《 喜宴 》中就有为 了得到美国 业 ,而 儿子 却对 电影艺 术近 乎痴 迷 。李 醒 ,不再 对 父或 夫 言听计 从 ,而是更 多 绿卡而独 自一人奋斗的蒇葳 ,也有夫唱妇 安 也从 未放 弃 ,最 终得 到父 亲 的认 可。
随的高母 i有 《 饮食男女 》中活在 自己编 影 片 中的家倩 从小 热爱 饮食 厨艺 ,但父
玛莎 朱家珍 《 饮食男女 》 朱家倩 朱家宁
男 性权 力 的质疑 和颠 覆 ;同时 ,又表现
“ 所谓 女性 意 识 ,就 是指 女性 对 自 并 不 认 同 ,她 勇敢 执着 、 自信 刚毅 ,在
身作 为人 ,尤其 是女 人 的价值 的体 验 和 对 自己 的 目标追 寻 的过程 中虽 也有 妥协
醒 悟。对 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权社 会 ,其 表 现为拒 绝接 但 并 未放 弃 ,也 正是两 位 女性 的矛 盾 冲 受男 性社 会对 女性 的传 统定 义 ,以及对 突也是 得 电影 中 的女性 意识得 以深化 。

李安作品“三部曲”

李安作品“三部曲”

李安“父亲三部曲”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在书写中西文化冲突的同时,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客观审视,让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有了更多、更直观的了解。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窥见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在东西方文化相遇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对话”的依据,有助于在“跨文化”语境中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参与新一轮的文化对话与交流。

李安虽然长期在美国拍电影,但是他的文化之根在中国,拍电影的眼光和思路“很中国”。

李安的青少年时期在台湾度过,在家庭教育中接受了大量儒家思想。

1975年从台湾地区艺专影剧科毕业后,李安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艺术学士学位;1980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开始了电影创作生涯,取得电影硕士学位。

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因而被美国经纪人公司看中,签约留在美国发展。

1990年,李安的电影剧本《推手》和《喜宴》分别获得台湾新闻局第一届剧本甄选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此后争取到台湾“中央”电影影业公司的投资,1991年,他执导的《推手》成功上映。

在美国的学习经历给了李安一个异于自身文化背景的视野。

李安曾经在自传中说,在美国,他充满新奇地接受了两种文化,一种是来自大陆的共产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另一种是多元的、开放的、蕴涵多种意义的美国文化。

他认为,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以“理性精神”、“征服世界”为主导思想,从自我权利、自我意识出发形成张扬的、自由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这完全不同于中国讲究和谐、重视礼教的“中庸之道”。

在这两种文化体系的激荡与碰撞中,李安和自身固有的文化产生了一种割断,这种割断让他能吸收外文化的养分,从而成就他对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这就让李安得以在电影中以“世界人”的胸怀实现跨文化诠释。

通过李安早期的《推手》、《喜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他面对西方主流文化时产生的身份焦虑以及对东方文化出路的探索与思考。

试议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悲剧意识

试议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悲剧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
都 是 生活 规 律 、 蓄 内敛 、 良慈 爱 的父 亲形 象 。《 手》 的父 亲 含 善 推 中 是一 位太 极 拳 大 师 , 京 市 太 极拳 的总 教 头 . 夫 了得 。 几 个 人 北 功 十
莱坞 似 的调 侃 与 幽默 , 而是 具有 一种 浓烈 的 个性化 特 色。 多评 论 很
对 于东 西两 种文 化 本身 , 安并 没 有表现 出喜恶 来 , 李 对于 人物 的命运 , 也没 有煽 情 的倾 诉 , 只 是用 纪 实 的手法 将 “ 的变 迁娓 他 家” 娓 道来 , 人物 的个性 和命 运变 化细 细 呈现 。 就使 得他 的 电影有 将 这 了一 个相 对客 观 的视 角 , 更容 易让 人 接受 。更重 要 的是 , 他注 重对
都 扳他 不 倒 , 同时 他还 写 得一 手漂 亮 的毛 笔 字 ;喜 宴 》 《 中父 亲 是一
位将军, 曾是 国民 党 的师 长 , 受 士兵 爱戴 , 深 当然 书法 也是 很好 的 ; 《 食 男女 》 饮 中的父 亲 是“ 台湾 中国菜 硕 果仅 存 的 大厨 师”I 便 已 f即 4 , 经退 休 也常 常被 请 回 曾经 工作 过 的大 酒店 救场 。这样 的父 亲 是让
我们 感 到骄 傲 的 , 我们骄 傲 的又何 止是 父 亲呢 ? 安正 是通 过对 而 李
者把 李 安 导演 的 电影 特 色归结 为 东西 方 文化 的 冲撞 与融 合 .诚 然
这是 一 个很 重 要 的特 色 , 但是 笔 者认 为 , 最根 本 的特 色却 是 源 于一
种 悲 剧 意 识
意识 ” “ . 正是 因为 悲剧 意识 , 人 们发 现 和理 解人 类生存 的本 质 和 使

