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发展]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以碳交易在我国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如参与国际碳市场程度较低、法律体系不完善、碳交易价格机制缺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交易;CDM;碳金融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我国已提出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了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2碳交易机制简介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每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了商品的属性。
碳交易就是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从而以最小当前成本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一种交易模式。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给另一方资金或提供给另一方减排技术,从而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里约定了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联合履约和排放交易。
这其中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是清洁发展机制,该机制提出了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对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行投资,以此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简称为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
我国既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是温室效应可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加上自身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我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CDM市场。
基金行业的困难与发展方向
基金行业的困难与发展方向一、基金行业的困难近年来,中国的基金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加剧,投资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导致了资金流向的分散化和基金规模的减少。
其次,监管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给基金公司带来了一系列变动和适应压力。
再次,传统的基金销售模式逐渐落后于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无法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
此外,高昂的运营成本、市场波动风险以及信托等其他竞争品类也对基金行业产生了压力。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克服困难并找到发展方向成为了基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金行业发展方向1. 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出—满足投资者需求为了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基金公司需要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来提升竞争力。
例如,在稳健股票型、债券型之外可以引入科技创新主题基金、环境与社会治理主题基金等新型产品,以吸引更多年轻投资者和关注特定主题的投资者。
同时,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提供专业的财富管理建议等方式来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2. 降低费率—增加投资者收益基金行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政策,降低费用是提高投资者利益和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
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主动降低销售费率、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等,以减轻投资者负担。
此外,也可以通过提高运营效率、规模效应等方式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加基金收益。
3. 引入科技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行业需要将科技手段引入到运营中,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可以考虑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精细化客户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推荐。
同时,在线销售渠道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交易和查询功能。
4.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风险意识随着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加强投资者教育是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开展定期投资者教育活动、发布投资知识手册以及提供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帮助投资者了解基金市场的规则和风险,培养他们正确的投资理念和行为。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 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同年 11 月,中国启 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 动白皮书》,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应对气候战略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各种积 极措施。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模式,纷纷制 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以低碳经济理念来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 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 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 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 和降低废气排放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 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 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 节能减排目标。虽然 2007 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 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 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 年初,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 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和《 这两大国际法
律规范 ; 两个典型市场指配额市场和项 目市场 ; 全球 性 四家 “ 交易 所 ” 碳 分布 在 欧盟 、 国 、 国 、 大利 英 美 澳 亚等发达国家 , 参与“ 碳金融” 交易的跨国银行主要 是渣打银行 、 汇丰银行 、 美国银行等。 从交易量来看 , 近 几年 基本 呈 现波 浪 式 的增 长态 势 ,05 2 0 年 , 20 ~0 8 全球碳金融市场 的交易 出现突飞猛进 的增长态势 ( 图1 。05 见 )20 年全球交易 的碳 信用 为8 亿吨C O 当 量 , 易额 为 9 0 欧元 ;0 6 增 长 到 l 亿 吨 交 .亿 4 20 年 6 C: O当量 , 翻了一倍 , 由于价格上涨 , 交易额更 是猛 增到2. 亿欧元 ; 0 52 0年 , 26 4 从20 ~ 09 全球碳金融市场
的 减 排量 ” C rf d E i i e u t n , E ) 以 ( et e m s o R d ci s C R , i i sn o
抵减 其减排 义务 。09 20 年年末 ,哥本 哈根 大会 召开 , 世界 对全球 气候 与环境 问题 的关注度 提 升到一 个前
近 年来 环境 污 染加 剧 、 源过 度 耗费 及 温室 气 资
பைடு நூலகம்
交易的碳减排单位一直呈增长态势 , 其规模不断扩 大。 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引领者是E T ( U E S 欧洲碳排
放交易体 系 ) 占全球碳信 用交易 的6%; 次是 , 5 其 C M( D 清洁发展机制 )约 占全球碳信用交易的3%。 , 3
副教授, 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进 探 索 阶 段 。 为 贯 彻 溶 实 务 院 制 定 的 《 候 变 化 I 家方 案 》 ,促进 节 能 气 碱 排 公 关 政 策 的 落 实 ,2 0 年 7 2 07 月 0 l ,在 阳 家 林 业 局 的 提 倡 和 组 织 下 , 1 本 符 闩愿 参 的 味 则 , 杳 关 部 门 存 中 j H 绿 化 些 仑 会 下 没 I 绿 色 碳 基 { 1
2 m 际 组 织 和 政 府 合 作 创 立 , . l国 际组 织管理 。这 部分 C r 扫 DM 项 目 主
德 四 碳基 金 丰 要 为 德 和 欧 洲有 意 购
买 交 易 证 书 的 企 业 提 供 服 务 。 丹 麦 碳
要 南世 界银 行 与 各 同 政府 之 的 合 作
・
,
我 同 碳 基 金 的 发 展 目 前 仍 处 于 引
发出邀 请 ,购 买小 型CDM项 日产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ER s 。
同 外 碳 金 设 立 L 标 广 泛 。 除 了 j 川 丁 积 累 碳 7 为 H l 基 小 项 H 以 1 , 的 外 , 还 用 t 许 多 其 他 一 性 项 目 。 如 L动
个 专、造 林减排 基金 。 『 常工作 主要 I世界银 行管 理 。 f ] 3 政 府 设 立 采 用 企 业 模 式 运 .
