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失效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案例名称】: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上市并购案例在各个行业中愈发普遍。

在上市并购过程中,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并减少风险,常常会涉及到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条款。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上市并购案例中的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交易各方的影响。

【案例分析】:1. 对赌协议分析在上市并购案例中,对赌协议是一种常见的风险分担机制。

通过对赌协议,买方和卖方可以约定一定的业绩目标,并设定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机制。

对赌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并促使双方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的业绩目标。

2. 业绩补偿分析业绩补偿是上市并购案例中的另一种常见约定。

当交易完成后,如果目标公司的业绩未达到预期,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支付相应的业绩补偿款项。

业绩补偿的金额和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并通过合同明确约定。

3. 影响因素分析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的具体内容和条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目标公司的行业背景和市场前景: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更高的业绩要求和补偿金额。

b. 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可能会面临较低的业绩要求和补偿金额。

c. 交易各方的谈判实力和议价能力:实力强大的买方可能会在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方面占据较大优势。

d. 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有不同的规定,需要进行合规性评估和风险管理。

4. 对交易各方的影响a. 买方: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可以保护买方的利益,降低交易风险,确保目标公司的业绩达到预期,从而实现投资回报。

b. 卖方: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也可以对卖方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压力,要求其在交易完成后继续努力提升业绩,以兑现补偿承诺。

c. 目标公司管理层: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对目标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作用明显,可以促使其更加积极地推动公司的发展和增长。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一、引言上市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的方式,达到上市的目的。

在上市并购过程中,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是常见的合同安排,用于规定双方在特定情况下的权益分配和补偿机制。

本文将对上市并购案例中的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特点和影响。

二、对赌协议的作用和特点1. 对赌协议的作用对赌协议是上市并购交易中的一种保障机制,旨在保护双方的利益,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它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补偿机制。

2. 对赌协议的特点(1)双方约定的事项:对赌协议通常约定了一些具体的事项,如业绩目标、股价表现、市场份额等。

当这些事项达到或未达到约定的条件时,将触发相应的权益分配和补偿机制。

(2)风险分担:对赌协议可以帮助双方分担风险,减少不确定性。

如果交易成功,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交易失败,卖方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

(3)时间限制:对赌协议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即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约定的事项。

如果超过时间限制,对赌协议可能失效。

三、业绩补偿的作用和特点1. 业绩补偿的作用业绩补偿是指在上市并购交易中,当某些约定的业绩目标未达到时,买方可以向卖方提出补偿要求。

业绩补偿的作用是保护买方的利益,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业绩补偿的特点(1)约定的业绩目标:业绩补偿通常约定了一些具体的业绩目标,如销售额、利润、市场份额等。

如果这些目标未达到,买方可以要求卖方进行补偿。

(2)补偿方式:业绩补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现金补偿、股权补偿、利润分成等。

具体的补偿方式取决于双方的协商和约定。

(3)时间限制:业绩补偿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即在一定的期限内提出补偿要求。

如果超过时间限制,买方可能无法要求卖方进行补偿。

四、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以某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案例为例,分析对赌协议和业绩补偿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1. 对赌协议分析(1)约定的事项:双方在对赌协议中约定了业绩目标、股价表现、市场份额等事项。

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补偿方式比较案例研究

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补偿方式比较案例研究

企业并购中业绩承诺补偿方式比较案例研究业绩承诺补偿通过对盈利情况在后续公司的经营状况预测并进行承诺,如果在将来的营运中没有达到承诺的盈利金额,则需要进行补偿,业绩承诺补偿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平衡并购协议价格评估,另一方面,约束公司的管理层确保企业提升业绩,但是也有可能造成中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引起的投资决策问题。

本篇论文从财务效应、市场反应、补偿资金来源与兜底条款效果四个方面,研究因业绩承诺补偿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补偿效果差异。

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启明星辰、深桑达、中兵红箭三个公司的并购案为例,分别采用现金补偿、股票回购补偿以及股票赠送补偿,紧紧围绕三家公司签订业绩承诺所采取的不同承诺补偿方式而带来的不同效果展开研究。

