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注浆工程技术交底大全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XXXXXXXX工程

钻注浆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XXXXXX单位

XXXX年X月

XXXXX工程

钻注浆工程施工技术交底1、钻探成施工技术要求

1.1、钻施工工艺流程

钻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钻施工工艺流程图

1.2、测量放样

1、钻定位

应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放样,钻实际位置原则上不应偏离设计位置0.5m,确因地形影响,钻不能放在图纸设计位置时,应先施工其围可以就位的钻,再根据钻探揭露采空区的情况,经监理批准后予以调整。

2、复测

钻放样后,再在不同的控制点上架设仪器对所放位进行复测,如复测的误差在限差围之,则所放钻位置为实地钻位置,否则重新放样。

1.3、钻结构及技术要求

1、注浆径

开径不小于Φ130mm,下入Φ108-130mm套管护壁兼注浆管,经一次或二次变径后(注浆及帷幕均应进入完整基岩4-6m处变径),终径不应小于Φ91mm。

2、钻探技术要求

钻探施工格按照《岩芯钻探规程》并参照《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执行,根据采空区实际,具体要求如下:(1)不准随意移动位,若需移位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批准。钻与设计位的偏差不应大于O.5m,特殊位偏差不应大于O.1m。

(2)布置3%~5%的钻进行取芯,以便指导钻探和注浆施工。对于全取芯,采空区冒落带部位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30%,其它部位岩芯采取率不小于60%。认真采取岩芯,岩芯经清洗后,按照次序编号,各类牌签的填写、放置要准确、认真,岩芯加强管理,以免漏失。

(3)做好钻探原始记录和岩芯编录及拍照工作,施工过程中用钢笔填写记录表格,详细记录漏水、掉钻、埋钻等现象及其深度、层位和耗水量,正确量取、记录岩芯的长度。

(4)钻进时可使用钻铤或其他导向措施,防止斜偏大。应按设计要求的频次进行斜测量,当斜超过设计要求时,应及时纠正。注浆每50m测斜一次,

每百米斜应小于1°。

(5)注浆、帷幕钻至裂隙带、冒落带时,应用清水钻进。

(6)钻遇到漏水、掉钻等现象,应做好记录。钻进过程中遇到塌、埋钻时,应分析原因,查明情况,采用跟管钻进或先行灌浆处理后再钻进。

(7)钻探原始记录和岩芯编录,应详细、准确、真实,签署完备。

(8)钻进结束后,应进行钻冲洗,底沉渣不得堵塞有效注浆区域。

(9)当钻施工作业暂时中止及钻终未注浆前,口应加盖防护。

(10)空隙、裂隙压水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全一次注浆法注浆法时,可在注浆前全进行一次空隙、裂隙冲洗;采用自上而下(简称下行式)分段注浆法时,每段注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空隙、裂隙冲洗。

②冲洗压力宜为注浆压力的80%,且不大于1MPa,冲洗时间为5~

10min。漏水量大于100L/min时,可停止冲洗。

③遇水易软化的岩层,注浆前可不进行空隙、裂隙的压水冲洗。

④施工过程中,不返水和掉钻的钻,可不进行压水冲洗。

1.4、取芯地质编录技术要求

1、钻探记录应在钻探进行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及钻进过程两个部分。

2、钻探现场记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特别是漏浆、吊钻段的观测和记录以及原生沉积岩的顶板冒落扰动岩体应重点描述。现场记录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以划去,在旁边作更正,不得在原处涂抹修改。

3、各类地层的描述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碎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层理特征等。

对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

密实度等。

对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对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土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对岩应描述地质时代、地质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对沉积岩尚应描述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体的描述尚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特征和岩层厚度。

4、岩土定名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分类标准的规定,描述术语及记录符号均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容应符合下列要求:使用的钻进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式等;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岩芯采取率、RQD值等;漏浆、吊钻段的观测和记录以及原生沉积岩的顶板冒落扰动岩体应重点记录。

1.5、钻斜的控制及纠斜法

1、发生斜的原因

治理区为采空塌陷区,钻探过程中极易发生斜,斜为为本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斜作为钻探事故,产生的原因较多,一般可归纳为地质条件不良、技术条件不适宜、操作法不当3个面。

(1)地质面原因

在地质条件面,集中表现在钻岩的力学性质上,主要为:

a) 钻进松散覆盖层和塌陷区时,此地层越厚,越容易改变钻的向。其主要原因是覆盖层较松软,钻出的径较大时,对粗径钻具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因而不能保证钻进向的一致性。

b) 在有一定倾角、软硬交替的岩中钻进时,由于钻头在同一接触面上有软硬不同的岩层,因此,可钻性不同的岩层会产生不同的钻进速度,从而改变钻头的钻进向。

c) 在厚度大、破碎较重的岩层中钻进,其钻径也较大,粗径钻具在钻进向上不容易被控制。此外,破碎岩层往往是软硬岩层共存,因此钻头容易改变向。

d) 砂卵层中钻进,钻最容易偏斜。因为砾的圆滑对钻头产生偏滑作用,形成不均衡的阻力,易改变钻头前进的向。

(2)技术面原因

因采用与实际不相宜的技术措施造成的钻偏斜,主要表现为:

a) 在开钻进或浅阶段的钻进中,钻机立轴与钻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这会直接影响钻偏斜;使用过高的立轴钻杆与磨损较重的立轴钻杆,容易使立轴产生较大的摆动,直接影响到钻头在底钻进时的不稳定性;帷幕深一般都要安装口管,如果口管不正,也会直接影响到开钻进时的向。

b) 使用弯曲的钻具或过短的岩心管。岩心管、钻杆等的弯曲,都会使钻具连接后不正,从而影响钻进的向。使用过短的岩心管,在歪斜时,比长岩心管的歪斜度更大,产生的斜度也更为重。

c) 在由大径变小径钻进过程中,因为壁各部硬度不一,径大小也不一致,换径后没有使用导向钻具易发生斜。

d) 径越大,受压钻杆产生的弯曲、拉伸、扭曲也会增大,使钻头在底钻进时不稳定性增强,从而使钻进向发生变化。

e) 金刚钻头胎体硬度不一致与金刚颗粒分布不均一,或硬质合金钻头底出刃尺寸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钻进向的改变。

(3)操作法面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