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作业及答案(1)
大连开放大学《农业推广》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30分
大连开放大学《农业推广》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30 分
题1:农业推广是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能和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沟通干预等手段,传播、传递、传授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使之自愿改变其行为,自我作决策,从而改善其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提高其智力、产品产量、质量与经济收入,达到实现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目的的活动。
A.对
B.错
A
题2:农村发展包括农村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但是不包括社会稳定、民主参与、社会平等、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A.对
B.错
B
题3: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注意做好两个坚持:①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②要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原则。
A.对
B.错
A
题4:落后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机构所要推广的项目感兴趣,愿意与推广工作者配合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A.对
B.错
B。
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1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C.就调查标志而言,在单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A.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18、人口普查属于(D)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全面调查19、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0、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2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所谓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C.确定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C)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24、下列分组属于品质分组的是(D)A.人口按年龄分组B.住户按人口分组C.企业按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5、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全体学生,首先按文科和理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其分组结果如下: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26、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3000元,最低为500元,此资料分为6个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A.400 B.415 C.416 D.41727、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A.700 B.710 C.720 D.74028、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2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元~600元;600元~700元;700元以上。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第一、二章作业和答案
8. 两个不压缩BCD码分别存放在3000H和 3001H单元的低4位,高4位均为0。将两个不 压缩的BCD码组合成为一个压缩的BCD码, 前者放在低4位,后者放在高4位,存放在 3002H单元。例如初值为: (3000H)=07H, (3001H)=05H, 要求结果为(3002H)=57H 9. 将4000H和4001H单元的两个ASCII码分别转 换为相应的十六进制数,然后共同存放在 4002H单元,前者放在低4位,后者放在高4 位。例如初值为: (4000H)=42H=‘B’, (4001H)=36H=‘6’, 要求结果为(4002H)=6BH
10. 微机某内存单元的内容为C5H,若它表示的是一个 无符号数,该数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若它表示 的是一个带符号数,该数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
3
11. 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化为二进制数(保留4位小 数)、十六进制数(保留4位小数)和压缩BCD数
(1)125.74 1)101011.101 3)1001.11001 1)5A.26 3)6AB.24 (2)513.85 2)110110.1101 4)100111.0101 2)143.B5 4)E2F3.2C (3)742.24
24
3-3、试编写求两个无符号双字长数之和的程序。两数 分别放在MEM1和MEM2单元中,和放在SUM单元 中 3-4、假设数据项定义如下: DATA1 DB ‘HELLO! GOOD MORNING!’ DATA2 DB 20 DUP(?) 用串操作指令编写程序段,使其分别完成以下功能: (1)从左到右将DATA1的字符串传送到DATA2中 (2)传送完后,比较DATA1和DATA2中的内容是否 相同 (3)把DATA1中的第3和第4个字节装入AX (4)把AX的内容存入DATA2+5开始的字节单元中。 25
工程经济学第一二章作业题解答
第一二章作业题解答1、假如某生产企业以单利方式借入1000万元,年利率7%,3年末偿还,请计算各年利息以及本利和。
请按复利计算各年的利息和本利和。
解答:第一年利息:1000*7%=70(万元),本利和:1000+70=1070万元第二年利息:1070*7%=万元,本利和:1070+=万元第三年利息:*7%=万元,本利和:+=万元2、甲企业因业务发展需要连续3年年末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年利率为6%,按月计息,3年末一次还清,求企业应还本利和。
解答:(计息周期小于等于收付周期)方法一:年实际利率=(1+6%/12)∧12-1≈ 3年末本利和=1000*(1+)∧3≈万元 方法二:月利率=6%/12= 3年末本利和=1000*(1+)∧36=万元3、某工程项目在银行存取款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已知年利率为8%,按季度计息,求终值。
解答:(计息周期大于收付周期)计息期内可以不计息,单利计息,复利计息三种选一 不计息(支出计入期初,收入计入期末)——季度利率=8%/4= 终值F=2000(F/P , ,3)+1500(F/P , ,2)+400(F/P , ,1)-1000(F/P , ,4)-500(F/P , ,3)-2000(F/P , ,1)=2000(1+∧3+1500(1+∧2+400(1+-1000(1+ ∧4-500(1+ ∧3-2000(1+ =万元单利计息(公式A t =A k [1+(m k /N)*i])——季度利率=8%/4= 终值F= {2000[1+(2/3)* ]- 1000[1+(1/3)* ]}(F/P , ,3)+{1500[1+(2/3)* ]- 500}(F/P , ,2)+400[1+(1/3)* ](F/P , ,1)+ {- 1500[1+(2/3)* ]- 500[1+(1/3)* ]}=XXXX 万元复利计息(计息期利率相当于实际利率)——季度利率=8%/4==(1+r 季/3) ∧3-1 解得r 季=% 从而得到月利率=%,每月复利一次,这与季度利率2%,季度复利一次是相同的。
(李芒,张志祯编写)教育技术书面作业答案第一、二章
李芒,张志祯编写新版教材现代教育技术书面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二章)1、简述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2、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5个方面是什么?(1)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2)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
