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PPT文档共19页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PPT文档共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311e9708856a561253d36f1f.png)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b6a55b7a0116c175f0e48ee.png)
《语言论》读后感《语言论》是爱德华·萨丕尔的一部代表作。
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形式、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萨丕尔作为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显然对“什么是语言”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全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其对于语言本质的看法。
对于语言,我们太过熟悉,正因为如此,对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
首先,萨丕尔将走路与说话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语言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语言论》第4页)。
在这里,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功能,即将语言的本质属性放到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加强了言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也是萨丕尔作为人类学家与众不同的着眼点。
作者认为更改一个人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完全能够改变这个人的言语,他的言语的形成有赖于周围人们的言语,“正象不同民族之间,宗教、信仰、习俗、艺术都有差别一样”,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参杂了大量的人的因素,以及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习惯”。
为了论证语言的“非本能性”,作者又将语言中的象声词和感叹词抽出来进一步说明语言是“人脑的创作,想象力的发展”(第7页)。
这个观点当然无可厚非,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将象声词定位在对于自然声音的“摹拟”上,象声词,顾名思义,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它是对自然界固有声音的模仿;但是作者认为感叹词同样也是“自然声音的习俗的定型”(第5页),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些困惑:如果说我们惯用的感叹词,例如:“啊”,“噢”,“哇”等是对自然的模仿,那么那么它们又是对自然界中哪些声音的模仿呐?不能否认感叹词的来源与其他语言成分一样来自于自然所启发的、人脑的创作,但既然肯定了其与自然声音的联系,我认为为了确保论证的严密,就应该加上相关的例证,使得结论更加的可信。
在说明了语言不是什么之后,作者为语言下了一个可用的定义:“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这个定义概括了前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4c6a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a.png)
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
这也是萨丕尔旳学说影响最大旳一个领域。不过在《语言论》中 他旳观点和他后期旳观点还不完全相同。他在这一章说:“语言 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旳、决定我 们生活面貌旳风俗和信仰旳总体。”(p129) 可是他又说:“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相互关联”。(p134) 但是他承认语言和文化还是有一定关联。这种思想到后期就发展 为语言和文化亲密相关联,直到语言制约思维旳极端观点。
基本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语言
► 汉语 ► 当代藏
语
波西尼西亚语 柬埔寨语 土耳其语 雅纳语 班图语 法语
► 变化措施
孤立式 粘着式(粘着溶合式)
粘着孤立式 溶合孤立式 粘着式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粘着式 溶合式
第四类
努特卡语 彻努克语 阿尔冈昆语 英语 拉丁语 希腊语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粘着式 溶合式 溶合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首先是系统制约旳原因。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which,what,that ,都不 分主格和宾格,而且疑问副词where。When,how也都是不变格旳, 所以”whom旳地位显然不稳,暴露了侧翼,失群孤雁总是性命难保 “。(p99)
另外,在英语中主格名词总出目前句首,宾格名词在背面,whom出 目前句首违反了这种常规。最终,疑问词有重音,背面应该接轻读 旳音节,可是whom拖着一种必须用力读旳音,读起来不痛快。萨丕 尔这种分析是进一步细致旳,强调了系统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 因,是前人极少这么做旳,对语言演变旳研究很有启发旳。
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
萨丕尔以为语言是体现思想旳形式。 “当这种体现非常有意思旳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 (p137)至于什么叫“有意思”,他在脚注中说,“我不能 在这里拟定地说哪样旳体现才有意思到足以叫做艺术或文学。 再说,我也不确实懂得。只能说文学就是文学。”(p137) 他以为语言材料对文学有影响,尤其是诗旳声律阐明文学在形 式上受语言旳影响。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著读后感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e8e8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e.png)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读后感——探索语言的奥秘,影响深远的学术之旅
爱德华·萨丕尔的《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是一部深入探讨语言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的学术巨著。这本书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未知和奇妙的世界,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本书的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现象,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无疑成为了我们理解与沟通的关键。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的经典著作《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及其与人类思维、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萨丕尔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语言决定论”。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思维、感知和价值观都受到语言的深刻影响。然而,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来看,我们不禁要问:这种“语言决定论”是否过于强调了语言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主题便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萨丕尔的“语言决定论”观点使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感知结构和价值观都受到语言的深刻影响。这一观点使我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认识到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在书中,萨丕尔详细分析了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他通过对这些层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原则。这一探索过程让我对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敬佩萨丕尔对语言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书中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萨丕尔强调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质。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它的语法和词汇,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这对我今后的语言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我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3e71e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7.png)
