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剖析
2012年“日本建筑新人战”优秀作品赏析
2012年“日本建筑新人战”优秀作品赏析
赖文波;张美琴;穆威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日本建筑新人战”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生竞赛之一,于2009年由日本知名建筑师组织发起,是日本全国建筑学科三年级以下学生设计作业选拔赛.以2012年日本建筑新人战优秀获奖作品为例进行赏析,分别从获奖作品课题的设置、理念的表达、图面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以期对中国建筑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赖文波;张美琴;穆威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日本京都大学环境设计研究室;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3
【相关文献】
1.“2012年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暑期学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2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J],
2.日本建筑教育的价值取向初探*--“建筑新人赛2012”获奖作品的启示 [J], 凌晓红
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十一五”优秀重大科技专项优秀科技创新平台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决定 [J],
4.关于表彰2012年度江西省煤炭工业优秀企业(优秀单位)、优秀企业家(优秀工作者)的决定 [J],
5.“UDG杯”中国建筑新人战暨第2届“亚洲建筑新人战” [J], 许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被广泛关注和赞赏。
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super flat”。
接下来,我们将对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进行解析。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super flat的概念。
super flat是指一种抽象、扁平的视觉风格,源自于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和村上隆的艺术创作。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将图像的各种元素简化为扁平、明快的色彩和形状,营造出一种平面的感觉,同时强调对图案和纹理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super flat风格则体现为建筑外观简洁、线条明快、色彩鲜艳、结构扁平化的特点。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super flat的影子。
他的建筑外观常常采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等,线条明快,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细节,整体呈现出一种扁平的感觉。
而在色彩运用上,妹岛和世也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使建筑外观更加鲜明突出。
他在建筑结构设计上也常常强调扁平化的特点,通过简化和设计,创造出一种超扁平的视觉效果。
那么,为什么妹岛和世在建筑设计中会采用super flat的风格呢?super flat风格符合当下社会的审美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视觉上的碎片化和扁平化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在这样的背景下,super flat风格的简洁、扁平、明快正好契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妹岛和世采用super flat风格的建筑设计也是出于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
在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往往注重形式的复杂和细节的繁复,而妹岛和世却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更加简洁、更加现代的建筑风格。
他认为,建筑设计不应该被过多的装饰和细节所束缚,而应该追求简洁、轻盈、平面化的效果,这也正是super flat风格所追求的。
妹岛和世的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还体现了对当代城市空间的思考。
日本大跨度公共建筑的结构概念
室外观赏上为城市增色。 ⒉结构系统: 秋田天空穹顶被设计为单层索-膜结构,并
接,可在地面分片组装成 3 部分或 5 部分,然后 用 160t 的起重机提升就位并组装。
设计了方便的屋面排雪系统,该屋面结构平面为 130m × 100m 的半球面,矢高为 32m,按日本建 筑规范,穹顶上的雪荷载为 450kgf/m2,这个穹 顶由受拉的屋面膜材、管状空间拱架及钢筋砼基 座结构组成,空间拱架由双向拱结构组成,一个 方向是空腹拱架(一个月牙形,最大矢高为 2m),
日本大跨度现代空间结构工程一览
表1 体育场
名 称 ⒈ 宫城体育场 ⒉ 新泻体育场 ⒊ 鹿岛体育场 ⒋ 崎玉体育场 ⒌ 东京体育场 ⒍ 横滨体育场 ⒎ 静冈体育场 ⒏ 丰田体育场 ⒐ 大阪体育场 ⒑ 神户体育场 ⒒ 大分体育场 ⒓ 熊本体育场
建成时间 2000 2001 2001 2002 2001 1997 2000 2001 1996 2001 2001 199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项体育场馆、各类公共 建筑中大跨空间结构肯定将会大量涌现,能否确 保建筑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合理、外形美观、富 有艺术性,将反映我们的建筑师结构概念设计的 水平,反映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能否完美的结 合。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新建的大跨度空间 结构(部分)的工程名称与竣工日期如下一览表。 限于篇幅,以下我们摘要介绍其中几个工程 的概况、结构系统与特点,供建筑师与结构工程 师参考。
⒏ 熊本公司穹顶
1997
⒐ 札幌社会穹顶
1997
⒑ 小松穹顶
1997
