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位少帅
风云人物张学良
风云人物——张学良张将军生于1901年6月3日,诞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
一生投身战争事业,深谙用兵之道,军功卓著,声名显赫。
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直至1991年才被允许离开台湾。
后定居夏威夷,2001年10月15日,因病抢救无效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他说:“我的一生只到1936年。
”是的,他的辉煌、他的梦,一切都终结在了36年的寒冬。
那年,他只有35岁。
姑且叫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一生,少帅。
可想而知,少帅的一生是多么的绚丽、不凡与惊心动魄。
最惊心动魄的便要数西安事变了,可西安事变也只是一切是非纷争的高潮,在那动荡的年月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单独拿出来说事儿的。
事情要从28年说起。
那一年,少帅27岁。
这一年制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是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在这一年,大帅被日本人杀害,少帅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人。
悲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随之而来的重担更是让他无暇喘息,东三省这块日本人眼中的肥肉,现在一下子全落到了少帅的肩上。
而这一年,他才27岁。
接管东三省,他必须这么做,否则东三省的人民将全部沦为奴隶。
从少帅秘密潜回奉天,到公开发表大帅去世的消息,再到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这一切的事宜少帅做得果决而冷静,他充分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政治才能。
而这一年,他仅27岁。
年底,少帅作出决定,东三省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从此,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东三省也从沦陷的绝境中有了重生的希望。
转眼到了31年的9月18日,日本人策划发动了令人发指的“柳条湖事件”,一时间,日本与东三省陷于千钧一发的境地。
作为东三省总司令官的张少帅,自然是国恨家仇齐涌心头,誓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
可就在此时,少帅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其内容坚决阻止少帅与日本人交锋。
此时的少帅也傻眼了,面对仇人的挑衅自己只能退避三舍?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
而且,纵使少帅一意孤行坚决抗日,仅凭东三省的兵力也只是以卵击石。
张学良故居-台湾
(八)新竹张学良故居、三毛故居音乐:宋祖英——风景这边独好摄影、制作:曹珏陈晓芬台湾新竹县五峰乡有美丽的山林、吊桥和清澈的溪水,是泰雅族和赛夏族原住民聚居区,但最吸引大陆游客的,是因为这里曾是张学良被幽禁13年的居住地。
张学良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改变中国历史进程,这位被周恩来称为“千古功臣”的“少帅”,从此被软禁。
1946年,他从重庆被转送到台湾,直至1959年,张学良在这里度过了最艰难的山中岁月。
张学良离开清泉的次年(1964年),伴随着他同夫人赵一荻生活的日式桧木平房,因台风的肆虐而冲垮全毁。
2008年新竹县按原样异地重建。
2008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72周年纪念日,张学良故居开馆,马英九出席了开馆仪式。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曾被幽禁在浙江奉化溪口、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沅陵,贵州的贵阳修文、黔灵山、开阳,桐梓,重庆及台湾新竹、高雄、北投13个地方。
张学良遭到蒋介石长达五十五年失去自由的软禁生活,直到1991年获得自由,偕同夫人赴美国夏威夷,度过他最后自由的10年。
幽居的住所原为日军用来疾病疗养、度假及训练场所,沿上坪溪搭建,与外部仅一条窄路相通。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张闾芝为故居提供了大批张学良软禁期间的生活照、日记和手稿等相关资料,重建故居就是根据这些图片恢复起昔日房舍、卫兵哨亭等原貌。
张学良故居是一栋黑瓦、台湾桧木兴建的平房,内部装修整洁雅致。
一进门是当年的客厅,旁边的小房间则是当年和夫人用餐的厨房和餐厅。
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赠送的张学良将军画像。
馆内除展示文史资料、珍贵老照片之外,更有张学良的个人著作、记者对他的访谈及记录张学良一生的纪录片,记录了自1901年至2001年张学良走过近代百年的辉煌历史。
观众在观看记录张学良一生的纪录片张学良将军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赵一获和于凤至。
在张学良、赵一荻相识、相知、相爱三十余年,但仍非法律上的婚姻时,1960年张学良希望能举行受洗仪式,但婚姻关系不合基督教的教规。
民族英雄张学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
民族英雄张学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民族英雄张学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英雄将领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民族英雄张学良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将领,其勇敢和智谋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张学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事迹,展现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形象。
一、早年经历张学良于1901年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是清末时期东北驻防将领。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张学良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家族的军事传统。
他在军事素质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他未来成为一名优秀将领奠定了基础。
二、与抗日战争的关联张学良的抗日之路始于他的早期抗日情结。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张学良目睹了许多残暴的事实,这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他认识到只有通过抗战,中国才能重回独立和自由的轨道上。
因此,他积极投入到中国抗日战争中,并获得了国共两党的肯定和信任。
三、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并表现出杰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参与领导的淞沪会战和辽沈战役。
在淞沪会战中,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密切合作,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
他凭借灵活的战术和勇猛的作战风格,有效地阻止了日军向上海扩张的势头,保卫了国家的重要城市。
而在辽沈战役中,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指挥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们采取了运用兵力、地理优势和战略转移等多方面手段,最终将日本侵略军全歼于辽沈地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转折点。
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张学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不仅仅是勇敢和智谋,他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首先,张学良在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了国民的抗战意识和斗志。
