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叶船
2、《芦叶船》教案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来自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主备人
陈才
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准生字,积累词汇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情感与态度: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
教学反思
2.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根据上节课对课文
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进行深入学习。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加强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芦叶船
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上午第节下午第节课题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芦叶船》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PPT课件、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一. 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芦叶船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 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 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 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 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 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 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 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 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 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 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表哥的语言:“不信就试试!” 表哥的动作:“顺手采来三片芦叶, 折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口 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
在这些细节描写中,一个活泼、聪 明、自信的江边少年形象栩栩如生 的浮现我们眼前,这是数以百计江 边孩子的缩影。可见,芦叶船让孩 子们变得智慧而富有创造力。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 点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 点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像蛛蛛网一样。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 点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 上的桅杆。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 点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于是,桅杆上升起了风帆。 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 的风帆。
老师让我们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sh&
立部 上下结构
竖立 竖起
校门口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五星 红旗迎风飘扬。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zh~
虫部 左右结构
蜘蛛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 网一样。
拼 音
2课 芦叶船
2 芦叶船_____年级_____班姓名: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 用时_____分钟【基础快乐游】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桅.杆(wãi wēi) 吹奏.(zòu zhóu) 略.宽(luâlǜâ) 舢.板(sān shān)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ǎi yâzhīzhūlǎba yuǎn háng hào hào dàng dàng ( ) ( ) ( ) ( ) ( ) 三.辨字组词。
竖( ) 桅( )坚( ) 脆( )四.读句子,写出与带点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 )2.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
( )3.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
( )4.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吃力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 )五.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 )2.吃过晚饭,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 )3.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 )4.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 )六.课内阅读。
我不信。
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 )来三片芦叶,( )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 )了口唾沫,轻轻地( )进江水中。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我”为什么不相信表哥的芦叶船放到江里翻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这些联想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快乐游】。
第2课:芦叶船
2、芦叶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测预习。
1、出示芦叶照片,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2、加深理解生字词、反义词、近义词、多音字。
二.初读,文脉初探。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本文的结构是什么?第一部分(1-2段):作者回忆自己的家乡。
第二部分(3-4段):作者回忆了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
第三部分(5-8段):作者和表兄到长江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和希望。
(二)再读,引导再探。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再读、引导再探。
再探之一: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再探之二: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四)研读、品味合探合探这一: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五,小结,延展追探1、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2、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设计做芦叶船→“理想之船”→远航2.芦叶船一、听写词语。
2芦叶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芦叶船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局部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四步七环节第一步:课前预习〔含第一环节〕第一环节: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局部语句画出来。
第二步:精读课文〔含第二——第五环节〕〔30分钟〕第二环节:检查预习,引出核心问题〔5分钟〕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局部语句画出来。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5分钟〕1.边读课文边思考,用波浪线画出深刻的印象的地方,并做批注。
2.默读课文,独立自主学习〔4分钟,最好选用默读的方式进行〕第四环节:合作探究〔5分钟〕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本组组员统一答案,分工汇报。
第五环节:展示提升〔15分钟〕1.指名小组汇报,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或提问。
预设:〔1〕玩的地方美那里,河道特别多......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A从“像蜘蛛网一样〞感受到了什么?B 一个“冒〞字你体会到了什么?C 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D 播放有关崇明岛的图像资料,学生观察、体会,再有感情朗读。
(2)玩的玩具制作得美A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成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
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分别用了什么动词?在文中圈出来 .想一想这几个词能互掉顺序吗?为什么?B我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上吐上一口唾沫......欢迎它们远航。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2.教师相机引导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步:达标测评〔含第六环节〕〔5分钟〕第六环节:课堂检测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2.芦叶船(2)教案语文S版
芦叶船教学目标1. 认识并会写课后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2课时一. 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芦叶船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 意思,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 解课文内容。 3、感受芦叶船给孩子带来的乐趣,体会 童年趣味。
蜘蛛桅窄
浩
荡横
竖喇叭航
蜘蛛 窄叶 喇叭 远航 浩浩荡荡
开篇交代了故乡的地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横 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 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 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 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一系列动词表现出表哥做船技 术的娴熟,照应了下文
“又惊又喜”写出了“我”的心情,“惊”的 是小船顺风顶浪;“喜”的是小船“远航” 了。
最后一段,这是我由表哥做的芦 叶船远去而引发的联想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放学回家的 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河道“比喻成”蜘蛛网“, 表现了家乡的的河道横弯竖直,星罗棋布。
表现了芦叶在风中飘荡的姿态和葱绿的颜色。
第一部分(1-2):写我的家乡河道众多,芦苇繁茂,因此,我们常做芦叶船来玩。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 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 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 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 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芦叶船 语文S版 (共18张PPT)
2、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 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 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加上“顺着风,顶着浪”,不仅 把芦叶船开走时的自然和天气条件交 代清楚了,还使人想到“我”的表哥 确实“更会”做芦叶船,进而理解了 “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
第一部分(1、2段):写“我” 的家乡河道多、芦苇多,“我们”常 常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第二部分(3—8段):写“我们” 放学后常常做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 河里,甚至长江里。
比较句子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标 红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 蜘蛛网一样。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下 午3时3 3分21. 8.915:3 3Augus t 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9 日星期 一3时33 分48秒 15:33:4 89 August 2021
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作中运用了联想,使文 章更丰富。那么什么是联想?怎样展 开联想呢?
