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校本课程
三年级语文教案趣味语文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趣味语文;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3.学习和运用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趣味语文;2.学习和运用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如何培养;2.学生对于趣味语文的兴趣如何激发。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给学生说一小段搞笑的故事,让学生开怀大笑。
2.呈现教师介绍趣味语文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可以充满趣味性。
同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趣味语文教具,如拼图、卡片、绕口令等。
3.讲解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趣味语文的教学方法,如旁白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
并且带领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如用旁白教学法教会学生一个古诗的意思,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一个成语的用法等。
4.练习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幅卡片,上面画有一些物品,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写一篇小短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以及一些语文知识来完成作文。
5.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重点是趣味语文的概念和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绕口令,并在下节课上演绕口令表演。
七、板书设计趣味语文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趣味语文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到了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但是,本节课时间较短,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趣味语文,下节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实践。
高中语文趣味活动课教案
高中语文趣味活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2. 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 经典文学作品的朗读与赏析
- 创意写作练习
-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
- 诗词朗诵比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开场简短介绍课程目的,并播放一段与本堂课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朗读与赏析(15分钟)
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邀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作品风格、语言特色等,教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深入解析。
3. 创意写作练习(20分钟)
提出一个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如编写一个故事的续篇,或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解读文中人物。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泥于常规思维。
4.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15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文学片段进行讨论,然后选取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在表达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5. 诗词朗诵比赛(10分钟)
提前布置每位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诵,现场评选出最佳朗诵奖,鼓励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创作,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感想或反思文章,分享自己对于文学的认识和本次活动的体验。
五、课后反思
教师需在课后总结本次课程的得失,记录学生参与情况,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
趣味语文教案模板初中
教案名称:趣味语文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对趣味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趣味故事:介绍一位语文大师的趣事,如李白、苏轼等。
2. 语文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语文游戏,如成语接龙、诗句拼图等。
3. 趣味练习:出一道富有创意的语文练习题,如将词语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分享一个有趣的语文故事,如李白醉酒题诗、苏轼猜字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趣味语文故事,增加课堂互动。
二、语文游戏(15分钟)1. 设计一个有趣的语文游戏,如成语接龙、诗句拼图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老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团队和个人,给予表扬。
三、趣味练习(15分钟)1. 出一道富有创意的语文练习题,如将词语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趣味语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游戏和练习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关注语言表达的创意和准确性。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趣味语文的看法,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是一份初中趣味语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趣味语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初中趣味语文的教案
初中趣味语文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趣味成语故事讲解
2. 语文趣味游戏
3. 创意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如“掩耳盗铃”,引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掩耳盗铃的行为是愚蠢的?怎样用成语形容这种行为?
二、语文趣味游戏(15分钟)
1. 成语接龙: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相同。
2. 猜成语:教师给出一个成语的提示,学生猜测成语。
猜对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励。
三、创意写作练习(15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个有趣的题目,如“穿越时空的旅行”,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篇短文。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结合所学成语和语文知识。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在趣味游戏和创意写作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趣味语文教案
初中趣味语文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趣味性故事讲解: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 语文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语文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趣味语文知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二、语文游戏(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如成语接龙、看图猜成语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参与游戏,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如修改病句、写一封倡议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游戏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趣味语文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初中趣味课语文游戏教案
初中趣味课语文游戏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趣味语文游戏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教学内容: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下一个成语的首字必须是上一个成语的尾字。
2. 诗词背诵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诗词背诵比赛,要求背诵的诗词内容符合主题,背诵过程中不能出现错误。
3. 语文知识问答:学生分组进行语文知识问答比赛,问题涉及成语、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告诉学生通过趣味语文游戏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成语接龙游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给出一个成语,组长将成语告诉组员,组员需说出一个以该成语尾字为首字的成语。
3. 每个成语接龙限时1分钟,时间到后,未完成接龙的小组淘汰。
4. 依次类推,直至决出冠军小组。
三、诗词背诵比赛(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组长将主题告诉组员,组员需背诵一首符合主题的诗词。
3. 每个小组限时3分钟,时间到后,未完成背诵的小组淘汰。
4. 依次类推,直至决出冠军小组。
四、语文知识问答(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提问,组长将问题告诉组员,组员需回答问题。
3. 每个问题回答限时1分钟,时间到后,未回答正确的小组淘汰。
4. 依次类推,直至决出冠军小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趣味语文游戏可以提高语文素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开发背景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的交流,优质化的教育,智能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人才,都要求教育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全频道的运作。
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开发目标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