家庭的冲突和无奈的退守——论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父亲形象

家庭的冲突和无奈的退守——论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父亲形象
李安镜头下的父亲是威严的、明智的、慈祥的、传统的形 象。从《推手》中一心想要与儿子团聚的太极拳大师;到《喜宴》 最后承认儿子是同性恋事实的老将军;再到《饮食男女》中压 抑感情的国厨,李安三部影片、三位父亲、三种感动,通过这三 部电影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在面对儿女时的无奈和无助,电影 中的父亲形象也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默默的变化:三位父亲 是固执的、传统的、平凡新潮的,但到最后都变得顺应生活、顺 从儿女,《推手》应该是最让人神伤的,《饮食男女》多少有点哀 愁的,《喜宴》以幽默结局的。
万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
父亲犹如平常人一样经营着这个饱经风霜的家。面对三个女 儿的问题,父亲嘴硬但始终是心软的,只是想帮忙却插不上 手,满肚子的话都烂在了肚子里,只好把感情转移到其他东西 身上。随着女儿们的长大成人,父亲面临着不可抗拒的抉择: 要么守人伦,继续孤单的任由情感漂泊;要么接受现代生活观 念,自由选择新的情感寄托。父亲似乎厌倦了那个没有“生气” 的老屋,父亲不愿意—个人终老,最后宣布续弦娶妻作为对自 己的—个交代。
参考文献: 【l】张狂.跟着电影去旅行一匕京:中国画报出版杜.2004年版 【2J冯光远.推手:一部电影的诞生.台北: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 年版. 【3】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版. 【4】曹文杰.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一E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3). 【5】宋子文.台湾电影三十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 [6】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8). 【7】张克荣.华人纵横天下:李安一E京:现代出版社.2005年版.
万方数据
文海艺苑
UTERARY GALJ.ERY
影视评论
儿子竟然是同性恋。这样一位传统的老人一时是无法接受儿 子这样的大逆不道的,老人显然无法接受儿子与一个美国男 子同居的事实,在他的观念中,男儿自当先成家,再立业,最后 传宗接代,当然前后的次序略微颠倒一下也未尝不可,但他绝 对不能容忍一种他根本不敢去想象的生活观念,这是他传统 思想上的“禁区”他不会去踩,也绝不会让身边的人去踩,尤其 是他的亲人,但老高一直不说,一直隐瞒周围的人,包括相伴 一生的老妻子,直到儿媳妇想去堕胎。最后高父还是接受了儿 子伟同同性恋的事实,接受了赛门。高父这样—个传统思想很 深的人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所有发生 的一切都是充满无奈的,无奈的背后也不乏诙谐,但是诙谐的 背后却是令人伤感的。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剧情简介
• 老朱被儿子晓生从北京接到了美国。虽然有着优裕的家庭生活,老朱 却有寂寞之感。不但没享清福,反而与儿媳马莎语言不通、在生活习 性上有诸多差异。比如,老朱对马莎的世界不好奇,马莎虽对老朱的 世界好奇,却并不想作深入的理解,而是在好奇过后深深厌恶。 • 一次,老朱在华人学校结识台湾人陈太太,双方很有好感。儿子面临 着家庭崩溃的边缘,无可选择下,他想撮合陈太和父亲,让他们搭伴 过。 • 老朱和陈太太察觉出儿子的意思,也不想再寄人篱下,留下一封信 愤然离开,去唐人街的餐馆洗碗打工。
• 一方面它作为实际行为被视为肮脏的、丑恶的, 因而是避讳的,难以启齿的; • 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却是无比的光明正大冠冕 堂皇,以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至于我 们理直气壮地三千佳丽妻妾成群。 • 而横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正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 础上的儒家伦理。
导演追求
• 中西文化差异极端强烈的碰撞,亲情氛围下,以
我们可以把此片看作黑格尔式的悲剧——
个人自由与亲情责任的冲突,最后至少牺牲掉一方,冲突和解,对立统 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合题,至于被牺牲的那一方,就是悲剧之所以为 悲剧的意蕴所在。 不过中国的方式不喜欢搞的这么媳妇离婚但留下孩子确保血脉流传。
导演追求
• 导演以纯中国化的电影语言,表现他思想深处的父亲形象。尽 管是在异国他乡,依然能时刻体会其浓郁的中国口味。娓娓道 来的日常生活情景与时而出现的高潮,以推手贯穿整个影片始 终,朱爸的为人正如这缓缓之中蕴含力量的太极。
获得奖项
1992年
金马影展
最佳摄影(提名)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 • • • • •
推手 饮食男女
喜宴
推手 Pushing Hands