⒒ Odate 穹顶
1997
⒓ 多治见穹顶
1998
⒔ Seibu穹顶
1999
⒕ 北九州媒介穹顶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创新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种被称为“super flat”的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妹岛和世的设计理念及其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super flat”这个概念。
该概念最早由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他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趋势,逐渐丧失了三维和层次感。
而在建筑设计中,妹岛和世借用了“super flat”这一概念,试图在空间的设计中营造出一种类似平面艺术的感觉。
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super flat”现象。
他广泛使用了简单的几何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建筑的形体简洁大方,没有复杂的曲线和装饰,追求了一种极致的简约和平面感。
他善于运用亮丽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强化建筑的平面感,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明快、活泼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往往没有明显的层次和深度感,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连接,整体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特点。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是他独特设计风格的一部分,通过简洁的形式、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类似平面艺术的感觉。
这种设计风格与他对于空间和环境的关注和追求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他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他对纯粹和简洁美的追求。
这种“super flat”现象为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也使我们对他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建筑各阶段解析
2012-01-19 03:18:45小引本篇实为读星条旗、弥多太诸老师有关日本建筑相册的一份杂抄笔记,我不懂日文,于建筑也完全是外行,虽然平时感兴趣,但多半都是茫然的状态,也曾有心请教星条师,不过他日理万基,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最后只能盲人摸象,自己动手,使之成为年初有关日本历史文物和宗教信仰两日志的续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写这样的日志并非为了求教,或者狂妄地以此指点他人,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些只是一些资料的备份,很多日本建筑的相关问题,日本学者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我哪里有资格和能力解说呢?!本篇绝不是行家的美学欣赏,也不是论道似的技术分析,不过木建筑之所以为世人所重,一则是其外观,另外的根本原因是,建构是力学的展示,故而本篇中罗列了不少平面示意图,在了然建筑部件的名称之外,通过示意图,或能进一步的感受建筑之博大和丰富,这些示意图也最费心力,当然,有心者不能重图轻文,另外,看上去啰嗦夹缠,可自以为相当省略了,很多节点不得不割舍,不然说不定要写成书,话说回来,这样的游戏之作,饱学之士切莫当真才好,或者照例是一些图影还算有点用处,汇集于此,没有功劳也还有疲劳,图片皆随处偷盗而来,此间也不一一交代说明了,仓促赶在年前列出,错谬当过后再改。
***************************************************进入正题的分割线********************************************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建筑,其用材、造型、式样,跟这个国家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此外还与其政信仰风俗,政治教化密不可分,要讲日本建筑,还得从头说起。
原始时代,先民为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将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面、以木或竹支撑的柱架之上,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梁板,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高床式住居。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其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好评,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
妹岛和世作品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超平面(superflat)现象,这种现象在建筑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本文将分析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超平面现象,并探讨其对建筑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超平面现象。
超平面现象是一种艺术概念,起源于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的创作。
他的作品以明亮的颜色和扁平化的图形为特征,将2D与3D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平面”的风格。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也有类似的风格,其外立面常常以平坦的面板和简单的线条组成,显得非常扁平化。
超平面现象在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筑物外墙上的板材装饰构件造型趋于扁平且呈现出简单明了的二维图形效果。