(3)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应用。
(4)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
(5)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3、简述学习资源开发的主要步骤。
(1)进行学习资源的统规划。
(2)组织开发队伍。
(3)设计与开发。
(4)测试、评价与修改。
4、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优越性有哪些?(1)超时空性;(2)多元选择性;(3)学习创新性;(4)交流便利性;(5)个别适应性5、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有哪几方面?(1)意识与态度(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6、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三条主线是什么?他们分别是:(1)视听教学;(2)个别化教学;(3)教学系统设计7、简述“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都是具有相同属性的新兴学科,在教育学科领域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从概念和涵盖范围以及研究的层次、深度与广度都有所区别。
8、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呈现哪些趋势?整体趋势表现为:(1)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结合日益紧密(2)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9、简述教育传播效果理论的5个原理。
(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5)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10、教育技术的个理论基础是什么?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11、系统方法基本步骤有哪些?1)分析确定问题;2)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3)设计可供选择的方案;4)选择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5)试验、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6)应用和推广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第一二章作业答案
1-8图1-12所示电路中,tV u i π100sin 10=,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均可忽略。
分别画出它们的输出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i o u f u =。
图1-12 题1-8图[解] a ) 当ui 处于正半周且ui<5V : 二极管导通, u 0=ui 。
当ui 处于正半周且ui>5V :二极管截止, u 0=5V 。
当ui 处于负半周:二极管导通,u 0=u i 。
输出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如图1-13a)所示。
图1-13a) 图1-13b)b ) 当ui 处于正半周且ui<5V :二极管截止, uo=ui 。
当ui 处于正半周且ui>5V :二极管导通, uo=5V 。
当ui 处于负半周:二极管截止,uo=ui 输出波形和传输特性曲线如1-13b)所示。
1-9 两个硅稳压管的稳压值分别为U Z1=6V ,U Z2=9V ,把它们串联时可以得到几种稳压值?各是多少?把它们并接相连呢?[解] 稳压管是特殊的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时,其两端的反向电压就是稳定电压;在正向电压作用下,硅管两端的正向电压和二极管一样为0.7V ,所以把两个稳压管串联相接时,有如图1-14所示的四种接法。
可以得到四种稳压值,分别是15V ,1.4V ,6.7V ,9.7V 。
图1-14 题1-9解图把两个稳压管并联相接时,有如图1-15所示的四种接法,其中图(1)(2)得到的稳压值为6 V ,图(3)(4)得到的稳压值为0.7V 。
图1-15 题1-9解图1-10 稳压管稳压电路如图1-16所示。
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为6V ,稳定电流为10mA ,额定功率为200mW ,限流电阻R=500Ω。
问 1.当Ω==K R V U L I 1,20时,U O =?2. 当Ω==100,20L I R V U 时,U O =?3. 当L I R V U ,20=开路时,电路的稳压性能如何?4. L I R V U ,7=变化时, 电路的稳压性能如何?图1-16 题1-10图[解] 本题考察对稳压管稳压条件的判断 1)Ω==K R V U L I 1,20时,假设 则负载电阻上的电流 限流电阻上的电流为:稳压管上的电流为稳压管允许的最大电流为说明稳压管可以正常工作 2)Ω==100,20L I R V U 时,)(3.320100500100V U R R R U I LL o =⋅+=⋅+=稳压管无法正常稳压 3)L I R V U ,20=开路时,)(28500620mA RU U I ZI Z =-=-=稳压管可以正常工作 4)L I R V U ,7=变化时,mAmA I Z 10250067max <=-=mAVmW UP I ZZM Z 336200max ≈==mA k V R U I L Z 6160=Ω==mARU U I ZI 28500620=-=-=mAI I I Z 220=-=mAmA mA 332210<< VU U Z 60==稳压管无法正常稳压2-4:在放大电路中测得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的直流电压如下所列,确定它们各为哪个电极,晶体管是NPN 型还是PNP 型? A 管: B 管: [解]:① A 管: ∵ ∴y 一定是基极b ,x 是发射极e ,z 是集电极c 。
财务管理第一二章作业和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练习题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财务管理是对(C )所进行的管理。
A.企业的资本来源B.企业的各项资产C.企业的资本运动D.企业的成本费用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 C )。
A.利润最大化B.股东财富最大化C.企业价值最大化D.现金流量最大化3.企业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是一种( B )。
A.经营权与所有权关系B.债权债务关系C.投资与被投资关系D.委托代理关系4.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其价值是指(D )。
A.账面价值B.账面净值C.重置价值D.市场价值5.影响企业价值大小的两个基本因素是(C )。
A.风险和报酬B.时间和利润C.风险和贴现率D.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6.所有者通常同时采取( A )两种办法来协调自己与经营者的利益。
A.解聘和接收B.解聘和激励C.激励和接收D.监督和激励7.下列内容中( B )不属于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因素。
A.法律环境B.管理者的素质C.金融市场环境D.经济环境8.财务管理者与税收法规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 )。
A.精通税法,尽可能隐蔽地做好偷税工作B.精通税法,尽可能隐蔽地做好避税工作C.精通税法,尽可能隐蔽地做好减免税工作D.精通税法,切实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以寻求节税利益的最大化9.有效的(B )在财务管理中具有规划、控制、协调、评价和激励功能。
A.财务预测B.财务决策C.财务预算D.财务控制10.在有效市场条件下,能够直接反映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是(C )。
A.净资产收益率B.每股收益C.股票价格D.产品市场占有率1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纯利率的是( D )。
A.银行存款利率B.债券利率C.国库券利率D.没有通货膨胀时的国库券利率12.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带来的风险而要求的利率补偿是( B )。
A.通货膨胀补偿率B.违约风险补偿率C.流动性风险补偿率D.到期风险补偿率1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C )。
