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课内文言知识点梳理及配套练习21份-曹刿论战

合集下载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目,也是九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以下为大家详细梳理这篇文章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

3、一词多义(1)故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2)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3)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4)以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4、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三、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8、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1、徧:同“遍”,遍及、普遍2、狱:案件3、伐:讨伐、攻打4、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4、又何间焉参与5、鄙:鄙陋,这里目光短浅6、弗敢加也: 虚夸,以少报多7、虽不能察即使8、再而衰第二次9、必以信实情 10、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12、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名作动,击鼓(进军)13、遂逐齐师追赶、追击军队 14、故克之因此,所以 15、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15、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16、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17、既克战胜 18、望其旗靡倒下 19、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20、弗敢专也独自享有、个人专有 21、三而竭三:第三次竭:衰竭22、三鼓:三次击鼓进军 23、败绩大败 24、必以情 (以)实情判断25、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26、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三、重点语句翻译 (注意句式及重点词语)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孚”“福”各0.5分)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点)打一仗。

作战的时候,就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我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曹刿论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该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描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宰相曹刿与齐国相国晏婴之间的一次论战。

这场论战以曹刿的聪明智慧得胜,故事中涉及到了许多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历史背景曹刿论战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纷争不断,割据混战的时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个诸侯国之间会进行外交较量,采用论战的方式解决矛盾。

二、论战背景曹刿论战的背景是魏国和齐国之间的争端。

齐国相国晏婴以骄兵之势要挟魏国,魏国宰相曹刿则以“少安毋躁,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智慧来制止晏婴的嚣张态势,从而引发了这次著名的论战。

三、智慧言辞的运用曹刿在论战中运用了许多智慧的言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教益。

首先是“少安毋躁”,这是曹刿的总纲。

在面对晏婴的威胁时,他告诫魏国王室要保持冷静,不要因祸福而改变初衷。

另外,曹刿还说:“胜败兵家常事,再大的胜仗也只是换来暂时的平安,对国家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这个观点表明了曹刿对战争的深刻认知,他认为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四、历史名句与哲理理解曹刿在论战中陈述了很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其中最出名的一句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争执之事”。

这句话表明了曹刿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高尚的品质令人钦佩。

五、曹刿的胜利与晏婴的失败在曹刿的智慧引导下,他通过巧妙的言辞控制了局面,避免了魏国陷入齐国的陷阱。

晏婴则因为自信和骄傲而陷入了被动局面,最终失败。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不要过于自负和骄傲,要保持谦虚和冷静,才能在较量中取得优势。

六、曹刿论战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曹刿论战虽然发生在战国时期,但其中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对策略也有很大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争论,而曹刿论战所表现出的冷静、理智、智慧等品质也同样适用于我们。

学习曹刿论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和睿智。

2024中考语文备考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2024中考语文备考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2024中考语文备考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曹刿论战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战国时期孟尝君与荆轲进行辩论的故事。

该故事展现了曹刿才智过人、口齿伶俐、机智过人的形象,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情况和辩论技巧。

曹刿论战的中心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通过群众路线,辩证思维,战胜个人主义和独断专横的观点。

知识点梳理如下:1.故事背景:战国时期是一个兵荒马乱、诸侯割据的时期,荆轲是秦国的刺客,孟尝君是赵国的主上。

2.辩论的起因:荆轲被秦王派遣暗杀孟尝君,孟尝君察觉到了他的目的,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以利于秦国并为我们赵国所用?”荆轲回答不上来,于是孟尝君请曹刿辩论。

3.曹刿的观点:1)辩论应以真理为根据,不能为个人主义作支持。

2)以实际利益为依据,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和具体情况。

3)辩论应该通过辩证思维,既关注自己的利益,又兼顾他人的利益。

4)以群众路线为导向,辩论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核心。

4.曹刿的论证:1)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需要不同的政策和利益来满足人民的需要。

2)现在是战国时期,各国相争,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如果我们赵国能将力量和秦国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3)辩论应该以实际大局为重,不能一意孤行,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4)声望和利益可以相互影响,如果我们能保持声望并为秦国做出贡献,我们也能赢得秦国的支持。

5.荆轲的观点:1)辩论不应关注实际利益,而是要追求道义和荣誉。

2)秦国是大国,赵国是小国,如果我们趋附秦国会失去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3)辩论应该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不应该为了其他人或国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4)如果我们追求利益,而不是追求道义和荣誉,那我们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6.辩论结果:曹刿的论点更加合理和现实,荆轲无法继续辩论下去。