在案例分析部分,首先,简要分析启明星辰、深桑达和中兵红箭签订业绩承诺补偿事件以来的财务数据以及同行业公司的公司价值变化情况;其次,在签订业绩承诺后的不同时期,对比股价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再次,对被并购方履行承诺补偿时补偿资金的来源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于补偿资产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总结了业绩承诺补偿的方式选择、制度建设与环境保障的启示:股票赠送补偿方式为当前业绩承诺补偿方式的最优选,从监管层、评估机构、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四个角度对业绩承诺补偿方式的环境保障给出启示,对今后相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

上市并购案例对赌及业绩补偿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上市并购成为了企业扩张和增长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并购涉及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对赌和业绩补偿等方式来保障各自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上市并购案例,探讨对赌和业绩补偿在并购交易中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上市并购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对赌和业绩补偿的含义。

假设公司A打算收购公司B,双方达成协议后,约定了一定的对赌条款和业绩补偿机制。

对赌条款通常是指双方约定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补偿或者赔偿的条款,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而业绩补偿机制则是指在交易完成后,根据公司B的业绩表现赋予相应的奖励或者补偿。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A和公司B约定了一项对赌条款,规定如果公司B在一定期限内的业绩达不到预期,则公司A有权要求公司B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这个对赌条款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B在并购后能够保持一定的业绩水平,以实现交易的预期收益。

同时,双方还约定了一项业绩补偿机制,即如果公司B的业绩超过预期,则公司A会赋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公司B继续努力提升业绩。

对赌和业绩补偿在上市并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赌条款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

在并购交易中,双方往往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市场波动、经营风险等。

通过对赌条款,双方可以在交易前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补偿的标准和方式,从而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交易的可控性。

其次,业绩补偿机制可以促进交易后的良好合作。

在并购完成后,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实现交易的预期目标。

通过业绩补偿机制,公司A可以赋予公司B一定的激励,以鼓励其继续提升业绩。

这不仅可以增加公司B的积极性和动力,还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实现共赢。

然而,对赌和业绩补偿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对赌条款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平衡。

如果对赌条款过于苛刻,可能会对被收购方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制定对赌条款时,双方需要充分商议和沟通,确保各自的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

《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

《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并购协议中的业绩承诺,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诚信。

本文将通过一起具体的案例,深入剖析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现象、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涉及A公司和B公司的并购事件。

B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

此时,A公司看中了B公司的资产和业务,提出了并购计划。

在并购协议中,A公司对B公司的未来业绩做出了承诺,承诺在并购后的一年内,B公司的业绩将实现大幅度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承诺,B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财务舞弊手段。

三、财务舞弊手段及原因分析1. 虚构收入:B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

这些虚假交易往往缺乏合理的商业逻辑和实质性交易内容,仅仅是为了制造出漂亮的财务报表。

2. 资产转移:B公司将部分优质资产转移至其他关联公司,使得报表上的资产质量下降,以降低其账面价值。

同时,通过内部交易将这些资产的价值转移到B公司的报表上,以增加其利润。

3. 会计政策滥用:B公司滥用会计政策,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手段,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定。

导致财务舞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业绩承诺压力:由于并购协议中设定了明确的业绩承诺,B公司为了实现这一承诺,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调整财务报表。

在巨大的压力下,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选择了舞弊。

(2)内部控制失效:B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无法有效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3)外部监管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有可乘之机。

同时,一些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

并购案例中的业绩补偿分析

并购案例中的业绩补偿分析

根据自2014年11月23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购买资产且未导致控制权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可以根据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是否采取业绩补偿和每股收益填补措施及相关具体安排。

根据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理论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标的公司不需再做业绩承诺与业绩补偿。

实务中,由于标的公司的估值往往是交易双方商业博弈的结果,而缺乏一个客观、合理的可评判标准,因此,上市公司要求标的公司对并购完成后的业绩做出承诺、及未完成承诺期承诺业绩时做出业绩补偿,以期通过业绩承诺与业绩补偿“证明”估值的合理性、标的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及实现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基于我们对已审核通过的并购案例、在审重组案例反馈意见的观察、及对市场化并购的理解,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的关注更多在于业绩承诺的合理性、业绩承诺年限、业绩补偿安排的可实现性、及标的公司原股东股份锁定期限、交易完成后的协同效应、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性等,而对于交易估值则更多交由市场决定。