1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作业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第二章《蛋白质化学》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试题1.氨基酸的侧链对多肽或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非常重要。
用三字母缩写形式列出其侧链为如下要求的氨基酸:(a)含有一个羟基;b)含有一个氨基;c)含有一个具有芳香族性质的基团;(d)含有分支的脂肪族烃链;(e)含有硫;(f)含有一个在pH 7-10范围内可作为亲核体的基团或原子,指出该亲核基团或原子。
2.某种溶液中含有三种三肽:Tyr - Arg - Ser , Glu - Met - Phe 和Asp - Pro - Lys , α- COOH基团的pKa 为3.8; α-NH3基团的pKa为8.5。
在哪种pH(2.0,6.0或13.0)下,通过电泳分离这三种多肽的效果最好?3.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下列每一对氨基酸,哪一种氨基酸首先被pH7缓冲液从离子交换柱上洗脱出来。
(a)Asp和Lys;(b)Arg和Met;c)Glu和V al;(d)Gly和Leu(e)Ser和Ala4.胃液(pH=1.5)的胃蛋白酶的等电点约为1,远比其它蛋白质低。
试问等电点如此低的胃蛋白酶必须存在有大量的什么样的官能团?什么样的氨基酸才能提供这样的基团?5.一个含有13个氨基酸残基的十三肽的氨基酸组成为:Ala, Arg,2 Asp, 2Glu, 3Gly, Leu, 3V al。
部分酸水解后得到以下肽段,其序列由Edman降解确定,试推断原始寡肽的序列。
(a)Asp - Glu - V al - Gly - Gly - Glu - Ala(b)V al - Asp - V al - Asp - Glu(c)V al - Asp - V al(d)Glu - Ala -Leu - Gly -Arg(e)V al - Gly - Gly - Glu - Ala - Leu(f)Leu - Gly - Arg6.由下列信息求八肽的序列。
(a)酸水解得Ala,Arg,Leu,Met,Phe,Thr,2V al(b)Sanger试剂处理得DNP-Ala。
第一、二章习题答案
第一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二章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BDDA 6~10:BDDBB 11~15:DCDBC 16~20:BAAAC二、多项选择题1 ABE2 CDE3 ABD4 ABCE5 ACD6 ABE7 ABCDE9 ABCD 10 BC 12 CDE 13 AB 14 ABCDE三、名词解释题1.编组站:设于大量车流集散地,或铁路线路交汇处,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素有“列车工厂”之称。
(或者书上的概念)2.区段站:设于机车牵引区段的分界处,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中转作业及少量的解、编作业,进行机车及乘务组的更换。
(或者书上的概念)3.区段列车:在技术站编组,到达相邻技术站,在区段内不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4.无调中转车:随无改编中转列车或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在该站进行到发技术作业后又随原列车继续运行的货车;5.有调中转车:随到达解体列车或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在该技术站经过一系列改编作业后,再随自编始发列车或另一列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继续运行的货车;6.列车进路: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所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
四、判断分析题1.铁路线以车站划分为区间。
错,铁路线以分界点划分为区间,分界点包括车站、线路所以及自动闭塞区段的通过信号机。
五、简答题1.试画图并简述铁路运输生产的全过程。
(1)货物运输生产过程利用线路、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将原料或产品以列车方式从一个生产地点运送到另一个生产地点或消费地点。
在运送过程中,必须进行装车站的发送作业、途中运送以及卸车站的终到作业。
为了加速货物运送和更合理地运用铁路技术设备,在运送途中有时必须进行列车的改编作业。
为了保证装车需要,卸后空车也应及时回送到装车站(2)旅客运输生产过程根据客运需要和设备条件,在不同发到站之间为旅客提供一定数量和编成的旅客列车,满足旅客旅行过程中对购票、乘降、托运行包、候车换乘、其他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2.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答:(1)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小;(2)能担负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3)运输成本低,投资效益高;(4)具有较高的送达速度;(5)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能保证运输的准确性与经常性3.《站细》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答:1)车站概况和技术设备2)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3)接发列车工作4)调车工作5)客货运工作6)军事运输工作7)车站行车量及车场分工8)列车与车辆技术作业过程及其时间标准9)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4.简述车站发车工作正常的作业程序。
1-2章稳态作业参考答案
解:计算该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抗、电导、电纳:
31.5
r1 S 2 185 0.085( / km)
Dm 3 DabDba Dac 3 9 8.5 6.1 7756.464(mm)
req r d 9.5 400 61.644(mm)
x1
0.1445lg
以上标么值均按本身的额定值为基值。按各级 平均电压计算。(各级平均电压分别为 10.5kV, 230kV,115kV)
第二章作业
解:由题意知,Sn=100MVA,Un=Uav
PG 240MW , SG PG / cos 240 / 0.8 300MVA
发电机: XG*
Xd
Sn SG
Dm 3 DabDba Dac 3 8000 8000 2 8000 10080(mm)
req r d 12.1 400 69.57(mm)
x1
0.1445lg
Dm req
0.0157 n
x1
0.1445lg
10080 69.57
0.0157 2
0.32(
求π型等值电路的导纳:
YT 3.33 j 3.663 j k 0.909
YT
(1 k2
k)
3.33
j (1 0.909) 0.9092
0.367
j
YT (k 1) 3.33 j (0.909 1) 0.333 j
k
0.909
π型等值电路的导纳图为:
-j0.367
第一章作业
1. 电力系统的各部分界限示于图1,各电压级的额定电压及 功率输送方向已标明在图中。试求:(1)发电机及各变 压器高、低压绕组的额定电压;(2)各变压器的额定变 比;(3)设变压器T-1工作于+5%抽头、T-2工作于主 抽头、T-3工作于-2.5%抽头时,各变压器的实际变比。
风险管理时段一作业(第一-二章)
时段一作业(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 风险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我们也可称其为()。
A. 风险管理程序B. 风险管理周期C. 风险管理过程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风险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我们也可称其为风险管理周期。
(请参见教材第23页)本题知识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效益比值小于l,则该项风险管理方案不可取B. 若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C. 若效益比值等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可取D. 若效益比值等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效益比值小于l,则该项风险管理方案不可取;若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可取。
(请参见教材第23页)本题知识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3. 从经济效益看,()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A. 使得此效益比值达到最大B. 使得效益最大C. 使得成本最低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从经济效益看,使得此效益比值达到最大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请参见教材第23页)本题知识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4. ()的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条件。