我 国I 基金 发展面 临的 问题 l l
(一 ) 基 金 筹 资 规 模 小 碳 阳外 一 般 l政 府 m 资 设 立 的碳 基 一 f ]
促 成 。 世 界 银 行 的 原 型 碳 基 金 (cF 是 P )
基 金 主要 用 于支 持风 能 以及 热 力和
力 、 水 L 、生 物 质 能 源 以 及 垃 圾 掩 埋 L L 等项 E。 ] 反 观我 l 的碳 金 没 、门标 则 较 _ l £ 厂 ’ 为 狭 窄 , 主 几 十 以 积 累 碳 汇 为 上 蛩 J [ 的 的 植 树 造 林 、森 林 经 什 管 、 生 二 ]
关于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关于我国发展碳金融面临的风险和对策摘要: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碳金融又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项目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风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是其主要原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实现减排目标,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紧密合作。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是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典范。
除了基于项目的减排机制外,在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基于配额的交易机制,其代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
上述与碳排放权有关的市场行为,可统称为碳交易。
碳交易是一种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金融的发展。
所以,由碳交易催生的碳金融不仅是市场机制推动减排的基础,而且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低碳经济的兴起也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碳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般而言,其概念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的碳金融主要指基于温室气体减排量或者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现金流的统称;而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节能减排项目的直接间接投融资活动、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类权益及其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或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等①。
尽管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要完成政府设立的减排目标,除了加强规划引导外,还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
目前,碳金融在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逐渐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助推器,但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碳交易试点,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减排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然而,我国碳交易试点仍面临多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一、开展试点地区不平衡当前,我国的碳交易试点仅局限于数个省份和城市,地域范围相对较小。
这种情况下,难以对全国范围内的碳减排和碳交易进行有效引导和规划。
应当加快推进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扩大,增加试点的数量和范围,为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参与主体不多样化目前,参与碳交易的主体以企业为主,而公众和社会组织等其他权利主体参与度较低。
在未来,应该优先采取了措施,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碳交易中来。
通过创新案例,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来增强公众参与感,并提高碳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市场定价不稳定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市场定价不稳定。
另外,企业由于对碳排放定价方式和政策不了解,采用传统的体系评估碳排放成本,缺乏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存在竞争等扭曲因素,难以实现减排效果最大化。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加强对市场定价的监管和调整,完善 pricing models,并建立市场定价的规则和标准。
四、缺少有效的配套政策支持碳交易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减排,但是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支持。
应该通过政策制定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等方面,为碳交易提供全面的支持。
政策可以涉及到的方面包括: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配套环保技术和固定污染源、提高碳信贷、实现区域内碳交易等。
以上问题和对策是我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建立一个健全的碳交易市场,是促进国家减少碳排放的有力方式。
政府、企业等相关方应当共同合作,从多个方面推进碳交易试点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承受着巨大的调控压力。
碳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以帮助国家和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中国碳基金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市场不完善中国碳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有效的交易机制。
