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值,是衡
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
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产值法、成本法和收入法。

首先,产值法是指通过统计工业生产的总产值来计算工业增加值。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工业生产中的总产值,减去工业生产
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生产成本,来得到工业增加值的
数值。

产值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和比较,但也存在
着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
确的缺点。

其次,成本法是指通过统计工业生产中的生产成本来计算工业
增加值。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燃
料和动力等生产成本,减去这些生产成本,来得到工业增加值的数值。

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考虑到生产成本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但也存在着需要准确统计和核算生产成本的难度,从而导致计算结
果不够准确的缺点。

最后,收入法是指通过统计工业生产中的收入来计算工业增加
值。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工业生产中所创造的利润、工资、税收等收入,来得到工业增加值的数值。

收入法的优点是能够全面考虑到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收入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但也存在着需要准确统计和核算各种收入的难度,从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确的缺点。

综上所述,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产值法、成本法和收入法三种。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工业增加值,以准确反映工业发展水平。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和核算标准,提高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工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新版】

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新版】

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附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产业法:根据工业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和消耗,计算各个产业的附加值,并将各个产业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业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但对于产业结构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二、生产法:根据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计算各个部门的产值和生产成本,再通过减去生产成本得到各个部门的附加值,并将各个部门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业部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工业增加值。

三、支出法:根据工业部门的支出,计算各个部门的投入和投资,再通过减去投入得到各个部门的附加值,并将各个部门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投资比较关注的情况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工业发展的投资情况。

四、收入法:根据工业部门的收入,计算各个部门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再通过减去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得到各个部门的附加值,并将各个部门的附加值相加得到工业总增加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收入分配比较关注的情况下,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工业发展中的收入情况。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数据的不准确而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

除了计算工业增加值,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时间段的工业增加值来评估工业发展的差异和趋势。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工业发展评估,还可以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衡量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工业增加值,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工业发展的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工业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工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是从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计算。

1.产出法产出法又称为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产量和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工业部门的产量数据和价格指数。

产量数据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或者通过调查和抽样调查得出。

价格指数可以使用价格指数调整工业产量。

(2)计算各个工业部门的产量和价格指数加权平均值。

根据产量的比重和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工业增加值。

(3)将各个工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相加,得到总的工业增加值。

2.支出法支出法也称为需求法,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工业产品的支出,计算工业增加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业产品支出数据,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等。

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

(2)计算各个支出的比重。

根据各个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分配。

(3)将各个支出的工业增加值相加,得到总的工业增加值。

支出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需求对工业产出的影响,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和投资活动对工业经济的贡献。

3.收入法收入法又称为分配法,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的收入,计算工业增加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工业部门的各类收入数据,包括工资和薪金、利润、利息、租金和间接税等。

工资和薪金包括工人和员工的工资和津贴等。

利润包括企业的净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等。

(2)计算各个收入的比重。

根据各个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分配。

(3)将各个收入的工业增加值相加,得到总的工业增加值。

以上是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化是确保计算结果准确的前提。

增加值增速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增加值增速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增加值增速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举例说明(企业增加值简单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什么是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2)收入法(分配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①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规定比率提取的基本折旧;另一部分是为恢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损耗部分的价值恧生的大修理费用。

本项中的基本折旧部分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本年折旧”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年报)中“固定资产折旧”项“金额”栏取得;大修理费用部分由于资料取得比较困难,这部分费用可暂不计算。

②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工匠报酬。

劳动者报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二是实物报酬,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三是社会保险,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

本项可根据统计或会计资料分析归纳取得。

主要有:Ⅰ、工资: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工资”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中本期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归纳取得。

Ⅱ、福利费: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中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提取的福利费计算。

工业企业如何增加值计算

工业企业如何增加值计算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出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成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果稍有差别,一般来说差别不会很大。

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两种方法别离介绍如下:一、出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1、定义:指企业在陈述期内用于工业出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物和对外支付的效劳费用。

