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食品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作用、危害及控制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繁殖、代谢途径、致病性、污染来源及控制措施等。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问题,并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防控措施;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教学则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测和防治方法。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课程评估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实验成绩则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经典教材,同时推荐学生参考其他相关书籍和资料,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
六、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经验,同时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课程发展与改进为适应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本课程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和指导实践,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八、总结《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食品科学课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二个层次: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围绕着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而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专业性实验主要围绕着微生物学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而设计,要求学生能把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应用到食品生产、加工、检测中去。
二、课程目标《食品微生物实验》是继《微生物学》课程之后而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可作为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作为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及这些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食品类必修课,系主干实验课程。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2课时,(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本课程实验单独设课,开课时,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前要求学生必须先预习实验技术指导,进入实验室后,由实验教师讲解完有关实验内容之后,方可开始做实验。
3、实验2~5人为1组,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实验一律在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17 课程类别:限选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60学时4学分一、课程定位《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等课程为基础,还与《食品贮藏及加工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等学科相关联,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通过《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添加剂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1了解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1.2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原理1.3掌握食品添加剂的适用范围、添加顺序、用量2能力目标2.1利用添加剂的复配增效作用,使其作用最大化2.2会根据产品特性选择适宜的添加剂2.3能客观评价添加剂的性能3素质目标3.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3.2培养思考力、分析及创新力;3.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3.4能够独立进行调查、对比、分析3.5学会与人协作、良好沟通、组织协调;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根据企业调研,结合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归纳总结了本专业学生在食品添加剂应用方面应具备的能力,由此设计了食品添加剂的选择、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的效果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共4个学习情境(课程单元)。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4个学习情境(课程单元)基本上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重视学生培养学生软实力,把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多项综合素质。
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的设计主导思想是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贴近真实的情景,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通过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并能很快适应食品行业的相关工作岗位。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制备霉菌涂片、观察霉菌形态、进行分类鉴定、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和生理特 征。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对其 进行分类和鉴定。霉菌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菌 丝体特征、孢子形态和菌落特征等。
注意事项
制备霉菌涂片时要避免污染和损伤菌丝体;观察 时要调节好光源强度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进行分类鉴定时要注意观察多个特征并结合相 关文献资料进行判断。
《食品微生物学》电子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食品中的微生物 •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 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
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 理生化特性以及与食品相互关系的科 学。
01
02
03
04
低温保藏
通过降低食品温度,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延长食品的保
质期。
气调保藏
改变食品包装内的气体成分, 降低氧气含量,抑制需氧微生
物的生长。
干燥保藏
降低食品水分活度,使微生物 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食品
的保质期。
辐照保藏
利用辐照技术杀死食品中的微 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达到
保藏的目的。
性来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血清学检测
03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存在来
鉴定微生物。
现代检测技术
1 2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于核酸分子杂交、PCR扩增等原理,通过检测 特定基因序列来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免疫学检测
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 存在来鉴定微生物,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 优点。
食品微生物课程标准马宏佳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食品微生物》课程标准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主编:马宏佳《食品微生物》课程标准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微生物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0学时2学分(其中讲授42学时实训 14 学时复习考试4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一、课程建设总纲1.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
2.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
3.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腐败变质与食品保藏,微生物与食源性疾病等内容。
授课以涉及实践性章节为重点,适当加入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及生活小常识等内容。
4.教学方法:将基础理论与某些食品化学的进步及成果相联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5.教学条件:以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企业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6.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为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大一第二学期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侧重于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同时对微生物学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从而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 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实践性、技术性很强。
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作出食品卫生检验的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2 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1 掌握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1.2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检验校内生产训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顶岗实习1、 食品微生物类群鉴别、测定技术;2、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建设;3、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4、 真菌学检验技术;5、 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6、 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技术1.3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1.4 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1.5 熟练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2.1 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特点,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2.2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3 常规项目的检验的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2.4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简称国标);2.5 熟悉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2.6 检验新技术基本原理。
3.素质目标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2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3.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
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4》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01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计划学时:64一、课程性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作为一门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的三大内容之一。
先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二、课程目标结合食品检验工的国家职业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经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代表性样品采取、微生物检验操作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对实习或毕业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充分的熟练,可胜任乳品、肉品、粮油或酿造食品等多种食品原料至成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
(一)知识目标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国家标准,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能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掌握微生物检验的镜检、染色、灭菌和消毒、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分离、纯化与保藏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常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
(三)素质目标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保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1.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 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教学要求 知理掌学 道解握会
√ √
√ √
√ √ √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必修课,系主干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 3 课时,共 30
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主要内容
课时建议
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绪论
2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4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4
非细胞型微生物
3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4
微生物的代谢
4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4
微生物与发酵食品
3
机动
2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把一门学科的总体 安排告诉学生;语 言呈示为主。
讲解;讨论 讲解;提问 讲解;提问 讲解;提问;讨论。
讲解;提问。 讲解;提问;讨论。
讲解;讨论。
1. 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 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2.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阅读指导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研究微生物的 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育种、分类以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 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2024年《食品微生物》教案