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儒道文化

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儒道文化

代 社 会两 代 人之 间的 矛盾 ,东西 文化 传 统 中强 烈 的冲 突 , 以及 亲 值 和保 持 个人 风格 的前 提 下 ,也兼 顾 了其在 商 业票 房上 的 收益 。
曾在 家 卧 薪 尝 胆 三 年 的 李 安 ,通 过 对 好 莱 坞 电影 和 市场 ,
情 与 爱情 在 传统 道 德 困境 中 的迷 茫 。李 安在 坚 持追 求 影 片艺 术 价 违 和 不 做事 情 不尽 孝 , 结果 相 同 ,但过 程和 意 义 却不 同。 同性恋 在 西 方 可 以被 认可 以及 相 守 ,但 是 在 中 国传 统 的 思想 方 面是 无法
大师。这三部影 片中的父亲 角色都是代表 着具有着传统文化 气息的父 手 ”,喜 欢 太极 拳 ,并 以推手 这种 拳 法 自娱 自乐 。虽然 生 活在 异 亲 ,于此 同时父亲也就成为传统 文化 的象征 ,角色代表的 中国传 统文 国他 乡 ,老 人仍 然 没有 忘 记这 种 他赖 以生活 的 技能 。在 中国 人的 化的传承 .独 具特 色的职业背景 ,所具有 的特殊 意义的文化 符号。 关键词 :李安 ;父亲三部曲 ;传统文化 ;儒道
情 的一 部部 剧 目。 《 推手 》 《 喜 宴》 《 饮 食 男 女 》 构 成 了李 安 的 “ 父 亲 三 部
曲” 。
在 《 喜 宴 》 这 部 电影 中 , 李 安 又 将 中 国传 统 文 化 和 西 方 文 化 糅 合在 一起 ,看 着是 分 而释 之 ,其 实 还是 混 在一 起 说 。中 国 的
传 统 观念 的制 约下 , “ 孝道” “ 人老 儿养 ”却 在美 国这个 崇 பைடு நூலகம் 自
由 的国度 里 的 “ 生 活独 立 ” 思想 发 生强 烈 的碰 撞 ,渐渐 地 ,老人 感 到 被排 除 了 家人 ,他 开 始 勇于 尝试 新 的生 活 ,直 到遇 到 自己 的

“父亲”的博弈

“父亲”的博弈

“父亲”的博弈李安导演以《卧虎藏龙》一片开创了华人捧得奥斯卡的先例,而此后的《断背山》则再次巩固了他的地位。

但让李安蜚声国际影坛的,则是其在1992年到1994年推出的三部影片《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亦被合称为“家庭三部曲”。