《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作为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其复杂性与魅力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深入探究。
《语言论》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语言本质的大门,让我对语言这个看似熟悉却又充满奥秘的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开篇就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更是人类思维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它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起社会的基石。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情感、传递知识、分享经验,也能够创造艺术和想象未来。
书中对于语言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语言并非是杂乱无章的符号堆砌,而是有着严谨的结构和规则。
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大厦。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不同的语音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词汇。
词汇则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如同建筑中的砖块,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用途。
而语法则是语言的框架和规则,规定了词汇如何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从而实现准确的表达。
在词汇方面,作者指出词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认知的不断拓展,新的词汇不断涌现,旧的词汇也可能会发生词义的演变。
例如,“电脑”这个词在几十年前还不存在,而如今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
同时,一些古代的词汇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
语法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法规则看似繁琐,但却是保证语言清晰、准确表达的关键。
它规定了句子的成分、语序以及时态等方面。
正确运用语法,能够避免歧义,使交流更加顺畅。
然而,语法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特点,甚至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地区和语境中,语法的运用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书中还探讨了语言的发展与演变。
语言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如语言自身的规律和发展需求,也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如社会变革、文化交流以及科技进步等。
例如,在网络时代,大量的网络用语应运而生,这些新的语言形式迅速传播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交流中。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9c896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5.png)
《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这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神奇的东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略。
最近读了《语言论》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提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文化的传承。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跟着父母回农村老家过年。
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农村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尤其是农村的集市,那叫一个热闹。
集市上,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卖菜的大爷扯着嗓子喊:“新鲜的大白菜,水灵灵的,便宜卖啦!” 卖肉的大叔挥舞着刀,大声叫嚷:“刚杀的猪肉,香得很呐!” 还有卖糖葫芦的阿姨,用带着乡音的甜美的声音叫卖:“糖葫芦,又甜又脆的糖葫芦!”我站在那里,耳朵里灌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语言的大杂烩。
那些话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句式,但就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亲切又真实。
我记得有一个卖鱼的摊位,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
她的手在水里不停地摆弄着鱼,嘴里不停地说着:“这鱼,早上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回家炖了,那滋味,美着哩!” 她一边说,一边还比划着,脸上的表情生动极了。
我就站在旁边看着,被她的话语和表情深深吸引。
还有一个卖鞭炮的小摊,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他为了吸引顾客,嘴里不停地说着各种俏皮话:“过年不放炮,一年没热闹。
咱这炮,响得惊天动地,让你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纷纷掏钱购买。
在农村的集市上,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它不需要多么高深,不需要多么文雅,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出意思,传递出情感,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再想想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每天听到的大多是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用语。
虽然清晰明了,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烟火气。
读了《语言论》之后,我明白了,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农村集市上的土话,还是城市里的正式用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b24f1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2.png)
《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作为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其复杂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语言论》这本书,让我对语言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语言的基本性质。