就作为一种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的业绩补偿方式而言,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整合协同策略安排与经营管理能力。

短期的业绩补偿并不能改善与提高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实务中,业绩补偿期限一般为并购重组实施完毕后的三年,对于标的资产作价较账面价值溢价过高的,视情况延长业绩补偿期限。

在补偿主体方面,根据利益主体享有的估值溢价等原因,往往由交易双方或标的公司自行协商确定。

在补偿方式方面,主要为现金补偿、股份补偿、及“现金+股份”补偿。

在我们观察的各类案例中,我们将补偿方式划分五大类,分别为:(1)现金补偿;(2)股份补偿;(3)“现金+股份”补偿,但优先以现金补偿;(4)“现金+股份”补偿,但优先以股份补偿;(5)同时以“现金+股份”补偿。

业绩补偿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并购重组政策与监管部门审核态度的拿捏,更体现了交易对手在诡谲博弈后的利益平衡。

公司并购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例分析

公司并购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例分析

公司并购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并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

然而,并购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经济纠纷,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些常见的公司并购所引发的经济纠纷,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A公司并购B公司引发的股权纠纷某年,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双方达成了并购意向并签署了相关协议。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双方对于B公司的估值产生了争议,导致了股权纠纷的发生。

B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自己的公司价值被低估,要求重新进行估值并增加股权比例。

而A公司则坚持原来的估值结果,拒绝进行调整。

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纠纷。

首先,可以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重新估值,以消除双方的疑虑。

其次,可以在协议中约定解决纠纷的仲裁机构和方式,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端。

最后,双方也可以重新协商并调整股权比例,以达成共识。

案例二:并购后重组引发的人员纠纷在某次并购中,A公司收购了B公司,并决定对B公司进行重组以实现资源整合。

然而,在重组过程中,大量员工面临裁员和转岗的风险,引发了人员纠纷。

被裁员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和福利。

解决这种人员纠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首先,公司可以与员工充分沟通,说明并购后的重组原因和必要性,并提供相应的补偿方案。

公司可以采取提前通知、培训和转岗等方式,尽量减少员工的不安和压力。

其次,公司可以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并制定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方案。

案例三:合并后的供应链问题引发的经济纠纷有时,公司并购后可能会遇到供应链问题,导致企业生产和运营受到影响,引发经济纠纷。

例如,在并购后的供应链整合中,可能出现供应商无法按时供货、生产线停工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无法按计划生产和销售产品。

解决这种供应链问题的关键在于及时沟通和合作。

公司应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提前沟通并就重要物料和供货计划达成一致。

同时,公司也可以寻找备用供应商或建立多元供应链,以降低供应链问题对企业的影响。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方案变更案例及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方案变更案例及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案变更案例及分析本⽂授权转载⾃:投⾏⼩兵(ID:gztouhangxiaobing),作者陈磊。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直是市场热点,重组数量不断增加,承诺业绩屡创新⾼,由于各种原因,标的资产未能实现业绩承诺的情况也不鲜见,出现了不少业绩补偿⽅向上市公司进⾏业绩补偿的案例,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调整、变更原有盈利补偿⽅案的情形,甚⾄让市场和媒体发出了“业绩补偿随意变更成⼉戏”的惊呼,⼀时乱象丛⽣。

⼀、盈利承诺补偿⽅案变更的依据《上市公司重⼤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三⼗四条:上市公司在实施重⼤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发⽣法律、法规要求披露的重⼤事项的,应当及时作出公告;该事项导致本次交易发⽣实质性变动的,须重新提交股东⼤会审议,属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交易情形的,还须重新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股东、关联⽅、收购⼈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及履⾏》第五条: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然灾害等⾃⾝⽆法控制的客观原因导致承诺⽆法履⾏或⽆法按期履⾏的,承诺相关⽅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除因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然灾害等⾃⾝⽆法控制的客观原因外,承诺确已⽆法履⾏或者履⾏承诺不利于维护上市公司权益的,承诺相关⽅应充分披露原因,并向上市公司或其他投资者提出⽤新承诺替代原有承诺或者提出豁免履⾏承诺义务;上述变更⽅案应提交股东⼤会审议,上市公司应向股东提供⽹络投票⽅式,承诺相关⽅及关联⽅应回避表决;独⽴董事、监事会应就承诺相关⽅提出的变更⽅案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或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发表意见;变更⽅案未经股东⼤会审议通过且承诺到期的,视同超期未履⾏承诺。