其次,他在参战过程中,注重与其他抗日力量的合作,包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协同作战。
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不仅加强了中国抗战的统一指挥和力量,还为日本侵略军造成了重大困扰。
张学良
过
张学良之失:
1
易旗谋权求荣; 不报杀父之仇; 弃东三省给日本;
4
2
3
围剿红军;
发动“西安事变”;
56Biblioteka 迷醉酒色纳妾;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良 自 自 便 陪 开 送 起初,出于战事和安全的需要,张学良的囚住地点一直变换不定: 始 蒋 年 了 介 西 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窦山; 漫 石 安 长 到 事 1938年秋,又迁徙贵州修文县; 的 南 变 幽 京 , 1946年11月,张学良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禁 后 张 生 , 学 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 活 张 良 。 学 亲
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 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
东北易帜:
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皇姑屯事件之后,拒绝日本人的利诱,毅然决定易帜。归顺中央,粉碎了日 本人分裂东北的图谋。
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 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西安事变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 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 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历史的进程由此改变。
功
共产党人对张学良的评价: 西安事变在共产党人来看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
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从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上来衡量,张学良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抗日名将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抗日名将张学良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点。
在这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而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就是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将军以其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位传奇抗日名将。
张学良将军出生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是一个具有军事世家背景的家庭。
他的父亲张作霖将军是当时东北军的主要领导人物,对张学良的军事职业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早年的教育中,张学良将军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展示出非凡的领导才能。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将军正是中国军队中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他坚定地站在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前线,积极组织抗日力量,并与其他抗日将领共同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吉林、辽宁等地的战斗中,张学良将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英勇品质。
作为一位抗日将领,张学良将军始终以保护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己任。
他关心中国军民的生活,积极组织民众人士参与抗日行动。
他提出了"不抢民宅"的原则,要求军队在执行任务时遵守纪律,保护民众的生活财产。
这种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也有助于凝聚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
除了对抗日战争有重要贡献外,张学良将军还以其智勇双全和高尚情操而著称。
他采取了多种战略措施,在战场上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
此外,他与其他抗日将领紧密合作,形成了抗日战争的统一指挥体系。
他始终坚持军民团结,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以激励士气,增强抗日战争的力量。
然而,张学良将军的抗日事迹可谓传奇。
在抗日战争进程中,他曾一度与日本进行沟通,提出让中国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的建议。
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和残暴行径让他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目。
在这一事件中,他展现了远见和决断力,果断决定与日本决裂,并开始积极组织抵抗日本侵略。
张学良将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英勇表现和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让他成为众多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少帅张学良
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
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
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
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
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
那些认为仅仅靠着东北军就能在九·一八事变中击退日本的人,不光是对事变前夕东北的双方兵力状况不清楚,而且恐怕有点判断上的偏差,同那种认为三元里抗英式的举动就能打败英国人的思路是类似的。
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
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
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张学良的一个关键。
在这一点上,海峡两岸的分歧最大。
西安事变的实际后果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分歧最大正是在这种后果上而不是在动因上。
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
至于杨虎城和中共,则是出于另外的考虑。
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值得深思。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举措,是大手笔。
正是如此,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权威。
对于蒋介石来说,软禁张学良,也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解决东北军集团的遗留问题。
对于这一点,国共双方似乎都有点顾左右而言它。
张学良
2
1931 9 18
14
