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和押韵平仄
诗歌文体知识
诗歌文体知识一、诗歌分类:1.从形式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格律限。
2.词。
是诗的别体,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又叫诗余。
南朝萌芽,隋唐兴起,盛行宋代。
词有词牌和词题。
(1.)“词牌”。
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 90字)和长调( 91字以上)三种。
词牌种类很多。
(2.)词题。
即词的标题。
标题可有可无。
但词牌必须有。
(3.)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流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作家作品1.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的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3.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
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世称“杜樊川”。
有《樊川诗集》4.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南朝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合称“陶谢”。
著有《陶渊明集》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
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词律的名词解释
词律的名词解释什么是词律词律是指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节奏感。
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字音、字数和句子结构的有意安排和运用,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词律的分类音节与字数根据音节与字数的组合方式,词律可以分为平仄、押韵、对仗等几种形式。
•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在古代汉语中,平仄通常由四个声调表示。
•押韵:押韵是指在一定位置上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音韵。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对仗:对仗是指在句子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对称关系,通过相似或相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情感。
对仗可以增强语言之间的呼应和协调。
句式与结构根据句式与结构的特点,词律可以分为平行句、排比句、重复句等几种形式。
•平行句:平行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通过平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相似或相反的意义。
平行句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表达力。
•排比句:排比句是指通过对一系列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排列,以强调并增强修辞效果。
排比句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重复句:重复句是指在诗歌中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
重复句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词律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不同文化中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词律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文化中对词律应用的示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诗歌注重平仄和押韵,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更为突出。
中国传统诗歌通常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两种形式,每个字音都需要符合平仄的要求,并且每句之间需要押韵。
这种词律的应用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英语文化英语文化中的诗歌注重押韵和节奏感。
英语诗歌通常采用不同的韵脚和韵律形式,如押头韵、押尾韵、押中间韵等。
英语诗歌还注重句子长度和节奏感,通过对音节和重音的安排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性。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中的诗歌注重音节和节奏感。
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包括俳句、短歌和长歌等,它们都有着固定的音节和节奏规律。
诗词格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李商隐《当句有对》)
分析韵脚字、平仄、对仗
第十章
诗词格律
一、诗歌的分类 古诗 近(今)体诗和古体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P1084 字句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 对仗
(一)字句固定
(二)押韵严格 P1085 位置固定; 押平声韵(依《平水韵》1086) 不能出韵、换韵(1088) “孤雁出群”
宽韵:字数多的韵。支、真、先、阳、庚、尤 窄韵:字数少的韵。江、佳、肴、覃、盐、咸
“仄仄平平仄”格式中的拗有时可不救。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同一首诗中有的救有的未救,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
“一”拗,对句不救。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
“自”拗,对句“班”救。
(4)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平平仄仄平 。 仄仄仄仄仄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依。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寝倦解曲梦,虑闲添远情。
(元稹《晚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
各种句型平仄要求和变通处(P1094)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何分析一首诗的格律
如何分析一首诗的格律分析一首诗的格律并非易事,需要对相关知识和技巧有所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析诗歌格律的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诗歌格律概述诗歌格律是指诗歌在音韵、字数、平仄等方面的规律性。
它是诗歌中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之一,通过合理的格律结构,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二、音韵格律分析方法1. 押韵:首先要分析诗歌是否有押韵,即诗句末尾的音韵是否相同。