语言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是在人类的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在论述语言的符号性时,作者指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性。
比如,我们将“猫”这个发音与那种特定的动物联系起来,并不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而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约定俗成的结果。
这一特点使得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用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创造出无限的表达方式。
语言的系统性也是书中重点阐述的内容。
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语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受到语法规则的限制,而语法规则又反过来规范着词汇和语音的组合方式。
这种系统性使得语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思路。
谈到语言的功能,书中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具有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记录文化等多种功能。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情感,也能够获取他人的知识和信息。
而且,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科技进步等。
新的词汇不断产生,旧的词汇逐渐消失或发生意义上的变化;语法规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调整和改变。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网购”“网络直播”等新词汇应运而生,而一些曾经流行的词汇如“BP 机”“大哥大”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语言研究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论
![语言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695f7c7fd5360cba1adbd3.png)
读萨丕尔《语言论》报告摘要:语言室纯粹人为地,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语言先于思维、决定思维,思维由高度概括语言而得。
同时,语言的成长依赖思维的发展。
萨丕尔最后提出的语言结构的分类法是从关系和概念两个角度出发的。
语言形式与种族、文化无关,但内容与文化有紧密联系。
关键词:语言思维听觉符号语言结构类型语言形式种族文化萨丕尔的语言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所谓人类语言学或人种语言学,也就是结合操这种语言的民族(一般是土著民族)的民俗、文化、社会心理等等去研究语言,或者通过语言去研究这些民族的文化(广义的文化)。
所以一般认为萨丕尔和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关系不深,而应该说他是美国人类语言学或文化语言学的奠基人。
(一)第一章语言是什么他给语言的定义是:“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他认为,人说话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如果离开了社会,一个人就不会说话了。
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发挥和维持的的必要条件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
他提出“语言是一种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
他强调了“文化的”这一性质,即社会性,说明要社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文化,言语的功能才能实现。
同时他认为,“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而不具有“它实在没有的本能基础”,即语言的产生和被使用不是本能的。
他通过论证人类发出的本能的喊叫不是语言,从而进一步证明语言不是本能的。
疼痛时发出的本能叫声并不能单纯地表达疼痛的信息,它是无对象的偶然的疼痛情绪的表达,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疼痛情绪本身,是本能的而非符号性的。
不能把不由自主的呼痛声(通常用“噢”来代替)等同于“我很疼”,就如同不能把云彩本身等同于“看来要下雨了”这一信息。
有人会问,感叹词是语言的一部分,感叹词中的“噢”、“啊”、“欷”难道不是本能的喊叫吗?虽然喊叫声与感叹词相似,但感叹词只是受喊叫声启发的“自然声音的习俗定型”,因此不同语言系统的感叹词也有了很大差别。
萨丕尔 语言论 读书会 汇报
![萨丕尔 语言论 读书会 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82011e04afe04a1b071de7c.png)
本书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引论:什么是语言 • 第二章 语言的成分
• 第三章 语言的音
• 第四章 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 • 第五章 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
• 第六章 语言结构类型
• 第七章 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 • 第八章 语言,历史的产物:语音规律
• 第九章 语言怎样交互影响
• 第十章 语言、种族和文化 • 第十一章 语言和文学
• 第三章 语言的音
• 1.我们已经知道单是言语的音的架子并不成为语言的内在实质,而是有 声语言的单个语音本身根本不是语言成分。 • 人能发出的音的总数大大超过实际用到的。其实是许多不同的肌肉调节 同时进行的结果。只要一种调节有了些微变动,就会发生一个新的音。 • 语言机构所能用的发音数目是无限的,每种语言都从这丰富储藏里明确 地、严格经济地选出一些来作为己用。这许多能用的语音中的每一个都 被一些独立而又协同动作来发生语音的肌肉调节所制约。 • 2.对元音和辅音的描写 构成口腔共鸣室的器官有两种发音方法。气流, 不管有无声响,鼻化不鼻化,可以从口腔通过,而不在任何一点上受到 阻碍或妨碍,也可以受到刹时间的阻塞或流过一条变窄的通道而产生空 气摩擦。口腔共鸣室形状的不同主要是由能动的部分的位置决定的。这 样的口腔音就是元音。元音,不论是否经过鼻化,通常都是有声响的, 不过在不少语言里也有“无声响的元音”。 • 其余的口腔音一般都一并叫做“辅音”。发辅音时,气流受到某种干扰, 因而共鸣较少而有较尖锐的音色。辅音群之中,一般认为有四种主要类 型的发音方法:“塞音”“边音”“摩擦音”“颤音”。单只口腔里的 发音方法自然不足以确定一个辅音。还要顾到发音部位。这也就是现在 划分辅音两类方法的由来。
• 绝大多数的词,象意识的差不多所有成分一样,都附带这一种情调,一 种由愉快或痛苦化生的东西,通常是温和的,也有时突然变得强烈。可 是这种情调一般不是词本身固有的价值,它毋宁说是在词身上,在词的 概念核心上长出来的清晰赘疣。情绪不仅随着时代改变,并且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人的联想不同,就是在同一个人意识里,情调也随时变化,因 为他的经验在锻炼他,他的脾气也随着改变。当然,许多词是有社会公 认的情调范围的,不受个人联想的支配,不过这充其量也只是变幻无常, 难以捉摸的。 • 词的情调,严格的说,对科学毫无用处。如果一个词的通常的情调已经 是大家毫无问题地接受了的,这个词就成了样子货,成了陈词滥调,文 艺家不时要跟情调作斗争,让词恢复他赤裸裸的概念意义,把感情效果 建立在独出心裁地安排或印象的创造力上。此论甚是,在文学理论中有 “陌生化”,这一概念,与此同理,如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听到和看到 西洋钟的描写,堪称陌生化的经典。此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深受克罗齐的 影响。 • 萨丕尔写语言论副标为“言语研究导论”,涉及到语言方面的问题方方 面面,丰富多次,像是打开了一闪又一扇的各个宝藏的大门,引领后人 去取珍探宝,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胜过解决问题,据此而论,萨丕尔 是伟大的,虽然很多方面只是涉及到未做深入探讨,但他的这种开创之 功应该被永远铭记的。读这样的薄薄的学术论著,胜过很多囿于一见的 人云亦云的臆断妄言的老学究大部头。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190040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c.png)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朋友,今天咱聊聊一本让我脑瓜子嗡嗡直响的书,萨丕尔的《语言论》。