孟尝君为了取得曹刿的支持,表示将会和曹刿一起为秦国做出贡献。

通过梳理上述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曹刿论战的核心思想和辩论技巧,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备考中。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重点字词解释师:军队。

伐(fá):讨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见:觐见。

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

凭什么作战。

以:介词,用,凭,靠。

安: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应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徧:通“遍”遍及、普及。

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一类事。

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此指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鼓,击鼓。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

测:估计,推测。

伏:埋伏。

靡(mǐ):倒下。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三.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 (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玉帛bó辙zhé轼shì靡m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以:凭,靠。

(4)弗敢专也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

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一、重要字词1.齐【师】伐我军队2.【肉食者】谋之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3.又何【间】焉 jiàn 参与4.肉食者【鄙】/不以臣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5.衣食所【安】,弗敢【专】业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6.【对】曰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7.小惠未【遍】遍及、普遍8.弗敢【加】也虚夸,夸大9.必以【信】实情10.小信未【孚】使信服11.虽不能【察】明察12.必以【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13.【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4.战则请【从】跟随15.齐师【败绩】大败16.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7.【既】【克】既:已经克:战胜18.一鼓【作】气鼓起19.三而【竭】穷尽20.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1.难【测】也推测,估计22.惧有【伏】也埋伏23.望其旗【靡】倒下24.伐(1)齐师【伐】我攻打(2)【伐】薪烧炭/【伐】竹取道砍伐25.属(1)忠之【属】也类(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 "嘱",嘱托26.故(1)【故】克之因此,所以(2)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7.从(1)战则请【从】跟随(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28.以(1)何以战?凭,靠(2)必以分人把(3)必以情按照29.之(1)代词: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他,指鲁庄公) (2)结构助词,的:小大【之】狱二、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 <古>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小大之【狱】 <古>指诉讼事件3.【可以】一战 <古>可:可以;以:凭借4.【再】而衰 <古>第二次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

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进军)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即“于长勺战”3.省略句(1)省略主语:(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 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 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二、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

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公子纠被逼死。

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三、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17.加:虚报夸大。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曹刿论战》中考知识点复习

《曹刿论战》中考知识点复习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原名《》,全称《》。

相传是时期的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二、文章中心:本文主要运用手法,通过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和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肉食者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情.()忠.之属.也()公将鼓.之()既.克()一鼓作.气()再.而衰()彼竭我盈.()小大之狱.()望其旗靡.()衣食所安.()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3)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五、【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

”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被打得大败。

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及练习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汇总与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汇总与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汇总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一、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二.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知识点】1.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词语。

(1)齐师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遍及,普遍(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6)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8)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庄公做出的急躁行为做了铺垫。

(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安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指安身)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哪里)(2)伐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1、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12、师(古义:军师今义:师长)四、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5、何何以战()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6、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7、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攻打。

肉食者谋....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

谋划。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深谋远虑。

乃.入见:就,于是。

弗.敢专.也:不。

个人专用有。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丝织品。

弗敢加.也:虚报。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虽.不能察.:即使。

明察。

必以情.:(以)事情判断。

未.可:不。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既克.:攻克,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第二次。

三而竭.:尽。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曹刿论战》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曹刿论战》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2.作品: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清晰,繁简得当;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二、课文分析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长勺之战中,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帮助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从而令弱鲁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阐明了鲁国获胜的原因在于: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

2.人物形象特点:①曹刿——有责任感、爱国情(和“乡人”的对比);深谋远虑(指他重视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鲁庄公的对比)。

②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昏庸无知的一面,也有能听取曹刿建议并放手让曹刿指挥作战的另一面。

3.段意:第①段详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明白战前..必须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工作。

第②段概写战争经过..:鲁庄公的两个“将”;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

第③段战后..论述取胜原因:解释两个“可矣”。

4.写作特色:①叙事线索:以长勺之战的时间为线索,分为战前、战时、战后。

②对比(详见“人物形象特点”)三、习题A套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作者相传是(时期)的(人名)。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刿请见的行为表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关心。

B.曹刿认为弱国战胜强国必须事先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工作。

C.选择辙乱旗靡的时机乘胜追击是本次战争取胜的原因之一。

D.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主要突出了庄公的目光短浅,昏庸无知。

【答案】1.春秋;左丘明。

2.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关键词:之、狱、虽、以;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3.D(D错在“主要”,本文主要表现的是曹刿的深谋远虑,而非庄公这一人物。

)B套阅读《曹刿论战》第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以上语段选自课文《》,作者是。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选段写了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B.“彼竭我盈”时是曹刿用以乘胜追击的有利时机。