押韵可以分为充分押韵和半押韵两种,充分押韵要求诗句的音韵完全相同,而半押韵则要求音韵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2. 音节数:统计每句诗的音节数,以了解句子的长短变化。
长短句交替以及韵脚对应的长度差异是一种常见的格律布局。
3. 脚与韵:注意诗句中的脚和韵,脚是指由重音和辅音组成的音组,韵则是指由元音和韵尾组成的音组。
分析诗句中的脚和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格律的规律性和变化。
三、平仄格律分析方法平仄格律是指诗句中字的平仄关系。
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声调平缓,仄声则是声调有抑扬顿挫。
分析诗歌的平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抑扬顿挫,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1. 平仄分类:将每个字根据平仄的不同,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通常标记为“平”,仄声标记为“仄”。
2. 平仄对应:将每个字的平仄进行对应,看是否符合平仄的要求。
平仄对应要求仄声之后是平声,平声之后是仄声。
通过对平仄的精确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平仄变化:注意观察诗句中平仄的变化,有时会出现调子的变化以及特殊意境的营造。
如何灵活运用平仄变化,是诗歌作家的一项重要技巧。
四、案例分析:李白《静夜思》为了更好地说明分析诗歌格律的方法,我们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进行分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如下:1. 押韵:第一、二句的“光”和“霜”押韵,第三、四句的“月”和“乡”押韵。
整首诗采用了AABB的押韵方式。
诗歌的韵律和表达
诗歌的韵律和表达一、诗歌的韵律1.韵律的定义:诗歌中的韵律是指诗的音节、重音、停顿和节奏等方面的组织形式。
2.韵律的分类:(1)古体诗的韵律:以五言、七言为主,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2)近体诗的韵律:以律诗、绝句为主,有严格的平仄、对仗和押韵要求。
(3)现代诗的韵律:形式多样,不受平仄、对仗限制,注重自由发挥。
3.押韵:诗歌中相同或相近韵母的音节在句子末尾相押,形成美感。
4.平仄:古代诗歌的音调分类,平声和仄声的搭配。
平声柔和,仄声刚劲。
5.对仗:诗歌中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的呼应和对应。
二、诗歌的表达1.意象: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具有象征意义。
2.意境:诗歌中所创造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增强表现力。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生动性。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其特点。
(4)排比: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增强语势。
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2)间接抒情: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来间接表达情感。
5.表现手法:(1)渲染:通过反复描绘,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
(2)对比: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其特点。
(3)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概念,增强表现力。
6.结构布局:诗歌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部分的组织安排。
综上所述,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掌握韵律规律和表达技巧,有助于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诗歌作品。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判断以下诗句中哪个字的韵脚押韵?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题方法:首先,找出诗句中的韵脚,即“光”和“霜”。
然后,判断两个字的韵母是否相同或相近。
在本题中,“光”和“霜”的韵母都是“ang”,因此它们押韵。
2.习题:请判断以下诗句中哪个字的平仄是正确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关于诗歌的基础常识
诗歌的基础常识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诗歌的基础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诗歌的风格:民谣、挽歌、古代史诗、寓言诗、古典诗、抒情诗、田园诗、现代诗、短歌。
2、诗歌的结构:五行诗、四行嘲讽短诗、无韵诗、俳句、五行滑稽诗、四行隔韵诗、十四行诗、散文诗。
3、诗歌的修辞:明喻、暗喻、讽刺。
4、诗歌的韵律类型:抑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格、杨扬格、扬抑格。
5、诗歌的诗行:单音步诗行、双音步诗行/对句、三音步诗行、四音步诗行、五音步诗行、六音步诗行(亚历山大诗体)、七音步诗行、八音步诗行。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一)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诗歌的体裁分类
诗的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还有现代诗。
具体介绍如下:
1、古体诗。
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曲。
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
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是什么
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是什么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规则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那么,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究。
韵律,简单来说,就是古诗在声音上的节奏和规律。
它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韵律主要体现在诗句中的平仄交替。
平仄,是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分类。
平声包括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也就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大致对应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在古诗中,平仄的交替运用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
以五言绝句为例,常见的平仄格律有“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等。
比如“仄起仄收式”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种平仄的交替,使得诗句在诵读时产生一种节奏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押韵,则是古诗中另一个重要的规则。
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某些位置上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诗句在音韵上产生呼应和和谐的美感。
