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全文化的结构特点

2021年安全文化的结构特点
2021年安全文化的结构特点

2021年安全文化的结构特点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12

2021年安全文化的结构特点

对于企业来讲,安全是经济,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形象,安全是企业工作重中之重。如何利用人的有限认知达到和多元限制的协调、融合,这是各级企业管理者至高至上的追求。而培育安全文化,则是实现这一追求的唯一途径。安全文化,其关键在于通过积极塑造员工和团队的行为举止,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彻底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侥幸、盲目的扭曲心理和粗放、凑合、应付的行为习惯,努力使员工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不断提高员工应对、预防和规避各种危害的能力。安全文化来源于员工实践,又高于实践,这种安全文化需要人人参与和高度融合,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其特点,掌握其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1、强化全员教育,建立安全培训文化。企业安全的根基是以人

为本,抓好全员安全教育,使员工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完成这一过程的唯一途径是落实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安全培训文化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加大安全培训硬件投入,建立安全培训基地,在师资、设施方面投入到位。二是强化安全舆论文化的宣传教育,利用简报、标语、广播、闭路电视、板报等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程。要建立起广泛性、群众性、大众性安全宣传文化阵地,如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文化牌板、安全事故案例、安全漫画、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安全文化根植于员工心中。三是加强安全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四是加强新工人和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促使安全技能、安全素质不断提高。

2、强化过程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准绳。企业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与之相适应配套的各种岗位责任制、精细化管理考核制等都属于安全制度文化范畴,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其一是显示科学的安全管理,其二是显

示精细化的安全管理,其三是显示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到位,可以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打击“三违”,执行严格考核安全内容。

3、强化现场重点,建立安全管理文化。企业安全管理重点在现场,各项安全生产的计划、措施、检查、考核、评比都应该以班组安全管理为“圆心”,以区队生产现场管理为“半径”,围绕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现场的安全系数展开。现场安全管理主要突出四个方面:(1)、现场安全环境治理;(2)、现场安全检查;(3)、现场安全隐患整改;(4)、完善安全设施。安全管理还包括管理干部跟班指挥、班组安全制度考核落实、班组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安监部门和职能部门安全工作协调、安全质量标准化落实等多个方面内容,是系统精细化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文化的基本宗旨是全力为生产一线服务。

4、强化共保体系,建立安全机制文化。安全工作必须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要以开展安全效能监察和党员身边无事故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广大党员主观能动性,为安

全生产出谋划策;行政以制度落实、隐患治理、责任追究为安全工作重点;工会以群众安全第二道防线为突出点,共青团以青监岗、岗位练兵、青工技术比武为活动重点,还要调动退管、家委会、女工委各方面力量,结成安全共保体系,建立安全共防机制,促进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安全文化指标体系构建(新编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文化指标体系构建(新编版)

安全文化指标体系构建(新编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安全文化指标的选定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评价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交错、每项评价指标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就要求在选定评价指标时应充分体现全面性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从对安全文化最本质的描述中,抽取能够表示安全文化得到充分发挥的那种状态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本文遵循以上原则和思路,设计安全文化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由三个层面,10个基本指标构成,即精神层面,包括企业安全精神、企业安全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包括安全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设计、企业民主;视觉层面(物质文化层),包括企业素质、安全生产目标、企业安全技术、企业安全生产环境。 上述基本指标含义如下: 企业精神是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活力源泉,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核。它是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历史传统,生产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动力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安全文化的层次(2021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文化的层次(2021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安全文化的层次(2021版) 安全文化一般分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①物质层 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企业创造的器物文化,是精神层的载体,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作风等。 ②制度层 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如企业的的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安全规章制度等。 ③精神层 这是指企业领导和职工共同遵守的安全准则、信念、安全价值观和标准、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意识、安全态度、职业道德等,

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和情感认同。 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是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的,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标准版)

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标准 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2

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标准版) 一、安全文化的结构 安全文化体现为人类群体生活及生产中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这一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人类在从事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安全第一”。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文化的内涵作出不同的归纳和分类,例如,从其功能上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生活安全文化、体育安全文化、科研安全文化、生产安全文化等,而每一类又可以作出更详细的划分,譬如生产安全文化又可以分为采矿安全文化、化工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等。 这里从安全文化建设工程的角度将安全文化分为基础安全文化与专业安全文化两大类。 基础安全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普遍具备的,也可以称