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抓住课改的契机,树立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评价、总结中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课改的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会教、善教,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课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
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不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开发意义⒈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趣味语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热情地投入知识学习的活动之中,在不断成功中增长自信,以便从事更复杂,更为艰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⒉更好地解决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
三年级语文教案—趣味语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趣味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知识大挑战——探索语文的奥秘一、学习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2. 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词语搭配、成语接龙、古诗词鉴赏三、教学课时:1 课时(1 小时)四、教学过程:全班分为四组,通过词语搭配、成语接龙、古诗词鉴赏三个环节进行团队合作与竞争,每个环节结束后根据得分进行排名,最终评选出优胜团队和优秀个人。
1、词语搭配(10min)(1)故事导入(2min)讲述故事:《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将酒分给帮忙的人喝。
有个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劳,给已经画好的蛇添上了脚,结果反而失去了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多此一举反而会弄巧成拙。
(2)正式比赛(8min)A. 词语接龙:每组轮流说出与前一个词语搭配的词,要求搭配合理,意义完整。
B. 词语搭配填空:给出一些句子,学生需要填入合适的词语,使句子完整。
2、成语接龙(15min)(1)成语接龙: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该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与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相同。
(2)成语故事: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讲述一个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3、古诗词鉴赏(20min)(1)古诗背诵:每组选择一名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并解释其含义。
(2)诗词接龙:根据上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接出下一句诗,要求诗句出自不同的古诗。
4、故事(备选)讲述一个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强调学习环境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5、总结(5min)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强调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注意】:本教案为虚构内容,旨在模拟一个语文教学活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① 备课时间:2019.9.7授课时间:2019.9.9 活动目标: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②备课时间:2019.9.13授课时间:2019.9.16活动目标: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一)、老师的话: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
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
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
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1)、来自史书记载,例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2)、来自古诗句,例如:柳暗花明、走马观花(3)、来自寓言故事,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4)、来自成语故事,例如:一箭双雕、杞人忧天(4)、来自谚语、俗语,例如:“擒贼擒王”3、师:“开天辟地”“八仙过海”等成语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些成语中,都包含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趣味语文活动方案设计 趣味语文活动方案
趣味语文活动方案设计1. 活动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趣味的语文活动方案,通过游戏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活动内容3.1 古诗接龙活动时间: 25分钟活动对象:高年级学生活动流程: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队长。
2.每个小组从一个古诗开始,队长接着念出下一句诗句,要求接龙的诗句必须押韵或与前一句有内在联系。
3.若某小组无法接出合适的句子,则该小组淘汰,直到只剩下最后一支小组。
4.最后一支小组为胜利小组。
3.2 成语接龙活动时间: 20分钟活动对象:中年级学生活动流程: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队长。
2.每个小组按顺序念出一个成语,下一组接着念出一个以所属成语开头的成语。
3.若某小组无法接出合适的成语,则该小组淘汰,直到只剩下最后一支小组。
4.最后一支小组为胜利小组。
3.3 诗歌创作活动时间: 30分钟活动对象:所有年级学生活动流程: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
2.给定一个主题(如自然、家庭等),每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包含五个句子的小诗。
3.每个小组将自己创作的小诗逐句念出来,并进行现场评选出最具创意和感染力的小诗。
4.颁发奖品给获胜的小组成员。
4. 活动评估4.1 学生反馈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进行学生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喜好程度和参与感受。
4.2 教师评估教师应根据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互动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活动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
5. 结语通过设计上述的趣味语文活动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应加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
初中趣味语文课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趣味语文课——诗歌鉴赏与创作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诗歌鉴赏方法:听觉审美、视觉审美、情感体验等。
3. 诗歌创作技巧:意象运用、情感表达、节奏把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首经典诗歌,如《春晓》、《静夜思》等。
2. 学生闭目聆听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3.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视觉审美与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诗歌创作(20分钟)1. 教师发放创作卡片,引导学生运用意象、情感等元素创作诗歌。
2. 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教师总结诗歌创作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与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经典诗歌,并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分析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有所提升,能够运用意象、情感等元素创作。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得到增强,课堂参与度较高。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与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与鼓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一: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趣味语文校本课程教案①备课时间:2015.9.7授课时间:2015.9.9 活动目标:1、学生们相互认识,选出本次参与该课程的班委。
2、给孩子们分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认识。
3、明确本学期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活动要求。
教学过程:一)、老师导入:欢迎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
二)、学生相互认识:分组后的同学学生相互认识,交流学习本次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原因,及希望达成的目标。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以及自己的演讲精选出本学期的临时班干部,及小组的组长。
四)老师讲述本学期快乐周三趣味语文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简单的教学活动要求。
五)布置下次活动学生的准备内容,以及简单的准备材料。
六)结束: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参与本次趣味语文的课程,希望我们能快乐中学到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期待我们下次见面。
走进成语世界②备课时间:2015.9.13授课时间:2015.9.16活动目标:1、了解成语有关知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精妙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之情。
2、通过讲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和成语故事。
2、成语故事动画片和录音带。
活动过程:(一)、老师的话: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艺术宫殿。
成语就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这艺术宫殿里五光十色的珍宝。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在长期使用当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
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而且一般都有出处和典故。
