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
物品管理
.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环境管理
❖ 新生儿科(室)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 关规定,洁污区域分离,功能流程合理;
❖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 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 、设备。室内温度足月儿室24-26℃, 早产儿室26-28℃,相对湿度55%-65% 为宜; ❖ 设立普通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早 产儿室、隔离病室、更衣室、配奶室 、沐浴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 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垃圾通 道分离;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 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 用药疗程不合理; ❖ 给药途径或给药时间间隔不当; ❖ 使用抗菌药物作预防用药和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菌
药物; ❖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必须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
.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环境管理
人员管理
规范的诊疗 护理操作
国内的概念
❖ 对于新生儿的某些感染,难以明确感染部位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感 染
具有以下临床症状或体征中的2项及以上:
1、体温不升或发热,氧合指数下降;
2、精神反应欠佳,面色苍白或灰暗;
3、进奶量减少,胃潴留、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四
肢肌张力下降;
4、频繁呼吸暂停;
5、体重不增;
6、环境因素
❖ 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密度大; ❖ 流动人员较多,增加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 科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
途径之一; ❖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潜在因素与管理措施论文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潜在因素与管理措施论文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与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38-02【摘要】:新生儿室医院感染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生理发育不完善,自身存在一些疾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

针对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有目的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积极调查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科室的管理工作,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1 医院感染因素1.1 机体因素新生儿自身因素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且皮肤屏障功能弱,皮肤内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生长。

另有一些患儿自身存在一些疾病。

1.2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接触患儿前后及更换部位认真洗手,患儿使用的奶具的清洗消毒,均为院内感染因素。

1. 3 医源性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婴儿用物消毒不严格,新生儿暖箱、医疗监护仪等用品消毒不到位等。

研究表明: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未接受侵袭性操作者。

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可降低呼吸道黏膜功能,或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从而增加感染。

1.4 环境因素新生儿监护室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新生儿监护室内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新生儿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污染,是交叉感染途径之一。

科室布局不合理,无专用的配奶间、喂养间、沐浴区。

1. 5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患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应用光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

2 医院感染管理对策2.1 组建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有专职医院感染管理员,使医院感染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定期考核,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不断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全员强化培训教育,科内医务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感染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防控意识。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摘要】目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2例,与患儿成熟度、原发病和使用器械有关。

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的学习教育,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隔离及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药物,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72-01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已成为目前住院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院内感染会给就医者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和经济负担,特别施,以达到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30d,根据卫生部203年制定的《医院诊断标准》确定为院内感染。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病例中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次调查住院新生儿1306例。

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2.45%。

2.2 医院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12例,占37.50%;胃肠道感染11例,占34.40%;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占15.62%;泌尿道感染2例,占6.25%;脐部感染2例,占6.25%,无感染死亡病例。

2.3医院感染与成熟程度在32例感染病例中。

早产儿24例,占75.00%;足月儿8例,占25.00%。

出生体重≤2500g27例,占84..40%;≥2500g5例,占15.60%。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唐玉莲【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感染部位和病原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使用抗菌药物、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机械通气、PICC置管及住院天数(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PICC置管、住院天数>7d进入方程,可认为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97例,占60.25%,病原菌检出76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5例,占46.05%.结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喂养不耐受、留置胃管、PICC置管、住院天数>7d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作者】唐玉莲【作者单位】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富川 54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3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全,易遭受各种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容易发生早产儿院内感染,而院内感染又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侵入性操作相应增多,且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

本文旨在了解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选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1 367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550例,剔除21例入院不足48 h者,共有529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44例,女185例,胎龄23~37周,平均胎龄(30.28±5.91)周,出生体重1 200~2 000 g,平均(1 670.45±65.90)g,其中阴道分娩101例,剖宫产428例。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与控制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与控制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与控制措施近年来国内早产儿发生率有上升趋势,NICU中收治的早产儿也是逐渐增多,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早产儿医院感染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早产儿因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病原菌侵袭,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

医院感染成为导致早产儿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对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NICU感染的常见原因1、不完善的设备和环境的管理:设备和环境的病菌监测及消毒不达标。

2、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不规范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及各种侵入性检查、诊断、治疗等手段是引发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不规范的洗手:手是NICU内细菌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但NICU繁重工作与低人员配制等问题影响了医护人员正确洗手的进行。

4、不注意穿戴医疗防护用具:如:隔离衣、鞋等不定期更换消毒,无菌操作不注意带帽子、口罩、手套等。

5、频繁的操作和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早产儿侵入性操作多,如吸氧、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洗胃、动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等各种护理操作刺激,易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天然屏障被破坏,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感染的机率。

特别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滥用抗生素是目前早产儿疾病治疗的一个严重问题。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前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大部分为预防性用药。