根据上述规定,变更盈利补偿⽅案应有合理原因,应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并需履⾏内部决策、监督、信息披露等程序相关,包括上市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承诺相关⽅及关联⽅回避表决等。

⼆、业绩承诺补偿⽅案变更的⽅式根据现有案例,业绩承诺补偿⽅案变更主要有以下⽅式:(⼀)逐年补偿变更为累计补偿案例1:合⼒泰合⼒泰通过⾮公开发⾏股份及⽀付现⾦的⽅式购买深圳市⽐亚迪电⼦部品件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对⽅承诺⽬标公司于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实现的扣除⾮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民币22,570.28万元、23,728.56万元及25,107.82万元。

说好的业绩承诺呢?失败的并购案例解析

说好的业绩承诺呢?失败的并购案例解析

说好的业绩承诺呢?失败的并购案例解析巴菲特说:“只有在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将这句话应用到A股并购市场也十分合适。

在A股市场对并购热情不减的背景下,一些裸泳者早已现形。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市场对这些裸泳者并未投入足够多的重视。

但事实上,复盘部分失败的并购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会存在哪些可以堵上的漏洞,也有助于交易各方改进方案,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案例一:金利科技(002464)溢价啃“苹果”崩牙为讨业绩补偿对薄公堂提到失败案例,金利科技(002464)并购宇瀚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瀚光电)无疑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金利科技曾耗资3.7亿元并购苹果供应商宇瀚光电,意图切入苹果供应链。

然而,这场并购在完成当年便出现业绩变脸,而对于相应的赔偿,业绩承诺方长期置之不理,上市公司对此也无可奈何。

想凭收购介入苹果供应链2011年底,金利科技宣布收购宇瀚光电100%股权。

截至2011年9月30日,宇瀚光电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价值为7168.02万元,金利科技此番收购价高达3.7亿元,收购增值率约416%。

具体来看,公司向康铨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铨投资)支付等值于人民币1.887亿元的外汇资金,收购其持有的宇瀚光电51%股权;向康铨(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铨(上海))以17.12元/股发行1059万股股份,并象征性地支付5元现金收购其持有的宇瀚光电49%股权。

宇瀚光电当初之所以获得超高的估值溢价,主要在于其扛着苹果供应商的金字招牌。

公司当时是美国苹果公司的Macbook系列产品和Mac Desktop产品铭板的主要供应商,是苹果公司平板电脑(即Ipad)铭板两家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该公司直接销售对象为苹果公司的外壳生产厂商及组装厂,包括富士康集团、和硕集团等。

当然,康铨投资、(上海)向上市公司允诺了丰厚的业绩承诺。

两位原股东承诺,宇瀚光电2011~2014年度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408万元、4015万元、4497万元和4729万元。

《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

《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

《并购业绩承诺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一、引言近年来,企业并购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

并购过程中,业绩承诺往往被视为交易的重要部分,旨在保证目标公司的业绩和预期收益。

然而,不乏有企业为达到承诺的业绩指标而采取不当手段,其中财务舞弊行为尤为严重。

本文以某企业并购案为例,深入探讨并购业绩承诺如何诱发财务舞弊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成因与影响。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中,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收购方”)成功收购了另一家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

在并购协议中,目标公司的原管理层做出了明确的业绩承诺,即在未来三年内实现一定程度的业绩增长。

然而,在并购完成后不久,收购方就发现了一系列异常的财务状况,疑似存在财务舞弊现象。

三、并购中的业绩承诺与财务舞弊动机1. 业绩承诺压力:目标公司的原管理层为达成并购协议中的业绩承诺,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调整财务报表,以迎合承诺的业绩指标。

2. 利益驱动:管理层可能因个人或集团利益考虑,通过财务舞弊来虚增业绩,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或奖励。

四、财务舞弊的具体表现及分析1. 虚构收入:目标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 成本操纵:管理层可能通过调整成本计算方法、减少成本列支等方式降低报告成本。

3. 资产减值准备金的不当处理:管理层可能通过不当处理资产减值准备金来调整报告的资产价值。

五、舞弊的发现与调查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了目标公司存在的异常财务状况。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了一系列财务舞弊行为。