A. 管理型手段B. 财务型手段C. 制定型手段D. 控制型风险处理手段【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控制型风险处理手段的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条件。
(请参见教材第21页)本题知识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5. ()是损失形成前防止和减轻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它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以及限制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达到减少损失概率、降低损失程度,使风险损失达到最小之目的。
《地下水利用》作业1、2参考答案
《地下水利用》作业1、2参考答案作业(一)第1-2章一、填空题1.通常按空隙形状特征和发育岩类将其分为:松散岩石中的_孔隙_、坚硬岩石中的_裂隙_和可溶岩石中的_溶隙_三大类。
2.溶隙可发展为_溶洞_、_暗河_、_天然井_、_落水洞_等多种形态。
溶隙的特点就是岩溶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由小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几十。
3.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主要形式为_结合水_、_重力水_、_毛细水_、_固态水_和_气态水_。
4.靠近固体表面的重力水,受表面引力的影响,水分子排列整齐,流动时呈_层流_状态;当远离固体表面,只受重力作用时,这部分重力水在流速较大时又容易转为_紊流_运动。
5.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_一_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_自由_表面的重力水。
6.潜水的上部没有连续完整的隔水顶板,通过上部透水层可与地表相通,其自由表面称为_潜水面_,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称为_潜水位埋藏深度_,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叫_潜水含水层的厚度_。
潜水面上任一点距基准面的绝对标高称为_潜水位标高_。
7.地下水的循环是指地下水的_补给_、_径流_和_排泄_的全过程。
8.孔隙率的大小与圆球形颗粒的直径_无关_,但是大直径的空隙体积要比小直径的空隙体积大。
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控制地下水位常常是除涝治碱的有效措施?答:因为通过井灌井排,调节地下水量平衡,控制地下水位的埋深,从而改变表土盐分的垂直分布,增大雨季土壤蓄水能力。
经验表明,井排(结合井灌)和水平排水(渠道排水)相比,具有更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占地少、不妨碍机耕以及表土脱盐速度快等优点。
2.何谓岩石的水理性质?水的存在形式与岩石空隙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答:岩石与水作用过程中,所表现的容水、持水、给水和透水性能,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它是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重要依据。
水的存在形式与岩石空隙大小关系密切。
岩石空隙大小控制了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空隙度控制了岩石对水的容纳能力,但它不能揭示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无法反映岩石对水的保持、给水和透水等性质,而给水和渗透却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关键。
高等数学基础形成性作业及答案1-4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业1:第1章 函数 第2章 极限与连续(一) 单项选择题⒈下列各函数对中,(C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2)()(x x f =,x x g =)( B. 2)(x x f =,x x g =)(C.3ln )(xx f =,x x g ln 3)(= D.1)(+=x x f ,11)(2--=x x x g ⒉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则函数)()(x f x f -+的图形关于(C )对称.A. 坐标原点B. x 轴C. y 轴D.x y =⒊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是(B ). A.)1ln(2x y += B. x x y cos =C.2x x a a y -+=D.)1ln(x y +=⒋下列函数中为基本初等函数是(C ). A.1+=x y B. x y -=C.2xy = D.⎩⎨⎧≥<-=0,10,1x x y ⒌下列极限存计算不正确的是(D ). A.12lim 22=+∞→x x x B. 0)1ln(lim 0=+→x xC. 0sin lim=∞→x x x D. 01sin lim =∞→x x x⒍当0→x 时,变量(C )是无穷小量.A. x x sinB. x 1C. xx 1sin D. 2)ln(+x⒎若函数)(x f 在点0x 满足(A ),则)(x f 在点0x 连续。
A.)()(lim 00x f x f x x =→ B. )(x f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C.)()(lim 00x f x f x x =+→ D. )(lim )(lim 0x f x f x x x x -+→→=(二)填空题⒈函数)1ln(39)(2x x x x f ++--=的定义域是()+∞,3.⒉已知函数x x x f +=+2)1(,则=)(x f x 2-x .⒊=+∞→xx x)211(lim 21e . ⒋若函数⎪⎩⎪⎨⎧≥+<+=0,0,)1()(1x k x x x x f x ,在0=x 处连续,则=ke .⒌函数⎩⎨⎧≤>+=0,sin 0,1x x x x y 的间断点是0=x .⒍若A x f x x =→)(lim 0,则当0x x →时,A x f -)(称为时的无穷小量0x x →。
第一二章作业含答案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一 、填空题1.一质点作半径为 m 的圆周运动,它通过的弧长s 按规律 s = t + 2 t 2 变化。
则它在2 s 末的切向加速度为 m/s 2。
法向加速度为 m/s 2。
( 4 , 81 ) 解:t dt ds 41+==υΘ 4==∴dt d a t υ 2221681)41(t t r t r a n ++=+==∴υ 2.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运动方程为324t t x -=,则1 s 末到3 s 末的位移为 m 。
则1 s 末到3 s 末的平均速度为 m/s 。
(-44 -22 )解:44)1()3(-=-=∆x x x 221344-=--=∆∆=t x υ 3.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j t t i t t r ρρρ)314()2125(32++-+=(SI ),当t = 2 s 时,质点的速度 为υϖ m/s , 质点的加速度=a ρ m/s 2 j ρ8, j i ρρ4+- 解:j j t i t dt r d s t ρρρρρ8/)4()2(22=++-===υ j i j t i dt d a s t ρρρρρρ4/22+-=+-===υ 4.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62t t x +=(SI ),质点在4 s 时的速度大小为 m/s 。
加速度大小为 m/s 2 ( 50 , 12) 解:50/1224=+===s t t dt dx υ 12==dtd a υ 5.一质点沿半径R = 1 m 的圆周运动,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 222t s +=(m ),那么,从开始计时到总加速度a 恰好与半径成45°角时,质点所经过的路程s = m 。
解:t dt ds 4==υ 4==∴dtdv a t 22216116t t R v a n === 由题意:n t a a = 2164t =∴ 得 s t 5.0= 故 m s s s 5.0)0()5.0(=-=6.一质点在半径为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位置为 256t +=θ(SI ),则t = s 时质点的速度的大小 v = m/s 。
光电子学与光子学讲义-作业答案(第1、2章)13版