当前碳资产交易的规模较小,市场流动性低,交易价格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碳市场相对新生,参与者认识和经验不足,导致形成了不完善的市场结构。
有几个主要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1. 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目前,中国的碳市场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碳市场机制,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使得碳交易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2. 参与主体的限制当前,中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和高排放行业。
这限制了碳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使得市场价格无法形成有效的供需平衡。
3. 碳资产定价机制不完善中国碳市场缺乏一个完善的碳资产定价机制,导致碳资产的定价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这使得企业很难评估自身碳排放成本,从而影响了其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对策:建立完善的碳市场机制为了解决中国碳基金发展中的市场不完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2.扩大碳市场的参与主体,鼓励中小企业和低排放行业参与碳交易。
3.完善碳资产定价机制,建立合理的碳资产价格指数,提供更准确的碳资产定价信息。
问题二: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碳市场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然而,在中国现有的碳市场中,存在着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监测与报告不完善目前,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数据主要依赖于自我监测与报告,缺乏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验证。
这导致了存在数据造假或不准确的情况。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问题日益严峻, 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热点。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1]。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较高, 低能耗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中煤炭所占比例达2/3, 电力结构中, 燃煤发电约占80%, 这与我国的“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密切相关[2]。
建材、钢铁、电力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过热, 部分行业仍存在工艺和装备缺陷。
1.2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加剧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加剧, 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我国高碳经济特征十分明显, 作为出口大国, 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能源和消耗快速增长。
单位GDP能耗虽然有所下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具有很大的差距。
部分地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经济生产方式依然存在, 部分企业工艺陈旧, 设备老化, 节能技术应用不广, 造成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环保设施落后甚至缺少, 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
1.3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可再生的能源在消耗后可以得到恢复和补充, 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清洁能源。
但由于技术条件、区域限制、前期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普及率很低。
1.4公众环保意识薄弱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 大部分人普遍认为低碳环保是政府的行为, 与个人没关系, 一些人甚至认为低碳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关系, 制约经济的发展, 公众的节约意识不高、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过度消费现象较为普遍。
中国碳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欧盟碳金融发展的启示
、
欧盟碳金 融发 展概况
1 欧 盟碳 金 融 交易 活跃 。 . 形成 了世 界 最 大 的碳
市场
基金 、 企业 、 交易所 , 也包括 国际商业银行 和投资银 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通过设定碳交易机制和构建碳 交 易平 台或者设 立 政府 碳 基 金来 参 与 碳 金 融 市场 。 荷兰、 丹麦、 西班牙分别在 2 0 年委托世界银行新 05 设 了各 自的碳基金。这些举措加大了欧盟的碳资金 规模 , 奠定其在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地位 。市场 利益驱动着欧盟私人企业进入金融市场 , 他们 的 目
第2 4卷 第 5期
2 1 年 9月 01
西安财 经 学 院学报
J u n 1 fXia ie st fF n n ea d E o o c o r a nUnv riyo ia c n c n mis o
Vo . 4 No 5 12 .
Sp e .2 1 01
的是 拥 有更 多 的碳 排 放 权 , 或者 是 进 入 这 个 市 场 出
欧盟 排放 交 易体 系 涉及 2 国家 , 9个 已经成 为世 界 最 大 的区域 碳 市场 , 有将 近 12万 个 工 业 温 室 气 .
