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本文选自《左转·庄公十年》。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此篇需背诵。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主题概述本文记叙了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2.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间隔,空隙。
3.肉食者鄙.古义: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4.衣食所安.古义:安身;今义:平安,安全。
5.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6.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7.必以情.古义:诚,诚实,文中指诚心;今义:感情,情况。
《曹刿论战》2019-2020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三段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九、本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前语,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译文:您 凭借什么作战呢?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 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
刿的“远谋”表现在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如: 战前:鲁 浅陋 ;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参与
2、肉食者鄙:高官们见识浅陋。 鄙:(见识)浅陋
3、何以战:靠什么作战?以: 用,凭,靠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 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弗:不 专 :专有
5、徧,通“遍”普遍。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 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4、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即取信于民) 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 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这一句话所 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 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二、注释(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
(3)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虚报。
(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
(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
(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24)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盈:满,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
(27)靡(mǐ):倒下。
(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0)遂:于是,就。
(31)败绩:大败(32)属:类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中刻画人物。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
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 年版)。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训练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1、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12、师古义∶军师今义∶师长四、一词多义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3、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4、以: 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5、之: A. 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 B. 公与之乘(他,指曹刿)C.小大之狱(的)D.公将鼓之(助词,无义)E.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F.故克之(他们,指齐师)6、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列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二、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三、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军队)被打败五、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1、宾语前置:何以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2020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作家作品:《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二、教材课下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2师:军队。
3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公:指鲁庄公,鲁国国君。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10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12遍:遍及,普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汇总和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汇总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一、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二.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 复习要点
20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公:指鲁庄公。
曹刿: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
乡人:同乡的人。
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谋:谋划。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乃:副词,于是,就。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即“以何战”。
以,凭,靠。
安:有“养”的意思。
专: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就是“必以之分人”。
对:回答。
徧:通“遍”,遍及、普遍。
从:听从。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加:虚报。
信:实情。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就是“可以之一战”。
则:连词,就。
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
鼓: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之:补足音节,无意义。
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先秦时,“驰”是人的行为;到了后代,才指马的动作。
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遂:副词,于是。
逐:追赶,追击。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缘故。
夫(fú):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竭:竭尽。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所以。
测:揣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二、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它是一部古代编年体史书。
作者相传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书中记叙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述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3.又何间焉:间:4.肉食者鄙:鄙:5.弗敢专也:弗:专:6.小惠未徧:徧:7.牺牲玉帛:牺牲:帛:8.弗敢加也:加:9.必以信:信:10.小信未孚:信:孚:11.神弗福也:福:12.小大之狱:狱:13.虽不能察:察:14.战则请从:请:从:15.公将鼓之:鼓:16.齐师败绩:败绩:17.公将驰之:驰:18.下视其辙:辙:19.遂逐齐师:遂:20.既克:既:克:21.公问其故:故:22.故克之:故:23.夫战,勇气也:夫:24.一鼓作气:作:25.再而衰:再:26.三而竭:竭:27.彼竭我盈:盈:28.惧有伏焉:伏:29.望其旗靡:靡:二、重点虚词(一)之1.肉食者谋之2.小大之狱3.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5.公将鼓之6.公将驰之7.登轼而望之8.故克之9.故逐之(二)以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5.可以一战1(三)而1.登轼而望之2.再而衰3.三而竭(四)焉1.又何间焉2.惧有伏焉(五)其1.其乡人曰2.下视其辙3.公问其故4.吾视其辙乱5.望其旗靡(六)何1.又何间焉2.何以战(七)乃乃入见(八)所衣食所安(九)虽虽不能察(十)与公与之乘(十一)于战于长勺三、出自本课的成语1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彼竭我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2。
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曹刿论战》
......
制作思维导图要注意的问题
• 要有一个明确的总主题 • 梳理知识点确立分支 • 不同的分支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 各级分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分支表现出来 • 图文并重,简单的图案起提示作用
一个常见的导图模板
制作思维导图要注意的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总主题?梳理知识点确立分支?不同的分支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各级分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分支表现出来?图文并重简单的图案起提示作用一个常见的导图模板开始行动吧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利用用思维导图复习文言文
曹刿论战
作者: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பைடு நூலகம்旗靡,故逐之。
本文有哪些知识点?
