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共62页

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共62页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境界?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 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 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 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歌 戟,虽然历时久远,但
赏 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

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 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
遗物。
写实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 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 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 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 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 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 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 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 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一、教学目标
25课 课时备课
知识与能力:
1.文学常识的积累。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背诵积累。
过程与方法:
诵读、引导、讲解、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
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
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2、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____________. 3、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 (共6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 (共65张PPT)

(曹魏)。 • “二乔”代表东吴 的命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暗 含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 • 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 风”的不平。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 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 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 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 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 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 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 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课堂训练
背诵全诗,巩固检查
默写:《赤壁》 1.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中表示议论,以二乔的命运 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 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 叹之情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 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 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 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课件(共55张 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课件(共55张 PPT)

自主学习《渔家傲· 秋思》 • 这赏析
衡阳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小结
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 出帅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同样也 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悲怆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 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其 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 不相同。 此词慷慨悲凉,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 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 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发豪放词之先声。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 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 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 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 闻说双溪春尚好, 先流。
解说大意 武陵春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词在晚唐受
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 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 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 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 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 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 在当时颇有影响。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
3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出来。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课件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课件

诗 歌 赏 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戟,虽然历时久远,但 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 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 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 遗物。 写实 写实
铜东 雀风 春不 深与 锁周 二郎 乔便 。,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 周瑜获得火烧曹军 的胜利,恐怕吴国 的国色大乔、小乔 就要被幽禁在曹操 的铜雀台上了。 感慨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 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辛 酸 愤 懑 、 坚 定 乐 观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 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 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诗 歌 赏 析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 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 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 发议论。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意志坚强
诗 歌 赏 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 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 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 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25《诗词曲五首》课件

25《诗词曲五首》课件

新乐市实验学校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 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上句追忆当 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 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借惶恐滩和零丁洋 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千古名句)表明了诗人怎 样的气节?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的决心。
新乐市实验学校
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 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 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新乐市实验学校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比喻
追忆抗元经历,表 现忧国之痛和以 死明志、为国捐 对偶 躯的豪情壮志
抒情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新乐市实验学校
知识拓展 爱国诗词
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 十三年,孙权、刘备联 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 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新乐市实验学校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 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 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 史之作。
新乐市实验学校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 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 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 为咏史,实为咏怀。
•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
新乐市实验学校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课件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件课件
创意表现
鼓励学生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创意表现,将自己对诗词曲的 理解以独特的美术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艺术表现力。
跨学科拓展教学方法探讨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诗词曲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品所表 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合作探究法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诗词曲与音乐、美术等元素的内在联系,培 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05
跨学科拓展:音乐、美术等元素融入课堂
音乐元素在诗词曲中的运用
1 2 3
音韵之美
诗词曲中的音韵、节奏和旋律,可以与音乐元素 相结合,让学生在吟咏、歌唱中感受音韵之美,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情感表达
音乐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与诗词曲中的情感 表达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品中 的思想情感。
乐器伴奏
运用乐器为诗词曲伴奏,可以营造出更丰富的艺 术效果,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理解作品。
美术元素在诗词曲中的表现
画面呈现
通过美术手法,可以将诗词曲中的场景、人物等以画面的 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内容。
色彩运用
美术中的色彩运用可以与诗词曲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通 过色彩的冷暖、明暗等变化,表现出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04
诗词曲五首文化内涵探讨
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体现
借酒消愁
在古代诗词中,酒常被用作消愁解闷的媒介,诗人通过饮酒来抒 发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酒宴欢聚
酒也是欢聚庆典的象征,诗人在诗词中描绘酒宴的热闹场景,表达 友情和欢乐。
酒与诗词创作的灵感
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在微醺状态下更容易产生富有想象力和 表现力的诗句。
语言风格及修辞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共15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共152张PPT)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知识链接: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
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 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 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 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 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 要插不上头簪。
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 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 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山河在”“草木深”有什么含义?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 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 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 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 矣。”
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问题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 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 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 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 限悲痛怅惘之意。
问题探究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 是相反的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 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 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 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 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 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 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 情抑郁惆怅。
朗读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 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 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 读出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人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2、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____________. 3、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七绝
杜 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公开课25《词五首》PPT

公开课25《词五首》PPT
人。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 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 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词在晚 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专在女人的容貌、 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花间词都是婉约词,
而婉约词则远不止花间词
正音, 《望江南》
温庭筠
yún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yĬ fān
过尽千帆皆不是,
8你能概括出《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 词的共同特点吗? 内容:以 儿女之情为题材; 语言: 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 风格: 委婉,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 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小结:内容和感情
《望江南》:词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 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 写出了女子的失望和思念之情 《武陵春》:词人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表达内心对故人的思念、浓郁的愁苦悲 伤之情
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4“过尽千帆皆不是”句中你体会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武陵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可以讨论
1词中哪句话交代的是什么季节?
2 从“日晚倦梳头”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这首词中哪句写出了词人愁苦的原因?具体暗指什么事?
《望江南》 思考下列问题:
1读了这首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内容和感情?
词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 写出了女子的失望和思念之情
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多用白描、 直叙的手法,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 容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ppt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ppt课件
选自《王子安集》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què
城阙:
五津:
指长安,送别之地。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简介
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岐路:
沾巾:
无须,不要。
分手的路口。
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独特风格
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评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
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
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
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1、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gē liáo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月圆—人圆
联想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上阕 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
水 下阕 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调 歌Biblioteka 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
头 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 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山 坡 羊 潼 关 怀 古
【作者小传】
张 (1270--1329),元散曲家。字

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

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

《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富

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

之作。他的《乌衣巷》、《石头

城》和《柳枝词》是传世的精品,

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

酬 1、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乐
天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扬 州
怀旧空y吟ín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

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

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 隐齐名,人称“小李杜”。艺
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
七绝。有《樊川文集》。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 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 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 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 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

“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

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

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 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作者:杜牧(803—约852),
字牧之,晚唐诗人,京兆万年
(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
诗 词 曲 五 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唐诗 《过零丁洋》
——宋诗 《水调歌头》
——宋词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
国文学史上三座绮丽的高
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

作者:刘禹(yǔ)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
3、说一说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

4、说一说你对名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实写
景物
宫阙、琼楼玉宇 虚写
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 想象
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养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 浩 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
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 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 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 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 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 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pàn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zàn
zhǎng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乐 参 考:

巴郡的山楚地的水好凄凉的地方,

我被扔到那里二十三年确实久长。

怀念老朋友时徒然把“思旧赋”吟唱,
初 逢
回家来反而像烂了斧柄的人一样。

千只帆船已驶过沉没船只的近旁,
赤 壁
《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 战发生地, 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 表达什么?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 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 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 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万株树木展春容就在病树的前方。

今日初逢听你唱赠诗歌在筵席上,

暂凭杯中酒引出振奋精神的力量。

3、说一说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

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

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4、说一说你对名句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
luán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chóu chú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怀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文天祥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又
字履善,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
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

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 临安被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

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

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 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