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张学良

合集下载

关于张学良的作文

关于张学良的作文

关于张学良的作文嘿,咱今天就来聊聊那位大名鼎鼎、传奇得不得了的人物 —— 张学良。

张学良,那可是民国时期的一颗璀璨巨星,光芒万丈,耀眼得让人不敢直视。

他一出场,就仿佛自带背景音乐和闪光灯,那气场,简直能把周围的人都震得七荤八素。

这位少帅,生得那叫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据说,他往那一站,所有的姑娘都得心跳加速,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他的颜值,那可不是一般的高,简直可以和现在的大明星们一较高下。

要是那时候有选美比赛,张学良肯定能轻松夺冠,成为 “民国第一美男子”。

张学良不仅长得帅,还特别有个性。

他就像一匹不羁的野马,谁也别想轻易驯服他。

他想干啥就干啥,从来不受拘束。

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决定去参加一场舞会。

结果,他一进舞场,就成了全场的焦点。

那些贵族小姐们都争着和他跳舞,他呢,却挑三拣四,谁也看不上。

最后,他竟然拉着一个卖花姑娘跳起了舞,把那些贵族们气得直跺脚。

张学良的胆子也大得吓人。

有一回,他听说有个土匪头子在附近为非作歹,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他二话不说,带着一队人马就冲了过去。

那土匪头子一看是张学良,吓得差点尿裤子。

张学良却不慌不忙,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到土匪头子面前,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小子要是再敢欺负老百姓,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那土匪头子吓得连忙跪地求饶,发誓再也不敢作恶了。

张学良还是个多情种子。

他的爱情故事,那可真是丰富多彩,比电视剧还精彩。

他爱过的女人,那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个性。

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更是传为佳话。

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不离不弃,让人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据说,张学良被囚禁的时候,赵四小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他做饭、洗衣、讲故事。

他们的爱情,就像一首浪漫的诗,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张学良可不仅仅是个花花公子。

他也是个有抱负、有担当的男子汉。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毅然决定发动 “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这一壮举,震惊了全世界。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勇气。

少帅张学良介绍PPT

少帅张学良介绍PPT
和赵一荻的跨世纪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926年赵一荻和张学良坠入爱河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和张学良私奔并不介意张已有妻子以秘书的身份跟随张学良左右1960年赵四小姐将她和张学良的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回到张学良身边陪伴著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相濡以沫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简介
张学良 1901-2001 字汉卿,小名小六子 军阀张作霖长子 蒋介石拜把兄弟 东北军最高统帅 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副总司
令(二把手) 东北大学校长 2001年卒于美国,享年
101岁
少帅肖像
功绩一:东北旗帜
背负着国难家仇(父亲张作霖被日本谋害 炸死)
1928年坚决抵抗来自日本的种种威胁, 宣布东北三省服从中央国民党政府管辖,
使国民党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结束了 军阀割据状态 由此,蒋介石投桃报李,晋升其为国民党 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东北三省最高统帅
功绩二: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杨两位将军为改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在“哭谏” 无效后,毅然“兵 谏”,扣押了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高官, 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震惊中国 的西安事变成为时局 的转折点,由此改变 中国历史
长达54年的软禁生涯
张学良和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 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由此 开始至1990年的软禁生 涯。新中国成立前与蒋迁 往台湾,从此再没回过大 陆。因为与宋美龄和蒋介 石私交甚好,蒋并没有迫 害、杀害他(杨虎城则被 刺杀),软禁期间还以一 个连的经费供养他,衣食 无忧。1990年起定居美 国,从此恢复自由。
们的友谊持续终身。 与周恩来之间相互佩服,周总理评价其为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之失:
1
易旗谋权求荣; 不报杀父之仇; 弃东三省给日本;
4
2
3
围剿红军;
发动“西安事变”;
56Biblioteka 迷醉酒色纳妾;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良 自 自 便 陪 开 送 起初,出于战事和安全的需要,张学良的囚住地点一直变换不定: 始 蒋 年 了 介 西 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窦山; 漫 石 安 长 到 事 1938年秋,又迁徙贵州修文县; 的 南 变 幽 京 , 1946年11月,张学良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禁 后 张 生 , 学 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 活 张 良 。 学 亲
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 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
东北易帜:
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皇姑屯事件之后,拒绝日本人的利诱,毅然决定易帜。归顺中央,粉碎了日 本人分裂东北的图谋。
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 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西安事变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 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 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历史的进程由此改变。