古诗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隔句押韵,比如在绝句中,通常是第一、二、四句押韵;而律诗则多是偶数句押韵。
还有的古诗是句句押韵,比如柏梁体。
押韵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规律。
在近体诗中,一般要求押平声韵,而且韵脚通常在诗句的末尾。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光”“霜”“乡”就是押韵的字,韵母都是“ang”。
此外,古诗押韵还需要注意一些规则。
比如,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韵字;在同一首诗中,一般只能使用同一个韵部的字押韵,也就是要遵循韵书的规定。
古代的韵书有很多,比如《平水韵》《广韵》等。
《平水韵》把汉字分为 106 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了若干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诗人在创作时,会根据韵书来选择合适的韵字。
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代汉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现代创作古诗时,也有人主张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来押韵,只要读起来顺口、和谐即可。
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并非是死板的束缚,而是诗人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的有力工具。
平仄押韵——古代诗词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
平仄押韵——古代诗词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1. 引言1.1 概述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深厚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而享誉世界。
其中,平仄押韵作为古代诗词的核心形式之一,在保持了古代传统文学特点的同时,也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平仄押韵在古代诗词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其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文章的概要,并说明文章目录及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将对平仄押韵进行定义,并阐述它们在古代诗词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详细探讨古代诗词格律形式与规律,包括韵律格律的基本原则以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中平仄押韵的运用。
第四部分将以唐诗、宋词和元曲等不同流派为例,分析不同地域和流派中的平仄押韵方式,并对其他地域民歌和吟唱艺术形式对平仄押韵的运用进行研究。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平仄押韵在古代诗词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于现代诗歌和音乐的启示,以及平仄押韵的传承与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古代诗词中平仄押韵的格律形式与韵律规律,并通过对不同地域、流派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平仄押韵方式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现代诗歌和音乐的启示,探讨古代格律形式如何为当今创作提供借鉴。
最终,本文力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优美之处,并推动平仄押韵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
2. 平仄押韵的定义2.1 平仄的概念平仄指的是古代韵文中字音的轻重或音调的高低。
在古代诗词中,平指音调较为平和、轻盈,音量相对较低的字;仄则是音调较为拖长、沉重,音量相对较高的字。
这种平仄相互交替、错落有致的形式成为汉字笔画术中布局层次美和韵律情趣之一。
2.2 押韵的概念押韵是指在诗词中使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句子以及单行之内字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声母或尾韵。
通过押韵可以增强文章的整体美感和节奏感,使其更加富有韵律。
诗词格律一览表
诗词格律一览表一、诗的格律。
1. 古体诗。
- 定义: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它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2. 近体诗(格律诗)- 分类。
- 绝句。
-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有四种基本格式,以平起平收式为例,格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以仄起平收式为例,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律诗。
-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例如平起仄收式的格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同样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以仄起平收式为例,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仄规则。
- 基本概念: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在现代汉语中大致相当于一声和二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大致相当于三声、四声,而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一些方言如粤语、吴语等中还存在)。
- 作用:平仄相间可以让诗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就像走路,一脚高(平)一脚低(仄),这样走起来才有节奏感。
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交替出现,读起来就不会平淡无奇。
- 押韵规则。
- 对仗规则(律诗中间两联)- 要求: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而且结构也要相对。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名词相对),“鸣”对“上”(动词相对),“翠柳”对“青天”(名词相对)。
- 意义:对仗让诗歌更加工整、美观,就像给诗歌穿上了一身精致的套装,同时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把相似或者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意图。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押韵、平仄
边练边悟2
(2006•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 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 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边练边悟2