二、控制感染方法1、病室管理专室专人管理入NICU专室,保护性隔离。

允许进入新生儿室的只限与医疗和护理直接有关的人员。

2、空气管理空气不流通,湿度过高,人员过多,室内的空气洁净度降低,都可增加污染机会。

每日通风换气,冬季两次,夏季三次,尽量减少单位时间内NICU中工作人员的数量。

每周大扫除1次,大扫除前后应作空气培养1次。

3、物品管理含氯消毒液擦拭NICU内物体表面2次/d,物表消毒的效果以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所有接触病儿的被服经高压灭菌后使用,每日更换,衣物消毒以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NICU内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抗菌药物与 激素的应用 因素
环境因素
3
2019
-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 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 致皮肤细菌感染,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你 下,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于母体, 自身合成的很少基本测不出。抵抗力低,易于 感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2019
-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
2019
-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侵入性操作 因素
新生儿自身 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高危 因素
住院时间
13
2019
-
四、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 院感监控小组,明确职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如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监 测与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等
8
2019
-
(六)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 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也增加了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机会 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如新生儿 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 秤、操作台(配奶台)、沐浴盆等,是造成交 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共用眼药、粉扑等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儿童治疗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着医院感染的危险。

本文通过分析输液室环境因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儿个体因素等方面,揭示了感染发生的潜在风险。

结合感染预防措施和风险评估分析,提出了加强卫生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等建议,以降低感染风险。

综合评述认为,儿科门诊输液室感染风险较高,需采取综合的防控策略,包括加强宣教、定期培训、建立标准操作规范等措施。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感染机制,开展更加有效的感染预防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儿童治疗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医护人员、患儿、感染预防、感染风险评估、综合评述、防控策略、课题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儿科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

由于输液室环境复杂、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儿个体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输液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之一。

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儿的健康带来危害,也给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我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相关的环境因素、医护人员操作、患儿个体因素以及感染预防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找到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输液室环境因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儿个体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感染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感染预防措施和感染风险评估的分析,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感染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患儿的安全。

根据对危险因素的综合评述,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建议,为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防范 措 施 的 存 在 。 即使 医 务 人 员 患 有 感 冒 等 疾 病 , 由 于 儿 科 病 人多 、 护理人员相对缺乏 , 因此 需 要 带 病 坚 持 工 作 , 极 易 成 为新 生 儿 病 房 医 院 感染 的传 播 者 。③ 新 生 儿 自身 易感 。 由 于新 生 儿
免疫功能不全 , 皮肤 、 黏 膜 屏 障功 能 差 , 胃酸 分 泌 减 少 、 杀 菌 力 低
( 收稿 日期 : 2 0 I 3 —0 3— 0 3 )
[ 3 ] 尹贤. 现 代 医 患 沟 通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I J ] . 求 医 问药 , 2 0 1 2 , 1 0
( 1 ) : 5 2 5 .
[ 4 ] 张琦 , 许志红, 王 瑞英 . 社 区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生 存 质 量 及 其 影 响 因素 分 析 [ J ] . 中西 医结 合 心脑 血 管病 杂 志, 2 0 1 1 。 9 ( 9 ) : 1 0 4 2一

1 6 9 8 ・
CHI NES E GE NERAL P RAC TI C E NURS I NG J u n e 2 0 1 3 Vo 1 . 1 1 No . 6 C
信息 , 2 0 1 2 ( 2 ) : 5 9 —6 1 . [ 2 ] 马明 仙 . 浅 析 加 强科 研 人 员 危 机 意 识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J ] 云 南 科 技
新 生 儿 病 房 是 新 生 患 儿 治 疗疾 病 和恢 复 健 康 的一 个 特 定 区 域 。 由于 新 生 儿 许 多 器 官 的 功 能 尚 未完 全发 育 成 熟 , 免疫 力 低 ,
抵抗力差 , 在 治 疗 疾 病 的 同 时 极 易 受 到 外 界 环 境 的 影 响而 造 成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如何做!2020年版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三部分-第二章-第十节-第一百二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

针对新生儿病室风险级别“高”的风险因素,需制定措施对感染风险进行控制。

一、针对“手卫生不规范”,制定措施如下:(一)手卫生设施①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

②手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

③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④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⑤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加强管理与培训①加强手卫生行为的指导与管理,将手卫生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②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院培训,加强手卫生的培训教育,对象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三)加强督导①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与反馈。

②每季度对新生儿病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及逆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二、针对“新生儿常用生活用品污染”,制定措施如下:(一)新生儿奶具、奶液污染1.环境设施: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人员管理,并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

2.人员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管理制度:①制定配奶间制度,降低发生医院感染风险。

②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母乳收集和储存。

③配奶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并严格手卫生,认真执行配奶流程、奶瓶奶嘴清洗消毒流程等。

④配奶应当现配现用,剩余奶液不得再用。

4.消毒灭菌措施:①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

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共30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23.61%。

其中以肺炎最多见(占50.0%),其次为败血症(占20.83%),出生体重≤1000g感染率为100%,出生体重1001~1500g感染率为43.10%,1501~2500g感染率为14.95%;胎龄28~32周感染率为41.30%,33-35周感染率为18.45%,36-37周感染率为6.67%;发生窒息早产儿感染率为46.15%,有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感染率为75.0%。

结论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早产儿的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基础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范措施早产儿因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病原菌侵袭,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影响预后。

本文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30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现将早产儿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05例,其中男174例,女131例,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23.61%。