共产党人对张学良的评价: 西安事变在共产党人来看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
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从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上来衡量,张学良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少帅张学良为何会染上毒瘾,原来是奉军参谋长和日本人的“功劳”

少帅张学良为何会染上毒瘾,原来是奉军参谋长和日本人的“功劳”

少帅张学良为何会染上毒瘾,原来是奉军参谋长和日本人的“功劳”张学良因为是奉系军阀主帅张作霖的长子和继承人,被世人尊称为“少帅”,他自幼胸怀大志,由于主持“东北易帜”、发动“西安事变”等义举而受人称颂。

他16岁就到军中服役,18岁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并以炮兵科第1名的成绩毕业,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率部坚守山海关,以2万余众抵挡直军7万追兵,是奉军各部中唯一全师而退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他率部充当奉军入关主力,一路冲杀在前,突破山海关,先后占领秦皇岛、北京等多座城市。

张学良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少年英雄但如此一位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却在24岁的时候染上了鸦片瘾,精神也开始日渐萎靡。

原来,1925年11月23日,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的良师,也是他最敬重的益友郭松龄在河北滦州倒戈,作为昔日孙中山先生的卫队营长,郭松龄不齿于奉系与日寇的勾结,率麾下7万余精锐挥师北上,突破山海关、锦州防线,逼近奉系军阀大本营——奉天城(今辽宁省沈阳市)。

杨宇霆送上烟具张学良被迫在父亲和郭松龄之间选择,并率部与郭松龄交战,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

恰在此时,奉军总参议杨宇霆派人送来了一套崭新的烟具,并劝说道:“汉卿(张学良的字),别把精神整垮了。

疲乏了抽两口,挺顶事的。

”情趣高雅的张学良对此不以为然,但随着战事的胶着,尤其是奉军高层普遍认为此次纯粹是“张学良信任郭鬼子才坏了事”,使得张学良更加焦灼不安,最后还是忍不住让副官取出了杨宇霆赠送的烟具和烟土,吸了起来。

少帅也曾下决心戒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张学良慢慢染上了毒瘾,加上郭松龄兵败身死,更是将吸食鸦片当成了精神寄托,欲罢不能,本来强健的身体一天天垮了下来,脸色灰暗,日渐消瘦。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从北京返回奉天途中,被日寇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在众人举荐下继承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职,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必须得有一副好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于是,张学良决心忍痛戒毒,并狠心将所有烟具付之一炬。

张学良

张学良

•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 —2000年6月22 日),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 亲昵地称她为赵四小姐。她出身于一个颇 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 父亲以为其私奔,发通告以断 绝关系
• 以私人秘书身份相伴张学 • 陪张学良度过60载幽禁岁月
• 忠贞不渝,相濡以沫
晚年时光
• 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 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 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 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
• 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 请被拒绝。
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 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 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 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 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 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 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 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 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 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 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郭松龄战败被杀害后, 张作霖下令曝尸三天
(二)张作霖死后,掌管东北
• (1)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 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 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 的统一。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2001年 10月14日去世,享年101岁。字汉卿,号毅 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廊坊市大 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 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 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 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 之一。

张学良

张学良

颇具影响力的六个女人
影响张学良人生的六个女人: 赵春桂、 宋美龄、 于凤至、 谷瑞玉、 赵一荻、 蒋士云
赵春桂:教会少帅坚韧性格的母亲; 宋美龄:张学良蒙难岁月的庇护人; 于凤至:身后空穴以待的结发妻子; 谷瑞玉:战火中舍生忘死的随军夫人; 赵一荻:陪监伴狱五十春秋的红粉知己; 蒋士云:保持“柏拉图”情谊的海外友人。
他与宋美龄相识早于蒋介石,相见之下“惊
为天人,极为倾倒”,和她还约会了几次, 坦言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已经有了夫人于凤至, 说不定会猛追“美如天仙”的宋美龄呢。 他 还对友人说:“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 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 我的最爱在纽约。”正因为如此,当张学良 第一次离开台湾到美国时,即专程赴纽约探 望他的最爱——贝太太蒋士云女士,并一起 度过了晚年中最愉快的30天……
张学良和赵四
张学良的学校
东北讲武堂
东北讲武堂
“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
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 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 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 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 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 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 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 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 改校名为东北讲武堂。到了1931年,“九· 一八”事变爆 发,沈阳沦陷。东北讲武堂从第一期到最后的第十一期, 培养了8900余名学员,从这里走出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其 中,既有张学良将军,也有黄显声、耿继周、唐聚五等诸 多抗日义勇军将领,更有鼎鼎大名的我军将领马本斋、吕 正操、万毅等。