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参与了舞弊行为。

六、舞弊的后果与影响1. 法律后果:涉事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面临法律追责和处罚。

2. 财务影响:舞弊行为导致收购方的财务报表出现严重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信心。

3. 声誉影响:目标公司的声誉受损,影响了其业务发展和客户关系。

七、防范与治理建议1. 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互联网企业并购是当今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并购案件也层出不穷。

并购过程中涉及的风险和问题也相当复杂,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进行研究。

一、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概念和作用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卖方对某一未来期限内的盈利预测做出保证,并同意对预测不准确的风险进行补偿的一项协议。

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买方在并购过程中更准确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降低并购风险。

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过程中,盈利预测补偿协议通常是针对目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盈利预测进行约定,卖方承诺目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盈利能够达到某一水平,同时同意对盈利预测不准确造成的风险进行补偿。

这样一来,买方在并购之前就能够对目标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期,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虽然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在互联网企业并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1. 预测准确性难以保证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一大风险在于预测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在互联网行业,市场变化非常快速,变数也很多,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难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即使卖方在并购过程中对盈利做出了承诺,但是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盈利情况很可能偏离预期,这就给买方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补偿协议的执行存在问题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风险还在于补偿协议的执行存在问题。

一旦目标企业未来的盈利偏离了预期,卖方应根据协议进行相应的补偿,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卖方可能拒绝履行补偿协议,或者买卖双方对于盈利的计算方式出现争议等。

这就给买方增加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和合同执行风险。

3. 增加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签订和执行也可能增加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并购过程中,买卖双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协商和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同时在未来盈利承诺的履行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监督和核查,这都会增加交易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上市并购方运用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研究

上市并购方运用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研究

上市并购方运用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研究并购重组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市场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是企业实现外延式增长的重要途径。

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横向及纵向的快速规模式发展,然而,并购重组中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事件也频繁发生,如上市公司溢价收购的标的企业经营效果不及预期、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持股优势恶意注入劣质资产等。

为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我国证监会于2008年5月18日实施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并购标的资产若采用基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估值方法进行定价的,上市公司须与交易对方签订明确可行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

然而在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并购标的资产“高估值”、“高盈利预测”、“高业绩补偿”的三高现象,且上市公司关于并购标的未能完成盈利预测指标的公告层出不穷。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能否规范资本市场、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引起了我国相关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以神州高铁收购武汉利德、交大微联以及中水渔业收购新阳洲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条款设置是否能起到保护上市公司的作用,以及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完成情况是否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收益与财务指标造成影响。

本文首先对并购重组及盈利预测补偿协议进行介绍,然后分析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运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再通过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首先,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条款设置,将对补偿义务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条款设置好坏将直接影响补偿义务人是否积极完成业绩承诺、上市公司是否能顺利收回补偿款等。

其次,从神州高铁及中水渔业的案例来看,完成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约定盈利指标将对上市公司产生正超额收益,而未完成盈利指标将对上市公司产生负超额收益。

最后,即使标的企业完成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约定业绩也未能立刻优化神州高铁财务指标,中水渔业亦因新阳洲未完成业绩承诺而导致财务指标恶化。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增多。

在这个过程中,签署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成为了企业进行并购交易时的常见做法。

本文将对这种协议的含义和风险进行研究。

什么是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是指,在并购谈判中,目标公司对未来的业绩做出了预测,且买方和卖方签署了有关这些预测的合同。

如果目标公司未来实现的业绩与预测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索赔。

这种协议的本质是为了保障买方的权益,避免因错误的业绩预测而产生的风险。

然而,签署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首先,由于业绩预测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卖方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夸大业绩预测,导致买方得到不准确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买方如果按照预测的业绩进行了支付并购款项,后续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测差异较大,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有权根据协议向卖方提出索赔,但获得赔偿的成功率不一定很高。

其次,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预测的具体细节、条件限制、索赔的具体方式和标准等,这些细节问题需要在协议签署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约定。

如果协议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些细节问题,或者约定不清晰,就会导致之后的纠纷和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的索赔请求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协商和争议解决。