你可能会想,这书不是挺学术的吗?和水蜜桃这种好吃的玩意儿能比吗?哎,我才发现,原来读书也能跟吃水蜜桃一样,让人心里甜滋滋的。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那还是在学校图书馆的某个角落。
我本以为是本枯燥得能让我瞬间入睡的书,结果发现,萨老先生写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这不就像是那水蜜桃,外表看似普通,内里却满是惊喜。
萨丕尔书中说呀,语言是人类最奇妙的发明之一,就像是大自然特别馈赠人类的礼物。
就像咱们啃水蜜桃时,感到的那种幸福,全都浓缩在这小小的桃子里。
语言也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能传递许多情感,给你带来无法预测的美妙体验。
有一次,我在读到萨丕尔谈到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时,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就好比我在果园里看到一个熟透的水蜜桃,迫不及待地想要咬上一口。
他说,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更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影响我们如何感知这个世界。
这说法真是绝了,像是告诉你水蜜桃不仅甜,还能治愈心灵似的。
不过啊,读这书也有让人糊涂的时候。
就像我小时候,想不明白水蜜桃为啥那么好吃一样。
书中有些学术观点绕得我团团转,搞得我眉头直皱。
不过一想到水蜜桃从不让人生气,书最终也带给我满满的乐趣,我就又斗志昂扬地继续读下去。
萨丕尔还提到,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
这一下我可想通了,原来我们说话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都深受我们所处的文化氛围影响。
就像各地的水蜜桃,虽然外表相似,但带着不同的地域风味,各有各的好。
当然啦,读完这书,我也开始反思我们平时用语言随便的毛病,就像有时候为了尝鲜,吃那些打了激素的大水蜜桃一样,偶尔感到不踏实。
这下子我决定,要好好珍惜每一句从嘴里说出的话,和每一次能与人心灵相通的机会。
朋友,如果你有时间,也去读读萨丕尔的《语言论》吧。
我相信,虽然它不像水蜜桃能直接满足你的食欲,但一定会给你的脑袋和心灵带来无比的甘甜。
读书、品味语言,如同享受水蜜桃的滋味,是人生一大乐事啊!如果你对这书有啥感受,也欢迎你来分享啊。
读萨丕尔《语言论》
![读萨丕尔《语言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ebd3e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47.png)
读萨丕尔《语⾔论》第⼆章语⾔的成分语⾔的成分,⼤概来说,我们所指的就是通常所谓的“词”。
语⾔最简单的成分是单个的⾳。
然⽽,确切的说,单⾳根本不是语⾔成分。
因为语⾔是⼀种表达意义的功能,⽽单⾳本⾝并没有意义。
语⾔的真正有意义的成分⼀般是由⼀串⾳组成的词,或是词的有意义的⼀部分,或是词组。
我们现在知道了四种不同形式类型的词:A,A+(0),A+(b),(A)+(b)。
此外只还有⼀种类型基本上是可能的:A+B,就是两个或更多的能独⽴出现的根本成分联合成⼀个单位,如复合词fire-engine(灭⽕机)。
当然,在实际应⽤上,这五种(或六种)基本类型可以在⼏个不同的⽅向变得相当复杂。
⼀个类型的词的基本意念的潜在形式改变,可以涉及不只⼀个语法范畴。
还有其它的复杂现象,是由各部分的重复造成的。
⼀个词可以有⼏个A级的成分,⼏个b,⼏个(b)。
最后,各种类型⼜可以⽆尽的⾃相组合起来。
例如:印第安语的⼀些语⾔。
词的定义,我们⾸先会想到这样的定义:词是⼀个概念的符号性的对应物。
我们现在知道这样的⼀个定义是不可能的。
从功能的观点来给词下定义,实在是不可能的,因为词可以表达单个概念,不论是具体的,抽象的,或纯粹关系性的,也可以表达完整的思维,还可以表达⼆者之间的任何东西。
在第⼆种情况下,词变得等同于句⼦了。
词只是⼀个形式,⼀个有⼀定模型的东西,按照本语⾔的特性所能容许的程度,把完整思维的概念质料包括的多⼀点或是少⼀点。
所以,各种语⾔⾥承担孤⽴概念的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是可以互相⽐拟的,成形的词可不然。
根本成分和句⼦是语⾔的主要的基本功能单位,前者是抽象的最⼩单位,后者是⼀个统⼀的思想的叫⼈感到美满的体现。
语⾔的实在的形式单位,词,有时可以和这两种功能单位的任何⼀种相等,不过他通常居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体现⼀个或⼏个根本意念和⼀个或⼏个辅助意念。
总括起来说,从⾔语的现实⾥抽象出来的语⾔的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适应从经验的现实⾥抽象出来的科学的概念世界;⽽词,作为活的⾔语的现实存在的单位,则适应⼈的实际经验的单位、历史的单位、艺术的单位。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6b9c47be1e650e52ea9974.png)
《语言论》
种类:专著 著者:爱德华﹒萨丕尔 萨丕尔(Sapir, 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家, 语言学家。 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七次印刷/北京/商 务印书馆 页数:208
简介(其人其书):
本书的原著作者萨丕尔(Sapir,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 家,语言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884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 堡(今波兰勒博尔克),1939年2月4日卒于纽黑文。萨丕尔5岁时移居 美国。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09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博物馆 人类学部主任。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言学副教授、教授。 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 会长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他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 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 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 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他根据吐火罗 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 可能同出一源。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 不同的分析和解释。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 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著有《语言论》 和《萨丕尔选集》。
主要内容:
(1)对语言本质的看法以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在本书的前言中,萨丕尔首先阐述了他本人写这本书的目的,即“为了 给语言这门学问以某种概观”,在于“说明我以为语言是什么,它怎样 随着时间和地点而变异,它和人类所关心的其他根本问题的关系怎么 样”。于是在《语言论》的第一章里,萨丕尔就给语言下了个一个定义: 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 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这些符号首先是听觉的符号,是有所谓的 “说话器官”产生。他认为语言是社会习俗,他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是 突出了语言“文化”的功能。一个正常的人必须生活在人类社会才会学 会说话,脱离了人类社会是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而出于本能的声音 (如呼疼声、感叹声)是不能称为语言的,只有习惯了的感叹用语才是 语言的一部分。在这里,萨丕尔认为语言应该是先于思维而存在的,语 言是现成的工具,没有不用语言的思考。第二章中分析了语言的成分, 这是其语言观中比较特别的地方。萨丕尔从克罗齐的观点出发,认为 “词”和“句子”都是艺术品,跟语法范畴无关;“词类”问题是古老 而无聊的问题。萨丕尔还对语言的成分进行划分:词根、语法成分、词、 句子。第三章中说声音不是语言成分,人可能发出的音的总数大大超过 实际用到的,可以说我们可以发出的音是无数的,而由于长期习惯发特 定的某些音,致使我们发特殊的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调节不大灵活。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527e94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37.png)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萨丕尔的《语言论》,这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像是掉进了一个复杂的迷宫,也许这就是知识的魅力吧!这本书真的不简单啊!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会枯燥得要命,毕竟是关于语言的理论嘛。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它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让我惊叹的东西。