张学良少帅

张学良少帅
少帅
张学良的传奇一生
张学良(1901年6月3
日~2001年10月14日) 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 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 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 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 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 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 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 铺)。人称“少帅”,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 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谢谢
她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她出身
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 她为赵四小姐。赵一荻和张学 良张学良第二任妻子,人称赵 四小姐。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 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 具神秘色彩的女性。
晚年的张学良 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头
2001年10月1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10月15日8 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 院病逝,享年101岁。
• 1928年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张 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 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 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东北易帜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 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 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 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 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
很出挑,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时纤瘦而优雅,穿着时髦的貂皮大衣和少帅十指紧扣行走 街头,更是一对璧人。
她不是不够好看:照片上的她古典而美丽,即便与宋家三姐妹站在一起,气质也
她一点都不缺少才情:与十四岁便流连舞场,而后离家私奔的 赵四不同,她五岁入私塾,十六岁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 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嫁入张家后,她主动到东北大学南校法科旁 听。张学良的笔墨也属上乘了,在她面前却自愧弗如。 她处事足够得体熨帖 她的大度少有人妻能及:没有她的成全,赵四成不了传奇 她懂他的悲喜。 她总是记得他对她的好 但是,这些又怎么样呢? 不料,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书。 但是,她一生的签名,始终是“张于凤至”。 她一直等他到九十三岁 凤至·张,成为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

张学良

张学良

此情不渝 • 上个世纪50年代,于凤至为了支付自己治病与三个 孩子到美留学的高昂费用,只身到纽约华尔街证券 市场上去拼搏。一位当年中国东北大家族的养尊处 优的夫人,居然在美国以炒股为生,并且很快就如 鱼得水,这件事一时震惊了美国朝野。 • 晚年的于凤至将好莱坞山上的一幢高级豪宅以高价 购进。这所山顶豪宅原是好莱坞明星伊利沙白〃泰 勒的旧居。于凤至曾经对孙子孙女们说:“我将所 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 (张学良)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 和赵绮霞(赵一荻)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 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得以实现 了!”
在悠长而单调的囚禁日子里,赵四小姐 一直是张学良精神上和生活中最大的支 柱! 直到1964年,由于于凤至 的大度成全,51岁的赵一 荻才与64岁的张学良在台 北补行婚礼,正式结为夫 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 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 式的名分。
蒋经国死后,两人的幽禁生活终于结束,他们相携 到美国过了一段人生中最为祥和幸福的日子。 张学良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他这一生欠赵四小 姐太多太多… “我这些年全靠了她”,“我太太非常 好,最关心我的是她。”“我的后半生都是她在陪 伴我。当年她年轻时也是个很好玩的小姐,陪我这 些年也实在是不容易。” 2000年,赵四小姐病逝,直到赵四小姐已经停止呼 吸一个小时,张学良仍然握着她渐渐冰凉而又僵硬 的手迟迟不肯离开。一年后(2001年),他也紧随 赵四而去,并与赵四合葬在美国。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 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以直军获胜告终。 第二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干预下。 直系遭到了惨败。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第二次大战爆发,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 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的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
导语:2001年10月,101岁高龄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因病去世,一个影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展进程的国民党将领,一个毁誉交加的东北少帅,离开了我们的世
2001年10月,101岁高龄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因病去世,一个影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展进程的国民党将领,一个毁誉交加的东北少帅,离开了我们的世界。

而他生前的风流情史,他对国家的贡献,他承担的罪名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称赞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诋毁他是民族罪人,各类说法纷杂不一。

那么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们该如何评断呢?
张学良晚年照片
1928年,张作霖因被日军报复而死,他的儿子张学良开始担任东北军总司令,掌管了东北大权。

担任总司令之后不久,张学良不惧威胁和利诱,毅然决定服从南京政府,改旗易帜,力促中国在民国时代的统一局面。

在这一点上来说,张学良是功不可没的。

在东北易帜以后,东北各省日渐抵制日本的侵蚀。

终于,日本军队极端势力忍不可忍,为了保住其侵略利益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日本军队制造阴谋,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建立了伪满洲傀儡政权。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时,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政策,这成了他一生的耻辱,也成为人们评论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一个主导因素。