1932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 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 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 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 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 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杨常事件是1929年1月10日晚发生的张学良枪杀的人张作霖在世时的得力干将杨宇霆和常荫槐的事 件,又称“枪毙杨常”。 枪毙杨常自损羽翼。杨雨霆人称小诸葛,这可不是白叫的。张作霖无论是问鼎中原,还是同日本人 打交道,背后都有这个小诸葛的影子。但张学良心胸狭隘认为杨雨霆有功高震主之嫌,于是在老虎 厅枪毙了杨常。可笑的是张学良竟然用硬币的方式来杀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小诸 葛在会轻易得罪苏而失去盟友?在处理日俄的问题上杨雨霆老道的多。在看事情的眼光上也是如此, 东北易帜之前杨宇霆曾坚决反对,认为蒋介石不可靠,国民政府更不可靠,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自 己打起来,后来的中原大战果然应验。可惜没有如果,张学良自损羽翼不得别人
影响:
中东路事件引火上身。东北易帜后,张学良在蒋介石的蛊惑下同苏联人干了一仗结果惨败而归。打破了日 俄之间互制约的平衡,为日本侵略东北做出了有利的条件。更使得张学良的心态上产生了句巨大的变化。 事后的918不抵抗与此役有密切的关联。
影响:
918错误的判断形式。说到918不抵抗将军应负全责,这个不再做过多的解释。如果当时 东北军能出顽强的抵抗而不是一味地保存实力,那么日本军政两界就会出现分歧。到时 候再加上国联的调停事态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少帅张学良的传奇一生【精品-PPT】
谢谢大家
铭洋出品
• 在这位千古功臣盖棺论定的时候,我们才可 能去从人生另一侧面透视张学良的感情世界。揭 开历史的画卷,发现这位军中儒将的感情世界亦 如他文炳雕龙的伟业同样精彩。 张学良曾对采 访他的美籍学者唐德刚公开袒露封闭多年的情感 世界。他坦荡地说:“我现在已经老了,才肯说这 些话。我有两句诗:‘平生无憾事,惟一好女人。 '……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几个。其实我并 没有怎么追求女人,除一两个我主动追求外9日,张学良(右二)在沈阳 宣誓就任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后,与张群 (右一)、吴铁城(左二)合影
年轻时的张学良
从不抵抗将军到民族英雄
• 1936年4月,在延安与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会 谈,双方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12月4日,蒋介石 率数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到西安督战“剿共”。 张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 多次向蒋苦谏:消弭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未被 采纳,反被勒令率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遂于 12日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 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逼蒋联共抗日,同时致电中 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达西安,与 张、杨协商,一致同意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随后与 蒋达成停止“剿共”、改组国民政府等六项协议, 从而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走向全国抗战奠定了 基础。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的历史定位
• 张学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属于过去 的时光。但对于千秋青史,对于滚滚历史 长河,他又是其中不朽的一个英魂。历史 ,时间可以让世人忘却,可以沧海桑田, 但无法使其中真正的光辉黯然。
• 历史不会掩埋真正的光彩,华清池一声枪响,在 西安——一个中国人骄傲的地方,一个有过光荣 有过耻辱的军人,用自己独特的言行,又一次深 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走向。此情此景不禁使我 们感叹造物的神奇,但张学良个人的魄力也在这 震烁古今的壮举中得以不朽。如果说历史中很多 豪杰,随着时间的消失都已经或是消失,或是归 结为一个符号的话,那么在这单调的色彩中,张 学良绝对以他人格的风采成为其中一个独特的亮 点。
张学良
•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 —2000年6月22 日),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 亲昵地称她为赵四小姐。她出身于一个颇 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 父亲以为其私奔,发通告以断 绝关系
• 以私人秘书身份相伴张学 • 陪张学良度过60载幽禁岁月
• 忠贞不渝,相濡以沫
晚年时光
• 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 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 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 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
• 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 请被拒绝。
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 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 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 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 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 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 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 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 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 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 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郭松龄战败被杀害后, 张作霖下令曝尸三天
(二)张作霖死后,掌管东北
• (1)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 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 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 的统一。
•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2001年 10月14日去世,享年101岁。字汉卿,号毅 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廊坊市大 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 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 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 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 之一。
百年少帅张学良祥解
第二个集团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 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 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 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第三是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希 望和平解决事变,同时英美为使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也 主张与张、杨妥协,继续保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 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 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后来 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抗 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张学良对自己的评