28~32周92例,33~35周168例,36~37周45例;体重≤1000g 13例,1001~1500g 58例,1501~2500g 214例;出生有窒息史65例,有侵入性操作16例。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1.2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邱小文等, 2001
对广州四家医院81名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 洗手前暂居菌进行检测
发现:超标75例, 92.59% 其中68例带有致病菌, 83.59%
医务人员洗手时间
• 实际:平均洗手时间为8.5—9.5s • 要求:最短洗手时间应为10s(30s) • 洗手时间不够,达不到除菌要求!
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原因
依从性 29% 41% 41% 30% 48%
医院区域 普通病房和ICU 普通病房
ICU 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
1. Gould D, J Hosp Infect 1994;28:15-30. 2. Larson E, J Hosp Infect 1995;30:88-106. 3. Slaughter S, Ann Intern Med 1996;3:360-365. 4. Watanakunakorn C,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8;19:858-860. 5. Pittet D, Lancet 2000:356;1307-1312.
暖箱消毒(强调)
• 1、暖箱污染原因 • 2、暖箱常见菌 • 3、暖箱的消毒
(1)日常消毒 (2)终末消毒
暖箱污染原因
1、通过医务人员手带入。 文献[2]:护士操作前洗手后采样细菌含
量少于5cfu/cm2,暖箱操作后细菌培养严 重超标,且与物体表面检出细菌相一致。 2、暖箱内空气的含菌量与物体表面污染程 度有关。 3、暖箱储水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我院手卫生的初步调查
不同指征洗手和未洗手的例数 • 接触病人前:
共观察27例,26例未洗手,1例洗手,洗手率为3.7%; • 接触病人后:
观察的52例中,37例未洗手,15例洗手,洗手率为28.8%;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医学课件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医学课件
5
巴西 卫生部
将新生儿所有 的感染均认为 是院内感染 (但排除通过 胎盘传播和胎 膜早破> 24h 的感染)。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国内的概念
患儿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
通过产道获得的感染。
Company Logo
合适(最好是短袖);
进入NICU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规章制度 及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每年健康检查1次,最好每3月做鼻和咽拭子培养,卫生清洁人 员也应同样重视;
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 胃管、静脉置管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越来越 多,侵入性监测仪和支 持仪器都是造成医院感 染的直接因素。
Company Logo
12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医护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 无菌技术操作不能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够;
Company Logo
3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早发性
新生
感染
儿院
内感
染的
定义
迟发性
感染
Company Logo
4
新生儿早发性感染 是指生后3d内的感 染,临床症状多在 生后48h内出现, 感染源多来自母体。
新生儿迟发性感染 是指出生3d以后住 院患儿的感染,感 染源多来自医院内。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设立普通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早 产儿室、隔离病室、更衣室、配奶室 、沐浴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 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垃圾通 道分离;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儿科住院病例采取有序调查,排除误报与漏报,资料重新逐一登记,进行定性、定量统计分析。

结果 6年来共收治新生儿2065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共54例,感染率从2006、2007、2008年的3.33%,下降到2009、2010、2011年的2.18%。

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免疫新生儿免疫功能差,生物、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全,对外界抵抗力差容易引发感染。

目前,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医院感染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因此减少新生儿的感染是摆在我们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临床资料统计我院儿科新生儿室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住院的780例,发生院内感染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院内感染率3.33%;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住院1285例,发生院内感染28例,其中男19,女9例,院内感染率2.18%。

2方法及结果对我院新生儿室四年内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逐个查阅病历记录,并填写统一规格的调查表,对不同体重组患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医院感染学》和美国CDC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发病率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3.33%下降到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2.18%。

3医院感染原因分析3.1 自身感染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较薄易被擦伤,且胃酸分泌减少,杀菌力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低,血清中抗体成分减少,其杀,菌及灭活病毒等作用较差。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对医院感染新生儿的防范对策,达到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范对策;新生儿医院感染是目前住院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新生儿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点,且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多合并较严重的原发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1]。

早产儿感染难以避免,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住院时间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创性医疗操作、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等多种原因更易引起医院感染,其医院感染率更高。

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60%[2],尤其是近年来发生数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导致患儿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精神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对医院也造成巨大打击。

现就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找出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将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由于新生儿是组特殊人群,出生前和分娩时可能感染母亲体内的微生物,因此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将新生儿分为早发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

早发性感染指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

迟发性感染指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3]。

2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1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并伴有严重原发病,免疫功能极低下,皮肤不能提供有效屏障,这类群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 医护人员手卫生重视程序不够,手卫生依从性差2.2.1 手卫生概念不深我科对新生儿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观察人员现场暗访,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洗手指征不清楚。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方法对该院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从患者自身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科室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总结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

结果造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房的布局缺乏合理性、护理人员人数不够、患者自身免疫低下、防感染意识差等。

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由于侵入性操作过多,导致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过于频繁,另外还有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

结论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着手控制。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对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仪器以及药物也在不断的改变[1]。

导致医院感染情况也在不断发生。

新生儿科是一门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是针对新生儿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也使得新生儿成了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讨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治疗,现就有关系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

1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功能还并不完善。

在其体内的白细胞的产生和储备都比较少[2]。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和较为严重性的疾病时,就会使得患者的白细胞的消耗出现增加,进行使得其的细菌吞噬和杀菌能力得到下降。