萨丕尔说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可能还是我们思维的载体,甚至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难道我们真的被自己所使用的语言给“框住”了?也许是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想表达一个特别独特的想法,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那种感觉真的太憋屈了!书里还提到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这让我想起了网络流行语的兴起。
像“yyds”“绝绝子”这些词,它们迅速传播,成为大家都爱用的表达方式。
我就在想,这是不是也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表现呢?但又觉得,过度使用这些词会不会让我们的语言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时而又困惑,觉得有些观点太难理解了。
我觉得吧,萨丕尔的观点有的地方确实很深刻,但也有让我不太认同的地方。
比如说,他把语言的作用说得好像无所不能,但我觉得语言也有它的局限性呀,有时候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
总之,读《语言论》这一路,有惊喜,有困惑,有思考,真好!篇二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哇塞,读完萨丕尔的《语言论》,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心想:“这能有多厉害?”结果,好家伙,直接给我整懵了!这书里的观点,有的简直颠覆了我对语言的认知。
萨丕尔说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我就琢磨着,可不是嘛!咱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西方人就比较直接,这难道不是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但我又想,那到底是语言塑造了文化,还是文化影响了语言呢?这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让人头疼!还有啊,他提到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我就忍不住吐槽一下,那些复杂的语法规则有时候真的让人抓狂!学英语的时候,那些时态、语态,搞得我晕头转向。
《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120ac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32.png)
《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语言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牛的书——《语言论》,读完之后,那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你说这语言,它咋就这么神奇呢?就像一个无形的魔法棒,指挥着我们的思想和交流。
也许你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说话写字嘛,但我觉得,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书里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我就想啊,那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脑子是不是就像一团乱麻,啥都理不清楚?可能我们的想法都只能憋在心里,像个闷葫芦一样,多难受啊!还有哦,语言的变化简直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厉害。
我就奇怪了,为啥有些词过几年就没人说了,又冒出一堆新的词来?难道语言也赶时髦?这让我想起了那些网络流行语,什么“yyds”“绝绝子”,火得一塌糊涂,可谁能保证它们不会很快就被遗忘呢?我觉得吧,语言这东西,既能让人亲密无间,也能让人产生误会。
有时候一句话能让人心里暖呼呼的,可有时候一句话又能让人火冒三丈。
这到底是语言的错,还是我们使用它的方式不对呢?读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对语言的了解简直就是冰山一角。
也许以后我说话得更小心点,别一不小心就用错了词,闹出笑话。
不过,话说回来,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出错呢?总之,读《语言论》这一路,真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语言这个我们天天都在用的东西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不禁想问,语言的未来会变成啥样呢?篇二《语言论》读后感哇塞,读完《语言论》,我这心里头那是翻江倒海啊!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书估计会很枯燥,毕竟是讲语言的嘛,能有多有趣?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你知道吗?语言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藏。
它能把我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精准地表达出来,这难道不神奇吗?我就在想啊,要是没有语言,我们怎么表达对亲人的爱,怎么吐槽那些让我们不爽的事儿?书里提到语言的演变,这可让我纠结了。
一方面,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让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优美的语言形式却渐渐被遗忘,这是不是一种损失呢?也许,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带来的代价吧。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ca5000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b.png)
《语言论》读书笔记读了《语言论》这本书,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神奇的语言世界。
作者对于语言的剖析,让我对平日里习以为常的交流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不仅仅是我们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在菜市场的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我走进了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一进去,各种声音就像一场热闹的交响乐,钻进了我的耳朵。
菜贩们的吆喝声、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还有鸡鸭的叫声,混合在一起,好不热闹。
我走到一个卖青菜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大姐。
她满脸笑容,热情地招呼着我:“妹子,来看看这青菜,新鲜得很呐!”她的声音洪亮又干脆。
我弯腰看着那些青菜,确实水灵灵的,特别诱人。
我问道:“大姐,这青菜咋卖的?”大姐立马回应:“两块五一斤,妹子,这可都是我早上刚从地里摘的,嫩着呢!”我试着砍价:“大姐,能便宜点不?两块一斤行不?”大姐眉头一皱,摆了摆手说:“妹子哟,你可别压价压这么狠呐,我这辛辛苦苦种出来,拉到市场,两块一斤我可就亏啦!”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把青菜给我看,“你瞧瞧这菜叶子,多厚实,多绿,两块五真不贵!”我犹豫了一下,说:“那行,给我来两斤。
”大姐一听,脸上立马笑开了花,手脚麻利地称好了菜,嘴里还念叨着:“妹子你真是爽快人,以后常来啊!”这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充满了语言的技巧和魅力。
大姐的吆喝,用生动的词汇强调了青菜的新鲜,试图吸引我的注意。
而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她的话语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又没有让我感到不舒服,还努力说服我接受她的价格。
再往市场里面走,我听到了一个卖鱼的大哥和一位大妈的对话。
大妈指着一条鱼问:“这鱼活蹦乱跳的,新鲜是新鲜,就是这价格能不能再低点?”大哥笑着说:“大妈,您看这鱼的品质,这市场上您可找不到比我这更好的啦。