第一章1.10 Refractive index(a) Consider light of free-space wavelength 1300 nm traveling in pure silica medium. Calculate the phase velocity and group velocity of light in this medium. Is the group velocity ever greater than the phase velocity?(b) What is the Brewster angle(the polarization angle qp) and the critical angle(qc) for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when the light wave traveling in this silica medium is incident on a silica/air interface. What happens at the polarization angle?(c)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ance at normal incidence when the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the silica medium is incident on a silica/air interface?(d)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ance at normal incidence when a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air is incident on an air/silica interface? How do these compare with part (c) and what is your conclusion?1.18 Reflection at glass-glass and air-glass interfaceA ray of light that is traveling in a glass medium of refractive index n1=1.460 becomes incident on a less dense glass medium of refractive index n2=1.430. Suppose that the free space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ray is 850 nm.(a) What should the minimum incidence angle for TIR be?(b) What is the phase change in the reflected wave when the angle of incidence qi =85°and when qi =90°?(c) What is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evanescent wave into medium 2 when qi =85°and when qi =90°?(d)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ion at normal incidence (qi =0 °)when the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the glass medium (n=1.460) is incident on a glass-air interface? (e) What is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reflectance at normal incidence when a light beam traveling in air is incident on an air/-glass interface (n=1.460)? How do these compare with part (d) and what is your conclusion?1.20 TIR and polarization at water-air interface(1) Given that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water is about 1.33, what is the polarization angle for light traveling in air and reflec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2) consider a diver in sea pointing a flashlight towards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What is the critical angle for the light beam to be reflected from the water surface?1.22 phase changes on TIRConsider a lightwave of wavelength 870nm traveling in a semiconductor medium (GaAs) of refractive index 3.6. It is incident on a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medium (AlGaAs) of refractive index 3.4, and the angle of incidence is 80o. Will this result i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Calculate the phase change in the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reflected electric field?1.25 Goos-Haenchen phase shiftAray of light that is traveling in a glass medium(1) of refractive index n1=1.460 becomesincident on a less dense glass medium(2) of refractive index n2=1.430. Suppose that the free space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ray is 850nm.the angle of incidence θi =85°. Estimate the lateral Goos-Haenchen shift in the reflected wave for the perpendicular field component. Recalculate the Goos-Haenchen shift in the second medium has n2=1 (air). What is your conclusion?Assume that the virtual reflection occurs from a virtual plane in medium B at a distance d that is roughly the same as the penetration depth.Note that d actually depends on the polariza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field,but we will ignore this dependence.第二章 作业习题:θ2.7 Dielectric slab waveguide Consider a dielectric slab waveguide that has a thin GaAs layer of thickness 0.25μm between two AlGaAs layers.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GaAs is3.6 and that of the AlGaAs layers is 3.40. What is the cut-off wavelength beyond which only a single mode can propagate in the waveguide, assuming that the refractive index does not vary greatly with the wavelength? If a radiation of wavelength 860 nm (corresponding to bandgap radiation) is propagating in the GaAs layer, what is the penetration of the evanescent wave into the AlGaAs layer? What is the mode field width (MFW) of this radiation? Point out the effect of change of radiation wavelength (λ) on the MFW.2.9 Dielectric slab waveguide Consider a planar dielectric waveguide with a core thickness 10μm , n 1=1.4446, n 2=1.4440. Calculate the V -number, the mode angle θm for m=0 (use a graphical solution, if necessary), penetration depth, and mode field distance (MFW=2α+2δ), for light wavelengths of 1.0μm and 5μm . What is your conclusion? Compare your MFW calculation with ()0221/a V V ω=+.The model angle θ0is given as θ0=88.85ᵒ for λ=1μm and θ0=88.72ᵒ for λ=1.5μm for the fundamental mode m=0.2.10 A multimode fibe r Consider a multimode fiber with a core diameter of 60μm , core refractive index of 1.47, and a cladding refractive index of 1.45 both at 870 nm. Consider operating this fiber at λ=870n m .