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

然而对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产生的病情也会越严重。

1.2 科室的原因1.2.1 病房布局缺乏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由于新生儿的病房比较少,并且密度非常高,仪器设备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

由于病房非常的拥挤,因而导致患者之间接触增多,再加上隔离措施非常差,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1.2.2 护理人员不足在我国,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

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综㊀㊀述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常㊀琴综述,张雨平审校(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重庆400037)㊀㊀[关键词]㊀婴儿,早产;㊀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㊀危险因素;㊀综述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10.022中图法分类号:R722.6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10G1515G03文献标识码:A㊀㊀随着重症监护设备的进步和早产儿救治技术的飞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早产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同时,在救治过程中有较多侵入性操作㊁抗菌药物㊁静脉营养等的应用,导致近年来早产儿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据国内局部研究表明,我国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10.0%~20.0%,而不同国家新生儿监护病房(N I C U)早产儿的医院感染率差异较大,以3.0%~40.0%居多,有的文献报道甚至高达69.0%.早产儿医院感染会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导致早产儿预后不良,特别是可能对其神经系统造成远期不良影响,给早产儿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不同国家㊁不同地区对医院感染的定义不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医院感染定义为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中心定义的N I C U医院感染为发生于出生72h后的感染,即晚发型感染.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可导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医院感染相关的防治措施进展,旨在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1㊀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1.1㊀出生胎龄㊀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国内学者麦菁芸等[1]研究表明,N I C 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8%,其中胎龄30周及以下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47.8%,>30~32周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15.6%,>32~36周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5.5%.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人类发展新生儿网络近20年的监测数据显示,20.0%~25.0%存活超过3d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均有不低于1次的血培养阳性脓毒症事件的发生[2].小胎龄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极不成熟,有研究表明,早产儿除调节性T淋巴细胞外,所有脐带血免疫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均显著低于足月儿.人类新生儿存在C D4+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尤其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1(T h1)细胞,受到免疫刺激时新生儿表现出固有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2和T h17极化,弱的T h1极化,以及固有1型抗病毒干扰素低应答,使其易遭受感染[3].加之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体抗体储备少,血浆中免疫球蛋白G (I g G)水平低,导致早产儿㊁极早产儿及超早产儿更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2㊀侵入性操作㊀由于救治的需要,很大部分早产儿需进行气管插管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 C C)等治疗措施,这些操作破坏了早产儿局部免疫屏障,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在侵入性操作导致的医院感染中,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 R B S I)最为常见.B R O O K E R等[4]研究表明,早产儿C R B S I发生率为1/239P I C C留置日,我国有研究表明,1500~2500g 的早产儿C R B S I发生率为7/515P I C C留置日,<1500g的早产儿C R B S I发生率为4/365P I C C留置日[5].其次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6].国内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V A P发生率为7.0/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7].1.3㊀药物的使用1.3.1㊀抗菌药物的使用㊀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在新生儿N I C U中广泛存在.有研究表明,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日的延长将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 C)发生率和病死率[8].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头孢菌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增加由于念珠菌定植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风险[9].1.3.2㊀其他药物的使用1.3.2.1㊀脂肪乳㊀G A R CÍA等[10]研究表明,脂肪乳有助于部分细菌的生长,抑制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因此,有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风险,且与使用时间及剂量呈正相关.1.3.2.2㊀糖皮质激素㊀O N L A N D等[11]关于全身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C o c h r a n e 评价表明,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增加感染的风险.1.4㊀其他㊀导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还有早产儿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㊁N I C U中床位密集及人员紧缺㊁手卫生执行不佳㊁喂养延迟等.2㊀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㊀㊀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人类发展新生儿网络的监测数据表明,通过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治的改进,2005年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2012年明显下降,不同胎龄下降程度不一致,出生胎龄24周者从54.0%降至40.0%,出生胎龄28周者从20.0%降至8.0%[12].通过医院感染的防控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5151现代医药卫生2019年5月第35卷第10期㊀JM o dM e dH e a l t h,M a y2019,V o l.35,N o.10发生率,从而改善早产儿不良临床结局,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减轻早产儿家庭及社会负担.2.1㊀制定规范的N I C U管理制度2.1.1㊀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㊀手卫生是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3],严格的手卫生可切断微生物的传播,从而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研究表明,N I C U医务人员的手部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㊁肺炎克雷伯菌㊁肠杆菌㊁不动杆菌和念珠菌等,医护人员戴的人造指甲与铜绿假单胞菌㊁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的暴发密切相关[9].因此,应在N I C U的每一个暖箱旁配置含乙醇的消毒液,需设立独立的非接触性洗手盆,在洗手盆附近放置含乙醇的洗手液及消毒剂,并在相应的墙上张贴正确洗手方式的示意图,进一步提醒医护人员正确洗手.世界卫生组织(WH O)制定了手卫生建议[14]:接触患者前后均进行洗手,医护人员不得佩戴手表㊁戒指㊁手链㊁手镯㊁人造指甲等,袖子应保持在肘部以上.医院还应设立医院感染防控组,促进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项目的教育和反馈,监督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其表现给予反馈.2.1.2㊀N I C U环境管理[15]㊀(1)N I C U的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进行空气净化.