开始行动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玉帛bó辙zhé轼shì靡m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以:凭,靠。
(4)弗敢专也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
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依照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三、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能够:可凭借)4、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个地方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四、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特不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她们会设下埋伏、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可不能赐福(保佑)您的。
3、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假如)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依照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她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因此才下令追击她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您又何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可不能听从您的、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差不多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因此能够战胜她们、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差不多消失了。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20课《曹刿论战》知识梳理【文学常识】1、作者作品《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左传》所记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的民本思想。
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
3、我国古代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原文注释】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攻打)我。
公将战。
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刿,读(guì)请见(拜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想俸禄的人)谋之,又何间(读jiàn,参与;何间,宾语前置,参与什么)焉(疑问副词,呢)?”刿曰:“肉食者鄙(浅陋,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介词的宾语前置,凭借什么)战?”公曰:“衣食所安(这些养生的东西),弗敢专(独占)也,必以分(把……分给)人。
”对(回答)曰:“小惠未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真实的数目)。
”对曰:“小信(诚信,信用)未孚(使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必以(按照)情(实情)。
”对曰:“忠(竭力做事)之属(类)也。
可以(“以之”的略写,以,凭借))一战(打一次仗)。
战则请(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做某事)从。
”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
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击了三次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纵马追逐)之。
刿曰:“未可。
”下(动词,下车)视其辙,登轼(车前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文言文象征着语文之精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基础知识1.字音曹刿( ɡuì) 玉帛( bó) 小信未孚( fú) 辙乱( zhé) 旗靡( mǐ)2.一词多义何以战( 介词,凭、靠)以必以分人( 介词,把)民弗从也(动词,听从)从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必以信( 名词,实情)信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故故克之( 连词,所以)曹刿请见( 请求)请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又何间焉( 表示疑问,呢)焉惧有伏焉(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公与之乘( 指代曹刿)之大小之狱( 的)公将鼓之(起补足章节作用,无实义)故克之( 指代齐师)3.词类活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动用法,使信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向下)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4.古今异义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衣食所安[ 古义:指安身。
今义:平安;安全(跟“危”相对)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关于语文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选自《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攻打(3)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 :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享,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3)徧:遍及,普遍。
徧,同“遍”(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15) 加:虚报夸大 (16)信:实情。
(17)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
信,信用,指对神说实话(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战国策》中的一篇篇目,由战国时期齐国名士曹刿所著。
该文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智慧、智谋、辩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1.高明的战略思维:曹刿在《论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思维。
他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战场地势等因素,提出了“设奇计、用智谋、蓄争气”的作战思路,为齐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争的目的与方式:曹刿在论战中指出,“计不取乎近,全不取乎远,则兵法矣。
”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被一时的小利益所迷惑。
他还提出了“妄说大国之兵”,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正确评估敌我双方的力量差距,不要轻敌。
3.深刻的心理战术: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多种心理战术,例如逞强法、暗示法、偷梁换柱法等,通过战略巧妙和言辞的安排,达到破坏敌军士气、扰乱敌方指挥等目的。
4.辩证思维:曹刿具备辩证思维能力,他能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问题,并能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辩论中,他不仅仅注意到对方的错误观点,还能够深入分析其错误观点的起因和影响,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5.语言表达能力: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类比、夸张、对比等,使得论述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打动读者。
同时,他善于运用辞章细密,以语言的艺术力量来推动逻辑和思维的发展。
6.人物塑造技巧:在《论战》中,曹刿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其个性和特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7.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曹刿在《论战》中也展现了一些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
例如,他强调了功利主义的观点,认为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他还强调了以德治国,反对以强凌弱,以权谋私的观点。
以上是对《论战》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的梳理,其中包括战略思维、战争目的与方式、心理战术、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人物塑造技巧和社会思想与伦理观点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二、字音字形
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小信未孚(fú)玉帛(bó)下视其辙(zhé)
登轼(shì)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旗靡(mǐ)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齐师.伐我师:军队
2.肉食者
...谋之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3.肉食者鄙.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安身专:独自享有
5.对.曰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6.小惠未徧.遍:遍及、普遍
7.虽不能察.察:明察
8.必以情.情:实情
9.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10.战则请从.从:跟随
11.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3.既.克既:已经
14.一鼓作.气作:振作
15.彼竭.我盈.竭:衰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6.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7.惧有伏.焉伏:埋伏
18.望其旗靡.靡:倒下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
1.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2.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5.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6.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书信
7.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3.小信未孚.孚:使动用法,使……信服
4.忠.之属也忠: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下.视其辙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一词多义
1.师:①遂逐齐师(军队)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
2.故:①故克之(因此,所以)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3.从:①战则请从(跟随)②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4.请:①曹刿请见(请求)②战则请从(请让我)
5.信:必以信(实情)②小信未孚(信用)
(六)虚词归纳
1.其:其乡人曰代词,他,这里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代词,他们,指齐军
2.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3.之: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将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倒装句
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3.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五、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省略句)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省略句)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4.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对方没有士气了,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打仗,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六、文章主旨
文章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
七、理解性默写:
1. 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八、内容理解:
1.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2、鲁庄公形象分析。
《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
(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
优点:(1)不高高在上。
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2)善于纳谏。
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3)礼贤下士。
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
(4)尽职尽责。
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
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
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
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
可以说,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3、本文的两条线索是什么?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4、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曹刿论战的内容:
(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独自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认为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
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时,曹刿认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
(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
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九、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
一鼓作气: 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十、写作特点。
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
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