(a) Calculate the numerical aperture.(b) Find out the normalized core-cladding index difference.(c) Calculate the V-number for the fiber and estimate the number of guided modes.(d) Calculate the wavelength beyond which the fiber becomes single-mode.(e) Calculate the modal dispersion τ∆and hence the bit rate ⨯distance product .2.12 Single mode fiber Consider a fiber with a 2SiO -13.5%2GeO core of diameter of 6m μ and refractive index of 1.47 and a cladding refractive index of 1.46 both refractive indices at 1300 nm where the fiber is to be operated using a laser source with a half maximum width (FWHM) of 2 nm..(a) Calculate the V -number for the fiver.(b)what is the maximum allowed diameter of the core that maintains oprations in single-mode?(c) Calculate the wavelength below which the fiber becomes multimode.(d) Calculate the numerical aperture.(e) Calculate the maximum acceptance angle.(f)Obtain the material dispersion and wavelength dispersion and hence estimate the bit rate⨯) of the fiber.⨯distance product (B L。
2022年春季国开-商法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2章 试题+答案》
2022年春季国开-商法《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2章试题+答案》单选+多选+案例分析1. 下列关于商事关系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至少一方主体必须是商主体B.商事关系的内容是商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C.商事关系的客体也分为物和行为,其中的“物”还包括营业资产,“行为”主要是营业行为或称“商行为”D.商事关系是民事关系的特殊存在形式,因此优先适用民法规范2.商法原则是指立法者规定的,反映商法本质属性,贯穿商事活动的始终,统领商事立法和司法活动的根本准则,主要包括()选择一项:A.营业自由原则、平等交换原则、企业维持原则、交易便捷原则、守法经营原则B.强化主体原则、维护安全原则、促进交易原则、确保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C.商主体法定原则、促进交易自由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确保交易安全原则、降低交易风险原则D.效益优先原则、兼顾公平原则、主体法定原则、维护交易安全原则、营业自由原则3. 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商法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执行《个人所得税法》,但同时存在重要差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组织程度的差异B.扶持政策的差异C.法律地位的差异D.会计规则的差异4. 下列属于合伙企业特征的是()选择一项:A.合伙企业不具有企业的主体资格B.合伙企业成立须依据合伙协议C.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可以都是有限合伙人D.合伙企业无须办理合伙企业登记5. 下列关于商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商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行为B.商行为与法律行为交叉的部分,优先适用商法规定,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规定C.对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商行为,适用商法和商事习惯予以调整,不适用法律行为的规则D.商行为是法律行为的特殊存在形式6.下列选项不属于商行为的是()选择一项:A.张某从大华书店的网店购买一本书B.大华书店的董事会依照多数决定原则确定公司的重大事务C.自然人股东甲将其持有大华书店的股权转让给另一自然人乙D.大华书店捐助建立希望小学7. 依照商行为的内容,商行为可以分为()选择一项:A.绝对商行为和相对商行为B.基本商行为和附属商行为C.交易型商行为与组织型商行为D.单方商行为、双方商行为和决议行为8.以下关于商事账簿的选项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商事账簿关乎投资者、商主体、第三人、诉讼和国家等诸多利益,商主体必须妥善保管商事账簿B.商事账簿、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告都是会计资料,本质上是一样的C.真实性原则是商事账簿编制的重要规则之一D.历史上商事账簿设置的立法模式主要包括自由主义、强制主义及分别主义9. 除编制商事账簿外,商主体还应当依法编制()选择一项:A.财产清单和资产负债表B.缴税记录和资产负债表C.财务会计报告和资产负债表D.财产清单和税收清单10.下列关于商事登记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A.商事登记属于行政行为中的确认行为,而非许可行为B.登记事项商事登记涉及交易安全,是社会公众信赖的行政行为,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对商事登记出现的问题全权负责C.商事登记应当秉持形式审核为主、实质审核为辅的原则D.申请人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申请人自负风险和责任11. 下列不属于公司特征的是()选择一项:A.法人性B.团体性C.营利性D.投资者的无限责任12.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类型是()选择一项:A.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B.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和人合兼资合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D.开放式公司和封闭式公司13. 公司法是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活动、解散以及其他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到2章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到2章第一章习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怎样构成的?(p.1)计算机系统是一种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