大多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中的含义,部分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其意思。
(二)、学习与探索1、师:同学们,你们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成语有哪些了解?2、你知道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吗?根据学生的发言要求举例说明。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精选5篇)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
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设计
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生字词的读音、结构和书写,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基本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2.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提升文本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 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学习积极性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二年级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1. 生字词学习:挑选与课文相关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其读音、结构和书写。
2. 课文学习: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修辞手法:教授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课时:生字词学习-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 内容:学习本章节生字词,并进行朗读、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 内容: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第三课时:修辞手法-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 内容:介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第四课时:阅读理解- 教材章节:第二单元- 内容: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六年级趣味语文课教案
六年级趣味语文课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增强对汉字的认知和兴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趣味性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介绍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汉字的构造:解析汉字的部首、笔画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
3. 趣味汉字活动:组织猜字谜、写对联、成语接龙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汉字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汉字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汉字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通过PPT展示汉字的形态变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特点。
3. 趣味活动(20分钟)组织猜字谜、写对联、成语接龙等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活动时,老师巡视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分享交流(10分钟)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全班交流互动,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趣味初中语文的教案
教案标题:趣味初中语文——走进神话故事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使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特点,理解神话故事中的寓意。
3.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神话故事。
二、教学内容:1. 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 我国经典神话故事选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3. 学生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趣味语文——神话故事。
(1)老师讲述自己小时候听到的神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提问:什么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有哪些特点?2. 学习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
(2)老师讲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寓意、夸张、富有想象力等。
3. 经典神话故事选读:(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两个神话故事。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故事中的神奇元素和寓意。
4. 学生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1)老师提出创作要求:富有想象力、寓意深刻、结构完整。
(2)学生分组讨论,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5. 总结与评价:(1)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老师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4.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神话故事文本:《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2. 参考资料:有关神话故事的图片、视频等。
3. 创作工具:纸、笔、贴纸、画笔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神话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让学生在阅读和创作中感受神话故事的趣味性。
通过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书本课文中的语言文字;2.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3.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意图;2.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阅读的深度。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大纲、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准备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并和学生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生活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解读(2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等形式,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语言知识点的学习(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5.课文朗读和演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语言表达的演练,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点有清晰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审美情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语文校本课程设计
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古诗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能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能背诵并默写出指定的古诗文段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朗读技巧,正确把握古诗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读古诗文中的意象、寓意和主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诗文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语文校本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唐诗三百首》为教材,选取以下篇目进行教学:1. 李白《静夜思》2. 杜甫《春望》3. 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1. 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情感。
2. 诵读《静夜思》,分析诗句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背诵《静夜思》,并进行诗句解析讨论。
第二课时:1. 介绍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对诗歌的影响。
2. 诵读《春望》,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寓意和主题。
3. 学生背诵《春望》,进行诗歌鉴赏和评价。
第三课时:1. 介绍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探讨登高诗的特点。
2. 诵读《登鹳雀楼》,分析诗句的意境和哲理。
3. 学生背诵《登鹳雀楼》,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并吸收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开发背景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的交流,优质化的教育,智能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人才,都要求教育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全频道的运作。
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开发目标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
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抓住课改的契机,树立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评价、总结中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课改的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会教、善教,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课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