对以下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是哪一种体裁的诗歌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言绝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古体诗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言律诗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古体诗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
认识格律诗
律诗基本格律——联
七言律诗(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排律/长律(至少五韵十句的律诗)
特点:字数、句数、段数、平仄、韵律都有固定格式,有词牌
(只有一段) 单调 (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结构 双调 (有两段)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段落) 三叠或四叠(分三段或四段)
字数 中调 ( 59-90 字) 又称“诗 余”“长 长调 (91字以上)
短句”
词
小令 (58字以内)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 余。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曲
分 类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套数(曲)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边练边悟 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鱼湖上醉歌 [唐]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 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 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元诗为 古 体 杂言 ,韦诗为 近 体 七律 诗。
诗歌的分类有哪些
诗歌的分类有哪些诗歌的分类有哪些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的分类有哪些,欢迎阅读!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高中语文文言诗的韵律和格律分析
高中语文文言诗的韵律和格律分析文言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形式使其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中的文言诗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美妙之处。
一、韵律的特点及分类韵律是文言诗中的重要元素,通过音节的排列和押韵形成。
文言诗的韵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音节规律:文言诗的音节律动谐和,音节的重复出现形成一种韵律美感。
2. 音调变化:文言诗中采用平仄(上下调)来构成音调变化。
平仄变化的巧妙运用,使诗句在韵律上更加丰富多样。
根据押韵方式的不同,文言诗的韵律可分为平水韵、仄水韵、平声韵、仄声韵等几类。
其中,平水韵和仄水韵是较为常见的韵律形式。
韵律在文言诗中起到了烘托氛围、提升格调的作用,使诗句更加优美动人。
二、格律的特点及分类格律是指文言诗中的诗句形式和句法结构,通过格律的运用,文言诗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文言诗中,格律可分为仄变平、平变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等形式。
不同的格律形式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句法结构,使诗句显得更加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三、文言诗的韵律和格律的表现方式1. 韵律的表现方式文言诗中的韵律通过平仄的变化来表现。
平仄是指音调的高低变化,平为平声,仄为仄声。
文言诗中一般以四个字为一句,每一句的平仄要求是相对固定的。
平仄的灵活运用能够形成独特的韵律美感。
2. 格律的表现方式文言诗的格律通过句法和句式的运用来表现。
在句法方面,文言诗中常见的格律包括仄变平、平变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等。
这些格律通过诗句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给人以美感和节奏感。
四、韵律和格律对表达的影响文言诗中的韵律和格律对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表达情感:韵律和格律的运用,使得文言诗表达情感更加平稳自然,声情并茂。
通过押韵和格律的调和,既使得诗句听起来悦耳动听,又有助于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2. 烘托意境:韵律和格律的应用使得文言诗可以更好地烘托意境。
适当的韵律和格律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进入诗人创作的世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中国诗歌的分类大全
中国诗歌的分类⼤全⼀、⾳韵系列1、福唐体:即独⽊桥体,⼜叫独韵诗,⼀字韵诗。
每句韵脚⽤同⼀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韵。
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种,不拘平仄,以三句⼀转韵。
6、倒押前韵诗:⽤于和诗,⼀个不少地照⽤原诗⼈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字。
7、犯韵体:犯韵⼜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上同韵之字。
每句⾸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同⼀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
有全平、平上、平去、平⼊等。
古诗中也有句全平、⼀句全仄的。
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
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个声调,偶句为另⼀个声调。
10、双声诗:⼜叫吃语诗、⼝吃诗。
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诗:以禽鸣之谐⾳,假定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诗:谐⾳诗与谐⾳双关诗,利⽤同⾳假借字作⽂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韵母数。
反切诗:⼜叫切语诗,⽤古代反切注⾳的⽅法,诗句中两字反出⼀字,诗表层⼀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个意思。
⼆、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意须假借”。
16、嵌字诗:⼴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或句中,如⼈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
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字。
这是利⽤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字分离出其中的⼀个“部件”,作为次句的⾸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
诗词的韵律与格律