2.什么是操作系统?请说明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p.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该软件由若干程序模块组成,它的作用是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是系统软件中首要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3.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哪些资源?(p.5)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前者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存及其他外部设备、文件和数据;后者包括各种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4.请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说明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p.5)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些机制去协调程序间的竞争、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施加保护,以及采取虚拟技术来“扩充”资源等。
5.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p p.3~4)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有以下3各方面:⑴并发性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运行着的程序,从宏观上看,这些程序在同时镶嵌推进。
⑵共享性指操作系统程序与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⑶随机性操作系统是在一种随机的环境下运行的,操作系统不能对所运行的程序的行为以及硬件设备的情况作出任何事先的假定。
6.请叙述各类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及特点。
⑴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后者在收到作业后成批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个连续的、自动转接的作业流,系统自动、依次执行每个作业。
最后由操作员将执行完毕的作业结果交给用户。
该操作系统的特点是成批处理,用户不能干预自己作业的远行。
税法第1、2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B.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D.税目是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A中纳税人不一定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成()。
A.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B.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C.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D.税收基本法与税收普通法【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不同划分的是选项A,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划分的是选项B,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划分的是选项C。
3.下列关于我国税收立法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应少纳税或不纳税B.客观环境优越而取得超额收入或级差收益者应多纳税,反之少纳税C.税法一旦制定就要保持不变,不能朝令夕改,变化不定D.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税负必须公平【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应少纳税,没有负担能力的不纳税。
税法一旦制定,在一定阶段内就要保持其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变化不定,这种稳定性不是绝对的,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是不断变化的,税法也要进行相应的发展变化。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实际税负必须尽可能公平。
4.下列税种中,主要由国税局系统负责征收的但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的税种的是()。
A.增值税B.资源税C.营业税D.城市维护建设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务系统负责征收;资源税除海洋石油的资源税由国税总局海洋石油税务局征收外,其他由地税系统征收;城建税主要由地税系统负责征收;增值税除进口部分的进口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外,主要由国税系统负责征收,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部分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投资的方向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明示企业风险程度D.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建议提高报酬的途径2.会计信息要有用,就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
比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可靠性B.相关性C.可比性D.重要性3.下列项目中,属于利得的是( )。
A.销售商品流入经济利益B.投资者投入资本C.出租建筑物流入经济利益D.出售固定资产流入经济利益4.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所指的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B.可变现净值C.现值D.公允价值5.在会计计量中,一般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公允价值D.现值6.下列项目中,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 )。
A.资产B.收入C.费用D.利润7.下列各项业务中,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
A.分派股票股利B.提取盈余公积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D.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8.下列各项业务中,将使企业负债总额减少的是( )。
A.计提应付债券利息B.将债务转为资本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D.发行股票9.下列业务中,体现重要性质量要求的是(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入账B.对未决仲裁确认预计负债C.对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D.对低值易耗品采取一次摊销法10.下列项目中,属于费用的是( )。
A.对外捐赠支出B.企业开办费C.债务重组损失D.出售无形资产损失二、多项选择题1.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 )。
A.投资者B.政府及其部门C.债权人D.社会公众E.企业管理当局2.下列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可读性B.可理解性C.可比性D.可靠性E.相关性3.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特征有( )A.资产必须是可辨认的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D.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E.资产是可以计量的4.下列项目中,不能作为资产列报的有( )。
A.购入的某项专利权B.经营租入的设备C.待处理的财产损失D.计划购买的某项设备E.取得的原材料5.下列项目中,属于收入的有( )。
A.租出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B.接受投资者投入C.出售材料导致经济利益流入D.提供劳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入E.出售无形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6.下列业务事项中,可引起资产和收入同时变动的有( )。
A.出售应收债权B.应收票据贴现C.用存货抵偿债务D.用存货换入设备E.接受投资7.下列业务事项中,可引起资产、负债同时变化的有(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B.计提短期借款利息C.实际发放现金股利D.取得长期借款E.购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8.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要素时,应满足的条件有( )。