价是: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我自己就是 不说。
们 永 远 敬 仰 他 。
的 利 益 做 出 了 杰 出 的 贡 献 。 我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 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 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 男子之一,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少帅的 风流倜傥,连当年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他一见倾心颇有好
感。
皇姑屯事件-背负国仇家恨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 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 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 件。 日军一开始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 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 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日 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 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 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 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背负骂 名
中原大战及万宝山事件发生后, 刚从内战中恢复的华北及东北的统 一的中国国家主权和日本的南满铁 路的特权,冲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 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 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 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 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少帅张学良介绍PPT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1928年坚决抵抗来自日本的种种威胁, 宣布东北三省服从中央国民党政府管辖,
使国民党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结束了 军阀割据状态 由此,蒋介石投桃报李,晋升其为国民党 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东北三省最高统帅
功绩二: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杨两位将军为改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在“哭谏” 无效后,毅然“兵 谏”,扣押了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高官, 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震惊中国 的西安事变成为时局 的转折点,由此改变 中国历史
2000年,赵四小姐病逝,张学良在病床前紧紧握着她的手, 轻轻呼唤她的小名,久久不肯离去。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2001年,张学良去世,与赵四小姐合葬于美国。
张学良轶事
花花公子,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 之一,人称“少帅”,民国女子仰慕对象。
出身名门,家财万贯,会开车,会开飞机 早年吸食鸦片,后来凭借惊人毅力戒毒 宋美龄称赞其为“莱茵河边的骑士”,他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简介
张学良 1901-2001 字汉卿,小名小六子 军阀张作霖长子 蒋介石拜把兄弟 东北军最高统帅 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副总司
令(二把手) 东北大学校长 2001年卒于美国,享年
张学良
11月下旬的“福建事变”最终使得蒋介石 让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 后,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 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12月8日, 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 谏”。 11日晚,张学良到华清池向蒋介 石苦谏但毫无结果。而蒋介石则决定把东 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 谏”。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 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发表通电,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 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 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 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到达南京后,蒋介石违背了诺言,12月31 日,张学良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但是 张学良还是发表了《告东北军将士书》, 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收复东 北。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了‘特 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 管束。张学良从此开始了幽居生涯。
张学良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因作战
太紧张开始吸毒的,逐渐有了烟瘾。在出 国之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 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 难治心作医。”后来张学良碰到庸医为他 戒烟以吗啡代替鸦片,以致毒瘾更深。为 了戒毒,张学良把家人找在一起,当着他 们的面,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放在枕头下面, 警告说:“你们记住,从我戒毒之日起, 以后无论何人,不管见我怎么难过,也不 许理我,如果有人拿毒品给我的话,我马 上拿枪打死他。”最终,张学良以超人的 意志,经过半个月的痛苦治疗,终于戒除 了毒瘾,身体恢复了在旅欧期间,张学良 也不忘激励将士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 为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 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奉命
张学良
此情不渝 • 上个世纪50年代,于凤至为了支付自己治病与三个 孩子到美留学的高昂费用,只身到纽约华尔街证券 市场上去拼搏。一位当年中国东北大家族的养尊处 优的夫人,居然在美国以炒股为生,并且很快就如 鱼得水,这件事一时震惊了美国朝野。 • 晚年的于凤至将好莱坞山上的一幢高级豪宅以高价 购进。这所山顶豪宅原是好莱坞明星伊利沙白〃泰 勒的旧居。于凤至曾经对孙子孙女们说:“我将所 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 (张学良)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 和赵绮霞(赵一荻)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 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得以实现 了!”