所谓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 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展开联想: 1、要抓住事物特征边看边想。 2、要抓住重点,边写边想。
学以致用
读课文,说一说“我们”在放芦 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 生这些联想?
2.芦叶船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 通过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 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 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 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飘到东 海里了呢?
• 思考: • 课文第1、2自然段并没有 写做小船、放小船,是不 是可以去掉?去掉以后文 章不是更简洁了吗?
课堂作业
• 一( • 一( • 一( 根 艘 )芦苇 • 一( )船 )唾沫 • 一( 网 片 )芦叶 )蜘蛛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芦叶船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课文中的芦叶船是什么样子的?
横线 竖线 航行 浩浩荡荡 蜘蛛 窄小 桅杆 唾沫 喇叭
1、那里河道特别多, 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 样。 2、那里河道特别多, 横的、竖的。
请用比喻句描绘喇叭的形状。
1.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 蜘蛛网一样。过了几天,芦芽上长 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 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2.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 长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 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6.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 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 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7.“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 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 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 地放到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 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 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看着小船远去, “我”想到了什么呢?
3.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 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 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 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 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 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 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 它们远航。
5.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 一起到长江边去。从我家出发,沿 着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 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表哥 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 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 不了。”
2.芦叶船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2.芦叶船
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芦叶船你见过吗?
崇明岛的背景
• 崇明岛地处长江是中国第三大岛,成陆已 有1300多年历史,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 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 之乡。
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崇明岛 芦苇 桅杆
横竖
唾沫 海港
喇叭
折叠 大蓬船
浩浩荡荡
课文讲了关于芦 叶船的什么事?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用好课堂40分钟最重要。我的经验是,哪怕 是再简单的内容,仔细听和不上心,效果肯 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很简单,听讲就不会很认真, 但老师讲解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开始不认真, 后来就很难听懂了;即使能听懂,中间也可 能出现一些知识盲区。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 基础知识,正就是很多同学眼里很简单的内 容。”常方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竞赛试 题类偏难的题目并不擅长,高考出色的原因 正在于试题多为基础题,对上了自己的“口 味”。
2芦叶船
2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这部分交代了“我”家乡的环境——河道特别多,河边长着芦苇。
在“我们”这些喜爱玩芦叶船的小孩儿的眼中,当春天河边冒出芦苇时,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当芦苇上长出第一片芦叶时,“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这是多么有趣的比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当芦苇渐渐长高,芦叶越长越多时,“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这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写“我们”放学后常常做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里,放到长江里。
第3、4自然段,写“我们”放学路上在竖河边做芦叶船,并放在河中。
第3自然段先写做船,“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五桅帆”,真是多种多样,手艺高超;再写放船,“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真是玩得聪明;“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真是玩得有声有色!第4自然段写联想,从“找不到的——远航了”,“靠在岸边的——进港了”,可以看出“我们”在想象中自得其乐。
第5—8自然段写“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这部分写“我”听表哥说芦叶船放在长江里也翻不了,开始不信,后来看到表哥做的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我”又惊又喜。
于是又产生了更奇特的联想:竖河通长江,长江通东海,“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飘到东海里去了呢?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天真儿童的奇思妙想,更表现了生活在水乡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把芦叶比作绿色风帆
形象地描绘了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芦芽、芦叶的绿意盎然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过渡:我们知道了作者家乡河道多、芦苇多,因此他们儿时的游戏就是在河道边采芦苇做小船玩。但是他们是怎么玩呢?