C.“辙乱”、“旗靡”照应了前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情节。

D.成语“一鼓作气”即出于此。

【答案】1.《曹刿论战》;左丘明。

2.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关键词:其、靡、故、之)3.B(“彼竭我盈”时是曹刿用以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

)C套阅读《曹刿论战》第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分)1.这篇课文选自史书。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齐师战败,曹刿没有立即下令追击,是因为“”(限四字),他认为追击的有利时机是时。

(限四字)(3分)【答案】1.《左传》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关键词:鼓、作、再、竭)3.惧有伏焉(1分);辙乱旗靡(2分)四、考题链接2011届青浦一模卷阅读《曹刿论战》第二、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曹刿论战》一文选自《》。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鼓作气3.从选文看,下列对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庄公能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B.鲁庄公在作战时能采纳曹刿的正确战术。

C.曹刿把握了“彼竭我盈”的有利战机让鲁国军队进攻。

D.曹刿指挥鲁国军队在敌方“辙乱”“旗靡”之时乘胜追击。

【答案】1.左传。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关键字:鼓、作)3.A2012届一模卷A卷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曹刿论战》选自《》,相传作者是(人名)。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曹刿认为打仗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3分)A.取信于民B.把握战机C.公平公正D.彼竭我盈【答案】1.左传;左丘明。

2.(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辙留下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齐军的队形。

(关键词:其、轼、之;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3.A2013届奉贤一模卷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课文选自《》,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所作。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答案】1.左传左丘明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虽、以)3.C (A错在“深谋远虑”,与“冷漠”相对的应是曹刿的“关心国事”;B错在对原因的概括不完整,应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加上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D错在“彼竭我盈”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其辙乱,其旗靡”才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2013届二模卷D卷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曹刿论战》选自《》。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刿请见是因为他认为当权者浅陋无知。

B.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要取信于民。

C.鲁国是凭借勇气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D.论战体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答案】1.左传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虽、以)3.C(错在鲁国取胜是凭借“取信于民”和“善于把握战机”)2014届静安二模卷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 本文选自。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 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现了庄公的贤明与虚心。

【答案】1.《左传》(1分,书名号不写不得分);鲁国(1分)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裁决)。

(3分,一句1分,关键词:之、狱、虽、以)3.C(3分)(A错在“齐军”,应是“鲁国军队”;B错在对原因的概括不完整,应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加上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D错在几番问答并不能表现庄公的贤明。

)《曹刿论战》三、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2.作品: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清晰,繁简得当;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四、课文分析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长勺之战中,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帮助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从而令弱鲁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阐明了鲁国获胜的原因在于: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

2.人物形象特点:①曹刿——有责任感、爱国情(和“乡人”的对比);深谋远虑(指他重视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鲁庄公的对比)。

②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昏庸无知的一面,也有能听取曹刿建议并放手让曹刿指挥作战的另一面。

3.段意:第①段详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明白战前..必须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工作。

第②段概写战争经过..:鲁庄公的两个“将”;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

第③段战后..论述取胜原因:解释两个“可矣”。

4.写作特色:①叙事线索:以长勺之战的时间为线索,分为战前、战时、战后。

②对比(详见“人物形象特点”)三、习题A套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作者相传是(时期)的(人名)。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刿请见的行为表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关心。

B.曹刿认为弱国战胜强国必须事先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工作。

C.选择辙乱旗靡的时机乘胜追击是本次战争取胜的原因之一。

D.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主要突出了庄公的目光短浅,昏庸无知。

B套阅读《曹刿论战》第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以上语段选自课文《》,作者是。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选段写了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B.“彼竭我盈”时是曹刿用以乘胜追击的有利时机。

C.“辙乱”、“旗靡”照应了前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情节。

D.成语“一鼓作气”即出于此。

C套阅读《曹刿论战》第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分)1.这篇课文选自史书。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齐师战败,曹刿没有立即下令追击,是因为“”(限四字),他认为追击的有利时机是时。

(限四字)(3分)四、考题链接2011届青浦一模卷阅读《曹刿论战》第二、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曹刿论战》一文选自《》。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鼓作气3.从选文看,下列对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庄公能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B.鲁庄公在作战时能采纳曹刿的正确战术。

C.曹刿把握了“彼竭我盈”的有利战机让鲁国军队进攻。

D.曹刿指挥鲁国军队在敌方“辙乱”“旗靡”之时乘胜追击。

2012届一模卷A卷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曹刿论战》选自《》,相传作者是(人名)。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曹刿认为打仗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3分)A.取信于民B.把握战机C.公平公正D.彼竭我盈【答案】2013届奉贤一模卷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课文选自《》,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所作。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