在悠长而单调的囚禁日子里,赵四小姐 一直是张学良精神上和生活中最大的支 柱! 直到1964年,由于于凤至 的大度成全,51岁的赵一 荻才与64岁的张学良在台 北补行婚礼,正式结为夫 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 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 式的名分。
蒋经国死后,两人的幽禁生活终于结束,他们相携 到美国过了一段人生中最为祥和幸福的日子。 张学良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他这一生欠赵四小 姐太多太多… “我这些年全靠了她”,“我太太非常 好,最关心我的是她。”“我的后半生都是她在陪 伴我。当年她年轻时也是个很好玩的小姐,陪我这 些年也实在是不容易。” 2000年,赵四小姐病逝,直到赵四小姐已经停止呼 吸一个小时,张学良仍然握着她渐渐冰凉而又僵硬 的手迟迟不肯离开。一年后(2001年),他也紧随 赵四而去,并与赵四合葬在美国。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 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以直军获胜告终。 第二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干预下。 直系遭到了惨败。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第二次大战爆发,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 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
千古功臣———张学良
千古功臣——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陆军一级上将,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他发动东北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之后在九一八事变中,由于奉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沈阳失守;1936年12月12日又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了五十余年,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
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
张学良是现代主义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纵然他被蒋介石软禁50年,对蒋介石却没有怨言。
悉看少帅与老蒋的关系,还是少帅为老蒋所写的挽联最为准确、深刻:“关怀只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短短十六个字,便涵盖了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东北易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
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西安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
张学良
有人说,他对中国的 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对 教育的资助。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 良, 心系海峡两岸 和平统一大业,期盼 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 况,关心他当年苦心 兴办的东北大学,亲 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 名,并担任东北大学 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 誉主席。
尽管张学良自评说是千古罪人, 但他的一生总体还是伟大的爱国 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 是密不可分的。“牺牲我自己和 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 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 位、荣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 统一,他可以不做大军统帅,可 以不要优裕的生活, 甚至不要 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 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回南 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 正 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张捷迁 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 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 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
■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 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 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 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 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 大贡献。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 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 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 平统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 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 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 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 垂青史。
1936年2月,张学良与中 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会谈,达 西安事变 成停战、互相通商等口头协 议。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 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 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 方达成了 “ 停止一切内战, 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 日救国 ” 的协议。10月22日, 蒋介石亲临西安,严令张学 良进剿红军。 张学良多次向 蒋介石进谏:“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蒋介石顽固坚 持其“剿共”的立场,于是 张学良进行“兵谏”。
历史人物评价张学良