为社会安全文化,它主要是指人类生活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与技能,包括起居安全、煤气安全、电器安全、交通安全、防火灭火等各个方面安全知识、避免事故的行为方式和事故中逃生与救援方法等。 专业安全文化是指各种技术专业中的安全文化,各种专业活动多是以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因此也可以称为企业安全文化。在不同的专门技术、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装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及操作技艺,因此各专业有着不同的安全科学知识、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 基础安全文化是专业安全文化建立的基础,而专业安全文化又推动着基础安全文化的提高和发展。 不论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具有表层与理层两重结构。 表层是指安全文化的表象层,它是各种意义明确、内容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构成的文化表象,也可以称为表现层。表层结构由立约和非立约两类内容组成:立约类是指那些用上定的形式(例如;

安全文化的结构

企业安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精制安全的精神因素。 一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多后的复合体,由安全生产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组成。当今的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安乐性管理”为中心,以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即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统一),表现在职工中的激励安全生产和敬业精神。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惜生命,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的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的高雅文化。 要使企业职工建立起自保互爱互救、心和人安,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形象和风貌,要在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奋斗意识,当今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根据企业的特点、安全管理的经验,以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书院是一种教学机构,也是一个学术研究场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书院最突出的办学特色之一。书院的教师大多是在各自领域造诣精深的知名学者,如讲学于象山书院的陆九渊,讲学于白鹿洞书院的朱熹,讲学于丽泽书院的吕祖谦等等。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学术交流与研究,建立自己的学派,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又收徒开课,宣传自己的理念,把学术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派的传承者。如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他在龙岗书院和稽山书院的教育实践中注重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与弟子一起批判程朱理学,发展心学,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编写了心学教材《传习录》,对阳明学派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书院不仅成为孕育新的学术思想、产生新学派的孵化器,也使书院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2.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学术氛围 书院倡导学术自由,具有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不仅允许自己书院的教师不拘形式、不拘地域的讲学,还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如“朱熹不持门户之见,延请陆九渊到自己主持的白鹿书院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还把他的讲义刻石立于院门”。同样朱熹也到其他书院讲学,宣扬自己的学说。如“乾道三年,朱熹从福建来到长沙,在城南、岳麓书院讲《孟子》“道性善”与“求放心”两章,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枯’。”书院盛行“讲会”制度,讲会是不同院之间或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其目的是探求真理、争鸣学问。历史上最具盛名的讲会当推“鹅湖之会”,即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受吕祖谦之邀来到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讲会,就关系“理学”与“心学”的中心议题“教人之法”展开辩论,一时学者云集,盛况空前,成为我国学术交流史上的经典。学术自由可以使书院师生接触到不同学派的学说及其观点,在与各学派的比较中探求真知,增长学问,兼容并蓄可以使不同的学说共生、共存,在彼此的对立与交流中融合,衍生新知识、淘汰旧知识。 3.别具特色的日记教学法 书院在教学过程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圣堂讲学、习礼、分斋教学和集中讲授等。长江中下游龙门书院的日记教学法,特点也十分鲜明,“龙门书院章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有两个笔记本,一本为行事日记册,另一本为读书日记册,规定学生每天的行事日记必须分四个时间记录:早起、午前、午后和灯下。读书日记与行事日记一起每五天上交一次。在书院没有课堂指导,也少有讲会的情况下,行事日记册能使山长了解学生们每五天所完成的功课。”[4]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估的好习惯,这与当今高等教育界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4.独特的经营管理与筹款模式 书院有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岳麓书院志》和《白鹿书院经久规模议》等资料记载,此时的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完备,书院的最高负责人是山长,以下是副山长、助教、讲书、监院、首士等,每一个职务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分别管理书院生徒的授课、考核、生活和书院经费、祭祀、保卫安全等。这套体系虽然后来各代有一些变化,各个书院因为规模不同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差别不大。”兴办书院首先要有办学经费,比如书院的修建与维修、聘请山长、聘请管理人员都要给束修和薪水,因而没有稳定的收入做基础是不可能发展书院教育的,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具有独特的自我筹款模式:将自己的学田租出或雇人耕种,直接收入用作办学和养学的经费;把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书院财产划分为办学资金和养学资金两部分,办学资金用来创办书院和维持正常开支,养学资金用于发商生息;把多书院多余的房子租给他人,收取租金、出版书籍,获取收入。书院完备的管理和自我筹款模式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基础。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模式是研究和表现事物规律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功能化的特点,能简洁、明确地反映事物的过程、逻辑、功能、要素及其关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就是期望将安全文化建设规律用一种概念模式简明地表现出来,以有效而清晰地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安全文化的建设模式首先是针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来谈。根据安全文化的理论,依据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即可从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设计。图6-1给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归纳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态与层次结构的内涵和联系。纵向结构体系:按安全[换行]文化的形态体系划分,即分为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横向结构体系:按层次系统划分,第一层次是安全文化的形态,第二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第三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还可以设计出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模式。从“建设领域-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四个层次的系统出发,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涉及的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系统和企业外部系统的文化,只有全面进行系统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才有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例如,交通、民航、石油华工、商业与娱乐行业,其安全文化建设就不能只仅仅考虑在企业或行业内部进行,必须考虑外部或社会系统建设的问题为此,企业安全文