体排放的实体 , 形成 了 8 个交易 中心。它们是法 国 巴黎碳交易所 、 荷兰碳交易所 、 奥地利能源交易所 、 伦敦能源经纪协会 、 欧洲气候交易所 、 北欧电力交易
盟碳金融 的经验来发展 中国碳金融 的对策 。 关键词 : 低碳经济 ;碳金融 ; 碳金融衍 生品 中图分 类号 : 8 2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2 1 (0 1O 一O 2 一O 1 7 - 8 7 2 1 )5 o 1 4
碳 金 融就 是指 为减 少 温室气 体排 放所 安 排 的各 种 金 融交 易活 动 和金融 制度 , 它含 有 机构 、 场和 服 市 务 等要 素 。它 既包 括 低 碳 产 品开 发 的投 融 资 活动 、 各 种碳 金 融衍 生 品 的交 易 , 包 括 银 行 的 低 碳 信贷 也 以及低 碳金 融 的 中介活 动 。碳金 融 既为低 碳 经济融
我国基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基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金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我国基金市场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1. 市场监管不到位虽然我国基金市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监管体系,但是监管力度还不够强,监管方式也需要改进。
例如,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基金公司可能会违规操作,但却没有受到足够的惩罚。
2. 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基金市场上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
很多基金产品在投资策略和持仓结构上几乎没有区别,这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 投资者教育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于投资者教育方面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推广,但是仍有很多投资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选择和操作基金产品时容易出现错误。
4. 基金公司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基金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问题。
例如,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好,或者在基金经理的选拔和管理方面存在着瑕疵。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监管为了保证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于基金公司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为了避免同质化现象,基金公司应该提高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
他们可以从投资策略、持仓结构等方面入手,开发出更多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3. 加强投资者教育为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技能,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
例如,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推广相关知识;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组织讲座和培训班等活动。
4. 提高管理水平为了确保基金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其业务,他们应该加强内部管理。
例如,在风险控制方面加强监管,确保基金公司不会因为过度冒险而导致损失;在基金经理的选拔和管理方面,加强对其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四、总结我国基金市场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政府部门、基金公司、投资者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提高管理水平,为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08年开始将经济振兴的希望投向了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已是规制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又一个“全球宪章”,而手握定价权的碳金融,如同咽喉要道,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碳金融概念的提出“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Climate Change ,简称《框架公约》)。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997年,《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通过了该公约的补充条款,即《京都议定书》,这是世界上首部设立强制性减排标准的国际协议,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而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在《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下,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大对 开发新能源 、 研发环保技 术以及从事生态保 护建设 目前 , 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 中并不活跃 。一位业 内人士 品, 表示, 以往我国的 C D M 项 目业主往往直接与国际碳基金 、 国际 等企 业 的 信 贷 支 持 力度 , 积 极 开 发 以水 电、 风 电、 太 阳 能 发 电和
投资银行等境外买方进行碳交易谈判。 境外 买方凭借其在国际 生物发 电为标的的碳排 放权 交易项 目, 努力为客户提供从项 目
碳金融市场 的地位和专业能力,掌握 了碳资产 的定价优 势, 主 融资到减排额二级 市场 交易的全流程金融服务 。同时 , 大胆创 导了 C E R交 易; 而我国诸多 C E R项 目参与方 由于缺乏专业 能 新碳基金、 碳证券、 碳保 险等衍生 品, 形成完整的碳 金融产业体 力和交 易经验 , 对碳市场 的交易动态 不掌握 , 承担了较大 的开 系 。 发与交易风险 , 在合作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 2 ) 开展专业碳金融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可 以利用广泛的
碳金融 是指 由《 京都 议定书》 而兴起 的低 碳经济投 融资活 会的神圣使命,我 国应把握好 当前 国际碳金融发展的态势 , 找 动, 或称碳融 资和碳物质的买卖 , 泛 指所有服务于 限制温室气 准我 国碳金融 发展的突破 口, 建立 起国家 、 金融机构和行业 内 体排放 的金 融活动 , 包括直接投融资 、 碳指标交易和 银行贷款 部 协 调配 合 的碳 金 融 市 场 , 提 升 我 国 在 国 际碳 金 融 市场 中 的 定
标供应 方的角色 , 它们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参与 国际碳金融 资本进出我 国碳金融市场 的通道 。 交易, 为C DM 初级市场提供碳排放标的, 在国际碳 交易市场 中 2 .金融机构应作为碳金融市场 发展 的主力军。在低碳经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现状问题1.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成熟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交易量不足,市场参与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
碳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也相对滞后,市场存在着一些乱象,交易环境不够健康。
2.信息透明度不足我国碳交易市场信息不完全透明,市场参与者难以获取真实的碳市场信息,导致市场交易不够公开、公平和公正。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和参与者的信心。
3.碳定价及风险管理问题我国碳市场的碳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碳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工具,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碳交易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规范,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4.政策支持不足我国碳金融市场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在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扶持力度不够,导致碳交易市场发展受限。