诗词的韵律与格律导言: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诗词的韵律与格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韵律的定义与特点韵律是诗词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音节的重复和变化来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朗读诗词来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
1. 韵律的定义韵律是指诗词中音节重复和变化的规律,包括平仄、押韵等元素。
2. 韵律的特点- 平仄:平仄是指音节的轻重变化,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仄的变化给诗词带来了节奏感和动感。
-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末尾音节的重复,可以增强诗词的韵律美和韵味。
二、格律的分类与特点格律是指诗词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不同的格律给诗词赋予了不同的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格律的诗词来理解其特点。
1. 格律的分类-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句与句之间往往有押韵。
五言绝句简洁明快,表达力强。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句与句之间往往有押韵。
七言绝句较五言绝句更为宽广和丰满,表达更为细腻。
- 词:词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短诗形式,常见的有宋词、元曲等。
词的格律较为自由,注重抒情和表达情感。
- 律诗: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常见的有七言律诗、八言律诗等。
律诗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需要符合一定的音律和押韵规则。
2. 格律的特点- 简洁明快: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因为字数有限,要求表达简练,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 抒情细腻:词和律诗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格律的安排和押韵的运用,使诗词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韵律与格律在诗词中的应用韵律和格律是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诗词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美感。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欣赏经典的诗词作品来理解韵律与格律的应用。
1. 韵律的应用- 平仄的运用:平仄的变化使诗词的韵律更加生动有力,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平仄的运用来理解诗词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押韵的运用:押韵的应用使诗词更具韵律美和韵味,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朗读押韵的诗词来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对联
三、情境式
[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 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 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点拨]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 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 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 联。利用相黏规则,首 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 六字的平仄为“仄平 仄”,而④句相同部分 是“平仄平”,②句相 同部分是“仄平仄”, 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 ④③是颈联。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 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 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 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 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 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二、调整式
题型示例:江西南昌滕王阁有 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 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 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 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古代诗歌常见符号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常见符号分类整理1. 声音符号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声音符号包括韵脚、押韵和平仄。
1.1 韵脚韵脚是指在古代诗歌中,每个字的尾音所构成的音韵模式。
常见的韵脚有平声韵脚、仄声韵脚和交声韵脚。
- 平声韵脚:指字尾音在声调上没有明显变化的韵脚,如“平平平平”、“仄仄平平”等。
- 仄声韵脚:指字尾音在声调上有明显变化的韵脚,如“平平仄仄”、“仄仄仄平”等。
- 交声韵脚:指字尾音在声调上交替出现的韵脚,如“平仄平仄”、“仄平仄平”等。
1.2 押韵押韵是指古代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的尾韵相同。
古代汉语中有平仄之别,因此押韵分为平平仄仄押韵和仄仄平平押韵两种。
- 平平仄仄押韵:指相邻句子的尾韵一般为平声韵脚后接仄声韵脚的押韵方式,如“风景如画,人间仙境;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等。
- 仄仄平平押韵:指相邻句子的尾韵一般为仄声韵脚后接平声韵脚的押韵方式,如“出水芙蓉,天然美景;春风得意,花香四溢”等。
1.3 平仄平仄是指古代诗歌中字的音调。
根据声调的升降变化,可以将字分为平声和仄声。
- 平声:指音调平稳的字,如“平”。
- 仄声:指音调起伏的字,如“仄”。
2. 意象符号古代诗歌常使用一些意象符号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2.1 花卉花卉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渴望,同时也可以象征着爱情、追求和繁荣。
- 梅花:象征坚贞和勇敢。
- 荷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 桃花:象征爱情和美丽。
- 菊花:象征寿命和高洁。
2.2 自然景物自然景物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描绘景色、表达情感和抒发思考。
- 春天:代表新生和希望。
- 夏天:代表热情和丰收。
- 秋天:代表收获和成熟。
- 冬天:代表萧瑟和寂寞。
2.3 动物动物在古代诗歌中可以象征着某种品质、属性或者情感。
- 孔雀:象征美丽和喜庆。
- 鹰:象征英勇和高飞。
- 虎:象征威武和凶猛。
以上是古代诗歌常见符号的分类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诗歌四要素:押韵、平仄、节奏、对仗(建议收藏)