(2)室内温度维持在22~26ħ,湿度30.0%~60.0%.(3)空气㊁物体表面应达到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4)有多个床位的病房内床位之间的间距不低于1.2m. (5)每例患者均需准备专用听诊器,每次使用前后均用乙醇清洗.工作人员进入N I C U必须洗手㊁戴口罩㊁戴帽子㊁更衣㊁更鞋等.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严格探视制度,凡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㊁戴口罩㊁戴帽子㊁着鞋套㊁洗手或消毒双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6)每月进行空气㊁物体表面㊁医护人员手㊁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并留存监测资料.2.1.3㊀仪器设备的管理[15]㊀仪器设备每天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㊁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进行消毒处理.暖箱每天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时应每周消毒1次,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2.2㊀血管内置管的护理㊀置管时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加强对导管的日常监测㊁调整及清洗.血管内置管的留置时间与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M I LGS T O N E等[16]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P I C C 留置时间超过14d会明显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尽早拔除P I C C,以防止感染.长期P I C C患者应使用封闭治疗系统,用一个三通旋塞阀进行连接,一端直接连接P I C C,一端连接注射器,一端连接肠外营养,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环路,采用封闭治疗系统后C R B S I发生率从25.4%降至2.2%.强调母乳喂养,促进早期全量肠内喂养,从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和全肠外营养的使用和持续时间.2.3㊀有创呼吸机的护理㊀气管插管会导致黏膜损伤,降低纤毛清除率,从而导致气管导管和气管细菌定植变化,而引起V A P的发生.气管导管和气管的细菌定植来源于2个方面,一个是内源性的,来源于抽吸口咽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另一个是外源性的,来源于传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的手㊁吸入器具㊁气道回路㊁加湿器等污染.在新生儿V A P患者中革兰阴性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A Z A B等[17]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气管插管㊁重新插管和气管内吸引均应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使患儿头部抬高30ʎ~45ʎ,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采用无菌吸引,使用密闭式吸痰护理.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一样有效,且能更好地被护士接受,且不需断开呼吸机,能减少交叉污染,以及含有细菌和病毒病原体的物体和人员的环境污染,适当地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尽早拔除气管导管,采用经鼻正压通气.2.4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多重耐药菌及真菌感染所致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全国妇女和儿童健康合作中心(英国)建议[18]:仅在可能有细菌感染的临床情况下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如没有发现细菌感染,停止经验性治疗;根据细菌敏感性试验结果改为抗菌谱最窄的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以患儿年龄㊁临床感染征象及药代动力学为基础,预防性经验用药只限于选择窄谱抗菌药物,不可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19].定期监测白细胞数㊁血清急性期反应物㊁白细胞表面标记物和某些促炎性细胞因子,以评估疗效,确定治疗的有效性,指导停用抗菌药物.2.5㊀母乳喂养㊀大量研究表明,母乳对早产儿的作用远超出了食物的范畴,尤其对小胎龄㊁低体重的早产儿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母乳与配方奶比较,耐受性更好,能更快地达到全肠内营养,促进早期停止P I C C的使用,从而降低C R B S I发生率[20].母乳中含有分泌抗体㊁吞噬细胞㊁乳铁蛋白和益生元等,可改善宿主防御和胃肠道功能[21].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早产儿发生脓毒症和N E C的风险[22].2.6㊀免疫球蛋白的应用㊀由于早产儿母体I g G的胎盘转运被提前中断,而早产儿自身的I g要到出生后3个月才开始,因此,早产儿处于一个I g G相对缺乏的阶段,这也与早产儿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I g的补充可对早产儿I g G的缺乏提供辅助治疗作用.2013年O H L S S O N等[23]针对预防性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 V I G)进行了系统评价,表明预防性使用I V I G虽然使败血症发生率降低了3.0%,使多次脓毒症发生率降低了4.0%,但并不能有效减少其他重要临床结果的发生,包括病死率.因此,决定是否预防性使用I V I G取决于临床结果的成本和价值.I g M丰富的I g 可用于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败血症,但不建议用于预防[24].2.7㊀乳铁蛋白㊀乳铁蛋白以铁结合糖蛋白的形式存6151 现代医药卫生2019年5月第35卷第10期㊀JM o dM e dH e a l t h,M a y2019,V o l.35,N o.10在,在成熟母乳中为1~3g/L,在初乳中为7g/L.乳铁蛋白通过限制铁相关性致病菌的生长,促进共生菌生长[21],从而降低发生感染的风险.牛乳铁蛋白与人乳铁蛋白有70.0%的相似性,具有较高的抗菌能力,牛乳铁蛋白食品补充剂的使用,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带来了希望.2.8㊀益生菌㊀益生菌可在足月儿肠道中正常定植,但在早产儿肠道中则会出现定植异常,且早产儿肠道通透性高,使致病菌透过肠黏膜进入全身组织㊁器官,导致全身感染的增加,尤其是潜在致病菌的异位.益生菌可通过降低早产儿肠道黏膜通透性,加强肠道屏障,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定植,减少肠源性感染[25].早产儿补充益生菌已被证实可降低N E C发生率[26].2.9㊀其他㊀(1)使用外用润肤剂,改善皮肤的完整性和屏障,从而防止侵入性感染.(2)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防止早产的发生.3㊀小㊀㊀结㊀㊀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是早产儿本身的出生胎龄和救治过程中的侵入性操作㊁药物的使用,而与此同时,医院感染的防治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因此,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㊁出生后早期开奶㊁大力推行N I C U中的母乳喂养㊁缩短胃肠外营养应用时间㊁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㊁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才能有效控制N I C U中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远期预后.参考文献[1]麦菁芸,董琳,林振浪,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915G920.[2]B O G H O S S I A N N S,P A G EG P,B E L LE F,e t a l.L a t eGO n s e t s e p s i si nv e r y l o wb i r t h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 f r o ms i n g l e t o n a n dM u l t i p l eGG e sGt a t i o nb i r t h s[J].JP e d i a t r,2013,162(6):1120G1124.[3]P A L I N A C,R AMA C HA N D R A N V,A C H A R Y AS,e t a l.H u m a n n e o n a t a ln a i v e C D4(+)T c e l l sh a v ee n h a n c e d A c t i v a t i o nGD eGp e n d e n t s i g n a l i n g r e g u l a t e db y t h em i c r o R N A m i RG181a[J].J I mGm u n o l,2013,190(6):2682G2691.[4]B R O O K E R RW,K E E N A N W J.C a t h e t e r r e l a t e db l o o d s t r e a mi nGf e c t i o n f o l l o w i ng P I C C r e m o v a l i n p r e t e r m i n f a n t s[J].J P e r i n a t o l,2007,27(3):171G174.[5]王礼周,户风莉,谭秀兰,等.N I C 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原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50G3451.[6]T E K I N R,D A L T,P I R I N C C I O G L U H,e ta l.A4Gy e a rs u r v e i lGl a n c e o f d e v i c eGa s s o c i a t e dn o s o c o m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an e o n aGt a l i nG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J].P e d i a t rN e o n a t o l,2013,54(5):303G308.