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不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开发意义⒈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趣味语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热情地投入知识学习的活动之中,在不断成功中增长自信,以便从事更复杂,更为艰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⒉更好地解决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
同时,可以促使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⒊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的形成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完成的。
实践活动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产品,把自己的心理外化,别人通过使用这个人的产品,把其中凝聚着这个人的心理内化。
在实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能把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态度的形成、行为的改变统一与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开发原则㈠、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趣味语文”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与有趣的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㈡、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趣味语文”设计与实施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㈢、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趣味语文”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自主能力的提高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
㈣、过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趣味语文”中,学生活动结果的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所经历的一切心理感受: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
活动不能只重结果,忽略活动过程的体现与指导。
只有在活动过程的展现中,才会更好地发现儿童的创造才能。
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趣味语文”可以在课内进行,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还可以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广阔空间,把学习语文与运用语文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结合起来。
五、开发内容“趣味语文”的内容由于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也不受学科教材的束缚,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材领域和宽大的范围,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力求突出“一个核心,三个有利”,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去思考。
㈠、立足语文根本“市场”⒈寻基础知识点“趣味语文”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所学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如:小学六年级复习词语部分时,可设计“巧学成语”的语文系列活动:①修改广告词中的成语,出示几组成语广告词“天尝地酒”、“咳不容缓”等让学生修改;②猜成语,可以看图猜成语,也可以看动作猜成语;③成语接力;④用自己学过的成语写几条广告。
这样,使学生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成语。
⒉找能力训练点“趣味语文”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如:教《威尼斯小艇》一课,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的这一段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商人、游客、船夫、导游、威尼斯人,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中转换角色,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⒊觅表象深刻点①、觅典型人物:以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人物为原型,开展故事会,从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②、觅精彩片段:对课文中的词汇、优美语句、段落,可以采用背诵、仿写、摘抄等形式来组织实践活动。
㈡、挖掘课文“宝藏”小学课本内容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选择“趣味语文”的内容时,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要把视角放大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捕捉一切可能为“趣味语文”所利用的有利因素充实活动内容。
⒈抓课文的延伸点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课文延伸处接触语文材料。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圆明园要不要修复?”这个问题,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
结果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介绍圆明园的资料,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来阐明观点,并把理由写下来,再通过寄信、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圆明园筹备组的专家一起讨论、交流、探讨。
这样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⒉抓学生的兴趣点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趣味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因此,内容安排尽可能满足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⒊抓特长的兴奋点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都有自己的一方乐土,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⒋抓生活的连结点①内引。
把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进活动中来;②外联。
把学生学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
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
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演绎生活情趣,或从学生发展“缺陷”中找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⒌抓成绩的关注点小学生喜好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成果展示。
⒍抓问题的聚集点结合校内外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焦点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
㈢、开发校外“富矿”“趣味语文”是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选编活动内容是,应把眼光投放到社会生活这座巨大的“富矿”上。
⒈结合校园生活综合性是“趣味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趣味语文”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趣味语文”的整体功能。
如《我爱秋天》一节活动课,活动过程如下:①看秋天,让学生走出课堂,细心观察秋天的美景;②画秋天,借助手中的画笔进行创造性描绘;③说秋天,以画面为核心,说一说秋天的美景;4赞秋天,以文章、诗歌、演唱等形式歌颂秋天。
⒉结合地方特色“趣味语文”内容可结合地方特色,设立实践基地。
与居委会结合,设立“创建文明街道”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栽树种花,再写成日记;与伤残人员结合,设立“帮孤助残”实践基地等。
⒊结合时代特点以书报、影视等媒体为凭借,以时事为依托,从中寻求活动内容。
如结合建国53周年,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综合活动中,可设计“黑、红、黄、白、蓝”五个方面的活动:即采访历史老人,了解黑暗的旧中国,踏着先烈的足迹寻找红色的根,联想黄土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在白纸上绘最完美的图画,展示祖国的变化,最后以“蓝天万里任驰骋”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抒发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趣味语文”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综合性。
活动课的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学习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功能,环境课程的辐射功能,使三个板块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六、具体形式⒈阅读实践式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这类活动可以有导读、自读两种形式进行。
导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①指导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②同一体裁的文章读法专题指导;③速读训练。
自读----学生自主读书:①自由阅读报刊,进行资料搜集;②阅读名篇,摘录优美语句;③阅读心得交流;④读书报告会;⑤背诵古诗文比赛。
⒉口语交际式此类活动旨在为学生发掘,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它包括:①短新闻发布会;②热门话题讨论;③故事会;④专题辩论会;⑤即兴对话表演;⑥生活见闻交流等。
⒊听说训练式此类活动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并能根据听到的内容迅速作出适当反映----说、写、辩、记。
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
它包括:①听故事、听新闻后复述;②听广播后想象作文;③听录音辨别正误④听记比赛等。
⒋书面表达式此类活动是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实践性、趣味性。
此类活动包括:①班级日记接力;②绘画日记;③小编辑部;④广播站;⑤专题征文;⑥作文门诊。
⒌游戏表演式此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
它包括:①编演课本剧;②语文游戏宫;③绘画表演;④诗歌朗诵会。
⒍书法绘画式此类活动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它包括:①办手抄报;②参观书法展览;③参加书法比赛;④为课文绘插图;⑤制作小书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