《食品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食品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2)掌握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能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初步判断;(3)熟悉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措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内容1.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1)细菌: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2)真菌:酵母菌、霉菌;(3)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2.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1)发酵作用:如酸奶、泡菜、酱油等;(2)腐败作用:导致食品变质、产生异味等;(3)致病作用: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1)传统方法: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2)现代方法:PCR技术、ELISA技术、基因芯片等。
4.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措施(1)物理方法:高温、高压、辐射等;(2)化学方法:防腐剂、抗氧化剂等;(3)生物方法:益生菌、生物防腐剂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食品中都有哪些微生物吗?(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讲授新课(1)讲解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2)讲解食品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3)讲解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4)讲解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措施。
3.实践操作(1)观察食品微生物的形态;(2)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实验;(3)讨论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4.小组讨论(1)如何保证食品中的微生物安全?(2)如何正确选择和食用发酵食品?5.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拓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附件2《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开课系部:粮油食品工程系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编号:0912103、0914120课程负责人:吕伟编制日期:2015年7月22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通用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验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前导课程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化学检验技能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在具有了一定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生物化学检测的基本技能,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这为后续课程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食品中生物化学成分检测的基本技能,促进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设计理念1.校企合作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岗位需求定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展教学工作。
2.依据企业生产设定主要实践项目,结合高职专业学生认知特点、能力特点、行为特点,教学与时俱进。
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实践学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拓宽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以社会为课堂,教学创新与岗位需求对接的目的,使学生成为食品企业需求的具有食品生物化学性质和功能的分析与检验能力的人才。
3.重实践,“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课时建议为总课时60学时的一半以上,即30课时以上;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结束之后进行食品生物化学技能实训30学时,本实训包含了日常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食品中嫌忌成分的预防,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检测;在第六学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半年,综合提高学生素养。
4.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考核,其中又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
考核主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与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较大比重,尤其强调实践能力占较大比重;课程考核与食品检验工(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成绩优异的同学按等级考核加分或者申请期末免试。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到基础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微生物学等学科。
它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高很好的理论基础。
为学好本课程,必须很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介绍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本课程的相关进展。
通过食品微生物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并掌握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食品卫生监督中有关微生物的鉴别、检验、生长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学生们走入工作岗位,从事食品生产、贮运、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帮助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以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使学生逐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知原理、能设计、会创新的核心素养。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1.知道《食品微生物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
3.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并能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应用到具体的食品工业中去。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使用专业:食品工艺与检测参考学时:60制定单位:执笔:审核:审定:制定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学》是依据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的,是该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学生接受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
介绍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历史、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代谢与菌种保藏;致病性微生物;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的安全性及质量控制以及由食品传播的疾病等食品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习食品中常见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食品的关系,了解微生物既可以在食品制造中起有益的作用,又可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来危害。
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前沿动态,开阔微生物食品产业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和典型微生物食品集约化、现代化加工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四、教学条件(一)教师任职条件1.专任教师(1)从事与食品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熟悉食品生产、检验的技能与知识;(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能够示范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过程;(3)能够指导学生开展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2.兼职教师(1)从事食品生产与研发工作多年,精通食品生产与检验的标准与方法体系。
(2)能够指导学生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实践教学条件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在校内实训楼进行,实训楼具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设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
有选择地讨论微生物食品的最新加工技术和工程设计以及与食品安全、卫生、保存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
(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
(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课程目标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共11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微生物学》课程标准适应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工程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Industrial Microbiology)课程类型:学时学分: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培养生物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工业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化工制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
(二)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从微生物形态到微生物分类,在从微生物生长繁殖与代谢的调控与具体在现实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客观逐步深化课程内容。
二、培养目标1、能力目标○1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4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会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各类微生物;○5能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6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会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要点,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3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运输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4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明确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各种措施与方法;○5五大类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6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7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等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8各种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熟悉检验程序,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育种、分类以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应用学科,它与《医学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其前置课程是《生物化学》,后置课程为《食品工艺学》。
可以说,《食品微生物学》是基础学科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它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并掌握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食品卫生监督中有关微生物的鉴别、检验、生长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食品微生物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
3.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并能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应用到具体的食品工业中去中去。
4.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八)微生物与发酵食品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必修课,系主干课程。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课时,共30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
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
2.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阅读指导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4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
可以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如江汉湖主编的《食品微生物》(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也可以选用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含教育部推荐教材)。
六、课程评价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采用平时考核(30%)和集中考试(70%)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集中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3)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15%;单选题15%;填空题30%;判断说明题10%;简答题30%;
4)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名词解释
例:发酵
B.单选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别程度)
例: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下面哪一位人物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柯赫
C.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种球形、____和____。
D.判断说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酵母菌属于原核微生物。
()
E.简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简述病毒的复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