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
教材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展开分析,探讨其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影响。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设置应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需求。
教材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知识,合理地分布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例如,在某个课程中,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知识。
同时,教材的内容设置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材应该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例如编写简单的程序、完成基本的网页设计等。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再次,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教材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的编写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开展软件设计竞赛、编写小程序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评价是学习的动力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中的评价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技能发展,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项目作业、综合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并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最新泰山版信息技术第四册教材分析
文字转换为文本;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字识别方面的发展现 状及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第九课生物识别巧利用 主要学习采集指纹的方法, 能够设置指纹密码;了解人脸识
别的意义, 学会简单的人脸对比;了解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便捷性和发展前景。
第十课家庭卫生大扫除 主要了解扫地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给生活带 来的便捷, 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手机中的相机APP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2.学会美图秀秀的操作使用, 能够用美图软件对照片进行编 辑美化。
微课教学法 学生可以灵活使用暂停和后退按钮来观看视频、学习知识 并记录笔记。微课教学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还能够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数字化学习等核心素养。
教材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记录精彩瞬间 第二单元 讲述家乡故事 第三单元 体验智能技术
第一单元 记录精彩瞬间
第一课手机拍照记成长 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使用手机拍出清晰的照片, 学会用手机
软件中自带的滤镜或萌拍拍出有趣的照片, 通过手机拍照感受 生活中的美, 留下童年美好回忆。
第二课秀秀美图更漂亮 主要学习的是对照片的简单美化。
6.了解扫地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了 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给生活 带来的便捷。
7.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美, 提高审美水平,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增强自信心。
8.增强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会用图文表达对家 乡的热爱之情。
9.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对生活带来的便捷,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信息技术课教材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图标分类 教材版本 图片总数) (图片总数) 提供知识类 激发兴趣类 基础 知识
62 30 32
强调 知识 3 7 2
拓展 知识 8 2 8
辅助说明类
教科版( 教科版(132) ) 浙教版( 浙教版(203) ) 中图版( 中图版(133) )
15 28 15
44 136 72
1.信息与信 信息与信 息技术 2.信息获取 2.信息获取 1.信息与信 信息与信 息技术 2.信息的来 信息的来 源与获取 1.认识信息 认识信息 世界 2.有效获取 有效获取 信息
信息加工 与表达
3.信息的编码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信息的编码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4.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5.多媒体信息加工 多媒体信息加工 6.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3.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加工 5.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6.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常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人教版、广东版、教科版、浙江版、江苏版、中国 出图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文字教材比较分析
教材评价的标准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表达 教材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建议 教材立体化资源的配套 教材的印刷与装帧 教学的特色(适应学校特点)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文字教材比较分析
小组学习2 小组学习
活动内容
浏览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重大版与 广东版); 比较其中一个课标模块(如信息技术基础中的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材中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活动报告: 活动报告:
完成教材比较,下面表格
活动成果1: 活动成果 :教材对比研究
教材版 本 重大版 广东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不断普及,以及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全书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只适合基本操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循序渐进的人去为导引,每课都配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和素材,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本教材强调积极向上的思想性,重视客观严谨的科学性,依据学科和知识的系统性,突出求实创新的实践性,明确各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
二、学情分析: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开的学科,学生开始学习时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对此学科非常的感兴趣,好奇心很强。
有极少数同学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非常陌生,有畏惧感,不敢尝试。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自己它浓缩的而学习机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获得发展。
三、教学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主要的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外部组成,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2、通过画图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画图工具,绘画出完整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4、知道应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重点难点1、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电子作文、名片、表格等的制作。
2、通过web邮箱的申请、使用,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
3、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学习应用Wor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制作一份完整的电脑小报。
4、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七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七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1. 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 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 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
2、熟悉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WORD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WORD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重难点教材分析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相关知识,并帮助学
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该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计算机基本知识:教材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
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 文字处理:教材详细介绍了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格式化。
3. 图片处理:教材介绍了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图片进行编辑、裁剪和调整。
4. 网络基础知识:教材讲解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安全问题。
重难点分析
在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一些重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教学:
1. 计算机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学生,让他们熟练掌握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2. 图片处理:图片处理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技能,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编辑、裁剪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4. 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
通过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以上是对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及重难点的简要介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教材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 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网络应 用等基础知识。
掌握编程语言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应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学生应了解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增强学习的动力。
