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校勘的作用和校勘的对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论语集注》:“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 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 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 ‘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此章之 言,《史记》作‘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 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 盖是时孔子年已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
因为,这八项工作都需要有一个文字正确无误的 底本。如果不先做好校勘工作而以误本为底本做这些 工作,那么这些工作也就会相应地出现错误。
如《魏书·卢玄传》:卿等欲言,便无相疑难。
这是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的标法。检《北史·卢 玄传》,这二句作“卿等欲言便言,无相疑难”。 《册府元龟》卷一五六引亦同。
注译者多注“无相”为“没福气。相,福相”, 译“父母无相”为“父母没福气”或“父母没有 生男相”。
检《太平广记》(中华书局本第2123页)引《法苑珠 林》“父母无相”作“父母无相留”。补一“留” 字,李寄之语即上下贯通了。
她是说父母不要留她,卖了她可以得钱供养父母。
注译者对此不作校勘,以误本为底本进行注释, 因此,注译也相应出现了错误。
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要说就说,不要互相疑难。 这样语气就通顺了。
据此,“便”下原脱一“言”字,补出“言”字, 我们就自然会以“卿等欲言便言”为句了。标点 者对其未加校勘,以误本为底本,因此,标点也 相应出现了错误。
又如现在许多注译本都选了晋干宝《搜神记》中的
《李寄》一文,其中有一段话都作:
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 应募(指卖出去送给大蛇吃)欲行,父母不听。寄曰: “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 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 以供父母,岂不善耶?’’
事实证明,不少文史著作中存在的瑕疵,有些正 是由于没有注意版本所造成的。
因此,可以说,校勘能直接便利读书、治学,有 助于古籍研究。通过校勘,可以为读者提供较好 的读本;通过校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比较正确 的底本。总之,校勘可使读书和研究工作,少走 弯路,能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校勘有助于疏通文字词义
王国维根据甲骨文校定了“振”乃“核”或“垓” 字之误,正了底本,才澄清了历史事实。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序》中说:“欲读书必先 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王 氏这里所指的“读书”,自然包括从事研究工作 而言。意思说,对于古书出现的各种错误情况, 不仅整理古书的人需要掌握,阅读古书、从事研 究工作的人,也是需要掌握的。
校勘在疏通文字词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是去疑。
我们看到文字错误的地方,往往解释不来,不知道究竟是什 么意思。谬妄的人就会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勉强说出一个 道理来。结果是哄了自己也误了别人。
又如:《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将其来施施。”
陈奂《诗毛氏传疏》卷六云:“‘将其来施施’,旧本当作 ‘其将来施’四字。正义:‘其将来之时,施施然甚难进而 易退。’是孔所据经文本作‘其将’也。《家训·书证篇》: ‘《诗》云将其来施施,《韩诗》亦重为施施。河北《毛诗》 皆云施施。江南旧本悉单为施,俗遂是之,恐为少误。’是 颜所见江南旧本皆单作‘施’。经言‘施’,传则重言之, 云‘施施难进之意’,……诗三章,章四句,每句四字,不 应此句独五字。‘来施’,不作‘来施施’,而颜之推反为 江南旧本误,则非也。”
陈奂指出“将其来施施”当作“其将来施”,指出原句致误 的原因是涉注文而衍,并引《颜氏家训·书证篇》所引江南、 江北两本的优劣,认为颜以“江南旧本误”是一个错误的判 断。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亦同陈奂说,以为此句是“涉传、笺 而误衍下‘施’字”。
再举《论语·述而》为例:子曰: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可使无大过矣。
第七章 文献的校勘
第一节 校勘的作用和校勘的对象
一、教学目标
主要知识点:校勘的作用(有助于古籍整理工作,有助于学术 思想研究,有助于疏通文字词义);校勘的对象(误字,衍字, 脱文,错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校勘的作用和校勘的对象。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授课方式:
1、围绕多媒体图片进行讲授 2、提问,个别发言
二、校勘文献有三大作用
(一)校勘有助于古籍整理 (二)校勘有助于学术研究 (三)有助于疏通文字词义
(一)校勘有助于古籍整理
古籍释, (4)翻译,(5)汇编,(6)影印,(7)辑佚,(8)编制目录 索引,(9)鉴别版本 等九个方面的工作。
校勘除了本身就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外, 还是其他八项古籍整理工作的先导。
五、教学手段:
1、设计课程纲举目张,进行个案分析 2、审美感受与理性分析并重 3、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一、校勘的概念
校勘是指以精密的方法,用不同 版本或其他资料,通过比较和推 理,发现并校正古书中由于抄写 或翻刻等原因而产生的字句、篇 章等的错误。
它是文献和古籍整理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查阅古籍的人必须具有 的基本功。
整理古代文献典籍,把其中的文字和史实考订清楚,应当 只是一个基本要求,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必须依靠校勘。 从上述几个例子看,从事古籍整理,必须以校勘为基础。
(二)校勘有助于学术研究
对于某种古籍进行学术研究,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 无误的底本,因此,校勘也是古籍研究工作的先导。
如研究哲学,现在都把“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归 于老子,实际上,这是用现行版本《老子》作为研 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查检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 本,现行本《老子》中十一处“无为而无不为”皆 不存在,而只有“无为而无以为”。
可见现行本这十一处并非《老子》原貌,而是经过 后人改动的。由此可见,老子只有“无为”的思想, 而没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哲学家们以没有 校勘的误本为底本研究老子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又如研究历史,殷商先公先王世系中历来列有冥、 振、微等。实际上,这是历史学家根据有误的通行 本《史记·殷本纪》和《三代世表》列出来的,殷商 先公先王中根本就没有“振”这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