最后,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效力往往需要依赖于各种法律程序和诉讼程序,这些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买方如果要求卖方支付赔偿,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费用和维权成本,这对于买方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因此,签署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并购交易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和风险,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业绩预测并尽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

结论总之,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是一种既保护买方利益又存在一定风险的协议。

企业在进行并购交易时,需要权衡利弊,尽可能明确协议的细节问题,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业绩预测并降低潜在的风险。

同时,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该积极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保护企业并购交易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

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研究互联网企业并购活动在现代商业中越来越常见,对于参与并购的企业来说,除了考虑市场份额、技术实力、人才和品牌等因素外,还必须对并购风险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

签订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手段,本文将重点研究该协议在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和风险。

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是指在并购交易中,卖方对所提供的未来盈利预测进行承诺,并在实际盈利结果与预测不符时,向买方提供补偿。

签订这样的协议可以帮助买方降低风险,保护投资。

该协议的签订和执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

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可操作性、道德风险和法律合规等方面。

信息不对称是指买方和卖方在并购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信息和预期。

卖方可能存在对业绩的过度乐观估计,而买方则可能在进行尽职调查时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使盈利预测发生偏差,导致协议的实施出现困难。

可操作性是指协议中盈利预测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在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盈利预测往往基于对市场、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等因素的预测。

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测往往难以精确,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协议中的盈利预测可能无法实现,影响买方的投资回报率。

道德风险是指卖方在签订协议后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盈利预测。

卖方可能会采取虚构账目、隐藏损失等方式来操控财务数据,使盈利预测看起来合理和可行。

这种道德风险可能导致买方无法获得应有的补偿,或者为了争取补偿而面临法律纠纷。

法律合规是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协议的签订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强制性。

协议中的条款和约定也必须明确、具体,并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议。

否则,一旦发生纠纷,将会对买方和卖方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降低以上风险,买方和卖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签订并购协议之前,买方应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市场地位、竞争环境、财务状况等信息,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公司并购违规案件分析

公司并购违规案件分析

公司并购违规案件分析标题:公司并购违规案件分析——以ABC公司与XYZ公司并购为例一、事件背景2010年3月,ABC公司(下称甲方)与XYZ公司(下称乙方)决定进行合并并购,以期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

双方签订合并协议,决定将甲方全部股权转让给乙方,并共同经营合并后的公司。

二、违规行为揭露2011年6月,一名不具名举报人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举报了甲方与乙方的并购合并行为中存在违规行为的情况。

举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虚假陈述:甲方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的行为,隐瞒了对乙方在资产负债表中未披露的重大债务。

并购协议订立后,甲方将有关债务划归乙方,导致乙方承担了本不应由其承担的债务责任。

2.经营混乱:合并后的公司由甲方与乙方共同经营,但甲方未履行与乙方共同经营的责任,导致乙方在决策和业务拓展上受到限制和困扰。

甲方并未按照协议约定,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合并公司的顺利运营。

3.违反信息披露规定:乙方合并甲方后,乙方未及时披露合并事项相关信息,包括未及时公告合并计划、合并结果、董事会成员变动等,违反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相关披露规定。

4.操纵股价:甲方在合并完成后的几个月内,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操纵股价,例如大规模高价收购股票,提高市值,并在一定时期内再度大规模抛售,造成股价大幅波动,且这种行为没有透明度与充分披露。

三、调查与处理证监会立即对此次并购合并事项展开调查,并对双方涉嫌违规行为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审核。

调查期间,证监会对双方的内部文件、资金流向、信息披露等进行全面审查,并向相关人员提出问题核实。

同时,证监会要求甲方和乙方的相关负责人提供相关文件和证据。

2012年1月,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甲方和乙方进行处罚,并公布处罚结果:1.虚假陈述及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甲方因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并存在虚假陈述行为,被处以罚款400万元,并责令甲方公开检查、纠正违法行为,同时,甲方相关责任人还将受到警告和限制从事相关工作的处分。

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分析.doc

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分析.doc

上市公司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分析
并购,向来以资本市场的晴雨表而著称,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资本市场中已发生3446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达4000多亿元,其中2404起为国内并购。

特别是2008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更是风起云涌,在案例数量和金额上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如何保障并购活动的有效进行,减少并购风险,业绩承诺与补偿制度应运而生。