培养信息道德意识
学生应了解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和 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 念。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完成一些综合性项目的过程中, 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 任务。
03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 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
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理解问题
总结词
学生理解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足、对操作目的不明确 等方面。
详细描述
学生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可能存在理解困难,例如无法理解二进制数 的原理、不清楚数据存储的原理等。此外,学生还可能对操作目的不明确,例如 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某项操作、不清楚操作后会产生什么效果等。
部分教师可能对信息技术教材中 的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在教 学过程中出现操作错误或无法完 成教学任务。
缺乏实践经验
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操作。
教师理解问题
教材理解不足
部分教师可能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 ,无法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影响教学 质量。
知识更新滞后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部分教师可能未 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导致教 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
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
“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
“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
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
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
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
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
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常用的办公软件等。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
(2)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学习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2.2 常用的办公软件(1)学习Word的基本使用,如输入文本、编辑、排版等。
(2)学习Excel的基本使用,如输入数据、公式计算、图表制作等。
(3)学习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如创建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动画设置等。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
3.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3.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环境4.1 硬件环境: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4.2 软件环境:安装有相应教学软件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5.2 期中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掌握程度。
5.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六、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6.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6.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8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8篇)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技术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资料,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资料,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资料打下基础,也是构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但是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个性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状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资料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资料: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潜力。
二、说目标: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4、多种收获: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透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透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潜力;透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浅谈信息技术的教材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的教材分析在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的考试中,很多考生会报考的是信息技术的学科,但是考生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却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利于考生的考试,所以要分析原因并且给与相应的理解,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的面试内容。
那么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首先信息技术学科属于边缘学科,传统学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课程,很多学生在上学期间甚至都没有上过这样的课程,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内容非常陌生。
2、第二信息技术其实包括了很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视觉,听觉,触觉都包含着信息,尤其是现在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时时刻刻都有新的信息,所以信息技术应该是大家了解的学科,但是信息技术相对比较新,所以,体系并不成熟,所以在教材中内容非常的庞杂,包括的内容却多种多样,因为在信息的这个领域还没有真正系统的学术体系,同时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也导致很多体系刚刚形成可能就会升级甚至被推翻,所以大家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非常不到位。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今天中公讲师王旭就来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教材特点。
信息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看到多个概念,甚至有些信息技术教材里面就直接给出了多个概念。
信息是什么,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是更多的人对它有误解,所以我们重点来说说信息不是什么。
首先,信息技术不是计算机,我们很多版本的信息技术里面的内容大多数是计算机的相关内容,从计算机的硬件到计算机的软件,从计算机的产生到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信息技术是计算机课程,其实不是这样的,信息技术是我们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到发布信息的过程,由于现在信息处理的手段和工具都运用计算机,所以教材里面就有多种多样的计算机,但是计算机不是信息技术的全部,他只是工具,在信息技术课程里还要有信息时代的处理思维,信息道德等内容,所以信息技术主要是这样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介绍信息思维的教材和课程。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篇)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学会应用,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提高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有益辅助效率,所以,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性,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本学期着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字处理软件制作的深入层次学习。
字处理软件是功能强大、方便灵活,学好字处理软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处理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文字排版的技能能入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实用性操作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本学期在以字处理软件深层教学作为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拓展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强化学生应用方面再细致扎实些,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文字录入、排版、文本效果、文本框、图形等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知识。
技能方面:特效文字、图文混排、图片的剪切、光照效果、等一些技能制作。
能力与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不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文件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结合字处理软件制作软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好,windows系统的操作基本熟练和规范。
但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缺,需拓宽知识面,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尤其是外校转入的新同学,在原来学校的信息课堂上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指法不规范,迷恋游戏有时会表现在课堂上,鉴于此,对新生要给予特殊的关照,使他们尽快的赶上来。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学习字处理软件软件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软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1、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文字录入练习软件,以及文学方面的电子作品,从欣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字处理软件的学习兴趣;2、充分给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并加强指导;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台,进行广播教学。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doc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课是下年级下期最后一课,也是画图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一个大综合。
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用画图表达的能力。