[7]李淑涓,蒋思远,张羿,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3):182G187.[8]C O T T E NC M,T A Y L O RS,S T O L LB,e ta l.P r o l o n g e dd u r a t i o n o f i n i t i a l e m p i r i c a l a n t i b i o t i c t r e a t m e n t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c r e a s e d r a t e s o f n e c r o t i z i n g e n t e r o c o l i t i s a n d d e a t h f o r e x t r e m e l y l o wb i r t h 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J].P e d i a t r i c s,2009,123(1):58G66.[9]K U P P A L A V S,M E I N Z E NGD E R RJ,M O R R OW A L,e ta l.P r oGl o n g e d i n i t i a l e m p i r i c a l a n t i b i o t i c t r e a t m e n t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a dGv e r s e o u t c o m e s i n p r e m a t u r e i n f a n t s[J].JP e d i a t r,2011,159(5):720G725.[10]G A R CÍA H,T O R R E SGG U T IÉR R E ZJ,P E R E G R I N OGB E J A R AGN OL,e ta l.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n o s o c o m i a l i n f e c t i o ni nal e v e l I I I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J].G a c M e d M e x,2015,151(6):711G719.[11]O N L A N D W,D EJ A E G E R E A P,O F F R I N G A M,e t a l.S y s t e m i c 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r e g i m e n s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o fb r o n c h o p u l m o n a r y d y sGp l a s i a i n p r e t e r mi n f a n t s[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 s tR e v,2017,1:C D010941.[12]S T O L LB J,H A N S E N N I,B E L L E F,e ta l.T r e n d s i nc a r e p r a cGt i c e s,m o r b i d i t y,a n d m o r t a l i t y o fe x t r e m e l y p r e t e r m n e o n a t e s,1993G2012[J].J AMA,2015,314(10):1039G1051.[13]B O L O N MK.H a n dh y g i e n e:a nu p d a t e[J].I n f e c tD i sC l i nN o r t hA m,2016,30(3):591G607.[14]P E S S O AGS I L V AC L,HU G O N N E TS,P F I S T E R R,e t a l.R e d u cGt i o no f h e a l t h c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i n f e c t i o n r i s k i n n e o n a t e s b y s u c c e s sGf u l h a n dh y g i e n e p r o m o t i o n[J].P e d i a t r i c s,2007,120(2):e382G390.[15]邵肖梅,叶鸿瑁,丘小仙.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5G157.[16]M I L S T O N E AM,R E I C H N G,A D V A N IS,e t a l.C a t h e t e rd w e l l t i m e a n dC L A B S I s i nn e o n a t e sw i t hP I C C s:am u l t i c e n t e r c o h o r t s t u d y[J].P e d i a t r i c s,2013,132(6):e1609G1615.[17]A Z A BS F,S H E R B I N Y H S,S A L E H S H,e t a l.R e d u c i n g v e n t i l aGt o rGa s s o c i a t e d p n e u m o n i a i n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u s i n g"V A P p r e v e n t i o nB u n d l e":ac o h o r ts t u d y[J].B M CI n f e c tD i s,2015,15:314.[18]N a t i o n a l C o l l a b o r a t i n g C e n t r e f o rW o m e nᶄs a n dC h i l d r e nᶄsH e a l t h (U K).N I C E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s,N o.149.A n t i b i o t i c s f o r e a r l yGo nGs e t n e o n a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a n t i b i o t i c s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e a r l yGo n s e t n e o n a t a li n f e c t i o n[M].L o n d o n:R C O G P r e s s,2012.[19]B O R G H E S IA,S T R O N A T I M.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h o s p i t a lGa c q u i r e d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t h e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J].JH o s p I n f e c t,2008,68(4):293G300.[20]RØN N E S T A D A,A B R A HAM S E N T G,M E D BØS,e ta l.L a t eGo n s e t s e p t i c e m i ai na N o r w e g i a n N a t i o n a lc o h o r to fe x t r e m e l y p r e m a t u r e i n f a n t sr e c e i v i n g v e r y e a r l y f u l lh u m a n m i l kf e e d i n g [J].P e d i a t r i c s,2005,115(3):e269G276.[21]M E I E R P,P A T E L A,E S Q U E R R AGZ W I E R S A.D o n o rh u m a n m i l ku p d a t e:e v i d e n c e,m e c h a n i s m s,a n d p r i o r i t i e s f o r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r a c t i c e[J].JP e d i a t r,2017,180:15G21.[22]P A T E L A L,J O HN S O N T J,E N G S T R OM J L,e ta l.I m p a c to fe a r l y h u m a nm i l k o n s e p s i s a n d h e a l t hGc a r e c o s t s i n v e r y l o wb i r t h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J].JP e r i n a t o l,2013,33(7):514G519.[23]O H L S S O N A,L A C Y J B.I n t r a v e n o u s 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 nf o r p r eGv e n t i n g i n f e c t i o n i n p r e e r m a n d/o r l o w b i r t h w e i g h t i n f a n t s[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 s tR e v,2013,2(7):C D000361.[24]C A P A S S OL,B O R R E L L IA C,P A R R E L L AC,e t a l.A r e I g MGe nGr i c h e d 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 n s a ne f f e c t i v e a d j u v a n t i ns e p t i cV L B Wi nGf a n t s?[J].I t a l JP e d i a t r,2013,39:63.[25]母得志.益生菌应用于早产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2):104G107.[26]J A C O B SS E,T O B I N J M,O P I E G F,e ta l.P r o b i o t i ce f f e c t so n l a t eGo n s e t s e p s i s i nv e r yp r e t e r mi n f a n t s:a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P e d i a t r i c s,2013,132(6):1055G1062.(收稿日期:2018G10G22㊀修回日期:2019G03G12)7151现代医药卫生2019年5月第35卷第10期㊀JM o dM e dH e a l t h,M a y2019,V o l.35,N o.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发表时间:2013-06-24T11:53:35.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颜萍霞罗勤张晓玲[导读] 每次沐浴后,予臀部护理,穿干净柔软的衣服。