其实,就论当时张学良在东北的势力和军队实力来说,要想要抵抗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而如果不打,那将是民族罪人,国家的耻辱,所以他当时的不抵抗,其实是一种妥协,也让他在之后内心一直背负着这种罪恶感和耻辱感。

所以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上,张学良正是因为背负着以前的罪名,不忍心国家再受灾难,所以即使自己面临着被软。

少帅张学良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帅张学良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帅张学良阅读练习及答案《少帅张学良》阅读材料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公忠体国,锐意进取,早年就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很有些奋发图强的精神,所以进步较快。

1919年,他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训练,1920年毕业,即当了其父的卫队旅长,不久,又升为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授少衔,与郭松龄领导的第八旅混成一起,统称为“三八”旅,是奉军中的佼佼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由于战功卓著,被晋升为,成为独挡一面的第三军团军团长。

张学良跻身军阀行列,举足轻重,照说他会离人民越来越远,发展下去,甚至也会像其父那样,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的。

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非但没有被“溶”过去,反而走向了它的反面。

早在1921年的赴日本观秋操中,他就表现了强烈的御侮自强的精神。

那时,面对日本人的傲慢无理的挑衅行径,张学良义正词严地正告对方: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甲午之战时之中国了,并明确表示:“你们日本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你们日本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请君等拭目以待。

”话虽如此,他仍不能不为中国的前途担忧,并常为此向父亲涕泣陈词,力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他曾沉痛地说过:“余自十九岁参加内战,不论胜败如何,无不感到痛苦,因所到之处,都看到民众所受战争之苦,将士死于无意义之斗争,若为维护国权而牺牲,则何等光荣。

”在他写给在日本留学的胞弟张学铭的信中更慨然袒露心迹说:“我们要为中华民族造福,不是为个人谋荣华富贵也。

”还说:“一念同是同种,互相惨杀,心中又怏怏焉,如有对外征战,则兄马革裹尸,死无恨也。

”所以他表示自己“不争权夺利”,“绝不愿成为军阀”。

1925年5月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使张学良深为痛惜,当即以自己工薪二千元相捐助,抚恤沪上此次死伤的学生,在致全国学生会电文中说:“痛我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人道何在;积弱之国,现象如斯;凡我国人,宜知奋勉。

”并亲率奉军教导队5000人奔赴上海,保护居民,维持秩序,慰问伤员。

张学良

张学良



有人说,他对中国的 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对 教育的资助。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 良, 心系海峡两岸 和平统一大业,期盼 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 况,关心他当年苦心 兴办的东北大学,亲 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 名,并担任东北大学 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 誉主席。
尽管张学良自评说是千古罪人, 但他的一生总体还是伟大的爱国 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 是密不可分的。“牺牲我自己和 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 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 位、荣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 统一,他可以不做大军统帅,可 以不要优裕的生活, 甚至不要 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 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回南 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 正 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张捷迁 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 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
■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 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 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 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 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 大贡献。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 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 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 平统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 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 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 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 垂青史。
1936年2月,张学良与中 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会谈,达 西安事变 成停战、互相通商等口头协 议。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 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 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 方达成了 “ 停止一切内战, 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 日救国 ” 的协议。10月22日, 蒋介石亲临西安,严令张学 良进剿红军。 张学良多次向 蒋介石进谏:“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蒋介石顽固坚 持其“剿共”的立场,于是 张学良进行“兵谏”。

张学良资料

张学良资料

张学良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 , 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

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 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中文名: 中文名: 别名: 别名: 张学良 字汉卿 号毅庵 乳名双喜、小六 子 国籍: 国籍: 民族: 民族: 出生地: 出生地: 中国 汉族 辽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 屯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 1901年6月3日 逝世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职业: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籍贯: 籍贯: 祖籍: 祖籍: 2001年10月14日 军人 西安事变促蒋抗日 辽宁海城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早年 1919 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一年后毕业, 在张作霖手下任职, 并迅速得到提升。

1928 年 6 月 4 日,自皇张学良 照片 (11张)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

晚年 在 1946 年召开 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

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 , 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着软 禁下的隐者生活。

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 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 的陪伴。

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 1964 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

1975 年,蒋介石逝世。

1988 年, 蒋经国逝世。

1990 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

1993 年 4 月受聘为东北大学 名誉校长,5 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名誉理事长。