英雄的赞歌——少帅张学良张学良,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前半生戎马征战,后半生却遭幽禁;谈到他,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九一八事件”,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个人的个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生活环境,年少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父亲母亲的影响,也让他有了正直、冷酷、坚强的一面;在了解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他的晚年回忆中,可以发现他喜欢开玩笑,平时则和蔼、平易近人,在公事上就刚烈正直,就是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却也真真实实地谴责自己是罪人;如此谦卑恭谨、正气浩然、明敏坚定、待人真诚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的;然而他却也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而饱受非议,从不同的政党角度来看,“西安事变”利弊各不相同;可是从他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出发点却是为了“民族统一”大义;张学良和他父亲张作霖是不一样的,他接受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厌倦军阀统治和封建主义的世袭制度;在西安事变后期送蒋宴会上他曾说:“一个人要有救国救民的志向,我父亲有我父亲的志向,我有我的志向;”他生平一贯的主张就是拥护国家的统一,他坚决反对内战,看到老百姓因内战被蹂躏失所,饥寒交迫,内心会非常难过和内疚,希望今后不要再打内战;西安事变结果——蒋最终获释,而国民政府提前停止剿灭共产党,中国建立形式上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就是对此的最好体现;同时,他也痛恨日本,绝不卖国,绝不事仇,曾立下生做抗日雄,死成抗日鬼的豪言壮语;对于“九一八事变”痛失东三省,我相信那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他也不愿意同胞受苦、惨遭蹂躏;在面对各界声讨与谴责时,张将军说“丢失东三省,我是有责任的,但我是奉命这样做的;”此话看来或多或少都有点推卸责任的意味,然而其后续做法却又让人看到了其真诚痛苦之处;“学生爱国无罪,如果有学生冲进来,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此般委屈求全,内心苦痛无人能解,足见其心胸宽广和对人民的爱护;提到张学良,我还是不想避讳其风流韵事;我认为,一个男子能吸引如此多女子为其倾心,足显其魅力所在;虽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也能反映其少年功成,才华非同一般;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引佳人倾心反倒不正常了;可以说,他一生功大于过,赞扬多于贬斥,我们还是应该以民族英雄的角度来对待他;。
张学良
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进京
►
►
张 学 良
►
中东路事件
►
中东路事件,是指 1929 年张学良领导 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 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 武装冲 突以中方失败告终,东北当局损兵折将, 实力大为削弱。 1920年12月20日,为了停战,张学良 在美方的调停下与苏联签署了《伯力协 定》,它恢复了战前苏联在中东铁路上 拥有的权益,以换取苏联军队撤出东北。 但苏联并没有按照协定撤出东北,而是 在重新获得了铁路权益后强占了中国版 图上的‚鸡冠‛黑瞎子岛,而这一占就 是近80年。
►
张作霖
►
成名铺垫——第一次直奉战争
►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看到奉 军素质太差,绿林老将指挥无能,老 兵亦用乌合之众。相反,素有严格训 练的张学良、郭松龄率领的新派奉军, 却节节胜利。 于 是 张 作 霖 于 1 92 2 年 7 月 底 成 立 了 ‚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孙烈臣任统 监,张作相、姜登选任副监,张学良 任参谋长奉军实行整军经武。并建立 了东北航空处,并任命张学良为东三 省航空处总办。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毁誉交加
►
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 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臸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 ‘平反’的问题。 河保卫战时,‚只到前线去过一次,还是为了陪宋子文;汽车每行15公里就 得停下来,让他注射毒品‛。张学良是假将军、假英雄、假基督徒。
成名铺垫——第一次直奉战争
►
1922年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臷, 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奉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率领4个师、9个旅,约 12万人,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向直军 发起进攻,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 7 个师、 5个旅约10万人迎战。两军在长辛店、琉璃河、 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战。时仅一周,5月5日, 张作霖败退出关。后经英、美传教士调停,双方 停战。 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 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 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 队。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张学良(1901~ ) 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动者。
字汉卿,号毅阉。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生。
辽宁省海城县人。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1919年7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授陆军炮兵上校衔。
1920年6月升任奉军旅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协助张作霖整军。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在山海关一带作战。
1925年春,率部进驻天津,升任陆军上将。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2月,他不顾日本的压力,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他被任为国民政府委员、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
1930年6月受蒋介石任命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9月通电反对阎锡山、冯玉祥,并派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见蒋阎冯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很快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11月任国民党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3年4月,被迫辞职,赴意大利考察。
1934年2月回国,主张拥蒋介石为领袖以复兴中国,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
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10月,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
此时,日本侵华猖獗,蒋介石一再妥协,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剿共”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认识到联共抗日才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他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会晤,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催逼张学良出兵“剿共”,否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西北军调往安徽。
