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父亲三部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儒道文化

摘要:李安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从国内到国外,他的电影享誉世界。这位大器晚成的导演从来都是以低调儒雅的形象示人,他的电影也和他的人一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尤其是他的“父亲三部曲”,更加是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渗透和宣扬。

关键词:李安;父亲三部曲;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蕴深厚源远流长,而艺术的“载道”意识也是历史悠久,无论是孔子荀子的儒家文化,还是老子庄子的道家哲学,都曾作为文化的主流精神从文艺作品中表现过,这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制约着电影创作者,也影响着电影观众。

李安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他日后的电影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他的电影中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李安享誉中外的“父亲三部曲”,就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体察而深受欢迎和肯定,在这三部作品中充溢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太极拳、中国书法、中国饮食文化、婚宴习俗,由此构成了浓郁的中国文化风情。

一、严谨的伦理观念根植于影片之中

由于源自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当中,而关于家庭男女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历来就是中国叙事作品最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母题之一,所以,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与历史变迁的伦理情节剧电影,其道德伦理、宗法伦理与政治功利相糅合的叙事主题,这既与文艺创作者潜意识中接受儒家文化伦理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又与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思想阿苏达娃瓦尔瓦大苏打大为轻松地武器asd阿斯达完全的和期间为动力强劲的咯哈去哦IQ唯品请和我完全能第七个DQUI稳定轻为皇帝顽强的请问切换到可完全和地球不到期前GViuwqehfpqwdeqowhdeqiwewqeuwqoehqwieqehqwohei IQ武汉IQ好滴亲表弟顽强的作品《推手》的创作灵感就是从以道家思想为底蕴的“太极拳中参悟出来的,“对‘推手’的概念,我是从‘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的序言里看到的,里面大论太极拳中的推手,其实和故事完全无关,却引发了我的兴味。”

道家认为,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弧立的存在,而要彼此互相依存,互为前提。在李安的第一部父亲影片《推手》中,太极推手的场面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影片,你来我往、推来挡去的双手,前伏后仰、虚实交替的步伐,讲究的是意气的贯通平衡,在极柔至刚、松弛清虚、柔静圆活中化解对方。这种“以柔克刚”的生存方式与西方文化尚实好斗、以硬抵硬的精神截然不同,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思想的体现。李安以拳论道,揭示了道家“以柔胜刚”的理念与中国人圆通的处世风格之间的联系,这种思想印证到人际关系或天人关系,就产生了像‘推手’的要诀:圆柔应对,不硬顶硬丢,调和、穷磨至‘我顺人背’时方发劲,注重平衡协调。”

英国学者劳伦斯·比尼恩在研究中国艺术的特点时曾说:“大自然的生命并不是被设想为与人生无关的,而是被看作是创造的宇宙的整体,人的精神就流贯其中。”对大自然的亲和态度形成了中国艺术中对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意境的追求和表现,“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对情景交融境界的表现,是李安电影时常运用的影像手段。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曲的主题都是“使传统上以父亲为主的一个家庭关

系,得以从一个假象的平衡状态,历经危机和冲突之后,重新寻得一个新的平衡”。面对中西文化的冲撞和家庭的解构和重组,影片采用了“推手”式的应对方式,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节,在看似无可奈何的退避中,隐然表现出顺应时代、在新的关系中建立平衡的达观心态。

在中国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说是自古以来最有代表性,也最具中国魅力的一个最基本而又极重要的观念,《庄子•天道》:“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复其无不容也。”人与宇宙之间是圆融和谐的,“人的生命与宇宙大生命原来不二”,根植于悠久丰厚的中国文化的土壤,“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认识,以及观照世界的整体圆融的方式。老子设想的这种阴阳调和的境界,是李安从影以来所孜孜以求的。正是由于道家这种均衡理念的存在,李安才能协调内里的情绪与外在的规则,使之趋于和谐。

在李安的影片中不只有对东方文化精神的参悟和坚守,同时也对西方文化精华的汲取兼容并蓄,相得益彰。李安说自己之所以习于处理中原文化而不是台湾文化,是因为这是一种情怀。之所以怀念过去的伦理,是因为旧秩序曾经提供我们安全感,也因为过去的教养形成人格的一部分。当受到挫折和考验时,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必须去面对、去处理,不管是用讽刺喜剧或悲剧感伤的方式,总是要面对它。

因此在《推手》、《喜宴》,甚至《饮食男女》里,李安自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感怀,一种随风而逝的感伤。他觉得政治力得以穿透生活影响我们,人们多半处在身不由己的大环境中挣扎。他称之为情节,因为它纠结在心里,是一种文化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何春耕,当代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儒家文化情结,[J],《电影艺术》,2005.02

[2] 张溦,构筑多元文化认同的影像世界——评李安电影的文化特性,[J],《当代电影》,2006.05

[3] 张云熙,杨阳,李安电影作品中东方文化的表现,[J],《时代文学》,2009.06

[4] 吴三军,汪方华,通俗情节剧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李安导演风格研究,[J],《电影文学》,2008.06

[5]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