A.符合会计要素定义B.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流出企业C.经济利益能够可靠计量D.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E.遵循谨慎性要求9.会计实务中使用的计量属性有( )。
A.可变现净值B.公允价值C.历史成本D.账面价值E.现值10.财务报告包括( )。
A.会计报表B.附注C..财务部门总结报告D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E.企业预算资料三、思考题1.简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2如果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什么样的质量要求?3.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都有哪些?第2部分货币资金练习一【目的】练习货币资金会计处理的正确判断及纠正【资料】甲公司3月3日存入某证券公司人民币200万元,准备购买股票。
甲公司将此项业务登记为其他应收款,3月10日将其中150万元购买股票,在备查簿作了登记,没有做其他会计处理,3月30日发现此项差错并做了更正。
【要求】:写出甲公司(1)3月30日更正差错的会计分录;(2)假设没有出现差错,3月3日、3月10日的正确会计分录。
练习二【目的】练习银行汇票的会计处理【资料】某企业向开户银行申请办理银行汇票90000元用于物资采购业务,采购业务使用85000元(货款及17%的增值税)根据发票账单和开户行转来的银行汇票凭据。
【要求】写出该企业以下会计分录:(1)取得汇票时;(2)采购业务结束汇票结算时。
第3部分应收款项练习一【目的】练习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资料】甲公司2000年10月30日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00万元,增值税率17%,产品已经发出,次日收到已承兑带息商业汇票,期限6个月,甲公司于2001年2月9日将票据贴现,该商业汇票票面年利率4%,贴现率6%,票据到期时对方无力支付。
【要求】编写销售商品、年末计息、票据贴现和票据到期时的会计分录。
练习二【目的】练习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资料】A公司规定客户购买10万元以上的商品可给予商业折扣10%,现金折扣5/10,2/20,n/30,B客户购买商品售价12万元,增值税率17%。
【要求】:分别用总价法和净价法编制A公司销售产品和收款时的会计分录,假设总价法下B客户于第7天付款,净价法下B客户于第30天付款,净价法下税金不得发生现金折扣。
练习三【目的】练习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资料】甲公司99年7月2日持所收取的出票日为5月1日、期限6个月,面值1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到银行贴现,该票据为应收某企业购货款,假设甲公司与承兑企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贴现率12%。
【要求】:(1)计算以下两种情况下贴现时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①此票据为无息票据②此票据为有息票据,票面利率8%;(2)写出有息票据5月1日、6月30日、7月2日会计分录。
练习四【目的】练习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资料】A公司采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的提取比率为10%。
有关资料如下:(1)2003年12月1日应收款项期初余额为100万元,坏账准备贷方余额10万元;(2)12月5日,向B公司销售产品210件,单价1万元,增值税率17%,单位销售成本0.6万元,未收款;(假定销售成本于确认销售收入时结转。
)(3)12月25日,因产品质量原因,B公司要求退回本月5日购买的10件商品,A公司同意B公司退货,并办理退货手续和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A公司收到B公司退回的商品;(4)12月26日发生坏账损失40万元;(5)12月28日收回前期已确认的坏账20万元,存入银行;(6)2003年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练习五【目的】练习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资料】公司2000年以前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1%计提坏账准备,2000年起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分析情况见下表,年初坏账准备余额为4万元,本期没有发生损失或转回,所得税率30%。
2000年应收账款余额表(万元)应收账款账龄应收账款金额估计损失%未到期 200 1过期1年 160 5过期2年 140 10合计 500【要求】假设该项变更属于对坏账损失估计比例的变化(不考虑对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计算这一改变对当期净损益的影响并写出2000年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解析】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归根到底,财务会计的最主要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从会计假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再到会计六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2. 【答案】A【解析】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最基础的就是信息要可靠。
3. 【答案】D【解析】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上述项目中,只有出售固定资产流入经济利益属于利得。
4. 【答案】D【解析】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通俗地说,公允价值就是公平市价。
5. 【答案】A【解析】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6. 【答案】A【解析】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7. 【答案】D【解析】A、B、C三项业务均未使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将使资产增加、利润增加,从而使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
8. 【答案】B【解析】A、C两项业务均使企业负债总额增加,D业务不会对负债总额产生影响;只有将债务转为资本使负债减少。
9. 【答案】D【解析】A、C选项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质量要求;B选项体现的是谨慎性要求。
D 选项体现的是重要性要求。
10. 【答案】B【解析】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区分费用和损失关键是看是否为企业的日常活动而发生的,上述项目中,只有企业开办费是为取得经营收入而发生,属于费用;其余均应作为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DE【解析】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此外,还包括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
2. 【答案】BCDE【解析】为了使会计信息有用,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8个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
3. 【答案】BCD【解析】商誉是不可辨认的资产,因此,可辨认不是资产的特征;资产、负债等都能计量,可计量不是资产的特征。
4. 【答案】BCD【解析】经营租入的设备,不能作为自有资产入账;计划购买的设备只能在购入后才能入账;待处理的财产损失预期已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作为资产列报。
5. 【答案】ACD【解析】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投资者投入资产不能作为收入;出售无形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属于利得。
6. 【答案】CD【解析】出售应收债权将使资产减少,同时发生损失或获得利得;应收票据贴现将使费用增加,资产减少;用存货抵偿债务和用存货换入设备,应确认收入,可引起资产和收入的同时变动;接受投资将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