三部影片背景均设置于台湾传统家庭中,描述了父辈对传统的坚守与子辈对现代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并着力刻画二者在“同一屋檐下”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本文结合李安导演生平,通过对三部影片共通之处的探索与分析,试图找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揭示导演在其间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及其处世哲学。

标签:父亲;传统;现代;妥协;冲突李安,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祖籍江西。

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拥有电影硕士学位。

李安成长于一个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父权家庭的典型模式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1992年李安创作的剧本《推手》被其搬上了银幕。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李安又相继拍摄了《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和《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后来这三部影片被合称为”家庭三部曲”,成为李安蜚声国际影坛之作。

一、影片简介李安导演用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不同文化在冲突之中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其关注的重点和艺术表现的中心就是传统家庭在中西文化碰撞和现代生存背景下的解构和重组。

拍摄于1991年的《推手》是“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讲述了一位精通太极拳的老父亲,退休以后搬到美国与儿子一起居住。

由于年龄上的差距,文化和语言上的隔阂,他的美国儿媳和他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冲突,这也让他的儿子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在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之后,老父亲意识到其间的不可调和的某些矛盾,毅然决定搬出儿子的家庭独自度过晚年。

而获得了当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喜宴》则涉及了同性恋题材。

在美国工作的儿子高伟民是一个同性恋者,为了应付父母不断的“逼婚”,在男友赛门的劝说下,找了暗恋自己的房客假扮女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安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从国内到国外,他的电影享誉世界。

这位大器晚成的导演和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李安“父亲三部曲”的动人之处在于他关照了现实,在父亲形象的塑造上融进了自己的感情经验,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这一点在他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可以窥见。

有人说:“李安本身就是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产物,浓厚的‘恋父情结’使他在影片中更多的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经典意义的价值观、伦理观的认同和皈依。

”“父亲”已然成为李安电影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他表达文化情结的符码。

本文将逐部对其“父亲”形象进行剖析:
一、《推手》中执着于自我表达的父亲形象
推手,顾名思义,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在李安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这样写道:“在太极拳里,推手还有推卸之意,是一种训练‘诈炮’的运动,你骗他一下,然后把他推倒。

”这似乎更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推手》中的父亲来到美国儿子家中养老,父老子养的孝道观念是中国人的道德烙印,中西文化的差异已初露端倪,中国父亲固有的强势、自尊、不甘妥协的性格便酝酿了矛盾的产生。

本片中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的运用了中国古典叙事的美学风格和美学元素,使之节奏张弛有度。

影片开场没有对话,通过镜头语言展示父亲与儿媳不同的生活方式,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片中几处透过门窗的景深镜头,很好的展示了片中一家人的关系和家庭氛围,构图层次感强,远近有致,贴近生活。

其中一处,通过窗户来分割画面,展示朱父与儿媳的生活状态,一边是抓着头发失去创作灵感的儿媳,另一边是休闲自在正在打太极拳的朱父,正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彼此水火不容,为下面的矛盾做好铺垫。

透过窗户这一媒介来表现一种内在的联系,就好似中国诗歌里的“意象”,具有一种诉诸情感的作用。

与儿子儿媳的矛盾迫使朱父离家出走,是对他性格的一种隐喻,表现出一个固执、强势、坚持于自我表达的形象,最后难免悲剧化,被警察带走关进了监狱。

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中国人可以长期隐忍,总喜欢拐弯抹角,害怕冲突的爆发。

这与西方人化解矛盾的行为逻辑是不同的。

正如朱父的儿子对美国的妻子说:“太极拳是爸逃避苦难现实的一种方式,他擅长太极推手,是在演练如何闪避人们”。

所以朱父的脸永远是苦闷的、沧桑的。

在文化的传承上,儿子朱晓生对父亲喜欢的书法、戏曲不知所措,无关痛痒,这种表现与导演的感情是相通的。

李安踏上留美学电影之路同样背弃了父亲寄寓的传承其教书育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所以从整体上而言,父亲的本尊心理、中西方的矛盾、两代人的代沟和文化继承上的没落,共同造成了《推手》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和情感的隔阂。