自从业绩承诺与补偿制度产生以后,就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并购活动都少不了业绩承诺与补偿协议的身影。

但是签订业绩承诺协议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近年来许多企业由于无法完成业绩承诺,触发业绩补偿,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本文以焦作万方收购万吉能源为研究案例,从收购方焦作万方的角度出发,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并购案例中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原因。

分别介绍了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标的资产的估值定价、业绩承诺及其履行情况以及业绩补偿结果及处理方式,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业绩设定原因,得出并购双方做出高额业绩承诺和虚高业绩目标的既定事实。

再从估值原因方面入手,用二叉树估值模型对标的资产进行合理估值,也指出了业绩承诺协议失败的制度原因,最后做出总结。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签订业绩承诺协议时,既要重视标的资产的估值,选择合理、准确的估值方法,尽量做到不高估计资产价值,也不过低估计资产的价值。

并且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业绩承诺,最后,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也应该密切监管。

通过此案例,希望可以给其他并购交易中采用业绩承诺协议的企业提供一些
经验和建议。

业绩补偿协议驱动下Y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案例分析.doc

业绩补偿协议驱动下Y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案例分析.doc

业绩补偿协议驱动下Y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案例分析在我国近几年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类市场和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为了突出自身竞争优势,纷纷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各行业内整合进程加快,企业纷纷开始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其控制权的变更的重要途径,通过产权转让的形式,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再配置,更有效地运作企业资本借此来实现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

虽然目前已经掀起了一轮并购重组的高潮,但是其同时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在交易过程中,标的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加大了交易双方在交易资产定价上达成一致的难度。

通常情况下,资产出让方对标的资产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购买方,因此交易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为了维护资产交易的公平,必须抑制标的资产虚高估价。

业绩补偿制度作为对交易定价公平性的约束和有效的惩罚措施,可以保障中小股东利益,促进交易公平。

在业绩补偿制度下,大股东为了避免违反业绩承诺而造成的后果和损失,是否会采用特殊的会计方法?盈余管理是否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业绩承诺?通过对签订业绩补偿协议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Y公司进行研究,尝试对其签订业绩补偿承诺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相关财务分析方法分析其盈余质量以及识别其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揭示Y公司业绩补偿承诺前后存在的各种盈余管理行为,综合分析其动因与手段,分析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疏忽和问题,为注册会计师在对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所要关注的风险点提供一个借鉴参考,同时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监管部门进行上市公司并购
重组业绩承诺监管给出了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并购中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失效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和国企股权改制的完成,国内越来越多的
上市公司开始进行并购重组,但如何对标的资产进行定价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甚至在近两年的并购案例中,溢价并购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

为了有效打击不规范的定价现象,确保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加快并购重组市场的稳健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在实行并购重组过程中采用了盈利预测补偿机制。

但是,随之而来的并购重组“后遗症”也开始崭露头角,业绩不达标情况越来越多,盈利预测补偿制度在规避并购风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风险。

在对并购风险和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将并购风险和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较少,对并购中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对并购风险的规避效果关注更少,本文将以福建金森对连城兰花的并购重组失败为例,对签有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的并购重组进行探讨和分析。

本文以实物期权理论以及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应用原理为基础,先对实物期权理论背景下的补偿协议展开了深入的剖析,主要发现其具备以下三大特性:
一是投资不可逆;二是市场环境不确定;三是决策柔性。

通过对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为文章后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应用和风险分析提供了思考方向。

运用案例研究法,以福建金森并购连城兰花为例,从并购背景、并购目的、并购过程对案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通过对福建金森与连城兰花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动机、承诺补偿时间的安排、补偿顺位的设置、盈利预测补偿承诺与股权的匹配度,以及连城兰花真实业绩等方面的分析,对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失效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发现由于协议
本身条约制定的不合理性和标的公司资产质量不良,导致盈利承诺不能实现,增
大了并购失败的风险。

最后文章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虽然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对企业并购的风险会起到一个管控作用,但是由于协议本身和标的公司资产质量的影响因素,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也存在不能兑现的风险。

通过对企业并购重组中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认为,并购方不应该把盈利预测补
偿制度作为规避风险的法宝,应该合理设定行权标准,把重心放在交易方案的设
计上和标的公司的选择上,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能力,正确评
估企业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