这种设计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降低建筑的复杂度和成本,并且能够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性。
妹岛和世作品中超平面现象的另一个特征是,建筑物的外墙会被分割成许多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板材,这些板材组成了整个建筑物的外观。
这种设计方式让建筑物的整体质感更为统一,也更具有细节感。
此外,这种板材装饰构件的设计在建筑的外立面上呈现出强烈的几何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超平面现象在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简化了建筑的形式,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通常是多样化的,每个房间和空间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设计风格。
但是,妹岛和世的设计将所有元素都简化为二维图形,从而强调了建筑整体性。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创造了强烈的几何感和细节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妹岛和世作品中的超平面现象赋予了建筑强烈的几何感和细节感。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让建筑看起来更加整齐有序,还能够以最少的元素创造出最强烈的视觉效果。
此外,超平面现象的应用还能够让建筑与周边环境契合更多。
三、呼应了时代的审美和文化趋势。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1)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班级:08商务日语(1)班姓名:马亚利学号:0807250108辅导老师:范云霞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摘要:日本文化飘自中国,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多元,内涵丰富和自然主义的审美特色。
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固有的建筑观,在建筑的设计上表现为重抽象、简练和强调工艺精美等特点。
该文通过对日本传统设计中具代表性的茶庭和民居等建筑形式,从艺术哲学,美学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独特手法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日本美学,神社建筑与庭院,茶庭与茶屋,枯山水,町家住宅,禅宗,泡泡筑自古以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审美意识。
人们爱美,追求美,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人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审美意识与地域民族性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更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结合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日本这个民族人民的审美观。
在当今的世界建筑舞台审美情趣上活跃着一批日本设计师,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东方热。
其之所以能得到国际范围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体现出来的本土民族精神和审美风格。
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
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但是却很少能看到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华丽的雕刻与装饰,只是保留了材料的本来质地,没有粉刷纹饰,错落搭配而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
直至现代,日本的建筑物中仍保留了草木材料的风格。
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
中国建筑界一直关注日本建筑界的动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
日本近代建筑师长野宇平治设计风格演变探析
10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10有的风格理念土崩瓦解,但新思想尚未形成。
在这种变革时代中,长野宇平治的作品明显呈现出同时期其他作品不同的倾向,即寻求本源的哲学内涵,冠以“新古典主义”的标签是对其简单化的理解,他对古典的追寻是通过深刻认识后选择的。
2 1895—1900年:建筑风格的酝酿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全面学习西方思想,建筑也不例外,但是未经改造的西方建筑移植到日本后,引起了对传统的反思。
长野宇平治来到奈良工作,创造出既有别于日本大木匠师的拟洋风风格,但又不同于当时外国技师的“三分和风七分洋式”的做法,奈良县厅舍(1895年)开创性地将和风与洋风完美融合[1]。
传统的日本建筑使用芯壁造结构,将柱子完全包裹进墙壁之中,这和西方半木构造中木骨石墙的建筑结构采用的材料和承力方式些许类似。
在充分理解了日本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结构内核后,长野融合了东西方建构逻辑,创造出柱子外露出墙壁的建造方式。
奈良县厅舍的屋顶设计也在日本和西方文化间做出平衡,虽然运用传统坡屋顶,但是一改较深的出檐,浅出檐的设计将浓厚的和式味道减淡。
诸如这一系列的设计手法对当时的建筑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妻木赖黄的东京日本劝业银行(1899年)和辰野金吾的奈良酒店(1909年)均隐现出这种风格。
如果说奈良县厅舍是长野宇平治利用西方建构逻辑做的和洋折中实验,那么关西铁路爱知站(1898年)就是和风融入文艺复兴风格的实践。
样式新奇的陡峭屋顶上装饰着多个老虎窗,正中钟塔凸出中央轴线,整个建筑横向分为五段,正是沿用文艺复兴后期建筑立面划分的方式。
建筑入口处凸出双坡顶体块,又与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千鸟破风形似。
和洋折中的建筑风格在这个阶段展现得淋漓尽致,是长野宇平治建筑实践的开端。