1995 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张学良

张学良

· 人物简介
· 家庭成员 · 人生转折 · 一世情缘 · 片花欣赏
1986年,香港《广角镜》 月刊4月号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对五十岁以下的中国人 来 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 ,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 人见过他。在近代史中,如果 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 ,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一位 驻北京多年的外国记者表示, 中 共的许多高级政要,甚至一 般民众,对国民党健在的政治 人物,最感兴趣的,除了蒋经 国, 就是张学良了。” ——《张学良传》
而从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 接触。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张学良 进剿红军,张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一致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介石拒绝,两人大吵,在剿共 和抗日上的矛盾日渐激化。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
华清池的枪声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评价 周恩来:“张、杨两将军的义举‘有大功于抗战事业’,是中 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 ,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 日统一战线。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与壮大的机会。)
张作霖
人生转折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撤出中国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 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但张学良部队剿共并不利,这也是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 西安坐镇督战的一大原因。
一世情缘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
——错爱一生, 苦等50年终被辜负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在那个时代,这 也是个吉利的数字。只是,张学良不喜欢 ,他成亲的时候还小,是著名的花花公子 ,他并不想早早找个媳妇成家,管着自己 。但是张作霖说一不二,面对张学良的反 对,他最后妥协: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 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 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 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这话,害了于凤至一辈子。 张学良依言娶亲,结婚后不叫夫人叫大姐 ,婚后不久,他就开始了外面风月场中的 流连,将于凤至丢在家里。 然而,张学良在外面花天酒地,红粉不断 ,于凤至充耳不闻,照常照料家人,对上 有敬,对下有威。

民国四公子之张学良

民国四公子之张学良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民国初年有名的大军阀,以武勇于乱世之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

少帅数度挥兵入关,两次直奉大战成名。

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少帅统领东北,同苏军打了一大仗,又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改旗易帜”。

为保存实力、避免被日军挑起事端而被当时称为“不抵抗将军”率东北军撤离东北,“九·一八”之后同杨虎城将军“兵谏”,被蒋关了大半生,2001年以101高寿去世于夏威夷檀香山。

张学良为当时花花公子之魁首,鸦片、可卡因、女明星无所不好。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于是在1942年2月把张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

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在三地都过著软禁生活。

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后有情妇“赵四小姐”。

他后期信奉基督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

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
结婚。

青年张学良

青年张学良

青年张学良轶事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人的一生做一件大事就足够了,但是张学良却做了三件:东北易帜、“九·一八”不抵抗和“西安事变”。

尤其后两件事,不仅海内外评说不一,而且事件本身也扑朔迷离,颇有几分神秘感。

有人说他不过是“富二代”,他下令不抵抗政策,令人愤慨。

也有人说他是花花公子。

然而,春秋褒贬分内事,惟真名士自风流,他对历史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以下我们从青年张学良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来感受他的名士之风。

张学良的爱国情怀——“我是中国人,我要东北三省”日本对大连旅顺铁路的租约快到期了,张学良他们商量收回来,日本人说这是我们箭射来的城,你要想拿回去,你给我的箭射回去。

换句话说:你想随便收回去,没那么容易。

就是拒绝的意思。

张学良恨透日本人,日本军人跋扈,到中国士兵的枪上划洋火抽香烟,开玩笑。

张学良告诉士兵们,别出声,你别理他。

人家骂张学良不抵抗。

张学良认为:“我们打不过人家有什么法子,他愿意你抵抗,你把事情扩大了最好,他好打你。

”张作霖死后,日本人派林权助为大使来吊唁。

林权助对张学良说了好多事,最后,张学良总没有一个具体的答复,实在的答复。

最后他要走了,张学良又喝了几盅酒,张学良说:“林老先生您所替我想的比我自己想的都正确。

”林权助说:“那很好,那你到底为什么不独立?”张学良说:“你忘了一件事。

”“那我很愿意知道。

”“你忘了我是中国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北全部沦陷。

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是张作霖最亲信的军事顾问,也是张学良的好友。

本庄繁把张学良的家财送还到北平。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爱国将领,被称为“少帅”东北军首领。

字汉卿,号毅庵。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长子,生于奉天新民桑林子(今属辽宁台安)。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任东路军第2梯队司令,战败后协助其父整军经武。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第3军军长。

1925年任第3军团军团长,12月率部参加平定郭松龄倒戈。

1927年进兵河南,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进攻,被击败。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于7月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继其父成为东北最高统者。