价格真没法再低了,我这也是小本生意,赚个辛苦钱。
”大妈不依不饶:“小伙子,你就给大妈便宜点,大妈以后多来照顾你生意。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读书笔记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b4d673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4.png)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读书笔记《语言论》的作者到底是萨丕尔还是布龙菲尔德萨丕尔、布龙菲尔德都各自著有《语言论》。
萨丕尔发展了音位理论,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
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说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
他根据吐火罗语的材料,按喉辅音假说研究古印欧语。
他还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
萨丕尔认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对同一客观世界提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
他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美洲印第安民族及其语言、人类一般概念、文化和个性的关系。
著有《语言论》和《萨丕尔选集》。
布龙菲尔德1927年布龙菲尔德离开俄亥俄,到芝加哥大学讲日耳曼语文学,1933年他写出了名著《语言论》,因为材料充实,方法严密,以后20年间此书成为美国语言学家的必读书。
但现在看来,书中不少论调还需要修改补充。
求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章节目录前言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语言第二章语言的成分第三章语音的音第四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第五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第六章语言结构的类型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第八章语言,历史的产物:语音规律第九章语言怎样交互影响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重印后记求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Pdf 如果有的话最好中文和英文版本的都发给我谢谢百度私信你了,有布龙菲尔德《语言论》Pdf为什么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被称为描写结构主义布龙菲尔德的早期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
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
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
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b03e73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0.png)
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最近读了萨丕尔的《语言论》,哎呀妈呀,真的是让我有种“脑袋被敲了一棒子”的感觉!以前我觉得语言不就是咱们说话、写字用的工具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真是太天真啦!萨丕尔告诉我们,语言可不只是交流的手段,它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甚至是世界观。
你说神奇不神奇?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不就是一些理论嘛!”但我觉得,这可不仅仅是理论啊!就拿咱们汉语来说,为啥咱们喜欢用四字成语,喜欢对仗工整?这背后是不是反映了咱们中国人追求平衡、和谐的文化心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想:“要是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那会是啥样?”可能交流是方便了,但那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不就没了?咱们不就像生活在一个单调的世界里,多无聊啊!还有啊,萨丕尔说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
我就在琢磨,那学不同的语言,是不是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灵活呢?我觉得很有可能!不过,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太专业,看得我云里雾里的。
但这也许就是学术著作的特点吧,不能要求它像小说一样通俗易懂。
总之,读了萨丕尔的《语言论》,让我对语言这个咱们天天用的东西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一路的阅读,真好!篇二萨丕尔《语言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萨丕尔的《语言论》,这感觉就像在语言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爽歪歪!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呢,越读越上瘾!萨丕尔这家伙,真的是太牛啦!他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可不是嘛!咱们说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就像是一个个小符号,组合起来传递着各种信息。
这让我想起咱们平时聊天,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候又能让人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不就是语言符号的魔力吗?还有啊,他提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就琢磨着,咱们中国人过年说吉祥话,西方人过圣诞节说“Merry Christmas”,这都是文化在语言里的体现啊!也许有人会问:“那没有语言,文化还能传承吗?”我觉得啊,可能会变得很困难,就像没了翅膀的鸟儿,想飞也飞不起来。
《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f5f317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3.png)
《语言论》读后感篇一《语言论》读后感读了《语言论》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和神秘的语言世界。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语言嘛,有啥稀奇的?嘿,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啦!这本书里说的语言,可不是咱们平常唠嗑的那种简单玩意儿。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觉得吧,语言这东西,有时候像一把锋利的剑,可以伤人于无形;有时候又像一团温暖的火,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
比如说,一句恶语相向的话,可能会让别人的心瞬间破碎,这难道不是像剑一样伤人吗?而一句贴心的安慰,却能让人在黑暗中找到希望,这不就是那温暖的火吗?可能有人会觉得,语言不就是用来交流的嘛,能说清楚事儿不就得了?但仔细想想,真的这么简单吗?咱们中国的诗词歌赋,那一句句优美的语言,难道仅仅是为了说清楚事情?我看未必!那是一种艺术,一种能让人陶醉其中的艺术。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语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人类天生就会,还是慢慢摸索出来的?这真的让人捉摸不透。
也许,语言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网络语言越来越流行,什么“yyds”“绝绝子”,这到底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还是让语言变得乱七八糟了呢?这还真不好说。
总之,读完《语言论》,我对语言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语言,这看似平凡的东西,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魅力。