3 1900—1913年:风格转变的过渡期明治时期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此时西方面临着摘要 长野宇平治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古典主义建筑师。
日式风格设计理念
日本房屋设计理念:让住宅与环境共生,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木结构房屋是日本的传统,因为日本是森林覆盖率很高的国家,经济实用便捷。
再者日本是多震国家,木结构安全系数高。
不过现今的日本保护本国森林资源,木材大多是从国外进口。
日式房屋的特点:日本式房屋的特点之一——灵活无碍的自由空间。
日本式房屋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3部分组成,讲究一点的,在延伸的屋檐下有条走廊,供纳凉或小憩。
房间内部被拉门隔开,方便拉上和开启,这让看起来很狭小的日本式房屋显得很宽敞。
特点之二——陈设简单。
日本式房屋均铺有高出地面数十厘米的地板,以便使屋内东暖夏凉,也避免事内潮湿。
日本式房间的地板上都铺有俗称塌塌米的草垫。
塌塌米是用稻草制作的厚草垫子,上面缝有细席子,长约180厘米,宽为90厘米,做工极为精细。
寝室白天表面上几乎空无一物,只是在一边设有壁橱,放置衣服和被褥等物。
特点之三——适合日本人低坐的生活习惯。
尽管衣柜,椅子,高脚餐桌等西洋家具已经进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但日本人仍然拖鞋走进日本式房间,坐在坐垫上休息,或是围着矮桌用膳最符合日本人的体型很生活方式。
不同经济层次的日本人居住在不同类别的房屋里。
虽说当今日本建造了大量有十几层之高的设备齐全的高级公寓,但每个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仍是购买一块地皮,建造一座日本式房屋。
日本人爱用“猫之额”来形容自己住宅的狭小,但言谈之中仍掩饰不了他们为自己能拥有一幢独立的日本式房屋而感到骄傲的喜悦之情。
日本的厨房都是开放式的,这个在中国不适用。
因为中国的料理油烟大,厨房必须是封闭式的,否则整个房间都是油烟味。
日本和式建筑,又称“和样建筑”或“日本式建筑”。
13~14世纪日本佛教建筑继承7~10世纪的佛教寺庙、传统神社和中国唐代建筑的特点,采用歇山顶、深挑檐、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横向木板壁外墙,桧树皮葺屋顶等,外观轻快洒脱。
日式设计风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响,讲究空间的流动与分隔,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分几个功能空间,空间中总能让人静静地思考,禅意无穷。
日本建筑教育的价值取向初探——“建筑新人赛2012”获奖作品的启示
A B S T R A C T Th r ough i nt r odUCi ng t he
奖 ”— — 普利 茨 克 奖 ,数 量 仅 次 于 美 国 。
理 念 和 特 点 的 。 建 筑 新 人 赛 第 一 届 的 参 加 人
日 本 的 现 代 建 筑 文 化 主 要 于 二 战 以后 开 数 约 为50 0人 ,去 年 已 发 展 为近 1 00 0个 学 生
— —
“ 建筑 新 人 赛2 0 1 2 " 获 奖 作 品 的 启 示
A Br i ef A nal ysi s of Val ueal Educat i on i n Japan:
“ 建 筑 新 人 赛 ” 的评 选 是 通 过 第 一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I 3 。 日本 当 代 建 筑 文 化 的 成 就 有 目共 睹 ,很 少 有 国 家 能 像 日 本 那 样 ,
ar chi t ect ur e desi gn of J apan can st and out i n t he w or l d on t he one hand.and on t he ot her hand br i ngs som e i nspi r at i ons f or our
始 发 展 ,在 对 待 外 来 文 化 上 经 历 了 引 进 和 模 仿 ,到 转 化 和 折 中 ,再 到 交 融 和 共 生 三 个 阶
wi n n i n g wor k s o f “ Ken c hi k u s h i n j i n s en ” ,
t he pape r car r i es out a b r i ef anal ysi s of t he vaI uas of a r chi t ect u r al edUCat i 0n i n JaPan. BY SUm m a r i zi ng t he edUCat i 0n i nt o 4 char act er i st i cs i ncl udi ng o r i gi nal i t y. cr eat i vi t y,t echnol ogy,and hum ani st i c,t he paper hel ps US unde r st and t he r eas on w hy
日式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
日式建筑的特点及其应用日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独特的地位,其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建筑界中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对象。
本篇文章将从日式建筑的特点以及其应用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一、日式建筑的特点1.1 简洁自然的外观日式建筑以简洁自然的外观为主要特点,它们通常是简单的几何形体,采用木质结构和极简的装饰。
一般来说,日式建筑没有华丽的装饰和浮华的色彩,而是以自然原材料为主,有利于其整体色彩的和谐和自然感。
1.2 移动式建筑设计在传统的日式建筑设计中,家具或者墙壁是可以移动的。
这种设计可以让建筑物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或者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比如说,在冬天的时候墙壁可以拆卸,阳光可以照进来,春天的时候它们又可以重新放回去,隔绝太阳。
1.3 精湛的工艺日式建筑的精湛工艺体现在建筑材料的制作和构造中。
建筑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所有的部件都拥有顶级的质量和精度。
日式建筑师会通过精心的细节设计来增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感,比如说榻榻米、和式厕所等等。
1.4 纵横结构的使用纵横结构是指日本传统建筑中外墙和内部结构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使用了一种称为木质结构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建筑更加灵活。