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可按图6-2设计。上述建设安全文化的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或行业行为来说。如果从政府推动安全文化的饿建设与发展角度,则应该考虑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如应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工程”把建设安全文化,提升全面安全素质,作为开拓我国安全生产新纪元“重大战略发展”来认识。为此,政府应有如下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思考:1、组建“中国安全[换行]文化促进会”,以有效组织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2、建立“安全文化研究和奖励基金”,为推进安全文化进步提供支持;3、在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推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榜工程”和“社会(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榜工程”,加快我国的安全文化的发展速度;4、在学校(小学、中学)开设“安全知识”辅导课,提高学生安全素质;5、有效组织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即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安全宣教产品;组织和办好“安全成产周(月)”等活动;改善安全教育方法、统一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模式;规范安全认证制度;发展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等。

安全文化的体系结构(新编版)

安全文化的体系结构(新编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13

安全文化的体系结构(新编版) 据报道,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矿2009年2月22日凌晨发生特大事故,造成74人遇难,截至22日19时,有114名伤员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其中5人病情危重。安全问题再一次以如此严重的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我们目前,让我们不禁自问,煤炭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以矿工的血为代价吗?在媒体的后续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屯兰矿不是那些事故频发的“小矿井”,而是山西相关方面对其安全生产一直引以为傲的“品牌煤矿”,屯兰矿曾在2006 年保持和打破三项历史纪录:废水零排放,原煤零库存,全年没有一起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此外它的瓦斯、煤矸石、煤泥的综合利用也成为山西省煤炭工业的样板工程。无论此次事故的具体原因何在,这个典型的事件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

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有其完整的体系结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或是人为塑造的被广大员工接受的安全价值观、信念、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它关系企业发展、关系职工利益及生命健康,其重要地位决定了安全文化必然应当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是企业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融汇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件系统工程。君氏管理咨询机构在研究和实践安全文化中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三个方面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结合这三方面内涵和企业的管理活动,将安全文化的体系分解为以下四个管理层面进行对接,以达到将安全文化落到实处的效果。 一、理念层 安全文化内涵中的观念文化方面对应安全文化的理念层,在企业中的表现就是企业的安全理念体系。 企业的安全理念体系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主要是指积淀于企业