你说,这一路探索语言的奥秘,是不是挺好?篇二《语言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语言论》,我这脑子都快被搅成一团浆糊啦!但同时,又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你知道吗?语言这玩意儿,简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宝贝。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我爱你”,能让人心里甜得像吃了蜜;有时候,一句“我恨你”,又能像一把刀,狠狠地刺痛别人的心。
这语言的力量,可真是不容小觑啊!我就在想,语言到底是咋来的呢?难道是老天爷突然给人类开了窍,让我们一下子就会说话啦?也许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为了交流,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谁也说不准。
《语言论》读书笔记
![《语言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572be1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a.png)
《语言论》读书笔记语言,作为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其复杂性和魅力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探索。
《语言论》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语言本质和结构的大门。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符号,更是人类思维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它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书中对于语言的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
语音、语法和词汇,这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语言的大厦。
语音的变化规律、语法的规则体系以及词汇的丰富多样,都让语言充满了活力和变化。
比如,不同的语言在语音上有着独特的发音特点,有些语言的声调丰富,而有些则更注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
语法规则更是千差万别,有的语言语序灵活,有的则相对固定。
谈到词汇,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
新词汇不断涌现,旧词汇的含义也可能随着时间发生演变。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们看到了词汇在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诸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词汇迅速进入我们的日常用语。
在语言的发展方面,作者指出语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语言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变革、文化交流、人口迁徙等。
例如,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常常会带来语言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新的语言特点。
书中还探讨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思维。
不同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可能导致使用者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
这让我不禁思考,学习多种语言是否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此外,《语言论》对于语言的习得也有独到的见解。
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展现出的惊人能力让我们感叹语言天赋的神奇。
他们能够在没有系统学习语法规则的情况下,逐渐掌握语言的运用,这提示我们语言学习可能存在着内在的本能机制。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不再仅仅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而是一个充满奥秘和魅力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类
努特卡语 彻努克语 阿尔冈昆语 英语 拉丁语 希腊语 闪米特语
粘着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粘着式 溶合式 溶合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溶合式(有点象征式) 象征溶合式
多式综合式 多式综合式 多式综合式 分析式 综合式 综合式 综合式
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 第七章、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
讲的是语言的历史演变。他用美国英语中whom did see? 这句话中 的宾格whom(谁)为主格who所替代的例子来说明有多方面的因素 促成这种演变。 首先是系统制约的因素。疑问代词和关系代词which,what,that ,都不 分主格和宾格,而且疑问副词where。When,how也都是不变格的, 所以”whom的地位显然不稳,暴露了侧翼,失群孤雁总是性命难保 “。(p99) 另外,在英语中主格名词总出现在句首,宾格名词在后面,whom出 现在句首违反了这种常规。最后,疑问词有重音,后面应该接轻读 的音节,可是whom拖着一个必须用力读的音,读起来不痛快。萨丕 尔这种分析是深入细致的,强调了系统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是前人很少这样做的,对语言演变的研究很有启发的。
第五章 、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 语言里的形式:
萨丕尔从不同类别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达方法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语法概念。这和传统 语法区分语法范畴的方法很不相同。他区分四类语法概念: 1、基本概念(如东西、动作、品质) 2、派生概念(一般不及1具体,比3具体) 、派生概念(一般不及1具体,比3 3、具体关系概念(更抽象些,但是并非完全没有具体性) 4、纯关系概念(完全抽象)
第十章、语言、 第十章、语言、种族和文化
这也是萨丕尔的学说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不过在《语言论》中 他的观点和他后期的观点还不完全相同。他在这一章说:“语言 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 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p129) 可是他又说:“语言、种族和文化不一定互相关联”。(p134) 但是他承认语言和文化还是有一定关联。这种思想到后期就发展 为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联,直到语言制约思维的极端观点。
第四章、语言里的形式: 第四章、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
这一章讲语法手段,萨丕尔认为语法手段有六种主要类型 1、词序 2、复合 3、附加 4、内部变化 涉及元音或辅音的根本成分或语法成分的内部变化 5、重叠 6、重音分别 动力(音势)上的或是声调(音高)上的。”(p37) 在这里萨丕尔同样不区分构词手段和语法手段。 在萨丕尔之前,斯威特在1891年出版的《新著英语语法》第一卷第三十页 上已经提出有五种语法手段,即:“(a)词序,或位置,(b)重音, (c)语调,(d)使用虚词,和(e)曲折变化。” 萨丕尔把构词法中使用的复合法和加法也算语法手段是和他不分构词和构 形手段直接有关的。这也可以说是智者一失。
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语言。
萨丕尔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言语是一种非本能的,获 得的、 “文化的”功能( p3)。这里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是突出 了”文化的“功能。 同时他认为“语言只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p4)。 所以他下的语言定义是: “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 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p6) 在后面萨丕尔又提到语言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p14)。这 样,萨丕尔的语言定义全面的包括了前人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 具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并且把两种观点有机结合 起来。 不过他的侧重点显然是在语言的社会性质这方面,“因为它纯然 是一个集体的历史遗产,是长期相沿的社会习惯的产物。”(p3)