在这种结构下,建筑师可以减少杆件的数量,增加建筑内部的灵活性,避免了建筑的侧向震动,同时还可以对于内外装修进行隔离。
二、日式建筑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日式风格的住宅建筑逐渐受到欢迎。
这些建筑以其简单自然的外观、自然的色彩和自然材料来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相信在未来,日式风格的住宅将越来越受到欢迎。
2.2 旅游建筑日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在日本,有许多的寺庙、古建筑、民居等,它们以其古老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而著名。
不少旅游景点采用了传统建筑,比如说京都的酒店、寺庙等。
2.3 办公建筑日式建筑也适用于办公楼的设计和建造。
在日本,许多公司和企业都喜欢使用日式建筑风格来打造其办公室。
这种建筑风格以其清新、高雅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创造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
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特点
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特点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和式建筑设计风格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式建筑是指以传统日本建筑为基础,结合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再创作和设计的建筑形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了解一下日本和式建筑设计风格及其特点。
一、和式建筑的特点和式建筑的特点是它的简洁、朴素、自然和优雅。
和式建筑的建筑材料大多使用木材和竹子,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中的石头、泥土和石灰等材料。
建筑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屏风、障子和拉门等,这些元素可以让建筑内外互相连通,同时也便于调节室内的光线和温度。
和式建筑的风格也非常注重比例和形式。
建筑体量通常以正方形或矩形为主,而屋顶则以折纸形式为主,圆形和半月形也是常见的形式。
外观上,和式建筑会强调层次感和对称性,并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装饰。
二、日本和式建筑的历史和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中叶。
在那个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主要以飞檐斗拱和曲卷回纹为主,这和当时中国的建筑风格有些类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也逐渐发挥出来,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地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期间,日本和式建筑的风格达到了巅峰。
当时建筑的主体结构是由木料组成,并以半固定式连接方式实现。
这种连接方式充分考虑了日本地震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的影响。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时期,日本和式建筑的风格进一步演化,并形成了特别的民族特色。
随着江户幕府的建立,日本经济和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促进了和式建筑风格的发展。
如今,日本和式建筑风格已经成为了世界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注重建筑的与自然融合,因此和式建筑的元素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和式建筑的现代设计如今,日本和式建筑的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
一些建筑师开始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同时也不断探索和体验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另一些建筑师则将和式建筑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
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和式室内设计
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经历了寝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屋等阶段.日本建筑史的研 究,就基本上以此四大阶段为单元而展开,相应形成了三大史的研究内容,即古代建筑史、中 世建筑史和近世建筑史,这是在时间轴上划分建筑史研究的内容。
8—11世纪上层贵族府邸的寝殿造和16—17世纪武士豪绅府邸的“书院造”之间也有一个过 渡型制,叫“主殿造”也叫“武家造”.
诚照寺四足门样式
唐门样式 四足唐门
多为皇家或贵族寝宫采用的寝殿造,代表作京都御所紫宸殿·清凉殿、严岛神社等 京都御所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西北角,是日本平安时代时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从公元781年 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
京都御所鸟瞰
京都御所正门——建礼门
钓殿位置示意图
风俗博物馆中的寝殿造模型
整个宅邸都被表面覆盖木板并有顶檐的泥土墙包围着.宅邸的主门——被称为正门。由于寝殿造 建筑总是面向南方修建,那么通向这一复杂建筑群的主入口就会在东西两个方向之一修建,而这取决 于哪边面对着更为宽阔的主街道。无论东西两侧哪一边作为修建主入口的一边,在正门和廊之间的 墙内空地里都会修筑一系列的,不同结构的,供客人随从住宿或者停放车辆的建筑物。而内侧的中 门则会修建在廊上对准外侧围墙的正门的位置上,并且起到内侧中央庭院入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正式的来访者如果不是从正面的楼梯进入寝殿的话则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行为。
整个寝殿的模型外景
整个寝殿的模型平面图
母屋陈设示意图
御帐台
妻户
厢
箦子
二枚格子开闭的状态示意图
对屋
对屋位置示意图
寝殿造建筑形式中的对屋,是附属于寝殿的次一级建筑,并通过有 顶的走廊与寝殿相连接.