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阻挠,毅然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被任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从此,所部习称东北军。

1930年爆发蒋冯阎战争,初持观望态度。

蒋军攻占济南后,于9月挥师入关助蒋击败反蒋军。

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奉命在北平(今北京)设立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节制东北、华北军事。

“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迅疾侵占东三省,受到全国人民谴责。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1月指挥长城抗战。

热河(今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失守后,代蒋受过引咎辞职。

4月出访欧洲,次年1月回国。

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共”副司令。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

10月任西北“剿共”副司令,指挥30万国民党军“围剿”西北红军,屡遭失败,尤以东北军损失惨重。

至此,遂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所醒悟,始信惟有联共抗日才是出路。

1936年4月,在延安与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会谈,双方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

12月4日,蒋介石率数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到西安督战“剿共”。

张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多次向蒋苦谏:消弭内战、一致抗日。

不但未被采纳,反被勒令率部进攻陕北红军。

张、杨遂于12日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逼蒋联共抗日,同时致电中共中央。

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纵观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尽管他后来执行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

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

如今,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

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

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

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马上进攻陕北红军,否那么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

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特别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截了当向蒋介石请愿示威。

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能够向学生开枪。

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

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

历史人物评价张学良

历史人物评价张学良

英雄的赞歌——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前半生戎马征战,后半生却遭幽禁;谈到他,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九一八事件”,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个人的个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年少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父亲母亲的影响,也让他有了正直、冷酷、坚强的一面;在了解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他的晚年回忆中,可以发现他喜欢开玩笑,平时则和蔼、平易近人,在公事上就刚烈正直,就是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却也真真实实地谴责自己是罪人;如此谦卑恭谨、正气浩然、明敏坚定、待人真诚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的;然而他却也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而饱受非议,从不同的政党角度来看,“西安事变”利弊各不相同;可是从他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出发点却是为了“民族统一”大义;张学良和他父亲张作霖是不一样的,他接受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厌倦军阀统治和封建主义的世袭制度;在西安事变后期送蒋宴会上他曾说:“一个人要有救国救民的志向,我父亲有我父亲的志向,我有我的志向;”他生平一贯的主张就是拥护国家的统一,他坚决反对内战,看到老百姓因内战被蹂躏失所,饥寒交迫,内心会非常难过和内疚,希望今后不要再打内战;西安事变结果——蒋最终获释,而国民政府提前停止剿灭共产党,中国建立形式上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就是对此的最好体现;同时,他也痛恨日本,绝不卖国,绝不事仇,曾立下生做抗日雄,死成抗日鬼的豪言壮语;对于“九一八事变”痛失东三省,我相信那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他也不愿意同胞受苦、惨遭蹂躏;在面对各界声讨与谴责时,张将军说“丢失东三省,我是有责任的,但我是奉命这样做的;”此话看来或多或少都有点推卸责任的意味,然而其后续做法却又让人看到了其真诚痛苦之处;“学生爱国无罪,如果有学生冲进来,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此般委屈求全,内心苦痛无人能解,足见其心胸宽广和对人民的爱护;提到张学良,我还是不想避讳其风流韵事;我认为,一个男子能吸引如此多女子为其倾心,足显其魅力所在;虽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也能反映其少年功成,才华非同一般;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引佳人倾心反倒不正常了;可以说,他一生功大于过,赞扬多于贬斥,我们还是应该以民族英雄的角度来对待他;。