安全文化的层次及结构

行业资料:________ 安全文化的层次及结构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安全文化的层次及结构 生活安全是安全文化总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安全文化的结构和层次是如崐何的?在上面认识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如下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依据不同的原则和实崐用的要求,对安全文化的层次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从而形成不同的安全文化层次结构。 (1)依据人群来划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结构为:学生年安全文化;居民安全文化;崐职工安全文化;官员安全文化;青少年安全文化等。 (2)依据运作范畴来划分安全文化。可划分为:生产安全文化;生活安全文化等。 (3)依据文化形态来划分安全文化。可划分为:观念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物态崐(物质)安全文化。 (4)依据实用范围来划分安全文化。可划分为:企业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交通崐安全文化;民航安全文化;铁路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防火文化;建筑安全文化等。 (5)依据学科来划分安全文化。可划分为:劳动安全(人为灾害)文化;?环境文化;崐灾害文化;预防文化等。 (6)依据手段来划分安全文化。可划分为:安全管理文化;安全教育文化;?安全宣传崐文化;安全工程技术文化等。 显然,安全文化的结构是多层面的,是多维结构的。在总体的安全文化建设中,不同崐层次和类型的安全文化是相互联系和交叉的。在进行安全文化的研究时,应该把握总体的崐结构,应该掌握各个层次和各类安全文化的本质和共性规律。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责崐和任务的 第 2 页共 6 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姓名:张云天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号:2013232025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并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简要分析和阐述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形成了反映我国民族特色的、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博采众家之长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后,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制度,后世科举制、书院制和私塾制的形成无不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联系密切,时至今日传统文化依旧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在中国的教育中得到传承,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现代教育在原有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发展和变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 中国历代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定的命脉。因此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纳入为国家的事业,国家机构首先开展教育。早在,西周时期我国便形成了“学校”的雏形,即“官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开私学之风,各派名家也都设馆收徒,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风气。儒家文化从国家和社会这个视角出发,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学记》开宗明义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把教育摆在立国的首要位置。孔子提出“庶一富一教”的施政大纲,也是把教育作为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条件。孟子从仁政和德治角度,阐释了教育的价值认为:“欲得天下,必得民心;欲得民心,必须善教。”【1】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隋唐设立科举取士以后,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完善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使教育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同时将教育与官员的选拔连在一起,加强了教育对国家政权的作用,使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得以实现。此外,庶民百姓只要埋头读书,科举考试榜上有名,就能改变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这极大地刺激了百姓接受教育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中国重视教育的传统。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教育在世界上才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二)重视对爱国情怀的培养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礼仪、文化的传承,并且中国传统思维一直从全局出发,强调“集体主义”,认为教育的重点就是“教化人民”,即传承文化,使人民知道并且行为合乎礼仪规范。特别是儒家,提倡家“道德至上”、“政治至上”等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走向完满性,从而承担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通过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突出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成为了中国的教育传统。 受这种教育传统的影响,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和思想,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

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结构及内涵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结构 及内涵正式版

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结构及内涵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结构 企业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价值和行为规范文化四个层次所组成。 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提倡对员工的“爱”与“护”,以“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即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与健康取向上的统一)和安全行为规范,表现于员工的积极的安全生产的态度和主人翁敬业精神。

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原则是以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为基础的,其内涵是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 (二)企业安全物质文化 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指生产经营整个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劳动者)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器材、原料、设备、设施、工艺、仪器仪表、护品护具等安全器物。例如,防毒器具、护头帽盔、防刺切割手套、防化学腐蚀毒害用具,防寒保温的衣裤,耐湿、耐酸的防护服装,防静电、防核辐射的特制套装,防冲击、防振动的缓冲装置等;安全生产设备和装置:各类超限自动保护开关和装置,自动引爆