二、《喜宴》中走上妥协之路的父亲形象
《喜宴》是具有挑战性的,它是同性恋题材与中国传统观念的一次交锋。

代表西方同性恋文化的中国儿子高伟同和美国青年赛门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高父、高母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结构里,戏剧矛盾激烈。

对于高伟同而言,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又在西方文化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方式,在面对这样的双重文化纠葛中,他迷糊了。

他的父母和文化传统中的孝顺意识不断的把他往回拉,但同赛门相处中得到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又把他往外推,喜宴对他而言就像“金红色的怪兽”,绚烂而可怕。

对于高父而言,儿子的离经叛道是一种深深的
无奈和忧愁。

儿子背负起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在自我愧疚和尽孝的心理机制下维系了与顾威威的婚姻,实现了高老爷子抱孙子的愿望。

影片最后高父在安检时高举的双手实则是一种隐喻,象征着对西方文化的妥协。

而影片中那场带有文化奇观效果的喜宴仍深含着两代人不同的婚姻观。

父亲毕竟还是中国的父亲,对他而言喜宴就是一场代表面子、接受恭维的游戏。

在文化的传承上,高伟同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已淡薄了文化传承的意识,但较之《推手》已有所进步,“《喜宴》中的父亲已逐渐学会了妥协和变通,从对抗走向了对话。


三、《饮食男女》中摘掉“人格面具”,获得新生的父亲形象
《饮食男女》的家庭结构是这样的:母亲早逝,剩下一个不善言谈的父亲和三个各自武装起来的女儿。

影片的视点,已从父子关系转移到父女关系上。

较之前两部,这一部有了导演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之举,包含了由饮食向现实男女感情的转变,就像孔子在《礼记》里所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影片中的父亲是中国烹饪大师,却因为失去味觉过着“无色无味”的生活。

他起初像个苦行僧,为了维系这个家庭的亲情,重复着周末的家庭聚餐。

围绕着家宴,影片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有淡淡的无奈和潜伏在各自内心的哀怨。

大女儿朱家珍是个大龄未婚的基督徒,二女儿朱家倩是个外企职员,小女儿朱家宁在西餐店工作,三个女儿的性格和职业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她们和作为传统烹饪大师的父亲一开始便存在着某种对抗性,这种对抗具体表现在几次周末晚餐上。

第一次,二女儿在餐桌上宣布买新房即将搬出老宅,父亲投以无奈的表情。

第二次,二女儿宣布公司人事调动,父亲获悉她投资房产被骗,且留她继续住在家中。

第三次,还在读书的小女儿宣布自己怀了男友的孩子,父亲平静的送走了女儿,眼神酸楚没有责备。

面临一次次被通知,父亲难免心生绝望,用近乎残酷的按摩来聊以发泄。

影片的戏剧矛盾在“最后的晚餐”上得以解决,父亲宣布了与自己大女儿的好朋友锦荣的感情,最终解放了自己。

“影片利用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人格面具’说,其的形成和解脱成为剧情发生戏剧性转变的因素,”父亲以饮食作为“人格面具”,最终由“饮食”转向了“男女”,味觉也得到了恢复,完全从无滋无味的生活中解脱了出来。

大女儿家珍也摘下了压抑的基督教徒的人格面具,收获了幸福。

影片最后,旧的家庭秩序瓦解,二女儿家倩在饮食文化上有了较为自觉的继承意识,与父亲握手言和。

较前两部中的儿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之,《饮食男女》是充满无限的希望和祝福的故事,是导演李安以包容的态度和现代化的观念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创造性的举动。

导演李安在“父亲三部曲”将中国古典叙事的美学风格注入电影的表现手法中,使整个三部曲看起来含蓄内敛,别具风味。

从恪守和妥协的夹缝中完美释放的“中国父亲”,是他对父亲的关注和期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