1、知道目标(1)观察范画后,能说出范画创作中使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和创作技巧;(2)知道什么是桌面背景,并能熟练地将自己创作的画图设置为桌面背景;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并学会用语言、画图等多种形式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从而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小形成安康的人格品质。
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表达某次郊游观察到的美好景色,从中提炼出印象最深、兴趣最浓的画面,并学会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观察到的事物。
本环节意图:主要是调动孩子们的兴奋点,引导孩子们将自己郊游时看到的景象表达出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郊游吗?生:喜欢。
(这一定能得到非常肯定的答复)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小脑袋里装了许多美好的郊游记忆,请同学们仔细地回快一下,对你印象最深、兴趣最浓的一次郊游,再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生讨论、编故事、讲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
(注意有针对性的点评,同时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和语言的艺术性,千万不能范范而谈)师:我们来看看课文,课文的小主人一次郊游后,不仅把自己所看到的用优美的语言写成了日记,而且还配上了美丽的连环画。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小主人翁的日记。
生:读课文……师:请孩子们对照小主人翁的日记和画,先看看日记中写出了他所看到的哪些景物?生答复:……(提示:第一句,整体描述了作者郊游出行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二句,重点描述了游玩中的一个景点的一幅画面;第二自然段讲述了作者回家路上观察到的景色。
)师:书上小主人翁所画的三幅图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联系?作者描绘出了郊游的哪几个时间段?生答复:……师:从三幅画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答复:……本环节意图:过程范画的分析让孩子们懂得如何找特征、抓重点并综合应用画图技巧表达大自然的美。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分析章节: 4.3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班级:计科一班小组成员:赵洁41012051赵富江41012017教材分析目录:一、本节地位与作用及课时安排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四、教学目标五、主要知识点对应的课程标准六、教学主要内容分析七、重难点及形成原因和突破方法八、教学策略九、对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十、本节练习的分析与处理一、本节地位与作用及课时安排本节是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已学习过信息获取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和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
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本节的课时安排是一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对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性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计算机上应有一款视频播放软件。
教师要准备教材、教学课件以及教学素材如视频资料,学生要准备教材。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能对信息的真伪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能初步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案例学习、问题探究的过程,掌握鉴别与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五、主要知识点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二)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六、教学主要内容分析(一)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的方法;1、可以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各项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资料和查阅的方法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来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完整版】-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教学经验,教材编写得也很不完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基础性。
一、现行的教材分析1、现行的教材多按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来组织编排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研究不足,基本上是先讲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然后是操作系统,接着是办公软件、网络操作等。
这样的教材一般是按线性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多是字典式的功能讲解,成了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
按照这种顺序来教,许多概念、名词、术语学生都理解不了,学习起来很困难,教师也没法教。
一开始就给三年级的小学生介绍硬件、软件、主机、键盘、内存、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相应操作等,对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打开教材就接触到这么多抽象的概念,很快就被搞糊涂了,特别是像文件、文件夹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第一印象就是计算机太难学,甚至会打退堂鼓。
2、教材缺乏趣味性。
教材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
3、缺乏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用于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
发达国家已不再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他们已将信息技术溶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这也将是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向,因此,要在教材中体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引入语文、数学、美术、常识等知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基础工具特征。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收藏)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地开展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而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学什么?目的如何?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些以前考虑的很少,分析的也很少。
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发现了了一些问题,考虑了很多,现总结如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决定的。
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小学计算机课,又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
它重在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基础性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主要是着眼于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现实表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其他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小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地对其长远发展起作用,而不至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很快过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认知心理学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
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二)应用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之如何做好教材分析合肥教师招聘网为您提供
一、教材分析的目的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
教材分析的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的要求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三、教材分析的内容
1.教材来源。
2.结构特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和特点。
3.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4.对教材的处理,二次开发。
说明:一般做教学设计时,因为具体目标和重难点要参考学情制定,所以教材分析中不提本节的目标重难点,而是将其放在学情分析之后。
四、教材分析举例
下面中公讲师毛正莲以高中《信息及其特征》为例,说明如何做教材分析。
第一步:说明所用的教材,什么出版社的,什么版本的。
第二步:分析全书及本章节的内容与结构
全书结构如下:
第三步: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为全书第一章,相对其他章节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学生已有的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目的是使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个宏观把握,形成整体认识,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分析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是第一章的第一节,学好本节能为后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
同时,本节是本学期的第一节信息课,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信息课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和美好的期待,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四步:教材内容特点及对教材的处理
本节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和概念介绍,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信息的特征”展开。
概括性较强,实践性较弱。
针对这种情况,中公讲师毛正莲提醒考生,可以补充一些生活中信息的案例,设置一些体验游戏和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材分析在教招中如何考
在教招考试中,一般会给出一段关于学习内容的文字描述,让画出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图,这就是考察考生的教材分析能力。
做这种题首先要对题干中描述的知识内容要很熟悉,才能下笔分析;做到熟悉没有技巧,只能是考生平时要多看教材,要把自己所考学段的信息技术教材整个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就是要知道前面所讲的教材分析“四步走”,笔试中考过的题型是画知识间的层级关系。
教材分析完整的“四步走”一般会在教招面试说课中考察到。
六、真题解析
在这个参考答案中,给出了《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也给出了本单元知识“循环结构”在整个框架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前后知识之间的承上启下的关系。
在实际考试中可以将画层级关系图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来答题。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
更多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
更多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