少帅张学良戒毒的故事

少帅张学良戒毒的故事

少帅张学良戒毒的故事少帅张学良戒毒的故事少帅张学良自小就受到吸食鸦片的熏染。

他的双亲都有鸦片嗜好。

张学良自己也承认,抽大烟是一种很可鄙、很不光彩的行为。

他曾对周围的人说:“一个活人不能叫一个死东西管着。

”为此,主政东北之后,少帅便于当年十二月,发布了禁止军人吸食鸦片的禁令。

而他自己,则决心带头戒毒,为广大兵民做榜样。

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一种“对戒除鸦片烟瘾有特效”的日本进口的注射药。

出于戒毒心切,也是“病急乱投医”,他吩咐医生立即采购,然后逐日注射。

岂料,这种所谓“去瘾止痛”的药物只能收效于一时,而因内含海洛因,注射日久,便会产生习惯性依赖。

结果,一段时间过后,他放下了烟枪,却再也离不开吗啡针了。

结果,毒瘾愈演愈烈,一天之内需要注射多次。

甚至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也片刻不能离开,使得整个身心遭受到严重的损害。

此时他刚过“而立”之年。

胳膊、大腿,打针的瘀痕累累,肌肉形成硬结,有些地方甚至连钢针也插不进去。

外籍顾问端纳初次见他,觉得“这个人已病人膏肓,对他自己和国家来说,都毫无价值了”。

东北沦陷、热河失守之后,蒋介石派人透露了让他辞职下野的意愿,少帅听了,当即表示同意,说:“正好我要休息休息。

”军事上的失利,政治上的失意,心情自然痛苦已极。

他觉得,到国外走走十分必要。

只是,以他现时的身体状况,又怎能坚持得了呢?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戒毒的决心。

于是,他偕同于凤至、赵四小姐和端纳,一起到了上海。

端纳劝诫张学良趁此下野出国机会,戒除毒瘾,迅速恢复健康,重振体魄和精神。

两天过后,宋子文就为他请来了德国的戒毒名医米勒博士。

经过全面检查,认为张学良只是虚弱,并无其他疾病,可以放胆戒毒。

在正式戒毒前,米勒与少帅约法三章: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必须同时戒毒;戒毒期间,医生有节制卫队与随从人员的权力;暂停私人医师的工作,任何人不得擅入病房。

少帅毫不犹豫地答应照办,并亲手写下“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的条幅,以表示一己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

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

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

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

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

那些认为仅仅靠着东北军就能在九·一八事变中击退日本的人,不光是对事变前夕东北的双方兵力状况不清楚,而且恐怕有点判断上的偏差,同那种认为三元里抗英式的举动就能打败英国人的思路是类似的。

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

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

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

在这一点上,海峡两岸的分歧最大。

西安事变的实际后果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分歧最大正是在这种后果上而不是在动因上。

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

至于杨虎城和中共,则是出于另外的考虑。

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值得深思。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举措,是大手笔。

正是如此,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权威。

对于蒋介石来说,软禁张学良,也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解决东北军集团的遗留问题。

对于这一点,国共双方似乎都有点顾左右而言它。

抗战胜利之际,东北的接收成为国共双方力争的焦点,国民政府内有让张学良出山的提议。

如果南京方面让张学良出面回到东北,情况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对此,中共有一个十分厉害的策略,率先向蒋介石建议,请张学良出来回东北。

这恰恰加剧了蒋介石的疑虑,而彻底否定了让张学良出山的提议。

应该说,这个心理战,中共打得十分漂亮。

1949年以后,张学良成为国共双方都十分敏感的人物。

中共方面,一直寄希望于利用张学良的声望。

从诗作中,也可以看出来。

1988年,吕正操(张学良的老部下)将1984年作的《浙东纪行》托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带给张学良,云:雁荡奇图屹浙东,剡溪九曲万山中。

以血洗血高格调,逃台迁台小易盈。

西京谈和安天下,羑里课易求不同。

思君长恨蓬山远,雪窦双楠盼汉公。

诗中的含义,自可细细琢磨。

而张学良答诗也很有意思,曰: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

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

充分反映了少帅的态度。

张学良是公认的民国美男子之一,少帅的风流倜傥,连当年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
他一见倾心,一生艳遇无数。

“惟大英雄真本色,名士千古自风流”的俗语。

纵观他的人生,果然是超脱尘俗,浪漫多彩。

张学良一生有过两个妻子,在东北时,他奉父命娶了于凤至.后来遇到了赵一荻赵四小姐,两人一见钟情.西安事变后,张少帅被囚禁,赵四小姐始终陪在他的身边,自然而然的取代了于凤至的位置.老蒋去世后,张少帅被获准旅居美国.在美国,他让女儿将离婚协议书带给于凤至,两人正式离婚.
1936年西安事变至1991年移居夏威夷,张学良被蒋家整整软禁了55年。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

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

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

对于张学良虽然活命良久,却从来没有回过大陆这个问题。

答案有的归咎于身体原因,有张晚年归信基督教的信仰原因,也有归咎两岸的政治原因。

对于两岸政治因素一项,有人认为张学良不想表态偏向两岸中任何一方的政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张学良作为中国20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已在人生舞台的中央谢幕了。

然而,这个让世人难以忘怀的名字,还有他那特殊的人生,却已经悄然融进了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