萨丕尔《语言论》 萨丕尔《语言论》读书报告
爱德华.萨丕尔 爱德华 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是和布 萨丕尔 龙菲尔德齐名的一位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1884 年1月6日生于德国,父亲是一位正统的犹太教的拉比。萨丕 尔15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任职期 间受到著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博厄斯熏陶,对美洲印第安 人的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10年至1925年,萨丕 尔任渥太华市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对人类文化 学进行了切实的研究。1925年至1931年他任美国芝加哥大学 副教授、教授。从1931年起到 逝世为止,萨丕尔在耶鲁大学 执教,任语言学和人类学教授。1933年他当选为美国语言学 会会长,193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会长。1939年2月4日 萨丕尔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去世。 萨丕尔致力于美洲印第安和印第安文化的研究,发表过多 种专著,并写过不少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文章。他的代 表作是《语言论》和身后出版的《萨丕尔论语言、文化和个 性》
第三章 、语言的音
他在这一章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语音模式或者语音系统 的格局的概念。 他认为在表面的语音系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有限的、‘内部的’ 或‘理想的’系统”(p33),表面系统的音可以发生变化,内部的模 式却不变,“甚至在它的语音内容久已改变了之后,它还能作为一 个格局坚持下去,包括语音成分的数目、关系和作用。”(p33) 例如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里原来有三个塞音p,t,k,后来清音变成了 浊音,成了b,d,g,那么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变了,但是语音模式并没 有变,任然是一个三分的子系统。他在1925年发表的《语言的语音 模式》一文中进一步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萨丕尔提出这种观点 当然是有一定的材料依据的,所以是有一定价值的,印欧语言辅音 的对立规律,如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就很能说明具体的音变了, 但是“语音模式”没有变。但是什么理论都不能绝对化,绝对化了 就不符合事实。萨丕尔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我一点也不想 暗示这格局是不能改变的。它可以伸缩或改变它的功能的面貌,但 是它变得远不如语音本身那样快。”(p33)
一、内容介绍
全书除前言外共分为11章。 第一章 引论:什么是语言 第二章 语言的成分 第三章 语言的音 第四章 语言里的形式:语法程序 第五章 语言里的形式:语法概念 第六章 语言结构类型 第七章 语言,历史的产物:沿流 第八章 语言,历史的产物:语音规律 第九章 语言怎样交互影响 第十章 语言、种族和文化 第十一章 语言和文学
二、评价
萨丕尔是一个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的学者。他长期从事美洲印第安 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他在语言理论上的建树与这方面的研究 是分不开。面对没有文字,因而也没有历史文献可参阅的印第安语 言,任何历史比较研究都是不可能的,萨丕尔只能对这些土著语言 进行描写。他自觉地认识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在某些方面有很 强的系统性。就这方面来说,萨丕尔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 但是萨丕尔从来不认为语言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自足系统,相 反,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有关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信仰 密切相关,甚至于认为“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 品,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 伟大”。(p136)就这方面来说,萨丕尔的描写语言学和布龙菲尔 德的描写语言学不大相同,和以布龙菲尔德的学生为代表的美国结 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更是大相径庭。
《语言论》是萨丕尔的代表作,在美国语言学界有广泛的影 响。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两位先驱者, 但是这两位美国语言学界的伟人影响反映在不完全相同的领 域中。布龙菲尔德的学生后来形成所谓的后布龙菲尔德学派, 也即是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学派,研究重点在方法论方 面,并且贯彻了“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方针,不承认研究 语言结构系统以外的学问是语言学。萨丕尔的学生可大不一 样,他们始终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 他们的研究重点是所谓人类语言学或人种语言学,也就是结 合操作这种语言的名族(一般是土著名族)的民俗、文化、 社会心理等等去研究语言,或者通过语言去研究这些民族的 文化(广义的文化)。所以一般认为萨丕尔和美国结构主义 描写语言学关系不深,而应该说他是美国人类语言学或者文 化语言学的奠基人。
基本类型 第一类
语言 汉语 现代藏语 波西尼西亚语 柬埔寨语 土耳其语 雅纳语 班图语 法语
变化方法 孤立式 粘着式(粘着溶合式) 粘着孤立式 溶合孤立式 粘着式 粘着式( 分析式 综合式 多式综合式 综合式 分析式(有点综合式)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六章、 第六章、语言结构类型
萨丕尔在这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按形态分类行不通,因为没有 一种语言是单纯的,往往可以分属几种形态类型;在语言类型问题上分先 进和落后是荒谬的的。 他认为“有很强的趋势把语言(正像把其他社会产物)推向稳定的格局, 也就是说类型” (p75),所以可以区分语言类型。他根据他确定的四类 语法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达方式来给语言区分类别。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语言和文学
萨丕尔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形式。 “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我们管它叫文学”。 (p137)至于什么叫“有意思”,他在脚注中说,“我不能 在这里确定地说哪样的表达才有意思到足以叫做艺术或文学。 再说,我也不确实知道。只能说文学就是文学。”(p137) 他认为语言材料对文学有影响,特别是诗的声律说明文学在形 式上受语言的影响。
在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上,萨丕尔在第一章里说得虽 然不很明确,但是已经有语言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的倾向。 他在谈到语言成分的时候说, 语言成分是“一个‘概念’的符号;或者说,是一个可以顺手把 思维包装起来的胶囊”(p9), 又说语言“更像一条现成的路或是车辙”(p10)。 他甚至暗示语言先于思维。 他说:“正像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能进行一样, 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p10) 这些思想都预示着他后期语言制约着思维的极端观点。
“这四类概念的性质,就其具体性或表达造句关系的能力 来说,可以这样标志出来: 物质内容 基本概念 派生概念 关系 具体关系概念 纯关系概念(p62)
用通行的术语来解释,这四类语法概念是:
1类基本具体概念 是诗词或实词的词根表示的概念,如事物、动作、品质的概念; 2类派生概念 是派生词的词缀表示的概念; 3类具体关系概念 是像“ 是像“性”、“数”这样一些比较具体的语法范畴; 4类纯关系概念 是像“ 是像“格”这样纯粹表示句法关系的语法范畴以及词序、虚词等表示纯 句法关系的语法手段所表示的语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