碳市场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激励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对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研究1.加强市场监管与规范要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和规范体系,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加强市场的自律管理,提升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意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要加强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发布真实、准确的碳市场信息,提升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平台,方便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透明。
要建立完善的碳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工具,提升市场的定价能力和稳定性。
建立有效的碳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市场风险,提升市场的稳定性。
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支持碳市场的发展。
需要健全相关税收政策和激励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5.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碳金融市场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市场的参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碳市场的互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碳交易的作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 不成熟的市场体系:我国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制定
还不完善,商业碳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足。
2. 缺乏市场参与者:碳市场需要众多参与者,但目前我国还没
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碳市场,参与者缺乏。
3. 国际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国际
气候变化议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同时也承受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 完善市场体系: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则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碳市场法律制度标准,逐步实现碳市场的多元化和规模化
发展,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进入碳市场。
2. 积极推动参与者进入: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性资金引导更多的
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进入碳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提高碳市场的参与率。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碳
金融协议和交易规则,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碳减排。
总之,要发展碳金融市场,需要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业的
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完善碳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和规则,吸引
更多参与者进入碳市场,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从而推动全国碳
减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减少排放并鼓励低碳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但在现阶段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问题1.碳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碳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交易机构等方面存在不足。
碳配额分配不合理,导致碳价格波动较大,交易规则不明确,交易机构缺乏专业性,给市场交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2.缺乏监管我国碳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交易秩序失序,存在大量的灰色产业和非法交易。
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也难以有效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3.盲目跟风在碳市场发展初期,部分企业和投资者盲目跟风,缺乏对碳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导致投资风险增大。
二、对策研究1.建立完善的碳市场机制要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需要从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交易机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在碳配额分配上,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加大对碳排放较大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在交易规则和交易机构上,应建立专门的交易规则和交易机构,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降低交易风险。
2.加强市场监管要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市场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交易秩序良好。
3.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要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
尤其是企业在参与碳市场交易时,应有清晰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降低投资风险。
4.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政府应加大对碳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减排,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1.市场不成熟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整体上还不够成熟,市场参与主体少、交易规模小、交易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碳排放权分配不合理、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碳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市场运作不够规范,市场信心不足。
2.政策制度不完善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政策制度相对不够完善,管理体系和监管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碳交易机制、市场监管、交易核查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制约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3.信息不对称碳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透明和交易的不公平。
一方面,企业对碳排放市场的认知不足,缺乏必要的碳交易知识和技能;市场监管机构对企业的排放情况了解不够,难以有效监管。
4.碳市场化转化不足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缺乏市场化转化,政府仍然在碳交易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对市场价格和交易制度的干预过多,影响了市场的独立性和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对策分析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碳市场的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和积极性。
2.优化政策体系优化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政策体系,明确碳交易的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评估机制,推动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
3.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碳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促进市场化转化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市场化转化,降低政府的干预程度,推动市场主体在碳交易市场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结语中国碳交易试点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需要根据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减排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需要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碳交易市场中,共同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共同构建碳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