安全责任体现在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责任体现在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责任体现在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 从安全文化的空间结构看安全责任,它的位置主要在中层和深层文化里。首先表现在行为文化里,以杜绝三违为核心的各种行动,就是在履行安全责任。例如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行各业的决策层召集安全会议,带队检查安全等;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行各业的治理层按照分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工作等;各行各业的操作层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作业等;社会各界关注安全的各种实践活动。 现在,以落实安全责任为内容的安全行为已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行为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分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个人行为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不伤害;集体行为就是政府、社区、企业为达安全的目的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如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评估、安全制度的编写、安全法律的制定、安全文艺演出、有关安全的学术研讨、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等等。 其次就是制度文化。在制度文化里,有关安全责任的内容相当丰富。例如政府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安全责任制,其中包括政府安全监管机构的责任和政府非安全机构的安全责任;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的安全责任(咨询机构、评价机构、培训机构、宣传机构等);科研机构的安全责任,包括安全科研机构的责任,非安全科研机构的安全责任;教育机构的安全责任,包括安全教育机构的责任,非安全教育机构的安全责任;还有社区(街道、村委会)的安全责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等。 另外就是表现在深层文化里安全责任。例如在社会所倡导的个人道德观念里,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等;在对个人所期望的社会道德规范里,三不伤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 2 页共 3 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 军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有机成分。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生成、变化的基本背景,决定了前者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容。前者则为后者嬗变、传递与积淀及其特质的逐步形成,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从大文化的系统论视角来探讨两者的在互动关系,对于揭示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基本容与特点的文化意蕴,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中国哲学、伦理学、文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民俗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八个层面,对此作一专题讨论,以求教于海外。 一、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哲学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常常是中国哲学产生、发展的实践基础,后者又常常规前者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者的关系天然而紧密,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大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大教育家,如西周的周公、老子和孔子等,春秋的墨子、孟子、庄子和荀子等,汉晋六朝的董仲舒、马融、玄、王充、嵇康、勰和颜之推等,隋唐两宋的王通、孔颖达、愈、柳宗元、周敦颐、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朱熹、陆九渊、亮和叶适等,明清的王守仁、王廷相、顾宪成、朱之瑜、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章学诚、戴震等,近代的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现代的蔡元培、行知等。他们或终身亲办私学,或长期任教于官学;或边从政边讲学,或边讲学边著述;或兼而有之。在他们成为哲学家之前,常常首先是教育大家,并借助教学活动和学生等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二,中国的哲学理论常常首先酝酿、产生、发展、创新和传播于哲学大师们长期的教育活动。先时代,各家学说纷纷涌现、竞相争宠。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孔子创立的儒学、墨子创立的黑学以及相继出现的稷下黄老哲学、庄子哲学、孟子哲学、荀子哲学等等,都是首先在他们长期的私学活动当中孕育、发展和流传并影响于社会的。汉代经学常被溯源于战国时代的子夏。西汉董仲舒用阴阳五行说解释《春秋公羊传》,开创今文经学。东汉马融、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吸收今文经学,遍注群经。子夏、董仲舒、马融和玄都是私学大师,其经学哲学也都是首先在长期的讲学活动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晋之际是中国佛教和道教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晋的鸠摩罗什、慧远和洪、陆修静,利用组织进行教义的传播,都是当时有名的私学大师。他们的佛学思想和道德思想都是在长期的讲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宋明理学发端于北宋的胡瑗等,创始于周敦颐、载、二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其部又有程朱和陆王两大学派之别,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等为代表。南宋与理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杨建新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的分类 国内外对文化结构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结构的讨论,众说纷纭。我国民族学界有代表性的著作对民族文化结构的分类,由早期一般主张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二分法,发展为主张民族文化分为3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的三分法,进而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结构划分为基础结构(包括生态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价值结构,又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把民族传统文化分为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科技知识工艺文化、信仰崇尚文化、节日文化6个门类。 对少数民族文化结构众多的分类,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结构的复杂性。实际上精神文化总是要体现、依托、主导着物质文化,而物质文化总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各种文化因素确实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就文化诸因素的形态、功能、作用、性质来说,又不完全一样,而且确实是可以区分的。把民族文化的诸因素仅仅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类,过于简单,实际上很多文化因素的内容是综合的。如宗教这个文化因素,如果仅从信仰和有神论角度,可以把它看做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即精神文化。但实际上,宗教并不简单地只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既包括了人们的认识、信仰方面的问题,也包括了活动场所、制度规范、人员构成、各种仪式等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再如语言这个文化因素,一般将其归入精神文化,这种划分也显得牵强,因为语言并非一般精神文化,它以语音显示其存在,又是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和符号系统,并无一般精神文化的阶级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也不应将其完全和仅仅归属于精神文化范围。 至于有的学者将少数民族文化诸因素分为基础结构和价值结构两部分,虽有可取之处,但在很大程度上又会把产生文化这种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的某些因素,如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生态环境等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因素混同起来,使一部分明显属于非文化性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因素,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哪怕是用文化的“基础结构”、“生态结构”、“经济结构”的概念,也有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即文化产生的基础与文化本身相混之嫌,使读者分不清产生人类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反映这种基础的、由人创造出的文化因素之间本质的差别和因果关系。 文化因素和文化因素之间也并非都在一个层次,某部分文化因素可能对另一部分的文化因素有较大影响,如思想意识、价值标准等对许多文化因素的发展变化都起重大作用。此外,如一个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对其它文化部分,一个民族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民族文化中的其它部分等,也都会发生很强烈的影响。