城市设计新视角_概念性城市设计探讨_以东京第六届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为例
专业知识 ③ 。 同时竞赛主办方还 从不同国家邀请了很多相关职业 的专家组成了评审团参加讨论和 设计 , 这使得整个概念性城市设 计过程始终处于多学科 、 多角度 讨论的氛围之中 。 以下为获奖方 案介绍 。 2 可 持续 的城 市进化 方式 ( Sustainable Urban Mutation— — — SU M ) ( 一等奖 ;选择基地 :白 金 3-5 区) 2 . 1 基地分析 — — — 寻找问题 位于市中心地段的白金 3 5 区就像东京其他大量存在的传 统社街区一样 , 面临的问题是在 今天高层高密度开发的吞噬下该 不该幸存下来 , 以及以何种方式 与城市融为一体 ( 图2 ) ? 在对基地进行了多次的考察 之后 , 发现基地具有以下的强烈 特征 : ( 1) 对东京不断演变的城 市结构 , 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城市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 27 No. 7 Jul. 2003
【 文章编号】 1002 -1329 ( 2003 ) 07 -0089 -08 【 中图分类号】 TU984 【 文献标识码】 B
城市设计新视角 : 概念性城市设计探讨 *
图 6 过 程 控 制
们与记忆场所和城市之间的亲密 程度是取决于各种密度的关系 。 考虑到保持白金 “ 村落” 特征和 现状人 口密度 相当高这 一事实 ( 248 人/ hm2) , 未来人口增长应 当以缓慢的方式为主 。 但是宏观 上 , 政府城市规划要求增加山手 线内人口数量 , 在港区增加地铁 站和商务来发展该区 。 因此 , 平 衡两方面 , 预计未来 30 年 , 人 口增加 40 %。 目标是 :适应人 口自然增长 , 提供更高的居住标 准和增加该区的活力 。 对密度重新组织的具体措施 可以分为大 、 中 、 小三个尺度层 次。 3 . 3. 1 密度的 转移 ( 大 尺度) ( 图 8) 3 . 3. 2 缓慢的 渐变 ( 中 尺度) ( 图 9) 3 . 3. 3 进一步密度化的可能性 ( 小尺度)( 图 10) 3 . 4 运作手段 3 . 4. 1 政府制定开发控制政策 包括 :( 1 ) 建筑材料使用 ; ( 2 ) 建筑高度控制 ; ( 3 ) 容积率 指定 ; ( 4 ) 公共空间和禁止开发 区域 ; ( 5 ) 停车场 ; ( 6 ) 遗产税 制度
概念设计与个性表达_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初探(1)
32第24卷10 /2006华中建筑当今我国的建筑领域出现了许许多多“顺理成章”的问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和重视。
比如,中国当前建筑行业的火爆发展令国内外建筑业同行心动不已。
但是,我想大家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
而在很短时间内设计(创作)出来的作品,它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而安藤忠雄(以下简称安藤)认为现代建筑过于注重现实的经济、法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过于进行保守的创作,结果忘记了鼓舞人类精神的空间。
正是因为这样,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作品”才常常被披上“漂亮”的外衣而被业主采纳。
试问我们的建筑师责任何在?然而,这么一些现象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①中国的建设项目浩如烟海,但大多数创作都很草率,称得上建筑精品的项目寥寥无几;②建筑创作趋于表象化:形象游戏、模仿抄袭、无视环境、建筑文化趋同还有甚至将“民族性”与“民族形式”等同起来的现象;③建筑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特别是半路出家的以抄袭、搬套、拼凑为“基本功”的“装潢设计家”,鱼目混珠;④传媒的大势“炒作”;⑤商业扩张和消费时尚成为时代特征,忽视建筑文化的研究,而目前仅有的建筑文化几乎丧失了它本身内在的基础和意义深度;⑥城市或街区的本土特征正在不断地消失,建筑和城市的地域性、个性特征等越来越淡化,甚至正在趋于消亡。
虽然中国不乏有一些有责任和上进心的建筑师和业主,但总的来说还是难以形成好的势态。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国外建筑师是怎么做的?在此,我们也许能从日本建筑大师安藤的作品中得到些启发。
正当日本的现代主义处于低谷的时候,安藤一方面从现代建筑的始祖——西方古典建筑中寻找灵感,一方面从日本传统建筑中汲取养分,从平民最熟悉的、最亲切的数寄屋、町家、枯山水中提炼精华,并再现于现代建筑中,既表达了对西方古典建筑的体验,又实现了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追求。
安藤走出的是一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的创造道路。
有人也曾问安藤决定一个建筑设计概念需要多长概念设计与个性表达——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初探Conceptual Design and Individuality Expression摘 要 该文针对当前中国建筑创作构思中存在的一些表象,提出了在建筑创作构思时需要概念设计与个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