押韵押韵的一般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相对较为严格。
押韵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二)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三)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
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四)首韵借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诗歌的几种分类
诗歌的几种分类:注: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五言体: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
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
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3从题材上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或闺怨诗、送别诗等。
(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诗歌的音律与韵律解读
诗歌的音律与韵律解读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艺术表达的文学形式,它借助于音乐性的特点来传达情感、意象和思想。
其中,音律与韵律是构建诗歌美感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对诗歌的音律与韵律进行解读,揭示它们在创作与赏析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律的含义与特点音律是指诗歌中声音的韵律与节奏的组织方式。
通过合理的音律安排,诗歌能够唤起读者的感知与共鸣,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音律的特点如下:1.节奏感:音律通过对音节的分配与排列形成起伏有致的节奏感,给人以节奏优美、流畅的感觉。
2.重音与轻音:音律通过在句子中设置重音与轻音,使诗歌的语言更具韵律感,给人以节奏上的变化与层次感。
3.变化与稳定:音律以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相结合,通过呈现不同的音律形态,使诗歌更加多变且富有变化的节奏感。
二、韵律的含义与分类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相似音韵的反复出现。
韵律不仅能够增加诗歌的美感,还颇具节奏感与韵律感,使诗歌更易于记忆与传播。
韵律存在以下几种分类:1.押韵:指诗句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似的情况。
可以分为单韵、双韵、交叉韵等不同形式。
2.平仄:指诗句中声调的高低变化,可以分为平声、仄声、平仄交替等形式。
平仄的运用能够给诗歌带来节奏上的变化,增强表达力。
3.韵脚:指诗句中重要音节所在的位置。
可以分为首韵、中韵、尾韵等形式。
韵脚的设置与变化,直接影响着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三、音律与韵律对诗歌的作用音律与韵律是诗歌的基本要素,它们在诗歌创作与赏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增强表现力:音律与韵律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使诗歌的语言更富韵律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更易于感知与理解。
2.提升美感:音律与韵律的合理安排,赋予诗歌以优美的节奏感,使其更具审美价值。
读者在欣赏中能够沉浸于音律与韵律的魅力之中。
3.助记与传播:音律与韵律的存在使诗歌更容易被记忆与传播。
人们在朗读诗歌时,往往会受到音律与韵律的引导,进而更容易记住与传播诗句。
四、结语音律与韵律是诗歌构建美感的重要元素,它们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安排,赋予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体诗(又叫“古诗”或“古风”)
诗歌 的分 1.首句可押可不押,偶数句押平声韵,奇数句 (首句除外)最后一字为仄声。 • 2.对仗 • 律诗的对仗:中间两联对仗 • 绝句的对仗:自由,不强求。如果是截取律诗的 中间两联,就全诗对仗;截取律诗前两联,就三、 四句对仗,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就一、二句对仗。
• •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体,动物)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动物对植物)
•
3.借对: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 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 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 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
• 例如: • 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借义)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借义) • 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借音) •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借音)
近体诗的平仄
• 1.平仄的四种格式:A.仄起仄收 B.仄起平收 • C.平起平收 D.平起仄收 • 2.忌“孤平”: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个字外,中间五个 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犯“孤平”。 • 3.忌“三平调三仄脚”:即每句末三个字,不可“平平平” 或“仄仄仄”。 • 4.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都可以“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即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第二、四、 六个字必须按格律不变)。 • 5.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即同一联中的上下两句平仄刚好 相反(因一三五不论,所以只注重二四六七这四个字的平 仄);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它们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对仗:字数相等,词义、词性相同,平仄相 对(日不能对月,云裳不能对霞衣)
• 对仗的类型: • 1.工对:词性相同,词类相同(不但同 属一词性,而且在意义上同属一个大类) • 例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战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天文) •
• 2.宽对:词性相同,词类不同(词义上不属于同一个大类的 词) •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植物,天文)
4.串对(流水对):即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 就像是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
•例如: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