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七大史观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但在不同的历史学派和不同的历史学家眼中,历史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历史学中的七种主要史观,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强调历史的线性演进和发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这种史观将历史视为一系列的进步阶段,人类在各个阶段逐渐发展和进化。
进化史观通常关注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二、决定论史观决定论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特定的决定因素所引起的。
这些决定因素可以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
决定论史观着重研究历史事件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关系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的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
四、意识形态史观意识形态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斗争和冲突的结果。
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而推动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意识形态史观注重思想文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历史唯心史观历史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于意识形态、精神追求或神的安排等意义超出人类感知范围的因素所决定的。
这种史观强调宗教、传说和神话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将历史视为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和引导。
六、历史隐喻史观历史隐喻史观将历史视为现实世界问题的比喻和借鉴。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历史隐喻史观试图从过去的教训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启示和方向,以提供对现实情况更深入、更具启发性的理解。
七、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质疑传统历史学的绝对性真理和客观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是被叙述和解释的产物,史学是一种权力争夺的过程。
后现代史观追求对话、多元化和异质性,试图打破传统历史学对于权威叙事和大故事的限制。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ppt
• 7.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 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 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 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 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 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 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 )
• A.农耕文明的演进 B.不同文明的交流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西学东渐的深入
(1)看所给的文字或图画材料,想出考查的史观,继而想出考 查的考点;
(2)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的中心句; (3)整合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好材料的意思,(有时还要 结合课本知识)与选项或者题目设问相对应。
五、学情分析:因考试时间较紧,很多学生直接就题做题,
没有一定的思路,往往会出现失分的现象。
革命史观——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现代化史观—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 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整体史观——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文明史观——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所谓史观,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
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 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 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
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 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 变化。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
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同史观
④从文明史史观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 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 工业文明的地方。
⑤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 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 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⑥从生态史观角度看,列强在通商口岸建立近 代城市,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同史观
①从革命史观角度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 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 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 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②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 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 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③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 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 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历史教学史观
【整体史观】
1、概念:即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2、视角:从全球范围内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 其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交 往、联系。
【现代化史观】
1、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由传统农业社会 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2、视角: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判断其是否 具备近代社会特征,即是否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等,符合一方面即可 认为该事是有利于近代化的。
(3)法制上,颁布了资产阶级《临时约法》, 确立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等,具有反对专制制度 的进步意义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如果要学好历史的话,我们是需要拥有历史观的,这样才能更加的客观看待事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高考历史复习之“七大史观”
1.全球史观
• (1)含义: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
• 面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 • 这一转变开始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 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 • 简单的说就是注重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 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重视从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 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2)备考视角:
(1)明确社会史观包含的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 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其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 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 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归纳教材中涉及的社会史观问题:如美国罗斯福新政稳定 社会的改革措施、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 经济的调整、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等。 (3)理解社会民生问题,明确当今世界面临重大社会问题,如 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
4.社会史观
•
(1)含义: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 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 对民众生存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进步。社会 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 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 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七大史观.doc
七大史观1.文明史观: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
①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范围上可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②纵向看,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期青铜时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社会史观: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进步,围绕社会生活交通通讯婚姻习俗社会保障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等方面答题。
3.近(现)代化史观:包括政治法治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社会生化近代化。
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①政治近代化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人治到法治专制统治到民主政治②经济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③思想文化近代化指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近代化指处物质生活改善和提高外,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还涉及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
4.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④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的运动发展情况,题目多蕴含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评价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和人物;与历史唯物史观相结合,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
6.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从全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高中历史中的七大史观 你不知道的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中的七大史观你不知道的高中历史
史观是指我们对于历史时间的观点与看法,这个在学习历史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会遇到的“七大史观”,及解析,希望可以给各位同学的复习提供帮助。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全球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
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纵向的历史进程和横向的国家民族关系,文化、经济、军事诸因素,环境和气候,等等,都互有影响。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
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高中历史的“七大史观”—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
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
Page 20
LOGO
四、社会史观
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 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 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程度。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
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
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
想近代化进程。也要注意
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
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
交融。
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
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Page 13
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
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LOGO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
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
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 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 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 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 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Page 4
LOGO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 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
内在规律性。
Page 23
LOGO
六、唯物史观 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
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
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
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详析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专题课件:历史学习涉及的七种史观及部分跟踪练习(新人教)
跟踪巩固练习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
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 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 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 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 阿诺斯所强调的是, 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四)社会史观
【理论阐释】 理论阐释】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 1 )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 着重 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 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 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 2 ) 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 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 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 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 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准确理解现代化
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 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 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为转移。 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 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 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 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 代化的产物。 代化的产物。
高中历史常用史观
基本史观
1.社会史观:指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
的运动体系。
社会结构又分为阶段与阶层、社会组织与群体、婚姻与家庭、社会与人口、社会关系等社会成分的构成以及运动机制;社会生活包括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教育、医疗、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运作;社会意识包括社会风气、习俗、信仰等精神观念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2.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主要内容是政治民主、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
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
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4.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包括采猎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6.马克思主义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不
断从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
它强调两点:一是强调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的东西、经济的东西;二是强调社会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矛盾的发展。
7.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倡导。
高中历史教学七大史观
适用文档一、全世界史观 (整体史观 )1.基本看法:全世界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一致性方面观察历史,以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别向整体发辗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别向整体发辗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 世纪末 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拓,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系统的形成标记着其基本完成,此刻经济全世界化趋向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域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成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域交往的发展是推感人类社会从分别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掌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度,在这一进度中重视交往、重申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度中的作用,推感人类社会从分别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 1 】全世界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年前后1500,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世纪19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世纪末19 20世纪初,跟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分割完成,世界市场系统最后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系统形成⑤从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经济全世界化趋向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往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以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实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建、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取的成就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使、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能够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收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含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包含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三历史学习应掌握的八大史观
(
)
.社会群体的角度 D度
“ 洋务运 3、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 ” 这里作者所持的观 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 ) 点是 A.革命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 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 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 ( )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 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乙说…… 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 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 社会史观 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 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5.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 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的解读
高中历史几种史观的解读对几种史观的解读 (1)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4)革命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通过不断地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5)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6)生态史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分析问题。
一以新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通道,使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起步。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给非洲黑人、亚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殖民灾难。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文明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化上的文明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
【特别提醒】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
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3.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
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
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三、现代化史观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主要线索: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2.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
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3.准确理解现代化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
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
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
【例1】近代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中国近代化为例(1)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2)近代化的内容:(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近代化的启动阶段(1840~1895年)第二阶段:近代化的发展阶段(1895~1915年)第三阶段:近代化的深化阶段(1915~1927年)第四阶段: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第五阶段: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四、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例1】“社会史观”下的历史复习: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大变迁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第二次:1911年,辛亥革命后:第三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五、革命史观1.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2.主要线索: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六、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