《安全文化》之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要对安全文化下定义,首先需要引用文化的概念。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有10C余种。显然,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是不同的。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涵义,这里文化不仅仅是通常的“学历”、“文艺”、“文学”、“知识”的代名词,从广义的概念来认识,“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物质的总和”。由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对安全文化的不同定义。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这在安全文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现象。归纳一些专家的论述,一般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类。 “狭义说”的定义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如1991年国际安全核安全咨询组在《“75一INSAG一4”评审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而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西南交通大学曹琦教授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上述两种定义都具有强调人文素质的特点。其次还有定义认为: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标。或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运用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文艺、安全文学等文化手段开展的安全活动。这两种定义主要强调了安全文化应用领域和安全文化的手段方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

《思想概论社会实践报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 学院:水能学院 :康佳佳 学号:121503105 班级:农水1201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因此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八到语文教学中来,将其与现代教育结合,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改革 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 (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息,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涵,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震,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拼搏进取,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在于它的炎黄子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 (3)和谐持中,以德化人。和谐持中,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从后期统计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而且对于积极的传统文化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

填空 1.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从氏族社会晚期到“五四”运动以前约5000年历史中在中国范围内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2.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3.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深层。 4.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农业活动。 5.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家国同构”。 6.河姆渡文化区产生了“水稻文化”。“小米文化” 7.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建立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生产的土壤里。 8.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陆九渊),他建立了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9.儒家经典所谓十三经是在唐宋代形成的。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最早出自《大学》(《论语》)。 11.“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卡尔·马克思提出的。 12.“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出自《论语》《孟子》 13.“性善论”是孟子韩非子思想的基础。 14. “尚贤”、“尚同”反映了道家墨家的政治理想。 15.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法制改革,其最大贡献在于“铸刑鼎”。 16.“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希腊文religare,意思是“联系”。 17. “日神崇拜”现象在世界原始宗教崇拜中很突出,中国也不例外,古代中国把日神(即太阳神)叫羲和望舒。 18.藏传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大师。