2、计算原那么: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那么:①必需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物和效劳的价值,不包罗出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便宜品的价值。

②必需是本期投入出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物和效劳的价值,不包罗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需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物和效劳价值必需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出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物和支付给物质出产部分〔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效劳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出产部分〔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办理〕的效劳费用。

〔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罗: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

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罗:补缀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庇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

③办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罗: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补缀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坏帐损掉、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职工教育费、地盘损掉抵偿费、其它等〕。

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一、基本概念所谓工业增加值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个最终成果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不是直接统计指标,而是通过工业总产值和与工业增加值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出来的。

理论上讲,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是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3部分。

工业中间投入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应缴增值税是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入手,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反映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应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包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金缴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等。

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至此已走过15年‎历程,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现‎行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1、本期生产原则‎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

反之,凡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原则‎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产自用的产品‎或劳务,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或劳务。

从价值形态‎上讲,生产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

工业增加值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最简单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依据面板企业的计算:
1.根据企业资料计算: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最简单方法是由企业资料的核算结果进行推断与求算。

即企业购买材料和被加工产品的价值,以及
它们卖给客户的价值,把这两个价值数字相减,这就得到工业增加值
数字。

2.根据企业利润计算:另外一个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最简单方法是由当年企业的经营总利润除去行政管理费用和体制性收入所属的工业增加值
之和,即可计算出企业本身的工业增加值数字。

二、依据经济总量推算法:
1.根据同比增长率方法:可根据当年与上年同期经济总量的增长率结合上年经济总量计算出本年经济总量,将剩余的增量就等于工业增加值。

2.根据产业增长率方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另一种最简单方法是基于某一时期,可根据各行业、各产业增长率及规模系数来统计各行业、各
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然后累加起来就能够计算出工业增加值总额。

总结:以上是计算工业增加值最简单的几种方法,他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利于准确快捷地了解工业增加值水平,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值,是工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核算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首先,工业增加值可以通过生产法来计算。

生产法是指根据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净产值和成本法来计算工业增加值。

净产值是指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销售所得的净收入,减去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能源、人工等生产成本后的剩余价值。

成本法是指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计算出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值。

其次,工业增加值还可以通过产出法来计算。

产出法是指根据工业部门产出的产品和服务来计算工业增加值。

这种方法通过对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价值评估,计算出工业增加值的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对工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进行比较,来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具体数值。

另外,工业增加值还可以通过收入法来计算。

收入法是指根据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收入来计算工业增加值。

这种方法通过对工业部门的劳动报酬、生产税和利润等收入进行核算,计算出工业增加值的大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值。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价值增加法、资源消耗法等。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工业增加值。

总之,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工业增加值,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附加值。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所帮助。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

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二、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原则1、本期生产的原则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

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的原则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在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

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因此,要保持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指标口径范围的一致性,避免工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3、市场价格的原则目前,我国计算工业增加值所使用的计算价格是生产者的价格,即按生产者价格估算出的产出额减去按购买者价格估算的中间消耗额。

生产者价格对工业品来说,就是出厂价格,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或使用时所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但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在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其中包括指定时间和地点提取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税。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工业企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一进项税额一减免税款一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一年末未抵扣数.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产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工业增加值怎么算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条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第七条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第八条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样.依照本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样.。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

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生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

(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

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

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职工教育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其它等)。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

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

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

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

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工业增加值中的工业中间投入是什么?简单来讲,工业增加值的中间投入就是为生产产品而需要投入的原料、费用两大类;具体内容可以分为:直接材料中间投入、制造费用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消费活动的最终成果。

是企业全部消费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消费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消费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消费法,即从工业消费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消费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消费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消费活动最终成果进展核算的一种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消费税净值+营业盈余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消费法”,二是“收入法”。

实际统计工作中采用哪种方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由上级统计部门确定。

“消费法”工业增加值是从工业消费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消费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由于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中间投入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根底资料,因此,两者的计算口径和计算原那么是一致的。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消费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三局部:工业总产值=消费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消费税净额+营业盈余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消费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效劳费用。