颜萍霞罗勤张晓玲(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337000)【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17-02【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

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共30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23.61%。

其中以肺炎最多见(占50.0%),其次为败血症(占20.83%),出生体重≤1000g感染率为100%,出生体重1001~1500g感染率为43.10%,1501~2500g 感染率为14.95%;胎龄28~32周感染率为41.30%,33-35周感染率为18.45%,36-37周感染率为6.67%;发生窒息早产儿感染率为46.15%,有侵入性操作早产儿感染率为75.0%。

结论预防和减少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早产儿的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基础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范措施早产儿因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病原菌侵袭,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影响预后。

本文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30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现将早产儿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305例,其中男174例,女131例,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23.61%。

28~32周92例,33~35周168例,36~37周45例;体重≤1000g 13例,1001~1500g 58例,1501~2500g 214例;出生有窒息史65例,有侵入性操作16例。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1.2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1.3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结果在30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72例,院感发生率为23.61%,72例中以肺炎最多见,共36例(50.0%),败血症15例(20.83%),结膜炎10例(13.89%),胃肠道感染8例(11.11%),皮肤感染3例(4.17%)。

其中同时存在肺炎和败血症的有5例,败血症合并结膜炎的3例,败血症合并胃肠道感染2例,肺炎合并败血症、结膜炎1例。

见表1。

36例肺炎痰培养检出32株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9株,大肠埃希氏菌10株,产气肠杆菌3株;15例败血症行血培养检出12株细菌,表皮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4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

表1 早产儿感染疾病及构成比疾病感染例数(例)构成比(%)肺炎 36 50.0败血症 15 20.83结膜炎 10 13.89胃肠道感染 8 11.11皮肤感染 3 4.17出生体重≤1000g、1001~1500g、1501~2500g,感染率分别为100.0%、43.10%、14.95%;胎龄28~32周、33~35周、36~37周,感染率分别为41.30%、18.45%、6.67%;早产儿中发生新生儿窒息65例,发生感染30例,感染率为46.15%,无窒息的早产儿感染率为17.50%;侵入性操作(本文统计的仅为气管插管)早产儿感染率为75.0%,无侵入性操作感染率为20.76%。

见表2。

表2 出生体重、胎龄、有无窒息及侵入性操作与早产儿医院感染关系早产儿(例)发生感染(例) 感染率(%)体重(g)≤1000g 13 13 100.01001~1500g 58 25 43.101501~2500g 214 32 14.95胎龄28~32周 92 38 41.3033~35周 168 31 18.4536~37周 45 3 6.67窒息有 65 30 46.15无 240 42 17.50侵入性操作 16 12 75.0无侵入性操作 289 60 20.763 讨论本研究显示,早产儿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主要是下呼吸道,占50.0%。