中国碳金融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
Value Engineering 时,若由合作带来各自双赢的额外收益E D 或E H 增加,则将必然促进双方的积极合作。
因为E D 或E H 的增加将导致Q 点向B 点移动,S ABCQ 将越大,系统收敛于B 的概率增加,B (1,1)为ESS ,达到农信社放贷、农户履约的状态。
相反,系统则趋于O (0,0),即农信社拒绝放贷、农户不履约。
这说明农信社应注重自身的业绩管理水平,加大对农户信誉的考核与评审力度,激励农户履约还贷。
2.3-M ,-N 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当农信社拒绝放贷、农户也不履约时,即双方合作失败。
此时,因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致使社会整体遭受损失。
若M 、N 增加,即双方合作时带来的社会正向效应增加,不合作时的社会损失-M 、-N 越小,-M 、-N 的增加必引起Q 点向B 点移动,即S ABCQ 将越大,系统收敛于B 的概率增加,B (1,1)为ESS 。
相反,当M ,N 减小时,因为农信社的大量资金闲置,农户的生产消费需求也得不到及时满足,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受挫,系统趋向O (0,0)。
这表明地方政府应该合理的引导农信社与农户双方积极合作,有力地支撑农村地区的金融建设。
3结论实现农村信贷的良好运转,需要农信社与农户双方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合理的利率政策、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引导农信社与农户走上合作金融之路。
农信社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放贷的积极性并增强其信贷支农的能力,严格把关,提高贷款的安全系数,针对农户贷而不还时坚决使用法律手段。
农户应积极组织生产,诚实守信,如期履约归还贷款。
这种情况下,双方将沿着绩优路径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并最终进化为双方“合作”状态。
整个社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无疑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致谢:感谢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创新基地提供的良好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1]汪万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金融,2007,(6):83-84.[2]唐颖.非对称信息理论与农村信贷市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8):9-11.[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引言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迅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中国碳金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碳金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碳金融是国际气候政策变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既是世界上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又是碳交易项目提供国,中国在碳金融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碳金融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碳金融;挑战;金融创新一、碳金融的起源(一)碳金融的起源及定义近年来,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涉足碳市场,因而诞生了一个碳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新金融模式。
碳金融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目前国内的表述基本一致。
碳金融是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确切地说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这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1]。
1997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入《联合国变化框架公约》的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率先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由于各国减排成本有明显差别,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5倍到20倍,这使得部分发达国家无法只靠自身减排能力满足该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排放权交易”(IET)3种灵活的履约机制,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国与国之间进行减排单位的转让或获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碳交易”[2]。
(二)发展碳金融的意义碳金融的发展大力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抵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气候政策的执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易和银行贷款等 。也可以说 , 碳金融是通过市场 的途径 来实 现对 于气候变化 的解 决。碳金融 包括 了三种 比较 灵活 多变
的合作机制 , 即国际排放贸易机制 、 清 洁发展 机制 、 以及 联合
履行机制 。
一
作为一个新兴 的产业 , 碳金融面 临着新 的风险 。由于碳
金融 正 处 于新 的发 展 阶 段 , 因此 许 多 行 业 中 的科 技 和 理 论 还 不够完善 , 而 且 没 有 形 成 统 一 的 标 准 和 规 划 。 上 述 因素 , 使 商业 银 行 以及 其 他 金 融 机 构 对 于 碳 金 融 的 投 入 产 生 不 确 定 因素 , 变 向地 增加 了商 业 银 行 以及 其 他 金 融 机 构 对 碳 金 融 产 品 的风 险 管 理 , 再加上 商业银行一直保持 “ 三性 ” 原则 , 因 此
供近 3 0亿 吨 的 以 二氧 化 碳 为 主 的碳 排 放 。 二、 当前 我 国 碳 金 融存 在 的 问题 目前 我 国 碳 金 融 行 业 的 相 关 法 律 以 及 国 家 的政 策 都 不 够完善 , 对 碳 金 融 没有 完 整 统 一 的监 管 。我 国碳 金 融 还 处 在
我 国 金 融 机构 对 于 碳 金 融 这 一 领 域 的参 与度 明 显 不 足 。 由于 我 国 金融 机构 参 与 度 低 , 导 致 我 国在 碳 金 融 方 面 相 对 于 国际 缺乏 足够 的 资 金 以及 碳 金 融 产 品和 衍 生 品创 新 。 正 是 因 为 我 国 在对 于碳 金 融 方 面 不 论 其 深 度 还 是 广 度 都 处 于 劣 势, 所 以在 国际 市 场 方 面我 国处 于 市 场 的 低 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近年来,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问题之一。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臭氧层耗竭,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反复出现以及灾害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关注全球变暖问题。
研究发现,大气层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Ⅰ国家(即发达国家)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三种灵活机制实施项目,
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排放任务。
前两种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碳汇)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可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这是一个双赢机制。
碳基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碳基金是一种通过前期支付、股权投资或者提前购买协议,专门为减排项目融资的投资工具。
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
国际上通常指“清洁发展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专门资金。
碳基金通过对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取得项目所产生的交易品–-“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或者成为碳信用指标,
并在国际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取得投资收益。