为了使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更加准确,将工业中间投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相关服务的总价值,计算工业增加值的
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产出法:按照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实际市场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

2. 支出法:按照工业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和进出口等支出进行累加计算工业增
加值。

3. 收入法:按照工业部门所得到的报酬(如工资、利润等)进行累加计算工业增加值。

具体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步骤如下:
1. 确定计算的时间范围。

通常是按年度统计,也可以按季度或月度统计。

2. 确定计算的工业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划分标准,确定计算的工业部门范围。

3. 收集相关数据。

收集工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和进出口等
数据。

4.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计算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累加或加总计算工业增加值。

5. 得出工业增加值。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工业部门的增加值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工业增加值时,也需要考虑到相关政策和统计要求的影响,遵循
统计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

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

(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

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

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职工教育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其它等)。

④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业务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其它等)。

⑤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

日常统计中计算中间投入是按第二种分类计算。

4、计算方法:计算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二种。

一是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在实算操作过程中,可采用倒算法计算。

5、资料来源:计算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可分别根据企业“产品成本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明细表归纳整理填报。

(二)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二、分配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具体项目构成见下表)
三、增加值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的计算该指标的计算与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保持一致。

若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该部分成本,则计算工业总产值时要包括这部分价格;否则,不包括。

由于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时间不一致,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往往难以取得同口径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错月使用”的办法进行处理。

即使用上月会计核算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格代替本月数,至年底一次性调整。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该指标应为本期折旧,而不是累计折旧。

所以在计算该指标时要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的期末数减期初数取得。

(三)“修理费”的计算“修理费”是指本企业对外支付的修理费用,属中间投入,不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修理。

(四)计算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所使用的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使用“生产者价格”,即工业品出厂价格;计算中间投入使用“购买者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分别为当期的平均生产者、购买者价格。

(五)实物收入与中间投入的界限企业提供给劳动者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计入“劳动者报酬”还是计入“中间投入”,要根据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用途而定。

如果是主要用于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就计入“中间投入”;如果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对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有改善和提高,就计入“实物性收入”,即属“劳动者报酬”范畴。

(六)如何划分计入“中间投入”中的“保险费”和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的“保险费”企业所投保险到底是计入“中间投入”还是计入“工业增加值”,要视保险对象而定。

如果是为本企业劳动者个人所投保险,如劳动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保险等等,就计入“劳动者报酬”,属“工业增加值”;如果是为本企业的产品、财产等所投保险,就计入“工业中间投入”。

(七)“大修理费用”的处理按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不再提取大修理基金,当期发生的“大修理费用”与中小修理一样摊入成本,所以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中不再包括大修理费用,即“大修理费用”应计入“中间投入”,而不应计入“工业增加值”。

如果个别企业没有执行新财会制度,仍然计提有“大修理基金”,那么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中仍要包括本期大修理基金,本期工业中间投入中不包括该部分“大修理基金”。

(八)“废品废料”的处理该指标是指当年生产的已出售的废品废料价值量以及未计入产值的副产品的销售值。

该部分价值应计入“工业总产出”,同时计入“工业增加值”。

其资料可从销售部门取得或取自会计明细表“废品废料价值”和“副产品价值”。

若企业已将这部分价值计入“工业总产值”,在计算总产出时就不再计算。

附件: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表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参考表)
企业名称:
20 年月计量单
法人代码:
说明:1、社会统筹保险费指缴付给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个人社会
保险费。

2、劳动保险费指缴付给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工伤保险等个人保险费。

3、管理费、营业费中其他属于劳动者报酬的部分,指个人领取的独生子女费、劳保费、取暖降温费、佣金、会议补助支出、误餐费等;
4、管理费、营业费中其他属于营业盈余的部分,指绿化费、上交管理费、清洁卫生费支出和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试制失败损失等计提的费用。

5、管理费中其他属于生产税净额部分,指缴给税务部门表内末明部分的税金和规费,如养路费、防洪建筑维护费支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