这与早产儿的免疫特点有关,早产儿、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液中IgG低,故免疫功能差,使得医院感染危险性增加,易发生感染性肺炎[2];其吞咽动作不协调,易致吸入性肺炎。

感染的病原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

本组败血症亦多见,感染途径常为脐部、呼吸道和口腔黏膜,皮肤等。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如何去避免和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是控制感染的发生和爆发的关键。

本研究发现,胎龄小、低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以及侵入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另外,在临床观察中,早产儿病情相对稳定期间如果出现反应不好,体重不增,食欲减退,体温改变(发热或体温不升)心率呼吸增快,皮肤颜色改变,应注意是否有院感发生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及炎性指标监测。

4 防范措施4.1 围产期保健: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孕母健康水平,防治妊娠并发症,降低早产发生率,提高产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减少出生窒息发生率,这是关键措施。

4.2 加强对早产儿的呼吸管理:由于早产儿产前系有母体异常或宫内异常,出生后常发生窒息,多数需要立即进行复苏,复苏流程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及要求进行. 插管轻柔,气管内吸引负压不宜超过100mmhg,每次时间不宜15秒,以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

复苏成功后注意抬高患儿头肩部并将头偏向一侧。

避免颈部弯曲,防止分泌物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使用鼻导管吸氧或CPAP 支持呼吸时,氧气必须经湿化瓶湿化处理,患儿口鼻部有分泌物时及时吸除,分泌物较多时予以拍背,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现呼吸暂停时先予以物理刺激,使其缓解,频繁出现时,给予CPAP治疗。

使用机械通气时,要尽量减少VAP发生率。

呼吸环路是细菌寄居的一个重要部位,应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整个呼吸机回路保持通畅与密闭性,用于湿化气道的液体必须保持无菌,集水瓶应放在呼吸机环路的最低位置,避免倒流入肺,及时弃去集水瓶内冷凝水。

4.3 医务人员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可视为最重要、最简便易行的措施。

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3] 。

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保证洗手效果。

尽量一年四季都着短袖装,洗手范围达肘部。

做好手部的清洁与消毒,对在繁忙工作中预防交叉感染发生有重要意义。

4.4 病房环境管理: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占首位,空气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因此,需保持病房内适宜环境温度24-26℃,湿度55%-65%。

每天通风换气至少两次,每次45-60分钟,使用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患儿用物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患儿奶瓶奶嘴、被服及小毛巾高压灭菌后备用。

早产儿培养箱必须是拆开后严格消毒备用的,设置适合不同体重早产儿的中性温度,保持适当的湿度,箱中水槽中的水使用蒸馏水,并更换1次/d,以免细菌滋生。

注意每天对箱体表面通风口及操作口进行消毒处理。

每天更换床单位用物,随脏随换。

暖箱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使用期间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侧,若有奶迹、葡萄糖液等沾污时,应用消毒液及时将污迹擦去。

暖箱使用时间超过1周-者,及时更换消毒备用暖箱。

4.5 加强基础护理:本组资料中,结膜炎发生率亦较高,因此,需加强眼睛、脐部、口腔黏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出生后就应该立即予以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

以后每天洗澡时用消毒毛巾从眼睛的内侧向外侧轻轻擦拭。

特别是光疗后应该及时取下眼罩并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果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并予以眼药水滴双眼。

另外要尽量减少强光的刺激。

口腔护理注意勿损伤口腔黏膜[4]。

喂奶前后宜喂温开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减少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糊或制霉菌素片与1.4%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或用棉签蘸取少量做口腔护理。

脐部护理在每天洗澡后,用0.75%的碘酊消毒脐窝及脐带残端。

脐带一般于l周内会自动脱落,如未脱落者,应予断脐。

断脐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脐部,用无菌止血钳夹住脐带残端,靠近脐带根部,用无菌剪刀剪断,如有渗血,以无菌纱布或创口贴外敷。

断脐更有利于脐部护理,预防脐炎的发生。

如有脐炎,用过氧化氢洗去外涂物及分泌物,再涂以碘伏,坏死破溃者局部换药,如发生蜂窝组织炎应切开换药,严重者每日换药2次。

皮肤护理每2h更换1次尿片,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上鞣酸软膏或氧化锌,形成防护膜,若出现红臀,可给紫草油外用。

每次沐浴后,予臀部护理,穿干净柔软的衣服。

4.6 尽早予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PICC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对早产儿的刺激,从而减少因患儿剧烈哭闹导致缺氧和颅压波动致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以及减少由于重复侵入性穿刺所导致的感染发生率。

4.7 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应尽量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只限于对疾病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如淋病性眼炎和衣原体感染时应用。

国外有报道严格掌握新生儿预防应用抗生素指征,可控制一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综上所述,由于早产儿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比足月儿高,针对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不同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刘春来,曹海燕,陈国强,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3):205—207.[2] 黄瑾.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1):51—52.[3] 陈爱梅.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9, 15(24):23-24.[4] 朱娴静,孙玉安.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