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一)国外碳基金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快速成长的碳基金已经成为碳指标的购买主力军据统计,碳基金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为24%的CDM提供了融资。
(二)国内碳基金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碳基金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引进探索阶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促进节能减排公关政策的落实,2007年7月20日,在国家林业局的提倡和组织下,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
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专业造林减排基金。
我国碳基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碳基金筹资规模小。
我国碳基金由于处于刚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参与程度还不够,筹资规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规模比较小。
中国绿色碳基金前期投入资金只有3亿元人民币,和国外碳基金规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碳基金设立形式和管理模式单一。
国外碳基金管理模式有以下方式:
1.全部由政府设立和政府管理。
如芬兰政府外交部于2000年设立联合履约(JI)/CDM试验计划,在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泰国和越南确定了潜在项目。
2003年1月开始向上述各国发出邀请,购买小型CDM项目产生的CERs。
2.由国际组织和政府合作创立,由国际组织管理。
这部分CDM项目主要由世界银行与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促成。
世界银行的原型碳基金(PCF)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碳基金,政府方面有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荷兰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参与,PCF的日常工作主要由世界银行管理。
3.由政府设立采用企业模式运作。
这种类型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碳基金。
英国碳基金是一个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的经费开支、投资、碳基金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由董事会决定,政府并不干预碳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
4.由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采用商业化管理。
这种类型的代表为德国和日本的碳基金。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碳基金由德国政府、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共同设立,由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负责日常管理。
5.由企业出资并采取企业方式管理。
这些碳基金规模不大,主要从事CERs的中间交易。
而中国绿色碳基金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
该基金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及有关出资企业和单位共同组成执行理事会,按照《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国绿化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规则》以及共同制定的《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进行管理,同时接受相关监督和审计。
和国外相比,无论从设立形式和管理模式上还都比较单一。
(三)设立目标单一。
国外碳基金设立目标广泛。
除了用于积累碳汇为目的的基本项目以外,还用于许多其他主动性项目。
如德国碳基金主要为德国和欧洲有意购买交易证书的企业提供服务。
丹麦碳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风能以及热力和电力、水电、生物质能源以及垃圾掩埋等项目。
反观我国的碳基金设立目标则较为狭窄,主要用于以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它相关性项目;林业碳汇的计量与监测、碳汇技术标准的制定、碳汇管理政策的研究及碳汇相关信息发布等;开展森林与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普及、宣传、论坛和培训等社会公益活动。
发展我国碳基金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比国内外碳基金发展的现状,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在碳基金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汇国,我国有必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借鉴国外在碳基金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身的碳基金。
具体措施如下:
(一)扩大筹资渠道,争取财政支持。
为了扩大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影响力并加快碳汇造林,应争取国家财政的配套支持。
既可新增碳汇造林专项经费注入中国绿色碳基金,也可以结合国家造林专项,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开展中国绿色碳基金的造林活动。
如果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有收入,应使其回到基金会中用于再次造林。
(二)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加大政府支持力量。
捐资造林吸储二氧化碳,推动企业志愿减排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立法前的“演练”。
真正的减少排放,还要在国家的法律规定之下,调整某些宏观政策和环境政策,限制企业的排放行为。
即确定一个全国的总排碳量和各个部门的排碳总量,使排碳权成为“稀缺”品。
再允许利用植树造林吸收的碳汇抵减一部分排放量。
将自愿行为和强制行为有机结合,体现道德约束和法制约束双重力量。
(三)提高国内企业与银行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
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是成立碳基金的一个主要障碍。
由于其融资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入,企业和银行不能看到它的营利性和重要性,不愿出资参与碳交易,使得碳基金较难形成规模效益。
为此,应不断加强对碳金融的宣传,提高国内企业与机构的认识,为碳基金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合作成立的碳基金。
世界银行作为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资信声誉与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展与管理碳基金的平台。
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
通过国际碳基金的运作,世界银行既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达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
根据CDM交易规则估算,在2012年之前,中国的碳交易潜力将达数1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是全球最大的CDM项目提供方。
因此,建立中国碳基金和碳交易市场并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上的碳基金发展经验,积极引进国际碳基金,参与到我国CDM项目的开发,形成和国际碳市场联动的碳交易机制,将大力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加速节
能减排技术的商业化,缓解节能减排项目的前期资金压力,且可分散其风险,同时又能促进节能产业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2]世界银行网站,
[3]吴俊。
林冬冬。
2010.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8)
[4]韩野炬。
2007.国际碳基金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J].2007中国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会刊
[5]黄孝华。
2010.国际碳基金运行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4)
[6]钟国华。
2007.清洁发展机制碳基金造林综述[J].广西林业(6)
[7]章升东,宋维明,何宇。
2007.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J].林业经济(7)
[8]李怒云,宋维明,何宇。
2007.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创建与运营[J].林业经济(7)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碳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