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读(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受。兼所爱。,则 孟子曰: 人之于身也,兼所受。兼所爱。,则 。, 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 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尽寸之肤不 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 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 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 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 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 有场师,舍其梧槚,状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有场师,舍其梧槚,状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 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告子》上十四) (《告子》上十四) • 章旨:孟子教人养身,不可以以小失大,因贱害 章旨:孟子教人养身,不可以以小失大, 贵。
•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 孟子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 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 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 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 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 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 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 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尽心》 24) 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尽心》下24) • 章旨:孟子借性与命之辩,勉人不可以耳、 章旨:孟子借性与命之辩,勉人不可以耳、 鼻等嗜欲为满足,当努力追求仁、 目、口、鼻等嗜欲为满足,当努力追求仁、 智的圆满实践。 义、礼、智的圆满实践。
•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 孟子曰: 人心也; 人路也。 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 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十一) (《告子》上十一) • 章旨:孟子言为学之本,在求其放失的本 章旨:孟子言为学之本, 心。
•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 孟子曰: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 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 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 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 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 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 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 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 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 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 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 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 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 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 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 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 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 心之谓与? 告子》上八) 心之谓与?”(《告子》上八) • 章旨:孟子设喻,言人皆有仁义之心;其所以为 章旨:孟子设喻,言人皆有仁义之心; 不善,由于不知操持,不知存养, 不善,由于不知操持,不知存养,以致放失梏亡 其良心。 其良心。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 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 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 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 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上(六)》 • • 章旨:孟子勉人扩充四端,即足以保四海而王天下。 章旨:孟子勉人扩充四端,即足以保四海而王天下。
论性善 1.人性本善
• 性善说是孟子学说理论的核心,其行为哲学、教 性善说是孟子学说理论的核心,其行为哲学、 育哲学及仁政学说, 育哲学及仁政学说,都是根据此性善说推衍而来 的。 • 孟子的性善说立论于人具有四种善端,这四端有 孟子的性善说立论于人具有四种善端, 如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不是后天外加的。 如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不是后天外加的。 而这四端也就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 而这四端也就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 ”“良能 良能” 人之所以不能纯然为善, 知”“良能”。人之所以不能纯然为善,甚或变 而为恶, 而为恶,往往是因为后天物欲所蔽或受到不良环 境的影响,而丧失了本心。因此, 境的影响,而丧失了本心。因此,孟子以为人必 须存养本心,扩充善端, 须存养本心,扩充善端,这样才能挽救人心的陷 形成王道的政治。 溺,形成王道的政治。
• 《梁惠王》上一 • 章旨:孟子劝梁惠王倡行仁义,勿使上下 征利而危及国家。
• 《告子》下四 • 章旨:孟子指出君王治国要怀仁义而去私 利,才能王天下。
• 《尽心》上二十五 • 章旨:孟子指出舜和跖的差别,只在于追 求善与利的不同而已。
论行为
一、行止务本
• 章旨:孟子指出君子对于亲亲、仁民、爱 物,其间的爱是有差等的,仁民、爱物皆 当以亲亲为本。
•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 公都子曰:告子曰: 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 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 或曰: 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 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 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 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 子比干。 今曰: 性善’ 然则彼皆非欤? 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古 • 孟子曰: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 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 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 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 彝也,好是懿德。( 告子》 。(《 彝也,好是懿德。(《告子》上6) • 章旨:孟子辟公都子之惑,以为善性是人所固有,仁义礼智, 章旨:孟子辟公都子之惑,以为善性是人所固有,仁义礼智, 自根于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自根于心,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 公都子问曰: 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 何也? 何也?” • 孟子曰: 从其大体为大人,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 人。” • 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 何也? 何也?” •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 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 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告子》 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上 十五) 十五) • 章旨:孟子认为心是人之大体,能先立其大者, 章旨:孟子认为心是人之大体,能先立其大者, 则耳、目小体之欲,不能夺其大,此所以为大人。 则耳、目小体之欲,不能夺其大,此所以为大人。
•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 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 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 宅也; 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 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 正路而不由,哀哉! 正路而不由,哀哉!” (《离娄》上十) • 章旨:孟子哀痛暴弃仁义者自甘堕落。 章旨:孟子哀痛暴弃仁义者自甘堕落。
2.存养善性 2.存养善性
• 孟子认为人性有善端,而此善性,需要 孟子认为人性有善端,而此善性, 认真存养才能发挥功能,成为君子圣贤。 认真存养才能发挥功能,成为君子圣贤。 自暴自弃的人,乃不知存养。 自暴自弃的人,乃不知存养。至于存养之 则要养其大者,不能以小害大, 道,则要养其大者,不能以小害大,因贱 害贵。 害贵。
来自百度文库 存理克欲
• (《尽心》下三五) • 章旨:孟子强调存养本心之道,莫善于寡 欲。
• 《告子》上十 • 章旨:孟子论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生 死,但是生与死应以义为取舍标准,勿因 一己私欲而失其本心。
• 《离娄》下三三 • 章旨:孟子引述齐人乞食墦间、骄其妻妾 的故事,以比喻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利达 而骄人之可耻。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孟子曰: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 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 下也。 尽心》 15) 下也。” (《尽心》上15) • 章旨:孟子言爱亲敬长,乃人之良知良能, 勉人加以扩充,而达于天下。
《孟子》导读
人性本善 论性善 存养善性 存理克欲 行止务本 论行为 涵养操持
孟子思想
论教育
自动自发 确立标准 环境移人 民贵君轻 论政治 因先尊贤 仁者无敌
人性本善 论性善 存养善性 存理克欲 行止务本 论行为 涵养操持
孟子思想
论教育
自动自发 确立标准 环境移人 民贵君轻 论政治 因先尊贤 仁者无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