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3-06-24T11:53:35.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颜萍霞罗勤张晓玲

[导读] 每次沐浴后,予臀部护理,穿干净柔软的衣服。

颜萍霞罗勤张晓玲(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337000)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17-02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共30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23.61%。其中以肺炎最多见(占50.0%),其次为败血症(占20.83%),出生体重≤1000g感染率为100%,出生体重1001~1500g感染率为43.10%,1501~2500g 感染率为14.95%;胎龄28~32周感染率为41.30%,33-35周感染率为18.45%,36-37周感染率为6.67%;发生窒息早产儿感染率为

46.15%,有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感染率为75.0%。结论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早产儿的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基础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早产儿因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病原菌侵袭,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影响预后。本文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30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现将早产儿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05例,其中男174例,女131例,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23.61%。28~32周92例,33~35周168例,36~37周45例;体重≤1000g 13例,1001~1500g 58例,1501~2500g 214例;出生有窒息史65例,有侵入性操作16例。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1.2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1.3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结果

在30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院感发生率为23.61%,72例中以肺炎最多见,共36例(50.0%),败血症15例(20.83%),结膜炎10例(13.89%),胃肠道感染8例(11.11%),皮肤感染3例(4.17%)。其中同时存在肺炎和败血症的有5例,败血症合并结膜炎的3例,败血症合并胃肠道感染2例,肺炎合并败血症、结膜炎1例。见表1。

36例肺炎痰培养检出32株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9株,大肠埃希氏菌10株,产气肠杆菌3株;15例败血症行血培养检出12株细菌,表皮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4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

表1 早产儿感染疾病及构成比

疾病感染例数(例)构成比(%)

肺炎 36 50.0

败血症 15 20.83

结膜炎 10 13.89

胃肠道感染 8 11.11

皮肤感染 3 4.17

出生体重≤1000g、1001~1500g、1501~2500g,感染率分别为100.0%、43.10%、14.95%;胎龄28~32周、33~35周、36~37周,感染率分别为41.30%、18.45%、6.67%;早产儿中发生新生儿窒息65例,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46.15%,无窒息的早产儿感染率为17.50%;侵入性操作(本文统计的仅为气管插管)早产儿感染率为75.0%,无侵入性操作感染率为20.76%。见表2。

表2 出生体重、胎龄、有无窒息及侵入性操作与早产儿医院感染关系

早产儿(例)发生感染(例) 感染率(%)

体重(g)

≤1000g 13 13 100.0

1001~1500g 58 25 43.10

1501~2500g 214 32 14.95

胎龄

28~32周 92 38 41.30

33~35周 168 31 18.45

36~37周 45 3 6.67

窒息有 65 30 46.15

无 240 42 17.50

侵入性操作 16 12 75.0

无侵入性操作 289 60 20.7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早产儿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主要是下呼吸道,占50.0%。这与早产儿的免疫特点有关,早产儿、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液中IgG低,故免疫功能差,使得医院感染危险性增加,易发生感染性肺炎[2];其吞咽动作不协调,易致吸入性肺炎。感染的

病原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本组败血症亦多见,感染途径常为脐部、呼吸道和口腔黏膜,皮肤等。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如何去避免和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是控制感染的发生和爆发的关键。本研究发现,胎龄小、低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在临床观察中,早产儿病情相对稳定期间如果出现反应不好,体重不增,食欲减退,体温改变(发热或体温不升)心率呼吸增快,皮肤颜色改变,应注意是否有院感发生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及炎性指标监测。

4 防范措施

4.1 围产期保健: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孕母健康水平,防治妊娠并发症,降低早产发生率,提高产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减少出生窒息发生率,这是关键措施。

4.2 加强对早产儿的呼吸管理:由于早产儿产前系有母体异常或宫内异常,出生后常发生窒息,多数需要立即进行复苏,复苏流程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及要求进行. 插管轻柔,气管内吸引负压不宜超过100mmhg,每次时间不宜15秒,以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复苏成功后注意抬高患儿头肩部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颈部弯曲,防止分泌物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使用鼻导管吸氧或CPAP 支持呼吸时,氧气必须经湿化瓶湿化处理,患儿口鼻部有分泌物时及时吸除,分泌物较多时予以拍背,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暂停时先予以物理刺激,使其缓解,频繁出现时,给予CPAP治疗。使用机械通气时,要尽量减少VAP发生率。呼吸环路是细菌寄居的一个重要部位,应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整个呼吸机回路保持通畅与密闭性,用于湿化气道的液体必须保持无菌,集水瓶应放在呼吸机环路的最低位置,避免倒流入肺,及时弃去集水瓶内冷凝水。

4.3 医务人员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可视为最重要、最简便易行的措施。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3] 。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保证洗手效果。尽量一年四季都着短袖装,洗手范围达肘部。做好手部的清洁与消毒,对在繁忙工作中预防交叉感染发生有重要意义。

4.4 病房环境管理: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占首位,空气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需保持病房内适宜环境温度24-26℃,湿度55%-65%。每天通风换气至少两次,每次45-60分钟,使用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患儿用物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患儿奶瓶奶嘴、被服及小毛巾高压灭菌后备用。早产儿培养箱必须是拆开后严格消毒备用的,设置适合不同体重早产儿的中性温度,保持适当的湿度,箱中水槽中的水使用蒸馏水,并更换1次/d,以免细菌滋生。注意每天对箱体表面通风口及操作口进行消毒处理。每天更换床单位用物,随脏随换。暖箱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使用期间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侧,若有奶迹、葡萄糖液等沾污时,应用消毒液及时将污迹擦去。暖箱使用时间超过1周-者,及时更换消毒备用暖箱。

4.5 加强基础护理:本组资料中,结膜炎发生率亦较高,因此,需加强眼睛、脐部、口腔黏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出生后就应该立即予以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以后每天洗澡时用消毒毛巾从眼睛的内侧向外侧轻轻擦拭。特别是光疗后应该及时取下眼罩并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果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并予以眼药水滴双眼。另外要尽量减少强光的刺激。口腔护理注意勿损伤口腔黏膜[4]。喂奶前后宜喂温开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减少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炎的发生。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糊或制霉菌素片与1.4%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或用棉签蘸取少量做口腔护理。脐部护理在每天洗澡后,用0.75%的碘酊消毒脐窝及脐带残端。脐带一般于l周内会自动脱落,如未脱落者,应予断脐。断脐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脐部,用无菌止血钳夹住脐带残端,靠近脐带根部,用无菌剪刀剪断,如有渗血,以无菌纱布或创口贴外敷。断脐更有利于脐部护理,预防脐炎的发生。如有脐炎,用过氧化氢洗去外涂物及分泌物,再涂以碘伏,坏死破溃者局部换药,如发生蜂窝组织炎应切开换药,严重者每日换药2次。皮肤护理每2h更换1次尿片,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上鞣酸软膏或氧化锌,形成防护膜,若出现红臀,可给紫草油外用。每次沐浴后,予臀部护理,穿干净柔软的衣服。

4.6 尽早予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PICC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对早产儿的刺激,从而减少因患儿剧烈哭闹导致缺氧和颅压波动致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以及减少由于重复侵入性穿刺所导致的感染发生率。

4.7 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应尽量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只限于对疾病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如淋病性眼炎和衣原体感染时应用。国外有报道严格掌握新生儿预防应用抗生素指征,可控制一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综上所述,由于早产儿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比足月儿高,针对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不同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 刘春来,曹海燕,陈国强,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3):205—207.

[2] 黄瑾.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1):51—52.

[3] 陈爱梅.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 15(24):23-24.

[4] 朱娴静,孙玉安.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