②第三自然段。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词卡片。。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快乐。
(1)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wěi wéi gān tuòmo lǎba
()()()()
二、比一比,组词语。
芦()桅()苇()篷()
庐()危()伟()蓬()
唾()沫()叭()港()
睡()抹()趴()巷()
三、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又惊又喜()()()
板书设计:
《芦叶船》
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封,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不见了。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个好,好在哪里?
好在顺着风,顶着浪
不仅交代了芦叶船开走时的自然和天气条件,还使人想到表哥确实更会做芦叶船,从而来理解“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过渡:表哥的船越来越远最后不见了,它会漂向哪里呢?从中我产生了什么联想呢?
开到长江,漂到东海……
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还有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他们的童真童趣和美好的愿望,将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师:是啊,芦叶船不仅给他们童年带来了快乐而且还使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想,那么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会产生什么联想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读课文。
2.想一想,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会产生什么联想呢?下一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芦叶船》
故乡河道密布、芦苇丛生
放学路上做船、放船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钱多时间:2011年8月29日
课题
《芦叶船》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
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表兄说着,()采来三片芦叶,()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上口唾沫,()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着风,()着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板书设计:《芦叶船》
故乡河道密布、芦苇丛生
放学路上做船、放船
过渡:表哥为了证明自己的手艺高超于是动手做了起来,要证明给作者看。
谁能找出表哥做船时的词呢?
“顺手采来”“折”“轻轻地放”
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呢?
表哥做芦叶船动作娴熟,一定是个高手。
于是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顺风顶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出示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不见了。
无尽的想象
和表哥到江边放船
永久的记忆
天真的遐想和对未向的向往
教学反思:
过渡: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那他们能找到吗?
③第四自然段。
能认出自己的船吗?为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能
因为孩子们的手艺不同。
感受到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想象力丰富。
他们把找不到的芦叶船称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
(3)再读课文,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并画出来。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随堂小测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可以看出天真儿童的奇思妙想,更表现出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2)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三、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主备教师钱多时间:2011年8月29日
课题
《芦叶船》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做芦叶船、放芦叶船的快乐。
教学用具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钱多时间:2011年8月29日
课题
《芦叶船》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芦叶船给“我”和小伙伴带来的快乐与遐想。
教学
重点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教学
难点
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用具
字词卡片、小黑板
四、课堂总结。
学完了课文以后,谁能用先回忆了()再详细回忆()最后讲述了()这一顺序给大家总结课文内容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
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作者在这一段用了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把横的、竖的河道比作蜘蛛网;
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教学
难点
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呢?
生:故乡河道密布、芦苇丛生;放学路上做船、放船;
童年生活有趣;做船手艺高超;放船很有经验等等。
过渡:是的他们的确很棒,但是还有个小伙伴做的船更好,放的船也更棒,大家想知道吗?
二、合作学习5-8自然段。
(1)自读课文5-8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个了不起的小伙伴是谁呢?“我”相信他很了不起吗?从哪里看出?
“我”的表哥。
“我”不相信他。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郎,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那么这是个什么句子呢?如何把它改成肯定句呢?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郎,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肯定会翻了的。
崇明岛。那么对崇明岛大家有什么了解呢?
崇明岛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由长江的泥沙堆积而成,目前它的面积还在缓慢扩大。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船呢?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渔船、客轮、货轮……
同学们见过的船真不少。但有一种船,它没客轮那么豪华,也不像货轮、渔船那样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它更吸引孩子们,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快乐。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3.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随堂小测验:
一、把句子补充完整。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
(2)他跑得很快,像()。
(3)()像()。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3)多种形式认读:带读、分组读
4.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
芦叶芦苇桅杆舢板折叠浩浩荡荡
喇叭港口崇明岛蜘蛛网大篷船唾沫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达到标准、流利。
2.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他们是在哪里做芦叶船、放芦叶船呢?
“我们”放学后做芦叶船、放芦叶船以及芦叶船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想象,也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
这个自然段先写了做(船),做了(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五桅帆),从多种多样的船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手艺(高超);再写(放)船,从(吐上一口唾沫)(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看出他们放船时很有经验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