19.唐代武则天时期曾经责令各州府设大兴善寺大云寺。 20.中国古代被称为“谪仙人”的古代诗人是李白王维。 21.古代餐具有匕、叉、箸,其中箸就是今天大众普遍使用的筷子,汤匙 22.古代饮食器具中,“甑”是一种用来蒸饭盛饭的器具。 23.唐代陆羽陆机撰写的《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之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 24.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服为贵,秦始皇时期规定官至三品以上着绿袍,平民穿白袍青袍。 25. 明清时期官服实行“补子”制度,其中一品文官补子纹饰为仙鹤孔雀。 26.布达拉宫始建于明初清初,是著名的藏式宫殿建筑。 27.纳征礼是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所用礼物在各代规定不完全一致,民间多用首饰、细帛,后演变为财(彩)礼。 28.一般认为,在十二生肖中,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随遇而安。 29.古琴曲《潇湘云水》是宋代音乐家郭楚望姜夔的代表作。 30.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今体书法,而被奉为“书圣”。 判断正误 1.从结构学角度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错 2.剪纸艺术不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3.服饰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4.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 5.制度文化是以社会制度的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对 6.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风俗、习惯、情感、信念、思想倾向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对 7.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 8.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也有应当剔除的“糟粕”。对 7.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对 8.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区的代表文化。错 9.与自认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人才,就是后天的经济与社会。也就是说,要使我们明天的人才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强手,要使我们后天的经济和社会引领世界先进潮流,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创新。然而,在教育走创新之路的今天,我们又不能不面对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剔除糟粕,汲取精华”,认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须选择。 一、对教育创新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所谓教育创新就是超越以往的旧思想、旧模式,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教育创新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努力实现一种教育终极追求的过程,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求。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教育体制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教育内容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保证;融会古今,贯穿中西,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素质,是教育创新的目的。 传统文化作为一民族独立的意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着自己固定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经验。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汉代以来,以儒家正统的意识形态体系长期占据着中国主流文化,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固有的教育格局,构建了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中心的宗法社会结构、以儒教独尊为特征的专制主义伦理本位体系。这种文化对建立在现代社会框架之上的现代教育创新的消极影响,谈几点认识。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创新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价值的影响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自身的认识和看法: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萌芽到汉代其独尊地位的确立,教育的制度、设施、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为后来整个封建时代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始终是政治的附庸,没有自己独立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和方式。重功名,轻效能一直成为传统教育的主流。 在教育和社会关系问题上,我国古代,教育作为社会管理手段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主张“敬德保民”、“为民以德”、“道以德,齐之以礼”,使民“有耻且格”,体现了我国教育受制于政治并服务于政治的倾向。中国历来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而轻视生产、科技知识的文化传统只重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忽视了教育与其他子系统的联系。中国传统教育奉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功利主义理性和“无我”的精神追求,使教育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个体的能动性。附属于政治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体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这样不仅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了教育自身的发展。 在教育价值观上,中国传统观念有三个特点:在认知上,重传统重权威;在评价上,重功名;在道德上,重“仁义”、“忠恕”。这种传统观念的社会价值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教育精神。教育不是为了个体获得发展,而是成为获得功名、扬名显性、改变社会地位的手段。以致目前我园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这种落后的价值观念极不利于教育观念的创新,不利于发挥教育的社会价值功能,即教育不能够很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在教育功效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奉行“伦理至上”和“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完人”、“圣人”的客观标准的中庸民族心理,也是我国教育忽视个性、创造性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教育质量观主要指学校本身对教育的观点和态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曾为历代王朝选送过许多优秀官员,从而延续并推进中国历史的发展。但是,因为科举制,全国上下,从官员到百姓,便简单地把阅读四书五经等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摘要) ——陈学明我首先说一下,今天的讲座主要研究和探讨什么问题。德国诗人海涅讲过的一句话:“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那么当前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和我们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的课题是什么呢?有人说主要是“发展”问题,我不完全赞同。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表面上是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人的生活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人类基本上是按照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活的。但是现在我们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要不要换一种价值取向?要不要换一种新的活法?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只能是社会的精英来思考。当今中国有三大精英:行政干部、领导,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我认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企业家。当代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起民族的使命和历史的使命。当代中国的重要问题是,要闯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要寻找到中国人自己的生活道路。所以今天我这个讲座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正式进入演讲之前,有几个概念必须要澄清。 首先是什么是文化?按照文化学奠基人泰勒在的《原始文化》中定义,所有东西都可以包容下文化这个概念之下。文化就是人化,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化与人化,揭示了人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文化这个定义,我们要把握两点。第一,文化与生活方式密切不可分。第二,我们不要把文化看作一个静态的实体,它是一个包括了静态实体的动态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的博物馆”,而是我们提炼出来的一个动态的,影响我们现代的思想资源。它不仅仅是跟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还跟我们当下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这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三大要素:条件加主体加形式就是生活方式。生活又可以分成两类,人类的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我们今天的讲座主要是围绕如何建构日常生活展开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获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日常生活获得了合法性。但是中国人又走向了反面。我们不珍惜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彻底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日常生活世界成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反思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那么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最主要的是五大要素。第一个问题是劳动。劳动是生活方式的第一内容。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守望相助;田园牧歌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劳动的看法。白居易的诗和陶渊明的名句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劳动的状态。古代人并没有把劳动仅仅看作是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他们还希望在劳动过程中获取某种欢乐,他们把劳动等同于消遣。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100多年的历史,在劳动问题上,中国基本上实行西方化。劳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组织劳动的过程就是要谋取最大的效益。这样人们在劳动过程当中,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工具在起作用。这就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目的是否仅仅为了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劳动的组织是效率优先为宗旨,人们的劳动过程本身是否也会充满着欢乐?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一些思想值得我们重视。马克思提出劳动对人类主要的意义就在于,劳动能满足人的三大需求:生存、发展和享受。在劳动过程当中,人得到实现,获得幸福。但是人们往往拼命从消费领域寻找满足,而不知道人的幸福感跟快乐感主要是来自于劳动过程。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具有文化涵养的现代企业,第一个要求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