张学良多次直言苦谏,要求蒋介石抗日,均被拒绝。
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西安绥靖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经国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 了,现在也是没有了。”张还表示:“介石没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 他自己,(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黑水泛金光。”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英雄张学良, 即出生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东北大 地上。虽然身处改朝换代、山河易 色的乱世,更有一个一心只求升官 发财和为己谋利的军阀父亲,这位 日后为万人敬仰的”东北王太子 “却从儿时便能忧国忧民。他将西 方先进的民主思想与自身的传统文 化底蕴完美地融合一体,进而发酵, 孕育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然而不久,蒋介石即召其回国” 剿共“。在多次劝说、哭谏蒋介 石”联供抗日“无效后,张学良 终于心灰意冷,决定兵谏。
五 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 将军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一举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希望能以兵谏的方 式逼迫蒋介石答应他们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秩序大乱。中共 中央应张学良之邀,也特派周恩来,叶剑英 和博古等前往西安斡旋。终于,在周恩来, 张,杨,以及宋氏兄妹的共同努力下,蒋介 石不得不放下架子,同意”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
郭松龄对张学良寄予殷切的期望,发起 反奉运动,要求老帅张作霖下野,推少 帅上台。然而,张学良最终选择自己的 父亲,致使郭松林惨死在杨宇庭手下。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致使张作 霖重伤身亡,少帅后悔不已,发 誓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三 主政东北,终究没忘自己是中国人 大帅张作霖的不幸遇难,迫使年纪轻轻的张学良子承父业、肩 负起主政东北的重担。然而就在大帅府举办丧事期间,日本政府 不断以吊丧为名,借机向张学良施压。不过,时刻谨记“我是中 国人”的张学良,在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时,始终不予屈服。 守业更比创业难,为了打造他心目中的东北,张学 良果断地进行了人事调整;他还对东北的政治,经济, 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终于将东北发展成为连关内人民都向往的“世外桃 源”。 空有一颗报国的心,却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无可奈何听命于蒋,最终致使东北三省沦 陷。“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从此成了他一生的污 点。 为了让日本的计谋落败,张学 良主动让东北易旗,换成青天 白日旗。
一 他的家在东北,有白山黑水
二 跃身戎马,遭遇国破家亡之痛
三 主政东北,终究没忘自己是中国人 四 黎明前,他要用热血为夜色破晓 五 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 六 十年幽禁,气节不改,不负两鬓傲霜
他的家在东北,有白山黑水
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 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 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 。
平 生 当时日本大举侵华,蒋介石石却仍奉行“攘 无 外必先安内内”。张学良为挽救民族的危亡, 憾 逼蒋抗日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事 变”。之后,蒋介石为雪耻,也为扼制张学 , 良,便以“反对中央”的罪名将张学良困禁 唯 一 终生。赵四小姐始终跟随在少帅身边,无怨 爱 无悔,陪他度过了孤独而无自由的一生。 女 人 。
西安事变的发生,让十年内战结束,并 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坚持八年直至 胜利。
六 十年幽禁,气节不改,不负两鬓傲霜
张 学 良 与 赵 小 姐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皆英雄,我虽不是真英雄,唯有好色似英雄。
一次舞会上的邂逅,张学良与漂亮的 赵四小姐一见钟情,从此决定了他们一生 相爱、相知、相守。当时的张学良早在张 作霖霖的撮合下与于凤至至结为夫妇,但 是面对真爱,他们不顾家庭的反对和舆论 媒体的攻击,赵四小姐顶着与父亲断绝父 女关系的压力,且委曲求全全地抛却了妻 子的名份,以秘书的身份与张学良艰难地 走到了一起。
东北易帜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 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 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 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 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 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 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 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 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 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 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 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四 黎明前,他要用热血为夜色破晓
1933年3月4日,热河沦陷,使全国上下再度 激起了谴责张学良的高潮:“欺诈”,“生活 放荡”,“花花公子”等各种罪名 ,一股脑儿 地被扣在了少帅的头上。面对重重的舆论压力, 老奸巨猾的蒋介石遂以“两人同舟共命,若不 先下去一人,难免同遭灭顶“为由,暗示张学 良主动下野。无奈之下,张学良只得发出下野 通告,携夫人于凤至及赵四小姐等出洋”考察 “。
张学良曾
说
“作为军人,(西安事变)按军法来说,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我没 作错!我为了爱国、为了救中国,我一定要让蒋委员长了解,抗日 为何重要。好汉做事好汉担,所以陪蒋委员长回南京。”
“我没忏悔,什么忏悔录(西安事变忏悔录)那是 他们编的。我写的叫反省录。”
“谁都不想死,但我敢当军人就敢死,我父亲在我入讲武堂时,对我说 军人的头不是悬在颈上,而是挂在腰上,随时准备要把首级取下。不过 要死,也要死的有价值。蒋先生一定要杀我也可以,算一算为了抗日而 死,并不算太亏。却没想到这样也活了几十年没事。”
二 跃身戎马,遭遇国破家亡之痛
天性善良的19岁少年,原本想学医,不成想 却走上了戎马生涯。虽然他一直懊悔“我这个人 根本就是想学医,没学成救人,结果后来变成杀 人。”不过,讲武堂中与战术教官郭松龄的相遇, 相知,却也令他找到了堪共一生的莫逆之交。吉、 黑两省的剿匪战斗,东北海空军的组建与壮大, 两次直奉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终于使张学良从一 个“黄嘴鸭子团长”蜕变成为一名年轻有为,人 人钦佩的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